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原文及翻译【通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句子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好的句子呢?这里是爱岗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10篇劝学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
词类活用 篇1
輮以为轮。輮:动词活用作状语,用煣的方法。
輮使之然也。輮:动词活用作状语,用煣的方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吾尝跂而望矣。跂:动词活用作状语,抬起脚跟站着。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
登高而招。高: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高处。
非利足也。利: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得快。
非能水也。水: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游水,游泳。
积善成德。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行,好事。
不积小流。流:动词活用作名词,流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向下。
注释 篇2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学不可以已(yǐ):学习不能停止。
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中(zhòng)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绳,墨线。
輮(róu):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规:圆规,画圆的工具。
虽有(yòu)槁暴(pù):即使又晒干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
挺:直。
受绳:用墨线量过。
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日参(cān)省(xǐng)乎己: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
知(zhì):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为没有过错。
遗言:犹古训。
干(hán):同“邗”,古国名,在今江苏扬州东北,春秋时被吴国所灭而成为吴邑,此指代吴国。夷:中国古代居住在东部的民族。貉(mò):通“貊”,中国古代居住在东北部的民族。
“嗟尔君子”六句:引诗见《诗经·小雅·小明》。靖,安。共,通“供”。介,给予。景,大。
须臾(yú):片刻,一会儿。
跂(qǐ):踮起脚后跟。
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彰:明显,清楚。这里指听得更清楚。
假:凭借,利用。舆:车厢,这里指车。
利足:脚走得快。
水:游泳。
绝:横渡。
生(xìng)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蒙鸠:即鹪鹩,俗称黄脰鸟,又称巧妇鸟,全身灰色*,有斑,常取茅苇一毛一毳为巢。)
滫(xiu朽音):淘米水,此引为脏水、臭水。
苕(tiáo):芦苇的花穗。
射(yè)干:又名乌扇,一种草本植物,根入药,茎细长,多生于山崖之间,形似树木,所以荀子称它为“木”,其实是一种草。一说“木”为“草”字之误。
“蓬生麻中”四句: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蓬,蓬草。麻,麻丛。涅,可制黑色染料的矾石。《集解》无“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八字,据《尚书·洪范》“时人斯其惟皇之极”《正义》引文补。
兰槐:香草名,又叫白芷,开白花,味香。古人称其苗为“兰”,称其根为“芷”。
渐(jiān):浸。滫(xiǔ):泔水,已酸臭的淘米水。此引为脏水、臭水。
服:穿戴。
所渐者然也:被熏陶、影响的情况就是这样的。然,这样。
邪辟:品行不端的人。中正:正直之士。
蠹(dù):蛀蚀器物的虫子。
强自取柱:谓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柱,通“祝”(王引之说),折断。《大戴礼记·劝学》作“折”。
柔自取束:柔弱的东西自己导致约束。
构:结,造成。
畴:通“俦”,类。
质:箭靶。的(dì):箭靶的中心。
斤:斧子。
醯(xī):本意指醋。
蜹(ruì):飞虫名,属蚊类。
跬(kuǐ):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等于现在所说的一步、古人所说的半步。步:古人说一步,指左右脚都向前迈一次的距离,等于现在的两步。
骐(qí)骥(jì):骏马,千里马。
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驽马,劣马。驾,古代马拉车时,早晨套一上车,晚上卸去。套车叫驾,所以这里用“驾”指代马车一天的行程。十驾就是套十次车,指十天的行程。此指千里的路程。
舍:舍弃。指不放弃行路。
锲(qiè):用刀雕刻。
镂(lòu):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蟹六跪而二螯(áo):螃蟹有六只爪子,两个钳子。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面。螯,螃蟹等节肢动物身前的大爪,形如钳。
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干。下文“惛惛”与此同义。
昭昭:明白的样子。
螣(téng)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神蛇。
鼫(shí)鼠:原作“梧鼠”,据《大戴礼记·劝学》改。鼫鼠能飞但不能飞上屋面,能爬树但不能爬到树梢,能游泳但不能渡过山谷,能挖洞但不能藏身,能奔跑但不能追过人,所以说它“五技而穷”。穷:窘困。
“尸鸠在桑”六句:引诗见《诗经·曹风·鸤鸠》。仪,通“义”。
结:结聚不散开,比喻专心一致,坚定不移。
瓠(hù)巴:楚国人,善于弹瑟。
沈:同“沉”。《集解》作“流”,据《大戴礼记·劝学》改。
伯牙:古代善于弹琴的人。
六马:古代天子之车驾用六匹马拉;此指拉车之马。仰秣:《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仰秣,仰头吹吐,谓马笑也。”一说“秣”通“末”,头。
崖:岸边。
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数:术,即方法、途径,引申为“科目”。
大分:大的原则、界限。
蝡(rú):同“蠕”,微动。
傲:浮躁。
囋:形容言语繁碎。
向:通“响”,回音。
方:通“仿”,仿效。
顺:通“训”,解释词义。
原、本:均作动词,指追溯本源。
经纬:直线与横线,这里指道路。另辟蹊径:小路,这里泛指道路。
挈:提,拎。裘:皮衣。
诎:通“屈”,弯曲。顿:抖动,整理。
道:由,遵。礼宪:礼法。
舂:把谷类的皮捣掉。黍:黍子,谷类。
飡:即“餐”,吃。壶: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这里指饭。
楛:原指器物粗糙恶劣,这里是恶劣的意思,即指不合礼义。
争气:指意气用事。
致:极致,高的境界。
隐:有意隐瞒。
瞽:盲目从事。
谨顺其身:指君子谨慎修养自己,做到不傲、不隐、不瞽,待人接物恰到好处。
“匪交匪舒”二句:语本《诗经·小雅·采菽》。匪,非,不。交,通“侥”,侥幸急躁。舒,缓,慢。予,通“与”,赞成。
伦:与“类”同义,指类别。
桀纣:夏朝和商朝的亡国之君。盗跖:古代一个名叫跖的大盗。
数:数说,与“诵”意义相近。
是:指全而粹合乎礼仪之美。
五声:宫、商、角、徵、羽,这里指美妙的音乐。
五味:甜、酸、苦、辣、咸,这里指美味。
应:指对外界事物的应变能力。
成人:全人,完美的人。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倒装句 篇3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判断句 篇4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原文 篇5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g)绳,輮(煣)以为轮,其曲(qu第一声)中(zhòng)规。虽有(又)槁(gǎo)暴(pù)(曝),不复挺者,輮(煣 róu)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通“叁”)省(xǐng)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jiǎ)舟楫(jí)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jiǎ)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qí 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xiǔ)木不折(zhé);锲(qiè)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蚓无爪(zhǎo)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o ),非蛇鳝(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沈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一词多义 篇6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而青于蓝。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向。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或事物”。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原因,……的原因。
而:
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并列关系,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修饰关系,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转折关系,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顺接关系,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递进关系,而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为:
水为之。变成。
由也为之。做。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介词,给。
何辞为?语气助词,呢。
疾:
声非加疾。快,大。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迅速。
疾言厉色。严厉。
利:
非利足也。走得快。
金就砺则利。锋利。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对……有利。
生:
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禀赋。
养生丧死无憾。活着的人。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产生。
用:
用心一也。因为。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尽。
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用。
赵太后新用事。执掌。
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以为妙。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断绝。
闻:
声非加疾也,而闻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志。见闻、见识。
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见。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望、声名。
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出名。
扫后更闻香。用鼻子嗅。
望:
吾尝跂而望矣。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声望
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十五日。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借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
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强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略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ǎng,勉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强盛。
注释: 篇7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兴盛。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脚,蟹腿。
拓展阅读:荀子其人 篇8
先秦诸子,名家众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中,荀子是先秦诸子之一,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三字经》里特别提到荀子:“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荀是荀子,杨是杨雄,文中子是一位有名的学者,老庄就是老子和庄子。荀子,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当时人尊称他为荀卿。因为要避汉宣帝刘询的名讳(“荀”“询”同音),因而汉时被称为孙卿。
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级人物。儒家主张“法先王”,主张效法先王,主张向尧、舜、禹学习,向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学习,学习这些先贤郡王的治国之道。而荀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后王”,主张重视后面的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个学说,开了法家先河。荀子虽然是儒家学派的继承人,但他没有盲目地将儒家学说全盘接收,而是融会贯通,加以发挥,形成法家的雏形。荀子赞成用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来治理国家,所以他是法家的一脉,这也是他那么多弟子里头著名的都是法家的原因,诸如韩非子、李斯等,所谓名师出高徒是也。
在人性问题上,荀子提出“性恶论”,与《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恰好相反。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其善者伪也。”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伪装出来的,表面上的善掩盖了骨子里恶的事实。但他又认为经过后天的学习、改造、教育,可以变恶为善,如果不用礼法去约束,人的本性永远不会变善。我们且不讨论荀子的“人性恶”理论正确与否,只研究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从这一点上来讲是无可厚非的,值得赞赏的。正因为荀子非常重视学习和教育,于是便有了《劝学》名篇。
《劝学》赏析 篇9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极易流于枯燥和单调,本文形象清新、脍炙人口,于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学究气。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劝学——《荀子》 篇10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荀子的《劝学》,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依据、课后作业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说明。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去学习。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他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
二、基于此,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首先说教法:学生通过前一个单元的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脉�
其次说学法:
1、让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正确并流利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借助工具书,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理解文意。
4、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并熟读成诵。
五、说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说教学流程:
结合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还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设计的导语是:
(二)荀子简介
(三)解题:“劝”的意思为鼓励,劝勉,在文中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四)接下来我将以三个活动贯穿本堂课,用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对文本基本内容的掌握和深入学习。
活动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解决重要实虚词,疏通文意。具体操作如下:
1,听录音,学生正音正字。
2,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错误,以此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熟练的朗读课文。
4,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读。并强调易错的字词,如槁暴,輮以为轮的輮,金石可镂的镂等,并趁机让学生释义。最终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在黑板右侧板书重点字词)
活动二,四人小组合作制定本文提纲,明确文本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大部分同学可以找出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既学习是不能因为任何理由停止的。进而提问,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论点出现的规律,一般出现在段首或段尾。
2,根据以上结论,四人小组合作,自列提纲,充实论据。明确学习的意义是用了四个比喻句,学习的作用用了五个比喻句,方法态度用了十一个比喻句。
带领学生以学习的意义四个比喻为例,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其特点。
找出蓝——青 水——冰 直木---轮木——直 金——利(并板书)
上面提到的前两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后两个是改变自己。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①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 用同样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对“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方法态度”的学习,并由学生补充完整板书。
3, 由此得出本文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并提问学生:比喻论证有什么好处?
明确:可以让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七、说教学设计依据: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发现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处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
八、说课后作业:背诵全文。研讨与练习。预习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