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通用3篇》
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属艺术学学科门类的设计学类。是指对于某一或一些主体的客观环境,以设计的手法进行整合创造的实用艺术。下面是整理的环境设计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篇1
从20世纪80年代环境艺术的概念引入,到现在的整个中国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以及大量的农村居民迁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为环境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然而,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由过快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破坏,甚至灾难又使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面临严峻的考验。
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引发出令人担忧的全球问题,面临资源的枯竭与发展中国家在后工业化时代进一步沦为世界需要的工厂和环境污染之源。
为此,国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
在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在人类面临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之机,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艺术门类,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应有更多的思考与举措,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人文的环境艺术将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和实践的发展方向。
通过艺术设计的导向引导社会价值的转变,充分利用和发扬先进文化,促进薪的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
可持续发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理念与措施环境艺术设计针对当前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可利用资源进一步耗费的问题应形成其设计理念及相应措施。
环境艺术设计在于空间功能的艺术协调,并不一定要创造凌驾于环境之上的人工自然物,重要的是其设计元素即满足人们的实际功能需要,又符合人们审美的精神要求,更重视人在环境中的情感调节和控制,使环境真正起到陶冶情操的功能作用。
可持续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持续发展观在设计中并不是简单的环保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互换,也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它是一种设计思维的转变;是对生存环境的改善和对环境合理利用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考虑生态要求和经济要求之间的平衡,合理地选择材料、结构、工艺,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能耗,不产生环境污染和毒副作用,并易于拆卸回收,也就是少量化、再利用和能源再生的三个原则。
在环境艺术中尽量实施简化设计,避免设计的复杂对资源的消耗和占用,增加资源的利用率。
简化设计并不等同于简单设计,不等于放弃艺术审美的追求。
因此,简化设计即节约资源,同时又满足审美和使用功能,越来越成为评价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重要标准。
在业内,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使当前先进的信息、生物、纳米等高科技术服务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
除了对传统材料和技术的环保改造,同时也要加强对空中水资源、太阳能、风能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以持续发展观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将方案的前期规划、方案确定、施工、建成后的使用甚至停止使用后的回收过程作一整体设计构思。
在整个过程的每一环节,我们应把环保节能的观念放在优先的位置,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如日本鹿儿岛建筑会社生态中庭,是一个将生态型建筑理念用于办公楼设计的尝试。
无论是在建筑设计里,还是在室内环境空间里,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常规设计的手段,充分利用风、水、阳光、植物等自然元素,通过对外墙、遮阳板、屋顶架空层、绿色中庭等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营造健康舒适的楼内空间环境的同时,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目的。
中庭两侧全部采用通道,把办公室与中庭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上部开设了天窗,在中庭顶部安装反射装饰板,充分地使用天然光。
中间的绿廊、水景、光廊充分体现人和大自然的最大融合,通过大量具有环保意识的设计,即在空间上体现了民族文化,又最大地利用自然光,降低了大楼的能耗。
生态设计观生态化,其内涵是将生态学的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和认识问题,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化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观要做到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的设计原则。
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工环境是以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耗为代价的,近几十年来人居环境的恶化、资源匮乏和环境事件的频繁发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取向,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不仅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来应对,还要突破技术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
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高度寻找环境保护的新支点。
在发展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道路上,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几年内走过了别人几个世纪,甚至更长时期的路,从西式古典到西方现代,从国际化思潮到地域性文化,到当今的生态化设计。
虽然,很早就有人提出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问题,然而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我们所能看到的成功地处理好人与生态化设计的范例并不多。
为了创造21世纪的自然和生活的和谐关系,新世纪里爱知世博会以“自然的睿智”为主题,通过这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来体现现代科技如何使大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对世界作出了典范。
为体现“自然的睿智”的主题,博览会从整体规划和设计、会场建设、运营到结束,都本着“减少环境负荷与可持续发展”进行。
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改变,减少新建和新开发建筑,使用材料必须能“再利用”、再循环或能被“自然界无害分解”。
此外,本次博览会各展馆及会场设施所需电力能源将全部由设在会场内的多种再生能源系统提供,包括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会场内的生活垃圾发酵产生的沼气发电及四种燃料电池发电。
最大的构筑物“全球环路”作为连接各建筑群的空中环路,地面的铺装材料是由间伐材及废木材加树脂制成的“再生木”做成,不仅美观,走上去也很舒适。
长久手主会场让观众亲身感知到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或古老的睿智,来帮助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馆外层是一个巨大的、像蚕茧一样的竹编笼子,用以帮助建筑物内层的通风遮阳。
内层也是大量运用竹、木等原生建材及一些采用高科技技术的新型绿色建材。
外墙体材料采用淀粉和食品废弃物制成,在废弃之后,经发酵和在微生物作用下还原成土壤。
屋面采用了一种“光触媒金属板”新型材料,就是在金属表面涂了一层氧化钛膜,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活性氧,进而分解有机物,在雨水的冲刷下,达到自己洗净的作用。
还可让水慢慢流过屋面,利用水的蒸发达到冷却屋面的目的从而减少夏季的空调负荷。
为营造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很多地方的环境设计开始回归到近自然状态或退耕还林,有的把河两岸的水泥打碎,重新恢复为泥地,甚至把已经拉直了的河流恢复成原来弯弯曲曲的蛇形,使水流回缓,水中的许多生物又重新出现。
建立生态化设计观,创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生态文明,是人类不能回避的责任;是人类社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用更少的能源和资源去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材料应用的循环,产品产出与回收的循环。
使用资源,净化环境,回归自然,才会有人类的灿烂明天。
人文设计观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特别是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等特征,它也可以说是人们在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心理和审美的需求。
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不同的审美需求,居住和生存环境要有一定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文化特色,这就是环境中的人文因素。
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现代设计使世界变得越来越相似、文化越来越趋于同一。
人们在不断的思索中经历了后现代主义诸多思潮与流派的冲击和洗礼,思维逐渐明晰,在传统中探寻本地与地域设计元素的道路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青睐。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民族图案、文字、书法、印章、绳结、剪纸、彩娃、年画、脸谱等老祖宗的遗物无一不被重新挖掘而粉墨登场,并因此而造就了许多世人公认的优秀之作。
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不应仅止于这些符号的表象,而应重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朴素而睿智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阴阳有序”的环境观。
把老祖宗的博大精深的思想精华结合时代的特点和需要,来解决我们面临的环境危机也许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去探索。
面对全球文化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在继承民族传统与西方文化之间,我们有过许多的徘徊、折衷,有形式、符号等元素的吸收,也有外来文化的移植、嫁接。
其实,一种文明、文化只有在始终保持本土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在宽容、开放的同时对外来文化加以能动的选择与消化吸收,将外来文化中适合我们当前与将来发展与进步的部分转化为自我文化肌体的有机养分。
日本文化在明治维新时期向西方学习,同时将本族文化继续发扬推进,最终形成当前具有日本特色的设计风格。
“一个民族文化创新的丧失,意味着这个民族文明的终结”。
当前,在中国民族传统五千年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人类新的科技成果,创造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新的设计文化,即和谐的、节约的、生态化的设计文化,必将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趋势。
历史文化是前人创造的,文化的生命与延续有赖于今人与后人的继续努力,我们面对不同的生存环境与危机,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应有相应的举措,不能创造新的文化将面临发展的危机、民族的衰退。
只有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历史传统、现实科技水平及现代社会意识,才能达到创造新的民族文化 提升国家科技文化形象的目的,才能解决人类所面对的危机和挑战。
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篇2
从构成世界之三大要素的自然──人──社会这三个座标体系出发,现代设计已从产品设计拓展到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说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环境艺术设计,包括了城规建筑设计、园林广场设计、雕塑与壁画等环境艺术品设计上以及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部环境设计,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以至于快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十分实用的新兴边缘科学。纵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回归自然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
二:整体艺术化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许多成功的室内设计实例都是艺术上强调整体统一的作品。
三:高度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设计中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四:高度民族化
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既讲现代,又讲传统。日本设计人员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结合的设计体现。东京雅叙园饭店及办公大楼的室内设计,传统风格浓重而又新颖,设备、材质、工艺高度现代化,室内空间处理及装饰细部处处引人入胜,并深受启发。日本各地的大、小餐厅、菜室及商店室内设计,均注意风格特色的体现。特别是临时工餐厅及建筑、室内装饰食器均进行了配套设计,人们即使在很小的餐馆用餐,也同样感受到设计者的精心安排。因此,我们也应该把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去,实现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的和谐统一。
五:个性化
大经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同一化印象。相同楼房,相同房间,相同的室内设备。为了打破同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以此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得变化。还可以利用色彩、图画、图案,利用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等等,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过精心设计,给每个家庭居室以个性化的特征。
六:服务方便化
城市人口集中,为了高效方便,应该十分重视发展现代服务设施。在日本采用高科技成果发展城乡自动服务设施,自动售货设备越来越多,交通系统中电脑问询、解答、向导系统的使用,自动售票检票、自动开启、关闭进出站口通道等设施,给人们来高效率和方便,从而使室内设计更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主体,让消费者满意,方便为目的。
七:高技术高情感化
最近,国际上工艺先进国家的室内设计正在向高技术、高情感方向发展,这两者相结合,既重视科技,又强调人情味。在艺术风格上追求频繁变化,新手法,新理论层出不穷,呈现五彩缤纷,不断探索创新的局面。因此,要在社会物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大胆尝试高科技材料的运用,同时加入高情感元素,从而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室内空间。
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篇3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大量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加快了社会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连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桥梁,可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门类,遇到了自己的春天。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太快,对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破坏、甚至灾难接踵而来,更令人担忧的是面临资源的枯竭以及作为世界产品加工生产市场对环境的污染。在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人类应该协调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人文的环境艺术设计,使得自然与人文相互交映,物质与精神不断融合,促进新的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环境艺术设计重视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爆发、环境恶化及资源匮乏等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如何在现在资源紧缺的调教下,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人类生活环境进行设计是每个环境设计人士考虑和把控的问题。就应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字面理解这一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持续性,一是发展。为了当代和后代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展需要的自然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尽量实施简化设计,避免复杂设计对资源造成的消耗和占用,增加资源的利用率。这一发展理念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环境艺术设计趋于人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将科技与人文恰当的融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环境设计要突出体现出设计的独特性和地域性,设计规划人类与自然、文化和谐发展的优美生活环境。人类制造了环境,一个城市的环境制造首先要考虑人类生存空间的现实问题,让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让人感觉到自己是环境的一部分。人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就是要以人文本,以人的需求进行人居环境设计,对应其生理和心理,对应物质和精神需求,把“人性化”充分释放和满足,达到设计初衷。符合人性化气息的环境艺术设计才是完美的环境艺术设计。
(三)环境艺术设计重视生态性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请人类在利用自然的时候,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生态优先是生态设计的最基本内涵。充分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立新的生态伦理观念。变破坏为尊重,变掠夺所取为珍惜共存。真正的生态,是从设计、建设、使用、废弃整个过程都做到无害化。充分利用阳光、气候、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减少资源消耗。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绿色设计理念用科学的手段表达出来。
(四)环境艺术设计重视防污染性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大量的财富,合乎人性,使人精神愉悦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在一些建筑结构中广泛使用一些材料和设备,如油漆、涂料、和空调等,都在不同程度的散发着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土地大面积酸化,矿物的燃烧将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之中,温室效应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应该是开发一些绿色、环保、健康、无污染的材料,避免环境污染,使设计的环境最大程度上接近大自然。既可以改善环境,又给人带来高品质的生活。
(五)环境艺术设计趋于科技化
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广泛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时代的标志性技术之一,改善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效率,一些适于应用在环境艺术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如视觉媒体技术中的投影、三维立体显示、蓝幕技术,提出了新技术时代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新途径。科技使自动化、智能化建筑的出现、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现代环境的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规划和美化问题,而是社会环境的全面再创造。
三、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广泛的学科,更强调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将艺术、人文、自然进行整合,创造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合乎人性的生活空间。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情感。在城市现代化越来越迅速的今天,只有把握市场需求,培养合格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完成对环境空间形态的整体艺术规划,满足使用者的物质需求,只有不断追求和创造,才能使环境艺术设计的生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