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最新7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征文的经历,对征文很是熟悉吧,征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开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你知道征文怎样写才规范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最新7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文化范文 篇1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汉化 教育全球化
中华文化还覆盖世界各地保留着中华文化传统的华人世界。在华人主导的地区,其社会文化通常受到中华文化所影响,尤其是汉语、生活的影响,即汉化或中国化。
一、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
作为世界三大原生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既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也有二里头文化、红山文化、仰韶文化等的遗址发掘。中华文明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在公元前3500年前左右逐渐出现了文字、城市、金属器等文明社会的标志。中华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延续至今,不管是文字、礼制还是宗教、思想,都是一脉相承。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其他部族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都是暂时的,最终都融入了以汉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之中。
二、文化教育全球化
如今,全球化的浪潮汹涌而来,贸易全球化,产业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人口流动全球化……等等。这种以信息通讯技术为载体的全球化,与两百年前地理大发现时期航海世纪的全球化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海量而快速地传播,导致地球变小同时数字化。同样,伴随着信息和人口流动的全球化,教育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全球化的问题。
教育全球化的表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精英及待雕琢的璞玉的大量流出。教学师资团队、有潜力的学生都会为自己发展寻找最好的环境,而国外的软硬件实力总体上要远高于国内;另一种就是教育模式引进。很多顶级知名院校利用自己的名气,四处扩建分校,与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办学,把教育做成全球连锁模式。在教育资源争夺战中,高层次的战斗是争夺人才及准人才,低层次的战争是争夺教学经费。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改进教育方式,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民族自觉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国家观与民族观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三、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华文化教育
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后来者不断为既存的传统文化增添新的内容和典范,传统才更充实,更有价值,才能不着痕迹地融入现在,成为活着的传统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先天的不断融合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传承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发展而孤立存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跟踪知识进步的脚步,提高中华民族意识的自觉性,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陶冶思想情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实践中加强中华文化教育,弘扬、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弘扬发展人文素养,强调思想道德及人格品质的魅力和价值。如何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人格价值和生命价值等方面建造自主积极的思想。这些积极的思想将直接影响提高国民素质,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文化教育全球化,逐步改变目前社会人文教育的缺失。
第二,提倡爱国精神以及集体观念,弘扬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意识的建立。在全球文化的相互影响下,各国之间来往日益频繁,本土文化也在逐步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第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国家的关系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华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天人合一”的辩证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良性互动,对人类的发展具有持久的重要意义。
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是令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桥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建设的主旋律。加强中华民族文化思想教育是提升整体民族全面素质的持续性工作,是帮助中国国民特别是广大的青少年群体树立正确理念、梦想、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达到振兴中华民族这一目标的核心手段。实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为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薛涌。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中华文化范文 篇2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这样一段话:“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在这段话中,首次出现了一个词语——“母语音乐文化”。目前,世界音乐文化的研究重点趋向本土母语文化,重视母语文化的音乐教育,是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母语,是语言学的概念,这里取其本源、土壤和根基的意思。每一个国家都有反映本国文化的音乐艺术,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
问题1: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现状怎样?
在现行的学校音乐教材中,虽说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许多地方也增加了乡土教材的内容。但是由于缺乏中华音乐理论的支撑、中华音乐教育体系的规划和优秀教学法的介入,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随意性大,教学质量不高。例如,音乐教材中戏曲和曲艺部分的学习内容,很多教师自己不懂,也不喜欢,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也持排斥态度。
对此,著名音乐理论家谢嘉幸提出了自己深深的忧虑:“我们有多少接受学校音乐教育的学生能够像熟悉和喜欢自己家乡的地方语言一样熟悉自己家乡的民间音乐?”
问题2:课标中是如何阐述“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
新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的:“无论是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课标希望广泛而有效度地从中国五大类传统音乐精粹中,发掘并将其转化为适宜中小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理解、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材料,从中探寻民族音乐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听觉记忆中存活的方法和途径,使学校教育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渠道:“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
课标还对各个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3—6年级学生每学年应能背唱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7—9年级学生每学年能够背唱中国民歌1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1段。
问题3:教学中如何关注“中华母语音乐文化”?
传播中华母语音乐文化,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关键。
第一,教师要树立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观念,把它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实践中。主动学习、广泛接触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文化意识,自觉成为中华音乐文化的传播者。让学生在中华文化语境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音乐中多内涵的情感和精神,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强化民族意识。
第二,教师要特别关注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学习内容。例如,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对京剧艺术不甚了解,有着深深的“隔阂”,只有让他们喜爱上京剧艺术,才能产生学习和研究京剧艺术的积极性。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先生说:“孩子能否喜欢京剧的关键是教师。”我认为,对于教材中出现的、自己不熟悉的教学内容,音乐教师必须先做学生,然后做教师。多向书本学习,多向光碟学习,多向当地的民间艺术家学习。只有多给学生一些鲜活的、纯净优美的、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民族音乐作品,才能使青少年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在接受人类音乐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牢固地掌握自己民族的优秀音乐,像语言方面熟悉“母语”那样地熟悉本国音乐文化。
第三,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活动,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民族音乐欣赏会、民乐兴趣小组,使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活动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既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还潜移默化地在思想上树立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观念。在一次“京剧进课堂”培训活动中,我校可以容纳200多人的报告厅中,坐了一半的教师和一半的学生。许多学生还是平生第一次同陌生的京剧零距离接触,开始有些拘束,但很快,他们便瞪大眼睛看着台上的一招一式,旁若无人地用手比划着,仿佛是像模像样的小票友。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反应速度和正确率超过了教师。当京剧演员邀请台下观众和她一起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学生更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虽然动作有些走样,虽然声音有些找不到“家”,但是学生学得专心投入。原本是给教师的培训,学生却成了主角。这次活动让音乐教师发现了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和潜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说:“中小学推行京剧课,应当按一门学问课的形式上,而不要上成表演课。课堂上,教师应该播放名家名段,讲解京剧的历史,重要的是一种耳濡目染,这种耳濡目染的方式能让学生得到传统文化最好的滋养。”梅葆玖先生的话告诉我们,音乐课堂中的京剧教学不是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寻求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用“中华京剧文化”引导学生真正地、快乐地走近京剧、融入京剧。
第四,“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传承必须依靠教育。上个世纪20年代,柯达伊与巴托克走遍全国搜集民歌,向世界推荐真正的匈牙利民族音乐,建立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教学法。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法,不生搬硬套;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母语教育资源,让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瑞敏曾说过:“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教育,如果脱离了本土音乐文化这个根,还谈什么继承、弘扬和发展?更谈不上走向世界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关注“中华母语音乐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应该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跨世纪工程。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延伸阅读
1.《关于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谢嘉幸,《音乐研究》1994年第2期)
2.《中华文化作为母语音乐教育的性质与意义》(管建华,《人民音乐》1996年第1期)
3.《中华文化母语与专业音乐教育》(樊祖荫,《中国音乐》1996年第2期)
4.《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展望》(王耀华,《音乐研究》1996年第1期)
5.《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展望》(管建华,《中国音乐》1996年增刊)
6.《在传承过程中新生》(伍国栋,《中国音乐教育》1997年第1期)
7.《音乐母语教育与诗词吟诵音乐》(秦德祥,《常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8.《柯达伊思想与我国音乐母语教育》(段晓静,《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7期)
中华文化范文 篇3
罗马城里的丝绸热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通使西域,寻找大月氏人以建立反匈奴联盟。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意即开辟孔道。这次“凿空”,不仅开辟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更意味着东西方交通大干线“丝绸之路”的正式开辟。
这条著名的大道以长安为起点,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然后分南北两路,分别出玉门关和阳关,通过塔里木盆地,到达疏勒,再越过帕米尔高原,穿过伊朗高原,一直到达地中海东岸。“丝绸之路”犹如连接东方和西方的金丝带,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中国的文化、物产、科技、工艺等沿着这条大道不断地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正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
这条大道上最耀眼的货物是“丝绸”。丝绸是中国最早大宗出口的货物。根据考古的发现,公元前5世纪就有中国丝绸传到中亚、印度、波斯乃至欧洲。古希腊诗人阿里斯托芬在他的著名剧本《吕西斯特拉忒》中提到一种用绢做成的上衣,这被认为是西方文献中最早有关丝绸的记载。汉代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外运的数量大增,一度远销到罗马帝国。
在古罗马时代,人们狂热地迷恋着从帕提亚人手中转手得来的中国丝绸。丝绸成为大宗的进口商品,罗马城中有专门出售中国丝绸的市场,丝绸的价格曾上扬至每磅约12两黄金的天价。贵族们不惜重金购买丝绸,锦衣绣服成为富家时尚,元老院的议员都以能穿丝袍为荣。据说凯撒大帝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引起轰动,被认为奢侈至极。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也酷爱丝绸制品,有史料记载她曾身穿华丽的绸衣出席宴会,接见使节,魅力四射。在许多当时以及后世的历史学家看来,华贵的丝绸风行,大大助长了罗马帝国的奢侈之风。难怪古罗马著名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曾抱怨说:罗马每年至少有1亿罗马金币在与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的丝绸与珠宝生意中丧失。
在这条神奇的丝绸之路上,涌现了一批批独具特色的商业民族,如专事对华贸易、经营丝绸运输的粟特人。他们通过漫长的丝绸之路频繁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成为中世纪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承担者。其中,在当时丝绸贸易经营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安息(即波斯),曾一度长期垄断了中西之间的丝绸贸易。
公元前53年,罗马军团和安息军队之间发生了著名的“卡莱尔战役”,当双方交战正酣之时,安息人突然展开鲜艳夺目、五彩缤纷的军旗,令罗马人眼花缭乱,顿时全线崩溃,安息人大获全胜。这些在关键时刻扰乱罗马军心的彩色军旗,就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
到了唐代,更进入到“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通过丝绸之路,唐朝与中亚、西亚的交往和贸易愈加繁盛。8世纪以后,中西之间的海上交通逐渐发展起来。在陆路和海路两途,往来商旅络绎不绝。在长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其中尤以波斯、大食(阿拉伯)的“胡商”最多。通过海陆两途,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竹器、铜铁、火药等物品以及造纸、打井、炼铜、兴修农田水利和制造火药的技术,都相继传播到西方。
撒马尔罕的中国纸
唐天宝十年(751年),在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唐朝大军与大食(阿拉伯帝国)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怛罗斯战役,唐军战败。
怛罗斯之战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一场碰撞,但更强大的影响是文化技术的碰撞。在这次战役中,有2万多名唐军士兵被俘,其中有不少行业的工匠。被俘者中有一个叫“杜环”的人,他后来辗转西亚各地历十余年,最后回国写了一本《经行记》,记述沿途所见所闻,其中记载了唐朝被俘流落在大食国都亚俱罗的金银匠、画匠、绫绢织工、造纸匠等的经历。这些中国工匠成为当地一个特殊的移民集团,为传播中国的先进生产技术起到了直接作用。
中国的造纸技术,也正是在那时,由这些工匠传入阿拉伯世界的。这些造纸工匠在中亚重镇撒马尔罕建立了一个生产麻纸的造纸工场,成为阿拉伯帝国造纸业的开山始祖。撒马尔罕有丰富的大麻和亚麻植物,水源充沛,为造纸业提供了有利的自然资源,加上中国工匠熟练的技术,所造纸张十分精良,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品。此后,在阿拉伯其他地方又涌现出几处造纸基地,其中包括在大马士革设立的一座规模宏大的造纸厂。在此后数百年间,大马士革成为欧洲纸张的主要来源地。随后,源自中国的造纸术随着阿拉伯大军的远征被迅速传到了叙利亚、埃及、摩洛哥、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
日本文化的恩人
“遣唐使”,是将中国唐朝文化向外传播中的一支独特队伍。在2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先后派出遣唐使共19批次,每次少则二三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其规模庞大,历时长久。实际上,遣唐使更像一个大规模的文化代表团,除了完成官方的外交使命外,随团成员还有许多留学生、学问僧以及医生、工匠等,他们都带着学习的任务,如饥似渴地学习盛唐文化,并将学习的成果以及尽可能收集到的中国文化典籍、佛教经典、诗集以及生产、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带回日本。
716年,日本政府派遣由557人组成的第9次(即第二期第二次)“遣唐船”驶向唐朝。在这批入唐的使者中,有两位对日本文化影响巨大的人物——阿倍仲麻吕与吉备真备。
阿倍仲麻吕经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入唐朝为官,官至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与王维、储光羲、李白等大诗人交谊深厚。唐玄宗爱其才华,不许其归国,最后终老长安。他在唐朝的地位和影响,为日本留学生在华的学习以及两国学者的往来提供了方便。
相比阿倍仲麻吕对日本的间接影响,吉备真备对唐文化的传播更加直接。让我们看看吉备真备都把什么带回日本了吧:735年,留学18年的吉备真备回到日本后,向孝谦天皇献上了书籍(《唐礼》130卷)、天文历书(《大衍历经》1卷、《大衍历立成》12卷)、日时计(测影铁尺)、乐器(铜律管、铁如方响、写律管声12条)、音乐书(《乐书要录》10卷)、弓(弦缠漆角弓、马上饮水漆角弓、露面漆四节角弓各1张)、矢(射甲箭20只、平射箭10只)等,并带回了记载东汉光武帝至灵帝的纪传体史书《东观汉记》。
754-764年,吉备真备任太宰大贰,这段时期他修正日本的历学,用“大衍历”取代了“仪凤历”。他还重视矫正吴音(中国江浙一带的语音,在六朝时传入日本)而学用汉音(唐代长安一带的语音)。他带回的乐器和乐书对唐乐在日本的传播也起到积极作用(中国早已失传的《乐书要录》现仍在日本保存,成为研究唐代音乐的重要资料)。他还利用汉字的偏旁和部首,为日本字母“片假名”和“反切法”的创立出力甚多。
在汉唐盛世,也有许多中国人走出国门,不避艰难险阻,越关山、渡重洋,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贡献。如法显、义净、玄奘等远赴印度,在学习佛教文化的同时也将中华文化介绍出去。鉴真和尚率弟子东渡日本,更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传播。
唐天宝元年(742年),鉴真55岁时,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来扬州大明寺祈请“东游兴化”,鉴真应允。自743年起,鉴真先后五次尝试“东渡”,均未获成功,并于第五次东渡时双目染疾失明。但他屡遭失败却意志弥坚,誓言“为传戒律,发愿过海,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终于在天宝十二年(753年)他66岁时东渡成功。
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被天皇授予“大僧都”的职务,成为“传戒律之始祖”。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经口授、手抄,错误在所难免。据记载,日本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使日本佛教走上了正轨,杜绝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鉴真除讲授佛经,还大力传播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文化和技术知识。鉴真的弟子及随行人员中,有不少是精通建筑技术的。在鉴真的设计及领导下,建造了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唐招提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其中寺院的主殿金堂被日本《特别保护建筑物及国宝帐解说》评论为“今日遗存的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物”。
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鉴真的“请经书贴”被誉为日本国宝。他赴日时携带了王羲之的一幅行书真迹、王献之的三幅行书真迹,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的著作《鉴上人秘方》一卷为中国医药学知识在日本的传授也作出了贡献。
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被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与鉴真交谊深厚的日本文学家真人元开在著作《唐大和上东征传》(又名《鉴真和尚东征传》)中称赞鉴真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亦如一灯燃百灯,瞑者皆明明不绝”。
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律令制度为样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出现了“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新气象。与此同时,还仿长安样式建造都城。694年,日本按照中国的都城建筑理念建成藤原京,城内由北向南有12条街,东西以“朱雀大路”为中心分为左右两京,各有四坊,“藤原宫”在其中央,以太极殿为中轴,整座都城井然有序。710年和794年,日本先后迁都到平城京(奈良)和平安京(京都),这两座京城也是分别模仿长安城建造的,都是方形城郭和棋盘格式布局。整个京城建筑蔚为壮观,极似长安。特别是平城京的太极殿,青墙红柱白瓦,完全与唐朝的流行样式相同。
中华文化范文 篇4
2014年元宵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谜语大会》节目掀起全民猜谜热潮。据统计,3天的谜语大会共吸引了2.8亿电视观众,共有206万人次通过手机同步参与实时互动。
【众说纷纭】
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常委敖耀寰:
电视猜谜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能让人们有机会回归传统,了解谜语文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汉字,有汉字的地方就有灯谜。我们好像又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春天。在节目中,有不少热衷于谜语的人,创作出了不少有时代感又接地气的新谜,这是个十分可喜的事情。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
文化类节目的挖掘目前还远远不够。一些文化类节目之所以受到质疑,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视人思考不足,缺少应有的探索和努力,在文化的呈现方式上出了问题。把握文化含量、层次时,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忽略了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
对文化节目百姓有需求。中国文化具有忧患意识,像大人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是“弱不好弄”(年幼时不爱玩耍)的方式,教育年幼小孩不能太爱玩耍。古代老百姓看到纸张,即使目不识丁也不会随意毁坏,我们民族文化DNA是很严肃的。节目娱乐化繁盛到一定程度时,人们会追求这种回归。
【事件影响】
1.《中国谜语大会》播出以后,许多中小学教师试图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灯谜的元素。他们在讲新课文之前,将课题或课文的作者编成谜语,让学生们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014年3月,央视正式启动第二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及其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其中《中国成语大会》邀请了纪连海、钱文忠、于丹等文化名人担任评论嘉宾,参赛选手是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位成语高手。
【相关链接】
《中国谜语大会》精彩集锦:
(1)跨赤兔,走千里。(打一元曲戏剧家)
谜底:马致远
(2)关公和张飞。(打一法国名著)
谜底:《红与黑》
(3)秋收万颗子。(打一数学名词)
谜底:纳米
(4)昨日之日不可留。(打一国家名)
谜底:乍得
(5)鹤发童颜。 (打一风俗食品)
谜底:长寿面
(6)告别蛇年。(打一机械器具)
谜底:马达
(7)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打一网络交流平台)
谜底:新浪微博
(8)青一块,紫一块。(打一字)
谜底:素
(9)要保护视力。 (打三字口语)
谜底:小心眼
(10)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谜底:开门见山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篇5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方向性;辩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形成、发展、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食粮,也是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了道德认知模式的趋同化,淡化了人们的民族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等。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正日益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力,已然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加强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青年学子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抵制全球化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性和辩证性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指出了原则,是有效开展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证。
一、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性
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性,为大学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指导方针。实际上它指出了社会主义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具有与社会主义制度和当今时代相结合的特征。因此,大学传统文化教育方向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高校中坚持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性,集中体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传统文化教育服务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生存环境中,形成独具风格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纲领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它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创建的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它身上既有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的要素,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它吸收了二者的精华,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包含的辩证思维、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等思想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传统文化传统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和整合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只有这样,才能把传统文化转化为先进文化,才能把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符合先进文化传播的趋势。大学传统文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在大学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把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科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抛弃那些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传统文化腐朽内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检验传统文化是否能够进入大学讲堂的关口。
2.坚持服务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追求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完美人格的塑造,并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道德文化无疑是其核心内容。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以传统道德文化的发展为主线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强调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崇尚人格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并且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服务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的品德培养作为首要目标,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不断塑造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品质。不断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
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牵引、相互塑造的过程,二者的勾连互动又是促动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才能获得丰厚养分完善和发展自身,真正成为一种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文化认同力量,更好地服务于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传统文化只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审视,才能拥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扩大其社会认同性,从而为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提供优秀并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资源,使其获得动员整合各方力量、协调多方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内源性建设动力。”高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屈辱、振兴史,激励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仁爱、美德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不怕吃苦、勇于探索事例,激励大学生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4.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发展的目标,其核心内容是尊重人,把人作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彻底纠正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的缺位”,把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是坚持教育服务学生,以不断完善的内容和创新的手段满足学生的需求,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以丰富、精彩、生动的内容感染学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精彩有趣的校园活动中,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感受知识的洗礼和精神的陶冶,从而实现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效。
二、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辩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很多极有价值的人文科学精神,它根植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并以中华民族自身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在知识、精神、实践三个层次上发生了变化。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难题。因此,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知识与精神、理论与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1.准确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准确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就成为有效开展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前提。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融汇了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文化,同时包容了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成分而形成的以儒家学说为本体的中华文化。从实际影响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在道德规范方面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它的精华部分在塑造中华民族的国民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国家意识,对培养身处全球化浪潮下的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修身精神,对青年学生完美人格的养成具有重大影响。传统文化中积攒的育人功能举不胜举。但是,文明的传承是一把双刃剑,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对某些既包涵优秀传统又含有封建糟粕的传统文化,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区别对待。如“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传统孝道盛行千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却不符合当今先进文化的要求。为此,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区别对待不同文化的情况,对于包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传统文化,应毫不犹豫地吸收;对于包含着封建腐朽思想的文化,应毫不吝惜地摒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民族文化之根的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
2.正确把握传统文化的知识与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文化沉淀、积累构建而成的,已深刻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价值判断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辨清传统文化中知识与精神是一个很难的课题,这就使得当前大学传统文化教育往往只注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文化知识中所蕴含价值和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为此,正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实现知识和精神两个层次的协调发展,就成为完善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
3.妥善处理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中华文化范文 篇6
例1 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晚”都有一个民族歌舞大串联的节目,诸如《和谐大家园》《我和草原有个约会》《卓玛》等。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每年的“春晚”都有一个民族歌舞大串联的节目,这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处,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百花园,故选①③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当代的先进文化,②说法错误。
答案 C
例2 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一读这些作品,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A.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B. 只有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C. 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解析 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优秀作品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对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是正确的,但并不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并非必要条件,所以B项错误。D项对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是错误的,应该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答案 C
例3 2011年春晚,因翻唱《春天里》红透网络的旭日阳刚登上兔年春晚的舞台。他们的名气一路飙升,成为观众最喜爱的草根歌手。有人认为,在明星可以制造的年代,旭日阳刚成为当今“大众文化”的代表。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
①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的文化 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是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④是通俗流行的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大众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故选①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围过窄,通俗流行的文化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④观点排除。
答案 C
点拨 解答此类选择题,关键是牢记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引申的外延。记住了文化的包容性、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大众文化等这几个知识点的要点,将它们条理化,然后对照题目的题肢,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了。
例4 湖北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强调,文化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湖北之所以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基于( )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①表述错误;④观点错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 B
例5 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李长春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 )
①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③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④它是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思想道德建设属于文化建设,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工作,排除④,故选C项。
答案 C
点拨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两个知识点,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题目是从哪个方面设问的,是问的“为什么”还是“怎么样”,这二者的侧重点不同,问“为什么”主要回答知识点包含的要点或者要素,是围绕知识点本身来阐述;回答“怎么样”,则侧重发散,回答利用已经存在的文化来建设和发展出新的文化内容和形式以及其社会和经济意义,请同学们注意区别。
1.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2.电视连续剧《潜伏》以主人公的信仰为主线,将爱情、信仰、情节、明星等影视审美元素成功地糅合在一起,被观众称为“无法按快进键”的电视剧。这启示我们发展大众文化( )
A. 必须设法满足大众的各种需要
B. 要尊重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和多方面的特点
C. 必须以商业化、娱乐化为准则
D. 就是发展流行的、时尚的、通俗的文化
3.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 )
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②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当前的工作中心 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2012年7月30日,第二届恩施州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举行,一批来自群众身边的楷模受到了表彰。这些可敬、可信、可亲、可学的楷模的故事,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让人心灵为之震撼、振奋。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
①会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②有利于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③能够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文化涵养的人 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④ B.②③④
中华文化范文 篇7
中华根文化培训心得
经过三天两晚的学习,让我感受非浅。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也参加过许多培训。但从来没有一次培训带来如此特别充满激情、能量的感觉。在培训前,以为只不过是教我们如何以制度办法来管理好团队。当时还在想,不就是加强流程制度管理监督办法嘛,学中华根文化之“弟子规”有什么用呢。怀着一个疑惑和好奇的心。静馨老师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系教育和西方的系统管理优势相结合。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西方系统为枝干,通过五个部分讲述高管如何在企业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企业永续经营的连根养根、枝叶繁茂的课程。第一部分:一个中心、正己、化人两个基本点。通过以中华从古至今“孝”为先的弟子规为切入点,学习企业管理自我管理、自教育的方法;第二部分:三颗种子、四个转弯、五个步骤,六加三体系,来教我们如何为企业选择好员工、产品,要关注人心、内省正己等。第三部分:以因果律及心念、心能、心法,教导我们积善行德;第四部分:企业十字导航及能量能级,帮我们清除负能量提升正能量;第五部分:连根养根仪式及根行销系统课程学习。虽然整个课程很紧内容很丰富,但是结束之后一感觉身体充满能量和信心点累感都没有。
回到家里回顾这一切真是很感动,觉得时间流逝太快了。此次课程给我的感想很多。在当今许多缺少人性关怀和原始的“根”的世界给我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我或许说不上来到底学会了什么,但是它却给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洞悉人生真谛,教人以行善为道,懂得惜福修善,宽大心量,深信因果。这些让我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它能像启明星一样时刻引导着自己前进的方向--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曾经看到书中写过:今世之人,大多不知道阴阳幽明之理,以为人死无鬼,一切断灭。所以活着的时候,无论什么事,只要一时有利于自己,就算有害于他人,也照做不误;或者别人所受损害比自己所得的利益大过千万倍,也毫无顾忌。所以一切夺人富己、压人贵己、损人寿己等等杀盗淫妄十恶大罪,无不放胆去做。却不知寿算尽时,生前一切怨鬼,皆来索命,死后同至阎王处审判;生前所得之便宜、所作之黑暗事业,都要一一偿还,或入地狱,或入饿鬼、畜生道中;其所得之业报,与生前所作之十恶,其轻重大小,如五雀六燕一样,分毫不差。如果你要希望子孙代代都有福,那需要懂得种布施的因。布施是培福,布施是开源。又要懂得惜福,爱惜福报,不浪费,不奢侈,那么自然家道昌盛,就能够传若干代。
我相信因果轮回的事实,我相信它会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淡定了,更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遇到如意的事情,更加懂得感恩,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先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老天以此为戒在提醒自己。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少了互相指责,凡事先从自我开始反省--我错了,这句话犹如润滑剂般,多了自我反省,多了相互包容,多了相互理解,关系更加融洽了,更能冷静下来通过十字导航、四个转弯、五个步骤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源,再步步解决问题。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问题解决了,心也舒畅了。这就是所谓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即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