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优秀10篇正文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次为您整理了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优秀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认识钟表教案 篇1

课题: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

义课标实验教材一册第91~95《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知识点:通过观察及自身的尝试活动认识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时针走一格时,分针要走一圈。)掌握整点的含义;知道整点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2、训练点:

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比较熟练地认钟面表示的时刻。

3、创新点:

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教学重点:

熟练的认时刻;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难点:

整点和半点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教学环境设计:

1、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2、反映学生一日生活内容的作息时间表(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3、动画课件一个,教具钟面模型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尝试欲望,揭示课题

1、引入: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请看大屏幕。

2、出示雄鸡打鸣的动画。猜猜,雄鸡打鸣了人们会干什么呢?

3、揭示课题:雄鸡打鸣可以告诉人们时间,还有什么可以告诉我们时间?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的自主活动

1、组织小组玩钟,提出观察任务。

(1)用奖励的形式发给每个小组一个钟来玩。(钟面只有刻度、时针、分针、秒针)

(2)要求:在玩的时候,可以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再拨动钟后的按钮,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开始玩吧。

2、学生自主玩钟,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玩钟时的观察结果。

(1)刚才小朋友玩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

(2)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学生自己展示)

4、小结:通过小朋友玩钟,我们发现了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跟我说:时针。较长的——分针,说一次:分针。还有又细又长的——秒针。拨动钟后的按钮,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

5、巩固认钟面:真能干!指针说名称。

三、整时的教学

1、区别钟面:换一个有12个数的钟。

这个钟面和刚才的钟面比较,多了什么?对,这个钟面上多了12个数,它们是用来记录刻度的。

2、认识实物钟面上的时刻。

钟由12点转到1点,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时针走一格,分针走一圈。能说出来更好,不能说出也没有关系。)钟面表示的时刻,你知道吗?钟由1点转到2点,钟面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3、出示3个模型钟面,进行整时认识。钟面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3点也是3时。(同时板书)8时、11时。

4、整时的书写: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可以记为“3时”,还可以这样写:先写一个3,然后写2个小圆点,最后写2个“0”。

你会用这种方法表示8时、11时吗?(抽生板书,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书写。)集体订正。

5、整时的特征:

(1)刚才我们认的3时、8时、11时,它们都是整时。请仔细观察一下,整时钟面上的指针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自由汇报。小结:对,分针指着12的钟面,肯定表示整时。

(3)整时特点的介绍:看看,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时针指着8,就是8时;时针指着11,就是11时。

那么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四、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1、过渡:你们会用这种方法认钟表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认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2、出示动画。小明出场,提问:

(1)小朋友,你能说出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吗?

(2)对其中特殊钟面提问:7时(什么时候的7时?)

12时(咦!怎么12时的钟面上只有一根指针呢?)喔!原来12时,时针躲到分针后边去了。

6时(6时钟面的分针和时针有什么特点?)6时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3、小结时间表的作用:看看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顺序呀!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同组的小朋友说说。

五、拨钟表练习

1、过渡: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你们能把自己早上起床的时间用钟表拨出来吗?

2、学生拨钟表,展示汇报。

如果出现学生有半点的情况,可以提问:这是整点吗?为什么?对,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6和7之间,就是6时半。这种半时我们以后要学习。

3、请拨出晚上睡觉的时刻。展示汇报。

六、画钟面

1、过渡:大家学得很好!老师准备了小礼物送给大家。猜猜是什么?对,那么看这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2、请大家画出时针、分针,表示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刻。

3、展示评比。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那你们知道钟表的由来吗?请看:

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后来又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以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关于钟面上和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信心学好吗?

认识钟表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91―92认识整时

二、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学具钟面。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老教材(浙教版)在第五册才出现,在新教材中分三个阶段来编排,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上册。为什么提前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对钟表的知识接触早了。

从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看,在农村学校里,并没有像有的杂志上写的那么高。在一个50多位的班级里,有少部分学生认识整时,认识的也相当模糊,比如拨得时候把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5认为是5时。这样就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听了一些《钟表的认识》,总体的感觉是,照顾学生个性多了,但学习效果却差了。囫囵吞枣式的只怕学生掌握的不够多,只怕听课老师说学生的起点不够高,就让几个好生撑撑台面。基于以上几点,把教学内容定位在认识整时上,半时的认识作机动处理。为此,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会读、写时间(整时),认识钟面结构(12个数字、时针、分针等);

2、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珍惜时间,学会交流,学会分类。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合作意识、交流能力、探究能力。

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节课教学设计基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控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为此,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教学过程活动化。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

2、教学素材生活化。生活化的材料,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创设情境,读写电子表:

(1)在班级学生中找一个电子表,问:这是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出示电子表上的时间是9:00)在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除了刚才从电子表上知道时间外,你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知道时间?

生:闹钟、电视、手表、手机、太阳等。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研究像闹钟、手表这样的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的自主活动:

1、(课前在教室周围粘贴4――6个不同的钟面)学生离开座位进行钟表文化欣赏活动。(配以音乐)

2、学生汇报。你们刚才发现了钟面上的哪些知识?

3、钟表认读活动。在这么多漂亮的钟面(刚才粘贴在周围的)中哪个你会读?(学生有选择地读)

4、再次观察钟面――闭眼想――回忆(出示,你能在上面添上什么,就是一个钟面了)――划一划(你知道时、分针是往哪个方向走的吗?)

5、学生制作钟面。(活动要求:①同桌同学先商量好拨什么时间;②谁装分针,谁装时针,分工好;③同桌同学再互相说说你拨的时间,最后把作品放在展示台上来。)

6、展示交流、。在这些钟面中,哪些钟面认识起来最方便?并说说是几时,你是怎么看的?(如果出现整时以外的时间,待结课时或当场解决,视学生情况而定)

7、找规律。哪根针指的方向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三、应用发展:(设了四关)

第一关:火眼金睛

第二关:我是小判官(对吗?还缺什么)

4时11时2时

第三关:我演你猜(一生上台做动作,如刷牙等,其余学生猜是做什么事情,是什么时间)

第四关:认识“大千世界”

1、你平时做哪件事情用的时间长?

与与

2、出示:(这是为什么?)

3、想想画画:

你能按规律画出第4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吗?

通过学生身边的电子表引入,能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从简单表示时间引入,也能体现从易到难的原则。

为学生设计钟表欣赏环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钟表奥秘的心理意向。

通过看――想――忆――划等活动,有助于学生对钟表的认识。

这道题的设计在于学生能对钟面结构有深入的认识,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

这两组题中可以让学生初步感悟时间的长短。

本题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运用,能根据钟面间的联系,合理解决问题。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

师:除了刚才从电子表上知道时间外,你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知道时间?

生:。

另一生理直气壮地说:太阳。

师为之一怔:你来说一说怎么一回事?

生:因为太阳升起来了,就是早上,落山就是快晚上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在爸爸买给我的书上看到的。

师:真了不起,能从课外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不过,你能根据太阳知道准确的时间吗?

片断二:

师:你觉得这些钟面(整时)有什么规律?

生:都有时针。

生:都有分针。

生:还有12个数字。

师:哪根针指的方向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分针指的是一样的,都指12。

(在一个试教的班级中,学生更是瞪大眼睛观察,无言以“对”。此时,师:分针指的方向有没有一样的地方?终于学生发现了。)

六、教学反思

1、体现传授与启发的统一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生活中见到最多的是电子表的形式表现时间的,如电视、手机、电子表等,就选择直接从电子表上的时间引入,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让学生认识了这种简便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当问到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知道时间时,学生说太阳,因为太阳升起来了,就是早上,落山就是快晚上了。是啊,古代不就是这样知道时间的吗,多有创意的想法。那么做为现代的人,怎样知道准确的时间呢?因此认识钟面显得尤有必要,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2、体现教学的开放度与数学学习有效性的统一

从学生的特点去研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毕竟是一个不成熟的学习主体。如果我们不加指导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也可能无所体验,无所收获;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的指导,也很难将学生的思维更上一个台阶。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通过看――想――忆――划等活动不断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接着学生自己制作自己喜欢的钟面,如何让入学不久的学生学会合作,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做法是让学生分三步走:①同桌同学先商量好拨什么时间;②谁装分针,谁装时针,分工好;③同桌同学再互相说说你拨的时间,最后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来。接着在学生展示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整时的规律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每个钟面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二是哪根针指的方向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三是分针指的方向有没有一样的地方?结果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对第一层次的问题无从下手,第二层次刚好够得着,第三层次的问题(片断二中的试教情况)对一些班级的学生有明显的效果。

3、体现知识技能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统一

现在的学生会说的多了,会做的少了。说的很好,但做的效果却不近人意。如何在练习中体现双基,又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这一课中,设了四关。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整点时刻,再通过判断,运用钟面上的知识;在“大千世界”中,通过生活情境的比较,体验到时间的长短;通过早、晚9时的比较,渗透符号化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习得主动,思维始终得到了发展,情感得到了愉快的体验。

认识钟表教案 篇3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明的一天(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一、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二、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各种各样的钟表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大钟面、小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2、指导看图

师:小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

3、揭题

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用呢?

师:钟表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它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课

1、认识钟面

(1)看一看,比一比。

A、观察钟面

师:引导学生拿出学具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B、比一比

生汇报(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

C、认识时针和分针

师:这两根针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仔细观察。

师小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另一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结合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认识分针时针。(演示并讲解)

D、指一指,认一认

师指给学生认时针和分针。

同桌互相指认。

E、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钟面,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在走)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生思考)

师:(小结)像这样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结合钟面讲解)

生跟着比划,了解顺时针方向。

师小结:分针和时针总是朝着顺时针方向不停地转动。

2、认识整时

A、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7时)

这是小红早上起床的时刻,你知道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问: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生汇报: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数字7。

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B、认识书上第91页主题图下面的三个钟面

师指着第一个8时的钟面,问: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汇报观察认时间的结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我知道是8时)

师: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生齐读)

按上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先认,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小结认整时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把刚才我们认的这四个时刻都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C、拨钟(认整时)

师拨钟生认。同桌互拨互认。师说时间生拨钟。

3、学习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认出了钟面上的时刻,那你能把这些时刻记录下来吗?

A、介绍用汉字“时”的表示方法。

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板书:8时)

B、介绍数字表示方法。

出示电子钟8:00。这是什么?这种表示方法有什么特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学生回答后,师简要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时,冒号右边是2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C、学生接着用两种表示方法把后面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表示出来,指导学生完成,并针对问题及时讲评。

三、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2页的内容

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出示课件)。

师:打开课本第92页,仔细观察图,说说他们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能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出每一个钟面上的时间吗?

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师讲评,生订正。

2、说说自己一天的安排

教育每个学生都要遵守纪律并爱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3、练习十六第三题:让学生试一试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

我们学校数学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校级公开课展示。

我讲解的是《认识钟表》这一节课,现把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多媒体课件是帮助老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不是的途径,教师不应该完完全全被课件所牵引。对于一个游刃有余的专家型的教师来说,课件应该是为他所用,而不是教师的整堂课的。思维围绕着课件走。面对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灵活机动,巧用教育机智。我之前总是先制作课件,然后根据课件去进行教学设计。然而,贾校长细心地告诉我:“小冉,你把顺序弄反了。教学设计要走在课件的前面,你的课件是围绕你的教学设计而展开的。”这也使我深深体会到自身的不足。

2、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多次在练习训练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在反复说、反复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强化本节课的重点,并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课堂生成,使学生的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跳板。在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的游戏环节,有一个学生在拨6时整的时候,错误地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弄反了,他拨的是“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6”,而作为教师,我没有立即发现。通过这节课,我也反思自己:课堂上,要多问几个“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能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想法吗?”“谁有不同的想法?”其实,这是个很好的课堂生成的反例,而我没有及时发现,并充分利用。

4、在平时的课堂上,就要养成良好的板书习惯。关于教师“板书写什么?”“怎样板书才能简而意赅、事半功效?”的问题,我也深思了好久。最基本的一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最应该板书的。而我却板书了其他内容,唯独教学重点“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这句话却忘记了板书。追本溯源,还是因为自己在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板书习惯,没有把板书的设计做到炉火纯青、游刃有余。

最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

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建立时间观念”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3)课间休息。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丸子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各种造型的钟面,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教师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并且强调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接下来我通过演示拨闹钟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走动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顺时针方向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进一步巩固知识。

2、教学整时的认,读,写

我创设了一个小朋友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试认整时。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3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面,先老师说时间学生拨,然后让学生作主说时间老师来拨,为了突破只有当分针指向12才是整时这一难点,在这里我故意将分针偏离12,让学生判断老师拨的是不是他们所说的整时。最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认时整时的方法。

3、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法——电子表示法

教师出示有许多钟表的课件,让学生发现了一个不同的钟表——电子表。接着出示钟表和电子表表示的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教师再提问:电子表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像电子表这样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里见过?你能试用这种方法表示3时吗?

学生试着用电子表示法写时间。教师小结出用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为了巩固知识,我紧接着出示8时、10时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出来。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教学设计

问题导入

1.(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为后面的认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表现*。)问题分别是:

“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以问题引入,直接明了。用设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课前,我们对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识整时,一部分学生认识半时。通过动手拨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自然地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不认识时刻,所以拨不出来,但他们也会对知识感兴趣,认真地看其他人拨。]

2.结合学生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拨的。

3.投影展示。

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生拿着自己的钟表到投影上展示。(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拨的是什么时刻告诉大家。)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a.拨出整时。b.拨出半时。c.拨出几时几分。

认识整时

1.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3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部分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识。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几时呀?”让学生用“时”字再说出三个时刻。

2.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对整时进一步认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细观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认识整时的?”(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全部的学生都会看整时。)

3.通过整时的认识,介绍分针、时针的名称。

4.出示2个时刻让学生巩固,然后,教师说一个整时让学生拨出来,全班订正。

[整时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分针、时针,并且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少部分不认识整时的学生学会,并为后面学习半时做好铺垫。]

认识半时

(前面将学生拨出的半时先留下)出示学生拨的时刻,让认识的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是怎么认的,初步感知。

出示3时半、8时半,让学生来认(8时半的认识学生有可能出错,让认识的说一说是怎样认的,简单渗透半时的特征)。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3个时刻巩固。

[在总结半时的特征时,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刚才我们知道了整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指的位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半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又指向哪里呢?我们怎么来认呢?”这样可以突破认半时这个难点,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得到规律,让学生学会看半时。]

认识钟面

课件演示钟面: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分别闪动。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课件演示和学生的介绍,最终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即可。]

写时刻

1.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2个整时、1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准备。

2.写时刻。

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综合练习

1.找座位(课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动画演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使学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时和晚上的6时。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3.师或生说出时刻,让全班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时刻,并及时反馈。

4.教师拨出5时让学生认,并依次拨出6时、7时。通过拨表认识整时的顺序,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结束语

“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下课。”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篇6

认识钟面、整时

教学内容:

P59主题图及例1,P60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1小题,练习十二第1题的第2、3小题,P63数学文化——计时工具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能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3、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

一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

1、猜谜引入。教师:请小朋友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没脚能行走,说话不口,它说是几点,人人都遵守。学生猜出是钟表后,教师告诉学生,钟表在生活中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2、出示主题图。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教师: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你知道这个小朋友什么时候起床?(早上)你从哪里知道的?

教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学生按P59主题图及例1的要求独立思考,通过动手操作钟面的形式,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认读这些时间。

3、学生自学P63数学文化——计时工具的变化。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完成主题图下面的“议一议”。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归纳起来就是: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六、检:

1、师出示钟面模型,让学生分别指出那个时针、分针、秒针。

2、师将时针拨在整时,让学生说出是几时。

3、师说几时,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几时。

七、练:

1、P60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1小题。

2、练习十二第1题的第2、3小题

认识钟表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半时等,主要是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由于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的非常密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了调查,知道学生对钟表有一些认识,了解钟表的作用,大部分的孩子能认整时,有少部分学生认识半时,知道钟面上三根针的名称。因此在新授部分,结合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将整时和半时在一课时进行教授。大部分的孩子虽然认识整时刻,但没有想过整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指在哪里,了解了这一点,对认识半时也有帮助。所以我没有利用教材的`主题图,而是直接让学生认整时,并在此基础上认半时,增加了课堂容量,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而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熟悉又陌生,为了让学生能科学地认识钟表,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学习,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整节课收放自如,学生和谐发展。师生角色分明,关系亲切融和。教师给学生创设了情境,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知道钟面上表示整时和半时指针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比较熟练地认识钟面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时间的读法。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篇8

“认识钟表”是冀教版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认识整时虽是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但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潜移默化的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通过教学,使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并为以后继续教学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以聪聪的星期天为情景,呈现了聪聪在不同时刻都在干什么,以7点、9点、12点半、3点半、5点半为例,从而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课后还设计了3道练习,贴近生活,富于童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钟表的过程。

2、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会看整时、半时。

3、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的、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数

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数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体验成功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钟表店去看看,你们愿意吗?”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钟表面)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形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你都知道关于钟表的那些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钟表的作用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起床时间,从而让教师了解了学生收集时间信息的情况,学生更明确了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观察: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

交流: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汇报:学生汇报观察及讨论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讨论: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在汇报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通常会说到秒针,当学生说到秒针的时候应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同时教师说明秒针走一圈才一分钟,我们在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

2.教学整时

(1)出示2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出后教师引导:2点,还可以说成2时。

(2)再出示4时,让学生再说说是什么时刻,并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3)出示8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同时谈谈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4)出示2、4、8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方介绍给大家。

总结:分针指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5)让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拨出3时,6时等时刻,并展示给大家看。

3、教学半时

出示半时的钟面,让学生讨论交流这是什么时刻。自己动手拨一拨。

4.出示情景图:聪聪的一天

(1)师谈话:想不到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这么强,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张图,你能马上说出钟表显示的时刻是几时吗?聪聪都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两个同样的时间“9时”? 并说说自已在这两个时刻的时候分别在做什么?从而向学生渗透一天有24小时和学会用上午下午。

(3)让学生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在这个时刻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

5、学会看电子钟

出示用钟、电子钟表示的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发现,钟、手表是用时针、分针来表示时刻的,而电子钟是用数字显示的。

教师提问:电子钟是怎样显示时间的?像电子钟这样显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里见过?你能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

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指名说说是怎样表示的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表示时间的第二种方法,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为学生再次积累时间的感性认识。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

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说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

2、设计尝试:请同学们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

(1)设计你星期天的安排。

(2)你希望未来的时钟是怎样的,请画出你的设计图纸

(4)体验成功:谈话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这样的总结不仅总结了所学和知识,所用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了对数学的感受,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地安排设计了这一系列应用练习题,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巩固新知,同时安排请学生自己做主当一次小设计家的练习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也极其自然地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学生设计出的一天作息时间,丰富多彩,体现出学生一天的生活有序、丰富、充实。再通过设计未来时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说不定未来的科学家就在其中。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重视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班数学《认识时钟》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解、辨认钟面针的长短,让幼儿基本掌握钟面分针、时针和数字间的初步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让幼儿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活动准备:

准备大时钟一只(可拨动操作)、挂钟一只、挂图一张;幼儿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钟面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谜语引出课题:兄弟俩个好朋友,围着柱子转呀转,弟弟要比哥哥长,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会悄悄地溜走。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请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时钟(幼儿找时钟)。

3、教师提问:我们平时用什么来看时间?

二、活动组织

(一)认识时钟

1、师:启发幼儿自己说说对时钟的认识。

2、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说说它们的名称。

3、幼儿:进行观察;尝试描述钟面上的部件与名称;说说数字。

4、师:指导幼儿分组操作大的教具钟面,熟悉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

幼儿:小组人员分别指时针、分针等。

(二)认识整点

1、幼儿:4人小组讨论时针和分针指的地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组看图画指针;第三、四组看图拨针;第五、六组做“钟面”等游戏活动,学习看时钟。

2、请幼儿仔细观察钟面,尝试着读钟面上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时间的好方法。(幼儿思考后举手回答)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某整点)。

4、游戏

游戏一:抢答。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整点,幼儿抢答说出几时?

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小组同伴间可轻轻地讨论)。

游戏三:画一画。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在纸质钟面上画出来。

(三)学习认识半点

1、师:出示大教具钟,指导幼儿学习认识半点,初步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2、引出认识半点的方法

(1)师问:当时针在2个数字中间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时间该称哪个半点?(幼儿思考、回答)

(2)幼儿:观察学具;4人小组讨论;讲出半点的特点。

3、练一练幼儿:拨钟、辨认半点练习游戏。

三、巩固新知

1、游戏一:“争分夺秒”——看谁认得快。

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幼儿参赛,辨认时针、分针;整点、半点。

2、游戏二:“小小修表匠”——教师报出某一整点、半点,但出示有残缺的钟面,让幼儿观察、辨认后,在自己的学具钟上进行“修理”(添画出正确的时间)。

四、延伸活动

1、小结。

2、拓展

(1)师:请小朋友讲一讲,我们参观过的小学,小哥哥、小姐姐们几点做广播操?几点开始上课?可不可以迟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没有发明钟表前是怎样看时间的?

(3)介绍古老的钟:观察挂图上古老的各种不同的钟。

(4)引导幼儿收集一些有关时间的资料,渗透守时、惜时教育。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篇10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钟面,能够区分时针和分针。

2、会正确认、读、写整时。

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认、读、写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教具演示法和谈话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最大程度体现课改精神,在学法的指导上,我将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启发者,参与者。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拨一拨等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手操作,从而主动的获取新知识。

三、说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谜语和钟声让大家猜谜。并显现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表,引出课题(认识钟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认识钟面

(1)观察钟面:学生先观察钟面,看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钟面:

①有12个数字。

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又细又长,叫分针;又粗又短,叫时针。)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观察钟面,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交流,举手汇报,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步骤: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中文表示法,在教学电子表示法,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7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

1、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2、小明一天的作息安排。

3、找朋友。

1.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让学生在师生互、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应用新知,在愉快中巩固新知识。

2.我用课件出示小明的一天,结合课本说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3.找朋友活动,通过连一连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五: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它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整节课的重点内容。

以上是我对“认识整时”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