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精选6篇正文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精选6篇》

时间:

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学辅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对比创设情境。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美丽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电能电功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功率教案 篇1

关键词:高三复习 学案 高效

高三一轮复习课功能有三:一是唤醒功能。学生一般存在旧知识的暂时性遗忘或较深度的遗忘,而教师一但提及或引导学生回忆该部分知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便会被唤醒;二是重组功能。通过复习,对零散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形成合理的知识架构,使学生达到易学、易懂、难忘的境界。三是提升功能。通过精选的例题及习题,以训练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唤醒是为了再现,进而内化;重组是为了融合、打通,进而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是为了综合运用、灵活运用,进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唤醒功能中,对学生知识的唤醒一般是由教师完成的,最传统的模式是教师满堂灌,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经常会造成以下现象:教师就好比唱独角戏,学生参与度低,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生,复习更多的是重复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浪费时间;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弱、学习习惯有待改进的学生,他们遗忘的知识点较多,虽然教师在这节课唤醒了他们遗忘的知识点,但是唤醒遗忘功能是由教师完成,所以学生很容易对教师复习过的知识点还存在遗忘,上课的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教师生怕学生记不住知识点,翻来覆去的讲解;学生被动的听,甚至教师讲了多遍却没有印象,讲得越多越糊涂,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势必影响学习能力的提升。

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高效的学习方式,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模式。

事实上,学案的编写、使用不是新鲜事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复习学案的使用和之前的新课其实是一样的,虽然教师在课前把学案发下去,学生对照课本和笔记完成知识点后,仍然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讲一遍知识点,学生被动的听,然后布置海量的题目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这种形式只是换了一种包装,教师依旧是主体,而且这种模式还会因为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学案,反而更浪费时间,其实效率反而更低了。要想走出这种困境,关键在于学案如何正确编写和师生如何使用学案。

学案的编写,常见的设计主要由以下模块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达标检测、学习小结。下面就这5个模块探讨一下教师如何有效编写学案和学生如何高效利用学案,以达到高三一轮复习课的目标要求。

一、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在学习目标中,如果只给出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了解、理解、综合应用),目标和知识点笼统,学生不容易掌握该知识点在高考的地位,题型、难度、频率是如何在高考中体现的,就达不到设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目的。以电解池为例,在考试大纲中涉及到的要求是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学生单从大纲说明会觉得电解池的知识点难度系数低,只是定性要求,而且涉及的电源应该来源于教材,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历年高考题,会发现有关电解池的学习目标被分解为:

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会判断阴/阳极,根据离子放电顺序表判断阴/阳极产物。(特殊:如果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阳极产物为活性电极本身失去电子)。

2.能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3.利用电子守恒关系列出关系式进行相关计算。

4.新型电解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阴离子在阴极放电和阳离子在阳极放电)。

结合以上要求在高考中出现的难度和频率以及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自然能给出重点是:

1.掌握离子放电顺序表。

2.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阳极产物的判断。

难点是:(1)利用电子守恒关系列出关系式进行相关计算。(2)新型电解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阴离子在阴极放电和阳离子在阳极放电)。

通过细化目标、明确目标,从而使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有可操作性,是学生能一目了解,明白复习的方向及难度。

二、知识链接

在知识链接编写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尽量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这种设置形式,能使学生唤醒相关知识。在使用上,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学习,学生不看教材、笔记,自己独立完成知识链接,并使知识网格化、系统化,再结合教材、笔记明确自己对知识点中尚存在的遗忘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重点标记,提醒自己这些知识点是自己的薄弱点。以前是教师唤醒学生遗忘的知识点,现在应该是学生自己唤醒遗忘的知识点。

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再重复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而是对零散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形成合理的知识架构,针对学生易错知识点和在此知识点上结合高考在原有的知识点上进行提升、总结,以达到知识重组的目的。

以有机化学基础为例,在知识链接中,学生填写有机物相关的概念、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后,而教师在课堂按照以下步骤达到知识点整合、重组的目的。

步骤1:将这些有机物按照烃―卤代烃―醇―醛―羧酸―酯之间的转化串成一条主线使得有机物性质形成网状图,不再是零碎的知识点。

步骤2:将已学官能团以表格列出,学生思考如何引入官能团以及官能团可以转化成哪些新的官能团。

步骤3:列出反应条件。学生思考符合反应条件的哪些官能团发生反应。

三、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包括三个方面的习题: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困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编写完成的。这样既减轻了困难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调动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在学案使用中,注意通过作业批改与分析,掌握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措施。应积极倡导教师先做题后布置,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阅、有记录,及时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矫正或补救措施。

四、学习小结

这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板块,其实学习小结真正利用起来对学生的帮助是最大的。让学生学会多思考、多反思、总结遗忘知识点、易错知识点,如果积累下来就是一本自己的错题集,这对于后期复习帮助学生有指向性的攻克薄弱点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轮复习是否有效、高效,关键在于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能否有效唤醒了学生已遗忘的知识。学案的精心编写,使用时机的精妙安排,练习过程的有效掌控,势必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从而真正实现“少教多学”,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电功率教案 篇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chool and tennis course project,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design of electrical design of public buildings, the design of the lighting system and the layout scheme of the lighting lamps.

关键词:学校;网球场;照明系统;照明灯具

Key words: school;tennis course;lighting system;lighting lamps

中图分类号:TU1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1-0192-02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建筑的使用功能呈现多元化,对室内各种场所的照明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优良的室内照明质量包括:适当的照度水平、舒适的亮度分布、宜人的光色和良好的显色性、没有眩光干扰、正确的投光方向与完美的造型立体感。

本文着眼于建筑电气设计中对照明节能的探讨,力求照明系统、照明灯具布置、照明光源选择更加合理,在充分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节能。下面,以两个案例来说明室内不同场所的照明布置方案。

1 案例一,学校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中学教学楼,框架结构,地上五层,属公共建筑。建筑面积为7000平方米,总高度20米。

1.2 负荷估算及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本工程初步设计时,选用1台400KVA变压器,为照明及其它动力负荷供电。

施工图阶段,由水暖专业提供具体设备容量,详细核对计算,选用此组变压器满足供电要求。由于公共建筑的用电量较大,在确定变电所(箱式变电站)位置时,应尽可能使高压深入负荷中心。这对节约电能,提高供电质量都有重要意义。本工程设置箱式变电站,距离单体配电间约为80米,其设置位置满足供电半径要求。

1.3 供配电系统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规定,本工程消火栓泵、消防稳压泵、应急照明等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其余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选定了如下供电方案。

由区域变电站引来一路10kV电源,作为主用电源,另一路电源引自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正常工作时,主用电源供电。当主用电源断电时,备用电源投入使用。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双电源互投装置,满足二级负荷供电要求。无功补偿采用低压侧集中补偿方式,功率因数按规定补偿到0.9-0.95。电源进线采用电缆进线。

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各楼层照明用电、重要负荷(如消防泵房、水泵房)用电采用放射式,各楼层分别设置电源切断装置。电热水器配电采用树干式。各楼层设置层间强、弱电井。

计费方式,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设总配电装置和总电能计量装置,并装设分项计费电能表。

本建筑配电电压为交流220/380V,联结形式采用TN-C-S系统。

1.4 照明系统

为了减少动力设备用电对照明线路电压波动的影响,照明用电与动力用电线路尽量分开供给。本楼设有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

一般照明设计包括教室、办公室照明,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要求,按照照度标准值(300lx)来设计,要求利用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法,并限制眩光,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以及照明功率密度值标准值的要求,从而达到了节能效果。

1.4.1 教室一般照明

根据《照明设计手册》要求,普通教室不宜采用无罩的直射灯具及盒式荧光灯,宜选用有一定保护角、效率不低于75%的开启式配照型灯具。

为减少眩光区和光幕反射区,荧光灯具宜纵向布置,即灯具的长轴平行于学生的主视线,并与黑板垂直。教室照明的控制宜平行外窗方向顺序设置开关。

根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规定,教室灯具悬挂高度距桌面的距离不应低于1.7米。本工程教室灯具安装方式采用吸顶安装。

教室黑板应设专用黑板照明灯具,其最低维持平均照明应为500lx,黑板灯具不得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直接眩光,黑板照明开关应单独装设。

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规定,教室的照明标准值为300lx(到课桌面)。其中6.3.7规定,教室照明功率密度现行值不大于9W/m2,目标值不大于8W/m2。相较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教室照明功率密度现行值不大于11W/m2,目标值不大于9W/m2,降低了不少。教室照明灯具布置如图1。

1.4.2 应急照明

楼梯间、设备房(消防泵房、配电间等)及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包括备用照明及疏散照明。备用照明,自带蓄电池,要求应急供电时间不少于180分钟。应急疏散通道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均自带蓄电池,要求应急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13.9.12第4款规定,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不应由同一分支回路供电。故消防水泵房、配电间内的备用照明由应急照明箱单独引出回路,与走道、楼梯间等处的疏散照明回路严格分开。

2 案例二,网球场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网球场,钢结构,地上一层,局部二层,属公共建筑。建筑面积为4200平方米,总高度13.5米。

2.2 负荷估算及配电柜位置的确定

本工程设置配电间,内设配电柜,为照明及其它动力负荷供电。网球场内主要用电设备为照明灯具、空调设施及电热水器等。故照明选用节能型LED灯具对于电气节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3 供配电系统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规定,本工程一般照明、动力及应急照明等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选定了如下供电方案。

本工程配电电压为交流220/380V,电源进线采用电缆进线。联结形式采用TN-C-S系统。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和树干混合式。计费方式,低压侧,装设分项计费电能表。

2.4 照明系统

2.4.1 一般照明

本工程一般照明包括网球场、会客室等照明,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要求,网球场性质为训练和娱乐,按照照度标准值(300lx)来设计,要求利用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法,并限制眩光,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以及照明功率密度值标准值的要求,从而达到了节能效果。

标准网球场占地尺寸:(36.6*18.3)米,双打(标准)有效尺寸:(23.77*10.97)米。网球场地根据《照明设计手册》要求:灯具设在球场两侧上方照明为好,空间照度也要均匀。灯具的最低安装高度业余为8米,为使运动员不受眩光干扰,应在灯具上加装格栅和挡板,以及采用其他挡光方法。

本工程网球场照明设计方案为:采用沿场地长边均匀布置,灯具间距4米,每侧布置8盏灯具,两侧共16盏,灯具采用球场专用LED灯,功率168W,安装高度8米。经计算,照度符合规范要求照度标准值。教室照明灯具布置如图2。

2.4.2 应急照明

疏散通道及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应急疏散照明。应急疏散通道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均自带蓄电池,要求应急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 结束语

当今,资源日益匮乏,绿色节能让资源得以合理有效利用,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倡绿色照明,既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又有益于提高人们生产、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保护身心健康。建筑照明电气设计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本文通过对案例中学校、网球场建筑照明电气设计方案进行讨论,提供此类工程的设计参考。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系统,完善的灯具布置方案,优质的照明灯具及光源选择,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最终实现最佳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亮,宋镇江。大中型公共建筑电气照明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08).

电功率教案 篇3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功率及其单位。

2.理解额定功率。

能力目标

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比较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再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和电功公式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给出电功率的单位。然后从电功率的单位引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说明1度就是1千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用电器的两个重要指标,额定电压、额定电功率,以使学生对常见用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点: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疑点: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包括电功率和用电器额定功率两块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前面学生学过的功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在讲解电功率的公式时,注意强调公式中的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时给出电功率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要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重点是电功率的概念和单位,难点是额定功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定义。

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电功率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概念。

二、电功率:

电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电功率就大;电流做功慢,电功率就小。电功率的定义公式为P=W/t,电功率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电功率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电功率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电功率就越大。

电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

三、额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

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

例题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

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分析解答】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其实际电压应等于额定电压,所以该题中的电热煮水器的实际电压应为220伏特,工作12分后,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即用电0.l度.根据P=W/t=500瓦

例题2、有两盏灯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已知电压U相同并保持不变,两灯均可发光,在甲、乙两图中比较灯1的亮度是[]

A.甲图亮B.乙图亮C.同样亮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

电功率教案 篇4

题1小明用如图1所示电路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

(1)小明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2甲所示,则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2)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观灯泡总不亮,且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示数接近3 V,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A.灯泡短路B.灯泡断路

www.

C.滑动变阻器某处断路D.开关接触不良

(3)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示数为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指针如图2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4)实验中,小明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在对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时,小明设计了如下表格,你认为这张表格的设计是(正确/错误)的,原因是。

表1次数111112113电压U/V电流I/A电功率P/W电功率平均值P/W此题是各地中考命题中的热点问题,学生往往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在处理数据时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所以很多学生在答题时认为此表格设计是正确的,原因是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那么到底表格设计正确还是错误呢?

首先要对误差有一个认识。每一个物理量都是客观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大小,人们将它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进行测量是想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然而测量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环境中,由具体的人进行。由于实验理论上存在着近似性,方法上难以很完善,实验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周围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 是不可能测得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也称为偶然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减小误差。随机误差处理的基本方法是概率统计方法。处理的前提是系统误差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其影响事先已被排除或事后肯定可予排除。系统误差的处理虽然无统一的方法可循,但是,首先应尽可能预见到各种误差来源而采取技术措施予以消除或削弱其影响。其次,应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以便尽可能削弱系统误差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所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系统误差。而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随机误差的前提是在一列等精度测量中,每次测量的误差是无规律的,其值或大或小,或正或负,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

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要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消耗的电功率,即低于额定电压、等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三种情况下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相差很大,不符合求平均值减小偶然误差的条件。所以不能求电功率的平均值。

题1中第(4)问的正确答案是“错误”,原因是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不同,求不同电压下灯泡功率的平均值没有意义,因此小明设计的表格错误。

学生听了我的解释之后,对这个问题好像搞清楚了。

过了一天,学生又拿来一道题问我,老师,您看这道题也是测小灯泡电功率,为什么可以求平均值呀!

题2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 V.

(1)小明在连接实验电路时还有导线未接上,如图3甲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3甲中的电路连接好(导线不得交叉).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移到(填“A”或“B”)端。

(3)实验时,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3乙所示,其示数为A,那么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4)小华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小灯泡额定功率,她用同一套器材做了三次实验(她将电压表调到3.8 V,图3丙是其中一次实验所调的电压表示数),获得三组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处理,见表2.

表2实验序号111112113电流示数/A110.71110.69110.68额定功率/W112.698112.622112.584额定功率的平均值/W11P=2.698+2.622+2.584113=2.635①他测得功率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②这样处理数据的方法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其理由是。

本题是2012年江苏省扬州市的中考题中的第28题图,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

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题2第(4)问不同的参考资料给的答案是不同的。比如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苏专版《中考档案・物理》中161页选编的第22题,给出的答案:①灯泡在不同的实际电压下工作,测量的电功率各不相同②不正确 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功率不能求平均值。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2013中考零距离物理复习教程》第130页第8题,给出的答案①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②不正确;功率不能求平均值;从网址上搜到2012年扬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中第(4)问的答案是:①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②不正确;用电器只有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而江苏省十三市2012年中考试题汇编中第(4)问的答案是:①电流表或电压表有误差 ②正确;减小误差。

同一个问题,还是中考试题,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呢?是题目本身存在不足,还是对误差理解不足,给出的参考答案有问题呢?

《电能_电功》教案 篇5

电能 电功 教案

核心素养

通过实例与交流、讨论,了解电能的作用及电功,认识电能和我们生活的联系,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电能的单位。②知道电能表的作用,会读家用电能表。

③结合实例理解电功,能利用电功公式进行简单的电功计算。的意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电功的意义,电功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

四、教学教具

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能表、电费单、PPT课件。教学过程

优教提示: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各种干电池、手机电池。提出问题

干电池和手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引入新课 / 7 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用到电,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能。

第十八章

电率功

第1节

电能 电功

二、进行新课

1、电能

(1)电能的来源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电能”)

播放:干电池、风车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站、潮汐能发电、地热发电、等图片。

由学生交流、讨论,说出各图片中的获得电能的途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电能是通过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2)电能的利用

生活中电能的利用无处不在,播放用电器的精美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用电器都是将电能转化为什么能吗? / 7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我们利用电能的过程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3)电能的实质及单位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电能的实质,认识电能的单位有哪些?说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实质: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即:使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单位: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J)生活中的电能单位:度,千瓦时(kW·h)1度=1 kW·h =1×10

3W×3 600 s = 3.6×106 J2、电能的计量(1)电能表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新知讲解:电能表”)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动画:电能表的认识及读数训练”)/ 7

220V:电能表适用的额定电压为220V 2(4)A:电能表能持续工作时的最大电流为2A 短时间内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4A 3000r/kW·h:示每消耗1kW·h(度)的电能,转盘 转动3000转

50Hz:表示电能表在50Hz的交流电中使用(2)各种形式的电能表

播放图片,介绍各种不同形式的电能表。(普通电能表、感应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IC卡式电能表、三相三线电子式预付费智能电能表、单相电子式复费率电能表)。(3)1kW·h的作用

播放图片,介绍1度电的用途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一度电的作用”)/ 7 发1度电要消耗0.35 kg标准煤,排放0.87 kg二氧化碳,要关注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破坏。

电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我国是世界能源需求的大国,对电能的需求日益紧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节约用电的意识,为节约一度电我们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3、电功

(1)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 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①研究电功跟电压的关系

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不变,改变电压。

如图所示,演示电流做功跟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观察两个电灯的亮度和两个电压表的示数。

结论: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②研究电功跟电流的关系

保持电压和通电时间不变,改变电流。

如图所示,演示电流做功跟电流的关系,闭合开关,观察两个电灯的亮度和两个电流表的示数。/ 7

结论:在电压、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③研究电功跟时间的关系

保持电压和电流不变,改变通电时间。

结论:在电压、电流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的功越多。精确实验数据表明:

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电功等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写成公式为:W=U I t 物理量的意义及单位:U—电压—伏(V)

I—电流—安(A)

t—时间—秒(s)

W—电功—焦(J)1焦=1伏·安·秒。(2)电流做功的实质

电流流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也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所以,电流能够做功。

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作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也就是消耗了多少电能;获得了多少其他形式的能。(3)有关电功的计算

例1:一把电烙铁接在220 V的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350mA,问通电1h消耗的电能为多少焦?合多少千瓦时? 解:由电功的公式得

W=UIt=220V×0.35A×3600s=2.8×105J =0.078KWh 答:消耗电能2.8×105J,合0.078KWh。

例2:某电能表的表盘上标有“3000R/KWh”字样,现只让一台29英寸彩电工作,发现180s内转盘转了15R,则此电视机的功率为多大?/ 7

答:此电视机的功率为100W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7

18.1 电能 电功教学设计 篇6

《电能表与电功》说课稿

本说课稿共包括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电功和电功率》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大纲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2)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及做功的实质(3)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

(4)知道电功的单位--焦耳和生活中的常用单位--“度”。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2)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计算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电功的概 念、公式及公式的变形。

难点: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及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电功计算。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能表,电池,开关,导线,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

二、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三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我面对的是农村初中生,相对来说知识面窄,知识信息不丰富,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

学法是:讨论归纳法,感知探索法。

四、教学程序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电费的多少表明什么?电费多少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合作实验,学习新知 1、电能表

在电能表的教学中,由于实物太小,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小动画,使电能表的数字跳动和旋盘转动一目了然,直观而有效。

2、电功的概念

电流做功形式很多,如电流通过收音机做功,我们听到声音,电流通过电视机。让学生再举电流做功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出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猜想,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得出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让学生看书,画出电路图,目的了解实物的连接方法,......当一个量随着几个量变化时,我们用什么方法研究呢?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教师引导下计时读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利用“在串联电路中,通过各元件的电流相等”与“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的原理设计实验,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改变电压值,电流值做两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呢?引导学生回答: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让学生推想,保持电压、电流值不变,延长通电时间,白炽灯做功越多。结论:保持电压、电流不变

五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在先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的教育。物理,物理教学论坛,物理2、这节课的内容,表面上看较简单,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在备课时我发现了两个疑点:一个是从力学的功过渡到电功;另一个是在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这两点都不能用扩展知识的办法来解决,所以我便着重从现象的分析中加深学生的印象,扩展知识的外延,至于其更本质的属性,学生将来到了高中和大学将会继续学习,这里不必讲得过细、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