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二教案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及知识点【最新6篇】正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及知识点【最新6篇】》

时间: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本页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6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 篇1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1901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

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品味、比较等多种方法,把握二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和消息文体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提问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标题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及知识点#并明确主体,思考:#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及知识点#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明确:#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及知识点#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提问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提问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提问5: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问让学生各抒己见,好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示例: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至今医院里的透 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提问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明确: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板书设计(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2、学习消息的语言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点:

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创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照片,问:图片上的这两个人同学们认识吗?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

学生回答。明确:莫言和屠呦呦,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追问激趣: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

教师补充:诺贝尔奖是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的奖项,截止2017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权威性。

(三)那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时时什么样的呢?英国的通讯社,也是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过报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消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

(设计意图及建议:由同学们熟知的名人导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借机简介诺贝尔奖及路透社)

二、自主学习,理清结构

(一)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出本则消息的结构。

1、第一课我们学过消息的结构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消息结构:标题、#教案#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请勾画出本则消息的结构。

(设计意图及建议:温故知新,前面的《消息二则》中已经学了消息的基本结构,这里再次巩固,学生在分析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快速阅读消息的方法)

(二)结合课文旁批,说说各段分别传递了什么信息?

明确:

第一段介绍了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

第二段介绍了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其成就。

第三段介绍了诺贝尔奖的颁发机构及授奖仪式的相关要求。

第四段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来源,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设计意图及建议:此处旨在教会学生利用课文旁批的辅助作用,来快速理清课文内容)

3、如果让你给上述这些信息按重要性排序,你会怎么排呢?

明确:重要性依次递减,由主到次。这种由主要到次要的结构我们称之为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下面我们通过微课一起来学习“倒金字塔结构”。

4、播放微课《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

教师总结: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的程度等,依次将新闻事实写出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这种结构格局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这种结构在消息中比较常见,需要同学们掌握。

(设计意图及建议:这一环节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新闻阅读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提高学习自信心。给学生引入了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不是生搬硬套的直接讲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对本则消息重要性的分析,让学生在实例中理解这一概念,并通过微课的学习加深对“倒金字塔式结构”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消息语言的特点。

1、倒金字塔结构,就是将信息按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由主到次来排列的一种消息写作模式,这种固定的结构方式有利于人们快速筛选信息,符合消息时效性强、快等特点,这些特点就使得消息在语言上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特点:

第二段中句子示例: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明确:这一句中“颇有建树”,意思是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这里用来评价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很有分寸,体现了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的特点。

2、文中还有很多词句,分别体现了消息语言的不同特点,请同学们再细细研读课文,用三五分钟来仔细揣摩文中消息的语言,再将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分享。

学生分享内容可能有:

客观:评价各位科学家的成就时,遣词造句客观,准确严谨。如:两个发现;颇有建树和卓有成就。大部分使用陈述句。引用诺贝尔遗嘱内容,表明了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

“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简练,准确,使用了限制性的修饰语,显得很客观。

准确:电头中时间地点与第三段中的信息一致具体,报道的及时。

具体:第二段一一列举的国籍,姓名等信息;括号里的补充内容说明了消息语言的具体。

简练:对于颁奖时间和地点的介绍;括号内语言;作者巧妙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客观简练。

通俗:作者用“黄色炸药、多种炸药”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专业的知识,让读者易于理解。

朴实:从全文来看,大部分是短句子,显得非常简练;用朴素的语言给我们阐述了新闻的事实,大部分使用陈述句,显得朴实而又客观。

3、教师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研读,我们发现消息的结构常常采用倒金字塔式,消息的语言具有客观、简练、准确、具体、朴实、通俗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建议:自主学习,揣摩消息语言特点;合作探究,总结消息语言特点,学习新知。)

四、拓展阅读,评价人物

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小组合作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___的诺贝尔”。

文段: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材料二:诺贝尔多才多艺。他自幼喜爱文学,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读小说和作诗。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可以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正是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他喜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的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1885年,诺贝尔还写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96年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材料三: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作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到了学期末,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明确:我看到一个多才多艺/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诺贝尔。

(设计意图及建议: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此环节的设置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立场与观点,同时也要学会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新闻的内容,来评价新闻中的人物。)

五、比较阅读,总结梳理

1、再次阅读第1、2课,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2、依据上表及所学内容,请归纳消息的特点:

教师总结明确:倒金字塔结构很常见、语言简明有特点、新闻作者有立场、篇幅宜短不宜长、报道迅速又时、标题概括性要强……

(设计意图及建议:此处将两课的新闻进行对比,同学们在比较中就会知晓熟悉消息的特点,为以后阅读消息,撰写消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即堂写作:请同学们抓住消息特点,报道一则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校园消息,1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知识点 篇4

一、故事背景

1860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 甘油,但在1864年工厂爆炸。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 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后获得专利。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硝 酸酯)与硝化 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他的这项发明也获得专利。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方面都获有专利。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他逝世后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士。这就是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

二、相关资料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化学家、硝化 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现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三、理解词义

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①):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第二部分(②-④):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五、问题解疑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及知识点#作用分析法。首句为新闻的#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及知识点#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3.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5.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么好处?

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六、课文主题

这则消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奖的相关信息以及诺贝尔奖的有关知识,表达出了作者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对人类贡献的高度赞美。《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这则消息采用简短的文字,报道了欧元统一后,各地区原有的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小小的硬币上的一个图案,表达出了作者对欧元钞票上民族文化消失现象的惋惜和痛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教案#导语的作用。

难点:补叙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三、字词积累

1、生字

颁发(  ) 挪威(  )

遗嘱(  ) 渗透(  )

炸药(  ) 仲裁(  )

卓有成就(  )

2、词语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教案#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教案#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五、品读课文

1、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诺贝尔把奖金颁发给在人类发展历有广泛影响的五大领域,特别是设定文学奖及和平奖,表现诺贝尔对人类发展及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诺贝尔作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伟大襟怀——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

2、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那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我觉得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除了成千上万人的病痛,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3、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精读课文

(一)、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第一部分:第2-4自然段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二)、分析第一部分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教案#导语作用分析法。首句为新闻的#教案#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四)研读探究

【手法探究】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

2.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二、态度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道德与情感:

1.能全面、客观的看待新闻报道;

2.通过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3.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发现生活的能力,以及敢于动笔表达自己认识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倒金字塔结构的微课视频。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新闻。

学生采访运动会的短视频。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当今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高的奖项是什么吗?(生答)你们了解诺贝尔奖吗?

截止2017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位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权威性。那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时是什么样的呢?英国大的通讯社,也是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过报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消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介诺贝尔奖和路透社。)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整体感知环节的任务,速读课文,三分钟内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出消息结构的五部分。

(2)结合课文旁批,说说各段分别传递了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

电头中出现的信息:地点斯德哥尔摩,时间1901年12月10日,发稿方式。#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及知识点#部分是第一段第一句。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发机构。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分类及获奖条件。

主体部分是第二到第四段。

第二段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及主要成就。

第三段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

第四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信息的出现顺序是由主到次的。这种先主要再次要的新闻写作模式,被称之为倒金字塔式,我们一起来通过微课进行学习。

2.播放微课《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

3.梳理要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新闻阅读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探究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消息语言的特点。

倒金字塔结构,就是将信息按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由主到次来排列的一种消息写作模式,这种固定的结构方式有利于人们快速筛选信息,符合消息时效性强、“快”的特点,消息还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就使得消息在语言上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

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示例: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这一句中“颇有建树”,意思是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这里用来评价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很有分寸,体现了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的特点。

文中还有很多词句,分别体现了消息语言的不同特点,请同学们再细细研读课文,用三五分钟来仔细揣摩文中消息的语言,再将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分享。

学生分享内容可能有:

客观:评价各位科学家的成就时,遣词造句客观,准确严谨。如:两个发现;颇有建树和卓有成就。大部分使用陈述句。引用诺贝尔遗嘱内容,表明了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简练,准确,使用了限制性的修饰语,显得很客观。

准确:电头中时间地点与第三段中的信息一致具体,报道的及时。

具体:第二段一一列举的国籍,姓名等信息;括号里的补充内容说明了消息语言的具体。简练:对于颁奖时间和地点的介绍;括号内语言;作者巧妙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客观简练。通俗:作者用“黄色炸药、多种炸药”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专业的知识,让读者易于理解。

朴实:从全文来看,大部分是短句子,显得非常简练;用朴素的语言给我们阐述了新闻的事实,大部分使用陈述句,显得朴实而又客观。

教师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研读,我们又学到了关于消息的两个知识。消息的结构常常采用倒金字塔式,消息的语言具有客观、简练、准确、具体、朴实、通俗的特点。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揣摩消息语言特点;合作探究,总结消息语言特点,学习新知。)

四、强化认知:

过渡:这篇新闻作品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也记录下了当时的历史。诺贝尔奖是人们公认的具权威性的奖项,获奖情况甚至成为了衡量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国家学术是实力的标准。我们国家也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比如杨振宁,莫言,还有屠呦呦。老师选择了新华网上这样一则消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并思考一下,这则消息和课文有哪些相似之处?

文中有没有消息语言特点的具体体现呢?圈点勾画出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总结归纳:

我们的消息写作,除了要有完整的消息要素,还有把握消息的结构特点,更要字斟句酌,体现出消息的语言特点。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倒金字塔结构及消息语言特点的认知,为之后动笔写新闻做准备。采用屠呦呦的材料,拉近作品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观看校园活动短视频,写作短消息。

个人展示,学生点评。小组合作修改。

推荐展示。师生点评,注意强调语言和结构两方面是否合格。(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尝试短消息写作。选取校园生活内容来写作,更贴近学生内心,易入手,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消息语言的特点——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消息的常见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跟随着新闻作品,我们还聚焦了人类文化的重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感受了祖国的伟大成就——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关注了生活中同学们努力的回报——在运动会上的大显身手。新闻,既能报道当下,也能记录历史。既能反映日常小事,也能囊括家国天下。只要我们有敏锐地双眼,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勤于动笔,敢于用多种新闻形式来表达认识,人人都能成为历史的记录者!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展现新闻关注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笔。)

七、布置作业:根据需要,自行采访相关同学,给你的作品补充更多的信息,使之更加完善。

(设计意图:给学生进一步提升消息写作能力的空间;为后面学习通讯及新闻采访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