首页 > 实用范文 > 办公文秘 > 策划方案 > 中班语言教学方案参考案例推荐三篇正文

《中班语言教学方案参考案例推荐三篇》

时间:

中班语言教学方案参考案例(精选3篇)

中班语言教学方案参考案例 篇1

搭出三个城门游戏。

游戏开始,当全体幼儿都进城后,师:“小动物们,你们来到动物城高兴吗?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吧!

如果感到高兴你就拍拍手(拍两下)

如果感到高兴就学小猫叫(叫两声)

如果感到高兴就学小兔跳(跳来两下)

正反话

目的:

1、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反应灵敏。

准备:

1、一张人脸的画(五官要具体的)2、幼儿对五官的认识,可以说出名称以及指出正确的位子。

游戏规则:老师说眼睛,幼儿就不可以指眼睛,一定要指脸上其他的五官,比如鼻子,嘴巴等。

注意:

1、先选能力比较强的,而且控制一下时间,三四轮后可以换人,争取让更多的幼儿参与)

2、在课前,可以利用示范画向幼儿再介绍一下五官以及作用,帮助幼儿巩固。

3、如果是两个幼儿互相玩的话,可以让他们边玩边说,比如:(甲:我指我的眼睛乙:我指我的眉毛)让他们可以实物对应。

中班语言教学方案参考案例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好朋友之间相互交往带来的快乐。

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各种让小鸟与小老鼠交流的办法,并对打电话的内容展开想象。

3、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背景图、喇叭花、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小鸟、小老鼠的胸饰、积木若干。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打电话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乐于用打电话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背景图,提问:这是一棵怎么样的树?(幼儿用一些好听的词语来讲述)

二、分段讲述故事:

(一)讲述故事第一部分:想出多种让小鸟与小老鼠交流的办法。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小鸟和小老鼠一起玩?(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可以请哪些小动物、哪些东西来帮忙,学习一些好的用词。)

(二)欣赏故事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小老鼠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学习小老鼠和小鸟的对话。

三、创设情景:对打电话的内容进行大胆想象。

(一)小鸟受伤:

1、启发:小老鼠和小鸟打电话时的语气是怎么样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它们会说些什么?

2、幼儿两两结伴打电话:模仿小鸟和小老鼠打电话的语气、表情。

(二)小老鼠过生日:

1、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打电话通知谁?说些什么?

2、幼儿大胆表现不同的角色。

四、完整欣赏故事,教师将幼儿的一些想法编入到故事的后半部分。

附:喇叭花电话

一棵很高很高的树上,住着一只小鸟,树下住着一只小老鼠。

小鸟想找小老鼠玩,可是,他羽毛还没长好,不会飞。小老鼠也想找小鸟玩,可是,他不会爬树上不去。

小老鼠在树下种了一棵喇叭花。

喇叭花爬呀爬,爬到小鸟家。喇叭花长呀长,开出了一朵朵又圆又大的喇叭花。

小老鼠看着这一朵朵又圆又大的喇叭花,心里想:这又圆又大的喇叭花多象电话机呀!这弯弯曲曲的茎不就是电话线吗!有了电话机,我就可以给小鸟打电话了。

于是小老鼠对着喇叭花喊:“喂,你好,我是小老鼠。”小鸟在树上回答说:“你好,小老鼠,我是小鸟。”小老鼠说:“妈妈不在家,我好孤单,你能为我唱歌吗?”于是小鸟就为小老鼠唱起了歌。

中班语言教学方案参考案例 篇3

活动背景:

儿歌《虫虫虫虫爬》简单、有趣,每一幅图画联结起来就像是一幅慢慢展开的分格漫画,陆续出场的角色将儿歌内容一波一波地推进。采用了循环儿歌的形式,有很强的节奏感。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开头呼应,非常有利于幼儿进行预测。同时在知识经验方面,还展现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特征,用“爬、飞、跳、游”等动态词描绘了小动物的活动方式。

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让教师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调整活动的设计,重新组织重、难点,这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也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这一活动设计我们根据儿歌的节奏框架,在难度和重点方面进行了调整,使它更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并根据语言学习领域里提倡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将这个学习活动的目标定位在:

1.通过游戏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图片的内容,体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2.感受图片分格线的格式,以此猜测儿歌的内容并学习仿编儿歌。

3.体验参与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伴奏旋律、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模仿小动物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咦,我们一起听听这段音乐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又是怎样走路的?(老师提醒幼儿用节奏来念)带领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爬、飞、跳、游”4种走路方式。

(首先,创设情境,以一首听上去轻松而且节奏感很强的旋律导入,并借助于问题:这段音乐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动物,他们又是怎样走路的,来调动幼儿最直接的经验回忆。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虽然这个环节比较简单,但需要幼儿不断适应新的动作模式,因此老师的示范、鼓励等策略由而此介入:看,谁来了,它是怎样走路的呀?等等,帮助幼儿初步感知了儿歌的节奏型,为后面的活动做了很好的经验准备。)

(二)看图学儿歌,了解分格线的格式

老师:“刚才你学了哪些小动物,它是怎样走路的?”

老师:“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好玩的游戏变成一首很有趣的儿歌呢?这首儿歌在哪儿呢?就藏在老师带来的图片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第一张图片:

老师:“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它爬到谁的家?”

(这张图片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老师带领幼儿集体学说。)

2、出示第二张图片:

“蝴蝶是怎样走路的?它又会飞到谁的家呢?”

(这张图片也可以像第一张图片一样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谁来说说,请幼儿个别讲述——“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

(将第一幅和第二幅图片放在一起讲述因为这两幅图片的内容、画面、句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问题简单明了,对幼儿来说,图片儿歌的内容是简单的,富有节奏的句式是有趣的。因此,这个环节我不断地提醒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儿歌的句式节奏上。通过这一环节,幼儿也会初步感知到这种首尾呼应的句式。)

3.了解分格线的格式

(1)请幼儿比较第一、二张图片:“这两张图片和我们平时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能发现其中的小秘密吗?”

(2)向幼儿介绍分格线。

老师:“这个分格线有什么用呢?”

小结:当我们把几幅小图片放在一起,用分格线隔开,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小动物在做这些事情的连续过程了。

(3)出示第三幅图片:

老师:“这幅图片上也有分格线,谁来用一句好听的话把这幅图片的内容像前两幅图片一样说出来呢?”

——“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鱼家。”

(这个环节重点是解决分格线这个难点。分格线对于幼儿来说知识性含量大,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个大环节中单独解决掉,同时也是想让幼儿带着初步掌握的知识经验潜移默化地在后面的环节中慢慢地消化理解。)

4.第四、五张图片:

老师:“咦,小青蛙跳到小鱼家,它找小鱼干什么呢?”原来,青蛙要告诉小鱼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在小鱼的身边出现了什么呀?”———鱼网要来网小鱼了。

“小青蛙会对小鱼说什么?”

“小鱼会害怕吗?”

“小鱼小鱼游,游到谁的家呢?鱼网是它的家吗?它的家又在哪儿?”

“小鱼究竟有没有被抓走?我们一起看看”

“小朋友在干什么?哦,小朋友跑呀跑,跑回了自己的家。”

(这两张图片的内容和前面图片的内容相比略有不同,因此一系列的提问采用了递进的形式让幼儿在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测、推断。建构了有效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