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高中教案 > 高一教案 > 二氧化硫【优秀13篇】正文

《二氧化硫【优秀13篇】》

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Waner为大家收集整理的13篇二氧化硫的相关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化硫 篇1

教学重点: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硫在氧族中燃烧能够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二氧化硫。

播放视频:硫在氧气中燃烧。

引言:我们以硫为代表物,认识了氧族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现在我们要学习硫的重要氧化物之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和危害。

讲述:物理性质

展示:闻气体气味正确方法的图片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此处若无演示条件,也可以播放视频文件)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物质分类判断它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分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既说明它能溶于水,又说明它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在此可以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

讨论: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中为什么开始水面没有顺利上升?振荡后水面很快上升?(在液面上形成饱和亚硫酸溶液,阻止so2的吸收。

要求:学生写出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简介:亚硫酸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推断它应具有的化学性质。

讲述:当二氧化硫遇到强还原剂时,表现出氧化性。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可以生成硫和水。

过渡:二氧化硫主要表现出还原性。

讲述: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

增加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碘水褪色。

分析:此实验说明了什么?由此推断二氧化硫能否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氯水、溴水褪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分析: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并与氯气等作对比,小结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推断它的用途。

过渡:二氧化硫在工业上可以作漂白剂,还能杀灭霉菌和细菌,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但是也有不法之徒利用二氧化硫的性质,让馒头、银耳变得更白,只顾个人利益,不管他人的身体健康。请同学们今后要注意。此外,二氧化硫还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

讲述:二氧化硫的污染。酸雨的概念和危害。

展示图片、播放有关酸雨的录像。

小结:

作业:写出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毒、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1 :40)

2.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可逆反应);

( 过量)

(2)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弱氧化性:

②较强的还原性:

如 能使氯水、溴水、 溶液褪色。

(与 有类似反应)

* (此方程式不要求学生掌握)

(3)漂白性

3.用途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酸雨

教案点评:

二氧化硫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化合物,它发生的化学反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遵循酸碱反应规律,一种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遵循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本节课抓住了这两条规律来展开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正确的思维习惯。并在教学借助于媒体手段从而使教学过程较为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氧化硫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实验,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学生学习兴趣高。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问题:一是的性质,二是环境问题。在讲述的性质时,主要突出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主线:,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其危害。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了解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使学生掌握的化学性质;

3、          使学生了解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教学重点: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探究与体验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课型:新课

课时:  2(以化合价为主线探究硫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1、          硫元素的主要的化合价有哪些?有哪些代表物质?

2、          硫的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氢气反应、与氧气反应)

3、          有哪些性质与用途,它给人娄带来哪些危害?

新课进行:

第二节

一、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mp:-10℃),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2、          化学性质

①  与水反应——实验:溶于水实验

水溶液呈红色——溶液呈酸性:SO2+H2O H2SO3

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简介亚硫酸(H2SO3)。

②  氧化性与还原性

分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4,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表现氧化与还原两重性。

2SO2+  O2    2SO3 :还原性;(可逆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Cl2+2H2O=H2SO4+2HCl

思考: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它们按1 :1比例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褪色吗?

SO2  +  2H2S  =  3S  +  2H2O

说明具有氧化性(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

简介三氧化硫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固体,mp、bp都比较低;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放热  SO3  +  H2O  =  H2SO4,(强调工业上制取硫酸的原理:S→SO2→SO3→H2SO4)

③  的漂白性

【实验6-2】通入品红溶液,加热。

现象:品红褪色,加热又呈现红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强调:漂白具有不稳定性、选择性,也具有杀菌、防腐之功效。

举例: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

比较:与氯气、过氧化钠漂白有何异同?

新课的延伸:

①              写出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再总结一类反应的规律,共五个方面。

②              离子共存判断:Cl-+ClO3-和Cl-+ClO3-+H+;S2-+SO32-和S2-+SO32-+H+。

教学小结:

①、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②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氧化还原两重性、漂白性);③复习归中规律及其应用。

作业 :P133  一、二,课堂讨论

课后小结:

氧化硫 篇3

教学重、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资料引入:[投影  1]

1、1872年,美国化学家smith,首先提出了“酸雨”一词,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酸雨问题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1972年6月5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并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每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世界环境日”的活动,其中1983年的主题是防治酸雨。

3、1985年,几场酸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南山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

提出问题: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是二氧化硫,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教师板书:     第二节   二氧化硫

演示实验: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硫气体,将其倒置在水槽中,晃动试管。

学生活动:观察so2气体的颜色、状态;闻气体的气味;分析so2的水溶性。

教师引导:二氧化硫的其它物理性质如何?请同学结合已有知识,阅读课本158页第二段。

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

教师引导: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是否与水反应?

演示实验:将充有水的试管倒立过来,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板书:  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看来,作为酸性氧化物来说,so2可以与水作用,生成亚硫酸。但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请同学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教师引导:我们把两个化学方程式放在一起观察,你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是可逆反应。符合条件:同时、同条件。

教师引导:看来化学方程式应写为:so2  + h2o h2so3(学生完成)作为酸性氧化物,除了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外,还可以和哪类物质反应?

学生回答:碱。

教师引导:了解二氧化硫的这些性质后,请同学讨论如何收集二氧化硫?

学生讨论:侧重易溶于水、比空气重、有毒三个方面。

教师小结:向上排空气法,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同时配上naoh溶液尾气吸收。刚才我们讨论的反应,化合价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请同学标出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教师板书:

教师引导:[录  像]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的实验。请同学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二氧化硫在此处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学生活动:   还原性   2so2   +  o2 so3

教师设问:如果2molso2 与1molo2在上述条件下充分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

教师过渡:生成的so3为无色固体,和so2在性质上有明显不同,但它们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溶与水生成相应的酸。so2作为氧化剂,又能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请同学推测so2和h2s反应的生成物,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电子得失状况。

教师引导:我们刚刚讲过的o3,还有hclo、na2o2等都是强氧化剂,具有漂白性;so2氧化性较弱,能漂白吗?

演示实验:[实验6-2]

教师引导:能漂白,但不持久(而o3 、hclo、na2o2的漂白具有永久性)看来它们的作用原理不同。so2不是氧化性漂白,仅仅是so2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同时又容易分解,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教师板书: 漂白性

教师引导:so2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用处,但它的危害性也非同小可(出示云岗石窟明信片)。山西是产煤大省,空气中so2含量超标。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讨论如何回收so2,防止大气污染?(先阅读160页有关内容,再进行讨论)

教师结课:望大家在未来的环保工作中大显身手。

布置作业:161页一题、二题、三题。

板书设计:

氧化硫 篇4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s有哪些化合价?分别代表哪些化合物?引出课题。

出示试管中的二氧化硫,请同学们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so2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二、so2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实验6-1】

结论: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so2  +  h2o       h2so3

复习可逆反应:

所谓可逆反应,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对可逆反应,要用“可逆号”代替等号作为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

(1)               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2)               符号 “       ”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和生成物。

(3)               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亚硫酸溶液中就有h2o、so2和亚硫酸等分子。

由so2中s的化合价分析:

0            +4               +6

s            s o2              s o3

氧化性(弱)      还原性

2.弱氧化性

2h2s + so2 = 3s   + 2h2o

3.还原性

2so2  + o2         2so3

5so2  + 2h2o + 2kmno4 = 2mnso4 + 2mnso4  + k2so4 (可要学生配平)

2so2  + cl2  =  h2so4  + 2hcl

4.漂白性

【实验6-2】

结论: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当加热时,溶液又重新变成红色。

归纳漂白的三种原理:

(1)       吸附有机色素而褪色,如活性炭吸附红墨水。

(2)       与有机色素化合而褪色,如so2与品红(可逆)。

(3)       氧化剂氧化有机色素而褪色,如hclo、na2o2、h2o2、o3等(不可逆)

请同学们根据so2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so2也有它的害处。

【板书】三、so2的污染

进行二氧化硫对环境影响的专题报告。

①二氧化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ppm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浓度达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8小时,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浓度达400ppm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二氧化硫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1倍。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据动物试验,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

②受酸雨危害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如北欧地区受到欧洲中部工业区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影响,出现了酸雨。之后,到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酸雨的危害全面显示,其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同时北美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酸雨,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都受到了酸雨的危害。

酸雨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北美和我国。目前酸雨危害已扩大到中北欧、美国、加拿大 ,水体受酸雨的影响而酸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拿大30多万个湖泊,到二十世纪末,有近5万个因湖水酸化湖中生物将完全灭绝。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在许多国家已普遍存在,全欧洲1.1亿公顷的森林,有5000公顷受酸雨危害而变得脆弱和枯萎。

我国出现酸雨的地区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我国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ph年均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的酸雨区,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区域的酸雨ph年均值低于5.0,酸雨频率高于80%;华南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中心区域酸雨频率60~90%;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如青岛、图门、太原、石家庄等地。

小结酸雨的形成:

h2o           o2

(1)so2        h2so3            h2so4(主要途径)

灰尘         h2o

(2)so2         so3             h2so4

作业:p133,一、二、三、四、五

氧化硫 篇5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难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过程

[新课的引入]:由新、旧报纸的颜色对比引出学习的内容--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教师]:展示集满二氧化硫的试管并演示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现象。

[小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屏幕展示}

[过渡]:以上是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来认识和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投影展示)

[演示实验]:把溶有二氧化硫的试管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变红)为什么变红?(学生回答:说明溶液显酸性)

[教师]:由此看出二氧化硫除了能溶于水,而且还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投影展示]1、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教师]酸性氧化物有哪些性质呢?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学生]能与水反应、与碱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书写出二氧化硫与水、与氢氧化钠、与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练习

与水反应: SO 2 +H 2 OH 2 SO 3

与碱反应: SO 2 +2NaOH=Na 2 SO 3 +H 2 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 2 +Na 2 O=Na 2 SO 3

[过渡]:二氧化硫除了以上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再来做一组实验。

[教师]:介绍装置中的试剂,当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溴水、KMnO 4 溶液、品红溶液时,观察它们溶液的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现象并回答

[教师]:是什么性质导致了上述溶液颜色的变化呢?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溴单质和高锰酸钾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二氧化硫分别同入到它们的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呢?如果是,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它的变化?

[学生]向褪色的溶液里面加入可溶性钡盐,再加稀盐酸,如果有不溶于酸的沉淀产生,说明生成的硫酸钡,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硫中+4价的硫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演示]在褪色的溴水中滴加氯化钡和盐酸

[屏幕展示]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

2、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教师]结合刚才的实验现象,请同学们写出溴水与二氧化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练习

[教师]讲评

[屏幕展示]二氧化硫与溴水的反应

[总结]二氧化硫易被卤素单质、高锰酸钾、硝酸、氧气等氧化剂氧化。

[教师]指导看书,归纳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制硫酸。

[屏幕展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既然+4价的硫化合价可以升高,那么能否降低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屏幕展示]、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过渡]前面分析了溴水与高锰酸钾褪色现象,那么品红溶液的褪色原理是否也与溴单质、高锰酸钾溶液一样呢?下面对其加热,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对褪色的品红溶液进行加热

[教师]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投影]现象: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颜色褪去,加热又恢复成原来的颜色。

[结论]说明二氧化硫有漂白性,但生成物不稳定。

[投影]二氧化硫的漂白的特点

[投影展示]

[讨论]

[练习]投影展示

六、教学反思

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实现了将实验探究学习引入了常规教学,在课件制作上导航合理,使用方便,便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内容,有引航功能,使网络学习者不至于迷航;课件交互性良好,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教材之间的交互。而且,借助网络,不仅加大了课堂的密度和容量,而且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实验观察一个个表格的讨论与分析中掌握了学习非金属族的学习方法。

氧化硫 篇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酸雨的成因及危害和防止污染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实验结论分析能力

5.通过so2 性质及其对环境污染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人类家园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知道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so2 ,二氧化硫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将具体学习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它的用途。

[板书]一、二氧化硫 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演示]取出事先准备好的装在六只小试管中的so2 ,分别交给六组学生,由学生观察总结so2的颜色、状态、气味(找学生回答: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是怎样的?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总结回答so2 的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so2 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小结]so2 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密度大于空气(在此复习标况下气体的密度计算方法,找学生书写计算式,并计算so2 在标况下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相比较), 易液化(沸点-10℃),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 体积水大约能溶解 40体积的so2)

2.化学性质

[导入] 刚才我们介绍了so2的溶解性,常温常压下1 体积水大约能溶解 40体积的so2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so2的溶解性以及溶于水后so2与水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

[实验]取出事先准备好的装在六只干燥小试管中的so2 ,和盛有适量水且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六只小烧杯,分别交给学生,由学生按照课本演示实验图6-2 ,分组进行实验。各组学生讨论,选代表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回答]可以看到,装有s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以后,①试管中的水面上升,②试管中的液体变成红色。

[小结]现象①验证了so2的水溶性,现象②说明so2溶于水后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板书]⑴ so2与水反应

方程式:so2+h2o  =  h2so3 (亚硫酸)

[说明]h2so3 是一种弱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so2和h2o。该反应生成h2so3 的同时,生成的h2so3 又分解成so2和h2o,为可逆反应。

[提问]可逆反应的定义是什么?再举一例说明可逆反应。

[学生回答]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例如:h2+i2 = 2hi

[提问]同学们请回忆,什么是酸性氧化物?观察在该反应中so2的作用?

[学生回答]酸性氧化物 :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小结]so2是酸性氧化物,是h2so3 的酸酐。

[导入]我们知道,硫的最高价态是+6价,最低价态是-2价,在so2中硫的化合价为+4价,因此,so2既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又具有一定的还原性。例如,so2与o2在一定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so3 ,so3也会分解成so2和o2。

[板书]⑵so2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so2+o2 = so3     (可逆反应)

[说明]so3  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晶体,熔点(16.8℃)和沸点(44.8℃)都较低。so3 与  h2o剧烈反应生成h2so4,同时放出大量的热:so3 +h2o  = h2so4 。so3是酸性氧化物,是h2so4的酸酐。工业生产上,常利用上述两个反应制造h2so4。

[实验]取出事先准备好装有so2 的六只干燥小试管和盛有品红试液的试剂瓶,分别交给六组学生,分组动手进行so2 漂白性实验(教师演示:向装有so2 的的试管中滴入品红试液,振荡,观察品红溶液颜色的变化;给试管加热,如课本图6-3,观察溶液发生的变化) .

[板书]⑶so2的漂白性

[学生回答]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品红溶液滴入装有so2 的试管中后,振荡,品红溶液颜色逐渐褪去。当给试管加热时,溶液又变成红色。

[阅读]课本131---132页,考虑以下问题:

⑴so2的漂白原理?

⑵与hclo、na2o2、o3、h2o2、活性炭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

⑶经阅读课本,so2还有什么其它的用途?

[说明]⑴so2的漂白是由于它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正因为这种无色化和物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分解为原来的有色物质,从而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因此,so2的漂白是暂时性的。例如:用so2漂白过的草帽日久天长又渐渐变成黄色。

⑵cl2、na2o2、o3、h2o2的漂白均是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是永久性漂白。

⑶活性炭的漂白是将有色物质吸附在表面,发生物理变化,其余均是化学变化。

⑷此外,so2还能够杀灭霉菌和细菌,可以用做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⑸so2与品红的反应可用来鉴别so2。

[板书]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导入]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so2的性质及部分用途,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32页,了解so2对于空气的危害及酸雨的形成,并讨论我们该如何评价so2?

[阅读]课本132页第二部分,总结so2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小结]1. so2能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2. 酸雨的形成:

空气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成为酸雨(如课本   图6-4),酸雨的ph<5.6。正常的雨水由于溶解了co2形成弱酸h2co3,ph约为5.6

3. so2的来源:

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如煤),以及含硫矿石(如fes)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等产生的工业废气。

4. 净化和回收

由于so2有毒,无论工业制取还是实验室制备或使用so2气体,多余的气体必须吸收处理,以免污染空气。

[练习]

1.某强酸性的无色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no3-、al3+、k+             b    mno4-、k+、na+、cl-

c     k+、so42-、co32-、na+           d    na+、so32-、k+、cl-

2. 下列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还原性                  b    只有氧化性

c   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d   既无氧化性 ,也无还原性

3. 区分so2和co2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a   澄清石灰水  b  石蕊试液    c  品红溶液    d   氯化钡溶液

课后习题:一、填空

[作业]1.  课后习题:二、选择题;五、计算题  第1小题

2.  课下讨论: 课后习题:第四题

氧化硫 篇7

一、SO2及O3

1、二氧化硫

(1)强还原性、氧化性(与H2S)。常见氧化剂均可与SO2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2)酸性氧化物通性

(3)漂白性

例1、为降低SO2对大气的污染,工业用煤可伴入少量生石灰,可减少污染,另一种方法是将烟道气通入石灰乳中,既起到“固硫”的作用,防治酸雨,又能制得石膏,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解析:SO2+CaO=CaSO3     SO2+Ca (OH)2=CaSO3+H2O

2CaSO3+O2+4H2­O=2CaSO4·2H2O

例2、白色的亚铜化合的Cu(NH4)SO3难溶于水,若与足量的10mol·L-1的硫酸溶

液混合并微热,生成铜和SO2气体及溶液。

(1)完成并配平化学方程式:Cu(NH4)SO3+H2SO4­-Cu+SO2+CuSO4+_________

(2)按上述操作,铜的最高转化率是多少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设计让上述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结果铜的转化率大大提高,问在密闭

容器中进行反应,铜的最高转化率是多少?请说明理由。

解析:(1)上述反应打用逆向配平(歧化反应,铜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缺项显然为(NH4)2SO4 ,各计量系数依次为2,2,1,2,1,2,1。

(2)2molCu (NH4)SO3中的铜1mol转化为单质铜,1mol转化为CuSO4,因此,转化率为50%。

(3)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为何铜的转化率会提高?显然Cu(I)自身岐化转化率只能为50%,必有其它还原剂才能提高其转化率。由于产物中含SO2,SO2具有强还原性,能将Cu(II)还原为零价。其最高转化率可达100%,原因是:每生成1molCuSO4可生成2molSO2,它可提供4mol电子,完全可将CuSO4还原且SO2仍过量。

2.臭氧

(1)同素异形体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2)性质、用途

①物理性质

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它的密度比氧气的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沸点为-112.4℃,固体臭氧呈紫黑色,熔点为 -251℃。

②化学性质

臭氧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

a.不稳定性

203=302

但在空气中高压放电就能产生臭氧

302=2O2

b.强氧化性

Ag、Hg等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但可以被臭氧氧化。

③用途

臭氧是一种很好的漂白剂和消毒剂。空气中的微量 03,能刺激中枢神经加快血液循环,令人产生爽快的感觉但当空气中臭氧的含量超过10-5%(体积分数)时,就会对人体、动植物以及暴露空气中的物质造成危害,臭氧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是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

近年来,臭氧层受到氟氯烃等气体的破坏,形剧“臭氧空洞”,危害地球环境,各国应采取共同行动保护,氧层,维护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

1.过氧化氢

(1)结构与物理性质

过氧化氢的分子式为H202,结构式是H-0-0-H。在该分子中H是+1价O是-1价。

过氧化氢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粘稠状的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2)化学性质

①弱酸性

②不稳定性

过氧化氢在贮存时会分解为水和氧气。如在它叫溶液里加入少量的Mn02,可以极大促进它的分解,

MnO2催化H2O2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H202=2H20+O2↑,因此,在实验里,常用过氧化氢制取少量氧气。

(3)用途

过氧化氢可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也可用作火箭燃料及生产过氧化物的原料。

一、            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既能跟浓H2SO4反应,又能烧碱反应的是( )

①MgCl2        ②NaH2PO4        ③(NH4)2 S       ④Al (OH)3

A、只有④       B、除①外       C、除①③       D、全部都可以

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有气泡并有沉淀的是(  )

A、FeS、Fe2O3                           B、Na2CO3、AgCl

C、Pb (NO3)2、FeS                        D、Na2CO3、NaHCO3

3、Na2SO3和浓H2SO4作用产生气体X,碳酸氢铵热分解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硅胶

Na2O2、浓H2SO4,最后得到气体Y,将X、Y分别适入氢硫酸中产生的现象是(  )

A、通入X溶液浑浊,通入Y无明显现象 B、通入X现象不明显,通入Y溶液浑浊

C、通入X和Y溶液均无明显现象       D、通入X和Y溶液均浑浊

4、下列变化中证明硫酸是强酸的是(  )

A、和铜反应                          B、和锌反应放出H2

C、与NaCl反应制HCl                 D、与Ca3(PO4)2反应制H3PO4

5、化学上鉴定S2O32-的方法之一是使用AgNO3作试剂。将AgNO3溶液逐渐滴

入含有S2O32-的溶液中时,会有以下反应发生:Ag++2S2O32-=[Ag (S2O3)2 ]3-,3 Ag++[Ag (S2O3)2 ]3-=2 Ag 2S2O3↓(白),Ag 2S2O3+H2O=Ag2S↓(黑)+ H2SO4对于鉴定S2O32-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鉴定可在酸性或碱性或中性溶液中进行  B、该鉴定只能在中性溶液中进行

C、AgNO3必须过量                        D、S2-对该鉴定有干扰

6、标况11.2LH­2S燃烧用样O2100.8L,燃烧后恢复至原状况,剩余气体体积缩小为原

混合气体体积的21.05%,则充分燃烧的H2S占H­2S总体积的(  )

A、40%         B、32%          C、74%          D、80%

二、            填空

1、298k时,向VL真空容器内通入nmolSO2和mmolH2S

(1)若n=2,当m=______时,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密度最小;

(2)若2n>m,则反应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差为 ______g;

(3)若5n=m,且反应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差为48g,则m+n=______。

2、  同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硫化物类似于氧化物也有

碱性、酸性之分和氧化性还原性之分,也以能发生类似于氧化物与氧化物之间的反应,根据上述叙述,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Na2S+As2S5——

(2)Na2S2+SnS——

(3)Na2S+CS2——

3、  把密度为1.68g·cm-3的液态S2Cl210mL溶于石油醚中,得到100mL溶液,把它

慢慢加入到50mL3.2mol·L-1的SO2水溶液中,振荡使之充分反应,当加入的S2Cl­2溶液为64.3mL时,反应恰好完全,生成物用KOH中和后,完全转化为KCl水溶液和一种二元含氧酸的钾盐晶体,试通过计算确定S2Cl­2和SO2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计算题:

1、某黄铁矿中含FeS285%及惰性杂质15%,在给定温度下发生下述反应:4FeS2 (s)+11O2

(g)=2Fe2O3(s)+8SO2 (g)+3319kJ,又知反应后的固体残渣中含有4%的FeS2,试计算燃烧1kg,这种黄铁矿时放出的热量。

2、将H2S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温度为220℃的密闭容器中,在高温下使之燃烧反应后再恢复到原来温度,测得此时容器中气体的压强比起起时减小28.6%,若再向密闭容器中通入80gO2,高温下使之燃烧,反应后冷却至220℃,测得容器中压强有为起始时的1.43倍,又知反应容器O2有剩余,计算原混合气体中H2S和O2的物质的量。

答案

一、1、D   2、BC   3、D    4、D    5、A   6、A

二、1、(1)4    (2)16m     (3)9

2、(1)3Na2S+As2S5=2Na3AsS4

(2)Na2S2+SnS=Na2SnS3

(3)Na2S+CS2=Na2CS3

3、S2Cl2+2SO2+2H2O=2HCl+H2S4O6

三、1、5674.8kJ

2、H2S2mol,O21.5mol或H­2S为2.25mol,O2为0.9mol

氧化硫 篇8

【设计理念】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并且此部分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2.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③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2)      过程与方法: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亲历科学  的历程。初步学会从实验推导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3)      情感态度:①领略实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个人及学科价值。       ②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③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难点: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学情分析】    此教学是针对一般高中的学生而设计,在多年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习惯。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 SO2以及SO2 的物理性质。【教法和学法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并与实验、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学生:猜想与假设       制定验证计划      进行验证       解释与结论,在活动中    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氧化硫 篇9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想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索,研讨总结,练习巩固教学过程[引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进入硫的世界,探讨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让我们先了解身边的二氧化硫。[投影]     第二节  二氧化硫[[投影]  资料1  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硫的用途(1)作为漂白剂(2)生产硫酸(接触法)(3)作为防腐剂(葡萄酒、果汁、果酱、一些生果)(4)消毒剂[投影]  资料2 石油和煤的成分里都含有「硫」,1t的煤含有5~50kg的硫,

一吨的石油含有5~30kg的硫,硫在燃烧时将产生2倍于硫重量的二氧化硫,

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1.5亿公吨以上!随之而来便是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产生酸雨;影响人体健康……[引入]    如何预防并化之为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投影]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观察]  大试管中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闻气味[投影]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 : 40)密度比空气大[讲述]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研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现象的原因。[投影]    化学性质[演示实验]   1、将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2、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3、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4、将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            5、将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入品红溶液  [现象1]   滴加石蕊,溶液变红[投影]   so2+h2odh2so3  (可逆反应)[提问]    为什么起初进入试管的水不多,晃过后增多?石蕊变红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石蕊溶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讲解]   此反应还是可逆反应(回忆碘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进一步巩固可逆反应的知识)。[现象2]    品红褪色[学生讨论回答]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提问]   我们已学的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它们的漂白原理相同吗?[学生讨论] na2o2,cl2(hclo),o3,h2o2等。[讲解]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其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而使之漂白。但此物质不稳定,所以受热或长时间后易恢复原来的颜色,是暂时漂白。而其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是永久漂白。二氧化硫还可用来灭菌,做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现象3]  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投影]   so2+br2 + 2h2o=h2so4+2hbr[分析]   二氧化硫还原br2和高锰酸钾使之变为低价态物质而褪色。[现象4]  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投影]   so2+2h2s=3s¯+2h2o[讨论分析]   二氧化硫氧化硫化氢生成中间价态物质硫。 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判断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2        0       +4      +6h2s        s        so2      so3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还原性也有氧化性。[现象5]  二氧化硫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再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不褪色。 [投影]  解释:so2被naoh溶液吸收。                so2+2naoh=na2so3+h2o so2+na2so3+h2o===2nahso3即 so2+naoh=nahso3  (由于so2与naoh反应时物质的量比不同,产物也不同)[讲解]   此外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催化剂[投影]    2so2+o2=====2so3 (可逆反应)δ           so3+h2o==h2so4   (放热)[讲解]     工业上根据上面两个反应原理制备硫酸。[投影]   小结:1.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亚硫酸为中强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退色。3.具有还原性,可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退色。4.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硫化氢。[投影]  比较so2和co2名称so2co2气味刺激性无味ca(oh)2沉淀、过量消失沉淀、过量消失品红褪色不褪色 [讨论]  二氧化硫还有其它多种用途,可惜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也是它。下面师生共同探讨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投影]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简介]  酸雨的概念(ph<5.6)[学生阅读思考]  (1)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2)二氧化硫如何形成酸雨?(3)如何防止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投影]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小结]    (1)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so2的漂白性;(3)so2对环境的污染。[反馈检测]   1、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只显示还原性的是                     (     )a.h2s          b.so2           c.s         d.h2so42、能够证明co2中含有so2的方法有                        (     )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饱和cacl2溶液中c.通入品红溶液中              d.先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3、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br,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将此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bacl2+hcl溶液,析出白色沉淀;另一份加入agno3+h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原气体中肯定含有hcl            b.原气体中可能含有hbrc.原气体中一定含有so2            d.不能肯定原气体中有无so24、下列左边是污染原因,右边是污染产生结果,试用短线将有关因果联系起来:氟利昂(氟氯烃)等排放物                   酸雨乱砍滥伐森林                               土壤和水污染核污染                                     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汽车、燃煤等排so2                         破坏臭氧层大量使用农药                               土地沙漠化5、为了降低硫化物造成的空气污染,一种方法是在含硫燃料如煤中加入生石灰,这种方法称为“钙基固硫”。采用这种方法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固硫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硫 篇10

单位

化学组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第二节 二氧化硫

班级

高一 四班

讲课人

修慧佳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获得结论的推理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训练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使物质褪色的原理

教具及实验仪器

仪器:铁架台、铁夹、大试管、分液漏斗、大烧杯、双孔胶塞、玻璃导管。

试剂:na2so3(s)、稀h2so4(aq)、紫色石蕊溶液、品红溶液、稀溴水、h2s(aq)

教  学  内  容

〔新课引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表现在饮食上,原来我们吃东西讲求的是味道,现在我们吃东西讲求的是健康。但是一些黑心商人用化学方法处理食品,使它们颜色更亮丽。

〔展示课件〕so2处理过的食品

〔板    书〕第二节   二氧化硫

〔过    渡〕首先,我们来学习so2的物理性质

〔展    示〕装有so2的试管

〔分组实验〕so2的水溶性实验

〔指导阅读〕so2还有哪些物性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6页第二自然段。

〔板    书〕一、物理性质

〔过    渡〕下面我们重点研究so2的化学性质。

〔板    书〕二、化学性质

〔讲    述〕s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复    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板    书〕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展示课件〕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复    习〕可逆反应

1.       定义

2.       实例

〔副     板〕h2  + i2  2 hi

〔演示实验〕so2与品红溶液、石蕊试液反应

〔展示课件〕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有色物质褪色

〔板    书〕2.具有漂白性

〔分析讲解〕so2有选择性的与有机色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

色物质,这种物质在加热时又会把so2释放,还原为原来的有机

学生活动

倾听

观察

观察

动手实验,总结其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阅读总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

倾听

回忆、思考、回答

观看

观察、总结实验现象:品红溶液褪色,石蕊溶液变色但不褪色

倾听、理解

色质。

(实验装置图)

〔展示课件〕so2漂白性原理

〔追    问〕我们还学习过cl2和na2o2也可以使物质褪色,它们的褪色原理与so2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so2与溴水反应

〔设    问〕so2也使溴水褪色了,原理是否相同呢?

〔分    析〕br2具有强氧化性,+4价的硫具有还原性,它们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    书〕3.还原性

〔追    问〕写出so2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扩    展〕同理,so2也可以和其它卤素单质发生反应;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

〔演示实验〕so2与氢硫酸反应

〔分    析〕-2价的硫具有还原性,+4价的硫具有氧化性,它们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    书〕4.氧化性

〔追    问〕写出 so2与h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    结〕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so2具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呢?

1.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   漂白性

3.   还原性

4.   氧化性

〔作    业〕教材129页第五大题

观察现象:溴水褪色

思考、总结:不相同,

倾听、理解

练习本中书写so2 + br2 +h2o=h2so4 + 2hbr

观察、总结实验现象:溶液变浑浊

倾听、理解

练习本中书写:so2 + 2h2s = 3s↓ + 2h2o

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二氧化硫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2.漂白性:有选择的与有机色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3.还原性:so2 + br2 + h2o = h2so4 + 2hbr

4.氧化性:so2 + 2h2s = 3s↓ + 2h2o

氧化硫 篇11

一、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三个维度的角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教学设计上,要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特色:将so2的性质和作用的学习过程设计成实验探究过程,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将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并且将三维目标溶合于探究的过程中,以期达到有机的统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三、学情分析

(1)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3)高一年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4)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

四、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     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     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②     使学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③     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对二氧化硫的认识从物质的通性、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物质特性这三个角度去认识、理解。

(2)采用实验探究法。本课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了修改。。

(3)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将sts的思想引入课堂,通过对酸雨等环境污染产生原因的探究和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的探讨,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科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4)根据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对教材中的各目栏进行详略不同的处理,并合理利用这些栏目来设计教学思路。

七、课前准备:

(1)多媒体素材准:酸雨的危害,      二氧化硫漂白食品,

城市空气质量报表,二氧化硫中毒示意图。

(2)学生实验用品(25组)

提供的试剂有:

①探究so2 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饱和so2水溶液    naoh溶液(0.5 mol/l)    ba(oh)2溶液(0.5 mol/l)     hcl溶液(1 mol/l) bacl2溶液(0.5 mol/l)       大理石

nahco3溶液(1 mol/l)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ph试纸

②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品红溶液

ph试纸    月季花

③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酸性kmno4高锰酸钾溶液(0.1 mol/l)、

溴水(0.1 mol/l)、双氧水(5%)

④烟花 、爆竹引爆后的气体产物中二氧化硫进行检测实验: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0.05 mol/l) 、

塑料瓶(带导管单孔橡皮塞、内装沙)、小爆竹

八、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确定研究对象,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和播放与酸雨有关的图片和短片,以及二氧化硫漂白食品,让学生在观看图片和短片中思考以下问题:

①、本节课研究对象是什么?

②、从材料中你能大体了解到此物质的可能有哪些性质和作用?

通过观看素材:①,学生将了解so2到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

②通过观看素材,使学生知道“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回顾旧知识,归纳性质: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参照前面的教师播放的材料引导学生归纳so2的物理性质,回顾以前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由此培养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框架。

(三)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问题一:co2溶于水的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h2co3 ,那么so2溶于水是否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呢?其产物又是什么?能否设计实验证实你的猜测?

教师提供:so2水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大理石   nahco3溶液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ph试纸

1、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将会作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猜想,并解释其猜想的依据,且用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开放性地设计实验(可以用ph试纸,也可用石蕊试液,还可以用大理石,nahco3溶液等)。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个性的发展。

2、由此让学生认识so2溶于水所形成的水溶液显酸性,让学生认识到这是so2 作为酸性氧化物所具有的一般性质。

问题二:so2作为酸性氧化物还具有哪些性质?

请学生根据原有知识,以及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进行验证。提供的用品为:naoh溶液   ba(oh)2溶液     hcl溶液    bacl2溶液   大理石   nahco3溶液

通过回忆以及实验,学生构建与原有知识—酸性氧化物的联系,从而可以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与水反应、②与碱反应、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④与盐反应等 。这将有利于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网络化的形成。

问题三: so2对所有的有色物质都有漂白作用?产物是否稳定?

提供的试剂有:   so2水溶液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品红溶液    ph试纸       月季花

在前面播放的材料中同学们知道so2有漂白作用,通过不同的有色物质的实验对比,学生可得出 “二氧化硫漂白性是暂时的,而且漂白范围不广”的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比,归纳的能力。

问题四: naoh酚酞溶液中加入so2水溶液有何现象?是漂白的结果?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引导学生应用前面的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对新情景知识进行解剖,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灵活运用能力。

问题五:橙色的 br2水中加入so2水溶液,褪色了,是漂白吗?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通过此实验的探究,既回顾了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又引出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观察分析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学生将很容易得出so2具有氧化性、还原性的性质,并能设计出验证so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方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可行的实验方案加以肯定和表扬,对学生提出的不够严密的实验方案给予一定的鼓励,这将更好的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检出so42—后推出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六: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so2水溶液,褪色了,是漂白吗?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对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问题七:空气中也有强氧化剂,so2排放到空气中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对发言进行点评。在此,教师通过so2的的还原性解释s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的过程及其ph值的变化情况。这样在教学内容上起到了与情景引入相呼应的效果,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问题八:根据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对烟花 、爆竹引爆后的气体产物中二氧化硫进行检测?

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增加环保意识,并筛选出检验二氧化硫的最佳方案

通过以上so2性质实验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对so2性质进行分类归纳,让学生养成了从物质类别、氧化还原和特性三个宏观角度分析探讨物质性质的思维习惯。

(四)、解决问题:

回顾so2的用途和对环境的污染,探讨其防治方法。使学生形成用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

九、板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 酸性氧化物:

(2) 漂白性:

(3) 还原性:

(4) 氧化性:

3、二氧化硫的用途

4、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十、作业设计:

1.往bacl2溶液中通so2气体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无沉淀,则可采用哪此措施,使沉淀产生?

此题可使学生从so2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的二个角度进行分析,很好地复习了课堂所学的知识。

2.so2的漂白原理与cl2(hclo)、活性炭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请查资料并填表:

物质

对象

效果

原因

作用类型

so2

cl2(hclo)

活性炭

让学生对常见的漂白剂,以及它们的作用原理有基本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比较、查阅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比较

物质

so2

co2

颜色

气味

水溶性

类型

水溶液酸性

遇澄清石灰水

氧化性

还原性

品红试液

让学生明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掌握鉴别方法。

问题研讨:

1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我感觉到一个比较大的困惑是难于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有机整合起来,以及对后两个维度目标的具体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常会感觉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什么时候落实,落实的效果如果,根本没底,再者学生普遍对“知识与技能”较重视,而对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不在乎。

2、关于教学内容处理的问题

对于教材的认识、分析与处理。大家普遍感到新教材变化很大,知识的体系与结构强调了单元模块,量多而难于把握,难于操作,补充什么,不宣扩展什么,心中没有数,比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氧化剂高锰酸钾,不知是否超要求,但高锰酸钾确实是中学阶段十分重要而常见的氧化剂。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80~84

3.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氧化硫 篇12

一、精心创设求知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以全球瞩目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为切入口,播放一段有关酸雨的录像,使学生感到亲切又渴望,亲切的是日常生活所能碰到的问题,渴望了解酸雨是如何形成的。这时我再顺水推舟引出课题: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硫,欲知酸雨如何形成,得先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时就能吸引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我做到了这一点。

二、内容重组,过渡自然

秉着新课程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于是我对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内容做了重新的安排:硫单质及其燃烧后的产物已在初中时接触过,我不再作为上课时的讲解内容,主要讲解二氧化硫的性质。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我将其进行补充改进:首先介绍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教材上是往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滴加品红溶液来说明二氧化硫漂白作用,这样的说服力不强,学生会认为会不会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后得到的亚硫酸具有漂白作用而不是二氧化硫。在教研室陈主任的帮助下我把其改成了往二氧化硫气体中伸入品红试纸来验证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这样既避免想到亚硫酸的影响,又在加热时不会有过多的二氧化硫从溶液中分解出来。实验简单易行,又能避免学生在认知上的歧义。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接着从组成上分析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最后从化合价分析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性。这样既过渡自然又环环紧扣。

三、问题驱动,激发兴趣与动力

二氧化硫性质学习整个过程中,我都以问题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探究。如在学习其物理性质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了解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从哪几点考虑?2、如何知道一种气体物质的水溶性?方案设计?几个问题把学生带入了实验探究。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时,我不是直接引入漂白实验而是,而是先创设情景:古时利用燃烧硫的方法漂白布料,你能说说其可能原理吗?引入可能的性质漂白作用,再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在学习二氧化硫的其它两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及氧化还原性时也都是精心的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呈现,我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教师直接填鸭式的告知方式的枯燥无味,激起学生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及兴趣,上课时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四、创设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

在验证二氧化硫能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提出方案通过颜色变化观察(往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后,质疑能否说明就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还是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使溶液褪色?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强烈矛盾,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及积极思维。正如心理学家瓦龙说:“思维者,克服矛盾之过程也”,上课时也确实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学生探究实验的高潮。

五、关注学生主体,教师起引导的地位和作用

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知识的传授,我都不是直接给出或介绍,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慢慢地引导学生探究、总结。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体系。在问题解答方面,产生的疑惑方面,我会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集思广益。结果这个做法在课堂上看到学生非常活跃,师生互动比较激烈与频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氧化硫 篇13

第二节  二氧化硫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实验,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学生学习兴趣高。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问题:一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是环境问题。在讲述二氧化硫的性质时,主要突出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主线:,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其危害。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探究与体验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课型:新课

课时:  2(以化合价为主线探究硫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1、          硫元素的主要的化合价有哪些?有哪些代表物质?

2、          硫的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氢气反应、与氧气反应)

3、          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与用途,它给人娄带来哪些危害?

新课进行:

第二节        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mp:-10℃),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2、          化学性质

①  与水反应——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实验

二氧化硫水溶液呈红色——溶液呈酸性:SO2+H2O H2SO3

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简介亚硫酸(H2SO3)。

②  二氧化硫氧化性与还原性

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4,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表现氧化与还原两重性。

2SO2+  O2    2SO3 :还原性;(可逆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Cl2+2H2O=H2SO4+2HCl

思考: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它们按1 :1比例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褪色吗?

SO2  +  2H2S  =  3S  +  2H2O

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

简介三氧化硫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固体,mp、bp都比较低;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放热  SO3  +  H2O  =  H2SO4,(强调工业上制取硫酸的原理:S→SO2→SO3→H2SO4)

③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实验6-2】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加热。

现象:品红褪色,加热又呈现红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强调:二氧化硫漂白具有不稳定性、选择性,二氧化硫也具有杀菌、防腐之功效。

举例:二氧化硫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

比较:与氯气、过氧化钠漂白有何异同?

新课的延伸:

①              写出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再总结一类反应的规律,共五个方面。

②              离子共存判断:Cl-+ClO3-和Cl-+ClO3-+H+;S2-+SO32-和S2-+SO32-+H+。

教学小结:

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氧化还原两重性、漂白性);③复习归中规律及其应用。

作业 :P133  一、二,课堂讨论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