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船长教案(优秀6篇)正文

《船长教案(优秀6篇)》

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船长教案(优秀6篇),仅供借鉴。

《船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6个自然段。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品味,感受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船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而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再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去认识一位英雄。回忆:这是一位(x)的。船长。

二、精读课文

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在空白处作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3、班上交流、讨论。

预设:(1)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谈感受。

师点拨: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哈尔威却一点儿也不慌乱,他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想到他自己?

抓住吼再读2~5自然段找住船长大声吼的理由。读好第二自然段情况危急的句子和第五自然段人们慌乱的句子。

(2)第二十五自然段

1、看插图,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说说船长的神态、表情。

2、面对灾难,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感情朗读此节。

(3)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1、读,体会语气。

2、质疑:为什么下达开枪的命令?读6~21节体会。

3、读后思考回答。点拨:时间就是生命。练读对话。

(4)第二十九自然段

1、看图观察船长的动作、神情,想一想船长能不能逃生?

2、感情朗读,和船长做最后的告别。

3、表达感受:假如你是那位获救的乘客,你想对船长说什么?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总结。

三、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船长

忠于职守、舍己救人、临危不惧、沉着镇静

《船长》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了解惠特曼与《草叶集》,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长岛。他曾在公立学校求学,任过乡村教师,干过送信,排字等杂务,后在报馆工作,成为编辑。他喜欢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的大街小巷,喜欢歌剧、舞蹈、讲演术,喜欢阅读荷马史诗、希腊悲剧以及但丁、莎士比亚的作品。青年时期,他帮助父亲承建房屋,经营小书店、小印刷厂等,他性格自由散漫,喜欢游荡并和船夫、舵手、渔民、杂役、马车夫、机械工等结交朋友,自称是美国的“吟游诗人”。1855年出版《草叶集》第一版,收诗12首。南北战争期间,他自愿到华盛顿看护伤员,战后曾先后在政府部门供职多年。1873年身患瘫痪症,以后始终没有恢复健康,直到逝世,卧床达20年之久。但他的乐观主义,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民主理想至死不渝。在他生前,《草叶集》再版多次,每次都有变动,现在通用的全集,是所谓“临终版”,即1892年出版的第九版,收诗383首。1865年,诗人还出版了《桴鼓集》及其续集,内有一首悼念林肯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1882年,诗人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典型的日子》,其中包括《民主远景》一文。《草叶集》中最长的《自己之歌》,表达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草叶”象征一切平凡普通的东西和平凡普通的人。诗的背景是纽约的街道和长岛的海滩,反映了劳动阶层人民的生活。诗采用日常生活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人的肉体、灵魂和宇宙间关系的。认识。他的泛神论思想,他对无罪的肉体的歌颂,在当时都是惊世骇俗的,而他的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以及像大海波涛一样气势豪迈的诗歌节奏,都是对传统诗体的创新。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诗人胸襟开阔、勇于进取的个性。除《自己之歌》外,《草叶集》还收录了《通向印度之路》、《从永不休止地摆动着的摇篮里》等佳作。惠特罗为建立美国自己的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写作背景介绍

这是诗人惠特曼为纪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农奴。他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反动势力雇用的刺客杀害了他。惠特曼为此极度悲痛,写下了许多诗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这首诗是最著名的一首。

三、文本研习

1.教师范读。

2.分别请几位同学朗读。

3.师生齐读。

4.诗文赏析。

(1)在这首诗中“船”、“船长”、“航程”分别象征什么?

明确: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把美国比作一艘航船,把林肯总统比作船长,把维护国家统一和废奴战争比作一段艰险的航程。

(2)课后问题探讨(第二题)

明确:普希金把自己的诗作称作“自由的歌声”,并不是因为他在牢狱之外,而是指他在诗中所表达的反对专制,歌唱自由的理想追求。在本诗中诗人用“他的嘴唇惨白而僵硬”、“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是为了突出林肯悲壮的死,胜利的钟声响起,而带领人们战胜惊涛骇浪的船长却死去了,这就突出了悲痛的气氛,同时表明了诗人对领袖的憧憬怀念之情。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不同,《致西伯利亚囚徒》写给受难的战友格调高昂,豪迈奔放。充满对战友的鼓励。《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在胜利到来之际悼念死去的伟大领袖,充满了悲痛之情。

(3)课后问题探讨(第三题)

明确:在第1节中,诗人呼告“我的船长哟”,用的是第三人称“他”(“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而第2节中在呼告“我的船长哟”后,用的却是第二人称“你”(“号角为你长鸣”),在第2节中,反复出现的“你”表现出诗人的极度悲伤,既为胜利而欢呼,同时又为船长的倒下而悲痛,时而叙述,时而呼告,喊出了自己的悲伤。第l、第3节用第三人称,而第2小节换为第二人称,在人称的转换中,诗人纵情地倾吐了自己对领袖的崇敬怀念之情。

问题探讨:

1、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对南北战争的领导人林肯的崇敬和赞颂)

2、诗歌是怎样把这种感情传达出来的?(诗歌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运用象征的手法“国家—航船,林肯—船长,南北战争—可怕的航程,港口—胜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象征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以领航的船长象征林肯总统的伟大作用,这样构思有利于形象地表现人物的伟大崇高。在航船到达港口时,船长却到下了,具体可感地表现了诗歌的悲壮的情感。)

(运用场面的对比。航船即将到达港口的时刻,万众欢腾喜庆胜利,而为搏击风浪而顽强奋斗的船长却在此时到下了。这种场面的对比,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反差,也更能体会到诗人心中的那种悲痛欲绝的感受。)

3、诗歌为什么每一节的末尾都写“他已浑身冰冷,停止了呼吸”?

(人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在反复的咏叹中加剧了悲剧气氛。)

4、第二节的诗的称代为什么突然发生了转换?这种转换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表达出人民对林肯的崇敬,“船长,亲爱的父亲”,表现了人民对总统高尚人格的敬重。)

5、你认为本诗歌的基调是怎样的?

(悲壮的基调,表达出对总统的崇敬和赞颂)

6、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两位诗人都是有正义感的战士。诗人都抒发了英雄的敬重之情,他们的诗歌都在赞颂高尚的人格。《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鼓励战友的诗篇,悲壮中充满了乐观;《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悼亡,基调是悲壮而忧伤的。

7、谈谈你对“燃烧的心”的理解

(既指诗歌中所写人物的心,也指作者的燃烧的心)

四、小结

这首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讴歌人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比喻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以领航的船长象征了创造了丰功伟绩的林肯总统,在万众欢腾中,以一曲悲歌赞颂一位伟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领袖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领袖深深的崇敬之情。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着两首诗歌。

2.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练习。

优秀教学设计——《船长》 篇3

《船长》教学设计三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0

《船长》教学设计三

常州市清潭小学 吉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2、背诵课文最后六小节。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就是——船长。

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把你心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或者你心中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

二、我相信同学们不仅勇于提问,而且一定善于思考,快速自读课文,在文中能找到答案吗?

1、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谁在书中找到答案了?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2、让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是啊!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他是一名英雄。他那舍生望死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有感情地读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找出来读给你的同伴听,并说说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哪儿?。

三、学生交流:

预设1:课文第3小节,在危险关头,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而是指挥着救援工作。他想到的只有60人。唯独没有想到他自己。谁能读好哈尔威船长说的话。(指导读)茫茫黑夜,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诺曼底”号轮船不幸被“玛丽”号巨轮剖开了一个大口子。人们的表现如何?(引读、看课件二)

预设2:课文第5、6小节,人们的呼号和嘈杂与哈尔威船长的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谁愿意来读一读他和手下的对话。(指导读)

预设3:课文25、26小节,你能把这部分读一读吗?让我们齐读一下。

预设4:课文29节哈尔威船长没有豪言壮语,他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船头,他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在人们心中定格。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看课件三)谁也想来试试。

……

四、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读到这儿,你能回答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吗?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齐读。

五、看着这位船长,你想说些什么?回家想做什么作业?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船长)本文转载

《船长》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乐段的不同。

2.能在音乐中进行动作交替,控制自己。

3.体会对战式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行进律动音乐、《大河之舞》剪辑版、故事铺垫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行进律动进场

2.故事导入

二、基础部分

1.倾听音乐(保留最后一段)

提问:你认为海盗和船长在海上发生么什么事情?

2.问题前置:音乐什么地方战斗最激烈?

3.再次欣赏音乐(关键点教师语言引导)。

4.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完整叙述情节路线,并请幼儿设计情节动作。

5.教师示范,扮演船长与海盗。

6.请幼儿根据示范说出游戏规则。

7.幼儿分别尝试角色。

8.纠错与小结。

9.幼儿自主分组并尝试对战游戏。

10.加入最后一段,引导幼儿想办法怎么分出胜负。

11.完整游戏。

12.互换角色再来一遍。

三、结束部分

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幼儿回去创编更厉害的动作和战胜的`方法

活动反思:

游戏内容的设定环环相扣,每一环节对孩子都是新的挑战,活动中没有游离的孩子。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能够仔细观察与聆听,发现游戏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纠错。给了幼儿主动探索,大胆创设的空间,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保持了幼儿进行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在音乐中进行动作交替,学会控制自己。

苏教版六年级第七课船长预习教案第二课时 篇5

一、复习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3、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齐背

指名学生背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

三、批改,订正。

(二)

[设计理念]

《船长》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在这一课的设计上本着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更大的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和全班范围的互动,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理论上说,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学习的欲望,但在实践中这种求知学习的欲望往往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有效激励的结果,即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这一节课依据“自主发展,点拨启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了自读、自悟、质疑、表达、讨论、评价等学习活动的情景,使学生欣欣然,跃跃然投入其中,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再逐段由学生自读、探究、讨论,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⒈朗读体会最后一自然段

提问:读完这篇课文,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忠于职守)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①理解“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思。说说句中的“又”说明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呢?

⒉朗读体会第一段(“遇险”)

①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在文中用“——”划出有关语句。

②学生讨论交流。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板书:千钧一发)

③指导朗读。(先缓后急,注意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过渡:在这种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呢?

三、回归整体,巩固提高

学生速读课文,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系统化。

自由表达: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文章主要内容及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

⒉学习课文从行动、语言等方面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⒊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四、实践性作业

将课文编排成一幕课本剧,并在活动课上演一演。

《船长》教学设计 篇6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船长》教学设计

丹阳市珥陵中心校    施晓烨

【课题】:《船长》

【教材简析】:

《船长》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著名短篇小说,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通过诺曼底号轮船遇险过程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故事,表现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片段。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能理清文章的脉络。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后练习4中的两个句子。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研读文章的重点部分,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发他们的智慧与潜能,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文字的训练重在让学生通过读去领悟,去发现。这一教学设计,抓住了课文中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了。在思考、讨论、解疑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学生从他的言行中感受他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和他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爱护妇女儿童的高尚品质。把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紧紧结合起来,发掘了其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片段最后的说话、写话训练则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设计思路】: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谚语导入,引导学生饶有兴致地进入初读,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遇险——救援——牺牲”这一条脉络。第二课时紧扣文本中心句,动情自读,品味领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紧张的情节,并借助媒体、模拟人物角色说话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移情体验,激发内心情感。最后通过练笔实现积蓄到倾吐的情感渲泻。下面重点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就是——船长。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船长》。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大意,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一、两名学生说说)

二、听课文录音,按要求划去相关句子。

导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遍课文,再次感受一下课文内容,并且完成这样一个要求:(投影出示:)

哈尔威船长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的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划出书中相关语句)

三、同桌简单地交流讨论一下刚才的要求。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反馈,教师随机引导。

预设1:(课文第三小节)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场面混乱时,哈尔威船长下达了这个命令:“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结果是“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从这儿,我可以体会到船长处变不惊、镇定自若、沉着冷静。

(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出示相关文字)

教师引导:1、当灾难突如其来时,船上的人反应如何?而船长呢?(投影播放相关画面)

2、分别读好这两段话。指导朗读:船长的“吼”及镇定、决心要读出来。

3、指名学生反复读、齐读。

预设2:(课文第五、六小节)

人们的呼号与嘈杂与哈尔威船长的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人们疯了似的上船时,他下达了这个命令:“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结果是:“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从这儿,我可以体会到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忠于职守、临危不惧。

(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出示相关文字)

教师引导:1、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为什么?(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开枪打死他,这种做法对吗?

(引导学生展开辩论:他真的会开枪吗?)

生:不会开枪,他是威胁那些男人把妇女和小孩。

生:我认为他会开枪,如果男人走在前面就扰乱了顺序。

生:打死他一个,那些人就会杀一儆百吧。

师:你很适合做船长,只有这样在危急时刻才能救大多数人,这是他的职责。

生:指导有方,镇定自若。

师:把自己的职责考虑得那么清清楚楚。

3、“伟大的灵魂”指什么?(引导: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一心想到的是乘客,是妇女、孩子,惟独没有想到自己安危的高尚精神)

4、谁能读好船长和手下的对话。指导朗读。(船长:有力)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预设3:(课文第二十五、二十六小节)

当船快要下沉时,哈尔威船长下达了这个命令:“快救克莱芒!”结果成功救出了克莱芒。从这儿,我可以体会到哈尔威船长关心孩子的优秀品质。

(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出示相关文字)

教师引导:1、哈尔威船长真的把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吗?(引导:在危险关头,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而是指挥着救援工作。他想到的只有60人。唯独没有想到他自己。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2、谁能读好这段话?(指导:要读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的形象)

预设4:(课文第二十九小节)

当船快要下沉时,哈尔威船长下达了这个命令:“动作再快点!”结果是:“轮船沉没了,而哈尔威船长和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从这儿,我可以体会到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品质。

(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出示相关文字)

教师引导:1、学到这里,大家又有什么话要问船长吗?

生:你为什么没有逃走呢?

生:你是船长,应该会游泳啊,怎么就死了呢?

师:同学们问了这么多问题,其实只是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这个核心问题就是船长为什么没有逃生?现在你们就是船长,你怎么解答这个问题?

生1:我要逃走已经没有时间了,小艇到不了我身边。

师:是的。轮船下沉的时候会带起漩涡,掀起巨浪,小艇根本无法靠前。

生2:六十个人都救出去了,我已经没有牵挂了,我还是陪我的轮船吧。

生3:我和这只轮船生活了好几年,他是我的朋友,我不能让他一人沉浸大海,我要陪伴他。

师:他把船看成了自己的朋友。

师:其实,他有没有机会逃生,为什么不逃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

生再次齐读: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知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2、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而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这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思考、回答)

3、哈尔威船长没有豪言壮语,他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船头,他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在人们心中定格。谁来读这段话,老师也想读。教师范读(读出英雄的形象)。学生练读。

五、总结人物品质:

1、师:课文学到这儿,你感受到这是个怎样的船长吗?

(引导学生看板书:镇定自若、忠于职守、以身殉职)

多指名学生说说。

2、总结:是呀,课文中没有一句直接赞颂哈尔威船长的话,但我们从他的言行中却感受到了他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和他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爱护妇女儿童的高尚品质,这些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齐读最后一段话。(学生齐读)

六、说话训练:

《船长》不仅是一曲悲壮的挽歌,更是一首英雄的赞歌!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看着这位船长,你想说些什么呢?(指名多名学 生说说)

七、布置作业

写话训练:

学完课文,相信大家有许多话要对哈尔威船长说,请用一段完整的话把它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遇险  千钧一发 镇定自若

船长         自救   忠于职守 巍然屹立

(英雄)

牺牲  以身殉职 舍己救人

教学反思】:

自主质疑,品中悟理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发他们的智慧与潜能,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们沉浸在那一个个难忘的镜头中,然后一问,二问,三问船长,在心与心的交流中,船长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变得更加清晰、深刻。在学生细细品读了船长的命令,对船长的形象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①明明船上有61人,为什么船长只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他为什么会把自己给忘了,他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②船长的职责是拯救船上的所有的人,但他为什么又下达开枪的命令?③ 船长为什么不选择逃生呢?他完全有获救的可能啊?问题提出后,学生再次研读课文,终于感受到:在轮船即将沉没时,哈尔威船长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死亡的威胁,他最终做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至此,船长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心中。

这样的处理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决定了教学开放化的程度,为学生在课程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主探究,读中悟情

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语文学习不能流离于语言文字的品析之外,在理性的探究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让理性的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断后”,体会出船长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乘客的高尚品质;抓住“吼”字,体会出船长在危急关头的沉着果断、舍己为人……

当然,要想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浓浓的情,除了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来感悟外,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这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与流利的朗读易检测也易指导,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则难度教大。怎样算是有感情的朗读?我认为,要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合读者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入吾之心”。倘若说“正确”、“流利”的读是“练”出来的,那么,有感情的读则是“悟”出来的,它更侧重于学生自我的思、悟、品。在这节课上,借助朗读,让学生肆意宣泄自己的情感,真正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懂,读中悟情。读贯穿教学始终,在学生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精髓。在这节课上,学生因读而掀起了情感的波澜。这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有着深远的意义。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前后联系,悟中会意

第22自然段“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的理解是全文的一个难点。采取上下文联系的方法,不仅能使难题迎刃而解,而且还会使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首先在学到第二次命令的时候,生初步感知后提出疑问:船长为什么下达开枪的命令呢?教师让学生不要急于回答,建议他们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生通过默读上下文很快抓住了描写当时混乱场景的第五自然段。在品读中,学生体会到:因为当时秩序混乱,如果不这样做,后果将不堪设想。接着,教师让学生再次联系上文的第一次命令和第二次命令,领悟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长靠的是什么?有对前文的理解做铺垫,学生不难得出结论:靠的是他沉着镇定的指挥,是他的威严,是他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质。最后,师小结:是呀,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女性、爱护儿童、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质所感动,大家都沉默了……引读第22自然段。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所以,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学习,一定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进行“导学、质疑、存疑、评议、解疑”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同时,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