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一教案 >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优秀4篇)正文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优秀4篇)》

时间:

下面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优秀4篇),欢迎借鉴。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篇1

【学习目标】

1、 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成因及影响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重点】

“闭关锁国”政策的成因及影响

【难点】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自学指导】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从国外引进了哪几种粮食作物并推广种植?

3、 手工业: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制瓷中心是哪里?哪种瓷器畅销海外?

4、商业: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哪些?

5、资本主义萌芽:

何时何地出现机户?他们以生产什么为目的?

早期的资本家及雇佣工人是指什么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2、清初40年,在海外贸易方面实行什么政策?后又规定统一经营管理贸易的

机构是什么?

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精讲透析

【思维拓展】

结合清朝的闭关政策说一说我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由。

自我评价】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学习心得】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篇2

第二十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明清经济的发展概况。资本主义萌芽。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思想教育目标: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却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中后期有所增长,但发展非常缓慢。腐朽的封建制度,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3.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思考清朝前期闭关政策的影响,以提高辩证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对比明清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以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探究互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

四、教学过程

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宋元经济的发展概况。经济在明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业方面:引进了国外的大批农作物。比如: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手工业方面:南方的棉纺织业基地。苏州和南京的丝织业的发达。松江棉布的畅销。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特产清花瓷。

商业方面:著名的商贸城市:南京和北京。很多的富人从事商业活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比如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出名。

(二)资本主义的萌芽

明朝中期以后出现。在苏州和松江的纺织业首先出现。有很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出现了所谓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局面。而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到了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一词的含义原指关闭城门。清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可以自供自给。这种封建的自然经济,是造成清朝统治者固步自封,虚骄自大、闭关自守的根本原因。2、从18世纪下半期起,中国的封建社会已处于“衰弊陵夷之际”,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推翻它的统治。

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朝统一中国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后来清朝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简介其含义)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闭关政策的影响:正面的,是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这里要注意“一定的”这个限制词,不可过分夸大。闭关政策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终究无法阻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因为中国能否抵挡住外国的侵略,决定于中国与外国的力量对比,实行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相反却妨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倒退。反面的,使中国丢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中国与世隔绝,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其严重的后果,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篇3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

大家还记得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吗?(西域)知道唐朝引进了什么农作物吗?(唐朝从波斯引入胡椒,从尼泊尔引进菠菜等。波斯枣等。宋朝从越南引入占城稻。)

问:大家吃过番薯吗?知道哪里番薯吗?那知道我们中国番薯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吗?(越南)说一说它被引进中国的经过。

(参考p115导入框,由学生讲述)

问: 明朝还大量引种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

板书:1.农业:明朝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这些作物传入中国后得到明朝和清朝统治者的大力推广。

过渡:为什么统治者会大力推广这些外来作物?这些新作物的引进对明清时期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便参考以下材料,边解决问题。

小黑板出示:

(1.明清时期,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及人口的增长速度。这会带来粮食危机。

2.外来作物的引进,一方面缓解了明清时期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页促进了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而花生、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

2.手工业:

请同学们说出明清时期的手工业都有怎样的发展?

(p115第二段)

板书:1.棉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这样子,南北方都涌现出了一批棉纺业基地。可是北方在用棉花纺纱织布却遇到了问题-----经常断纱,织不出高质量的棉布。

问:后来北方劳动人民想到了什么办法(半地窖式的房屋)为什么这种房屋能织出紧实细密的棉布?(因为北方比较寒冷、干燥,纺纱布不仅要求一定的温度,更重要的要求一定的湿度。半地窖式的房屋既有利于保持一定的湿度,也有利于维持常温,所以可以织出好棉布。)

问:那么,明代跟清代的丝织业中心分别是哪里呢?

板书:2.丝织业中心:明代苏州;清代南京

我们前面学过了郑成功七下西洋,最受外国人欢迎的是丝绸跟瓷器,刚才的丝织品方面的我们已经说过了,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瓷器方面的,当时郑成功的瓷器有许多青花瓷。

问:青花瓷主要产自那个地方?(景德镇),景德镇在当时在全国的地位怎样?(全国制瓷中心)

3.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青花瓷)

(介绍青花瓷:青花瓷又称青花,是以钴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在施透明釉,

经1300摄氏度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两色相间瓷器,被国外称为中国的“国瓷”。如,XX年在英国伦敦拍卖的“鬼谷下山”元青花瓷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价可以买两吨黄金。 XX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的“明永乐青花内外底龙戏珠级棱口”受到市场追逐,以43303元高价拍出。)

回顾唐代、宋代都有哪些比较有名的瓷器?

(唐:青瓷、白瓷、唐三彩;宋:哥窑冰裂纹瓷器)

过渡: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很多物品在满足了自身消费还有剩余的情况下就被投入到市场中去买卖,这就使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3.商业:全国性贸易城市:北京和南京。

(引导学生看p117《皇都积胜图》(局部)

(这幅图以北京城为代表展示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众多商业城市的空前繁荣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一个突出表现,而商人数量增多,则是另一突出表现。)

问:明清时期哪里的商人最有名?(山西的晋商和皖南即今江西、安微的微商)

过渡: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从而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使它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之下,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悄然而生。

4.出现新的经济现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讲述(表演或阅读)p117小字最后一段“施复夫妇”的故事

问题:施复夫妇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成为大机户的原因有哪些?

(自己织丝、善于经营、再投资、扩大规模、雇佣工人等。)

这在当时并不是个别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的萌芽。请看课本p117正文部分。回答以下问题(时间3分钟):

问: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

板书:时间:明朝中期以后。

地点:苏州、松江等地。

问: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机户出钱购买原料和织机,机工出卖力气为机户干活。)

问:机工在什么地方为机户干活?(机房。机房是进行纺织生产的场地。)

而机户就可以在家里数钞票,也就是说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实质,划起来,注明“实质”)

板书:实质: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问:男耕女织本就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传统的经济生活,那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带的纺织业中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呢?

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

(1.明朝农业的发展使百姓有了一定的购买力,也使江南地区剩余的务农劳动力转而专门从事棉纺织业;

2.唐宋以后,江南已成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像松江等地自元朝以来就是中国的纺织基地,有从事纺织生产的优良技艺、专门人员和销售市场。)

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工场手工业,它是从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过渡,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且从涉及的地域、行业等来看,它还只是在封建社会内 “孕育”着;即使到了清代有所发展,就全国范围而言,资本主义萌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当时仍占主要地位。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因素的出现及其长期的缓慢发展状态却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衰弱时期,它已不可能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了。

过渡:14~16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意大利、英国等也相继出现了工场手工业性质的资本主义萌芽,且发展相当迅速,这与其政府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中国政府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采取的是怎样的对策呢?请阅读课文118—119页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一目,思考并讨论第5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①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

②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你知道同一时期的欧洲政府最关注、热衷的是什么事情吗?

③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④“闭关锁国”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问:清朝前期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清朝时它得到了严厉的实行。)

问:那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种“闭关锁国”政策呢?

板书:1.原因:(划线)

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战国时李悝﹑商鞅和韩非等人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根本原因: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固步自封、虚骄自大的浅见陋识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③直接原因:当时西方地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问: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

(不可能。)

问:那“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板书:2.表现:

第一步:(海禁)清初的40年,(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中国台湾反清势力)实行最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第二步:(设关)清朝统一中国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作出了严格的限制;

第三步:(闭关)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板书:清朝闭关后唯一对外港口:广州。统一经营管理贸易的机构:广州十三行。

问:当清政府的海禁使中国船队在东南亚海面销声匿迹时,欧洲各国政府却大力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掠夺,其中英国屡挫强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19世纪中期,英国又将殖民侵略的矛头对准了哪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

(中国。)

问:清朝“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板书:3.影响: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滞和倒退。

比如,海禁的施行,使中国的商品失去了广阔的海外销售市场,也因此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迟缓, 19世纪末,当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却仍处在工厂手工业的时代!)

②消极: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中国因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更不能及时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于是,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领先于世,推动过世界前进的中国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在反对西方国家侵略、奴役、压迫的过程中失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p119动脑筋:现请联想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辉煌,谈谈对闭关锁国的看法。

结束语:正是基于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毫无畏惧地加入到世界范围的竞争中。

古今对比,我们更深切的感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等封建政策、制度导致了中国各方面的落后,尤其是决定国家综合实力的经济发展的落后,所以从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历史的发展趋势看,封建专制统治已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而必须推翻它了。

(注意把握时间)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篇4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和问题探究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二、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以及明朝中后期我国出了资本主义萌芽,以及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难点是资本主义萌芽。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我国哪些农作物是从国外引进的?生答。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甘薯引入的详细内容,使学生了解甘薯引入的具体过程,然后点题:甘薯引进和推广种植,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师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板书)教师指明本课经济发展一目包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四个方面内容:

1、首先学习农业的发展。(板书农业的发展)指明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明代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有哪些?其中哪些是高产作物?哪些是经济作物?学生回答略。教师补充材料:讲述这些农作物引入、推广的过程,说明这些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进推广的意义。(出示史料)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产量也极高。让学生分析粮食产物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

2、下面学习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状况两段内容: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①手工业发展状况是以哪几个手工业部门为例介绍的?这些部门有哪些突出成就?

②商品经济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小组活动,各抒己见,教师也参与活动,各组代表发表组内探究成果。教师《明朝松江出产的棉布》,引导学生观察其花纹、色彩,让学生对当时棉纺织水平有一个直观印象。学生活动与探究:p116页“动脑筋题”让学生讨论,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同时促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师问:“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说明了什么?生答。(使学生认识到清代丝织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发展)。《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并介绍,让学生感知青花瓷工艺水平高超,工匠智慧不凡。初学了商品经济活跃表现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①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导致工商业繁盛,出现全国性商贸城市:北京和南京。《皇都积胜图》,让学生感知北京商业繁荣景象。学生活动与探究:p119页《南都繁会图》景象,回答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弄清几个词的含义:“南都”指南京;“东西两洋”指东洋、西洋;“南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北口。通过画面和招牌分析,学生得出结论: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反映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和活跃。 ②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如徽商、晋商,即是这种集团。请一同学阅读“徽商、晋商”小字。学生了解他们经营范围。师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有的投资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导入资本主义萌芽学习。

3、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及清朝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业发展概况。让学生观察p117页下图《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说一说施复夫妇织不织布?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读小字,了解施复夫妇发家过程,他们成了大机户,剥削机工。教师导:这不是当时个别现象,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丝织业中已出现了许多象施复夫妇一样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了。当时有“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现象了。学生研读课文,了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是什么?及这种现象反映的是什么实质?学生议一议(略)。师述:这种现象是当时社会生活发生新变化的反映——在封建生产关系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到了清代这种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业有了发展,但仍处于萌芽阶段,发展仍很缓慢。究其原因,与清朝统治政策有关。导入“闭关锁国”政策学习。板书:闭关锁国政策 1、师解释: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这是自明末以来中国统治者长期推行的一项治国方针,就是主观割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中国处于闭目塞听的状态。 2、提问:清朝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结合乾隆帝信函,培养学生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师生一起互动,学习p118页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出哪些方面原因,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答案。

3、与学生一起了解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学习第二自然段:教师讲清在对外贸易上由实行海禁政策到闭关政策的出台过程。

4、导入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板书:“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布置学生研读课文p118页最后一段及p119页小字,思考“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5、学生探究活动一:对比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不同后果,谈谈你的想法。

6、学生探究活动二:议一议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肯定学生思维,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教师小结:我们应从“闭关锁国”改革中吸取教训: 1、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 2、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3、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4、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三、小结新课

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体会,置疑问难。

四、练习巩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