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10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同学对学习英语都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较强,但有一部分同学是从外地转学过来的,从来没有学过英语,英语基础更差,教学难度很大,同时有一小部分奇特学生,他们的性格和上课的习惯等都比较特别,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二、教材分析
工作教材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差异,设计了符合各种学习模式的练习活动,如讲故事和听力游戏适合听说能力强的学生,拼字、拼卡片以及记忆游戏适合逻辑推理能力强的学生。书本上的故事有精美幽默的绘画以及听指令画画、涂颜色等活动。本套教材以动作或手势进行的字谜游戏、角色扮演以及TPR活动适合好动爱表现的学生学习,喜欢交际的学生会对教材设计的各种对子活动、小组活动、问卷式调查和访问活动感兴趣。
三、教学目的 :
使学生通过学习这六课程激发起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帮助他们具备初步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世界意识,为他们升入初中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四、教学目的要求:
1、深钻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认真备好每节课,精心设计教案。
2、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育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有讲有练,精讲精练,有动有静,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
4、实行开放式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提高英语交际水平,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5、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听懂一些日常生活对话,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
五、教学重难点:
听:能够根据听到的句子选出相应图画。
说:能够回应问题和提出简单的问题。
读:能够辨认单词和句子。
写:能够书写字母。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 、“纸”、“米饭喝淀粉”等六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六、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植物,共4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共5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自己,共3课时
第四单元:水,共3课时
第五单元:纸,共4课时
第六单元:米饭和淀粉,共2课时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3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 、“纸”、“米饭喝淀粉”等六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六、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植物,共4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共5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自己,共3课时
第四单元:水,共3课时
第五单元:纸,共4课时
第六单元:米饭喝淀粉,共2课时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 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活,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以下特点:
1、思维特点:学生正对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初步的看法,他们擅长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能很快并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的特征。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是非观念;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加强,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总体来说,这个时候的孩子,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动摇。尤其加上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丰裕,孩子的吃苦精神也相对较为薄弱了。
2、语言表达特点:学生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是在探究课上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和培养科学、文明的用语习惯的积极因素。
3、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特点:学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响,一是以个人为中心。
4、自我意识特点: 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总的教学要求:
1、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己。
2、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一些学习的策略。
3、通过系统的人际交往心理和技能训练,学会尊重、赞美、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学会与
同学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4、通过激发学生广泛的情趣和引导学生自觉锻炼健康的体魄,让学生与家人能够高质量地生活,享受生活带来的无限乐趣。
三、具体措施: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老师作为启发者,营造宽松、真诚、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想说,想说就说,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师生之间诚恳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从每双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具体来说:
1、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题化理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
2、小品表演法、设境讲解法、故事启迪法、团体游戏法、动画演示法等,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3、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者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咨询或团体辅导,让他们能尽快摆脱困惑,健康快乐成才。
3、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团队、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篇5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6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五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6、(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1课第十一周期中考试第二十二周期末考试
第二周第2、3课第十二周第13、14课
第三周第4、5课第十三周第15、16课
第四周第6、7课第十四周第17、18课
第五周第8课第十五周第19课
第六周第9课第十六周第21、20课
第七周第11、10课第十七周第22、23课
第八周第12课第十八周拆装玩具
第九周机动第十九周科学探索的故事
第十周复习第二十、二十一周机动
新教科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篇7
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 )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9、(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0、描述人感受声音的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耳朵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11、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地方法:用手捂住发声罐、用纸包住发声罐。
12、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安装双层玻璃、安装汽车消声器。
14、应用题: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高),拉得松,声音就(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试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
我制定的研究方案:
(1)、先进行预测。随着尺子伸出桌面部分长度的变化,音高可能会怎样变化。
(2)、再进行实验。实验前需要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比如8厘米、12厘米、16厘米、20厘米等;再按照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变化顺序依次进行试验。能够听到四种不同的音高:高、较高、较低、低。
(3)、记录看到的、听到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二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二)、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三)、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四)、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五)、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六)、(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总目标
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五、主要八、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
9月3日—9月7日
1玩具里的科学
9月10日—9月14日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3科学在我们身边
9月17日—9月21日
复习
9月24日—9月28日
4怎样认识物体
5给文具分类
10月1日—10月7日
6哪杯水热水
7水温的变化
10月8日—10月12日
8哪杯水多
9有趣的不倒翁
10月15日—10月19日
复习
10月22日—10月26日
10认识水
11有趣的浮沉现象
10月29日—11月2日
12改变浮和沉
11月5日—11月9日
13水面的秘密
11月12日—11月16日
14水往高处走
11月19日—11月23日
复习
11月26日—11月30日
15天气与生活16今天的天气
12月3日—12月7日
17我的雨量器
12月17日—12月21日
18我的风向仪
19一周的天气
12月13日—12月19日
复习
12月20日—12月26日
20空气在哪里
12月27日—1月2日
21空气的成分
1月3日—1月9日
22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1月10日—1月16日
复习
1月17日—1月23日
复习
1月24日—1月30日
学期结束工作,1月26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寒假开始
六、评价工作安排:
(一)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二)成立互助小组,由班级中优秀学生辅助学困生。
(三)建立学习组织,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人尽到自己的努力。
七、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八、教研课安排
根据学校及教研组的安排开展听评课活动,采取个人讲课与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讲公开课不少于1节,听课不少于15节,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授课水平。
九、业务学习
(一)、第一周学习学校教学计划与教研组计划
(二)、第二周学习本册科学教材
(三)、第三周学习科学课程标准
(四)、第四周—第二十周学习给教师的建议1—17条
十、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根据学校及教研组的安排:第九周拆装玩具第十四周科学探索故事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9
1.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
2.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学期。充分考虑三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学习了观察》
2.1《走进科学》本单元用一个主体活动“校园寻宝”来架构全单元的教学,以“宝贝”(学生依“寻宝清单”找到的自然物)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寻找”、“观察”、“整理”的顺序,依次设计出《校园寻宝》、《观察“宝贝”》、《整理“百宝箱”》三课,试图让学生在科学史的引领下,初步学习观察、分类、简单制作等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愉悦,激发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2.2《身边的动植物》本单元学习的是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本单元以认识常见动植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在学习分类、归类,同时渗透关爱生命、敢于质疑的情感态度教育。
2.3《土壤》本单元正是以“土壤里有什么?”、“土壤里为什么能长出庄稼?”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土壤的构成,了解土壤对于人类的作用,感悟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行动中来。从探究能力的训练上看,本单元与三上其他单元一样,以观察、分类、比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兼顾其他探究能力的培养。
2.4《奇妙的水》本单元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我们所熟悉的“水”,观察水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流动的水”的力量、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形式,等等,让儿童从多方面了解水的性质,加深对水的认识。儿童对水的认识越深刻,就觉得水越奇妙,会从心底里觉得水的珍贵,自觉产生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5《空气》本单元编排了“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空气”、“压缩空气”、“空气中的灰尘”4课,按“找空气→观察、研究空气→保护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空气中的灰尘”研究主要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不纯净的,里面含有尘埃和其他杂质,空气污染越严重的地方,空气中所含的杂质越多,教育儿童要保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洁净。
2.6《各种各样的材料》本单元教材力图通过对几种生活常见物品制作材料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作的,我们身边的物品各种各样,组成它们的材料也是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在对不同材料的研究中,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0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征:
三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9周岁左右,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与渴望,想了解身边的各种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探求知欲。
2、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状况
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总是瞪大好奇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使劲用脑子想但好像总也不明白,所以老是有"咦,怎么会这样?怎么会那样?"有时候家长或老师也会被问的难以解释;同时他们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这都为"科学"这一对他们来说新的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也有少数学生观察事物不全面、不仔细、不认真,满足于一知半解……
3、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
他们喜爱主动参与、善于观察,为学好本课程打下了基础。通过本学期的"科学"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都能热爱科学、学会观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简单的探究方法。
二、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年我担任镇沅直属小学三年级(1)、(2)、(3)我今年36岁,本科科学历,从事教学工作16年,小学一级教师,担任小学科学学科已9年;能胜任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地位描述:
本册教材本册教材注重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承担着科学启蒙任务,对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他们了解科学,培养兴趣,对探究科学打好基础。
2、教材编排体系:
教材的编排对学生的探究性学 将会对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到难、循序渐进,有机地学会科学课程的各位目标,本册教材向小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有趣的活动的思维空间,探索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3、本册教材共设计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我们都是科学家》,引导学生走进科学殿堂、了解科学。重难点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探究",我要成为科学家的信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走上科学之路,点燃他们爱科学之火。
第二单元《我们眼里的生命世界》重点是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经行比较分类;了解常见的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分类方法;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怎样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认识水在动、植物、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重难点是,从一系列的动手实践中去探究水的有关性质,体验实践过程的乐趣,从全新广阔的角度去认识水。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通过学习与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体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组成的;重难点是掌握材料探究的方法(收集证据、探究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活动的步骤,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为能够研究的问题。
四、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本学期应达到的总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与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二)1、基本知识目标,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能针对问题进行观察、收集证据,能用清晰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了解水的有关知识,会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多渠道、多种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知道物体是有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2、基本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交流等基础过程的技能,并运用语言或画图来描述所观察事物的特征,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会用文字、图画来表达,能利用身边的简单器材来做一些小的试验,能理解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试验。
3、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树立起我能成为科学家的坚定信念,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
5、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中国的情感。
五、采取措施:
1、认真研究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深切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好教材。
2、仔细阅读有关本教材的资料,学习课改新理念,落实好"三环节"教学模式,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做好笔记,多学习促进步。
3、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好奇心,以身边发生的"小"事为切入点,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4、全方位多角度的给每位孩子进行科学评价,既关切学习成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品质。
5、加强培优转差,获得总体丰收。
6、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大胆提出问题、勇于探究;培养主动参与合作的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学生视野,紧跟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