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优秀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优秀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估算过程,学会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一位数除多为数的估算,初步学会表述估算过程。
3.体会除法估算的必要性,培养估算意识,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情境或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同桌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确定问题: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2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3.小结:
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8页。
《估算》教案 篇2
估 算
教学目标:
1.会进行相应的除法估算和验算。
2.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听算):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估算是生活中的需要。
二、新授课
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三、练习
提问:(1)要求“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多少页?”是求精确的商还是求近似的商?
(2)被除数最高位4够不够除?
教师指出:432百位上的4除以4,够商1,求432的近似数要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400。
(3)400除以4得多少?这个商在算式中用什么符号表示?为什么?
板书: 432÷4≈100(页)
答: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100页。
(4)如果把问题改为小丽平均每星期看了多少页?又应怎样算呢?
432÷4=108(页)
(5)比较估算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看是不是接近。
432÷4≈100(页)
432÷4≈108(页)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第一步求什么,怎样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
四、说一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总结: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估算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估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正确估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谁都能算正确。
800+700=1500400+500=900
900-500=400330+150=480
420-110=310190-160=30
这些题目你们是怎样计算的?整百数相加、减,可以先把百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转化成两位数的口算来算。
2、下面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数?
196接近200387接近400
518接近500221接近200
二、探究新知
(一)阅读与理解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问题是什么?
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可以怎样解答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影院有多少个座位,还要知道六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二)分析与解答
你可以估一估。
把221看成220,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把239230。221+看成239得多少呢?221>220,239>230,220+230=450,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5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坐不下。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三)回顾与反思
可以怎样检验?221接近220,441-220接近220。一到三年级坐下后还剩下大约220个座位,220小于239,四到你的估算合理吗?六年级就坐不下了。
三、知识应用
(一)想一想
你能按照前面的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196<200,226<230,200+230=430,430<441,坐得下。196接近200,441-200接近240,240和226相比,足够大了。两个旅行团坐得下。
(二)估一估
给同学们买面包用了647元。给同学们买矿泉水用了232元。买这两种食品大约花多少钱?
647+232≈880(元)650+230=880(元)
答:买这两种食品大约花880元。
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买面包比买矿泉水大约多花多少钱?
647-232≈420(元)650-230=420(元)
答:买面包比买矿泉水大约多花420元。
(三)选一选
仓库里有货物712箱,已经运走了358箱,一次最多能运350箱。剩下的货物用这辆卡车能一次运走吗?
712-358710-360=350
350=350能运走。()
358+350360+350=710
710<712不能运走。()
哪个答案是正确的?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四、布置作业
《估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 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 153÷4≈
2、 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 学习估算方法。
(1)124÷3≈ 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生1:143≈160 160÷4=40 143÷4≈40
生2: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 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 学生独立完成。
课后反思:
1、学生接受有困难,只有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掌握了。
2、学生估多估少的意识有待提高。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该估多,什么情况下该估少。
3、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有了初步认识,能够解决较简单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5
一、教材内容
(P.59例2做一做 和 练习十四的第5~11题)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两课时,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作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3.体会估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练习十四第5、6题。
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集中订正答案。
2.新课引入
计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计算并不要我们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估算,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出示教材第59页例2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图上的小朋友在议论什么呢?
从小朋友的话语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要知道礼堂里的座位能否坐下350名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都能很快回答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18)
(2)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估算乘法的时候,是怎样估算的呢?
师:22×18怎样估算?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估算能力较差的小组。
师:通过上面三种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大家认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认为哪一种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准确结果?
组织学生再在小组中讨论、分析。
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思考。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尽量接近准确数。
生:估算乘法时,把接近整十整百的因素,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就能估算出乘法的结果。
生:分小组汇报估算的方法,教师根据估算的方法板书:
①18≈20 22≈20
20×20=400
大约有400个座位
②18≈20
22×20=440
大约有440个座位
③22≈20
18×20=360
大约有360个座位
生齐答:能。
六、巩固练习
1)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算式,说说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①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②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③请个别同学汇报。
(4)第62页第9题,夺小红旗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开始计算。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5)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12题。
七、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练习十四第10、11题。
九、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出示情境图,引出估算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估算结果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中得到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估算完再让学生笔算出精确的结果,通过比较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让学生明白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为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些,同时让学生知道先估算再计算,可以帮助验算。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2×18≈
(1)18≈20 22≈20 22×18≈20×20=400
(2)18≈20 22×18≈22×20=440
(3)22≈20 22×18≈20×18=360
估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估数游戏,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了,你能帮老师估一估这些数大约是多少吗?
1、一件上衣399元,大约是多少元?
2、一箱水果重104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
3、一艘轮船能载客859人,大约是多少人?还可以估成多少人?
4、小明家离学校734米,大约是多少米?
5、小亮一分钟拍球123个,大约是多少个?
6、学校新买来867本书,大约是多少本?
7、一个暖水壶28元,一个杯子23元,买这两样商品,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师: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估算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估算。(揭示课题:估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估数游戏,唤醒学生对近似数和估算的记忆。同时后两题注重了对估算单位的渗透。)
二、通过购物情境,渗透估算单位
1、师:小朋友们,周末的时候乐乐和妈妈去逛超市,她看上了这两样商品,你能帮忙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吗?我们要先算算这两样商品的总价钱,怎样列式呢?
生:219+192
师:要很快知道这两样商品一共多少钱,你是准确计算呢还是估算呢?谁能很快的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把你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演)
生1:把219估成200,192也估成200,200+200=400,大约要花400元。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明白:把219看作200,192看作200,200+200=400)
这样做可以吗?谁也是这样做的?你能再说一说怎样想呢?(多找几名学生重复说过程)
师:(指着219+192和200+200=400的算式)这位同学把每个数都看成了200,也就是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百”为单位)还有不同的吗?
生2:可以把219 估成220,把192估成190,220+19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哎?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谁听懂了,看明白了?(指名)请你说说他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询问生2是否和他的想法一致)
还有谁听懂了这位同学的想法?指名回答
这样做可以吗?
师:(边指着相应的算式,边说)第一个同学是把这两个数看作整百数,这个同学是把它们看作……(如果学生能接上说最好,如果学生接不上,教师直接说)
师:看来,我们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十为单位”)
(预设:生3:还可以把219估成220,192估成200,220+200=420,所以大约要花420元。
生4:老师,还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92估何曾190,219估成220,190+22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棒,连四舍五入的知识都学会了,你在哪知道的“四舍五入”
生:辅导班
师:老师真佩服你爱学习的精神。
生5:我计算了一下,219+192=411,大约是410元。
师:小朋友们,看这道题目,有必要精确计算吗?我们是不是算出一个大约的范围就可以了呢?)
这一环节去掉,把后面大估的情境放到此处。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没有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不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小结
师:同学们,看,这么一道小小的估算题目,我们竟然想出这么多的办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可以以“百“为单位,(重点突出)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手势配合)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4、感受估算单位
师:小朋友们,老师在同学们估算的同时悄悄地计算出了精确结果,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板书:411元),看到这个结果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吗?
生:410这个结果最接近411,,只差一个数。
师:对啊,他是怎么估得呢?
生:把每个数都估成几百几十的数,这样误差就比较小了,所以更接近精确值。
师:观察的真仔细,所以说以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所以我创设了“购买玩具”的活动,在情境中帮助学生积累估算的生活经验,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汇报过程中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感受在具体情境中选择不同单位进行估算的价值。)
5、练习巩固
① 以“百”为单位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下面老师要出道题目考考大家!
出示题目:乐乐学校组织为希望小学捐赠图书的活动。一年级共捐592本,二年级共捐315本,两个年级一共大约捐赠多少本图书?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生:900本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吗?为什么要这样估呢?
(把两个数都估成整百的,这样算起来更快。)
小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估成整百数更方便一些。
②以“十”为单位
师:大家看过抢购商品的游戏吗?你知道怎样才能获胜吗?(在规定时间内,所购商品价钱的总和最接近(强调)给的钱,这样就会获胜。)
大家想不想亲身体验一把?今天我们也来一次模拟购物。
师: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各种物品的图片,可以选两个或三个,看哪个小组“购买”的商品不超过600元。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估算?估成整百的?还是几百几十的?
生:几百几十的,一位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最能接近600元。
火车侠:329元电风扇:247元
机器人玩具:205元书包:143元
汇报:
生1:我们组选择329+247,330+250=580
生2:我们组选择329+205,330+200=530
生3:我们组选择247+205+143,250+200+140=590
生4:我们组选择247+143,250+140=390
。.。.。.
师:小朋友们,光看估算值的话,哪个小组会获胜?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计算出每种情况的精确值)大家说哪个小组获胜了?
祝贺这个小组。请这个小组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获胜有什么窍门吗?
小结:看来,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以“十”为单位进行估算更合适。
③小猫钓鱼
(349+226 720—112 106+438524—239
419+201 864—243 258+171619—203)
去掉此环节
(修改理由:这只是在单纯的计算,没有符合教学目标中提出的“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的要求”)
师:请你估一估,快速地把小鱼放到相应的筐子里。(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然后汇报。汇报时,学生举牌进行判断)
生:349+226,只看百位上的3和2,加起来就是500了,这个数肯定比500大。
师:哦~~原来你是以“百”为单位进行估算的啊!
(后面的几个快速找学生回答)
师:258+171,这个怎么有举牌的,有没举的呢?
生1:百位上的2加1等于3,所以比四百小
生2:不同意,这个只看百位还不行,还要看十位呢!
师:那你是怎么估的呢?
生2:把258估成260,171估成170,260+170=430,比400大,但又比500小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谁能再说说?(找学生说)619—203呢?请举牌!你来说说理由。
小结:在做估算题时,我们有时候可以直接以“百”为单位,估成整百数,但是像这样的题,就要以“十”为单位,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以免判断错误。看来,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啊!
三、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一)大估
1、师:乐乐和妈妈在超市里逛了好长时间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又买了什么东西?
(出示:一个电风扇245元,一个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2、要确认妈妈带的400元钱够不够,是精确计算还是估算一下就可以呢?(估算一下就可以,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求出精确值,只知道大致够不够就可以)
3、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245+187
师:仔细想一想,请你把估算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生1:把245估成200,187估成200,200+200=400,所以400元钱够。
生2:不对不对,把245估成250,187估成190,250+190=440,所以400元钱不够
师:唉?怎么一个够一个不够呢?把我都弄糊涂了,到底够不够啊?
生:肯定不够,这里不能估成整百的数,把245估成200,也太小了吧!
师:那应该怎么估呢?
生:要尽量往上估,(也就是往大估),这样才能确保钱够不够呢!
(也就是说往大估钱都够了的话,那400块钱肯定没问题,对吗?)
(预设:生:刚才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已经说过,像这样的情况不能只估成整百数进行判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这里最好是把它估成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位同学都学会活学活用了,老师真佩服你这种爱学习的精神。)
师:嗯。谁能再说说?(生说)在确认钱够不够时,我们要尽量的把花的钱往(大估),这样才会更保险,对吗?
改为:把这一环节去掉,直接用这个情境放到主力情境中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的创设更能突出估算的必要性,而且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小估
1、师:现在妈妈和乐乐已经买完东西步行回家。超市到家的距离有860米,他们已经走了426米,大约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到家?
(学生思考后,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①把426估成430,860—430=430
②把426估成420,860—420=440
③把426估成400,860—400=460
师:在这种情况下,哪种估算方法更合适?(同桌讨论一下)
生:用第二种和第三种估算方法肯定能到家,但是第一种估算方法剩下430米,走了426米,一共才856米,还没到家呢!
3、师:唉?刚才那个题是把数往大了估,这个又要往小估,到底什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小估呢?我都糊涂了!
生:要看什么题
师:也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选用方法。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了估算,在估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数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也可以以“百”为单位,把数估成整百的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选用。
估算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哪些估算?你们记得怎样估算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估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2,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怎样列式?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124÷3≈
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 120÷3=40 4÷3≈1 124÷3≈40
3、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1、做p16 “做一做”第1、2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这道题目。进行全班性讲评。
2、完成练习三第3、4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除法估算
124÷3≈40(箱) 或者 124 = 120 + 4
120÷3=40(箱) 4÷3=1(箱)……1(箱)
124÷3≈41(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