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优秀6篇正文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优秀6篇》

时间: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优秀6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女子举报广州供电遭单位威胁】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 篇1

信息对称性是核心

栗昕认为,远程医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息对称性。“专家看到的患者信息应该跟基层医院看到的是一致的,否则就可能发生误诊。”为保证信息的对称性,要求医疗相关信息化系统(包括远程医疗系统)尽可能地遵从相关国内、国外的标准,例如DICOM、HL7、IHE、ICD10、ACR等。

传统的技术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信息对称性问题,随着影像技术、检验技术及IT技术的发展,信息和数据的标准正在被推广和普及,信息对称性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以影像产品为例,现在的设备制造商和医疗软件提供商都会遵循DICOM标准。

以往电子病历信息是通过手工输入、扫描、投影等方式传送,现在由于有了通用的标准(HL7、CDA),可以把电子病历完整真实的信息传送到专家端。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的应用保证了病理图像的无损传输,远程心电、远程手术示教、远程超声/内窥镜示教等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虽然成熟度目前还没有影像那么高,但基本能解决信息对称性的问题。从技术层面保证了信息的对称性。

但在现实中,很多所谓远程会诊系统都是通过辅流技术(视频会议中实时传送课件、文档等信号,即使用辅流传输)实现远程视频会议,这种技术有两个问题:

首先,传输过来的信息不能保证跟在医院看到的完全一致。虽然现在视频会议可以做到高清了,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色温、色差问题。医学影像等资料也无法保证信息对称性,非DICOM的影像无法进行诸如窗宽、窗位调整等操作,更谈不上三维重建等高级后处理了。

其次,更大的问题是,所有的证据文档都在基层医院申请端,专家端什么都没有,一旦将来产生医疗纠纷,会是一个大问题。

十几年前,大家认为远程医学就是远程视频会议,其实,远程视频会议只是远程医疗的一个辅助手段,专家诊断的依据更多是基层医院提供的各种相关检查、检验信息和病历信息。而传统的通过胶片扫描仪、实物投影仪等方式传输医疗资料给专家的方式,还是解决不了信息对称性的问题。

规范、可管理的流程是保障

栗昕说:“只有信息对称性无法保证远程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合理、灵活的流程设计才是远程医疗业务长久发展的有力保障。”

原国家卫生部针对远程会诊业务在2010年了《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两个指导性文件。对远程会诊的业务流程做了纲要性规范。近些年,国内很多医疗机构和远程医疗运营服务提供商都在摸索适合自己远程医疗业务开展的模式。

心医国际总结了这些运营经验和教训,针对不同远程医疗模式设计了不同的业务流程。临床会诊包括交互式和非交互式,既有VIP、急诊等特殊流程,还有多专家、多学科联合会诊(MDT)等模式。专科诊断中,远程放射、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示教等模式均有不同的业务流程。而且,所有流程基于小模块化开发,可以自由组合、灵活部署,最大化满足客户的流程定制化需求。

远程放射诊断模块除了传统的从医疗机构PACS系统获取影像这种方式外,心医国际自主开发了一套DICOM网关软件,可以直接从影像设备获取影像并即时上传,在上传的同时,自动生成影像会诊申请单,从DICOM信息中自动解析相关患者信息并填入申请单,管理员只需填写其它必需字段即可完成远程影像诊断的申请流程,极大缩短了影像传输和远程诊断申请的时间,从而,为远程影像诊断的即时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另外,全流程的时间管理和质控管理也是保障远程医疗业务开展的核心,心医国际的远程医疗系统在这些方面有很多应用。会诊进行到哪一步、这一步的完成时间节点、操作人是谁、该操作人是否给下一个流程的操作人留言……这些信息在系统里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多级会诊、历史会诊信息也都可以在时间轴上体现。

再有,除了远程专家预约之外,系统还支持远程设备预约,支持随访、双向转诊、数字医学资料的共享、远程培训等功能。

栗昕说,心医国际的远程医疗产品应该被定义为基于网络的医疗服务系统,而不仅仅是远程医疗系统。

心医国际远程医疗系统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

栗昕:特点是非常鲜明的,比如我们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是全流程的闭环质控管理,任何一个角色,任何一个状态都有对应的质控环节,这在目前是国内唯一的。而且有一部分质控是智能化的,如前述的DICOM自动校验等等。只要有影像上传,系统就会自动纠正影像DICOM信息。如果姓名、性别、状态等信息是一致的,系统会自动校验通过,如果不一致,系统会提示不能通过,并告知通不过的原因。

另外,我们的产品全部遵从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远程医疗的标准和规范。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如果基层医院配合的话,可以直接按照标准的模式采集数据,如果不配合的话,我们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传统的光盘导入模式其实对电子病历厂商要求也是很高的,它需要支持一些相关的标准,不然的话,只能通过原始的手段进行手工录入或者扫描录入了。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真正由远程医疗业务驱动视频会议进行系统集成的远程医疗系统提供商。心医国际在河南和青海的远程医疗项目,分别是与华为和宝利通合作的(同时支持与思科、中兴等主流视频会议厂商的集成),其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在基层医院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提出远程会诊的申请后,由分诊管理员进行分诊管理,确认分诊信息后,系统通过心医国际的远程医疗软件系统可以直接控制视频会议供应商的MCU(多媒体控制单元),并在设定的时间自动唤醒MCU,由MCU呼叫会诊各方的视频会议系统,把视频会议创立起来;也可以设定会议的结束时间,并支持倒计时提醒和会议延时设置等功能。极大简化了会诊管理员的工作。

还有一些小的设计,比如我们系统集成了一个IM聊天软件,它打通了基层医院的医生和专家的沟通通道。在分诊完成后,相关三方(申请方、管理方、专家方)的聊天室即时开放,方便三方对该例会诊或诊断进行沟通,并可以设置聊天室的关闭时间,避免专家受到不必要的骚扰。

这个工具还能实现远程影像交互式操作,这个功能更有价值,特别在远程培训方面。专家端和客户端的相关操作可以即时反应到对方的屏幕上,反之亦然。

远程医疗系统在国内的运营情况如何?

栗昕:国家从2009年开始对远程医疗进行了很大的投入,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远程医疗系统建成之后几乎都处于停滞状态,没有真正地用起来。究其原因,更多是应用层面的问题,比如医保政策的配合、会诊/诊断的收费标准、会诊费用的管理等,虽然各省都出台了相关的会诊收费标准,但是大都不规范、不严谨,有的价格非常低,基本没有办法维持运营。

近来,国家相关部委已经意识到制约远程医疗发展的相关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试点政策,放宽了一些法规。如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等。我们公司也多次开会讨论远程医疗的运营管理问题,并总结了一些经验。

同时,我们自己也适时建立了远程医疗的运营团队,已经和北医三院、中日友好医院、阜外医院等多家北京的大型医院进行合作,组建一个专家团队,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学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国内也有很多从事远程医疗服务的运营商,很多是与专家私下签的服务协议,这种模式下专家的出诊时间很难得到保障。心医国际是与医院签署的合作协议,可以充分保证专家的远程出诊时间。

现在贵公司的系统应用情况怎么样?客户反馈怎么样?

栗昕:在郑大一附院,医院领导很有忧患意识,非常重视远程医学的发展,近几年累计在远程医学方面投资了数千万,连接了河南全省118个县医院,现在正在推动建设市级远程医疗平台。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 篇2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投资总额相比2009年的增幅有了显著上升,2011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行业投入总额相对2010年将增长25.5%,由此可见国家对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投资将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主要增长动力。

正因为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所以医疗相关产业公司受到了风险投资基金的追捧。就在2010年11月26日,深圳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新元素医疗)获得了蓝色大禹成长投资的8000万元注资。“公司正在筹备上市资料,计划2012年启动上市规划的程序。”新元素医疗董事长张欣表示。

慧眼识珠

2005年,张欣在深圳一举创办了新元素医疗,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从事医疗设备生产与经营。经过数年的发展,新元素医疗已经成为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专业从事医疗信息化系统集成、系统方案解决、医疗设备生产与经营、医疗相关技术开发与投资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另外在国内设有27个办事机构,形成了覆盖中国、东南亚地区的销售和医疗设备保养与维修服务网络。

“蓝色大禹成长投资眼光独到,在我们公司规模还没有做大的时候就已经介入了,这几年一直密切合作,双方都看好中国医疗信息行业未来的市场前景。”新元素医疗首席科技官张黔说。据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目前国内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随着新医改的推出,远程医疗成为医改的重点领域,中国远程医疗市场空间无限。

新元素医疗目前有三个大的产品线,一是远程健康监护平台产品线,主打产品有远程无线排尿日记检测系统、无线实时心电监护系统,动态血压监护系统等,全国有200-300家医院在使用。目前新元素医疗已经在和一些城市合作,建立医疗信息化框架协议,如广东、内蒙古、吉林、安徽等城市,从整个大的框架上看有相当好的市场占有。二是医院内部信息化,侧重医疗物联网,利用RFID射频识别、传感器的技术,对院内管理、人员管理进行很好的控制,如广东南方医科大学、深圳人民医院、深圳滨海医院等都在使用这个系统。三是创新型医疗设备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系列。

多方联盟

“此次对新元素医疗的投资是基于一系列市场调查和对新元素医疗的创新力、研发力及各项综合考评之后作出的决定。”蓝色大禹成长合伙人表示。就在2011年2月下旬,新元素医疗推出的远程健康监护产品和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顺利通过了IBM认证,从而正式获得IBM高级ISV成员资格及PWIN计划高级成员资格。很是令投资双方感到兴奋。这一认证的通过,表明新元素医疗不仅在国内传统医疗健康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远程医疗健康信息化应用和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上也同样走在了前列。与此同时,与香港科技大学的结盟,帮助新元素医疗提升了竞争实力。“香港科技大学虽然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校,但是对新元素医疗最大的帮助就是人才培养,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有助于公司产品发展的建议,无论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师,还是科研人员等都对我们有很好的帮助。”张黔说。

在新元素医疗的产品中,有远程无线个性化健康监护平台、医疗物联网络平台、病人随访专家系统等产品。“今年我们将推出一些新产品,从技术上有几个看点,其中关于睡眠分析的监护是我们与深圳市人民医院合作开发的。张黔自豪地说,“如一个人的睡眠质量怎样,可能有打呼噜、睡眠终止等情况出现,这是由于枕头位置的影响。我们的产品通过对人的睡眠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你的枕头,并通过测量你的心率、血氧,以及监控枕头的情况,从而判断你的睡眠质量。目前在美国有一两家机构在研究这方面,而我们的这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年年中就会推出。”

除了不断研发新产品外,新元素医疗也在积极探索商业模式。新元素医疗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医疗信息化模式,通过医疗信息化技术,把医院的运营成本下降,把解决中国医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主要市场目标;其二是远程监护模式,通过远程技术可以使大医院医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推广到农村和社区。“远程监护模式主要服务三个目标群,第一是大医院向外推广,如深圳市人民医院、北京首钢医院,帮助他们建立远程监护科室,通过这个科室把医生资源推广到数控、慢性病人;第二是大医院资源向院外延伸,也就是大医院资源向社区、县级医院拓展;第三是整个区域范围内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张黔说。

北京启动电子病历建设,未来五年内完成全体居民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而且电子病历建设也同步在全国推广。新元素医疗则在健康档案方面找到切入点,“我们的切入点是动态健康电子档案。以往的电子档案只是看病时有信息,体检时有信息,但是纵观全年,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我们要对你在家里时的信息进行收集,建立动态电子档案。当你生病时,可以查到你的以往病史,从而达到对症下药。”张黔表示。

竞争砝码

让客户对产品放心使用,是每个企业需要做的功课,也是必须做好的事情。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用户的需求更加理性,这就需要企业做好客户服务工作,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在客户服务方面非常看重服务质量,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技术中心鼓励实行定制化服务,针对不同的用户,从技术源泉上进行服务;其二是有专门的技术支持部门,去现场实施方案,给用户做现场指导;其三是针对不同的用户,我们有专做市场模式的创新部门,创造一些新的市场模式、服务模式。”张欣表示。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 篇3

关键词 TD-SCDMA;远程医疗;移动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178-02

0引言

远程医疗[1]作为一种对传统医疗方式的补充和延伸,已经越来越被重视与接受。现阶段我国远程医疗方案主要还是基于有线网络,主要有三种[2]:一是基于卫星通讯、A T M网络技术相结合,使用大量专业设备,提供一套完整的、高质量的远程医疗会诊方案;二是基于ISDN、Frame Relay等专用网络载体,使用多媒体视讯产品,构成远程医疗会诊方案;三是基于电话线(PSTN)的多媒体远程医疗会诊方案。受传统远程医疗方案的前期投入大、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传统的远程医疗技术很难普及,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现在有的医疗资源及传统的医疗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保健需求,且这种供需矛盾也日渐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以TD-SCDMA为通信网络,设计了基于TD-SCDMA网络的无线远程医疗系统,阐述了系统的框架结构和功能模块,以及主要功能的实现方法及关键技术。

1 TD-SCDMA技术

TD-SCDMA[3]为中国提出集CDMA、TDMA、EDMA优势于一体、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其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它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接力切换、动态信道分配、功率控制等关键技术[4],充分保证移动用户数据传输的高效、可靠性。在传输速率方面,较GSM网络的GPRS有了明显提升,如图2所示:

图1 TD-SCDMA网络结构

图2 GSM与TD-SCDMA传输速率比较

由于TD-SCDMA较之前的无线传输网络,在承载速率方面有了明显的的提升,可以实现高清晰、大容量图片、视频的实时传输,极大的提升了远端会诊专家了解病情、给予诊断方案的及时性、可靠性。

2 基于TD-SCDMA网络的远程医疗系统设计

2.1 远程医疗系统总体结构及组成

本文设计的移动远程医疗系统从应用功能层面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医疗信息查询及预订;另一部分为医疗信息采集及实时显示,如图3所示:

图3 移动远程医疗系统应用层面组成

应用功能的两个部分主要实现了两个功能:一个是查询功能、另一个是实时诊断功能。

从系统结构层面主要包括三部分:移动终端、TD-SCDMA网络、医疗信息系统控制中心,其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移动远程医疗系统结构组成

移动终端负责生理信号的采集、本地存储和无线传输,并且能在本地移动终端显示其生理信息。TD-SCDMA网络负责移动终端与远端的医院医疗信息系统控制中心之间上行和下行数据无线侧承载传输;远端的医疗信息系统控制中心对用户传输的数据进行判决,区分是查询还是诊断,并根据其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并能对病人的数据进行数据库存储,以作为以后的参考资料。

2.2 系统功能设计

远程移动医疗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远程医疗信息查询部分和远程医疗诊断部分,医疗信息查询主要实现用户对感兴趣的相关医疗信息的查询、以往就诊情况的查询以及医疗知识的电子订阅;医疗诊断部分主要实现对当前病情的移动远程诊断。

2.2.1远程医疗信息查询

医疗信息查询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运行在移动终端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一部分是运行在远端的医疗信息系统控制中心,在医疗信息系统控制中心运行一子系统-医疗信息查询预订系统,其功能原理及流程如下图所示:

1)客户端应用程序

客户端应用程序运行于移动终端上,该应用程序通过TD-SCDMA网络连接到医疗信息系统控制中心,可实现医疗信息的查询和预订。通过医疗信息查询,用户输入相关生理指标或者特征进行查询是,系统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能过提供合理诊疗建议信息。同时如果用户之前在系统中建立了医疗档案,用户还可以查询以前的医疗就在情况,以便为现有病情针对做参考。

2)医疗信息查询系统

该系统运行于医疗信息系统控制中心,是医疗信息系统控制中心的一个子系统,可实现客户端应用程序相关查询应用的数据处理及收发。

3)医疗信息预订系统

该系统运行于医疗信息系统控制中心,是医疗信息系统控制中心的一个子系统,可实现客户端应用程序相关预订应用的数据处理及收发,如医疗健康知识预订、医疗系统关联医院的移动挂号。

2.2.2远程医疗诊断

1)移动终端

(1)数据采集模块

该功能模块为移动终端的一个功能子模块,实现现场用户生理信息的采集和现场图片、视频画面采集,如体温、血压、用户现场损尚的实时情况。

(2)数据处理模块

为了适应在TD-SCDMA无线网络上传输,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边编解码处理,同时对接收过来的远端专家诊断的信息或视频画面进行编解码。

(3)数据显示模块

移动终端除了把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远端的会诊专家那外,还把采集的信息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显示,以便用户也能实时了解自身的生理状态,即在移动终端的显示模块实现两部分功能,一是本端的采集信息的显示、一是远端会诊情况的本端显示。

(4)数据收发模块

数据收发模块主要实现的是与TD-SCDMA无线网络的空中接口功能,以便实现收发数据在空口中的正确传输。该模块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实现数据远程无线传输。模块以TD-SCDMA通信技术和单片机技术为核心,自动完成移动终端及会诊医师之间数据的传输。

2)诊断系统

(1)信息收集判决模块

当系统接收到远端发送来的请求消息后,系统对请求信息进行解析后进行判断,找出系统中关联会诊医师的空闲情况,并根据远端用户的会诊类别进行联合判决,确定合适的会诊医生后送调度模块处理。

(2)信息调度模块

调度模块收到判决模块送来的信息后,与对应的会诊医生建立连接请求,当会诊医生同意建立连接后,信息调度模块响应远端用户的连接请求。至此,在物理跟逻辑上远端用户与会诊医生之间建立连接。

(3)数据处理模块

为了适应在TD-SCDMA无线网络及在Internet上传输,对无线网络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便于分发到各子模块,同时对专家诊断的信息或视频画面进行处理。

(4)数据收发模块

该模块根据信息调度模块信息,对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处理的数据进行分发到各会诊医生子系统,并接收会诊医生子系统的数据发送到Internet上。

3 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TD-SCDMA无线网络的远程医疗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医疗信息的查询、预订,以及移动远程医疗的诊断。由于TD-SCDMA网络系统在安全性、稳定性、承载速率的优势,使得该系统极大的改善了现有远程医疗系统在移动性、实时性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刘翔,朱士俊,李信春。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现状、难点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2004,8(6):8-11.

[2]王虹。3G时代远程医疗的关键技术[J].中国医院,2010,14(7):47-49.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 篇4

2003年成立的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医疗系统事业部(下称“远东医疗”),早在成立之初就已预判了中国医疗机构的发展趋势。由此,远东医疗确立了以融资租赁为先导,从产业端入手了解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并适时向医疗机构推出了金融、贸易、工程、投资、管理服务平台,助推医疗产业升级的发展目标。

十年来,远东医疗在迅猛的经济浪潮中,与中国医疗机构携手成长。深耕医疗领域十年,远东医疗如何为医疗机构提供综合运营服务?如何助力医疗产业升级?本刊记者专访了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医疗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吴志军。

《中国医院院长》:远东医疗如何判断中国医疗市场的进程?如何适时推出服务平台助力医疗机构发展?

吴志军:远东医疗作为远东宏信有限公司下的一个事业部,本身承袭了公司在融资租赁领域悠久的探索历史,并拥有深厚的金融服务行业经验。然而远东医疗并未将自己定位为单纯的资金提供方,而是提出了“产业+金融”的双驱动战略,期望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聚焦医疗产业研究,撬动产业发展,打造繁荣的产业环境。这样的定位让远东医疗谋划战略布局时,能以更广阔和长远的视角,站在医疗整个行业的角度,开展业务。虽然早在2003年远东医疗就已提出了金融、贸易、工程、投资、管理等平台建设方向,但事业部并未贸然推出新产品线,而是在十余年的业务探索中,把握住了医疗行业的发展脉搏。

经过与全国数千家医院的合作,我们认为,中国医院的发展阶段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2006年以前,中国医院的硬件条件尚可,但设备相对落后,因此这个阶段的医疗机构都在加强设备添置;2006年以后,随着设备添置的成熟,医院的收入达到一定提升,此时原有的医院基础建设已无法满足大量的就医需求,中国医院的发展随之走入了基础建设阶段;2012年,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进一步清晰,已完成前两轮外延式建设的医院,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注重内涵的提升。

在前两个阶段,远东医疗主要提供与设备和基础建设有关的融资租赁服务,并根据客户需求,定义出以医院手术室净化工程为核心的工程技术服务平台业务。与此同时,由于东西部经济水平的差异,东部的医疗机构以及少部分西部领先的医疗机构,已在第二个医院发展阶段中显现出提升医疗管理的渴求,部分高端的东部沿海医院甚至对资本市场萌发了兴趣。远东医疗洞察医院的需求之后,选择做实前期考察与准备,静待国家对医疗行业政策的进一步清晰。

在积累了大量上游客户、行业知名厂商,寻找到管理产品提供方之后,2012年,远东医疗推出了管理公司和投资公司,以匹配中国医疗机构第三个阶段的发展。其中与台湾中部最大的彰化基督教医院合作成立的管理公司,旨在为国内医疗机构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医院运营管理服务。管理公司设计的绩效管理、品牌管理、评级评价管理等管理项目,如果放在5年前,会与大陆医院的真正需求错配。但远东医疗恰当把握了时机,在医疗机构最需要的时刻推出了最合理的服务。

《中国医院院长》:当医疗机构产生硬件软件提升需求时,倾向于选择何种方式达成需求?远东医疗是如何为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

吴志军:回顾远东医疗探索市场推进服务的历程可知,中国的医疗机构普遍愿意接受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助力医院发展。其中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医院更早对金融服务产生需求,之后才是偏远地区医院及基层医院。随着远东医疗自身风险识别能力的提高,可达到将服务覆盖至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能力。

就提供服务的方式而言,首先,远东医疗以全国14家办事处、近170名金融服务人员的团队覆盖了除外的主要地区,能够以高效的团队达到为医疗机构服务的能力;其次,远东医疗要求每个项目经理能够为其所负责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提供开展设备融资计划的评价与指导,为其引进设备做出性价比分析、设备使用效能分析以及设备在区域内竞争能力分析,真正站在医院的角度,制定出与其资金状况相匹配的资金方案,而非单一融资方案。随着远东医疗与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合作成立的宏信医院管理公司顺利运行,远东医疗又导入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以提供管理咨询方案推动医疗机构的内涵建设。

远东医疗与广西东南部地区最大的一家综合医院长达8年的合作案例,可以恰当诠释远东医疗的服务模式。2005~2010年间,我们与该医院共合作进行了8期融资租赁项目。之后数年,随着这家医院自身资金供给能力的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度有所降低,同时医院的核心需求也转移至更注重内涵的运营与管理模式。于是在2013年,担任宏信医院管理公司常务副总与彰化基督教医院副院长的陈秀珠女士,亲自带领管理团队入驻该院,为他们定制了多维度的管理咨询方案,包括针对其在建新院提供的新建院运营规划辅导、针对绩效管理进行的BSC平衡积分卡工作坊辅导、科室绩效奖金分配辅导等。在此过程中,远东医疗又将可量身定制资金需求额度、设计年限和还款方式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给这家医院,为其在建新院提供了一亿元的支持资金。这样的案例,体现的正是远东医疗高效的多元化整合方案在解决医院发展过程中复合型需求的价值。

《中国医院院长》:远东医疗旗下的上海宏信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是如何服务于医疗机构的?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 篇5

LiangXH等人设计的移动医疗服务中的一种紧急呼救模式,用于在紧急状况中提取患者的基本数据,并发送给附近的搜救人员[3]。LiuC等人提出使用苹果公司推出的IOS系统作为医疗数据传输的平台,添加移动医疗的相关软件,供患者和医生接收信息[4]。HalterenAV等人设计出几种有效的监控设备BAN,他们通过患者佩戴的BAN终端传感器收集患者的医疗数据,例如:体温、脉搏频率等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患者的移动设备,然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处理单元,并将其信息展现给专业人员查看[9]。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实践进展在实践中,移动医疗服务技术也处于技术研发的主要阶段,应用解决方案是目前热切关注的问题。欧洲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来开发移动医疗设备,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无限网络技术,结合嵌入式解决方案,开发可以随身携带甚至直接穿戴的医疗监护系统[10]。很多知名公司已加入了研发的热潮,如诺基亚、飞利浦、爱立信等公司正在对移动医疗服务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10]。爱立信研制的MobiHealth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该系统通过在患者身体上佩带传感器,以获取病人的健康数据,然后通过蓝牙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供医生进行诊断与实时的医疗监护。飞利浦目前正在研究可以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护的衣服,由患者直接穿在身上,便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医生的医疗监护。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是目前移动医疗服务技术所处的主要阶段,而嵌入式是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要技术之一[10]。例如:嵌入医用传感器的衣服、手表、戒指等,病人穿戴在身上便可以轻松检测到各种生理参数。然而,由于移动应用涉及技术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复杂性,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的解决方案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导致产业链暂时还无法实现整体产品价值的创造和交付,技术研发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中[10]。移动医疗服务信息传送方式研究在医疗信息传送方式上也有几种不同的技术:1)信息的静态传送方式,将患者的实时医疗信息定期发送到一个固定的远程计算机上,由计算机记录处理数据,并展示给医生查看。该模式中信息的传送方式固定,接收端不变,由统一的主机接收并处理信息,有助于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2)信息的动态传送方式,将紧急的医疗数据传送到患者附近的局部区域,由患者最近的医护站点处理该医疗请求,信息的传送范围与接收对象都随着患者的移动而发生动态变化。该方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减少了医疗救助的交通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3]。3)信息的动静结合传送方式,结合了静态和动态两种特征,在产生医疗实时信息时,信息首先被传送到内部网络,在局部范围内寻找回应。若寻不到回应或因信息内容需要,信息会被内部网络传送出去,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中心,由特定单位进行接收处理,并提供医护服务[2]。

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发展前景

移动医疗设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或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并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11]。移动医疗服务在紧急事故处理[3],慢性疾病的日常护理和远程医疗服务[1]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下,无论是非紧急情况(头疼,感冒,咳嗽等),还是紧急情况(交通事故,烧伤,急性胃痛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移动医疗服务中心取得及时联系,轻松地获取医疗帮助[12]。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低成本的手机、PAD等终端设备,为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的应用和服务都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带宽接入通信网络,同时网络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展,这些现象都为移动医疗服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帮助。紧急状况的处理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在患者遇到紧急的生命威胁状况时,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将患者的实时数据传送给附近的救助者或医疗服务中心。当紧急状况发生时,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迅速收集当时的有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地址、健康记录信息以及生理状况,供医护人员了解并及时施救[3]。目前,在医疗紧急事故中,因未获得及时拯救而丧命的人很多,移动医疗服务设备有助于缓解这一状况。根据医疗卫生统计年鉴[13],2009年,我国有166万的居民死于交通运输事故,若在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患者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救治,交通运输事故死亡率将大大降低。同样,我国每年急性病患病率很高,由于病情紧急和交通问题而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丢失生命的病例也非常普遍。移动医疗服务可有效缓解紧急状况给患者带来的就医压力。使用信息传输方式中的动态方式,将紧急状况中患者的医疗信息发送给离患者最近的医疗点,可更高效地展开施救,并且为医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慢性疾病的监控慢性疾病是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14],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恶劣影响。慢性病长期以来一直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需要长期的医治,传统的医疗方式是住院治疗。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教育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给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带来了很多障碍[1]。200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达到近1.6亿人,而2008年上升至2亿多人,可见慢性病在我国的分布比重非常大。慢性病的治疗导致医疗资源的长期占用,是造成医疗资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慢性病的治疗压力。慢性病患者在佩戴移动医疗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接受远程医疗监控。BAN将患者的生物信号实时 的发送给远程监控系统,医生查看发送过来的数据,当发生异常或病情加重时,再进行入院治疗。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可以替代医院的某些医疗设备,无需留院查看,即可获取医疗数据。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与慢性病性质相似,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是所有年龄阶层中的最高者,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为偏远地区就医提供帮助目前,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的主要途径是使用流动医院,虽然给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流动医院的构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就医成本依然较高[15]。移动医疗服务可以为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途径。远程医疗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移动医疗属于远程医疗的一种方式。偏远地区的居民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将医疗信息传输给远程的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也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开展远程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居民无需前往医院即可获得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偏远地区居民就医的医疗成本。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 篇6

专业AV的角色早已不再限于为绚丽的显示锦上添花,已然走向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应用,医疗行业就是专业AV的最大垂直市场之一。在医疗资源匮乏,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下,更多现代化的医疗机构都在想办法尽可能整合最新的显示、控制、传输技术,让医疗信息的传递更为便捷、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数字化的专业AV解决方案让医务工作者实现了在任何地方,使用不同的设备与其他医护人员或患者进行通信交流,让数字化诊断、智能医疗、家庭医疗、移动医疗这些全新的概念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捷、更好的服务。

医院信息告示、远程医疗、3D手术、录播示教这些数字化AV的应用模式在医疗行业也受到了用户的认可。远程医疗的应用上,许多城市的医院都开始采用这个手段,如山东联通的“智慧医疗”;上海的医疗联合体覆盖到了新疆喀什;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分享给了上海居民;浙江绍兴的县中心医院成立了医疗联合体远程会诊。三网融合后,结合便携智能终端,远程医疗AV设备将与IT网和手机网作更深一步的融合。患者只要手持一台能上网的智能手机,例如苹果的iPhone,便可在医院或在家中与在诊所上班的医生进行远程医疗。

AV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无处不在,安装在医院的视频墙不仅为病人提供了舒适的图像观看享受,也带来了娱乐互动功能,智能便捷的触摸控制、医疗信息共享等功能都大幅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对提高医院未来竞争力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数字化医疗正在上演着一场盛宴,全球远程护理及远程医疗市场从2011年的132亿美元的规模,增长到2018年的325亿美元。思科、索尼、松下、惠普、IBM等国际巨头都在这方面大力投入。巴可公司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3D医疗可视化医疗解决方案,满足医生任何时间地点即时存取3D医疗影像的需求,上海金桥也推出了包含一体化手术室、示教室、院行政会议室、医疗学术报告厅等在内的综合3D医疗可视化解决方案。

录播、显示、投影、信号处理……数字化医疗应用下催生的AV产品需求前景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