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季羡林思念母亲的文章【优秀8篇】正文

《季羡林思念母亲的文章【优秀8篇】》

时间:

《怀念母亲》,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思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内疚,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下面是勤劳的小编燕子给大伙儿整理的季羡林思念母亲的文章【优秀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季羡林怀念母亲 篇1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阅读策略;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80-01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教材中阅读文章的教学,忽视阅读课上对教材外阅读篇目的拓展和指导,忽视对“阅读课”的教学的探讨,忽视“阅读课”的有效指导。阅读课应让学生走出阅读教材的局限,给学生提供阅读篇目,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才能真正发挥阅读课的效能,提高阅读课质量。

一、注重δ谌莺捅泶锓绞降睦斫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对于一篇文章的阅读,首先应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获悉文章的主题。比如,阅读课上,教师提供给学生一篇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怀念母亲》,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作者写了“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抒发作者对两位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方式。学生阅读《怀念母亲》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教师应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本文的写法进行探究。如作者对祖国母亲有怎样的情怀?作者说离开祖国母亲,这个母亲却也“频来入梦”,为什么用“也”字?这样,从主题的阐述、段落的分析、句读的解读入手,让学生淋漓尽致地把握文章的写法,从而为学生的写作积累方法和经验。

二、注重字词掌握和句式欣赏

阅读课,不应是自由读的自习课,不应以“散放羊”的方式进行,教师应该对学生阅读进行有效指导。

(1)字词的掌握。把握阅读文章的内容,字词理解是关键。对于一篇文章而言,首先应让学生清楚哪些字词需掌握和理解,用什么方法理解。教师应妥善安排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字词的理解,以快速把握课文内容。如《怀念母亲》中,对于“真挚、弃养、寝不安席、终天之恨、沮丧、思潮起伏、心潮腾涌”这些词语,学生应该明确其含义。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的方法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然后背诵。本文认为,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在文章中找到这些词语,通过上下文的意思试着揣摩、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2)句式的理解和欣赏。理解文章表达的方式,除了字词,句子更为关键。对于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应指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法、联系法和欣赏法等进行理解和把握。如《怀念母亲》中“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这个句子的理解和欣赏,应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反复阅读、体味出“幻”的意象。“幻”本身的含义是梦幻、想象,这个字用在这里,是指作者从小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间不多,对母亲的音容笑貌了解甚少,对母亲容颜的记忆不够深刻,对母亲的回忆仅局限于“模糊的身影”,作者只能尽情地怀念、不断地回忆和回想。

三、注重阅读兴趣激发和提问技巧

(1)导读激发兴趣。有效导读是有效阅读、提高阅读课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应运用有效的导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阅读《怀念母亲》时,可用《我的中国心》《妈妈的吻》等歌曲为课堂增添音乐氛围,迅速吸引学生;或者以谈话法导入:“母亲,多么平凡的字眼,但又是多么亲切的称呼,每一次呼唤,都有无限温暖。每一次呼唤母亲,你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母亲呢?每个人对母亲的感情都不同,著名学者季羡林对‘两位母亲’的情感又有着怎样的独特诠释呢?”这样的导读,迅速抓住学生的“好奇感”――作者怎么有两个母亲、哪两个母亲、怎么两个母亲都要怀念……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兴趣百倍地投入到阅读中。

(2)注重提问艺术。在初读感知阶段,要设计能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问题:默读文章,想想作者主要写了什么?季羡林怀念哪两个母亲?在细读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母亲有哪些共性,有何不同?对于季羡林而言,为什么两个母亲同样重要?教师可以设计“找句子”活动,让学生找出刻画和描写生身母亲的句子,来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感情。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作者为什么“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仅仅是因为母亲的去世吗?让学生说一说:儿子仿佛看到了母亲( )的面影;儿子仿佛看到了母亲那( )的眼睛。对于阅读拓展,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节”的来历,让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母亲题材的文章,写一篇《母爱》的文章。这些问题的提出、活动的设计,与阅读密切相关,并做到了读写结合。

四、结束语

阅读课不应是语文教材的讲读课,不应是学生天马行空地、自由随便地翻阅课外书,而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阅读篇目的提供、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阅读拓展的读写结合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实现阅读课的有效教学,打造阅读课魅力课堂。

参考文献:

[1]谭湘洪。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5).

[2]林玉仙。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怎么教”的定位与选择[J].华夏教师,2015(05).

[3]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季羡林怀念母亲 篇2

可见一斑的意思是:

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清·李汝珍《镜花缘》:“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略见一斑了。”季羡林《怀念母亲》“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来源:文章屋网 )

怀念母亲季羡林 篇3

可见一斑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kějiànyībān,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此处乃反用其意。清·李汝珍《镜花缘》:"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略见一斑了。"季羡林《怀念母亲》"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来源:文章屋网

季羡林怀念母亲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一如季羡林先生的文风,语言朴实而情感强烈,读完后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

上课开始,我板书课题后,对学生这样导入,我们都有妈妈,能说说妈妈对你的爱的表现吗?学生很高兴,说给我买好吃的,给我买好衣服,生病了母亲陪伴我……在学生兴奋地汇报时,我话锋一转,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妈妈离开我们,会怎么样?孩子们一下子沉寂了下来,慢慢才说,没有好吃的了,没有母爱了,马芯说:“没有妈妈,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了。”我说,是啊。季羡林先生就是怀着失去母亲的痛苦,写下了这篇文章。

接着我深情地范读了这篇课文,学生很用心地在听。读完后我说,我们都有一个母亲,季羡林却写到有两个母亲。一个是他的生母,一个是祖国母亲。为什么我们对祖国母亲的感受不深,而季羡林说怀着同样真挚的敬爱之情?学生略作思考后说,因为他离开祖国出国留学了。对,能说说你记得的一些诗句吗?学生马上积极踊跃地回答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我说,只有离开故乡,离开祖国,你才可以感受到祖国母亲。课文中也有解释,你能找到吗?两位同学回答,得出两种答案,一是第三段:“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二是最后一段:“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我没有马上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再仔细思考看看,到底是什么?之后他们得出了一致答案最后一段。那第三段呢?他们考虑之后,告诉我是承上启下段。我鼓励他们说我为你们骄傲,真会学习。

在理清文章结构与思想之后,我们开始研读第二段。请学生默读第二段,勾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在汇报中,重点解读了下列词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泪流不止”。并在学生逐句汇报时指导了朗诵。之后我读了两段文字。一是季羡林写的与母亲小时亲昵的事情。二是母亲去世后他的悔恨之情。读完后学生的情感还没有达到高潮,我没有着急,我说现在我们明白了他的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是因为……学生马上说,是因为他再也不能回报母亲了;是因为他不能再为母亲尽孝了;是因为他成为孤儿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能……学生说,再也不能吃到香喷喷的饭了;再也无人给缝补衣服了;再也无人疼无人爱了;当学生这样说完了,一个个都泪流满面。我的眼眶也湿润了。之后我们师生配合朗读了第二段,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从他们的读书声里,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理解了,他们在用心地读。

课上到这里我心潮起伏,我想这就是补白的作用,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是多么的痛苦,可见妈妈对我们生命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巧妙地挖掘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那我们现在又该为母亲做些什么呢?课堂上不断地将孩子的思维引向深层次思考,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的魅力。

怀念母亲季羡林 篇5

季羡林先生这样描述他对燕园的思恋:“春天的桃杏藤萝,夏天的绿叶红荷,秋天的红叶黄花,冬天的青松瑞雪;甚至临湖轩的修篁,红湖岸边的古松,夜晚大图书馆的灯影,绿茵上飘动的琅琅书声,所有这一切无不挂上校友们回忆的思缕,他们的梦永远萦绕在未名湖畔。”“我那些本来应该投闲置散的回忆的思缕又派上了用场。它挂在苍翠繁茂的爬山虎上,芳香四溢的丁香花上,红绿皆肥的西府海棠上,葳蕤茂密的藤萝花上。这样一来,我就同那些离开母校的校友一样,也梦萦未名湖了。”

夜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赋得永久的悔》,不禁为季老壮阔丰富的人生经历所打动。从文集中读到的是季老的生活、思想、情怀,穿越岁月的沧桑,感叹时光的倏然流逝,与读书、写作、教书为伍,我仿佛也跟随季老如水的文字,看到了他艰难的童年、勤奋的求学,看到他坐在朱光潜、朱自清( )、谢冰心、郑振铎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打开散文集,最先引起我注目的是《梦萦未名湖》《梦萦水木清华》,季老深情地把回忆的思缕挂在未名湖的湖光塔影上了。世事多变,但清华、北大在季老的生命中永远烙上深深的印记。清华园的景色四时不同:春则繁花烂漫,夏则藤影荷声,秋则枫叶似火,冬则白雪苍松。其他如西山紫气,荷塘月色,也令人忆念难忘。季老在清华读的是西洋文学专业,但他对朱光潜先生的选修课《文艺心理学》情有独钟。季老评价朱光潜:“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一个在学术上诚实的人。他不哗众取宠,他不用连自己都不懂的洋玩意儿去欺骗、吓唬年轻的中国学生。”“孟实先生学风严谨,一丝不苟,谦虚礼让,不耻下问。他对中外文学都有精湛的研究,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他的文笔流利畅达,这也是学者中间少有的。”从季老的描述中,我进一步证实了我对朱光潜先生的看法。《谈美书简》我读得津津有味,美学的一些思想我丝毫不觉得艰涩难懂,不知不觉中,我爱上了看朱光潜的美学论著。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顺利与挫折,欢笑和悲伤,生命里有时负担沉重得会让人承受不了。心中有思恋和柔情,眼中有泪水有期盼。季老有太多的感悟,太多的经历要和我们分享,而我们也在他的文字中一次次荡涤了心灵,变得安静了,变得丰厚了。他对母亲有最深沉的爱和遗憾,为了求学六岁离家,后来未曾相聚。德国十年的留学,房东太太和教授对他似海的恩情让他至今不忘。哥廷根这个小城留给了他太多的记忆,然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空留一腔怅然和依恋。对几乎是文盲的结发妻子不离不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记忆中的一幕幕,倏忽而过,雪泥鸿爪留下的是厚重的思想和深沉的情怀。今天,读季羡林先生,犹自激动满怀。很多的想法逐渐沉静,很多思考又有了新的发现。从季老如传奇般的生命历程中,我们也许会找到人生的真谛,也许仍然迷茫、徘徊。以自己的方式活着,看到每一天的阳光,感受到每一刻的奇迹,生命由此变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但愿如此吧!

怀念母亲季羡林 篇6

妈妈,这是个在生活中并不陌生的字眼。因为,每个人来到世上,对他们恩惠最大的就是妈妈。是妈妈辛辛苦苦怀胎十月,痛苦而又满怀希望的把我们生下来。我记得妈妈曾经对我说:“当你生日的时候,你不应该等着收他人的礼物,而是应该自己送一份礼物给你的妈妈,因为你诞生的这一天,同时也是你妈妈最痛苦的一天!”是啊!你生下来的这天,妈妈是多么痛苦啊!为妈妈喝彩,为全世界的妈妈们喝彩!

季羡林到德国留学,天天怀念妈妈,当他看到房东也是那样的爱自己的孩子,便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全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啊!”为妈妈喝彩,为全世界的妈妈们喝彩!

5·12事件中,许多感人的故事都来自于“妈妈”这个与众不同的人。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刚当上妈妈的人,命运却给了她一个悲惨的人生。地震来了,眼看着大楼要倒塌了,她一个匍匐的姿势,把自己不满三个月的孩子放在怀中。当救援人员赶到时,这位伟大的妈妈已经没有呼吸了,但在妈妈怀下安然入睡的孩子却生存下来,救援人员发现在孩子的怀中,有一个手机,上面写着这样一句感人肺腑的留言: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看完这篇报道是,我们一家人早已泪流满面了。这时,我心中更有一个念头:为妈妈喝彩,我全世界的妈妈们喝彩!

孟郊说得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孩子无论孩子们无论怎么做也报答不了妈妈给我们的恩泽!妈妈给我们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笨拙的语言怎能准确的描绘妈妈的伟大无私呢?我只能对大家呼吁:为妈妈喝彩。为全世界的妈妈们喝彩!

怀念母亲季羡林 篇7

其本质就是通过阅读、对话、讨论等,让学生对语文课文带着独特的理解与情感融合起来进行学习。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视域融合”展开探讨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场景以及故事等都极易进入其中,这为教师在学生和课文之间建立对话平台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学生打开课本后,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对课文的朗读,首先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通过看、听、说等视域融合,让学生进行入到课文当中,去体会每一个故事和内容。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学生首先通过朗读课文,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图片、影像等形式,让学生用最直观的视觉体验来体会到桂林山水美在哪里,并让学生将这些问题和想法表达出来,通过说来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分享。又如,在学习《花的勇气》时,教学时可以先问学生:为什么花会有勇气?什么花最有勇气?再让学生带着这两个疑问对课文进行学习,并从中去寻找答案。通过提问、思考、诵读和理解,全面学习课文,与课文中的花、山水、风景展开对话和融合。

二、加强讨论问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小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是以访问的形式展开。题目中的小苗指的是小学生苗苗,而大树则自然是指季羡林老先生。题目的一开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这里为什么要把小学生和季羡林老先生比喻为小苗和大树呢?”学生的答案并不一定全都相同,但这样的问答形式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最终将课文意思与学生思想进行融合。对于这篇课文,学生在学习时,还可进行角色上的扮演,将其中的对话问答演示出来,此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季老先生的思想。在课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互相进行访问,模访课文中小苗苗的问题,对身边的同学提问,而被问到的同学也要配合回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小记者,通过对话问答的方式来锻炼其对话沟通的能力。同时,对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亦会得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让他们扮演和了解一定的社会角色,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对事物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知。运用对话问答,学生还可以轻松理解到课文中更加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在学《钓鱼的启示》时,学生也许如同故事中的主人翁一样,对爸爸的话和行为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对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爸爸要将鱼儿放回水中?”学生的回答一开始可能只是照着课文中“爸爸”的话来回答。教师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时小学生天生的想象力与对周遭生活的观察力便能发挥出作用,不同的答案也会就此产生。这个时候,教师再让学生运用问答的形式来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更多更加深入的答案。

三、加强师生交流,实现情感融合

除了上面所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视域融合也不能忽视。要想达到师生之间的视域融合,沟通为第一要素。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接受为学生唯一获取语文知识的途径,而视域结合下的语文教学绝不属于此种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和对话,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在教师与课文之间的视域融合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知识传播。此种教学方式,为示范式教学,而非接受式教学。例如学习《怀念母亲》时,大多数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母亲”为题,进行表述和讨论,帮助其先建立一个满满的感受母亲的情感,而后再通过提问等方式,加深这种情感。这时,当教师问学生想不想念妈妈时,学生们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此时再来进行对课文的教学,可使学生充分投入到文中所讲述的那种与自己母亲之间,与祖国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

四、结语

怀念母亲季羡林 篇8

“踢馆”踢出一世情缘

在季乃刚眼里,老鼠是一种聪明惬意的动物,从插队、当工人、做教师以致下海经商到蜗居宅男,所有辛酸苦辣、名利风光一一尝遍后,做一只自由自在掌管粮仓的老鼠不啻于做皇帝,也是季乃刚最羡慕的状态,故他为自己起网名为“老鼠皇帝”。读书时候漂泊无定的苦日子,反倒激起了季乃刚想要周游世界的梦想。一直到不惑之年的几次海外出访,他开始实施周游世界的前期准备。经济基础、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和最佳伴侣是季乃刚为自己周游世界定下的“四项基本原则”。

于是,季乃刚努力地寻找商机,下海赚钱,没几年时间,他虽然没成亿万富翁,却也有了自己雄厚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他进健身房、练口语。终于,在自己的“四项基本原则”前三项已达标的情况下,季乃刚雄心勃勃地踏上了旅程。

2007年年底,季乃刚在征服了国内名山大川、完成绝地探险等项目后,从最初的“嫩驴”变成资深“老驴”。路上越来越多的超极限体验,让他开始转而寻找一种常态的幸福生活。幸福生活,怎么能没有伴侣呢?季乃刚更想尝试由灵魂至爱带来的全新旅行感受。

2008年1月27日,季乃刚分别在网易旅游论坛和天涯户外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找个彼此喜爱又志同道合的女孩儿同游世界”的帖子,他要求女孩既是文艺女,又要年轻漂亮。帖子一出,论坛里各种质疑的留言纷纷像季乃刚砸来。

有一个留言引起季乃刚的注意:哈哈,果然很有勇气,问下,你够帅不?这一句踢馆式的留言,出自娇小的江浙女孩林亚之手。林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80后,按她的话说:她身上凝聚了所有80后的特质。她既是爸妈的乖乖女,又是没事找抽型的另类女。她聪明、敏感、时常天马行空地独自旅游,独自感受山水、文化带来的生命触点。她独特的思维使她大学没毕业就被多家公司争抢。

眼下,这个“不知死活”的女孩用犀利的语言对季乃刚的帖子进行搜捕式的轰炸。几个回合下来,竟让两个充满火药味的“好战分子”彼此找到了触碰灵魂的。于是,他们相约在杭州见面。

当一袭红装的林亚出现时,她浑身散发出的青春火焰一下点燃了季乃刚的心扉。“这个女孩眼神纯真,红苹果般的羞涩笑颜,呈现在眼前的分明就是一片灿烂的晚霞,一看就是个涉世未深、修养极好的良家女孩。”季乃刚在当天的博客中记录到。

“这个男人,思维活跃灵动,看似洒脱不羁又带着成熟稳重,全身无一丝暮气”。林亚心如鹿撞,暗自窃喜。

当天,两人手挽手听了一场朗诵会,并定下首次尝试性的皖南共游。四天的旅程使两个人的心越走越近,直到彻底把对方定格为彼此的前世今生。林亚更是决绝地辞掉了令人眼红的高薪工作,带着所有的细软,于26岁生日当天,和季乃刚踏上了环游世界的旅途。

“首席村妇”是季乃刚给林亚起的网名。从此,林亚的博客“屏风居”与季乃刚的博客“老鼠皇帝西游记”也牵手结合,改名为“心中有路,大爱无疆”。他们的博客记录了旅行路上的喜怒哀乐、人文地理、民俗风情。幽默搞笑的语言、超炫的拍照技巧,充分展示了“将爱情、生活、事业和旅行一起装进背包”的另类生活。千万粉丝的点击率、羡慕嫉妒恨的各种跟帖,让他俩的博客一举斩获2012年网易、凤凰博客举办的旅游大奖。当年,他们又应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邀请,以不俗的文字功底,写下《我们的事业是旅游》一书。该书一经面世,就创下一版再版的抢购高峰。

我愿伴君时时好

季乃刚和林亚的家安在深圳一个小镇子上,80多平方米的简装修小屋,满满当当盛满夫妻二人的浓浓爱意。一回到家,季乃刚和林亚基本就变成准“宅夫妻”。林亚小女生心思,家里到处挂满她创意制作的小摆件,有空就给“皇帝”琢磨吃的,厨房里经常飘出甜美的味道,这使季乃刚感到幸福得难以自持,每当这时,他就为林亚弹奏起各种乐器。小提琴、二胡、萨克斯等一应俱全。他还把甜蜜的心思写在博客里:你烧饭俺刷碗、俺理财你持家;你爬格俺拉琴、俺奋笔你吟歌;白日里你为俺倒水烧茶洗衣做饭,夜晚上俺为你逗趣解闷遮风壮胆。

季乃刚对生活要求简单,林亚喜欢生活要有仪式感。为此,他们相互争论。每逢节日或者特殊的日子,林亚的浪漫小情怀就窜出来。买饰品、买鲜花、做美食……季乃刚对于林亚的小女人情怀嗤之以鼻,觉得是种浪费。每当这时,林亚就撒娇:没有仪式感,等我老了,拿什么想起你嘛!季乃刚的心瞬间融化,只好跟着她一起卖萌、发嗲。林亚称呼季乃刚“宝宝”,季乃刚还之甜甜的“妈咪”。

在一档节目录制中,有人问林亚:一旦季乃刚走不动了怎么办?林亚不卑不亢地说:推着呗,或许是我走不动了,老季推着我也说不定啊!那人面露尴尬。事后季乃刚批评林亚太直接,可是,在林亚的心中,老季是他的孩子、情人、父亲、伴侣,是她潜意识的保护对象,一丝一毫的冷风侵袭,都会招致她无比的心疼。反之,老季对林亚更是如此。有一次,在外面运动的季乃刚突然满脸汗水跑进屋子对林亚说:妈咪,我多运动了20分钟!知道为什么吗?我一定要努力在100岁之前不让你伺候我。林亚掐指一算:他100岁,自己73岁。那时候可能伺候不动他了,还是现在多疼疼他吧。

对于这对老夫少妻的结合,家人、朋友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逐渐被打动。林亚的父母也渐渐被女儿的变化说服了。在季乃刚的影响下,林亚一改往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戒了烟,还学会了节俭。她写:劈柴、喂马、走路、关心粮食和蔬菜、去周游世界,我实践着梦想了无数年的男耕女织的简单生活,亲爱的宝宝,你基本上已经成功地将我与时下日渐甚嚣尘上的物欲剥离,让我把自己对尘世间灯红酒绿的欲望压缩到了最小,我喜欢这样的状态,简直就是无比热爱。

如今,他们夫妻共用一部手机,共用一个E-MAIL,QQ密码互相公开。两家亲人宽容对待,将他们视为幸福的一对。2009年,季乃刚带林亚首次回东北老家省亲。恰逢87岁的老父亲和一位70岁的阿姨结缘“黄昏恋”。对于老人真挚热烈的情感,林亚深深感触:“爱情若不能跨越年龄,还谈什么永恒?老爹是最好的见证!”

定下旅行信念:低碳环保做公益

和众多驴友不同,季乃刚和林亚夫妇把旅行当成培植爱情之花的生态园,他们把旅行当成流动的学校,当成他们实践绿色低碳生活的流动试验场,以及创造财富的职业。自2008年以来,他们夫妻每年有九个月时间在路上,三个月时间做休整。夫妻二人共同收集各种旅游攻略、整理旅行时期的图片、写博客、给杂志写稿、写书。

他们说:大多数夫妻在家里过日子,我们的日子却在路上。旅行是我们的常态生活。

2000年的一次德国之旅,一对生活条件优越的夫妻坚持以自行车当代步工具的生活方式引发了季乃刚深深的思考。想到国内环境越来越糟糕,沙漠大面积吞噬绿洲,河水污染,森林无节制被砍伐,同胞不觉醒的烟民行为等等都让季乃刚感觉胸口发闷。他决心从自我做起,为改善环境尽一己之力。

他说:村妇,我知道作为一个女人在路上的艰难,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善始善终做好这项事业。我们要首当其冲,把低碳环保公益当成事业来做,也体验绿色爱情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真谛。对于丈夫的倡导,林亚十分赞同。

2008年,他们首先卖掉了汽车,减掉一部手机。坚持每天至少十公里的爬山徒步;在深圳家中,尽可能参加公益活动。他们加入北京地球村,成为节能环保志愿者;在公共交通工具里主动制止他人吸烟;尽量选用火车作为交通工具、坚决减少电的使用量,坚持洗菜洗碗洗脸洗手的水用于冲厕所。

2009年,行至马尔代夫,他们拍下很多精美景色的同时,也为马尔代夫满街的柴油摩托车以及大喇叭噪音感到忧虑。这让他们产生了给总统写信的想法,信的内容详尽阐述二人关于环保节能与和谐社会建设问题的看法。写完信,季乃刚在总统府前等了许久,希望马尔代夫的总统能够看到这封信并重视起来。

一路上有你,再苦也甜蜜

2008年,他们参加贵州行公益活动,在一次大山深处的跋涉旅途中遇到一位老人,老人家中一贫如洗,却真诚留他们吃饭,一碗有了些味道的米粥,让季乃刚和林亚默默对视。事后,他们偷偷在老人的枕头底下放了一个红包。在旅行中,他们被爱,也毫不吝惜施爱,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喜悦。

在旅行的途中,当语言无法交流时,季乃刚便展示他的音乐全攻略。每一场小型音乐会都会吸引很多人,他们借机讲述中国的传统乐器和传统音乐,很自然地转入当地人生活等各种话题。因为有音乐做铺垫,沟通往往很愉快深入。2010年在巴厘岛乌布德小镇,他们在阳台上拉琴,吸引来好几名听众,其中一位妇女是来自美国的商人,她一再邀请他们若去美国一定要到她家住。

2011年行走叙利亚的时候,他们采访了传奇人物保罗神父,因他们的到来,保罗神父特意在祈祷时提议为中国祈福,还郑重邀请季乃刚用二胡为弥撒伴奏。民族音乐《好一朵茉莉花》、《梁祝》、《我的祖国》以及林亚用中文朗读的圣经使保罗和大家激动地齐声用中文呼喊“和平”达十多次。在深沉优美的琴声里,老季和林亚的胸怀充满宽容、博爱和奉献。带着保罗沉甸甸的祝福和信仰的力量,他们又一次踏上爱的旅途。

2011年从肯尼亚过境乌干达前,他们去了边境小村科盖洛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见到奥巴马的奶奶萨拉。身形高大、89岁的萨拉收养了5个孤儿。每天自己煮饭种菜。“如果我去了美国,你们怎么能够在这里见到我呢?”老太太风趣地回答他们提出的为何不在美国居住的问题。萨拉没有因为孙子做了美国总统而显耀,她的平和让夫妻俩体会到高贵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精神上的真正平等。

2010年,夫妻二人去了高海拔的安娜普纳山,每天平均跋涉20多公里,直至海拔4200米的终点。途中,林亚遭遇过发烧、消化不良、轻微高山反应、体力透支等种种状况。在行程的第二天,林亚彻底病倒了。季乃刚一手拄杖,一手拉着妻子,嘴里不停地鼓励:马上就到了马上就到了。好不容易坚持到山顶,坐下歇息。四处环顾,一片空茫,唯有丈夫深情地关切着她。“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夫妻平日里的拌嘴、吵架简直就是小儿科。当所有可借助的外力都消失,当你几乎快走不动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身边的这个人对你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当二人携手克服困难站在群山之巅,你会看见婚姻的真谛。”林亚感性地说。

心中有路,爱就无疆

2012年,季乃刚和林亚出版了新书《只想和你去远方》,书中他们详尽描述了16个国家的美丽风景和奇妙文化,以及他们一路上对爱情、婚姻的思考。

影星杨幂羡慕地说:遥远的地方,始终向我们发来心灵深处的召唤,如果具备了行动能力,不妨勇敢卸下世俗的包袱,像“皇帝”和“村妇”那样,和心爱的人一起牵手旅行,追梦远方,那里有我们的爱情、理想和家。

如今的旅行,对于他们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是他们生活的全部。用林亚的话来说:“不在路上,便是在为上路而准备”。他们一个拿起镜头留下影像,一个静坐台前与千万读者交流共享。他们被网友、读者称为“中国第一神仙伴侣”。

2013年3月,季乃刚和林亚被邀请走进“大旅行家”栏目组,讲述他们的传奇故事,引得资深旅行家眭平羡慕不已,当场在节目现场招聘旅伴。

4月,夫妻二人又被广西电视台邀请,拍摄10集旅游外景纪录片。对此,林亚曾问丈夫:我们这样忙碌,会不会忘记了最初的信念?季乃刚回答:这是我们的事业,我们应该把信念通过媒体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参与健康生活、环保公益,让更多的人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