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沈从文优秀9篇》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创作无数,很多作品流传于世并且受到追捧,曾经几度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纪念沈从文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沈从文的简介 篇1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本为汉族,早年亦以汉族人自居,晚年时选择了苗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不少人认为他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1988年病逝于北京。
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现的湘西情怀; 篇2
《边城》中的哪一方乐土安置在湘西的偏僻小镇茶峒,优美、宁静的环境对湘西淳朴人情、善良人性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茶峒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沈从文对这种环境的向往,对湘西的热爱。
首先写优美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比如翠翠名字的由来及她的脾性“为了住处两山多簧竹,美景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并且在这个世外桃源里人与自然相处融洽“近水人家多在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沾酒……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周围环境及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印象,非常愉快”
其次着重描写这个小镇的宁静祥和,表现它令人神往之处“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及其得法,并无变故发生。水路商务既不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茶峒社会风俗中的湘西情怀; 篇3
沈从文并不满足于在主人公身上堆砌美德,这种美德不是个人修养的结果,而是本地风尚习俗使然,沈从文为了强调边城民风纯朴,在当地风俗的描写上不惜笔墨。比如,端午节的热闹场景赛龙舟、捉,鸭子、放炮竹。在日头月光下长三年六个月的歌,赢得女孩子的芳心。就连失足妇女接客这种极端的事例也理想化了,在美化湘西淳朴民风中流露出他对湘西的那份情怀。
沈从文的成长及人生经历使他对湘西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情感,这种情感将他和湘西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对《边城》中人物性格的完美刻画,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及桃源式小镇的描绘,湘西纯朴民风的描写强调,为我们营造出一派沈从文式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倾诉着他对湘西的眷恋,表达着他对湘西至深的情怀。
参考文献: 篇4
[1]沈从文:《边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刘洪涛:《沈从文小说新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刘西渭:《〈边城〉与〈八骏图〉》,载《文学季刊》2卷1935。
人物性格塑造中体现的湘西情怀; 篇5
沈从文在《边城》中对湘西小镇至善至美的人物性格的刻画,给每位读者一种舒服、惬意之感,无形中感受到湘西的淳朴、和谐、宁静,也表达了他对湘西淳朴人性的赞美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小说尤其以对主人公翠翠、渡船老人、船总顺顺的刻画最具代表性。
翠翠同她周围的山水一样,单纯、明净、健康、善良,她就这样无知无欲、浑然天成的长成了一个十五岁的少女。“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巧,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好用自然界的动物比喻人物,他描绘翠翠的天真活泼、温柔驯良,“俨如一只小兽物”,“如山头黄麂一样”,笔间充满喜爱。
对渡船老人的刻画沈从文更是不惜笔墨,渡船老人他勤劳、善良、苯酚、敦厚,凡一切传统美德他都不缺少。他管理渡船,无论面风吹雨淋,寒暑春秋皆忠于自己的义务职责。“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他从不收取过渡人的钱物,不得已得来的好处总想法超量报答。他对河街上的人是那么的热情,同时也赢得了他们的尊敬,无论是船总顺顺还是卖酒的卖肉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那么的和谐自然,让读者叹息。
船总顺顺是地方上有头脸、有身份的人物,他的美德自然比渡船老人来的大气、豪迈。他慷慨大方能济人之急,喜欢结交朋友仗义疏财,公正无私。有一个妻子两个儿子,“年纪较长的如他爸爸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年幼的则气质近于那个白脸黑发的母亲,不爱说话,眉眼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
《边城》中从翠翠、渡船老人、船总顺顺以及其他人身上我们看到他们是淳朴的、壮实的,真实而没有私欲,他们身上的共同特点正如批评家刘西渭所说“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成人之美”近乎完美的人格刻画让人觉得有些质疑,沈从文通过这些完美的人物塑造来美化湘西的人情,其中隐藏他说不出的湘西情。
沈从文自杀的原因 篇6
第一次沈从文自杀时,他选择的是触电,他将手放在电插头上企图让电流电死自己,幸运的是被儿子沈朱龙救了下来,待到身体再次好些的时候他又选择第二次自杀,这次他先是喝了家里照明用的煤油,然后又用刀片割自己的手腕,妻子张兆和和堂弟刚巧回家因此又救了沈从文以此,两次从鬼门关里逃生,沈从文的思想依然没有清醒,被送进精神病院休养了一段时间。
至于沈从文为什么要自杀?这里的原因就有多方面的了,首先当然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曾经有记者在采访沈从文时,就听到了沈从文声泪俱下的控诉自己遭到的非人待遇,这是沈从文会三番两次的要自杀的一个原因。
提起另外一方面原因就要说到郭沫若,郭沫若甚至直接批判,导致沈从文在当时的文坛内受到一定程度的压迫,这种压迫多数是政治上高压,这让沈从文非常的不安,然而真实的内情却并不是如此简单,郭沫若为何会批判沈从文?原因当然是沈从文在某些方面也给郭带来了麻烦。
沈从文的故事 篇7
沈从文幼年的时候很是顽皮,贪玩本来就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沈从文又怎么会例外呢?沈从文从小爱看木偶戏,经常因为看戏耽误学习。有一次村里来了演出木偶戏的,是他最喜爱的孙悟空过火焰山,这部戏让他看的竟然忘了去上学,一直到天黑木偶戏散了,他才不得不回家,别的同学早已从学校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去上学,刚到学校就,老师很严肃生气的问他:你为什么逃课,去哪了?他懊悔的也答不出来。老师就更生气了,老师把他拉到教室外面一颗树下,老师让他跪下,老师指着树看着他说:这是一颗楠木树,她每天都在往上长,一天也不曾歇息,你怎么就不求上进呢?树都知道的道理你怎么就不明白,你难道情愿做一个不出息的、长不高的孩子呢?又过了一天,老师把沈从文叫到身边说:从文啊!昨天我教训了你,你可明白我的意思,我所做的是为了你好,别人都在努力学习,你却逃课去看戏。你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看重,就得自己努力,我今天说的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沈从文听了老师对自己说的这些话,他倍受启发,他记住了这次自己的过错,他就在心里自己对自己说,从今往后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一定要让别人看的起。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湘西情怀 篇8
沈从文从小在一个宁静、古朴的湘西小镇成长,凤凰城墙外绕城而过的清澈河流有着他玩乐的足迹,她与伙伴在这里游水嬉戏,也常常在河滩上看见被处决人的尸体。着美与野蛮的奇异组合,都对沈从文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沈从文十五岁就成为了一名士兵,五年行旅生涯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河水不但滋养了两岸的生命,也滋育了沈从文的性情,同时也培养了他对湘西那份至深的情怀。
特殊的人生经历加上湘西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潜移默化的感染使得沈从文对湘西的情愈深,他对湘西的那份情怀也是从不加隐讳的。《边城》题记中写到“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我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我的。祖父,父亲以及兄弟,全列身军籍: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将在职务上终其一生。就我所接触的世界一面,来叙述他们的爱憎与哀乐,即或这枝笔如何笨拙,或尚不至于离题太远。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其又极其平凡,性情有 …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
他有一部分小说是描写都市生活的,但是他发现自己始终与都市文明有一种难以消除的隔膜。在他看来,乡下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状态。他的生命、情感,已经留在了那个给他生命、知识和智慧的湘西,他每天坐在屋中,耳朵里听到的不是都是大街的汽笛和喧嚣声,而是湘西的水声、拉船声、牛角。因此作为一个作家的他对湘西的这种感情在充满诗意的文字间尽情的流露出来,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边城》。
《边城》 讲述了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从一出生女主人公翠翠的生活中便只有爷爷和黄狗,随着年龄的增长翠翠的心中萌生了一段朦胧的爱情,这段爱情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大老和爷爷在这段爱情之路上死去,一段没有结局的爱情给人一种淡淡的凄凉,但爱情却不是小说所要表现的全部。沈从文通过描写他们的本性,他们与自然、乡人的和谐关系及湘西的民风民俗,展现了乡村淳朴的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湘西那份至深的情怀。
论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情怀 篇9
摘要:作为奠定沈从文在文学史上地位的“牧歌”类小说,《边城》蕴含着沈从文浓厚的湘西情怀。文章结合沈从文的人生经历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风俗为背景,从人物性格的塑造,自然环境的描写,茶峒社会风俗描写三个层面分析《边城》中所体现的沈从文深厚的湘西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