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计划 > 七上语文教学计划优秀7篇正文

《七上语文教学计划优秀7篇》

时间: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本文是细心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7篇七上语文教学计划,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篇1

为了更好的开展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也为了能够在新学期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结合本学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计划:

本学期的工作仍然十分艰巨,在教学中我将做到以下几点:我会继续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并做到及时批改作业、作文、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补充自己的知识含量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民主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争取做到备课时走进课本,讲课时走出课本;在教学时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营造轻松、愉快、健康的课堂气氛。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分六个单元:第一单元的文章写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第二单元侧重写对人生的感悟和选择。第三单元主要大多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第四单元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内容组成。第五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围绕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的。第六单元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通过这些不同题材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并掌握一定的解题能力,通过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学生现状分析:

由于学生入学时基础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学生在阅读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一定的难度,个别基础很差的同学甚至在字词方面不过关,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至于阅读教学中的课外迁移部分对绝大部分人来讲还是一个难题,我现在在教学中努力尝试去做的就是努力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含量,让孩子多接触文学作品,在讲课中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并对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形象加以解读和赏析,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先培养孩子的语感然后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至于我的这一设想和做法能否获得成功,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讨的一个问题。

三、具体工作:

1、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成绩,不仅需要老师要认真备课,学生也要积极的配合: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习惯,对学习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了解。

③“受之一鱼,不如授之一渔”在新的教学工作中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组织好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因此组织好课堂教学在整个的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共用。首先要关注学生群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信息反馈,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使用文明用语,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忽略差生,要适当的设计简单的问题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走进学生,了解思想拨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玩是孩子的天性,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由于本身爱动、好玩,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还有个别学习好的学生有时也会找借口不完成作业,对于这种种不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在初一的时候就给他们彻底改掉,因此这就需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对其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尽量避免用尖锐的语言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2

一、基本情况:

本期担任七年级41、42班语文教学。经过近一周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两个班的学生都比较优秀,上课踊跃发言,新学期初始,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老师的提示下已经在自觉提前完成背诵任务。但两个班也各有特点:41班较活跃,敢于大胆地展示自己,遇到问题能够迅速作出反应;42班相对沉稳一些,习惯有准备的课堂展示,表现出来更精彩。不足的是,学生缺乏自觉质疑,自主学习,上课作笔记的习惯,这一学期,我将坚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保持学生现有态势,并深入挖掘学生潜力。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养成语文学习的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摘抄,有计划地开始语言基础的积累工作,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并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5课,略读课文(标*号)15课。每单元5课。另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引读》《硬笔书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

整篇写作计划8篇,注重速度和篇幅训练;

片段或短文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与比较鲜明的课文写作特色(如:由一件小物引发的人生感悟)每单元安排一两次(限时限量完成);

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有感而发并精雕细琢,每周一检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口语交际集中安排6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6次,内容涉及自我介绍、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谈上月球的奥秘等等。

4、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的困难与不幸。初一新生入校,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新的起点。集中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以激昂的心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

第二单元:侧重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有的阐述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述人生价值。很显然,这些内容都比较严肃而深刻,理性的成分比第一单元要重得多。可以帮助学生在新鲜的学习环境中找到具体可行的道路。

第三单元:名家名篇,内容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引导学生作拓展阅读:课文出处,作家作品,初步建立学生的文学意识,接受美的熏陶,爱上文学。

第四单元:本单元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可以有利地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的精神。《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纪实作品,也属科普小品;《山市》是一篇虚幻的文言小说。综合性学习是结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试图使学生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都有较大收获。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应以部分人的兴趣带动全员参与,结合地理、生物、历史等其他科目,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积极质疑的探索精神。

第五单元:这个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而且选文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既有散文、诗歌,还有小故事;既有现代文、文言文,还有翻译的作品;既有像鲁迅、冰心、泰戈尔这样的中外大家的作品,也有报刊上的时文。这样的课文学生也爱读,也容易理解,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够吸收切实的生活指导,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第六单元:本单元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都属于文学作品,文章内容都是虚构的,应该让学生懂得虚构作品与写实作品的区别。可尝试运用续写、改写、扩写等手法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尤其要保护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不要拘泥于一种固定答案,鼓励学生讨论、争辩,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目标和举措

1、以语文课程目标为工作指导,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新课程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向课堂要效率,让每一堂课既是生动有趣的又是高效的。

2、积极参加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提前准备并积极发言参与探讨;课前针对自己班上的个体情况做好课堂设想,充分准备知识点;课堂上根据学生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课后认真做好“教学反思”,以资下次改进;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学习他人长处,并及时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3、打牢写作基础。除课堂作文外,鼓励学生多写心灵日记,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力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

4、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每周按要求完成一至二次练笔。

5、每节晚自习安排5至10分钟给两名同学作新闻或故事讲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和语言积累,要求学生本期至少读六本文学名著,除教师指定之外,自选两本,做好摘抄读书笔记。每周要求完成四至五则摘抄,不少于500字。摘抄本要求随身携带,多读多记。

7、争取每堂课留两到三分钟给学生整理收获,说的多不如学生记得牢。

8、注意每课检查落实,搞好阶段性复习和总结。

9、用一颗爱心爱每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爱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多褒少贬。

10、教育教学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优化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的提高。

五、进程安排【见统一进度表】。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特点

这套教材在每单元的后面都添加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板块。这样就能使语文的学习始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知识的生搬硬套,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就整合在了一起。

教科书在内容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注重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在互助中展开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语文七年级上册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

感打下基础。

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给予必要的入学教育,明确学习要求,进行方法指导,让孩子们知道怎么学语文,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开始美丽语文的快乐之旅。

3、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BAIHUAWEN.com}。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落后同学的帮助。营造出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6、引导、鼓励学生阅读可能多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7、早自习安排学生背诵必背内容,或预习课文。

8、每天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写字作业。

9、每周作文一大一小,序列训练,有序推进。

四、教学进度预设

周次 时 间 内 容 课 时 备 注

一 9。2—9。6 散步 2

秋天的怀念 2

二 9。9—9。13 羚羊木雕 2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 2

散文诗两首《荷叶 母亲》 2

三 9。16—9。20 《世说新语》两则 3 中秋节假

四 9。23—9。27 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2

我的老师 2

再塑生命的人 2

五 10。1—10。7 国庆长假

六 10。7—10。11 我的早年生活 2

王几何 2

七 10。14—10。18 《论语》十二章 3

写作 说真话 抒真情 2

八 10。21—10。25 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2 秋季田径运动会

八 10。28—11。1 春 3

济南的冬天 2

十 11。4—11。8 风雨 2 期中考试

十一 11。11—11。15 秋天 1

古代诗歌四首 3

写作 文从字顺 2

十二 11。18—11。22 紫藤萝瀑布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2

蝉 1

十三 11。25—11。29 贝壳 1

在山的那一边 1

虽有嘉肴 2

十四 12。2—12。6 写作:突出中心 1

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1

化石吟 1

看云识天气 2

十五 12。9—12。13 绿色蝈蝈 1

十六 12。16—12。20 月亮上的足迹 1

河中石兽 2

十七 12。23—12。27 小圣施威降大圣 2 元旦放假

十八 12。30—20xx。1。3 皇帝的新装 2

女娲造人 1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1

十九 1。6—1。10二 寓言四则 4

期末复习(一)

二十 1。13—1。17 期末复习(二)

二十一 1。20—1。24 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4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共62人,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还不太适应新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学期目标

思想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知识目标:

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主讲,力求精讲,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给他们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加强预习和复习,让他们多读,适当地辅之电教手段,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争取能有一个新的起色。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5

教学目的

一、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说明文,写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事物的同时,又运用了时间顺序,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绍,涉及的历史知识广,初一学生尚未系统学过,如何把握讲解分寸,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运用课本第一页插图作为直观教具(有条件的可绘制一组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比较分析。

五、课前预习:

1.速读课文一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查字、词典,解决生字、生词。

3.按文后理解·分析一、二的要求和提示,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六、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作品,正音正字,划分段落,学习1-6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发言后归纳: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首先看到了彩照──。这座矗立于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该文向全国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正字。(挂出小黑板,要求学生注音)

瞻(zhān)仰(yǎng)矗(chù)立

奠(diàn)基砌(qì)墙

伟绩(jì)镏(liǘ)金

上溯(sù)五卅(sà)

朽(xiǔ)幅(fǘ)

天堑(qiàn)镶(xiāng)

嵌(qiàn)发髻(jì)

2.补充解释下列词语。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巡捕:旧时代在租界中的警察。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3.结合“理解·分析”一提示,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三、学习新课

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2.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付出的“巨大代价”。

3.结合文后“理解·分析”二,划分课文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2-3节):描绘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

第二层(4-6节):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结构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节):具体介绍10幅浮雕。

4.自读第一层(2-3节)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路线)。

讨论后明确:

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第2节,按人的活动写。第一次交代:“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暗示碑的主题和本文的主题。

第3节,交代了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碑身的规模(用具体数字与比较),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义(象征着……标志着……)。

提问: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归纳: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对先烈的怀念。

5.指名读第二层(4-6节),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讨论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归纳: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集体朗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

提问: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归纳: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碑文。

2.完成“揣摩·运用”。

3.预习第7-10节,试填写“揣摩·运用”四的表格。

4.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6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共62人,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还不太适应新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学期目标

思想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知识目标:

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主讲,力求精讲,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给他们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加强预习和复习,让他们多读,适当地辅之电教手段,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争取能有一个新的起色。

五、教学进度表。

周内容课时数

1《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5

2《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5

3第一单元作文检测4

4《理想》《短文两篇》4

5《人生寓言》《我的信念》4

6《论语十则》第二单元作文检测5

周内容课时数

7《春》《济南的冬天》6

8《山中访友》《秋天》4

9《古代诗歌五首》第三单元作文检测6

10复习中考

11《化石吟》《看云识天气》5

12《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4

13《山市》第四单元作文检测5

14《风筝》《羚羊木雕》6

15《散步》《诗两首》4

16《世说新语》两则第五单元作文检测5

17《皇帝的新装》《郭沫若诗两首》6

18《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4

19《寓言四则》第六单元作文检测5

20复习检测

21复习期考

22期考

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篇7

一、学期教材分析及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材分析

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

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

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

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教学目的和任务

1、要求学生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

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二、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我本期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

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也不行,大多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初中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一定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三、教学改革和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

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如多媒体、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

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四、配合教学而安排的课外或校外活动

第一、在本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语文课外知识竞赛

第二、成立语文趣味学习小组并展开相关活动

第三、组织学生听一两次校外的语文知识讲座

(三)其它:

1、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为后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诗词名句的积累。

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积累。

成语、熟语的积累。

佳作精彩片断的积累。充分利用摘抄本。

2、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

利用好晨读时间的语文朗读和背诵。

每周的活动时间可以去图书馆阅读课外书。

(五)作文训练:

本学期,重点是要掌握一般记叙文的写作:其基本要求如下:

◇懂得记叙要紧扣事件的发展,掌握几种常见的突出主题的写法。

◇懂得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并能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认识全局与局部的特点,初步掌握详略区分,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3)作文的训练要求:

除阅读、随笔外,平时的作文指导与训练总共安排8次,并将考纲要求及各项训练点穿插到这8次指导与训练中,这样可以使作文指导更具有操作性、实效性,让学生在每次的训练中强化认识,提高能力。

六、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思想教育的安排意见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并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