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说课稿【最新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小鱼儿帮大家找到的《给予树》说课稿【最新15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会读10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 圣诞节、卡片、、仁爱、体贴、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体会查理在施与爱心过程中自己所发生的变化,感受爱心体现的真情和给人带来的快乐。
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善良与爱心。
难点:
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课时:
1课时。
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31课《给予树》、32课《好汉查理》。谁愿意来读题目?〈生读题目,纠正读音,理解“给予”的意思〉
二、检查词语〈课件〉
三、谁能说一说这两篇课文各讲了谁,又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四、揭示主题〈找共同点〉
提问:那这两个可爱的小朋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请同学们讲一讲他们有哪些共同点?〈板书:爱心〉
五、研读
过渡: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两个小朋友的爱心呢?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1课《给予树》,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把它们画下来,也可以与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学生汇报:(31.《给予树》)
1、“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
师:所以,回家途中,当哥哥姐姐兴高采烈时,只有——生: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沉默不语。
师:当妈妈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时,——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沉默不语。
过渡:这是她对家人,对妈妈的愧疚呀。多么体贴的孩子。刚才,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沉默不语,也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谁还有其他的发现?
2、生汇报:“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各个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了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师:援助中心是什么地方?这里的‘给予树’为什么加上了引号?
师:是啊,当金吉娅站在这棵圣诞树下,看到小女孩写的卡片,她毅然放弃了——生:给家人买漂亮的礼物,而选择了——生:给小女孩买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从金吉娅的做法中,我们体会到——生:爱心。
3生:汇报:“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引导学生从“……”和“什么都没有”体会金吉娅的难过及小女孩的可怜,从而体会金吉亚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a.指名读 b.评价 c.指导读 d.齐读
4.金吉亚送给小女孩的只是洋娃娃吗?送给家人的只是棒棒糖吗?她还送了什么? (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让我们每一个被感动的人记住金吉娅,记住这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吧!
5.齐读:“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课件〉
过渡:金吉亚是一个善良、仁爱的小女孩,那么查理又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呢?谁能说说查理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2课,在有关的语句下做上记号。
生汇报:(32《好汉查理》)
1、“查理是个很调皮的孩子,爱搞恶作剧,没有人喜欢他,倒是他叫自己是“好汉查理”。
师:那么他心目中的好汉又是怎样的呢?(理解“好汉查理”的含义)
师:在与杰西的交往中,我们又能体会到查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汇报:
a “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 “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 “当然可以。”
d “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镇上的人们发现查理没有再搞恶作剧。”
e“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
f“谢谢您,罗伯特先生。”
g“杰西,我会做个好汉。”(相机指导朗读)
师:查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体会杰西的信任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6.小结:虽然杰西与查理的相处仅仅是一个暑假的时间,但杰西的信任让查理改掉了调皮、搞恶作剧的缺点,而正是因为查理的陪伴,让杰西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看来给人以快乐,自己也会有进步的。
六、比较异同
师:那么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的对象、物质与精神等不同方面,找到不同点。
七、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有爱心的同学
八、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31课《给予树》和32课《好汉查理》,认识了两位善良、有爱心的小朋友,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关心身边有困难的人,关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爱心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老师这儿有一首好听的歌曲想送给大家——〈课件〉
《给予树》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赞扬了她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本文故事情节简单,学生较易读懂。关键是阅读故事的同时,仔细品读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体会她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而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爱。教学设计是以金吉娅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诵读中、体悟中及拓展中体会浓浓的爱意。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担心、宽裕、兴高采烈、猜测、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4、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揣摩重点词句,通过妈妈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爱的情境。
1、以单元主题引入:
29课《掌声》告诉我们:爱是掌声,它能改变一个残疾女孩的命运。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告诉我们:爱是教育家的“逃生”实验中互相谦让获得成功。31课《给予树》告诉我们爱又是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地去体会在这爱意浓浓的日子里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板书课题,正音。(指导“予”字的书写)
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是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多读几遍。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师生合作读文。
4、检查读书情况,解决生字词语,读通难读的句子。
(1)重点指导的词语:
担心 宽裕 分享 给予树 金吉娅 陌生 如愿以偿
(2)重点解决的句子: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在圣诞节来临时,( )看到( )上的卡片,就用给大家买礼物的钱,给一个( )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让她终于( )的事。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连词成句就是概括课文内容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点评: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训练,初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并渗透学法的指导,扎实有效。课伊始,教师以单元主题引� 】
(二)、深读课文,感受爱的语言。
走进小女孩的内心:
1、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了,她的愿望是什么?课文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但她的愿望就藏在金吉娅说的话中,让我们静静地默读第四自然段,把它画下来。
2、理解“援助中心”。
援助中心的叔叔阿姨在商场最醒目的地方设立了一棵与众不同的树,树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心愿卡,这棵树就叫——给予树。一个小女孩的卡片引起金吉娅,来,请你把卡片摘下来,读给大家听?
3、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谁来读一读?小女孩一直盼望,什么是一直盼望呢?从清晨到梦中,小女孩每时每刻都盼望着: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女孩就想-------;把小女孩的想法读出来;
每当孤单寂寞的时候,小女孩就想-------;把小女孩的盼望之情读出来;
每当开心快乐的时候,小女孩就想-------;我们一起读出小女孩的心愿。
走进金吉娅的内心:
4、小女孩的愿望深深地打动了金吉娅,此时此刻的金吉娅,在想什么?
老师把“什么都”去掉,谁来读一读?“什么都”去掉行吗?为什么?
过圣诞节最快乐的就属孩子,他们可以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沉浸在快乐之中,可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小女孩都没有什么呀?
随机指导朗读。
5、想到这,金吉娅是怎样做的?谁来读?
6、看到了心愿卡,想到小女孩的可怜,金吉娅就做了这件事,让小女孩如愿以偿了。下面让我们再把事情的经过完整地读一遍。这回咱们变一变,老师引读,同学们接读:
7、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一份好的圣诞礼物,却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漂亮的洋娃娃。金吉娅送给小女孩仅仅是洋娃娃,还是什么?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让我们看到了金吉娅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是善良、同情、体贴。(板书)
走进金吉娅的兄弟姐妹:
8、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了,可是金吉娅怎样面对兄弟姐妹的?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9、沉默不语的金吉娅想些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10、金吉娅是不是不关心她的兄弟姐妹?金吉娅给予兄弟姐妹的是什么?仅仅是棒棒糖?这是什么样的爱?(这份真挚的爱就是手足之爱。)
【点评:本课的教学以金吉娅的内心变化为重点,教师改变了常规的教学,采用了直奔重点段的方式,抓住了金吉娅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在读读说说中,体会到兄弟姐妹之间的爱,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到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语文课,是诗性的,是童趣盎然的,更是语言文字彰显魅力的圣地。教师能将重点词语提炼出来,在孩子们的眼前幻化出绮丽的景致,文章的灵魂更加鲜活。】
(三)品析段落,感悟爱的情感。
走进妈妈的内心:
1、作为妈妈的我,曾经担心孩子们买不到很好的礼物,看到金吉娅的棒棒糖却有些生气,不知她做了什么?可是听了金吉娅的讲述,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当我拥抱着金吉娅的时候,我是一个什么心情?大家猜一猜?那么哥哥姐姐听到事情真相时,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角色转换,感受爱的美好)
句式训练:(作为读者的我) 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2、我们被金吉娅地言行感动了,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最后一段:
3、在圣诞节前,孩子们互相赠送礼物,这是一种给予,体现的是手足之爱;妈妈攒了一百美元送给孩子买礼物,这也是一种给予,这是怎样的爱?(母子之爱)金吉娅给小女孩买洋娃娃这更是一种——(给予),金给陌生人的爱,体现的是什么爱?(无私的爱)正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我们才能读懂了母子之爱,感受到手足之爱,才能深深地体会到无私的爱。正是这么多的爱凝聚在这棵特殊的树上,我们才称之为——(给予树)。这棵给予树,在这一家人心中搭成了一座爱的桥梁,让我们把爱融入话语中,再读这段话。
【点评:课堂上一次又一次动情的朗读,使本课推向高潮,情感得以升华。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孩子表达善意的机会,而且使善意的表达更真挚,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博大的爱。】
(四)、拓展延伸,升华爱的意蕴。
1、小女孩收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我们仿佛看见了她久违了灿烂的笑脸。请你们想象一下,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呢?
2、小女孩仅仅只是感谢吗?爱是会传递的,小女孩还会怎么说?
3、爱是奉献,爱是给予,让我们去创造爱,去传递爱,让这棵给予树开满的爱的硕果。
【点评:回到单元的主题,唱响爱的旋律,在交流中提升情感,在感悟中升华爱的主题,深刻地认识:这就是心灵的呼唤,这更是爱的奉献。】
《给予树》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8、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她的愿望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给予树
哥哥姐姐金吉娅 妈妈
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生气
激动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给予树》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掌握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
⑵ 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⑶ 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了解母亲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2、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
学生交流汇报所收集到的有关圣诞节的资料。
2、了解圣诞节,学生看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录像(或图片)。
3、谈话:
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4、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给予树”)
5、理解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
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字音。
⑵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 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抽读,正音。
⑵ 出示词语读词。
⑶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如:
援助中心、沉默不语、仁爱、如愿以偿。
3、学生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生汇报,师点拨。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
1、指名分节读文,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等会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2个字。
2、先读读,再组词。
3、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写字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4、指导写字。
5、评议: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生展示)
6、学生练写: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上节课你们读了课文,那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三、学课文1到3自然段
1、指读1、2段后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2、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⑴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⑵ 圣诞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20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
为什么不是五份呢?
3、指导朗读,体会盼望圣诞节的心情。
4、指读第3段,学生边听边评议:读得有感情吗?为什么?
5、指名再读,再评议,再指导朗读。
四、学习4、5段
1、齐读第4段,讨论: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第4段中金吉娅说的`话。
3、用横线划出金吉娅买洋娃娃送给女孩的句子。
4、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5、指读第5段:
⑴ 讨论:金吉娅给家人的圣诞礼物只是50美分一大把棒棒糖吗?为什么?
⑵ 引导学生理解妈妈心情的变化。
⑶ 齐读,让学生充分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三、教学建议
1.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2.本课的识字量和写字量都较大,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学习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
需要注意读音的字:“圣”“偿”都是翘舌音和后鼻音,“予”读yu,不读yu。“担”是多音字,本文读dan,另外还有dan的读音;“卡”,可读ka,还可以读qia。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有些字虽然笔画简单,但不容易写匀称,如“予、卡、仁”等,教师需做书写指导。
3.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教师要想办法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人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教师对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以直接说明,如“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或者给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援助中心”“给予树”则可以给学生直接解释,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4.本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教师可以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文中有两个泡泡,第一个是通过金吉娅的神态来突出她内心的难过,这种心情在后面金吉娅的讲述中有提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二个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做开放性的联想,加深读课文后的体会。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突出体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体验,在主角转换中进行“移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金吉亚的完美品质,受到完美情感谢的熏陶和感染,实现阅读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语言,练习表达。
2.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运用此法理解课文资料,提高阅读潜力,学会阅读方法。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完美品质,受到完美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一)板书课题,指读。关注多音字和生字。
(二)打开书找到认字表,同位之间互相检查,有读不准的就互相帮一帮。
(三)教师检查生字读音。重点检查和指导下列几个字:
“援”――援还能够怎样组词?课文中还提到了“援助中心”,你了解援助中心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给予树)
“糖”――这个字不太好写,怎样能写好这个字?谁来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左窄右宽,横多距离要相等)教师示范,学生自己练习。
[设计评析]
本环节重在扫清字词障碍。此环节中,力求重点关注难读的字词,引导学生读准读好。如,对“援”字的处理十分巧妙,由组词引出来“援助中心”,自然而然地对该词进行了处理,理解了该词以后,为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
在指导写字时,不是平均用力,教师抓住一个难写的“糖”字,进行了重点指导。透过关注它的字形、比例、间架结构等,对横多的字的书写进行了重点提示。在学习其它字词时,注意引导学生互相帮忙、互相提醒。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又面向全体学生,透过学生互相提示这一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一)谁愿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首先听听他们读得对不对,然后找一找,故事里都写到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
(学生找出多个人物,个性注意找出印象最深的几个人物)
(二)金吉亚做了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这么深?
小结:大家看,在圣诞节前夕,金吉亚送给自己家人便宜的棒棒糖,却送给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孩子们,应对着金吉亚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评析]
一是在检查学生准确读准字词的基础上,看是否准确地读准了资料。
二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资料,了解文章写的主要人物。让学生对人物从整体上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贴合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
三是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富勒认为“不问一个为什么,什么也学不到。”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此处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质疑,因为问题才是思维的开始,提出不懂的问题,利于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读书、思考,也便于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精读品赏,解疑悟情
(一)精读第三自然段
1.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金吉亚的内心世界。先来看看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亚吧,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划出描述金吉亚的。句子。
2.指名读读划出的句子。
3.理解关键词句:明白什么是“沉默不语”吗?自己表演表演。(学生表演)
师:那我明白了,文中的金吉亚沉默不语,就是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我理解的对吧。(预设:学生必须是否定的。)
4.那沉默不语的金吉亚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来,孩子们,自由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
(1)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亚的内心,带着你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2)如果和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比较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亚沉默不语时的情绪。谁愿意读一读。
(3)哥哥姐姐兴高采烈那会是什么样呀,那金吉亚沉默不语呢,一边想象,一边读,谁再试试。
5.教师小结。
[设计评析]
本环节的设计流程是:找出词语―透过表演,理解词语―透过词语想象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比较朗读,读出情感。
本环节的最大亮点是:透过一个“沉默不语”,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动作表演、比较、透过词语想象内心、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等策略,引导学生理解了“沉默不语”一词,同时深入文本,很好地体会出了金吉亚的完美品质。实现了《课标》所指出的“理解词语,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阅读目标。
(二)精读第四自然段
1.我们抓住“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体会到了金吉亚的内心,感到他是那样体贴家人,爱着家人,但是她却只买了棒棒糖给家人,而给陌生小女孩的则是洋娃娃。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预计:“为什么给小女孩买的是洋娃娃,而给家人买的却是棒棒糖?”
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解答这个问题?能够划出相关的句子。
2.大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注意到刚才有同学说到了这句话,我把金吉亚的这句话打出来,看着屏幕谁再来读一读。和书上写得一样吗?怎样不一样?不加这三个字也很通顺,不行吗?
3.圣诞节,多么让孩子们盼望的节日呀,因为那一刻他们会收到许多礼物,孩子们唱啊,跳啊,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但是这个小女孩呢?她什么都没有。你想,她没有什么?
金吉亚,在我们的心理小女孩多么可怜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圣诞节前夜他什么都没有,孩子们,此刻你就是金吉亚,你走进圣诞节的商场,看到了那颗挂满心愿的给予树,小女孩的心愿卡吸引了你,来,金吉亚,摘下这张卡片,小女孩写什么了?
4.创境,进行主角体验说话。
小女孩一向盼望一个洋娃娃呀,白天,小女孩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一向盼望,晚上,应对着漆黑的屋子,小女孩还在盼望;甚至在梦中他还想着洋娃娃呀。看着小女孩的卡片,金吉亚,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
师:此时,金吉亚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却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我们全明白了。那孩子们,金吉亚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棒棒糖吗?
[设计评析]
此环节重点抓住了“什么都没有”,透过出示两个句子一个带有“什么都”,另一个不带,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女孩的贫穷、可怜等,之后运用有效的体验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主角换位体验:把学生当成金吉亚让其入境动情、深入体验,透过引导学生切身体验,深入文本,体会出金吉亚是一个善良、体贴、可爱的孩子。在切身体验中受到了完美情感的熏陶,真正让学生在主角体验中与作者产生了共呜,进行了心灵的对话,读出了小女孩的完美品质。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有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小女孩――金吉亚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如果我就是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但是此刻,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亚。孩子们如果你也是金吉亚的家人,你会是怎样的情绪?
是啊,作为妈妈的我,我会(范读最后一段)
作为哥哥、姐姐的你,(指读最后一段)。
还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动着,一齐读。
让我们记住金吉亚,记住金吉亚给予我们的这一切,一齐来背诵,背但是的能够看着屏幕。
(二)同学们,8岁的金吉亚如此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我们能够想象到小女孩得到洋娃娃时幸福的笑脸,那一刻她会对金吉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作业:课后请同学们写一写。
板书设计:
棒棒糖(图)善良仁爱
给予树(简笔画)金吉亚同情体贴
洋娃娃(图)……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正确读“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会写“担”、“宽”、“裕”;理解“宽裕”、“攒”等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3、抓重点词语“如愿以偿”,读中悟,悟中读,深入文本,深刻感受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语“如愿以偿”,读中悟,悟中读,深入文本,深刻感受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美好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那你们曾经的愿望是什么?(学生尽兴说)(追问:愿望实现了吗?)实现了愿望就叫——如愿以偿(板书:如愿以偿)。什么意思?“愿”就是愿望,“偿”就是实现。
2、在西方国家,每到圣诞节,家里条件好的都摆放了一棵圣诞树,孩子们把愿望写在卡片上,由父母帮他如愿以偿,可是也有一些人,他们家境贫穷,有的甚至流浪街头,无家可归,于是就把愿望卡挂在援助中心(师板书,解释)的“给予树”上。
你们看——(出示“给予树”图)。这个字还有个读音是什么?谁能说说“给予”是什么意思?予怎么写?(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创设情境
在这棵给予树上,有无数人的心愿,其中一个女孩这样写道——(幻灯出示)
亲爱的圣诞老人:
您好!
又到圣诞节了,我什么也没有。六岁的我没有见过爸爸和妈妈,更没有过节日的礼物。我一直盼望着您能送给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小珍妮
12月25日
(1)指名读。
(2)他(她)读正确了,你也能像他(她)那样读正确吗?自己试试。
(3)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非常想要)从哪个词体会到了她很想要?(点红:“一直盼望”)怎样叫做一直盼望呢?是啊,看到商店橱窗里的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看到小伙伴抱着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想到自己的生日就要到了,她盼望——(学生接读)。
(4)小女孩就这样朝思暮想,盼星星,盼月亮,渴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她的愿望能如愿以偿吗?(板书“?”)
2、初读感知
(幻灯)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23页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或同桌帮助解决。2、哪些字词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同学,请注明。
3、反馈
谁来说说哪些字词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同学的。(师板书)
三、层层扣击,感悟“如愿以偿”
(1)、学习第一小节重点句
好,让我们回到课文当中,小女孩如愿以偿了吗?
1、学生回答:如愿以偿了!
2、是谁帮助她,使她如愿以偿呢?(板书:金吉娅)
3、对于有钱人来说,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是轻而易举的事,那金吉娅是否属于有钱人?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研读句子1: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幻灯出示)
1、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金吉娅家不富裕?意思理解、写字。读
2、谁能换个句式说说?(幻灯)读
对啊,金吉娅家里并不宽裕,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金吉娅最后还是决定——买洋娃娃,让可怜的小女孩如愿以偿。他做了这些之后,又是怎样向妈妈交代的?让我们看(幻灯)。
★研读句子2: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自由读,读好省略号。指名读。
2、为什么要停顿,说明了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3、到底没有什么?(加红)
4、读
四、总结
1、现在这个小女孩还是什么都没有吗?(擦去“?”)
2、金吉娅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板书)
3、是啊,小女孩不但拥有了日思夜想的穿裙子的洋娃娃,还拥有了金吉娅的关心、体贴。(画心形)正是这份浓浓的爱让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了。那金吉娅的妈妈如愿以偿了吗?妈妈又是如何对待的金吉娅的行为,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这份浓浓的爱!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8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好看的图画,猜猜这是什么节日的场景?(示圣诞节图)
师:关于圣诞节你都了解什么?(两人)
师:老师发现一提起过节你们就特别开心。外国的圣诞节就像我们的春节一样隆重、热闹。人们,互赠礼物,互相祝福。孩子们围着圣诞树唱啊,跳啊,特别高兴。可是一些穷人的孩子却没有礼物。怎么办呢?
大家看看这个词:援助中心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把自己的小小心愿写在圣诞书树的卡片上,等待有爱心的人帮助他们,并给贴满心愿卡的圣诞树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给予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 学习词语、感知质疑
师:指名读课题,(相机正音,标拼音)齐读课题。真不简单,多音字“给”和生字“予”都读对了。
“给予”就是“给”的意思?课文里谁给予谁什么呢?快来读读课文吧!
师: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师:课文中的词没有拼音能读准吗?老师想要考考你们。(出词)
(1) 试着读一读。(会的就大声读出来)
(2) 这些词语中有那些字的字音需要注意呢?
(3) 老师要找一组同学来开火车。
(4) 谁来当小老师领读?
(5)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理解:
第一组:“宽裕”和“分享”这两个词语在课文的同一句话里。(出句子)谁来读一读?什么是“不宽裕”?
“兴高采烈”和“沉默不语”这两个词语表示的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我们可以对比着记忆。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出示句子)齐读。
“如愿以偿”是指“愿望得到实现”,文中谁的愿望实现了?她的愿望是什么?
师:看来同学们生字掌握不错,课文一定读得也很好。谁想来读读课文?
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文中都写了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板书:金吉娅)她做了什么事给你留下那么深的印象?
用上这样的词语说一说金吉娅所做的事。(出示句子)
(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给-------------------------------------。)
这样说,就会把话句子说完整了。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啊!
三、 精读品赏,导学悟情
(过渡)师: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圣诞节就要到了,妈妈只为五个孩子攒了一百美元,所以她只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让他们分头去采购。大家的表现如何呢?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而回家的途中,其他的孩子都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自由读读1-3自然段,联系上文思考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什么?
师: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者这样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如果我们与哥哥姐姐高兴样子对比一下就能明白� 连起来读一读。
师:看到哥哥姐姐都买回来了礼物,而如此体贴的金吉娅却只买来了棒棒糖,妈妈很生气。金吉娅究竟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她又是如何解释的?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配合读读第四自然段。请大家来读金吉娅说的话。
师:体贴的金吉娅和妈妈说明了理由,却还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啊。
引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上课前,我们都说了,孩子们最想过圣诞节。他们唱啊,跳啊,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可这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想想她没有什么?(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爱;没有礼物;没有圣诞节的乐趣。)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在金吉娅眼里,她什么都没有。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在圣诞节的前夕,她一无所有。孩子们,如果现在你就是金吉娅,当你走到了这棵挂满了心愿卡的给予树下的时候,小女孩的心愿深深地吸引着你。你会想什么?(我一定要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师:可是,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是让你帮哥哥姐姐实现愿望的。你想清楚了吗?(想清楚了!)
师:老师听出了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和要帮助她的决心。带着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句话?。(1人读)
从你的朗读声中我感受到了金吉娅小女孩的同情和要帮助她的决心。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们那颗善良的透亮的金子一般的心。
师:此时,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而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我们全明白了。从中你们体会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孩子?
师:是啊!多么善良的孩子啊!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仁爱、同情和体贴。(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师:(渲染)作为妈妈的我曾经怀疑过,曾经生气过,也曾经失望过。听了金吉娅的讲述我紧紧地拥抱着她。
师:这时妈妈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你是金吉娅的哥哥,你会说什么?你是金吉娅的姐姐,你又会说什么?(3人说)
(出示:我 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说:-----------------------。)
师:所以,此时此刻,作为金吉娅的家人(引读: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听,圣诞的钟声敲响了!八岁的金吉娅,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可以想象到收到洋娃娃时小女孩的幸福笑脸。那她又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这么多谢谢,心中充满了感激)
师总结:金吉娅,谢谢你,谢谢你的爱,谢谢你的给予,你不仅给予了小女孩同情、希望、快乐和幸福,还给予了我们善良、仁爱、体贴和榜样。我们都要向你学习---拥有一颗博爱的心。
师: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引读。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9
【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
2、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圣诞节。
3、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⑵ 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读书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⑵ 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⑶ 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⑷ 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
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贴。
2、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⑴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⑵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⑴ 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给予树》说课稿 篇10
教学目标
1、以点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金吉娅那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2、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5、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五、教学流程:
(一)收集课外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同时教师在黑板画一棵圣诞树。然后引导学生从预习中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教师在圣诞树上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洋娃娃、笑脸、棒棒糖”。用小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接着引出课题,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并请他们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以后发现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感。 请同学们读课文,发现妈妈心情变化。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自己或小组合作体会: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谁?他们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兄弟姐妹的心情(高兴)。
(2)汇报表现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怀疑—感动、高兴)。
(3)学生体会那个收到礼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娅说自己想要说的话。
教师相机进行词句训练(重点理解“沉默不语”和“兴高采烈”)和朗读指导。
(四)品读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图和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文,同时辅助说一说,演一演,找一找,议一议,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1、看课文插图,想象金吉娅和援助中心的阿姨会说些什么,同桌的伙伴一起说一说。
2、品读金吉娅的话。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再用心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再读金吉娅的话,边读边想,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动,同桌的学习伙伴一起交流。接着全班交流阅读感受,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让学生再次看图,想想自己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4、通过体会“紧紧地拥抱”和朗读最后一段,感受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兴、激动的心情。
5、理解“如愿以偿”
(五)想象写话,拓展升华情感。
1、小女孩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想给金吉亚姐姐写几句心里话,你能帮助她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a、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1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能够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学习31、给予树。
板书:
给予树
简老师觉得非常高兴。所以,特意为你们带来一副画,(出示课件)看到这副画,你想到了什么?
生:圣诞节……
师:(出示课件:圣诞节。)
师:你了解圣诞节吗?
生:汇报。
二、细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
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板书:
前夕,理解:前夕。
圣诞节快到了,孩子们和妈妈的心情又分别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划记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生:孩子的心情很高兴、激动;妈妈很担心。
师:妈妈担心什么?
板书:
担心
生:担心孩子们不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2、师:尽管家里并不怎么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还是把自己积攒的100美元平均分给了五个孩子,并提醒他们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有一个这么好的妈妈,金吉娅多幸福呀!可是,在购物回来的路上,金吉娅的妈妈却生气了。� )
生:妈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⑵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吉娅的?请用“~~”勾画出相关句子。
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课件出示句子)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就是不说话。
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哥哥姐姐呢?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兴高采烈,非常高兴。
师:哥哥姐姐买到了满意的礼物,所以他们兴高采烈,而金吉娅只买到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所以她沉默不语(生)。她在为自己没能买到很好的礼物而难过。她的妈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生气。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妈妈的生气。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做法
1、师: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第四自然段吧。谁能正确、流利地读读这一段?(指名读)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金吉娅说话的内容。
生:指名读金吉娅的话。
师:金吉娅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
出示课件:
援助中心、给予树
师: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
师:这些人为什么需要帮助?
生:因为他们没有亲人、没有爱……,什么都没有。
师:金吉娅看到给予树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看图)
生: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
师:金吉娅是怎么想的?
生:可是妈妈,我们……没有。
师:小女孩在金吉娅的眼中又有怎样的?她是怎么想的?请你们勾出相关的语句。
生:可是……也没有。
出示课件:
1、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2、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比较两个句子,理解:什么都(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可是……没有”(生齐读)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难怪金吉娅会用妈妈辛苦攒下的钱帮助她,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金吉娅是一个……
板书:
善良、仁爱……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让我们再一次地去感受她的善良仁爱,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理解最后一段话
师: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课件: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读。)体会妈妈的心情?
板书:
高兴、激动
师:妈妈的心情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妈妈知道金吉娅是为了帮助别人……
师:金吉娅不但送给家人棒棒糖,还送给了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使她的愿望实现。那么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只有洋娃娃吗?小女孩孩得到了什么?
生:善良、同情、爱心、体贴……(教师板书)
师:金吉娅通过给予树送给小女孩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其实还有很多人通过给予树得到了善良、爱心、同情……。多么可爱的金吉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她牢牢地记在我们心里。
生:(生齐读)
师:你们不但读出了妈妈的高兴,而且读出了对金吉娅的喜爱。谁能用“不但……而且……”夸一夸金吉娅。
生:汇报
五、小练笔
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会有话想对金吉娅说,请你写下来。
六、总结
同学们,金吉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老师相信在我们的班上也会出现更多的金吉娅!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分享、试探”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说写结合,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教学难点:
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初知给予”。
1、猜猜看的游戏。猜猜这是什么节日?(出示相应节日的图片)
2、释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给予”。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
2、金吉娅做了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
三、直奔中心,感悟“给予”。
(一)精读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2、理解“沉默不语”。
3、自由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
4、哥哥姐姐的这时候的心情呢?
5、对比读。
6、为什么妈妈看到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有些生气?
(二)精读第四自然段
1、金吉娅的钱用来干什么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四、升华情感,深化“给予”。
1、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2、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
3、给予树到底在哪里呢?
4、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她很想写一封信,感谢金吉娅,你们能帮助她吗?
2、收集给予他人以帮助的故事,召开“爱心故事会”。
《给予树》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妈妈的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圣诞节图)问:这是什么节日?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师:你还了解什么关于圣诞节?生:在每年的12月24日……
师:老师发现一提起过节你们就特别开心。今天我们就上一课关于圣诞节的。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快乐。
2、板书课题:31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生字新词。)
2、扫除字词障碍。
(1)、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
(2)、(出示:援)重点指导援的写法以及援助中心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都写到了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2、全班交流,教师并板书:金吉娅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课件出示:只有八岁的小女儿沉默不语。
“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从沉默不语可以看出金吉娅这时心情怎么样?
2、金吉娅这么难过,而哥哥姐姐们表现得怎么样?能找出句子读一读吗?
3、(读相应句子: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问:兴高采烈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 )
(1)“什么都”说明什么?
(2)想想她没有什么?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拓展训练: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夕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来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树前,你会想些什么?
3、总结金吉娅的品质。(板书:善良仁爱)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听,圣诞的钟声敲响了,给予树下有个八岁的小女孩。我现在就是金吉娅的妈妈,我生气过。可是,我现在要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你们还是她的兄弟姐妹。你们会怎样?
2、课件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地笑脸”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八岁的金吉娅善良,深深地打动我们。收了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说?
5、小女孩愿望实现了,请同学们替小女孩几句感谢的话。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动手制作一份贺卡送给你最爱的`人。
上完课,自我感觉挺顺利的。这节课能完成教学目标,但有些细节地方还做得不够好。课后,老师们也肯定了这课的优点,指出了不足之处。
一、突出了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写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很花俏的东西。我重视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课文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又如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也是以对“沉默不语”的理解来引入新课的。
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能为陌生小女孩写几句感激的话吗?指导学生动笔写一写。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一下子就写了四五句话来,既写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写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陈瑾是这样写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多么感激你呀!我会好好照顾它,像它的妈妈一样。金吉娅,你真是个善良的小女孩!”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充分看出,他们已完全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
三、亦师亦友,师生共同构筑生活化课堂。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老师不再是背着手在课堂上踱步,远远地观望,而是做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其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像朋友一样,可亲可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如文章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指导朗读的部分。在指导学生地有感情地朗读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时,我以请教的姿态让学生教我应当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不仅积极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还乐于示范。
四、 恰当的评价语,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上课时,我们老师都会犯一个通病,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要去重复学生的答案。有时是不知道怎么含接,有时是怕其他学生听不清楚。其实,老师听同学回答问题,关键要对他的答案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问题在哪里,该怎么样改正。有时是回答不完整的要帮他表达清楚;有时是不正确的要引导学生给予纠正;有时是要对其看法进行肯定,表示赞赏。这样,学生的认识、表达等才能得到提高。
在这节课中,我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我认真听他们的发言,对不同的回答我都尽量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如:让学生说说“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时,有学生回答:“沉默不语的意思就是说低下头不说话。”我便肯定地说:“你回答得真精炼。”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老师,我认为沉默不语的意思是说因不高兴或心里有事而不说话。”时,我高兴地告诉全体学生:“原来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
来表达。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上都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吗?”这就无形中在对学生进行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渗透。
上完这节课,我的感受就是要上好一节课不容易。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学生方面,要考虑得很细。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老师是不知道的。但是我们老师事先可以估计,列出几种可能,制订几种应变的方案,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应对自如,从容不迫。例如,我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理解完全失误的现象,有时是你如何也想象不出的低级的错误。所以在备课时,我就充分考虑了当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自己该如何引导。因此,在现场教学中,当学生真的又再现这样的现象时,我才能做到不急不燥,沉着地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正确的方向去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课堂上当学生对某一问题迷惑,出现冷场时,我们老师要想办法去引导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并不是每个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的课就是好课,现在的课堂关键要看当学生不懂时你老师如何去引导。当然,对于事先没有想到的,课堂上才生成的东西,那就要靠老师的机智了。所以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五、不足之处:
1、 导入过于繁琐,以致于时间花了太多,变成前松后紧了,导致课的收尾比较苍促。
2、 在上课时我的语速偏快些,导致部分学生反应不过来。
3、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与肯定。在这节课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了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
总之这堂课有精彩,也有不足,今后继续努力。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3
设计理念:
突出体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体验,在角色转换中进行“移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金吉亚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情感谢的熏陶和感染,实现阅读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语言,练习表达。
2.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学会阅读方法。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去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美好品质,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一)板书课题,指读。关注多音字和生字。
(二)打开书找到认字表,同位之间互相检查,有读不准的就互相帮一帮。
(三)教师检查生字读音。重点检查和指导下列几个字。
“援”——援还可以怎么组词?课文中还提到了“援助中心”,你了解援助中心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给予树)
“糖”——这个字不太好写,怎么能写好这个字?谁来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左窄右宽,横多距离要相等)教师示范,学生自己练习。
设计评析
本环节重在扫清字词障碍。此环节中,力求重点关注难读的字词,引导学生读准读好。如,对“援”字的处理十分巧妙,由组词引出来“援助中心”,自然而然地对该词进行了处理,理解了该词以后,为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
在指导写字时,不是平均用力,教师抓住一个难写的“糖”字,进行了重点指导。通过关注它的字形、比例、间架结构等,对横多的字的书写进行了重点提示。在学习其它字词时,注意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提醒。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互相提示这一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一)谁愿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首先听听他们读得对不对,然后找一找,故事里都写到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
(学生找出多个人物,特别注意找出印象最深的几个人物)
(二)金吉亚做了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这么深?
小结:大家看,在圣诞节前夕,金吉亚送给自己家人便宜的棒棒糖,却送给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孩子们,面对着金吉亚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评析
一是在检查学生准确读准字词的基础上,看是否准确地读准了内容。
二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写的主要人物。让学生对人物从整体上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符合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
三是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富勒认为“不问一个为什么,什么也学不到。”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此处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质疑,因为问题才是思维的开始,提出不懂的问题,利于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读书、思考,也便于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 精读品赏,解疑悟情
(一)精读第三自然段
1.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金吉亚的内心世界。先来看看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亚吧,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划出描写金吉亚的句子。
2.指名读读划出的句子。
3.理解关键词句:知道什么是“沉默不语”吗?自己表演表演。(学生表演)
师:那我明白了,文中的金吉亚沉默不语,就是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我理解的对吧。(预设:学生一定是否定的。)
4.那沉默不语的金吉亚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来,孩子们,自由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
(1)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亚的内心,带着你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2)如果和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亚沉默不语时的心情。谁愿意读一读。
(3)哥哥姐姐兴高采烈那会是什么样呀,那金吉亚沉默不语呢,一边想象,一边读,谁再试试。
5.教师小结。
设计评析
本环节的设计流程是:找出词语—通过表演,理解词语—透过词语想象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对比朗读,读出情感。
本环节的最大亮点是:透过一个“沉默不语”,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动作表演、比较、透过词语想象内心、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等策略,引导学生理解了 “沉默不语”一词,同时深入文本,很好地体会出了金吉亚的美好品质。实现了《课标》所指出的“理解词语,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阅读目标。
(二)精读第四自然段
1.我们抓住“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体会到了金吉亚的内心,感到他是那样体贴家人,爱着家人,可是她却只买了棒棒糖给家人,而给陌生小女孩的则是洋娃娃。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预计:“为什么给小女孩买的是洋娃娃,而给家人买的却是棒棒糖?”
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解答这个问题?可以划出相关的句子。
2.大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注意到刚才有同学说到了这句话,我把金吉亚的这句话打出来,看着屏幕谁再来读一读。和书上写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不加这三个字也很通顺,不行吗?
3.圣诞节,多么让孩子们盼望的节日呀,因为那一刻他们会收到许多礼物,孩子们唱啊,跳啊,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可是这个小女孩呢?她什么都没有。你想,她没有什么?
金吉亚,在我们的心理小女孩多么可怜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圣诞节前夜他什么都没有,孩子们,现在你就是金吉亚,你走进圣诞节的商场,看到了那颗挂满心愿的给予树,小女孩的心愿卡吸引了你,来,金吉亚,摘下这张卡片,小女孩写什么了?
4.创境,进行角色体验说话。
小女孩一直盼望一个洋娃娃呀,白天,小女孩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一直盼望,晚上,面对着漆黑的屋子,小女孩还在盼望;甚至在梦中他还想着洋娃娃呀。看着小女孩的卡片,金吉亚,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
师:此时,金吉亚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却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我们全明白了。那孩子们,金吉亚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棒棒糖吗?
设计评析
此环节重点抓住了“什么都没有”,通过出示两个句子一个带有“什么都”,另一个不带,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女孩的贫穷、可怜等,接着运用有效的体验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换位体验:把学生当成金吉亚让其入境动情、深入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切身体验,深入文本,体会出金吉亚是一个善良、体贴、可爱的孩子。在切身体验中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真正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与作者产生了共呜,进行了心灵的对话,读出了小女孩的美好品质。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有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小女孩——金吉亚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 如果我就是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是现在,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亚。孩子们如果你也是金吉亚的家人,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是啊,作为妈妈的我,我会(范读最后一段)
作为哥哥、姐姐的你,(指读最后一段)。
还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动着,一起读。
让我们记住金吉亚,记住金吉亚给予我们的这一切,一起来背诵,背不过的可以看着屏幕。
(二)同学们,8岁的金吉亚如此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我们能够想象到小女孩得到洋娃娃时幸福的笑脸,那一刻她会对金吉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作业:课后请同学们写一写。
板书设计:
棒棒糖(图) 善良 仁爱
给予树(简笔画) 金吉亚 同情 体贴
洋娃娃(图) ……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4
《给予树》是小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三年级)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处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渡的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段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语言的能力,在重点句子中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并且进行语言方面的积累。
设计理念:
《给予树》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八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但是,三年级上学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有限,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是这节课一个训练项目。并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事情正确的情感态度也是这节课的一个训练项目。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的读写生词。
2、读懂课文,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感情。
3、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通过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语句和引领性的问题,让学生感悟体会。
时间: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课外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1、师:还有一段时间就要过春节了,你们听到“春节”两个字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2、师:春节是我们东方人的新年,你们知道西方人的新年是什么吗?(圣诞节)。你对圣诞节有了解吗?(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课外了解到的关于圣诞节的资料)。
3、教师随机出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
4、出示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读课题。
二、审题激趣,初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予 圣 诞 享 默 糖 逛 援 仁 偿(学生自由读,齐读,教师指导疑难,指名读,同桌互读。)
3、教师出示要求会认又会写的生字:予 担 宽 裕 买 猜 糖 即 卡 盼 仁 贴(学生质疑难字,自由读,小组内竞赛读。突出“担”和“卡”的多音读音,并指导学生扩词。)
4、指导书写,着重字有“予”“裕”“买”“盼”。
5、出示本课的生词,学生认读并在练习本上书写。
6、实物投影出示生词写的整齐正确的练习。(教师给与肯定和表扬)
二、精读课文,读悟其情。
1、自由读课文,在文中认识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3、我来动脑: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谁?他们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4、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自己或小组合作体会这两个问题。
5、汇报交流,朗读感悟。
(1)汇报兄弟姐妹的心情(高兴)。
相关语句:①“孩子们热烈的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学生谈体会,重点理解词语“热烈”“诚挚”“甜蜜”)
②“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兴高采烈”)
③“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同学们之间互相做做摸摸口袋的动作,体会当时人物的高兴心情。)
(通过学生的感悟和教师的引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兴高采烈的韵味。)
(2)汇报表现妈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怀疑—感动、高兴)。
相关语句:①“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学生谈妈妈为什么担心?突出妈妈对孩子的疼爱,希望孩子愉快、幸福;学生读出妈妈的担心、忧愁)
②“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学生谈谈妈妈生气的理由;全班讨论“妈妈该不该生气?为什么?”读出生气的感觉。)
教师出示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学生可以从理解“沉默不语”这个词语来理解金吉娅的心情,突出理解金吉娅是一个善良的女孩。)
(师生对话:师扮妈妈,生扮金吉娅,展现金吉娅为什么没有给亲人买很好很多的礼物的理由。突出课文的重点,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金吉娅所说的话,注意提示学生朗读时的表情、语气、语速。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谈谈自己对“给予陌生人爱心”的看法。深化课文的主题内涵。
③“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学生体会妈妈此时的心情,谈谈自己对于这段的理解,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悟情。)
师:妈妈此时此刻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你帮妈妈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以妈妈的身份说此时要说的话。)
(3)学生体会那个收到礼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娅说自己想要说的话。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发放课外阅读材料《给予的故事》,学生阅读。(故事没有讲完,讲到那个人面临着艰难选择的情况,该如何做?)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自己给故事设计结尾。
2、出示图片(内容为义务献血、希望工程等),教师激情解说图片内容。
3、出示“爱的宣言”:你是怎样理解爱心的,说出你自己最想说的话。
4、学生写“爱心宣言”,并且在班内自由汇报。
《给予树》说课稿 篇15
●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1课《给予树》
●设计理念:
1、“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读者走进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善良、仁爱。
2、学习是一个主动习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
●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仁爱。本文的语言平实,同时很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直盼望”、“沉默不语”、“什么都没有”;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交流感受,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金吉娅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我的教学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懂得给予”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忘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并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植根文本,钻研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教学,没有花样的设计环节。我由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给予树。 我注重了读、说、思、写的结合,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又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再如,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她露出了如愿以偿的笑脸。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把它写在贺卡上。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
二、走进文本,品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涵与意义。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教学中,我努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体会字里行间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触动心弦,产生共鸣。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课程目标的灵魂。我以解决“为什么她要给最亲的家人买便宜的棒棒糖,而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漂亮的洋娃娃呢?”为重点,在此过程中感受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给予妈妈,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
三、走出文本,拓展文本,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源。
备课之前,我以教材文本为中心点,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辐射学习,尽最大可能搜集、钻研与本文相关的素材,筛选了有效的信息,努力为达成教学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服务。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观看了几张“令人心酸”的图片,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心中的“善良大门”,使他们深受感动。之后谈谈“如果你站在给予树前,看到这些卡片,你会怎么做?”化思想为行为,将给予树烙进孩子们心底,使文本的内涵得到拓展和延伸。最后,通过给树换名字,帮学生悟得这是一棵爱心树、心愿树、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更清晰地记忆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