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最新《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精彩3篇】正文

《最新《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精彩3篇】》

时间: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最长的一篇课文,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除了感受雨来的人物品质,还把练习速读作为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及反思吧,欢迎大家借鉴参考。本文是勤劳的编辑为大伙儿整编的最新《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精彩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篇1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本课教学要求。

二、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三、指导读第二、三部分(过程同前)

1、自读课文,划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

1、自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段。

1、朗读课文。

2、摘录写得美的句子。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3、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⑴ 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⑵ 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5、学生预习课文

⑴ 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⑵ 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汇报预习的情况。

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⑴ 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⑵ 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⑶ 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⑷ 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b、大家评议。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篇3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训练学生速读文章,并在短时间内能够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学习对景色、环境的优美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学习反复的修辞手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勿忘国耻;激起学生对小雨来为代表的英雄们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训练概括能力;学习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学习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小学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自读课《小英雄雨来》,大家对抗日战争应该有了一些了解,哪位同学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抗日战争?(明确:1937年到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成为二战中亚洲战场上战争最激烈的一块。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小雨来便是这斗争中的一个抗日小英雄。)今天,同学们已经和小雨来一样长大了,咱们再次学习雨来的故事,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让我们向小英雄雨来致敬。在日本的右翼势力歪曲和否定这段历史的今天,让我们勿忘国耻!

二、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冀 察 晋 jì chá jìn 芦 苇 wěi 笤 帚 tiáo zhou 软 鼓 囊 囊 ruǎn gu nāng nāng 手 榴 弹 liú 脊 背 jǐ 吧 嗒 bā dā 哐 啷 kuāng lāng 狗 吠 fèi 晌 午 shǎng wu 喀 啦 kā lā

嗖 嗖 sōu sōu 推 推 搡 搡 sǎng 劫 难 jié nàn 胸 脯 pú 趔 趄 liè qie 嗷 嗷 áo áo 吼 叫hǒupáo 狗刨 bào 刨冰 sā 撒腿 sǎ 撒种 gū 骨碌 gǔ 骨头

níng 拧了他一把 nǐng 拧螺丝 nìng 脾气拧

三、整体把握文章

1、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12岁的小雨来为了帮助区里的交通员李大叔逃脱鬼子的追杀,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2、我们看到课文已经分成了六部分,每部分的上面都标着数字。请大家再次迅速浏览课文,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的爸爸突然夜归及雨来的所见所闻。

第四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五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六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但雨来并没有死。

四、作业:

从文中找出描写雨来家乡的优美句子和段落摘抄到自己的札记本上。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我们在第五单元的《河塘旧事》中曾经学习过景物描写对揭示文章主题、烘托气氛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本文中,也有几处优美的景物描写,请大家找出来。

(1)第一处景物描写在文章开头,“在晋察冀的东北部……都笼罩在柔软的芦花里”。现在,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文字,大家静静地体会,这段描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景色优美。)那么,这么美丽的家乡我们能忍心看她受到敌人的侵害吗?(生:不能。)此外,这一段文章还交代了哪些情况?(地点:晋察冀东北部,这里有小河,为雨来脱险打下了伏笔。)

(2)第二处景物描写在第六部分的开头,“太阳已经落下去……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此时此刻,小雨来可能已经死在鬼子的枪下。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色(师:有感情朗诵),让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美景。(生:壮丽。)这壮丽感人的景物描写增添了什么样的气氛呢?(点拨,明确:庄严。)壮丽的景色,庄严的气氛,在此情此景中,雨来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呢?(英雄形象)。这景物描写对雨来的英雄形象起了什么作用?(烘托、映衬、突出)。

(3)第三处景物描写出现在什么时候呢?(生:大家呆呆地在河岸边站着的时候。)大家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生:悲伤、愤怒,希望雨来没有死。)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大家的心情却写了大家眼前的景物呢?(点拨后明确: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出河岸上的气氛是沉重的,肃穆的,这里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么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期待这,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反映出乡亲们悲愤交加的心情。)。

二、除了优美的景物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外,文章中还运用了一个修辞方法:反复。

反复的定义: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反复。

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文中两次出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是典型的间隔反复,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两句话在文中不同的段落都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第一次出现在第二部分中,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但学到了文化,也接受了爱国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第二次出现在第五部分,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是雨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是他能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这两句话的反复使用,既点明了小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爱自己的祖国”,又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三、对本文进行总结

四:作业:

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一定使同学们有很深的感触,请你用自己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观察自己见到的景物,写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要求: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