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二教案 > 右溪记优秀4篇正文

《右溪记优秀4篇》

时间: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漂亮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右溪记优秀4篇。

右溪记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善于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和多种表达方式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文中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品析文中清淡简洁、纯真自然的语言风格

(2) 学习文章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的结构特征

学习方法

朗读、合作、探究、比较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春天又来到了,真想到大自然起走一走,可每当考虑春游的地方时,老师就挺犯愁的。为什么呢?许多景点我们都去过,有些景点虽没去过,但离我们又很远,一两天又回不来。不过,我们课本的编者给我们指了一个好去处,那就是——“右溪”,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那里去“玩一玩”。(板书课题)

二、 简介作者

作者简历:17岁从师元德秀,34岁中进士。曾任职务有:参军、御史、节度参谋、经略史、吾卫将军、礼部侍郎

人品:同情劳动人民。曾两次上书朝廷,请求免除租税。

文学方面:诗文注重反映现实,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文字稍逊。

三、 师生共同反复朗读课文,正字正音,并了解文章大意。

师小结:右溪是道洲(在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水清石怪境幽,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洲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四、 学生自学,做词语积累,把加点的字抄写整理在笔记本上。

五、 分小组合作:对照书下的注释,合作翻译课文,教师巡视,帮助释疑。

六、 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完成对课文的研究学习。

(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完成练习题,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抒情句。

师: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念的题目,完成下面的选择。本文的抒情句是 (A)

A、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B、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师: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请你把你选择A的理由说一说,好吗?(理由:B句说的是刻石的理由)

(2)引导学生找出“怅然”的原因。(朗读课文开头的写景部分,从中找答案)

师:仍然请大家听题目,然后选择问题的答案。作者“为之怅然”的原因是 (B )

A、不可名状 B 、无人赏爱

(3)朗读课文后半部分,引导学生讨论“为之怅然”与下文的联系。

师:刚才我们读写景部分的文字时,我们感受到右溪水清石怪境幽,但由于这里地处偏僻,环境“芜秽”,所以“无人赏爱”。于是,元结就对它进行了修葺。那么,作者为修葺右溪做了哪些事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参考答案:疏通 建筑 植树 种草 刻石 或 疏凿芜秽 建造亭宇 植树种草 为之命名 刻铭石碑)

七、 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的结构特征

板书: 景美: 水清 石怪 境幽

命名右溪

记 无人赏爱

为之怅然

彰示来者

修葺:疏通 建造 刻石

八、 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理解本文的主题

问:右溪“无人赏爱”,作者为什么要“怅然”?

(参考答案:作者对右溪景物无人赏爱“为之怅然”,一是因为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二是因为由此引起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九、 比较阅读:《右溪记》和《小石潭记》

(一)景物对比:

水:清 水:清澈

《右溪记》 石:怪 《小石潭记》 石:参差

境:幽 境:过清

(二)心情对比:

无人赏爱 寂寥无人

《右溪记》 徘徊溪上 《小石潭记》 凄神寒骨

为之怅然 悄怆幽邃

结论:景相同,情相似。景美、景奇、情深。

(三)作者对比:

元结:怅然→修葺 (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柳宗元:观鱼乐、赏美景→忧伤 (情景交融,触景生情。表现了改革的艰难)

十、 反复朗读课文,达到背诵。

十一、 拓展练习:观察自己的学校,写一篇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附补充资料:

一、 至今仍在使用的文言词语

抵、不可名状、怅然、芜秽、俾、裨、彰、铭、悉、荫、则

二、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南流数十步 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2)合营溪: 合:汇合。

(3)置州已来: “已”同“以”,通假字。

三、 省略句:

(1) 合营溪:省略了“于”字,即“合(于)营溪”。翻译:在营溪汇合。

(2) 徘徊溪上:省略了“于”字,即“徘徊(于)溪上”。翻译:在溪上徘徊。

右溪记 篇2

《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该文章相关的阅读训练试题及其答案,希望通能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1]嵌[2]盘屈,不可名状[3]。清流触石,洄[4]悬[5]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6]。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7]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8]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9],俾[10]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11]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1]攲:倾斜。[2]嵌:这里是形容岩石像张着口的样子。[3]不可名状:不能形容出它的形状。名,说出。状,描摹。[4]洄:水回漩而流。[5]悬:水从高处流下来。[6]荫:遮蔽。[7]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8]置州:设置郡,作为州治。州,古时的行政区域。[9]芜秽:杂草积土。[10]俾:使。[11]裨:补助,增添。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①合( )②悉( )③植(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4.右溪的位置在哪?命名的原因是什么?(2分)

5.用文中原话回答问题。(2分)

①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

②文中如何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

6、作者擅长状物记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此溪的幽趣描绘得历历在目。淡雅隽永的文笔,与清新俊秀的景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可视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读了此文后,把你最有感触的地方写下来。(2分)

右溪记 阅读答案

1、南流数十步| 合营溪

2、.①汇合,汇人 ②全部 ③种植

3、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4、小溪的位置在道州城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小溪在州右,因而命名为“右溪”。

5、①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②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6、(略)

右溪记 篇3

23  右溪记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和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并善于在美好大自然中发现情趣的情怀,以及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3.品析文中清淡简洁、纯真自然的语言风格。

4.注意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学习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托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右溪是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作者擅长状物记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此溪的幽趣描绘得历历在目。淡雅隽永的文笔,与清新俊秀的景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可视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游记。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生平的资料。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擢上第,复举制科。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之,结上时议三篇,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代宗立,授著作郎。久之,拜道州刺史,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进容管经略使,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集十卷,今编诗二卷。《右溪记》篇幅短小,但历来富有盛名。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唐属江南西道。元结曾两任道州刺史,第一次在代宗广德元年(763年)至永泰元年(765年),第二次在大历元年至三年(766年-768年),此文可能是重任道州刺史时所作。文中写泉石幽胜,深惜赏爱无人,着墨不多,而意境清邈已下开柳宗元山水游记之先河。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同桌之间或求助于老师解决疑难。

3.初步了解古今汉语在用词或句式上的区别。如:

(1)南流数十步(南,向南,名词作状语,前省主语“小溪”)

(2)合营溪(状补易位,省“于”)

(3)道州已来,无人赏爱(已,同“以”,省主语“道州”,省宾语“溪”)

(4)徘徊溪上(状补易位,省“于”,省主语)

四、再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1.请学生轻轻地吟诵课文,看看全文中弥漫着怎样的情感?你是从文中哪些文句读到的?

2.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产生这些情感的原因。

3.写景部分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请找出你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最能触你展开想象的景物,加以描绘,说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组里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一齐润色、加工,再在全班朗读。 (生分四人小组活动,或说或写,老师随堂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笔下的小溪如何抓住特点,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出小溪的美,并可供逸民游处、静民休息,具有极大功能却无人赏识,引发议论。

《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师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面对这样一片幽眇芳洁之景,元结并不象高人逸士那样纵情山水,潇洒出尘,耿介拔俗,自有孤芳独赏之概,别具贞静幽闲之致,而是成为山水林泉的知音,寓意于山水。他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伸屈,抒发自己深沉的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为山,为水,也是为人。写山水游记,而言情寓道,甚至借题发挥,抒发牢骚,这正是唐人作品独具的特色。

4.启发学生讨论“为之怅然”与下文的理解。

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

5.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认真体会其妙处。

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清和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这一层重在描写。第二层抒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旨趣得以体现。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6.根据以上思路,当堂背诵课文。

五、总结

文章描写了右溪的景色和清修命名的经过,并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议论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是一篇独立的游记。因此,《右溪记》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且也带上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元结《右溪记》中的感慨和不平虽不及柳宗元山水游记所流露的那样激烈,但元结笔下的右溪泉石,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钴姆小丘、小石城山,实际是同一种笔法,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一引清吴先生曰:\'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其评可谓得体 。

六、布置作业

用多种表达方式写篇游记,题目自拟。

右溪记 篇4

23 右溪记

曾长姣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和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并善于在美好大自然中发现情趣的情怀,以及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3.品析文中清淡简洁、纯真自然的语言风格。

4.注意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学习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托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右溪是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作者擅长状物记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此溪的幽趣描绘得历历在目。淡雅隽永的文笔,与清新俊秀的景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可视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游记。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生平的资料。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擢上第,复举制科。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之,结上时议三篇,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代宗立,授著作郎。久之,拜道州刺史,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进容管经略使,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集十卷,今编诗二卷。《右溪记》篇幅短小,但历来富有盛名。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唐属江南西道。元结曾两任道州刺史,第一次在代宗广德元年(763年)至永泰元年(765年),第二次在大历元年至三年(766年-768年),此文可能是重任道州刺史时所作。文中写泉石幽胜,深惜赏爱无人,着墨不多,而意境清邈已下开柳宗元山水游记之先河。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同桌之间或求助于老师解决疑难。

3.初步了解古今汉语在用词或句式上的区别。如:

(1)南流数十步(南,向南,名词作状语,前省主语“小溪”)

(2)合营溪(状补易位,省“于”)

(3)道州已来,无人赏爱(已,同“以”,省主语“道州”,省宾语“溪”)

(4)徘徊溪上(状补易位,省“于”,省主语)

四、再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1.请学生轻轻地吟诵课文,看看全文中弥漫着怎样的情感?你是从文中哪些文句读到的?

2.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产生这些情感的原因。

3.写景部分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请找出你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最能触你展开想象的景物,加以描绘,说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组里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一齐润色、加工,再在全班朗读。

(生分四人小组活动,或说或写,老师随堂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笔下的小溪如何抓住特点,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出小溪的美,并可供逸民游处、静民休息,具有极大功能却无人赏识,引发议论。

《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师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面对这样一片幽眇芳洁之景,元结并不象高人逸士那样纵情山水,潇洒出尘,耿介拔俗,自有孤芳独赏之概,别具贞静幽闲之致,而是成为山水林泉的知音,寓意于山水。他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伸屈,抒发自己深沉的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为山,为水,也是为人。写山水游记,而言情寓道,甚至借题发挥,抒发牢骚,这正是唐人作品独具的特色。

4.启发学生讨论“为之怅然”与下文的理解。

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

5.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认真体会其妙处。

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清和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这一层重在描写。第二层抒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旨趣得以体现。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6.根据以上思路,当堂背诵课文。

五、总结

文章描写了右溪的景色和清修命名的经过,并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议论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是一篇独立的游记。因此,《右溪记》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且也带上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元结《右溪记》中的感慨和不平虽不及柳宗元山水游记所流露的那样激烈,但元结笔下的右溪泉石,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钴姆小丘、小石城山,实际是同一种笔法,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一引清吴先生曰:"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其评可谓得体 。

六、布置作业

用多种表达方式写篇游记,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

附备课资料

元 结 传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今洛阳附近)人。早年入长安应试不第,曾经历过一段“耕艺山田”“与丐者为友”的生活。天宝十二年登进士第。安史之乱,曾率邻里一起逃难。肃宗乾元二年,由苏源推荐,召入长安,上《时议》三篇,陈述兵势,遂擢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后拜道州刺史。

元结是一个“尝欲济时难”的诗人。他曾多次上书,指责朝廷宫吏,陈述民生疾苦,提出了“救世劝俗”的政治改革主张。他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淫靡诗风。要求诗歌能“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达到“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序》)的政治目的。这正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

元结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主张。他的《悯荒诗》写于天宝五载,《系乐府十二首》写于天宝十载,是盛唐时较早的新乐府诗。《悯荒诗》是诗人见了淮阴一带水灾,便托言采录“冤怨时主”的隋代民歌,谴责帝王的穷奢极欲。诗里有云:“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这种愤怒情绪和大胆思想在当时是少见的。又如他《系乐府》里的《贫妇词》: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嘶?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鹿。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出门望山泽,回顾心复迷。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写出了贫妇在封建官府压榨下的痛苦心情。《去乡悲》写人民离乡背井的逃难生活,《农民怨》写农民在灾荒年月的哭诉无门,也都表现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

元结这种同情人民、批判现实的精神,到安史之乱以后有了更为深刻的发展。在《喻襄溪乡旧游》里,他以痛苦不安的心情写出自己作官前后和人民关系的变化。“往年在襄溪,襄人皆忘情。今来游襄乡,襄人见我惊。我心与襄人,岂有辱与荣?襄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缨。”他这种喜欢接近人民,不喜欢作官吏的心情和杜甫“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合未曾嗔。”(《假日小园散病》)的思想基本一致。广德二年他作道州刺史时写的《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舂陵行》形象地描写了战乱之后道州人民伤亡疲敝的情形:……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诗中谴责了官吏们的严刑苛敛,也表现了自己宁肯讳诏待罪也不愿逼迫人民鬻儿卖女的高尚感情。诗末说,“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词”,说明他是有意为民请命的。《贼退示官吏》一首,语意更为沉痛: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他不仅指责那些强迫地方官横征暴敛的朝廷使臣比盗贼还不如,而且表示自己宁愿弃官,绝不肯“绝人命”以博得统治者的宠爱。因此,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中热情地称赞了他这两首诗:“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其他如《忝官引》、《酬孟武昌苦雪》、《喻常吾直》等诗,也都富于批判现实的精神。他的山水诗如《石鱼湖上醉歌》、《矣乃曲》也写得比较真朴自然。

元结的诗,大都是古体诗,用质朴的语言抒情叙事。乾元三年,他编了一本《箧中集》,收录了沈千运、孟云卿等人的一些反映现实的诗,这些都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对白居易新乐府有影响。但是他的诗有时过于古朴,不够形象。他几乎不写律诗,并且在理论上反对“拘限声病”,也作得有些过分。

元结的散文如《丐论》、《化虎论》、《恶圆》等篇,对韩愈、柳宗元的讽刺散文有一定影响,《右溪记》、《茅阁记》等,又是柳宗元山水记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