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三个儿子》教案12篇正文

《《三个儿子》教案12篇》

时间:

《三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编辑为家人们分享的12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习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习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习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此时,铃声响了。)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2

《三个儿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

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我的好妈妈》和大家一起欣赏。大家边听边想歌曲中的三个儿子为妈妈做些什么事?(课件点击音乐)

生:歌曲中的小朋友叫妈妈请坐,还端茶给妈妈喝。

师:是啊,多懂事的小朋友呀!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三个儿子》,课文中的三个儿子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妈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请同学们翻开书本p104,自己把课文读读,一边读一边把生字宝宝圈出来,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①  小老师带读,该注意的字音要给大家提个醒。

②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学生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师:同学们,学习生字光读准字音是不够的,还得想想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字形,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生字吗?

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桶”,把“小灵通”的通的“辶”换成“木”就是木桶的“桶”。

师:“桶”为什么是“木”?看看p105页,图上妈妈拎的桶就是木头做的。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拎”;命令的“令”加上“扌”就是“拎”。

师:大家能做做“拎”的动作吗?(学生做拎水的动作)

生:我用“换一换”记住“甸”,把“句”的“口”换成“田”就是“甸”。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文中哪个词说明水很重?

生:“沉甸甸”。(师出示“沉甸甸”的词卡)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甸”单独念“diàn”, 在 “沉甸甸” 的词语中读作“diān”。

师:真厉害!“甸”是多音字。

生:我知道“桑树”的“桑”加“口”就是“嗓”。

师:我们班谁有一付好嗓子,来,给大家唱几句吧!(班上“小歌星”上台现场唱几句,大家鼓掌)

师:真是一付好嗓子!老师太喜欢你了!

生:我知道“大概”的“概”去掉“木”就是“既”。

生:我用猜谜语记住“晃”,在阳光下光线很强烈。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记住字形。老师相信学课文,同学们一定会更棒的!

三、再读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三个妈妈说自己儿子的三句话。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三个妈妈说自己儿子的三句话)

(1)学习第1句。

师:谁来说说第一个妈妈说了什么?(贴图片1)

生:第一个妈妈夸她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师板书:聪明、有力气)

师:“谁也比不过他”是什么意思?生:她的意思是他的儿子太聪明太有力气,没有谁能比得过他。

师:妈妈说这句话时,她的心情怎么样?

生:她很自豪、很得意!

师:谁来把她那得意的样子读出来?(指名生读)

师:教师也很想读,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师范读,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你们想学老师的样子来读读吗?想读的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读。(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读第一位妈妈的话)

(2)学习第二句。

师:听了第一个妈妈在夸耀自己的儿子,第二个妈妈(贴图片2)也忍不住了,她夸自己的儿子怎么样呢?

生:她夸自己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板书:好嗓子)

师:谁想当第二个妈妈读这句话?(指名生读)

师:谁来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不够得意。他的头没有摇起来。

师:那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更得意些。

(生夸张地读,把头都摇起来了)

师:读得多好啊!来,你当小教师教教大家吧!(男女生比赛读)

(3)学习第三句。

师:听了前面的两位妈妈这么得意地夸自己的儿子,第三个妈妈呢?

(贴图片3)她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生:她觉得她的儿子很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板书:没有特别的地方)

师:老师有道选择题要送给你们。这两种读法,哪种更适合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大家可听好了。(师读第三个妈妈说自己儿子的话,先用得意的语气读,再用平淡的语气读。)

师:大家为什么选择第二种读法?你们也来读读。(全班齐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7、8自然段。

师: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水可真重啊!老师想请同学们读读第八个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水很重?自己先用喜欢的符号做个记号,然后和同桌比比,看谁最会用读来体会水很重。

1、同桌比赛读。

2、指名学生读,读后评价。

3、师生一起表演读。

师: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读,可以吗?我们读,谁想上台来表演呢?

(师生一起读第8自然段,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老师当记者来采访一下这位同学。这位同学,你好!你能告诉大家你刚才拎这桶水有什么感受吗?

生:水太重了,真是太难受了。

师:那此时此刻你最希望怎么样?

生:我最希望有人来提水。

师:噢,是想让哪个同学上来帮你吗?

生:不是了,是水太重了,要轮流来提,要换别人来提水了。(生笑)

师:我听明白了。来,谁愿意上来把这桶水提到门口。

(很多学生举手愿意上台提水)

师;请你来提。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三)学习课文9-13自然段

师:三个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回家去,后来又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学习9-13自然段,把你读懂了什么或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9-13自然段)

师:谁想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出示课件:三个儿子不同表现的句子)

师:大家把三个儿子不同表现的句子读读。(齐读)

师:(出示图片4)看第一个儿子在干什么?

生:他在翻着跟头。

师:好看吗?从书上哪句话看出来?

生: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师:(做车轮转的动作)他真厉害,三个妈妈都被他迷住了。来,我们把这句话读读。

师:第二个儿子呢,他在干什么?(出示图片5)

生:他在大声地唱歌,歌声真好听。

师: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

生:他是这样子的。(一名学生学着第二个儿子的样子引吭高歌,众笑)

师:有点味道,歌声真好听。那第三个儿子呢?(贴图片6)

生:第三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去了。

师:同学们,这三个儿子,你们最欣赏谁,为什么?

生:我最欣赏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帮妈妈提水。

生:我也是最欣赏第三个儿子,只有他最爱自己的妈妈。

师:说得真好。全班一起把三个儿子不同表现的句子读读。看到这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有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老爷爷听后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指名学生读老爷爷说的话)。

师:老爷爷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能就老爷爷的话来提个问题吗?

生: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真会提问题!对呀,明明就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生纷纷举手要回答)

生:我知道,因为老爷爷说的是第三个儿子,他很爱妈妈,其他两个儿子只顾自己表演,只有他为妈妈提水。

生:我知道老爷爷认为只有爱妈妈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你们觉得第三个儿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齐):不,他很爱妈妈,他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师:(把“没有特别的地方擦去写上孝敬父母”并画上红红的爱心桃)。老师送给他一颗红红的爱心桃!

师: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课件出示)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这里蕴含一个感人的故事,回去查查资料或问问父母,下节课来告诉大家。

五、总结。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老师希望同学们回家后好好表现,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23、 三  个  儿  子

第一个

妈妈头像

第一个

儿子图像

聪明又有力气

第二个

儿子图像

第二个

妈妈头像

好嗓子

第三个

妈妈头像

孝敬父母

第三个

儿子图像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三个儿子》是一篇蕴含着浓浓情感教育的课文,在教学《三个儿子》这一课后,我认为以下这几点做得比较满意。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上课伊始播放了《我的好妈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歌曲中孩子孝敬妈妈的歌词内容也为学习本文奠定了情感基础。同时,自身生动的教学语言及身体语言也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激发着学生对学习的无限热情。

二、注重朗读感悟,突出朗读的层次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课教学应以读为本,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更应多让孩子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在本课教学中注意朗读感悟,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朗读,有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范读,配上动作读、合作读。通过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身,记于心,更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我还注意让学生有层次地读,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找三个妈妈说各自儿子的话,然后再读读,从三个妈妈的话中知道了什么?以及让学生体会三个妈妈说起各自儿子时的心情怎样,指名学生读,读后其他学生评价,然后再师生比赛读等。

三、有趣的识字教学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大部分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在本课识字教学中,我变着法子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联系生活实际,平时见过什么桶?我们班上谁有一付好嗓子,能给大家唱几句吗?让学生上台来演一演,怎样“拎”水桶,拎水桶有什么感受,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说水很重吗?当学生说出“沉甸甸”时,教师出示词卡,并让学生认真看,说说发现了什么?很多学生眼疾手快,马上注意到“甸”单个字念“diàn”,在“沉甸甸”的词语中读作“diān”。

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例如,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9-13自然段,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最后,让学生根据老爷爷说的话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三个儿子》教学评析

一、实实在在的识字教学

在初读课文阶段,吴老师安排让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相互检查自学情况,通过看拼音读,去拼音读和学生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有效完成了生字教学的任务,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要求,也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在本课识字教学中,吴老师变着法子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联系生活实际,平时见过什么桶?我们班上谁有一付好嗓子,能给大家唱几句吗?让学生上台来演一演,怎样“拎”水桶,拎水桶有什么感受,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说水很重吗?吴老师还重视语言激励,如:“多称职的老师啊!老师太喜欢你了!”等激励语言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以读为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以读为本”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学习课文1-6自然段过程中,吴老师始终把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读中找出三个妈妈说各自儿子的话,读中理解妈妈所说的三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感情朗读和分角色朗读。在学习课文7-8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水很重。在课文的最后教师还让学生通过读后交流理解老爷爷说的话的意思。这样,突出了以读代讲,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吴老师还注重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有指名读、齐读、同桌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等。

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新课程倡导让学生“自读自悟”。吴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7-8自然段时,重视让学生感悟。让学生找出哪些词语看出水重,通过朗读体会水重,通过让学生拎水体验水重。并创设情境,现场采访让学生说说拎着很重的水桶会有什么感受?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读自悟,学生主体性得到较好的落实。

2、“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学习课文9-13自然段时,吴老师采取合作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分组讨论读中懂得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导全班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明白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行为表现,感受到三个儿子不同的精神境界,让学生的情感更贴近课文的情感。

3、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文中的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吴老师采用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评析:南靖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跃进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说明

《三个儿子》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一、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是否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在导入新课,教师就用音乐创设了一种愉悦的氛围。教师用一首学生很熟悉很感人的歌曲《我的好妈妈》导入课题,让孩子边欣赏音乐边思考:歌曲中的小朋友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上台来拎水,教师随机采访这位同学拎水时的感受。同时,教师自身生动的教学语言及身体语言也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激发着学生对学习的无限热情。

二、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

阅读课教学应以读为本,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更应多让孩子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在本课教学中更要注意朗读感悟,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朗读,有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范读,配上动作读、师生合作读。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读,如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让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并划出三个妈妈说各自儿子的话,然后再读,从三个妈妈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学习课文7-8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同桌比赛读第8自然段,看看谁最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水很重。最后,让学生读读老爷爷说的话,看看谁能根据老爷爷说的话来提问题。

三、生活化的识字教学。

教学即生活,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也让学生与文本的感受、体验、理解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识记生字。如你们平时见过什么桶?看,图中妈妈拎的桶就是木桶。我们班上谁有一付好嗓子,能给大家唱几句吗?全班能做一做拎水的动作吗?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说水很重吗?

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积极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例如:在学习课文1-6自然段中,学生默读课文,并划出三个妈妈说各自儿子的三句话,再自己读读这三句话,并说说从妈妈的话中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9-13自然段,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最后,让学生根据老爷爷说的话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读准人物的不同语气,领悟课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网络游戏复习生字。

2、开火车认读此语。

过渡:大家真棒!大家看,老师是这样夸你们的,你们的妈妈是怎么夸你们的?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这些妈妈是怎么夸自己的儿子的。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们的话。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要读出她们的样子来。

3、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三位妈妈的话。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第一、二位妈妈的骄傲、自豪。第三位妈妈语气的平淡)

(第三位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相关板书:即聪明又有力气唱歌好听没什么可说的)

4、分角色表演三位妈妈。

5、在妈妈打水回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6、幻灯片出示第8段,学生齐读,你读了这段,有什么发现?

7、指导读出水重的感觉。

8、默读课文最后几段,想: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9、小组讨论后汇报。

(引导结合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说)

10、引导理解:老爷爷看见的儿子是哪个儿子?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孝敬父母)

(擦去没什么特别)

11、看了这三个儿子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给第三个儿子戴上一朵大红花。

(板画:花)

过渡:在我们的资料城中,还有许多孩子孝敬父母的故事。大家去读一读,等会儿把你了解到的故事说给你的好朋友听。

三、拓展阅读

四、打写

1、我能做个好儿子(女儿)。

2、说话你平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读了课文和资料城里的故事之后,你有新的想法吗?

3、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三个儿子》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认字表中的生字,学写三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水桶实物,水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水桶,问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没有自来水的时候,人们就用它打水的,今天这里有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去打水,在井边聊起了家常,她们在聊些什么呢?

2、板书课题: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导言:三个妈妈聊起了自己的儿子,你们想去认识他们吗?那么和老师一起走进故事中。

2、引导学生读书:

(1)想用什么方式读书?

(2)读书时候对自己提出哪些读书要求?

(3)开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三、识字:

1、出示大屏幕: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认识吗?谁来当小老师读读这些词句?

2、拼音消掉,再次挑战。

3、看生字:用自己的识字小妙方在小组内学习

3、出示生字卡片:你们瞧,老师带来了几个生字小水桶可爱的字宝宝都藏在里面了,现在考考你们,学生说识字方法。

4、开火车游戏读。

四、指名读文、评价、概括:

过渡语言:老师领教了你们的识字本领,还想见识一下你们的读书本领,谁想读?

1、提出读书要求:你想读几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评价: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

3、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小结:你们真了不起,会读书,会思考,会概括。

五:自读自悟、合作研讨:

(一)学习课文的前半部分:

1、喜欢默读课文吗?下面我们用默读的方法先读读课文的1—7自然段,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画出来。

2、指名读(三个)

3、你们回忆一下平时妈妈爸爸怎样表扬你们的?模仿一下。

4、组内练习交流怎样读好妈妈的话

5、展示:各位“妈妈“谁愿意展示一下,(屏幕上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读后评价。

6、第二个妈妈怎样夸自己的孩子呢?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再读后,问:大家听听他读出了自豪的语气了吗?他读的怎么样,再次评价。

加上动作表情读怎么样?全班学生演示。

7、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咦,前两哥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什么都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对了,这个妈妈非常谦虚。谁来读读,读出谦虚的语气来。

8、小结:是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吗。

过渡:时间过的真快呀,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们却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呀?

1、指名提问回答。

2、课文哪些词语、句子告诉我们了?读读看。

过渡:这样重的水桶,三个儿子看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我们来学习课文的9—1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的后部分:

1、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前半部分?(边读边画)好,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的后半部分。

2、默读、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3、出示三个儿子的话,指名读。问:看到这样的三个儿子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呀?

4、过渡:正如你们跟三个儿子对话一样,其中一位妈妈还和老爷爷有一段对话,哪个小组到前面演演。

(三)讨论:奇怪了,我想问问你们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呀?

指名说

教师小结:是呀,你想对正三个儿子说些什么呢?

六、写字:

写三个左右的字。

七、总结全文,升华:

孝顺父母的孩子是真正的孩子,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多辛苦呀,从今天起你们应该怎么做?

说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你们爸爸、妈妈一张长甜蜜幸福的脸,也挺到这首熟悉的歌曲,你们听见了吗?播放《感恩的心》。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鼓励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从而更轻松地识字。

由“疑”引路,由“疑”引读。读书贵在有疑,因此教学要始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质疑的热情,这样的阅读收获才会大。

【教学目标】

⒈会识“既、嗓”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等5个生字及“胳膊、晃荡”等两个词。

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

3.分角色读课文,并演一演。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以疑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有一篇文章内容很奇怪,明明写了三个儿子的事情,而旁边的老爷爷却非要说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老爷爷并不是盲人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书读23课《三个儿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师板书: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设计意图]呈现矛盾冲突,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梗概。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明白老爷爷“看法”产生的来龙去脉。

[设计意图]两次初读,虽然都是初步感知大意,但是第二次“边读边想”,要学生弄清老爷爷“看法”产生的来龙去脉,两次初读的意图有不同,程度有区别。

三、读文识字,扫清阅读障碍

师:刚才的阅读,肯定有同学遇到了生字障碍,现在我们一起解决生字问题吧。

⒈教师呈现生字卡片,学生自读生字。

既 嗓 拎 桶 晃 甸

⒉学生自主识字,分析记忆,教师注意引导。

既,读jì,可以组成“既然”等词。

拎,读līn。注意:其它的带“令”的字大多是后鼻韵母,而“拎”例外,它不是后鼻韵母。“拎”还容易将右边写成“今”,比较“拎──令──今”,谁的读音与“拎”更近?当然是“拎──令”更近,因此,要记住“拎”右边是“令”不是“今”。

3.齐读,抽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教师注意倾听发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多数形声字,学生识记并不难;对容易混淆出错的字,需要教师未雨绸缪,及时引导提醒。

四、读文练句

师: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生字加粗或红字)

(1)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2)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_______。一个(只)_______。另一个(只)_______”的句式。

一个孩子翻着跟斗,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设计意图]读这些句子或段落,一是为了在语言环境中进一步巩固汉字的识记效果,二是为了抓住重点句子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三是可以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阅读打基础。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会写的生字)请观察第一排三个生字,谁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预设: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形声字;都是左小右大;都是左形右声……)

2.师:书写这三个字,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拎: 右边是“令”,不是“今”。

教师范写:提示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右不能平均分布。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的共同点,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汉字进充分的观察,不但要观察笔顺笔画,还要观察结构比例的细微区别,并注意笔画的穿插变化等。

五、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大家能这么快认这些字,会写这些字,不简单!现在再读课文,看还有什么新的体会吗?这次可要读得正确流利哟!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后,就要引导学生迅速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一、读文引疑,重点练读

1.师:大家把课文读了几遍了,知道这篇文章几个人物吗?

师:我们上节课已经知道,明明三个儿子,硬说只有一个儿子的人是谁呢?(老爷爷)

师:三个妈妈没有这样说,三个儿子也没有这样说,惟独他这样说。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老爷爷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学生以读回答,读得正确予以肯定;语气表达不当,可适当引导。)

2.(呈现课文第二、三、六段)练读三个妈妈的话,看下面的空格里加个什么样的语气词恰当,再试着读一读。

(1)一个妈妈______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另一个妈妈______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第三个)妈妈______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如果学生加的语气词不恰当,教师可问:为什么是这个语气呢?说说理由。纠正后,请学生再试读)

3.重点读“三个儿子的表现”的句子。

师范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们也能读出水“重”吗?能听出水很“重”吗?注意读好“沉甸甸”。

师:这些儿子后来的表现怎样呢?以读回答,读出三个儿子的表现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曲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斗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主动帮妈提水

师: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你明白老爷爷说“只看看一个儿子”的意思了吧?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以疑引读,以读回答,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读出三个妈妈的说话语气,由不同的语气体会三个妈妈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体会水的“沉甸甸”,再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儿子对待妈妈的态度的区别,从而理解老爷爷的话的含义。

二、分角色朗读,演故事

1、分角色朗读。

师:理解了这篇文章,能分角色朗读吗?试着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组分角色朗读。

2.演故事。

师:能分角色读好,现在我们来演这个故事。不过,要演好这个故事,必须要丢开书本,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语气、动作。

分组自愿组合,读书、排演。

全班汇报演。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朗读基础上的表演,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每个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拓展练习,深入思考

1.再读课文,你想对三个儿子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个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了课文,你想对三个妈妈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个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属于第几个儿子呢?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自己说得最精彩的几句话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对“三个儿子”“三个妈妈”“老爷爷”和自己说话,这组说话练习具有较大的开放空间,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本主旨外,还结合自身实际,将孝顺的思想植入孩子的内心。

四、写字练习

1.重点引导对“胳膊”一词的观察。

课件呈现 象形字“肉”到“月”的演变过程(“月”字旁,也有人称为“肉”字旁)。

师:你还能写出哪些带“月”字旁的字来呢?大家发现带“月”旁的字,大多与什么有联系呢?

3.学生书写“聪”“甸”二字及“胳膊”“晃荡”两词。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曲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斗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主动帮妈提水

[设计意图]板书既要反映出三个儿子的特点,也要反映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及线索,还要揭示出核心问题:为啥“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 ?通过以上板书可以看出,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只有第三个儿子主动帮妈妈提水,只有他知道体贴孝顺父母,所以他才是妈妈“真正的儿子”。至此,文中道理得以昭示,故板书把文前提出的“?”换成“!”。

【特别建议】

要正确处理文本主旨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有这样一则教例:有学生认为本课中三个儿子都有长处,都可以是妈妈引以为荣的儿子,大概这个观点是教师没有想过的,所以他毫不犹豫就肯定学生是“善于创新的孩子”。其实,这个孩子的理解明显背离了作者的本来意图,作者在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是:只有知道体贴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我们应该做体贴关心父母的孩子。从这例背离文本主旨的所谓“创新思维”看,它反映了孩子并没有读懂文意的情况,如果我们教师纵容此类“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在纵容孩子不读懂课文就胡乱“创新”的错误习气,危害很大,希望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基础上的大胆创新和独特体验。

──此文收入《名师同步示范教学设计丛书》

《三个儿子》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平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 一 课 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嗓”是平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第四声)

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习)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习感悟“既……又……”的意思)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 二 课 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住”“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儿子应该淳朴。

课后拓展

1.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能温席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能让梨 小孔融 手足谊 记心中

孝与悌 须继承 长与幼 骨肉亲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2.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3课《三个儿子》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目标:

1.会认6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轮读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手操游戏,唱歌)

一、谈话导入,巩固识字

1.真诚地表扬,导入新课

2.复习生字词,巩固读音

3.出示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      ”划出来。

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句话,指名读

3.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2)进入角色,感情朗读

品读一:第一个妈妈的话。

a、指名扮演角色读,听听她怎么夸自己的孩子。

b、评价

c、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二:第二个妈妈的话。

挑战读,评价,指名演读

品读三:第三个妈妈的话

a、指名读,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b、范读、齐读、分角色读

c、小结方法

(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

4、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默读课文,用“ 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2)说话训练: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说一段话。

5.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课件播放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分角色朗读。

(3)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总结拓展,明理导行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晃荡”(田字格)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3.生练写,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23、三 个 儿 子

贴图    贴图    贴图      孝

翻跟头  唱歌    提水      敬

?    ?    (好儿子)  父

教者简介:

赖丽央,女,1975年9月出生,云霄县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县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市《中华经典诵读》三等奖。

指导老师:吴志强  庄少鹃  朱淑芳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胳膊”2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通过朗读,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  导入,初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叫(齐读《三个儿子》),想读吗?打开课本翻到104页,自己读一读。听好老师的要求:第一,把生字圈一圈,利用书下面的拼音认一认;第二,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标上小节号。

学生自读,识字

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这个故事,其他同学当当小老师,他们读得正确吗?

一个小组读,正音

2、  读句子,正音

师:这几个句子里有好几个生字宝宝,你能把它们读准确吗?个别读,正音

师:一起来读最后一句,注意读出问的味道。生齐读

师: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呢?他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把老爷爷听到的用横线划出来,看到的用波浪线划出来

二、精读

1、  精读三个妈妈的话

a、师:老爷爷听到了什么?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学生反馈,教学“既……又……”的用法,学生学习运用练习

b、读语气

师:这两个儿子各有各的本领,两个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儿子呢?

加上语气词进行练说,指导朗读出语气

师:第三个儿子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个妈妈会怎么说呢?

加上语气词,理解“特别”一词的意思

c、朗读训练

自读,请三位同学表演读,师生合作读

2、  精读三个儿子的表现

a、 第一个儿子

师:(过渡)可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爷爷看到三个儿子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找课文的句子反馈,去掉比喻部分进行比较,体会比喻句把动作写得生动,第一个儿子翻跟头很熟练,训练朗读

b、 第二个儿子

加入唱歌像……,把句子说具体

c、 第三个儿子

师:只有第三个儿子没什么特别的,他做了什么?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生读句子,正音“沉甸甸”和“甸”,理解意思,表示一桶水很重

3、  精读第八段

师:课文里还有说明这桶水很重的句子吗?

生读第八段

师:从哪几个词语能看出?

直晃荡,正音“晃荡”,注意轻声,理解意思,体会水重;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

师:是啊,妈妈都拎不动了,谁来读一读

生读时注意加点字,男女生合作读

三、总结感悟

师:水多重啊!但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嗓子好的儿子只顾着……;只有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

生完成填空

师:看到三个儿子的表现,你想对哪个儿子说些什么呢?

生感悟体会,说话练习

师:怪不得老爷爷说

生再读老爷爷最后的话,只看到一个儿子

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儿子?

生体会赞扬第三个儿子的孝顺,关爱妈妈

师总结: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也能像第三个儿子那样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四、写字

观察“胳膊”两字的字形,说说发现和注意点

师范写,说注意点,生练写,自己检查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9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三个儿子》是第五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这篇课文在串连一、二组教材中取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的小结运用,又将对第二组训练重点"多读多想,读通课文"作好铺垫。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这既为上课的对比做好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谈话激趣法

在学生交流身边的事例基础上,教师适时谈话激趣,拔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3、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三个儿子》一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与父母的关系说起,说平日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也谈自己在父母繁忙时的一些做法。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4、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多元阅读,说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1、初读生疑

上课伊始,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有关母(父)子情深及其他材料,为课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教师的激情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是,生活中,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孝敬长辈,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三个儿子》。

在齐读课题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正确,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弄不明白。在此环节中,可结合读文,让学生当"小老师",解决文中新字、新词的认读。

2、精读探究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内容,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是怎么表扬的?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二、出示课题,学习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用字典识字。给生字组词。

三、探究新知

(一)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边读边思考:

1、这个故事主要讲谁?

2、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是哪个儿子?

(二)朗读交流,体味阅读乐趣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们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3)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夸夸自己的儿子,生齐读、个人读。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呀? (

10)、理解句子“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通过讨论让大家懂得只有关心妈妈、懂事明理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并要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四、拓展思维 、深化总结

1、谈谈自己平时在家为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也要尽我们的能力给他们最大的快乐。倡议: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2、颂读《游子吟》、《三字经》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 妈妈比儿子 儿子对妈妈

只看见一个儿子(孝敬父母)

《三个儿子》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习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习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习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教学反思:

《三个儿子》是鲁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3课。这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即:当三个儿子的妈妈们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学生感受了三个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以后,便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那就是“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为切入点切入。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体悟,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

想象性、移情性体验,通过闭眼听老师读,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继而小组交流,将表象转化为口头语言,同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学生对三个儿子前后认识的对比:

首先让学生从三个妈妈口中得出对三个儿子的初步评价,然后通过后面的学习感受三个儿子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看法随之转变,认识到那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儿子”却是最懂得体贴、孝敬妈妈的真正的儿子,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妈妈。

将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反复对比:

当学生提到一个儿子的表现时,反问学生:“此时,她们的妈妈在干什么?”当学生提到第二个儿子的表现时,也与妈妈的辛苦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妈妈是如此辛苦地在提水,作为儿子,如果不去帮助妈妈,是不应该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以此触动他们幼小的情弦,在真情感染中初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个儿子之间的行为对比,在对比中突出第三个儿子

最后的星级挑战题既是语言的积累、运用和拓展,又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2、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有机融合,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力求体现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

《三个儿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

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

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

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

生分别读三句话

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

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4、交流二: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5、交流三: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一生读的好

师:哎呦,你读懂了课文。

一生读的不好

师:再想想该怎么读?生读好了,师:对,就这样读!

6、师:让我们继续读课文的7到11段,去认识这三个孩子吧!

生自由读

师: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再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

1、师:接下来,你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12、13段的对话。

同桌练习

2、师:谁来?

指明一组表演

3、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吧!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小朋友朗读的很好,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吧!

(叫读的好的学生)

五、升华主题

1、师:你认为老爷爷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

2、师:那前两个孩子怎样呢,他们就不孝顺了吗?为什么?

生展开辩论

师总结:是啊!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3、师: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六、拓展

师:今天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母亲节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为妈妈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