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递进培训心得(热门4篇)》
人才递进培训心得(通用4篇)
人才递进培训心得 篇1
卫生事业要快速发展,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科技人才,人才是医院发展命脉,我院一直以来始终以“人才兴院、科教兴院”为宗旨,年初,结合学科建设,制定了人才培养五年规划,旨在加快提高卫技人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20xx年,在领导重视、科教科规范管理、科主任支持、卫技人员自身努力下,人才培养取得一定成效,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人才培养组织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成立了人才培养管理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各梯队人才,科教科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制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外出进修、外出短期培训、业务学习、三基三严培训及考试等计划,并规范落实各项激励机制,奖励人才的科研开发、新技术的应用、新项目的开展、论文发表、在职学历提高,并按规定予以奖励,严格各项审批制度,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有序进行。
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现代医学知识
1、组织院内卫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每月定期开展业务讲座,授课老师主要由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担任,结合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精心准备课件(PPT),不断更新医学理论知识,按照计划并配合中心工作进行院内业务学习,共举办12次,对医疗法律法规、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医院感染、核心制度等进行了培训,参课率大于90%,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急诊应急救治水平。
2、狠抓“三基三严”的落实,认真组织全院性“三基”理论考试,以促进自觉学习的习惯,每次考试试题包括江苏省三基内容、业务学习内容以及核心医疗制度,组织全院季度三基考试4次,创建二级医院工作阶段,每周组织三基考核,合格率大于90%以上。
3、九月份对包括临床、护理、药剂专业共13名新职工,进行了岗前培训,对医院制度、职责、法律法规、核心工作制度、医疗及护理安全、院内感染等知识培训,培训课程结束之后,科教科组织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内容的考核,全部合格。本次培训受到新员工们的欢迎,对参加这样的岗前培训感到很有收获,在以后的工作为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到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与医院共同进步。
4、鼓励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年内医技科室有三名人员就读本科毕业,护理有1人就读本科毕业,1人就读大专毕业,院内尚有10余名以上卫技人员在读本科或专科学历教育。
5、学科带头人、科主任、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每月组织科室业务学习,学习有记录,结合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房等活动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结合学科建设,加快培养专科人才
1、积极参加市内外各种学术活动、学术会议164余人次,其中管理类岗位培训46余人次,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知识,部分新技术已在临床得到了应用。
2、送外进修(医疗)7人,进修结业回院6人,分别在南京军区总院(进修骨科)、上海中山医院(进修心内科)、江苏省肿瘤医院(进修肿瘤科)无锡妇幼保健医院(进修妇产科、腹腔镜)、无锡市人民医院(进修儿内科)宜兴市人民医院(CT、肠镜)进修。结业回院人员,将外院先进技术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科室科研活动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应用,在经费、时间、人力、物力方面给予极大支持。
四、大力弘扬先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医院对取得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奖励,年内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8篇,省级核心期刊2篇,如“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
除术31例报告” 、“剖宫产术后伏笔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等。国家级每篇奖励500元,省级每篇奖励300元,全年论文奖励5500元。在全院营造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以促进卫技人员自觉进步,人才的快速成长。
医学领域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之间的竞争,又是人才管理体制和模式的竞争。因此,医院正着力于创建良性的软环境,触发人才潜能的发挥,用各方面的优势,去建设一个技术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医院。
人才递进培训心得 篇2
自XX月9至今,我已参加了两年的中等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培训,经过在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的学习和多次实践活动,作为参训学员之一的我,仿佛接受了一次全方位的更新。第一、第二年的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来自省内兄弟学校的同行们共同渡过了愉快、紧张、充满压力和挑战的两年,在回顾这过去的两年,感慨颇多,现将这一段时间来的学习、体会和今后的设想作一个汇报。
一、探索教学理论,变革教学模式与方法。
在 “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中我系统地学习了我国职业教育现行政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结合教学实际,重点进行了专业教学法和课程开发的研究。首先从认识上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往总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的教育,通过培训和实践,使我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更是为了开发人力资源,为每个劳动者职业生涯培养潜在的发展;使我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全民教育,而不是少数群体的教育,也使我认识到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职业学习者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职业教育发展框架和模式,使之走上正确的轨道,步入良性循环,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其次,通过培训和实践我认识到: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必须更新四个观念即“产品”的观念、“服务”的观念、“质量”的观念、“效益”的观念;课程改革的实施必须聚合五种动力即内驱力——理念创新,与时俱进,源动力——订单学生,订单教育,持久力——开放教学,校企互动,辅助力——专业指导,专业调研,提升力——多证离校,高职升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应遵循教学求实际,学生求实惠,企业求实效,实行专业本土化、市场化、特色化、产业化。第三,通过第一、第二年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我们应更新传统的职教观念,变革落后的教学模式,着眼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变动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要求具有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增强适应性和应变能力,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话动中的作用,把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的能力,组织、规划、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构成的新职业能力观。
二、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双师能力。
作为领军人才我潜心学习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知识、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专业最新技术的学习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可以说是我最关心最热衷的学习内容。由于平时忙于应付一些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琐事,无暇顾及和我自己的懈怠,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作为领军人才己深感不足,因而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利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并广泛收集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研究和学习,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同时积极主动地多次下企业锻炼实践,到企业后不是仅表面上看看,而是直接顶岗工作,学习并熟悉企业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用人要求等,实践能力和关键技能的掌握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带领学校课程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源。
三、参与综合实践,丰富实践经验。
在这期间,我参加了XX年江苏省示范专业、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三项视导工作,这是省厅领导为我提供的最好学习机会,通过参加这三项工作,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课堂上没有的东西,学到了许多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
在过去短短的两年培训学习中,所有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增进了知识,梳理了思想,激励了学习的欲望,指引了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我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笔记,下课相互学习,虚心向老师请教。我深深感到应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综合知识素质,提炼自身的实践技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自觉作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岗位业绩来提升整体质量,促进职教的持续发展。因而我平时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研究探讨新的知识,消化培训的课堂教学内容,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到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通过两年的培训、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观、服务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经营人才、经营学校的管理服务理念,是决定我们今后的各项工作是否有新思路,是否有新突破的关键。观念更新了,办学的路子就会拓宽,办学模式就会有所创新,管理服务水平就会提高,学校就会焕发新的生机。
通过两年的培训、学习,使我更加对职业教育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职业教育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我深刻地感受到职业教育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培训虽然已过去两年,但我作为江苏省中职领军人才培训班的学员,我的职业教育生崖才刚刚开始焕发生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才递进培训心得 篇3
为期5天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培训班很快结束了,这次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的较为紧凑,涉猎的知识面较宽,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修养学习,又有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意义的实地考察学习。在这期间,我和其他领导干部共同学习了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与大国外交、三个支撑带战略与宏观经济、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大数据与国家治理、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21世纪人才素质全面提升、新常态下人才工作推进等系统知识,并前往中关村参观学习。清华大学邀请的国内知名专家及中央机关相关领导不仅对当今社会发展热点问题进行细致解读,还有针对性地探讨令基层领导干部困惑的难点问题。这次清华之行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增加了知识,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拓展了眼界,为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人才工作打下了基础。在此我结合我县的人才发展谈一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这次培训,我深刻地感受到,新形势下加强学习是提升领导综合能力的根本途径。面对激烈的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巨任务,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深化对经济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21世纪人才素质全面提升、新常态下人才工作推进专题的讲解,让我认识到,“新
常态”下人才工作要有“新理念”、“新姿态”。“聚一些钱财不如聚一帮人才”, 财政上的帮扶,也许能解企业一时之困,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来创新引领。人才工作部门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让更多的引才主体从被动引才转向主动引才。“拼重金引才更要拼好环境引才”, 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最大的愿望就是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人才工作部门要搭建有利于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最终才能留住人才。
在工作中要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干得更好,必须勤学习、苦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让学习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使政治头脑更加清醒,理论素养更加全面,发展视野更加开阔。
二、拓宽工作思路,提振干事创业精神。
通过学习、参观和思考,既看到了*县人才工作的潜力,也看到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认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人,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经济新常态下,*县如何实现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和科学发展,我们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立足求真务实,在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上求突破。 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尽快出台《*县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加大项目经费资助力度,加强金融、科技扶持,完善生活服务保障。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引领全社会重视人才工作、
支持人才发展,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激励全县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这三个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人才强县”战略。
二是紧扣产业发展,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求突破。 重点围绕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高效农业等优势产业和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坚持“双招联动”,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在招商引资中谋划人才引进,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引进人才;把引才和引智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吸引、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是注重校地校企合作,在提升载体建设水平上求突破。
放大县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效应,在引进培育生物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端人才引进、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深挖省第八批科技镇长团背后的优质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派出单位的智力优势、科技成果、信息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派出单位与地方、企业广泛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为强化企业家创新意识,培养企业家精神,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并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熟悉国际经济和法律的优秀企业家和职业
经理人队伍,以我县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主要负责人为培育对象,举办创新型企业家(清华大学)培训班,邀请知名专家、企业高管来沛举办专题讲座。
四是丰富人才活动,在招才引智实效上求突破。
为实现我县产业项目与海内外高端人才对接,助推*县科技与人才双轮驱动战略实施,促进开展科技人才项目联合申报及专家人才创新创业,下半年县人才办精心筹备安排“领军人才”*县行、“百名沛籍高层次人才家乡行”、“引才工作进高校”三项重点活动。邀请沛籍海外高层次人才回乡创业,带领成长型企业组团到国内知名高校举办人才对接交流会,宣传推介*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才引进政策,推动*县企业家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力争提高人才与产业的结合度和项目签约质量,对每一个签约项目实行“跟踪问效”,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和成功率。同时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培养达到省市“双创计划”申报标准。
三、传承清华精神,增强自身素质能力。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学风浓郁,我深深感受到了水木清华独特的精神魅力。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行走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们授课还是路遇疾步前行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及“爱国、实干、追求、完美”的清华精神,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行动的力量,前进的勇气,
和成功的信心。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成为国家栋梁、社会英才,也鞭策着我们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干事创业上,在推动*县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中更好地践行清华精神,做到求真务实,敬业奉献,勇于开拓,大胆创新。
总之这次来清华学习体会很多,收获很大。我将把在清华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努力工作、学习,并把清华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学有成效、学以致用。
人才递进培训心得 篇4
20xx年人才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安排 今年,我院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战略,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加速人才引进和培养,使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医院的技术力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院人才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我院人才现状。
截至20xx年11月,我院在职干部职工总数66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11人,占职工总数的77%,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级以上职称64人,占9%,中级职称208人,占31%。
按学历层次分,全院在职职工中,专科以上学历566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85%。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185人,大专学历376人。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选拨机制。
1、进行人事聘任制度改革,医院成立招聘领导小组,按照招聘计划、条件、程序,公正、公开、公平的进行招聘,编内人员由医院抽出人员招聘计划,经卫生局、人社局审核,按规定程序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人员由医院提出招聘计划,经卫生局审核后向社会公开招聘,医院对应聘人员组织考试,考试合格后,卫生局负责审核应聘人员相关证件,审核合格后,医院按聘用办法进行聘用。
2、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能者上,平者让,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通过竞争上岗,使德才兼备,开拓意识强,有创新精神的人员施展了才华。通 1
过干部岗位交流,有效地实现了人尽其才。人事制度的改革给医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更激发了全院职工的工作热情,加快了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三、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1、多次为医务人员举办有关知识讲座,以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事故防范意识。20xx年,医院为各级各类医护人员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医疗安全教育,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针对各科工作特点,讨论医疗事故隐患;还组织了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理论培训及急救技术训练,使医务人员进一步巩固了知识。
2、重视人才培养,在医务人员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快外出进修培训速度,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外出进修深造。20xx年,医院共选派出各科优秀人员外出进行心血管、肿瘤、妇科、内分泌等专科进修,并分批组织近30名医务人员外出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有效提高了各专科的诊治水平。为了培养短、平、快的急需、特需人才,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来院查房、门诊,对本院中青年医师传、帮、带,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四、组织下乡义诊,认真开展“百人百天”送健康送温暖活动。
根据上级“百人百天”下基层送科技服务活动的要求,我院开展了下基层送健康送温暖活动,组织内科、外科、眼科、妇科等科室专家到进行“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 2
型义诊活动,免费为当地群众诊治病情,做心电图、测血糖等,并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送健康活动活动解除了群众疾病隐患、强化了卫生健康意识,树立了我院良好的形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下一年工作谋划。
1、立足发展内涵,加强培训。(1)加大在职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派专业骨干和青年后备人才,到上级单位进修,同时,广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院内继续教育,培养一支适应我院发展的人才队伍。明年我院计划选派3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2)聘请上级医院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有针对性地举办讲座、义诊,介绍知识创新情况,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促进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学术水平的提高;(3)进一步抓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批高学历、懂经济、懂法律、善管理的人才作为后备管理干部,选拔一批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管理人才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决策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着重提高管理人员的为人处事、协调能力和办事效率。
2、加大引进力度,广泛吸引人才。(1)认真做好人才需求的预测和规划,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要多渠道地搜集人才信息,实施公开招聘的办法,重点招聘各类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才;(2)加强对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对引进的高学历人才要在进修、培训、待遇 3
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以用好人才来实现留住人才,要给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要让优秀人才看到自己发展的前景,靠待遇留人、靠感情留人,更要靠事业的发展留人。
3、深化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1)建立定期考核体系,加强对工作绩效的考评。严格执行奖惩、晋升等制度,充分调动全院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全院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进一步完善科研及科技奖励政策,鼓励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对被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录用的学术论文成果要给予奖励,制定人才建设奖励制度,推动人才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但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高尖端技术人才数量还比较少,人才的层次还不够高,人才建设的机制还不十分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抓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管理和人才使用四个环节,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