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教案:机械效率优秀9篇正文

《教案:机械效率优秀9篇》

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教案:机械效率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机械效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利用斜面拉物体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会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亲身经历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实验教具】

学生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木板斜面、毛巾、玻璃、带钩的方木块、长方体铁块、砝码。

老师用实验器材:器材同上。

软件: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工人往高处搬重物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

生:用木板搭成一个斜面,把重的东西推上去或拉上去。

师:为什么这么做呢?

生:因为斜面可以省力。

师:斜面这种省力的机械,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同学们都见过哪些斜面?

生:盘山公路就是一个大斜面。(大屏幕)

师:还有吗?

生:我们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会更容易一些。也是利用了斜面可以省力。

师:这盘山公路像不像S形?

师:桥梁的引桥也是一个斜面,而且桥面越高,引桥也越长。(大屏幕)

师:既然使用斜面可以省力,那能不能省功呢?

生:不能。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师:说得很好。实际上使用任何机械都会不可避免的做一些额外功,这样使得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就是机械效率,我们用它来描述利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它的省力情况与它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关系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提出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师:我们利用斜面做功时,目的是把物体抬到一定高度处。我们不把它竖起提升,而是沿着斜面把它拉上去,这是为了省力。演示:请看这里,沿斜面拉物体时,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如何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生: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拉力所做的功是总功。

师:我们需要哪些测量仪器?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

生:需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要测出物体重力,斜面高度,拉力,斜面长度。

斜面的机械效率:(大屏幕)

师:你们准备怎样测量拉力的大小?

生:用弹簧测力计钩住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拉,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拉力的大小。

师:知道了如何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了,同学们猜想一下,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进行猜想:

生: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斜面长度、倾斜程度、斜面坡度、斜面粗糙程度、所拉物体重力有关。(大屏幕)

师:能说说你们的猜想依据吗?

生:我觉得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斜面越粗糙,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就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师:有道理。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摩擦力越大,做的额外功就越多,机械效率就越低。

生:我觉得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把物体提升得也越高,机械效率就越高。

生:我认为可能与斜面的坡度有关。坡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生:我觉得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所以机械效率高(或越低)。

生:我认为可能与斜面的长度有关,斜面越长,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也越多,机械效率就越低。

生:我认为可能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机械效率越低(或越高)。

生:我认为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斜面越高,做的有用功就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师:很不错,同学们猜想了这么多因素,而且说得有理有据。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因素中相类似的因素合并合并,把问题简化一下呢?谁来说?

生:我觉得斜面的坡度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可以合并。

师:坡度与倾斜程度是不是一个意思呀?

生:我觉得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可以合并。

师:物体越重,对斜面的压力也越大,那我们把它们合并为重力,因为压力不太好测量。

生:我认为斜面的高度与斜面的长度也都可以合并为斜面的`倾斜程度,因为固定高度,只改变长度或固定长度只改变高度都相当于改变了斜面的倾斜程度,效果是一样的。

师:说得有道理,你能来演示给我们看看吗?

生:演示并解说。把斜面长度固定,只改变斜面高度,斜面的倾斜程度变了;把斜面高度固定,只改变斜面的长度,斜面的倾斜程度也变了。这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师:这两种方法都改变了斜面的倾斜程度。但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生:固定高度,改变斜面的长度更简便。

师:按照同学们的讨论结果,进行合并后,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几个?

生: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重力。(大屏幕)

3、设计方案:

师:要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实验,因为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先设计好实验方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

师: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有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探究呢?

生:控制变量法。

师:当一个量与多个因素有关,在探究其中一个因素时,我们要控制其它的因素一定,这就是控制变量法。由于探究的因素较多,我们的时间也有限,所以各小组的同学只能就其中一个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进行探究,各小组讨论一下,我来分分组,同时请各小组组长来领取实验报告单。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写下来,画出实验的图例和实验表格。

生设计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与帮助。

4、展示交流结果:

5、进行实验:

师:方案已经制定出来了。下面就开始实验吧。同学们边做实验边记录数据。

生:做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

6、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的实验做完了吗?做完了。把你们的数据及结论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让大家来分享你们的实验成果吧。哪个小组先来?你们小组先来吧。

生:展示实验。先把实验报告拿到展示台下展示,然后一个同学做演示,一个同学解说。

生1:我们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的关系。我们首先测出了物体重力,记入了表格。实验时,我们选择的是──斜面。先让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把物体沿斜面匀速拉上斜面,读出拉力的大小,记入表格,再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度和高度也分别记入表格。然后逐渐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按同样的方法重做两次实验。最后算出较缓时为xx,较陡时为xx,最陡时为xx。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师:真不错,说得这么详细。为他们鼓掌。

师:其它探究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关系的小组得出的结论与他们的相同吗?

生:我们选择的是毛巾斜面,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师:下面哪个小组上来展示?

生2:我们小组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物体重力一定,也是先测出了物体重力,记入了表格中,实验时,先在木板表面铺上毛巾,把物体沿毛巾斜面匀速拉上斜面,记下拉力大小,记入表格,用刻度尺测出斜面长度和斜面高度分别记入表格中。然后再在木板斜面和玻璃斜面重复上面的实验。最后分别算出在毛巾表面上时为xx,木板表面上时为xx,玻璃表面上时为xx,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

师:其它探究这个因素的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吗?

生3:我们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先测出木块重力,记入表格中,把它沿斜面匀速拉上斜面,测出拉力的大小记入表格中,同时测出斜面长度和斜面高度,也分别记入表格中,然后逐渐在木块上加砝码,改变物体重力,重复上面的实验。最后算出较轻时的为xx,较重时为xx,最重时为xx。这三次的近似相等,所以在误差范围内,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无关。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综合一下同学们的实验结论。我们可以得出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只有两个,即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具体的关系怎样说才算是严密的呢?

生:在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生:在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生:斜面的倾斜程度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师:说得非常好。(大屏幕展示结论)

7、评估与交流

师:我们回到刚才第一个表格中,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还发现,倾斜程度越小,拉力越小,也就是越省力。

师:那综合分析一下省力情况与机械效率大小,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斜面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斜面越费力,机械效率越高。

师:既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机械效率越低,那盘山公路为什么还要把斜面修得那么长呢?

生:为了更省力。

师:特别是对于较重的物体做功考虑更多的应该是省力的问题,因为如果你不能搬不动动物体,你做的功就等于0,你的机械效率也将为零。这样看来,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的让斜面更陡一些,更光滑一些,这样就能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了。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知道有关斜面的哪些方面问题?(大屏幕)

生:我还想知道斜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师:还有生活中不太起眼的螺丝钉,千斤顶,楼梯等等都是斜面。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大。

师;我们可以采用极端思维法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斜面的倾斜程度为零,也就是水平,当我们沿水平方向拉物体,不可能让物体升高,在提升物体这方面做的功为0,即机械效率为0。如果斜面的倾斜程度最大,也就是竖直,沿竖直方向提升物体时,不需要克服斜面摩擦力做额外功了,此时的机械效率就等于100%。所以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机械效率越低;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师:这是因为拉力与重力成正比,关于为什么成正比,同学们到高中就明白了。

生:我还想知道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运动速度是否有关。

师: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有关(或无关)

师:你想一下啊,无论速度大还是速度小,只要是匀速,拉物体的力变不变?

生:不变。

师:那你觉得机械效率与速度有关吗?

生:我觉得无关。

生:我还想知道物体在斜面上滚动时的机械效率与滑动时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区别?

师;那你猜一下,滚动时高还是滑动时高?

生:我觉得滚动时高,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师:嗯,很喜欢动脑筋,不错啊。

师:不过,这些只是同学们的猜想,真正的验证过程就只能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究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觉得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不足呢?(大屏幕)

生1:通过探究我知道了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而且还知道了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机械效率的关系。

生2:这次探究实验,我们先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猜想,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设计了实验方案,再通过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这个探究方法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师:方法上的收获确实很重要,我们除了要学习实验的探究方法,也要学习别人好的学习方法,你们说是不是呀?有什么不足?

生:我觉得实验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测量拉力的时候,不能保证匀速拉动物体,而且弹簧测力计不是固定的,而是运动的,不便于读数,拉力的测量误差比较大。

生:斜面长度和斜面高度的测量也存在一些误差。

师:所以我们在测量的时候,都要非常的细心,这样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三、应用迁移,延伸拓展:

师: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高机械效率,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因为可以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效率就是时间,效率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无论做什么都会有效率,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尽量的提高效率。

阅读理解:效率

除了机械做功有效率问题外,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效率问题。一家人吃饭,不可能把每粒米都吃进肚里,这里我们可用效率表示对米的有效利用程度。用铅笔写字,一支铅笔的铅芯都能完全利用吗?人们总希望这根铅笔芯被利用的程度越大越好,因而这里的效率反映了对铅笔芯的有效利用程度。用炉子烧水的时候,煤炭不可能都完全燃烧,燃烧的煤炭放出的热量只有一部分被水吸收,很多热量浪费掉了,在这里我们可用“效率”的高低来表示对煤炭和放出的热量的有效利用率的大小。吹电风扇时,消耗的电能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电风扇的机械能之外,电动机中的线圈由于电流通过会发热,夏天,电风扇工作久了,电机发热就是很好的证明,但产生的这些热量都白白散失到空气中了。所以也可以用效率来表示电能利用率的大小。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效率”、“学习效率”、“办事效率”等等,都是从一定角度反映对某些事物的有效利用程度。(大屏幕展示文字并配音)

看完这段方字,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呢?另外,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想想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师: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机械效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说明与建议

1、有用功和总功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图14.4-1,弄明白三幅画的意思,然后讨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办法最好。学生可能对第二、三两种方法的区别不太理解,可引导学生注意桶的重量与口袋重量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种情况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2、想想议议

这里意在使学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实际使用机械时,人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少些。杠杆、起重机、电梯等所有机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额外功。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

3、机械效率

为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机械效率这一概念,懂得机械效率的意义,在讲述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后,应强调指出,使用机械做功,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等原因,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功是额外功,而为了把水提上来,水桶是不可缺少的。额外功是我们不需要的,它白白浪费能量,因此应尽量减小它。使用不同的机械来提起物体,我们希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说,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不同机器这方面的差别,通常用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叫做机械效率,给出机械效率的公式。一台机器所做的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这台机器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课本列举了一个计算机械效率的例题,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

最后指出,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应对这个问题重视。还可以让学生议议:除了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个初步观念。

4、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这个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探究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过程。同时还可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进一步探究摩擦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动手动脑学物理

1、有用功是14400J,总功是24000J,机械效率是60%,起重机提升装货物用的容器所做的功、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做功等都是额外功。

2、略。

3、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机械的结构,例如提水时用容积较大而重量较轻的水桶等;按规程进行保养、合理使用以减小摩擦。

机械效率物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会应用功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认识到做所有的事情 都要讲究效率。4.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并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5.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 1.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功的原理,2. 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3.会应用功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

教学难点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突破重难点主要策略 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机械效率课前准备 弹簧测力计,滑轮,钩码,刻度尺,细线,铁架台,PPT等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提问:小明利用动 滑轮将木料运上楼,对木料做功了吗 ?这个功的大小与用绳子将木料直接提上楼相等吗?(引导学生从实际考虑)利用动滑轮达到了什么目的?有没有省功?

二、新课教学(一).演示实验。(1)杠杆(图14-4)。 (2)动滑轮(图14-5),省力但没有省功。(3)学生把数据填入表格(P209)。(二).师生共同分析 、结论:1.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即W1=W22.斜面。(1) 做功的原理:FL=G h F=Gh/L (2)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3) 利用斜面知识解释盘山路。3、探究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提问: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 些因素有关?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引导学生探讨,给予必要的帮助。师:想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增大 功和减小 功,来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师:如何才能在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有用功呢?生:增大物重师:如何才能减小额外功呢?生:减小动滑轮的重力生:减小绳子和滑轮之间的摩 擦力 板书: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下列因素有关○1摩擦力 ○2动滑轮的自重 ○3重物的 重量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主要有;○1在滑轮的转动轴中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力○2减小动滑轮的自重○3使机械在满载的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的比例。4:课堂练习:(1).在如图所示中,人们分别利用动滑轮将重为150N的砂子提升到高处。 其中,动滑轮重10N,桶重30N,口袋重5N。请想一想:在此过程中, 动力要做功,克服砂子、动滑轮、桶子、口袋的重要做功,请想一想:哪些功是有用的,哪些功是无用的?做的无用功少好,还是多好?

(2).在使用机械时,人们对机械所做的功叫做 ;为达到某一目的必须做的功叫做 功,对人们无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功。(3).机械效率是指 的比值,它总是 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在甲、乙两种方法中,你认为利用那种方法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较高,为什么?

(5).甲、乙两位工人分别用如图所示的A 、B两种方式,将同样重的一 袋沙子提到高处,滑轮的重力小于沙子的重力,不计摩擦阻力和绳子的重力,则甲、乙两机械的效率谁的大? 例题:市政府投入巨资,对二环路沿街实施景观改造。施工中,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将一桶 沙匀速拉到10m高 处,沙重90N,所用的拉力是100N。求:⑴有用功是多少?解:W有用=Gh=90Nх10m=900J ⑵总功是多少?W总=FS=100Nх10m=1000J ⑶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三、布置作业:练习:补充习题12至14页完成学习与评价第14至17页

机械效率教案 篇4

教学题目

四、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自的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机械效率取决于有用功在总功里所占的成分,(即百分比)从而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教学器材

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与讨论。

教学内容

首先讨论上节课留的课外作业,指出:

1.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尽可能减少额外功,即减少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功。

2.P171想想议议

克服水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从井里捞水桶时,克服水桶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里所带的水以及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可见有用功,额外功主要取决于我们做功的目的性,加以区别,不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我们用车推货物而做功,由于货物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有用,但由于车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而做的功就是额外的功。

引言:本节课我们要通过测滑轮的机械效率,要进一步明确决定机械效率的两个条件,通过几个不同的方法所测定的效率,进一步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

学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实验中注意事项;

1.在实验中要将距离测量的准确些。

2.注意会将细绳绕在滑轮上。

2.尽可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弹簧秤。

4.注意弹簧秤的示数要用n顿表示。

5.拉动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物体匀速上升。

6.可将各数据填入书中表格内。

7.注意分析实验中所出现误差的原因。

小结

通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纠正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有用功还可以这样来求得,

作业:P176—177,8、9。

【说明】这个教案基本上是提纲式的,建议新教师要把实验过程再写详细些。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构效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具:弹簧秤、小车、长木板、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引导:课文107页中的各种方法都能把沙子运到楼上,同学们由此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总共做了多少功?克服沙子重力做多少功?各种方法做功是否同样多等问题。]

2、引入课题:机械效率。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效率

1、组织讨论。找出各种方法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用不同方法,人所做的功不完全相同,但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相同的。]

2、能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了吗?

人对沙子所做的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对桶、口袋所做的功是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所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

分析: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即有用功始终都要小于总功。

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公式:

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

提出问题:机械效率可以大于100%吗?分析得出:使用机械时会不得不做一些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00%。

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

1、阅读“斜面的机械效率”。了解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

2、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和记录表格。

3、完成实验的实验报告。

三、课堂小结

四、作用:110页1。

五、教学反思

板: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

《机械效率》教案 篇6

教学课题:第十一章 第八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能够计算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总功的概念 的概念

教学用具:重物,支架,细线,滑轮,斜面等

教学方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动脑,好奇心强,集中精力听课的持久性差,比较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配以谈话、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法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学生对全章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难就维在:1前面在讲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都没有考虑摩擦和某些机械自身的重。因此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很难捉摸理解,在具体实例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对的物理意义不能真正理解,只会死记公式,遇到具体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为此我在教学中将“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单一的问题提出来即a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轮c用滑轮将重物提升。其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功?怎样计算?

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功的原理内容是怎样的?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功的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何在?(学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时,我们以学习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功率)今天我们将讨论使用简单机械中的另一个问题,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引导学生学习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三个物理概念

1、板书课题让学生朗读课文

(1)请一们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要求其余同学留意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若有让学生提出并纠正。

(2)提问学生:在这几段课文中,提到了哪几个前面没有学过的名词术语?(学生回答: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教师指出:同学们看了这几段课文后,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会感到难以捉摸,今天我们就通过讲座下面的问题来突破这些难题。

2、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如下四个问题:

(1)出示重物,提问学生,如果我将这个重为G牛的物体向上匀速举起,请回答如下问题:

a需克服什么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

b需用多大的力?(F=G)

c需何等多少功?(W=FS)

(2)出示用细绳悬在支架上作动滑轮用的单滑轮,并说明:假设这个滑轮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它本身的重为G牛,如果我们通过拉绳子把这个下面没有挂别的物体的“空”滑轮匀速提升h米,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a需用多大的力拉绳子?

b拉绳子的力需移动多大的距离?

c拉绳子需做多少功?

(3)把重物挂在动滑轮的下面,将重物用动滑轮匀速提起h米,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a我们用来拉绳子的力包括哪些内容?(使重物升高用的力 使滑轮也随着升高用的力)

b动力做的总功凶手哪些内容?(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 克服额外阻力做的功)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自然地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三个概念引出并能使学生知道三者的关系是W总=W有用+W额外

(4)为了对W总=W有用+W额外有一个再认识过程,出示斜面引导学生分析如下问题:

如果我们借助一个长L米高h米的斜面,匀速地把物体升高h米,假如斜面绝对光滑,那么沿斜面推物体用的力等于多少?动力做功等于多少?可是毫无摩擦的物体实际是没有的,任何斜面都有摩擦,那么利用这样的斜面把重为G牛的物体提升h米,沿斜面推物体所做的功W总=W有用+W额外,克服有用阻力何等的功就是合乎我们上的的有用功,而由于克服摩擦做的功就是额外做0的功即:W总=W有用+W额外

(二)讲解的物理意义和它的公式

1、让学生读课文,结合前面的结论W总=W有用+W额外从面明确的物理意义。要求学生回答 下面的几个问题:

(1)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单位是什么?

(3)为什么总小于1?能不能等于1?

(4)提高的关键和方法是什么?

(5)按的定义式,具体计算的思路如何?

2、指导学生解决课文中的例题

解答初中物理习题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要求学生要按照课文中的解题步骤分步解题。

四、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自己作出本课小结。老师适当指导讨论如下问题:

1、功率大的机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高功率是否就等于提高效率?

2、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一定越高?

4、增加总功是否即可提高?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初步区别功、功率、这三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从而对全章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课堂练习:

强化所学概念和公式,用以对知识的巩固及反馈其内容略

六、布置作业:

1、认真复习课文

2、预习下节教材,做好分组实验准备

3、练习七 1 ,2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篇7

本节主要讲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与机械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和功的基本概念以及功的原理,而引入这些物理概念的目的就在于研究机械做功与机械效率的问题。初学“机械效率”,往往对这些概念陌生难懂,思维不通、前后矛盾,甚至分析实际问题中把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弄混淆。想要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含义以及计算机械效率,就必须使学生分清楚那部分功是有用功,那部分功是额外功,或者那个力做的功是有用功,那个力做的功是额外功,那个力做的功是总功。本节教学设计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所用时间较多。

机械做功以及机械效率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应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例分析揭示问题的本质,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应当注重更多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机械的使用就是为了代替人力做功,鼓励学生认真了解和认识身边的机械,而且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机器,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设计注意体现物理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教与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

通过剖析额外功产生的原因,从而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和途径,认识机械效率的高低是反映机械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机械效率对当今社会能源短缺这种局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突出体现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现象就在身边,物理知识不仅有趣,而且还是很有价值的。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独立完成探究过程。在教材的基础上,不仅让学生探究了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还探究了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以及所拉物体重力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交流与合作精神,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了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良好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探究完斜面机械效率之后,引入斜面省力情况与其机械效率的关系,让学生能辩证的看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另外,通过学生对“你还想知道有关斜面的哪些方面的问题”,通过老师的答疑,使学生能把实验结论与理论分析结合起来,更进一步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后面通过发散教学,把机械效率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比如烧水的效率,用电的效率,以及工作效率,办事效率,甚至学习效率,让学生知道无论什么都有一个效率问题,效率就是时间,效率就是生命,让学生理解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机械效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利用斜面拉物体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会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亲身经历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实验教具】

学生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木板斜面、毛巾、玻璃、带钩的方木块、长方体铁块、砝码。

老师用实验器材:器材同上。

软件: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工人往高处搬重物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

生:用木板搭成一个斜面,把重的东西推上去或拉上去。

师:为什么这么做呢?

生:因为斜面可以省力。

师:斜面这种省力的机械,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同学们都见过哪些斜面?

生:盘山公路就是一个大斜面。(大屏幕)

师:还有吗?

生:我们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会更容易一些。也是利用了斜面可以省力。

师:这盘山公路像不像S形?

师:桥梁的引桥也是一个斜面,而且桥面越高,引桥也越长。(大屏幕)

师:既然使用斜面可以省力,那能不能省功呢?

生:不能。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师:说得很好。实际上使用任何机械都会不可避免的做一些额外功,这样使得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就是机械效率,我们用它来描述利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它的省力情况与它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关系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提出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师:我们利用斜面做功时,目的是把物体抬到一定高度处。我们不把它竖起提升,而是沿着斜面把它拉上去,这是为了省力。演示:请看这里,沿斜面拉物体时,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如何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生: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拉力所做的功是总功。

师:我们需要哪些测量仪器?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

生:需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要测出物体重力,斜面高度,拉力,斜面长度。

斜面的机械效率:(大屏幕)

师:你们准备怎样测量拉力的大小?

生:用弹簧测力计钩住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拉,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拉力的大小。

师:知道了如何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了,同学们猜想一下,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进行猜想:

生: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斜面长度、倾斜程度、斜面坡度、斜面粗糙程度、所拉物体重力有关。(大屏幕)

师:能说说你们的猜想依据吗?

生:我觉得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斜面越粗糙,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就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师:有道理。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摩擦力越大,做的额外功就越多,机械效率就越低。

生:我觉得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把物体提升得也越高,机械效率就越高。

生:我认为可能与斜面的坡度有关。坡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生:我觉得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所以机械效率高(或越低)。

生:我认为可能与斜面的长度有关,斜面越长,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也越多,机械效率就越低。

生:我认为可能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机械效率越低(或越高)。

生:我认为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斜面越高,做的有用功就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师:很不错,同学们猜想了这么多因素,而且说得有理有据。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因素中相类似的因素合并合并,把问题简化一下呢?谁来说?

生:我觉得斜面的坡度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可以合并。

师:坡度与倾斜程度是不是一个意思呀?

生:我觉得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可以合并。

师:物体越重,对斜面的压力也越大,那我们把它们合并为重力,因为压力不太好测量。

生:我认为斜面的高度与斜面的长度也都可以合并为斜面的倾斜程度,因为固定高度,只改变长度或固定长度只改变高度都相当于改变了斜面的倾斜程度,效果是一样的。

师:说得有道理,你能来演示给我们看看吗?

生:演示并解说。把斜面长度固定,只改变斜面高度,斜面的倾斜程度变了;把斜面高度固定,只改变斜面的长度,斜面的倾斜程度也变了。这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师:这两种方法都改变了斜面的倾斜程度。但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生:固定高度,改变斜面的长度更简便。

师:按照同学们的讨论结果,进行合并后,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几个?

生: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重力。(大屏幕)

3.设计方案:

师:要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实验,因为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先设计好实验方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

师: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有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探究呢?

生:控制变量法。

师:当一个量与多个因素有关,在探究其中一个因素时,我们要控制其它的因素一定,这就是控制变量法。由于探究的因素较多,我们的时间也有限,所以各小组的同学只能就其中一个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进行探究,各小组讨论一下,我来分分组,同时请各小组组长来领取实验报告单。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写下来,画出实验的图例和实验表格。

生设计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与帮助。

4.展示交流结果:

生1: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时,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重力一定,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分别就较缓、较陡、最陡做三次。这是我们的设计方案图和表格。

师:大屏幕展示方案一。(强调材料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动画及表格)

附表格一:

实验次数

斜面坡度

斜面材料

斜面高

/m

小车重

/N

有用功

/J

斜面长度/m

拉力

/N

总功

/J

机械效率

1

较缓

木板

2

较陡

木板

3

最陡

木板

生2: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物体重力一定,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分别在毛巾、木板、玻璃斜面上做三次。这是我们的方案图和表格。

师:大屏幕展示方案二。(动画及表格)

附表格二:

实验次数

斜面坡度

斜面材料

斜面高/m

小车重/N

有用功/J

斜面长度/m

拉力

/N

总功

/J

机械效率

1

较陡

毛巾

2

较陡

木板

3

较陡

玻璃

生3: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时,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改变物体的重力,分别用较轻、较重、最重的物体做三次。这是我们的方案图和表格。

师:展示方案三。(也强调材料可以任意选择)(动画及表格)

附表格三:

实验次数

斜面坡度

斜面材料

斜面高

/m

小车重

/N

有用功/J

斜面长度/m

拉力

/N

总功

/J

机械效率

1

较陡

木板

较小

2

较陡

木板

一般

3

较陡

木板

最大

5.进行实验:

师:方案已经制定出来了。下面就开始实验吧。同学们边做实验边记录数据。

生:做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

6.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的。实验做完了吗?做完了。把你们的数据及结论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让大家来分享你们的实验成果吧。哪个小组先来?你们小组先来吧。

生:展示实验。先把实验报告拿到展示台下展示,然后一个同学做演示,一个同学解说。

生1:我们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的关系。我们首先测出了物体重力,记入了表格。实验时,我们选择的是──斜面。先让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把物体沿斜面匀速拉上斜面,读出拉力的大小,记入表格,再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度和高度也分别记入表格。然后逐渐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按同样的方法重做两次实验。最后算出较缓时为**,较陡时为**,最陡时为**。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师:真不错,说得这么详细。为他们鼓掌。

师:其它探究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关系的小组得出的结论与他们的相同吗?

生:我们选择的是毛巾斜面,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师:下面哪个小组上来展示?

生2:我们小组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物体重力一定,也是先测出了物体重力,记入了表格中,实验时,先在木板表面铺上毛巾,把物体沿毛巾斜面匀速拉上斜面,记下拉力大小,记入表格,用刻度尺测出斜面长度和斜面高度分别记入表格中。然后再在木板斜面和玻璃斜面重复上面的实验。最后分别算出在毛巾表面上时为**,木板表面上时为**,玻璃表面上时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

师:其它探究这个因素的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吗?

生3:我们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先测出木块重力,记入表格中,把它沿斜面匀速拉上斜面,测出拉力的大小记入表格中,同时测出斜面长度和斜面高度,也分别记入表格中,然后逐渐在木块上加砝码,改变物体重力,重复上面的实验。最后算出较轻时的为**,较重时为**,最重时为**。这三次的近似相等,所以在误差范围内,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无关。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综合一下同学们的实验结论。我们可以得出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只有两个,即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具体的关系怎样说才算是严密的呢?

生:在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生:在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生:斜面的倾斜程度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师:说得非常好。(大屏幕展示结论)

7.评估与交流

师:我们回到刚才第一个表格中,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还发现,倾斜程度越小,拉力越小,也就是越省力。

师:那综合分析一下省力情况与机械效率大小,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斜面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斜面越费力,机械效率越高。

师:既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机械效率越低,那盘山公路为什么还要把斜面修得那么长呢?

生:为了更省力。

师:特别是对于较重的物体做功考虑更多的应该是省力的问题,因为如果你不能搬不动动物体,你做的功就等于0,你的机械效率也将为零。这样看来,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的让斜面更陡一些,更光滑一些,这样就能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了。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知道有关斜面的哪些方面问题?(大屏幕)

生:我还想知道斜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师:还有生活中不太起眼的螺丝钉,千斤顶,楼梯等等都是斜面。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大。

师;我们可以采用极端思维法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斜面的倾斜程度为零,也就是水平,当我们沿水平方向拉物体,不可能让物体升高,在提升物体这方面做的功为0,即机械效率为0。如果斜面的倾斜程度最大,也就是竖直,沿竖直方向提升物体时,不需要克服斜面摩擦力做额外功了,此时的机械效率就等于100%。所以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机械效率越低;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师:这是因为拉力与重力成正比,关于为什么成正比,同学们到高中就明白了。

生:我还想知道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运动速度是否有关。

师: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有关(或无关)

师:你想一下啊,无论速度大还是速度小,只要是匀速,拉物体的力变不变?

生:不变。

师:那你觉得机械效率与速度有关吗?

生:我觉得无关。

生:我还想知道物体在斜面上滚动时的机械效率与滑动时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区别?

师;那你猜一下,滚动时高还是滑动时高?

生:我觉得滚动时高,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师:嗯,很喜欢动脑筋,不错啊。

师:不过,这些只是同学们的猜想,真正的验证过程就只能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究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觉得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不足呢?(大屏幕)

生1:通过探究我知道了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而且还知道了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机械效率的关系。

生2:这次探究实验,我们先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猜想,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设计了实验方案,再通过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这个探究方法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师:方法上的收获确实很重要,我们除了要学习实验的探究方法,也要学习别人好的学习方法,你们说是不是呀?有什么不足?

生:我觉得实验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测量拉力的时候,不能保证匀速拉动物体,而且弹簧测力计不是固定的,而是运动的,不便于读数,拉力的测量误差比较大。

生:斜面长度和斜面高度的测量也存在一些误差。

师:所以我们在测量的时候,都要非常的细心,这样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三、应用迁移,延伸拓展:

师: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高机械效率,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因为可以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效率就是时间,效率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无论做什么都会有效率,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尽量的提高效率。

阅读理解:效率

除了机械做功有效率问题外,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效率问题。一家人吃饭,不可能把每粒米都吃进肚里,这里我们可用效率表示对米的有效利用程度。用铅笔写字,一支铅笔的铅芯都能完全利用吗?人们总希望这根铅笔芯被利用的程度越大越好,因而这里的效率反映了对铅笔芯的有效利用程度。用炉子烧水的时候,煤炭不可能都完全燃烧,燃烧的煤炭放出的热量只有一部分被水吸收,很多热量浪费掉了,在这里我们可用“效率”的高低来表示对煤炭和放出的热量的有效利用率的大小。吹电风扇时,消耗的电能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电风扇的机械能之外,电动机中的线圈由于电流通过会发热,夏天,电风扇工作久了,电机发热就是很好的证明,但产生的这些热量都白白散失到空气中了。所以也可以用效率来表示电能利用率的大小。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效率”、“学习效率”、“办事效率”等等,都是从一定角度反映对某些事物的有效利用程度。(大屏幕展示文字并配音)

看完这段方字,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呢?另外,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想想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师: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构效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具:弹簧秤、小车、长木板、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引导:课文107页中的各种方法都能把沙子运到楼上,同学们由此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总共做了多少功?克服沙子重力做多少功?各种方法做功是否同样多等问题。]

2.引入课题:机械效率。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效率

1.组织讨论。找出各种方法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用不同方法,人所做的功不完全相同,但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相同的。]

2.能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了吗?

人对沙子所做的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对桶、口袋所做的功是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所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

分析: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即有用功始终都要小于总功。

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公式:

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

提出问题:机械效率可以大于100%吗?分析得出:使用机械时会不得不做一些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00%。

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

1.阅读“斜面的机械效率”。了解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

2.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和记录表格。

3.完成实验的实验报告。

三、课堂小结

四、作用:110页1。

五、教学反思:

板: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