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优秀9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期目标
本期来,本人承担了四、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当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2
一.同学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同学58人,大局部同学年龄都在6—7岁之间。初入学的小同学,对小同学活一无所知,一切都几乎是从零开始。他们就像一张一尘不染的白纸,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在这洁白无暇的白纸上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全册教学内容
1、健康、平安地生活——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同学活,情绪愉快安宁,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平安的规章制度。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同学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同学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与力所能和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身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敬长。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自身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方法进行自身的游戏和活动。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三.全册教学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身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和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一.上学真快乐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和作为小同学的自豪感。
2.与同学、老师热情、礼貌地交往,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了解集体生活的知识和有关知识。
3.自我介绍、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第二周二、了解我们的学校1.了解学校的设施和其功能、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认识学校的花草树木、自然环境。
3.表示、交流自身所见所闻的技能。
第三周
我们小同学要这样做1、作为小同学的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遵守《小同学守则》和学校纪律。
2、培养初步的自我维护、生活自理的技能;为集体服务的初步技能。
第四周四、遵守交通规则,安平安全上学1、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行为规范。
2、具有初步的自我维护能力。
第五周
五、祖国真美丽1、初步了解祖国的标志和代表性的风景名胜。为自身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初步认识长江、黄河、喜马拉雅山等祖国名山大川。
第六周
六、欢度国庆1、感受、体验国庆的欢乐气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体验对人民应小脑感的敬重之情。
2、认识国旗、国徽等国家的标志,了解有关国庆节的常识;初步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
第七周
七、我爱秋天1、感受的大自然的美,体验在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
2、了解秋天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了解秋天的特征和有关种子的知识。
第八周
八、和秋天一起玩1、学习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感受探索、创作的快乐,初步形成乐于探索、创作的习惯。
2、学习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
第九周
九、中秋节1、体验保守佳节的温馨和家庭团圆、祖国统一的美好情感。
2、初步了解关于月亮的科学常识和人类探索月球的成绩。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十周
十、我的家1、学会关心家长,尊敬老人,体验亲情;与家庭交流、沟通的知识。
2、人际交往几与家庭成员交往的技能。
第十一周
十一.我是家里主人
1、培爱劳动,不时增强独立性、自立性。
2、学会礼貌用语几与不同人交往的知识。
第十二周
十二、好玩的冬天1、体验冬季的愉悦,感受冬天生活的快乐;敢于迎接寒冷的考验。
2、了解冬季生活和运动的常识,获得必要的动机保健知识。合理布置自身的动机生活。
第十三周
十三.奇妙的冬天1、冬季物候特点的快乐;对自然现象、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兴趣。
2、了解冬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懂得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十四周
十四、新年到了1、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溢希望和信心体验集体过节日的快乐,尽自身的所能为活动出力。
2、了解祖国各地、世界各地过新年的风俗习惯。
3、学习筹划、准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
班上的学生能听从教师的教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老师教诲。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能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各种任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懂得与同学友好相处。但部分男生自制力差,责任心尚未形成,对待学业得过且过。总之,引导本班同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
二、教学内容
1、成长的快乐与烦恼;2、追根寻源;3、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4、我们生活的地球。
三、教材特点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
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时要注重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程资源。
教学进度表
周别 教学内容和课时
1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1 生活中的快乐(3课时)
2 拥有好心情(3课时)
3 尝尝苦滋味(2课时)
4 第二单元追根寻源
5 吃穿住话古今(一)(2课时)
6 吃穿住话古今(二)(2课时)
7 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3课时)
8 汉字和书的故事(4课时)
9 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10 伟大的先人(2课时)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4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4个班共有300人,这个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注意与四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的历史、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名人开始安排了: 一、 引以为荣的家乡,二、缩短时空的通信,三、 四通八达的交通。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二单元是引导学生感受通信的发展变化。第三单元是让学生感受交通运输对社会的重要性,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培养自觉爱护交通设施的和交通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2、 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师尽力创造模拟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 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国情、历史文化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一单元: 引以为荣的家乡 主题一、 历史悠久的家乡
2主题二、 革命精神照后人
3主题三、 值得骄傲的家乡
4主题四、 多样的风俗
5主题四、大家共同出本书
6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 总结、提高
7第二单 缩短时空的通信 主题一、通信的种类与发展
8主题二、 天涯若比邻
9主题三、 感谢你们的服务 期中测试
10主题四、 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11主题五、 温情寄给希望小学
12第二单元 缩短时空的通信 总结、提高
13第三单元 四通八达的交通 主题一、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
14主题二 、 乘务员辛苦了
15主题三、 爱护交通设施
16主题四、 我心中的`交通蓝图
17第三单元 四通八达的交通 总结、提高
18复习
19期末品社考查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一单元: 引以为荣的家乡 主题一、 历史悠久的家乡
2主题二、 革命精神照后人
3主题三、 值得骄傲的家乡
4主题四、 多样的风俗
5主题四、大家共同出本书
6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 总结、提高
7第二单 缩短时空的通信 主题一、通信的种类与发展
8主题二、 天涯若比邻
9主题三、 感谢你们的服务 期中测试
10主题四、 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11主题五、 温情寄给希望小学
12第二单元 缩短时空的通信 总结、提高
13第三单元 四通八达的交通 主题一、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
14主题二 、 乘务员辛苦了
15主题三、 爱护交通设施
16主题四、 我心中的交通蓝图
17第三单元 四通八达的交通 总结、提高
18复习
19期末品社考查
以上就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第二单元为《我们爱和平》、第三单元为《只有一个地球》、第四单元为《我们一起走过》。全册共13课33个框题,其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四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 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感受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并感到自豪。
2、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体会和平的美好,增强和平意识,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
3、感谢地球对人类的养育之恩,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
4、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
(二)行为与习惯:
1、关注和同伴的公共事件,关注祖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2、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3、逐步养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培养冷静、正确应对自然灾害侵袭的能力。
4、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外交往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而得不断提升。了解奥运会历史及我国申办、筹办奥运会的历程。
2、了解历史上各国 提高冷静观察、客观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
3、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知道由于人类的种种不良行为,地球正遭到破环;知道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发生的异常现象,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
4、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能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好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准备。
三、学生分析
本班共48名学生,整体素质一般,部分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学生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6
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 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 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
教学目标:
1、 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同学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局部,激发同学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识别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同学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通过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同学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时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3、 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同学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和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和交通的不时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同学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4、 通过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的学习让同学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同学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平安、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区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同学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3.让同学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
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和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教学措施:
1.注意引导同学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从同学熟悉的生活动身,引导同学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将引导同学获取信息与指导同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同学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同学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课时布置:32课时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7
一.本年级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三百多人,在以前的学习及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本期的教学活动中,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发展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教学内容以社区为中心,从社区的居民、设施入手,加深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社区的认识,由此拓展到对不同社区的了解。从社区中共同问题的出现、解决,认识社区组织的作用,通过了解它的产生过程,建立初步的民主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考虑社区的发展,并且以恰当的方式付诸实践。
2.“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以地图学
3.“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以商业活动为中心,从家庭日常购物入手,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购物场所,思考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了解商业工作者的劳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价格的形成及商业活动的道德问题。认识货币的功能及发展,学习保护人民币的常识。
三.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念或结论。
2.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课程安排:
第一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9课时
第二单元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9课时
第三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11课时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篇8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一、二年级都是年青教师负责执教,便于 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市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课竞赛等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月份:
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三月份:
上好优质课,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反思。
四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
2 三、四、五、六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交流。
五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写好反思。
2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六月份:
1 学期工作总结。
2 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篇9
本学期继续以二期课改的新理念为工作指导;以《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落实为工作重点,以区教研室的具体的教学为工作内容。我组思品与社会学科教研计划特定如下:
1、定期、定内容、定目标,按照区的教研计划搞好教研组活动。
2、重视教育教学目的的惯性特征,随时研究《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小学课程中自然衔接的关键之处,把握基础教育的内在联系,避免课堂教学的形式停留在表面化的研讨范围上,将教育的每一个观点渗透与年龄特点的具体存在有机的进行整合,有的放矢的亲切自如的让学生接纳所学的全部内容,并在心灵深处真正受到震撼,让其行为自然的规范到应该具有的层面上来。
3、抓新教材的理解与使用,以聚焦课堂教学保障课改的有效措施。
4、任课教师专课专用不出现挪作他用的现象。
5、任课教师备课要备学生,从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以品德教育为核心,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备课、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社会经历,进行体验式教学。认真学习所教教材和相关教材,仔细揣摸教材与学生间的切入点,及时总结适于儿童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
6、学期每位任课教师要求完成规范教案1篇;认真上好随堂课,以便进一步提高我校思品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以儿童的生活� 本课程始终把儿童当作主角,创造性地运用课程标准“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从而,作为学科教师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开展从“问题——课题——课程”的学科的研究:
1、《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研究》
2、《加强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3、《渗透生命教育意识(着重进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等教育)》、
4、《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研究(如:合作学习的研究、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目标意识的研究、发展性评价)》
5、《增强和宏扬民族精神的研究》
6、学科教学中加强两纲教育的实施与做法的研究
7、学科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