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随笔感悟范文(通用12篇)正文

《随笔感悟范文(通用12篇)》

时间: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想要学习写随笔吗?如下是可爱的小编山仔为大伙儿收集的12篇随笔感悟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笔感悟 篇1

关键词:作文教学 引导 积累 感悟 创新 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大多数老师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来说,最难提高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也怕写作文,如有些学生接到作文题后皱眉托腮,望纸咬笔,或者刚开头,就煞了尾等。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作文,如何提高中学生作文的写作能力,便成了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共同探讨的问题。长期的教学实践,经过不断的学习、借鉴和探索,我渐渐地摸索出一条作文教学的路子。尽管还很不成熟,但在实践中效果较为明显,以下淡淡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在积累中孕育写作愿望

每次接手新班,无论是初一的还是初二的,他们的作文中几乎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语言基本功差,或者话说不清,句子写得不顺,无法准确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错别字多,或者语言干巴乏味;内容苍白无力,或者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等等,要想从中找出一两篇生动形象、情感丰富、内涵深刻的文章,竟是那么难上加难!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对身边的生活缺乏观察、缺乏体验,缺乏思考是主要的。换个角度说,那就是缺乏平时的积累,俗话说:积累乃作文之本。要使学生作文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首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培养其勤于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基于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差的原因,我没有单纯地加大学生的作文训练,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几乎没叫学生写什么作文,而是指导学生进行积累。积累的途径很多,有朗读,有背诵,有做读书笔记等等,这都是积累的好方法:朗读、背诵主要适于课内,要有老师当面指导。做读书笔记则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做,而记什么,怎么记,记多少,这些问题学生有相当大的盲目性,于是,我加强了对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指导、督促、检查。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从所读作品中摘录自己需要的内容。何谓“自己需要?”我给学生指出:一是你不懂的,不理解的;二是你虽懂却是浅尝不能自如运用的。符合这两点的内容就是你“自己需要的”。摘录哪些内容呢?我对学生说,摘录的内容包括词汇、优美语句、成语典故及名人名言或名人事例等。除此之外,只要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摘录。

二、善于引导学生感悟,在感悟中萌发写作热情

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积累了不少的语言材料,就一定能提高写作能力吗?未必。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果是静态的罗列、堆积,那么它对于写作能力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法国作家法郎士在《乐园之花》中曾说过一句话:“一本书是呆板乏味,或是生趣盎然,感情是否热如火,冷如冰,还要靠读者自己的体验。这里的体验就是感悟,而且法郎士认为阅读作品需要用“心灵”去感悟。

只悟文本还是不够的,还得悟生活。“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语)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宗旨的作文教学自然也不能离开生活而空谈。悟生活,就是要体验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思索,从中获取鲜活的生活素材,形成自己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作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指导学生写日志,写随笔,其实质就是要学生学会悟生活,一一用心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体,然后用笔记录。我对日志、随笔的要求只有一条:说真话。对学生的“感悟”,我都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主要看他们做了多少。日志涉及个人隐私,愿不愿意给我看我不会勉强,但是每周交一次自由练笔是必要的。这样我就常在上面读到学生对生活对文本的感悟。读着学生的感悟,我就知道:毋须我做技巧的指导,学生的写作热情已经在蓬勃的萌发了。

三、善于引导学生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写作技能

随笔感悟 篇2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应当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生动的素材,提高真情实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应当从以下途径入手:一是认真贯彻记录生活,二是深入体验感悟生活,三是深度发掘提炼生活。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原则;实施途径;分析研究

写作活动应当反映和接近学生的生活状态,保证学生在生活中有深刻的感悟,并将自己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这样的方向应当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大趋势。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他们的作文写作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言之无物,没有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精华与素材,导致写作能力低下。笔者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针对生活化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贯彻的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一、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原则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将写作活动建立在自己的亲身经历、耳闻目染及其产生的真实情感活动基础之上,这样的文章符合人的表达特点,更具真情实感,是对现实生活的有效反映。但是在现行应试理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背离了这一宗旨,成为了应试模式的生产线,主要针对几种类型的应试作文题材进行反复训练,甚至有背诵范文、生搬硬套的做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针对这样的状况,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返璞归真的要求,要让作文回归其本来面目,作文教学生活化原则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一项创新,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体验、感悟、分析、发掘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素材,增强情感体验,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这个世界,用大脑去思考这个世界,用手中的笔去描绘这个世界,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高质量文章。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的途径

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以后,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了显著提高,这就为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有效贯彻与落实生活化原则。

1.认真观察记录生活。叶圣陶先生认为,如果将文章看做喷涌的泉水,那么其源头就是丰富的生活,生活生动精彩,文章才能够源源不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生活,这一点正是许多小学生所匮乏的,他们涉世不深,对社会观察不够全面和深入,导致在作文学习中没有生动的素材。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笔者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自己周围的生活圈子着手,从最熟悉的人入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事情,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哪些是平常的事情,哪些是具有写作意义价值的事例,在观察中敏锐地发掘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与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试听所获得的丰富信息中有效提炼出其中的闪亮题材。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笔者还培养学生随手摘记的良好习惯,每一位学生都备有一本精致的小型笔记本,随时将自己观察到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有些时候灵感一闪而过,所记录下来的内容具有较高的价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积累,长期下来能够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2.深入体验感悟生活。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仍然比较狭窄,没有能够有效深入到生活之中进行感悟,客观上学习压力较大,也导致学生没有这样的载体与空间。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悟,笔者坚持带领学生深入到生活中进行体验感悟,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指导学生设计体验方案,自主地深入到生活中进行感悟,如对学生布置了“听故事谈感受”这种类型的活动,要求学生听不同人物讲不同题材、不同年代、不同主题的故事,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同时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写心得、复述故事、续写故事等方式增强对生活的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另一方面,笔者还结合各种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感悟,如学校在清明节组织扫墓活动,重阳节组织学生慰问敬老院老人活动,学雷锋活动月组织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清扫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是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的。在这样的活动之中,他们会接触到更多的人物,看到更多的事情,笔者要求他们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分析、感悟,在活动结束后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这样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重要方式。

3.深度发掘提炼生活。写作活动源于生活,但是其还要适当高于生活,要在生活中表面现象提炼发掘出深层次的中心主题,从而达到教育他人的目的。在这一方面,笔者侧重于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梳理提炼中心思想,使文章的选题立意更加新颖,更具生动。如在布置学生开展“看一看群众生活条件变化”这样的实践活动之后,学生搜集到了大量生动的素材,有居住条件越来越好的,有家用电器数量越来越多的,有汽车、摩托车进入普通家庭的等等,这些素材源于生活,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群众的生活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引导,经过分析讨论,大家明白了,是党的坚强领导,是各级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是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群众提供了创业致富的良好环境和平台,这才是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其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有力。通过这样的发掘,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习作的训练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是夯实学生习作基础、提高学生习作技巧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应当引起重视,并在教学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江和平。小学作文课外练笔重在“三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Z3期

随笔感悟 篇3

人生,总有许多沟坎需要跨越;岁月,总有许多遗憾需要弥补;生命,总有许多迷茫需要领悟。痛并快乐着,思索并追寻着,彩虹总在风雨后。千回百转,一路风尘,每个人心里都装载着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未完成的梦,曾经的苦苦追逐,随着华年的流逝变成了一种宽容,不再计较得失的结果,不为成败而纠结,豁达中升华了对情感的珍重,更懂得我们是生命的主角,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心情,生命的价值也在转变的那一刻,得到了提升,使我们更懂得如何去面对生命旅程。

随笔感悟 篇4

一、说教材

读书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把读书教学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研究之中,开设“快乐晨读30分”“读书方法指导课”“自主读书课”和“读书交流课”,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学生每天都能沉浸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本节课我通过寓言故事,使学生发挥想象,编写或续写出具有一定意义的寓言故事。

二、说模式

这种读中感悟、悟中练笔、随笔提升的“读写四步曲”教学模式,是在随笔化写作的发起人成浩老师的随笔化理论基础上,与学校的读书特色有机结合进行的实践和探索。在全校所有实验教师和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经过3年的实践研究,教学模式得以确立,并在全校进行推广。现在我校的读书随笔课主要有三种教学课型:读书积累随笔化、读书鉴赏随笔化、读书想象随笔化。

读书积累随笔化。这是读书随笔化写作中最基础的一种类型,重视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划、勾、摘、记等读书方法。运用读书笔记,学生将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分享,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摘录的再次“盘点”。

读书鉴赏随笔。主要体现在读书过程学生对作品的个性化感悟,如对故事情节的赏析、写作手法的感悟等进行交流碰撞,也可以和作者说一说,和主人公说一说,然后写出自己个性化的习作。

今天我采用的是第三种读书想象随笔。这种读书随笔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读书来打开其想象,如对作品进行改编,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主人公,进行故事的再创造,还有当堂仿写及进行文章的补白、故事续编等。

三、说设计

下面,我以《寓言故事》随笔化习作为例,阐述我是如何落实并实施我的教学模式的。

第一环节 赏读

首先将学生带入到读书的情境中,然后让学生读《愚公移山》和《鹬蚌相争》两则寓言故事,之后完成读书赏读卡,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并能简单复述寓言故事。

第二环节 积累

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涉猎更多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读书收获。这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看图说故事”“根据题目说情节”以及“说说我喜欢的寓言故事”三个游戏环节,有意识地在宏观上把握寓言故事,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眼界,积累相关知识的目的。

第三环节 习作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鼓励学生对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形成个性化的感悟和启迪,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写。同时让学生趁热打铁,把自己创编或续写的习作当堂落笔成文。

第四环节 展示

评价学生的习作要以鼓励和肯定为主,让他们在自信中不断提升习作水平,具体评改放在第二课时评改成文课上进行。

随笔感悟 篇5

生离死别是人之常情,想一下,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你现在嫌父母烦人但是他们还能再陪你几年?40年?50年?……

仔细想想,父母要求过我们什么,不就是想让我们健健康康的成长吗?哪怕你只做了一件小事,父母都会十分感动,看看小时候的任性,再看看现在的不懂事,从小时候刚学123,再到现在的一道道难题,是谁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你?

你就想飞船,而父母就像燃料箱,当你真正地飞上蓝天时,又有谁会记着他们的存在那?

随笔感悟 篇6

微笑面对家人;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是父母将我们捧在手心拉扯成人,当窗外风雨交加时,是亲人为我们敞开家门,当酒醉的丈夫酣酣大睡时,是妻子用晨炊点燃了新的一天,当我们背井离乡时,是朋友与我们同甘苦共患难。家人的爱是伟大的,亲人的情是无价的,他们的付出更是不图回报的,你的痛会让他们悲伤,你的笑会让他们幸福。朋友,请微笑去面对你的家人。

微笑面对工作;有人说,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那么请微笑着去舞出精彩的舞步;也有人说,工作是成就自我的阶梯,那么请微笑着去感受成功的喜悦。然而,你却为自己的工作所彷徨,呐喊着自己的舞台没有那么辉煌,迈向成功的阶梯也没有那么闪光,现实的羁绊让您艰难,生活的枷锁让您落魄 ,痛苦的你曾想过放弃,无助的你对工作提出了抗议,最后一切都是徒劳。朋友,为何不改改自己任性的脾气,不悲伤,不心急,镇定地去工作,微笑着去生活!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微笑是廉价的,工人可以微笑,农民也可以微笑;富人可以微笑,穷人同样可以微笑。然而微笑又是无价的,微笑可以带来快乐,微笑也可以让我们幸福,但黄金万两不一定能买来快乐,腰缠万贯也不一定会带来幸福!陌生的面孔会因为微笑而变得熟悉,猜疑的心理会因为微笑而变得信任,伤感的内心会因为微笑而变得快乐。朋友,让我们微笑着去面对每一天,笑傲我们的生活吧!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微笑是一种无声的动人的乐章;微笑是人类一种高尚的表情;微笑是生活里永远明亮的阳光。无论未来如何,我只希望我能够淡忘过去。有些事情该忘记的就忘记,该记得的就记得,不要太深刻。也许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的快乐的去生活。也许只有这样,我才能学着去如何生活。也许只有这样,我才会潇洒的走过。人的一生,是要经历很多的,学会生活,学会微笑吧。让幸福伴随自己一生。

我时常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出去走走,透透新鲜的空气。这样做,能够让我不安的心情变的格外开朗起来。

我曾一次又一次的鼓励自己,让自己做个能拿的起放的下的人。 无论外界给我多大的压力,我心中始终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那里有我很多的秘密,有我的所有的回忆,有我人生的酸甜苦辣。我知道,忘记谈何容易。

无论未来如何,我只希望我能够淡忘过去。有些事情该忘记的就忘记,该记得的就记得,不要太深刻。

也许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做到快乐生活;也许只有这样,我才能学着优化生活;也许只有这样,我才会潇洒生活。

淡了,忘了,真的无所谓了。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了,希望在明天的路途上,不要影响我做任何事情的决定。

淡了,忘了,真的就这样了。我不会紧紧的抓着过去而不放弃,更不会还抓着过去的回忆而苦了自己。

淡了,忘了,就这样了。原来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是可以淡忘的。

时间能够愈合所有的伤口,也能够让人忘了所有的不愉快。如今,我会重新踏上新的旅途,走完人生未知的道路。

淡了,忘了,我相信自己,我行,我一定行。因为我不会再犯曾经的过错,我更不会走我过去的道路,选我过去的人生。

人生应该是向前看,而不是一直活在回忆里。当我想明白了很多的事,也就看开了人生。

我会迎着早晨的太阳出发,充满着温暖,充满着阳光,走完我人生的道路。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始终都会告诉自己,加油,加油,再加油。我相信,我行,我一定行。

人生可以有失败,但是绝对不要放弃。我的人生座右铭是,用微笑面对所有的困难。

随笔感悟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一、引导“悟读”,培养学生“悟性能力”

“悟读”应从“悦读”开始。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文本有了兴趣,有了期待,那么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动,从而给“悟”带来动力。如,在教学《荷花》时,可引导学生品味“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仿佛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努力,感悟到文章描写的形象感。

二、鼓励“演读”,发挥学生表现能力

编者严谨挑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透的意蕴常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鼓励学生以自己新的创意去表演读,学生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生成新的感悟,获得新的启示。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后,能初步形成对这个通话故事的整体感知,但对文中精当的词、句和富有个性的语言还不可能有所领悟;能模糊地感知丑小鸭在遭受周围的所有人的讥笑、嘲讽、欺负之后的孤单可怜,但是它没有自卑,没有气馁,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心中那份恒久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终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三、巧设练笔,主动参与体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采取随堂练笔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如《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是一首很适合学生仿写的诗歌题材,所以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开头,仿写两个或三个小结,学生写得非常好,出乎我的意料,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们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小朋友们再也不会,学不到丰富的知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辛苦的妈妈画一个十分能干的机器人,让妈妈再也不用,为家务活操心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笔,我要把华夏江山描绘得更加秀丽……这样的训练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进一步促进语言的内化和外显。另外,学生间相互的交流,还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同时也让“给予是快乐的、善良是高尚的”这一美好情感在学生心中深化。

随笔感悟 篇8

关键词:情感投入;思维活跃;意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4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基于这样的理念指导,随文练笔,作为教学的一种新策略便应运而生。恰到好处的随文练笔,能使课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充分显示出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

要让课堂练笔更有效,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在日常教学中,我结合实践,以挖掘、延伸教材的“空白”为立足点,以着重引领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性、情味感、独特感为方向,进行多种形式的练笔。

一、情感喷发处,将感悟沉淀下来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使他们的语言的内化、情感的积淀、思想的领悟喷薄而出,并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如《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描写了年轻阿姨帮助奶奶推门,母亲宽容对待护士两次打针的失败,鼓励年轻护士再来一次这两件事,告诉大家人与人之间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理解别人,宽容别人。第二件事开头有这样一句话:“眼见针眼处鼓起了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结尾是母亲对护士说的一句话 :“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紧抓住“我”的心里变化,备课时就不断地叩问自己:“我”的情感由埋怨到温暖与幸福的变化,是因为什么?“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从中“我”领悟到了什么?这样的空白点就活化了,凝结成了一处有味的练笔支点:

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我”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这多元化的练笔角度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五彩缤纷——

生1: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母亲,我也会爱你一辈子。(感动的角度)

生2: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自省的角度)

生3: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悟理的角度)

“正当学生通过研读被母亲的宽容、谅解深深触动时,我会是什么反应?”此时的练笔给了学生将感悟凝结下来的时机,学生将对“人与之间要宽容、理解对待”这一零散的、渐渐模糊的认识集中起来,提炼出来,形成了文字,形成了人文思想中一个稳固的印痕。

二、空白补充处,将思维活跃起来

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运用这些句子,展开联想、补充,就能更好地促进这些生成教学。

如在《鸟的天堂》一课,对鸟的动态描写中,有这样一句话“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带着欢快的语气读这段话。在此基础上,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问题:“同学们,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除了作者描写到的几种鸟活动的形态外,大榕树上还有哪些鸟是怎样活动的?”由于有了一定的教学铺垫,学生分成了四人小组练说,气氛很热烈。

生1:有的在树枝上蹦来跳去,好像在跳舞呢!

生2:有的鸟儿贴着水面飞翔,一会儿尾尖贴着水面,真像一位矫健的滑水运动员。

生3:有的鸟儿站在河岸边饮水。偶尔盯着湖面,好像在对着镜子打扮自己呢!

生4:我还看见一只鸟儿正歪着脖子好奇地朝我们笑,好像在说:“朋友们,欢迎你们来我们这儿做客。”

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优美的语言和独具匠心的语言表现形式,而且充分地激发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和想象思维,激起了智慧的火花,促进了学生的动态生成。

三、意向还原处 ,让词语鲜活起来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脉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

《珍珠泉》描写了云南珍珠泉美丽、奇特的景象,尤其是小泡泡的描写更可称为点睛之笔。紧抓住“最有趣的要算是这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晶亮、饱满的小水泡了”中的“一嘟噜、一嘟噜”,赋以泡泡于人性化,在一赞三叹式的“晶亮”“饱满”“冒”的揣摩玩味后,设计练笔:

我这小泡泡手舞足蹈、争先恐后地一嘟噜,一嘟噜,是想_________。

生1:是想让前来观看的游人更早地看到“我”美丽的面孔,“我”不想和大家捉迷藏了。

生2:是想告诉人们,这里山美,泉美,人也美,游客们真是不枉此行了。

随笔感悟 篇9

关键词: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练笔策略

语文教材不仅是学生阅读的素材,也是写作的典范,更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人教版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充分彰显了祖国语言文字无穷的魅力。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需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需去探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我们的教师深入地钻研文本,挖掘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创造随文练笔的机会,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聚焦难点,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理解式练笔

所谓“理解式练笔”,是指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中重点、难点或关键点设计一个思考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让孩子们在揣摩与理解中,感受那美妙的字符,寻找那跳动的脉搏,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燕子专列》一文中有“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一语。其中,“呼吁”一词的理解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假若教师在执教这堂课时,能设计一个练笔的环节,引导学生模仿电视、广播主持人写一份简单的呼吁群众救助燕子的发言稿。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呼吁”一词的意思,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在课始存留的问题:水手们为什么要成立“燕子专列”?

“理解式练笔”的设计,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同时避免了传统教学分析繁琐的弊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全员参与性。完美诠释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种精神的历练、个性与才情的展现。

二、感悟式练笔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便会消失、淡忘。捕捉住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就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披文悟情,入情入境,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强化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让这种领悟与转化并肩的训练,既不脱离文本内容,又使对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领悟水融,和谐运行。

如《生命 生命》一课,课文列举的三个事例最初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在飞蛾身上,我们看到生命如此脆弱;在香瓜子身上,我们看到生命又是如此短暂;在“我”的心跳声中,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简单――心跳就是生命。随着理解的深入,我们又感受到:生命尽管脆弱,但要强烈求生;生命尽管短暂,也要向上不屈;生命如此简单,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使用它呢?最后我们获得的启示是: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学完了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练笔:我们感悟了杏林子眼中的生命,那么在你们的眼中,生命是什么呢?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在练笔中写到:

学生的语言虽然稚嫩,流露的却是真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余秋雨语)。我认为,这样的随文练笔是成功的。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的热情,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厚重的语言文字。这样的练笔,无疑又是塑造精神,培育情感,可谓语言与精神的一次同步提升。因此,这样引导学生写感言,实际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纵深挖掘,从而深度解构了文本。

三、模仿式练笔

美术课有素描,要求学生照着某个事物准确地画下来。“照着葫芦画瓢”是培养绘画能力的必经之路。语言模仿,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也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必经之路。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其次,可以进行修辞手法的仿写,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文才。再者,可以进行课文题材的仿写,拓宽选材的思路。

如《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运用了“矛盾”的写法,详写了猫的古怪。这一大段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老实、贪玩、尽职集于一身,并用了一些事实来证明这个结论。这个课文片段其实可以作为介绍动物或人的写作典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这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一个人或一种动物,运用“说它……吧,可是……”的句式,写出这个人或这种动物的性格或某一方面的特点。

这样,学生不但完成了阅读教学的目标,更是透视了“文眼”,感悟了写作方法,真正做到了“以文达文”,从而实现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以上这种“仿写迁移式练笔”,语言形式的积累就能被有效地运用、定格和“固化”,自然成为他们胸中灵动的言语积蓄,并深入领悟了语言范式的真意,读写能力的提升便成为现实。

四、补白式练笔

文本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读者创造的。孩子们在阅读文本时会根据自己原有的情感、生活经验,独特的眼光,或是阅读文本时的心情,自主地发现意义、构建意义。因此,采用“补白式练笔”,能使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进而立体地诠释文本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与构建。

如教学《桥》时,课文的中写到:“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在教学这一部分,我通过情感铺垫,高潮的呈现,引导学生想象补白:如果老汉推开小伙子,小伙子安然脱险,老汉自己也终于过了木桥,那该多好哇!那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老天爷就是这样残酷,灾难就在等着他们。儿子被老师根据文本洪水吞没,老汉还没喊出来,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他要喊什么?他还可能会喊什么?你能替他写出来吗?

抓住情节空白处或简略处,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进行补写,化虚为实,化简为详,可以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如果在教学之前,教师能够深入解读文本,挖掘出可以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素材,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就能够实质性地使学生全方位触摸语言,真正实现以读促写,舞文弄墨的课堂效果,从而更扎实更有效地实现言语习得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随笔感悟 篇10

【关键词】小练笔 资源 时机 方法 反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半壁江山”,源远流长。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学得头疼,老师教得无奈的一块,就是作文。学生不敢作文,不愿作文,根本原因不在“字词句段篇”积累的不足,而在于他们抓不住时机,找不着素材,摸不着方法。由此,就要求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的氛围。那怎样去创设,才能让学生轻松走上“舞台”,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呢?要从小练笔着手,使“大习作”与“小练笔”有机穿插。在阅读课的基础上,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挖掘,课外拓展,两者互相促进,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法可依,练笔更轻松,更有效,发展也更快。

一、课内外结合,小练笔有事可写

作文于学生来说,最难的是无话可说,既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可供他们写作的材料,他们不懂得也不会去捕捉去发现,很快就成为过眼烟云。没有源头,哪有活水来?要培养学生的练笔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习作资源。

1.立足课内

教材是文学大家的经典,是语言文字的例子,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根据教材特点,从留白处、冲突处、回味处、关键处、发散处、反复处、疑惑处等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2.拓展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利用。”教学中,竭力为学生搭建练笔的活动场,从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把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让课外生活之源泉流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课外阅读开阔视眼

小学生作文应以阅读为基础,走读写结合的道路。随着传播媒体的迅猛发展,学生的课外读物范围越来越宽广,影视、书刊、杂志、报纸,包括网上阅读等,世界万物很奇妙,并不是人人都能亲自去实践的,阅读文本、影视资料,打开了生活的视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课外活动丰富生活

家庭生活温馨感人。家是孩子们温暖的港湾,每天都在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嬉笑怒骂皆文章,牢牢地抓住这一阵地,练笔的材料将会源源不断;校园生活乐趣无边。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不必说学校大型的活动,就是班级这个小集体每天也演绎着许多小故事,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把发生在学校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摄入”大脑,用笔去表达时,学生就会喷薄欲出;自然生活奇妙无穷。大自然中的万物很奇妙,引导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感受、体验,将会乐趣无穷,就会激起学生的练笔兴趣。

二、因势利导,小练笔有情可抒

小练笔对学生来说,“限”又“不限”,“统”又“不统”。但它不是随意而定,要求我们利用有利的时机,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写,真正地让小练笔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1.预设,引导随文小练笔

随文小练笔以课文内容为素材,为学生练笔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它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突破了难点,有利于小学生作文素质的快速提高。在设计练笔时,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抓准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理解运用二者水融,互动互促。

2.生成,诱导即兴小练笔

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总会让我们欢呼雀跃,多鼓励学生学会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在生活生成中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练笔,把生活中的一片片散落的花瓣记录下来。

在自然变幻中练笔。春、夏、秋、冬的变化,雨、雪、风、霜的来临,既富有诗情画意,又有科学知识的内涵。这时不失时机地进行“小练笔”,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练笔水平。

(三)多维聚焦,小练笔有“法”可依

古人言:“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小练笔要重在方法的指导。小练笔写法要活,多维聚焦。

在回味处,仿写。仿,可以仿精彩的语言,可以仿精彩的修辞,可以仿精彩的写作方法……仿写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因此,对于那些初写练笔的学生来说,“仿写”是再适合不过了。

在留白处,补写。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作些合理的补充。

在结尾处,续写。教材中有不少的课文故事结尾都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想象的空间,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结尾展开想象,让故事延续下去,使故事有个结果,这不是一次很好的练笔的机会吗?

在发散处,扩写。扩写发散了思维,同时又使原文内容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具新意。

形式不同,改写。学生练习改写时,进一步揣摩了课文的表达形式,将自己选择的不同于课文的表达形式与课文的进行比较,从而从比较中领悟语言表达的方法,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的效果。

单一串联,编写。编写要求作者创造一定的情境,串联原本几个单一的东西,赋予它们新的含义,使他们迸发出别样的光彩。

丰富生活,感悟写。生活是练笔的源泉,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都是由情而联系在一起的。“情动”而“辞发”。平时,我们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感悟周围环境的变化,感悟……生活是丰富的,感悟着,快乐着。

小练笔因其“小”,不会让学生感到太大的压力,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消除了学生写作的压力,为学生作文创设了自由倾吐的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减缓了作文教学的坡度,放飞了作文的灵性。教学中,教师要尽心挖掘练笔的资源,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精心指导练笔的方法,及时反馈练笔的结果,让小练笔“练”在巧处,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随笔感悟 篇11

彷佛昨夜,凋零了一地,惆怅……

在水一方,我们相聚在无名的远方,不知名的小镇,还有莫名的感性把我们紧紧牵在一起。青花瓷底的小字还残留着我们昨天的温度,相约的那一刻,我们便注定了要度过这水木年华。

唱惯了周杰伦的《青花瓷》,才知道有仕女图里的莞尔一笑,一回头,却早已木已成舟。

不一样的人生,但一样的花季,相视一笑,便到了水木年华的终点……

隆昌学校初二:刘佳楠

随笔感悟 篇12

何谓不朽?世间万物都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然而爱是永恒不变的,但因为它容易被人否定而否决掉,又再次认为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认为其不朽,又提出假设:若文字的载体一旦被销毁,也无法领悟到文字所表达的奥义;再提出思想、意识是永恒的这一观点,又因纸上谈兵而被否决。最后得出结论:其实永恒的是要有永恒的觉悟,是一颗乐观的心罢了,没有必要探究什么是永恒的。秦始皇想要得到永恒,派人炼长生不老药,却没有炼得,以后的帝王,想要长生的不在少数,却从未听说过有谁长生的。为何要所谓的不朽?就算真的不朽了,也不过是徒增伤痛罢了,毕竟人都是拥有着七情六欲的,一个人的长生只能让他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在他眼前死去、成灰。

对不朽这个话题,特别是人的不朽,在古代就已经有人领悟了。葛洪的《抱朴子》中关于长生就有提到过,说人们得到永恒长生就要调节自己的心态,那样才有可能会长生。看来对于长生,他也是否定的,但他却肯定了人们若肯调整自己的心态是可以长寿的。可见,一个人的心态有多么大的力量啊,竟能与时间对抗。

所以说,人们何必追求不朽呢?我们都要有活一世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