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说课稿 > 《楞次定律》说课稿【22篇】正文

《《楞次定律》说课稿【22篇】》

时间:

楞次定律(Lenz'slaw)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可以用来判断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的方向。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由于此定律所牵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通量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会用安培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才能得到正确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同时,学生还必须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安培定则解决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也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五、设计思路:

本节作为一堂物理规律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利用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手段,为此本课采用学生分组随堂实验探究的操作模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通过自己实验操作来发现、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

为了突破难点本课利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将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做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课堂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知识的产生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六、器材准备:

多媒体平台、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

七、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展示情景]:(引入课题实验──三个对比实验)

1.对比实验一:强磁性球和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释放。

2.对比实验二: 强磁性球和铁球分别通过甲、乙铝管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释放。

3.对比实验三: 强磁性球和铁球分别通过乙、甲铝管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释放。

[学生思考回答]:

强磁性球和铁球是不是同时落地?

对比实验一中两球同时落地;对比实验二、三中两球不是同时落地。

[教师启发引导]:

1.强磁性球和铁球为什么通过铝管后不是同时落地?

(我们先来学习第四章第三节楞次定律)

二、重温实验,提出问题

[教师展示情景]:(复习引入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

1.注意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向哪边偏转

偏转;向左、向右。

2.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什么?

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会改变。

3.感应电流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对比实验,合理猜想

[教师展示情景]:(二个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一:如图(4)所示,N极插入和N极抽出。

对比实验二:如图(5)所示,N极插入和S极插入。

[学生思考猜想]:

1.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A.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跟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B.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跟原磁场的方向有关;

[教师启发引导]:

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跟原磁场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2.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的关系。

四、实验探究,归纳概括

实验目的: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及原磁场的方向的关系即感应电流的方向遵循什么规律?

思考讨论:

1.条形磁铁与线圈间的相对运动有几种可能?

2.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的关系在物理学中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控制变量法

探究方案:

顺次控制:(1)磁通量的变化(2)原磁场的方向(3)感应电流的方向

? ? 相对运动 ? ?

? 原磁通量的变化 ? ? ? 原磁场的方向 ? ? ? ? 感应电流的方向(俯视图) ? ? ?

实验前确定:

1.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的关系:

指针右偏——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灵敏电流表;

指针左偏——电流从负接线柱流进灵敏电流表。

2.然后“顺藤摸瓜”确定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实验步骤:

1.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与电流的方向的关系。

2.根据磁通量的变化分成磁通量的增加和磁通量的减少两大类进行实验。

3.分组实验、记录结果。

4.教师引领学生填写表格。

分组探究:

收集数据:

寻求“中介”归纳规律: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设计 2

一、分析教材

电磁感应这一章内容在选修3-2里面是最重要的一章,而第三节《楞次定律》更是重中之重,本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体现了“过程与方法”这一具体课程目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二、分析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教学进程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用多样话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突破障碍,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2.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3.通过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四、教学重点

楞次定律探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五、教学难点:

1.从静到动的一个飞跃

“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场”,并且“静到动”是一个大的飞跃,所以学生理解起来要困难一些。

2.?内容、关系的复杂性

“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两者都处于同一线圈中,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它们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如果不明确指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

六、教材课型实验探究课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磁炉、楞次定律演示仪、试验单

八、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九、教学过程

1、复习引题

师: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能在其周围激发磁场。请同学判断以下三种电流的磁场。(课件演示问题、提问学生)

生:判断回答,用安培定则判断

师:电能生磁,磁也能生电。法拉第发现了磁场可以使导线中何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我们先看演示实验。

师(演示实验):条形磁铁穿过竖直方向的闭合线圈,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来回摆动。

问:我们回顾一下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生:当闭合线圈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线圈中就有感应电流。

师:电流激发的磁场与原磁场之间有一个相互作用,我们通过几个有趣实例来看看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有什么样的现象。

?2.实验演示

(1)电磁炉通电时,闭合的锡箔纸圈跳起。?

?提问:大家观察到了锡纸跳起,是什么原因呢?

生:锡纸圈中有感应电流造成的

(2)楞次定律演示仪演示实验过程:

?①先介绍装置结构

?②演示实验现象

提问:为什么磁铁在穿过闭合回路时铝环运动了,而穿过不闭合的铝环时铝环没动?

生:闭合的铝环中有感应电流,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问:从上面两个实验中,大家观察到了奇特的相互作用,要想掌握利用这种相互作用为我们服务,我们必须要知道电磁感应中电流的方向。

感应电流的方向由那些因素决定?遵循什么规律?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3、学习新知,开始探究过程

(1)教师主导,设计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案

师:我们要解决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我们要把上节课中的演示实验再搬回来。

①?介绍实验装置,线圈的绕向,电流进入时灵敏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

②方案中有四种相对运动情况。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实验数据采集表格,做实验填表格。

(2).实验过程,采集数据。

请一组2名同学上讲台辅助实验,一个同学演示实验,另一个同学完成小黑板上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磁场的方向。

(3)师生共同分析,从个性中找出共性,总结规律

师:大家观察比较四种情况下的到的实验数据,我们能不能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请同学回答。

《楞次定律》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为高二物理选修3-2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教材是在初中磁场知识和对电磁感应简单认识的基础上,利用高中已学过的知识,较为深入的研究磁转化为电的规律,研究电场、磁场的统一性。这些内容,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的问题大多数都涉及到三维空间,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极为有益。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罗列或初步总结,而是实验和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在这里,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智能目标:

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简单的有关问题。

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勇于进取,注重实验和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良好实验素质,培养学生仔

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所激发的磁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对这一定律的应用是这一节课难点。

二、说教学法

教学对象分析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已能解决感应电流的大小问题。

②学生通过立体几何和磁场部分的学习,对三维空间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尚不能熟练掌握。

③好奇心强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说教法

①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②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

③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④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说学法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本课结合教法,学生可按以下学法进行学习。

①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②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③反馈定位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三、说过程

1、复习提问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列举能使右图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3、你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吗?如何判断其方向呢?

(学生集体回答引出实验)

2、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四种情况中:

①线圈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为什么?

②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怎样变化的?

③检流计的偏转方向是否一致?

④在每一种情况中检流计的偏转方向总是保持一定的方向

(重复做几次,不会例外),使学生清楚的意识到这个“必然”其中就一定有其规律性。引导学生填写如下表格的一至三行: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4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回顾旧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我尝试的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具体到探究课的设计,我在强调“过程性”的前提下总体上把握好了这样几个环节。

1、 激发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构建情景,引出问题,用复习已有的知识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事件引出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求知冲动:“我想要学习。”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我让学生在实践中努力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求规律。强调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创新,让学生“参与”,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去了解、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这一来,教师做起来就难多了。但是再难,也要给学生这个机会。今天我们教师确应具有转换自身角色的紧迫感。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全面发展。

3、 促使学生用心体验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努力运用假设猜测、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去获取知识,更去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这种体验的不断沉积,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他们一种能力——学力。当然,仅仅强调第二环节中的参与,一堂课或许也会非常热闹,但热闹的下面却可能会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我想说:参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验,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才是探究课所要达到的更高境界。当然,在这里还要再次强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参与体验中,将学生动手实验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将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认识——实验结果可信,媒体演示直观,让学生能够更热情地参与,同时更真切地体验,以此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之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4、 激励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不断探索

我还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一种发现新问题的习惯。学生时时获取,又不断有所发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大概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循环状态吧?

当然在这节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创设情境问题上,要放在能激发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上;在知识模块的时间安排上还要更合理些;在课堂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摸索。而且我觉得在探究过程中,关键还在于体现其“重过程”的核心要求。还要应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大胆地放开,让学生用心去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快乐与艰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总之,我觉得探究课中的环节,环环相扣,互为依存。同时各环节又都有其追寻的目标,有新意;学生参与讲究“全”:要让全体学生参与,更要让每一位学生全方位的参与;用心体验强调“细”:要慢,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要引导学生仔细,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同样重要;获取规律后力求“变”:既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规律,更要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这四个字“新、全、细、变”或许就是探究课众多模式当中的一种了。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是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最后,通过对现象的再分析总结楞次定律应用的步骤,并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阻碍”的含义……

一、教学过程反思

本节课最初,利用电磁炉点亮电灯的实验引入课题,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熟悉的家用电器发生并不熟悉的现象,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最大限度激起学生迫切探究的欲望,教师适时引导分析,即复习了前节内�

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介”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中,可以从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入手,构建各相关量关系的流程图,引出“中介”—感应电流的磁场,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楞次定律的简洁表达,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探究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利用图表这种直观生动的方法总结出楞次定律,实验中不乏盲目、不知所措的学生。对于线圈绕向,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关系,磁铁运动与磁通量变化关系等问题,仍有多数学生缺乏直接经验,针对上述问题,为顺利突破难点,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可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结合前节《探究感应定律的方向》自主设计实验,原则简单、直观,便于发现感应电流方向规律及磁通量变化清楚。

第二阶段,执行探究实验,将两个小组研究的过程、现象记录的图表通过展示台展示(可能什么都没有,或不着边际),各小组讨论;如何体现探究的相关因素,如何记录现象、怎样归纳、整理(通过图表、对比、控制变量法等),得出规律。

第三阶段,改进方案,再次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图表优势,利用多媒体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动态展示,整理,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实验进行中对于出现的关于灵敏电流表偏转方向、线圈绕向和电流方向的问题及其它突出问题可采取统一讲授解决,三个阶段逐步推进,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式学习”,“我也可以”的感觉,从而突破难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习题教学的反思

本节课难点中还有对于“楞次定律”中“阻碍”一词的理解。这时,不妨将课堂上的探究实验示意图,作为第一个例题以多媒体展示出来,将楞次定律中几个重要因素逐个对照,得出感应电流方向,再与实验现象对比;第二个例题可将法拉第感应圈作为例题,潜移默化地将楞次定律的应用过程整理为四步,让学生规范记忆、应用;其余练习引入感应电流效果阻碍导体与磁铁间相对运动,及结合能量守恒理解“阻碍”的含义。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本节课探究的目的在于掌握探究的步骤,领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的构建知识体系,切不可盲目追求探究的形式而致“学习”不顾,探究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分估计学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对于基础性问题,可在前节探究基础上提前解决,否则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很有可能流于形式,变成教师与个别学生的“独角戏”而失去意义。

2、时间安排要充分估计,引入课题的实验约5分钟,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三个阶段)约15分钟,利用图表、对比、分析、归纳约10分钟,练习10分钟左右,各环节很可能会出现突发性问题,均要考虑在时间安排内,避免本节课最终虎头蛇尾。

楞次定律教案教学反思 6

楞次定律教案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教案教学反思该怎么写呢?怎么处理好教学中遇到问题,并且反思自己的不足呢?下面是楞次定律教案教学反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楞次定律教案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回顾旧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我尝试的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具体到探究课的设计,我在强调“过程性”的前提下总体上把握好了这样几个环节。

1、激发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构建情景,引出问题,用复习已有的知识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事件引出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求知冲动:“我想要学习。”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我让学生在实践中努力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求规律。强调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创新,让学生“参与”,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去了解、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这一来,教师做起来就难多了。但是再难,也要给学生这个机会。今天我们教师确应具有转换自身角色的紧迫感。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全面发展。

3、促使学生用心体验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努力运用假设猜测、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去获取知识,更去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这种体验的'不断沉积,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他们一种能力——学力。当然,仅仅强调第二环节中的参与,一堂课或许也会非常热闹,但热闹的下面却可能会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我想说:参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验,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才是探究课所要达到的更高境界。当然,在这里还要再次强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参与体验中,将学生动手实验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将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认识——实验结果可信,媒体演示直观,让学生能够更

热情地参与,同时更真切地体验,以此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之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4、激励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不断探索

我还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一种发现新问题的习惯。学生时时获取,又不断有所发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大概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循环状态吧?

当然在这节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创设情境问题上,要放在能激发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上;在知识模块的时间安排上还要更合理些;在课堂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摸索。而且我觉得在探究过程中,关键还在于体现其“重过程”的核心要求。还要应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大胆地放开,让学生用心去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快乐与艰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总之,我觉得探究课中的环节,环环相扣,互为依存。同时各环节又都有其追寻的目标,有新意;学生参与讲究“全”:要让全体学生参与,更要让每一位学生全方位的参与;用心体验强调“细”:要慢,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要引导学生仔细,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同样重要;获取规律后力求“变”:既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规律,更要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这四个字“新、全、细、变”或许就是探究课众多模式当中的一种了。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设计 7

【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作为本章的第3节内容,与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起,从感应电流的角度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这是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为后面深入地从感应电动势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打下了基础。

楞次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是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成为本章教学难点。课程标准要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楞次定律”。因此,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规律,培养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识。在探究楞次定律后,通过应用楞次定律进行有关判断,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楞次定律,顺利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细化过程:

课程内容标准: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楞次定律。

第一步:分解内容标准,寻找关键词。

行为条件 + 行为动词 + 核心名词

通过实验探究 理解 楞次定律

第二步:分解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内容 概念体系 知识地位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的内容、含义 重要 感应电流的方向 非常重要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确定行为条件,确定行为程度。

内容 概念体系 特征 行为

动词 确定行为

条件 行为

程度 学生

经验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的内容 具体 说出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准确 无前备经验 “阻碍变化”的含义 抽象 阐述 分析实验数据 准确 无前备经验 感应电流的方向 具体 判断 运用楞次定律 熟练 无前备经验

综合上述思考,得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准确说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2)分析实验数据,准确阐述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变化”的含义。

(3)熟练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体验楞次定律实验探究的过程,提高分析论证,概括及表述的能力。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2)学会欣赏楞次定律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难点】

对楞次定律“阻碍变化”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场、磁场基础知识;已经知道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以及右手螺旋定则;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心理基础与可能产生的思维阻碍:?

“楞次定律”其理论的抽象性和知识的复杂性比前面知识高了一个层次。前面学习的“电场”和“磁场”只局限于从“静态场”方面考虑,而“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场”,“由静到动”是一个大的飞跃,学生要难理解得多。?

“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两者都处于同一个线圈中,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它们形成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矛盾。在讲授时,如果不明确指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看,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能够理解“楞次定律”,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物理观念上要有所更新。

【教法和学法】

1.教法:秉承“科学探究”、“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利用“中介”研究和表述问题的方法、比较总结法等教学方式,运用观察、引导、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展开教学。

2.学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

【教学器材】

1.教师实验:铝管两根(1米)、小圆柱形磁铁和木块、条形磁铁、电池、灵敏电流计、线圈、楞次定律演示仪等。

2.学生实验:灵敏电流计、线圈、条形磁铁、电池、导线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引入 演示实验:

1、永磁铁靠近、远离楞次定律演示仪的铝圆环。

2、小圆柱形磁铁和木块分别通过两根相同铝管。

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如何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导入新课。 观看实验现象,思考。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

提问 1、提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演示上节课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 1 GB3 ① 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左右偏转又能说明什么?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楞次定律的主要内容,能熟练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楞次定律的探究过程,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比较总结法这一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探究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楞次定律的主要内容;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难点:楞次定律与安培定则的结合运用;楞次定律中阻碍的理解。

关键:楞次定律探究实验

三、教具与学具

条形磁铁、螺线管、导线若干、检流计、带有铝环的支架以及楞次定律探究实验和表格的课件。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选择

以实验法为主,讲授法和讨论法为辅。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得出楞次定律;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由教师以讲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的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2.学法指导

本课结合教法,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学法进行学习。

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有趣的物理实验,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讨论、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反馈定位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五、教学过程

(一)应电流出现的后果是什么填入相关物理量, 新课引入(3分钟)

教师:在上节课的电磁感应实验中,我们了解到当闭合线圈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所得到的感应电流方向是不同的?我们将这个实验再做一遍,大家注意观察检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有没有变化。(教师做演示实验)

学生:注意到了

教师: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哪些因素决定呢?遵循什么规律?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思考 (34分钟)

1.演示实验(3分钟)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套仪器,由一个支架、两个铝环和一个铝质横梁组成,铝环A是闭合的,铝环B是有缺口的,大家注意观察,当我把磁铁移向有缺口的铝环时,铝环运动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当把磁铁移向闭合铝环的时候,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铝环发生转动了。

教师:闭合铝环转动,说明有力在推动它。可是磁铁没有接触铝环,也不会对铝环产生吸引力,为什么会有力的作用呢?分析一下,磁铁的运动对铝环周围产生了哪些影响?当磁铁靠近闭合铝环时,铝环中的磁通量是不是变化了呢?

学生:变化了。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闭合铝环中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根据我们之前对电磁感应的学习,有电流通过闭合线圈时,会在空间中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感应电流会在空间中产生磁场。

教师:很好,会产生磁场,正是磁铁的磁场和感应电流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了力,使闭合铝环发生了转动。那为什么有缺口的铝环不会发生转动呢?

学生:不是闭合回路,没有感应电流产生,也就没有感应磁场产生,没有力的作用。

教师:从实验中得到,当闭合线圈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不仅有感应电流产生,相应的也会有感应磁场产生,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感应电流磁场所遵循的规律,得出感应电流磁场的规律后,感应电流所遵循的规律也就清楚了。

2.楞次定律实验探究(19分钟)

eq oac(○,1) 感应电流到底是如何变化的?

eq oac(○,2) 感应电流的磁场遵循什么规律?

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分组实验:

(1)实验设计

按图2所示组装电路和器材,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实验思路,每四人一组设计实验。

(2)实验过程

让学生在各种情况中,分别观察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并记录实验数据(注意:检流计指向正向时电流为由检流计正极流向负极。)

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设计并填写表格,填完表格后引导学生结合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

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处理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表1

实验项目 感应电流方向 正向 反向 反向 正向 数据分析 :

教师:大家很容易能看到,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但是通过上表很难看出它遵循什么规律。

既然从电流直接入手无法得出结论,我们就研究感应电流磁场所遵循的规律。实验 eq oac(○,1) 中,原磁场方向是怎样的?

学生:向下

教师:原磁场的磁通量是变大还是变小?

学生:变大

教师:螺线管中磁场方向如何?

学生:向上

教师:二者磁场方向有何关系?

学生:相反

教师:好,大家就按这个顺序分组讨论实验 = 2 GB3 ② 、= 3 GB3 ③ 、= 4 GB3 ④ 的螺线管磁极和磁场关系。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本组讨论结果。

表2

实验项目 = 1 GB3 ① = 2 GB3 ② = 3 GB3 ③ = 4 GB3 ④ 原磁场 EMBED Equation.DSMT4 的方向 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 增加 减小 增加 减小 感应电流磁场 EMBED Equation.DSMT4 的方向 EMBED Equation.DSMT4 与 EMBED Equation.DSMT4 方向的关系 相反 相同 相反 相同 图解 EMBED Equation.DSMT4 增加

EMBED Equation.DSMT4 EMBED Equation.DSMT4 减小

EMBED Equation.DSMT4 QUOTE 增加

EMBED Equation.DSMT4 EMBED Equation.DSMT4 减小

EMBED Equation.DSMT4

讨论归纳:

教师:根据表2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变化的关系,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然后由各组代表公布本组的成果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和“ EMBED Equation.DSMT4 与 EMBED Equation.DSMT4 方向的关系”两行,发现“增反减同”这一规律,尝试得出楞次定律。学生的结论多种多样,可能的结论有:

①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②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③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它的哪个原因。

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的结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纠正。

总结: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够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为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3.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发现法、实验法

教学媒体

PPT、干电池、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大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共12组)。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备注 (一)引入新课

设问1: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设问2:它们与磁通量的变化有何关系?

设问3:你能否猜测一下: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验证?

[演示]按下图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

EMBED MSPhotoEd.3

①为什么在线圈内有电流?

②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③怎样才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本节我们就来探讨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二)进行新课

1、楞次定律

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规律。

[实验步骤]

(1)按右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下G中流入电流方向与电流表G中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如电流从左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右偏还是向左偏?)

(2)记下线圈绕向,将线圈和灵敏电流计构成通路。

(3)把条形磁铁N极(或S极)向下插入线圈中,并从线圈中拔出,每次记下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方向,然后根据步骤(1)结论,判定出感应电流方向,从而可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根据实验结果,填表:

磁铁运动情况

N极下插

N极上拔

S极下插

S极上拔

磁铁产生磁场

方向

线圈磁通量变化

感应电流磁场

方向

通过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当磁铁移近或插入线圈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磁铁离开线圈或从线圈中拔出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增加;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减少。

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提出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方法,这就是楞次定律。投影打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1)“阻碍”并不是“阻止”,一字之差,相去甚远。要知道原磁场是主动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是被动的,原磁通仍要发生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只是起阻碍变化而已。

(2)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具有普遍意义。

楞次定律符合能量守恒。从上面的实验可以发现:感应电流在闭合电路中要消耗能量,在磁体靠近(或远离)线圈过程中,都要克服电磁力做功,克服电磁力做功的过程就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楞次定律也符合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电磁感应中,矛盾双方即条形磁铁的磁场(B原)和感应电流的磁场(B感),两者都处于同一线圈中,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形成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的矛盾,在回路中对立统一,正是“阻碍”的形成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

2、楞次定律的应用及例题讲解

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例题: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如图所示,软铁环上绕有M、N两个线圈。当M线圈电路中的开关断开的瞬间,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沿什么方向?

开关断开前,线圈M中的电流在线圈N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向哪? 向下。

开关断开瞬间,线圈N中磁通量如何变化? 减少。

线圈N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如何? 向下(阻碍磁通量减少)。

线圈N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 由下向上,整个回路是顺时针电流。

利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框图。

[投影]

3.右手定则

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如何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如果磁通量的变化是由导体切割磁感线引起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由右手定则来判断。

右手定则的内容:伸开右手让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进入,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实例探究---楞次定律的应用

【例1】 如图所示,试判定当开关S闭合和断开瞬间,线圈ABCD的电流方向。(忽略导线GH的磁场作用)

解析:当S闭合时

(1)研究回路是ABCD,穿过回路的磁场是电流I所产生的磁场,方向由安培定则判定是指向读者;

(2)回路ABCD的磁通量由无到有,是增大的;

(3)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磁场方向应和B原相反,即背离读者向内(“增反减同”)。

物理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初步掌握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能力及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不怕艰苦的学习态度.

3、从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从楞次定律的不同的表述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高度概括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由于此定律所牵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通量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安培定则和右手螺旋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和使用,才能得到正确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所以这部分内容也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可以通过教学软件,用计算机进行形象化演示,将变化过程逐步分解,通过设疑——突破疑点——理解深化,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

教法建议

在复习部分,先让学生明确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用计算机动态模拟导体切割情景,让学生顺利地用右手定则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马上在原题的基础上变切割为磁场增强,在此设疑:用这种方法改变磁通量所产生的感应电流,还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吗?如果不能,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判断呢?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教学中去.

在新课教学部分,充分运用学生实验和媒体资源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了解规律,所设计的软件紧密联系实验过程,将动态演示和定格演示相结合,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达到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另外,在得到规律之后,为了突破难点,首先利用软件演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然后重现刚才学生实验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并提供典型例题,通过形成性练习,使学生会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在对定律的深化部分,将演示实验、学生讨论、软件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力学和能量守恒的角度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建议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优化为宗旨,采用计算机模拟动态演示、学生实验讨论、教师讲解的方式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软件紧扣教学目标,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充分突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楞次定律的--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相符合

3、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4、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对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和“变化”的理解.

四、教学媒体:

1、计算机、电视机(或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

五、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复习:

1、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电脑演示例题:请同学回忆右手定则的内容,并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

引入:

电脑设置新情景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变磁通量,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新课教学

(一)、通过旧知识给出新结论:

即利用右手定则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给出结果:

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二)、学生实验:实验内容见附表一.

实验准备

1、查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搞清螺线管导线的'绕向.

2、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电脑的演示,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相一致.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现在,我们再来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得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由于电流方向和它所形成的磁场方向是有确定的规律的,因此,如果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便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附表:

动作

原磁场   方向

(向上、向下)

原磁通量  变化情况

(增大、减小)

感应电流方向

(俯视:顺、逆时针)

感应电流磁场  方向

(向上、向下)

与  方向的关系 (相同、相反)

极向下插入

极不动

极向上抽出

极向下插入

极不动

极向上抽出

(三)、楞次定律内容的教学部分:

1、通过前人所做实验的大量性来说明此结论的普遍性.

2、通过电脑软件模拟实验过程, 进一步分析实验的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所反映的物理本质的规律,请学生得出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加以叙述,教师予以评价、修正,在此基础上得出楞次定理的完善表述.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因此,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这里的“阻碍”体现为: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增加;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减少;当回路中的磁通量不变时,则没有“变化”需要阻碍,故此时没有感应电流的磁场,也就没有感应电流.

(四)、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部分:

通过软件教学模拟实验过程,并加以引导,使学生独立思考:

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练习部分:

⑴ 方形区域内为匀强磁场,在矩形线圈从左到右穿过的整个过程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⑵ 无限长通电直导线旁有一个矩形线圈,当线圈远离直导线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⑶ A、B两个线圈套在一起,线圈A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当线圈A中的电流突然增强时,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五)、定律的深化部分:

1、楞次定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电脑软件的演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3、深化:

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上看:电磁感应的效果是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

②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螺线管中用楞次定理得出的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在螺线管上端为  极,这个  极将排斥外来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此排斥力的作用而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即动能要减少;要维持其运动速度则需要有外力对磁铁做功.可见,电磁感应现象中线圈的电能是外部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而来的.因此,楞次定理与能量转换与守恒规律是相符合的.

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感应电流方向与用楞次定理判断得出的方向相反,则螺线管的磁场将与条形磁铁相互吸引,这样条形磁铁的速度会愈来愈大.也就是说在电路获得电能的同时,磁铁的动能也增加了.这时,对于电路和磁铁组成的系统来说,它将找不到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电能和动能是凭空产生了,这显然与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

(六)、小结:

总结楞次定律的三种表述方式:

表述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表述二: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表述三: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它的原电流的变化;

作业: 书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楞次定律》说课稿 11

一,教材分析

1、《电磁感应》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物理电磁学是由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五部分组成。其中电场,电路,磁场等相关知识是进一步认识电磁感应本质的基础,同时,电磁感应知识又是认识交变电流的起点,因此,《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承上启下的一章,是电磁学中的重点。

2、教材的结构和特点

本章教材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到进一步认识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最后是感应电动势在实际中的应用,全章以"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始终,结构非常严谨有序。另外,本章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这恰好为达到 "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所遵守的规律的目的。楞次定律就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3、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教学大纲对楞次定律的知识要求是 "B"级。其次,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

(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不单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实验的结论和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得出的,因此教学重心要从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的学习,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方法的学习中。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依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应的学习过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实验中经历独立地收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而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引出概念,也不再是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楞次定律是来源于实验中的探究。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通过前几节的实验探究出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规律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进一步学习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应该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且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变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小组的探究实验,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按照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实验探究。达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法让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证据让学生自己收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最后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型:实验探究式教学 新授课

五,教学用具:

1、计算机,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 灵敏电流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2、启发猜想,问题假设;

3、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5、评估交流,发现问题;

6、引导中介,深入探究;

7、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8、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9、基本练习,体验成功;

10、得出方法,灵活运用;

11、课堂小结,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1、评估交流,发现问题

感应电流方向

磁铁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B感和B铁方向关系

甲图

乙图

丙图

丁图

如图一所示,是以往授课时的表格,学生只是按要求直接填写。我想,怎么事先就知道表中要列一个"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怎么事先就知道要比较B感和B铁的方向的关系呢 学生会自发的想到吗,我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于是,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设计成下面的表格,如图二所示。

感应电流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

磁铁磁场方向

甲图

逆时针

增多

向下

乙图

顺时针

增多

向上

丙图

顺时针

减少

向下

丁图

逆时针

减少

向上

(图二)

2、引导中介,深入探究

当学生通过实验填写结果后,会发现,仅仅根据以上数据不能概括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在学生苦思冥想,急于寻找方法的时候,这时,我适时点拨,可不可以找一个中介做一个桥梁,这个中介是什么 学生很自然会想到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于是,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如图三所示。

感应电流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

磁铁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的

磁场方向

甲图

逆时针

增 加

向下

向上

乙图

顺时针

向上

向下

丙图

顺时针

减 少

向下

向下

丁图

逆时针

向上

向上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使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搜索,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以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3、得出方法,灵活运用

楞次定律没有直接给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它只是概括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原则,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的程序,学生通过基本练习,亲自体会并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老师对学生的总结给以充分的肯定,并且按照新课标教材把这个程序绘画成形象,直观的方框图(如图四所示)。在此基础之上,我启发学生:这个方框图不仅是概括了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思路,同时它描述了三个量的关系,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 学生回答后我给出了一个逆向应用楞次定律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1、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

2、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高三物理《楞次定律》的教案设计 12

高三物理《楞次定律》的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电磁感应电流条件 楞次定律

基础知识回顾:

1. 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

2.在匀强磁场中 与 的乘积叫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单位为 ,符号为 。物理意义是 ;磁通量是 量,但有正负之分,若有两个磁场穿过某一面积,设某一方向的磁通量为正,另一方向的磁通量为负,它们的 就为穿过这一面积的磁通量。

3.磁通量发生变化有如下三种情况:⑴ ,⑵ ,⑶ 。

4.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 引起感应电流的 。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具体步骤为(1)明确 ,(2)判断 ,(3)确定 的方向,(4)利用 反推感应电流的方向。

5.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用 来判断较为简便。其内容是:伸开右手,让大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掌心,大拇指指向 ,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 。

6.楞次定律中的阻碍作用正是 的反映。愣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当问题不涉及感应电流的方向时,用这种表述判断比较方便。

【要点讲练】

1.电磁感应现象

[例1]线圈在长直导线电流的磁场中,做如图所示的运动,图A向右平动,图B向下平动,图C绕轴转动,ad边向外,图D向纸外平动(图中线圈有个缺口),判断线圈中有没有感应电流。( )

例2.在闭合铁芯上绕有一组线圈,线圈与滑动变阻器、电池构成电路,假定线圈产生的磁感线全部集中在铁芯内。a、b、c三个闭合金属圆环,位置如图 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左右滑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的圆环是( ?)

A.a、b两环 B.b、c两环

C.a、c两环 D.a、b、c三环

2.楞次定律?

[例3]闭合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N 极朝下。当磁铁向下运动时(但未插入线圈内部)( )

A.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B.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C.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D.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例4]两圆环A、B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A为均匀带电绝缘环,B为导体环。当A以如图所示的方向绕中心转动的角速度发生变化时,B中产生如图所示方向的感应电流,则( )

A.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减小B.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增大

C.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减小

D.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增大

[例5]用一根长为L质量不计的细杆与一个上弧长为l0、下弧长为d0的金属线框的中点联结并悬挂于O点,悬点正下方存在一个上弧长为2l0、下弧长为2d0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d0 L.先将线框拉开到如图所示位置,松手后让线框进入磁场,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线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为

B.金属线框离开磁场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为

C.金属线框dc边进入磁场与ab边离开磁场的速度大小总是相等

D.金属线框最终将在磁场内做往复运动

3. 楞次定律的推广含义

【例6】光滑固定导轨M、N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棒P、Q平行放于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一条形磁铁从高处下落接近回路时( )

A.P、Q将互相靠拢B.P、Q将互相远离C.磁铁的加速度仍为g D.磁铁的加速度小于g

【例7】当磁铁突然向铜环运动时,铜环的运动情况是( )

A.向右摆动 B.向左摆动

C.静止 D.不能判定

强化练习:

1.图中MN、GH为平行导轨,AB、CD为跨在导轨上的'两根横杆,导轨和横杆均为导体,有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方向如图。用I表示回路中的电流( )

A.当AB不动而CD向右滑动时,I0且沿顺时针方向

B.当AB向左、CD向右滑动且速度大小相等时,I=0

C.当AB、CD都向右滑动且速度大小相等时,I=0

D.当AB、CD都向右滑动,且AB速度大于CD时,I0且沿逆时针方向

2.在一很大的有界匀强磁场上方有一闭合线圈,线圈平面始终与磁场垂直。当闭合线圈从上方下落穿过磁场的过程中( )

A.进入磁场时加速度小于g,离开磁场时加速度可能大于g,也可能小于g

B.进入磁场时加速度大于g,离开时小于g

C.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加速度都大于g

D.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加速度都小于g

3.AOC是光滑的直角金属导轨,AO沿竖直方向,OC沿水平方向,ab是一根金属直棒。它从静止开始在重力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中b端始终在OC上,a端始终在AO上,直到ab完全落在OC上。整个装置放在一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ab棒在运动过程中( )

A.感应电流方向始终是ba B.感应电流方向先是ba,后变为ab C.所受磁场力方向与ab垂直,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

D.所受磁场力方向与ab垂直,开始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后来变为反方向

4.ef、gh为两水平放置相互平衡的金属导轨,ab、cd为搁在导轨上的两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无摩擦。当一条形磁铁向下靠近导轨时,关于两金属棒的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下端是N极,两棒向外运动;如果下端是S极,两棒相向靠近

B.如果下端是S极,两棒向外运动;如果下端是N极,两棒相向靠近

C.不管下端是何极,两棒均向外互相远离

D.不管下端是何极,两棒均互相靠近

5.在两根平行长直导线M、N中,通以同方向,同强度的电流,导线框abcd和两导线在同一平面内,线框沿着与两导线垂直的方向,自右向左在两导线问匀速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

A.沿abcda不变 B.沿dcbad不变

C.由abcda变成dcbad D.由dcbad变成abcda

6.闭合小金属环从高h的光滑曲面上端无初速滚下,又沿曲面的另一侧上升,水平方向的磁场与光滑曲面垂直,则( )

A.若是匀强磁场,环在左侧滚上的高度小于h

B.若是匀强磁场,环在左侧滚上的高度等于h

C.若是非匀强磁场,环在左侧滚上的高度小于h

D.若是非匀强磁场,环在左侧滚上的高度等于h

7.两个闭合圆形线圈A、B的圆心重合,放在同一水平面内,线圈B中通以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流,设t=0时电流沿逆时针方向(图中箭头所示).对于线圈A,在t1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且有扩张的趋势

B.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且有收缩的趋势

C.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且有扩张的趋势

D.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且有收缩的趋势

8.2000年底,我国宣布已研制成功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高速列车的模型车,该车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500千米,可载5人。如图所示就是磁悬浮的原理,图中A是圆柱形磁铁,B是用高温超导材料制成的超导圆环,将超导圆环B水平地放在磁铁A上,它就能在磁力作用下悬浮在磁铁A的上方空中( )

A.在B放入磁场的过程中,B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稳定后,感应电流消失

B.在B放入磁场的过程中,B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稳定后,感应电流仍存在

C.若A的N极朝上,B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图所示

D.若A的N极朝上,B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所示的方向相反

9.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延时继电器的示意图。铁芯上有两个线圈A和B,线圈A跟电源连接,线圈B的两端接在一起,构成一个闭合电路。在断开开关S的时候,弹簧K并不能立即将衔铁D拉起,使触头C立即离开,而是过一段时间后触头C才能离开,因此得名延时继电器。为检验线圈B中的电流,在电路中接入一个电流表G.关于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闭合S的瞬间,电流�

二、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差异

1、增加了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完整、系统。

一般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让学生在理解楞次定律的基础上,学会如何使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而我的设想是不仅要如此,而且要通过楞次定律的应用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本质——利用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或电能的转移。

2、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以教师的引与导为辅,以媒体环境为支撑,以任务单为活动线索,使学生活动活泼、有趣,更有序。

为了贯彻二期课改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的精神,本次课改的探索目标是如何开展以媒体为支撑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在初步的实践后,我们发现如何处理好教师、学生、媒体三者的关系,将成为此次实践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而有了这一设计。

三、教学的得与失

1、在以媒体环境为支撑的互动教学活动中,如何谐调好师、生与媒体三者之间的关�

由于媒体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极有可能从教学活动中游离出来,从而影响教学,因此在这类形式的教学中,必须加强的学生活动的引导与控制,做到收放自如,使教学活而不乱。为此这节课我再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变革:

(1)强调课前预习,并在课前每人发放一份活动任务单,明确活动的内容与要求,同时将这份任务单带入课堂作为课堂活动的内容来完成;

(2)对课件的使用做必要的说明——由于有些课件学生课前并没有接触过,对其作用和使用方法并不熟悉。

(3)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监督与指导,使行为偏差的同学及时得到纠正。

(4)利用演示文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师的影响力;等等。

2、合理选用互动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件的功能,是媒体支持下互动开展成败的关键。

当前,每一个相关内容的教学课件在网上都能找到很多,但是,是否适合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设计。所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课件真的不容易。另外,有的`课件并不适合互动活动的开展,而有的课件还存在科学性问题也不能使用。一个合适的互动课件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1)科学性。

(2)可视性,特别是实际实验中的微小变化与瞬时变化。

(3)变量的可调性。

(4)使用的便捷性;等等。

本节课中,我在探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方向关系”时,所选用的课件是合理且有效的。

3、正确处理好效率与质量的关系,是一份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

“方法新一点,形式活一点,容量大一点,效率高一点”是我校对当前教学活动要求的总结性形象化表述,然而,这里却少了一个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应该贯彻始终的一点,那就是质量。没有质量,“方法新、形式活”就成了花架子,“容量大、效率高”就成了口号。质量是效率的基础,是效率的最终归宿。在“楞次定律”这节课的设计上,由于过于追求量,而影响了质的提高是一个教训。以上的变化还是起到了良好作用。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设计 13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够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为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手段

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大线圈、条形磁铁、导线。

教学过程

引入:铝环在通电的线圈上方漂浮。

一、复习提问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

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二、实验设想: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我们可以探究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的关系。

1.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1)选旧干电池用试触的方法查明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明确:对电流表而言,电流从哪个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哪边偏转。

(2)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情况:

实线箭头表示原磁场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分析:

(甲)图:当把条形磁铁N极插入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

(乙)图:当把条形磁铁N极拔出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同。

(丙)图:当把条形磁铁S极插入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

(丁)图:当条形磁铁S极拔出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同。

在两种情况中,感应电流的磁场都阻碍了原磁通量的变化。

学生填写下表:

图号 动作 原磁场B0的方向 原磁通量的变化 感应电流的方向 感应电流磁场B’的方向 B0与B’方向的关系 甲 插入N极 乙 插入S极 丙 拔出N极 丁 拔出S极 2、实验结论:凡是由磁通量的增加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一定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增加;凡是由磁通量的减少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一定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减少。(让学生上讲台表述自己的结论,然后教师引导得出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 14

一。教材分析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这一事物 本身属性的一个放映,客观存在且发展变化。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在物理学

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在高考试题中常以综合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但还比较粗浅,尤其对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判断没有进行研究。本节教材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所遵守的一般规则

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 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规律的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而不是结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上课前告诉学生上课的内容,学生会将结论记住,在课堂上机械的,剧本式的配合老师,没有深入的思考,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没有要求学生预习。

面对新现象,新问题,且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学生有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本节内容,数学运算,物理理论要求不高,适当地又降低了学习难度,选择探究式教学是最佳的途径。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 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b)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c)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过程与方法

a)观察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b)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c)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参与: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哲学思考: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 楞次定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楞次定律探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难点: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与原来磁场之间的关系。

定律内容表述中阻碍二字的理解。

五。设计思想

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设计,营造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广开言路 ,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共振。

整节课主要采用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结合实验探究总结楞次定律的内容,把规律的得出过程和方法放在首位,把学生的情感价值体验放在重要位置。总体教学布局如下表:

SHAPE MERGEFORMAT

六。教学过程

( 一)实验引入,引发学生猜想与假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师: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在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我们再来重复一下上节课的实验。

师(演示):磁铁插进螺线管和从螺线管拔出时,导致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来回摆动。

师:大家是否注意到,当我把磁铁插进螺线管和从螺线管拔出时,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由哪些因素决定?遵循什么规律?大家通过以上的实验猜想一下。

生:可能与线圈导线的环绕方向,原磁场的方向,原磁通的变化方向有关。

师: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和验证大家的猜想。

(二)学习新知,开始实验探究过程

1.学生实验,自制线圈,弄清线圈导线的绕向

师:同学们认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线圈的 绕制方向有关,所以我们必须弄清线圈的绕制方向。使用现成的线圈,由于导线的松动等其它原因,有时导线的绕向不容易弄清。下面我们同学自己动手绕线圈,这样有利于我们弄清线圈导线的绕向,“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

分组实验:(分6组,每组选小组长,记录员,汇报人,注意合作探究)

实验准备:一根长约20厘米的塑料管(两端锯出卡线槽);一根长约2米的导线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绕制线圈

2.教师启发,完成电流方向的指示设 计

师:线圈绕制完成了,我们还要弄清什么问题?

生: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

师:如何指示呢?有哪那些实验器材可以被我们所利用?

生: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A:利用电路改装实验中的表头,没有电流时,指针在表盘的中央,当电流从不同的接线柱流入时,指针的偏转方向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判定电流的输入方向。

B: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二极管串连接入闭合回路,当二极管发 光,表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二极管的导流方向一致。

EMBED PBrush

(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能力得到了体现,导致学习热情高涨)

师:该设计怎样的电路来查明电流方向与电表接线柱,或者是电流方向与二极管发光的关系?

学生活动:(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完成设计,对不同的结果给予适当的可行性评价)

师:(从同学的设计中,找到最佳合理设计)如图所示: SHAPE MERGEFORMAT

师:按照设计的方案,连接电路,辩明指示的方向并做简要的交代。

师:通过发光二极管也可以判断电流的方向,正向导电发光,反向不通电,不发光。

3、教师主导,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和数据收集

师:我们要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接下来该干什么呢?

生:连接闭合回路,让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并用相应的仪器来指示

师:可以设计那些方案来实现呢?

生:(交流互动,依据电磁感应现象,可能性最大的两种设计如下图所示)

SHAPE MERGEFORMAT

师:请大家利用小组内的器材,选择一种电路,连接器材并完成实验结果记录

(两种方案,设计两种学案)

高二物理《楞次定律》教案 15

高二物理《楞次定律》教案

要点: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相符合;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对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和“变化”的理解

考试要求:高考Ⅱ(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

课堂设计: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从实验当中发现现象,总结出规律,这对理解愣次定律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先搞清楚从电流表中指针的偏转来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流向以及螺线管的绕向就显得比较重要,实验之前先讲清。再者原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电流又要产生磁场对学生来说不能联系,需要先强调。而后根据实验进行。

解决难点:感应电流关键搞清“阻碍”,以实验来让学生自己总结,

培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思想教育: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和精确细心的科学态度

学生现状:知道磁通量的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知道电流能够产生磁场,但不知道这之间的联系。

课堂教具: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

一、引入

1复习: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表达式。

2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产生与磁通量变化量有关、感应电流的大小也与磁通量的变化量有关,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量是否也有关?

二、新课

【板书】课题:§16。2愣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

实验准备:明确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搞清螺线管导线的绕向。

实验:用条形磁铁的。N、S极插入线圈,或从线圈中拨出。

实验要求:要求观察四种情况下,电流表指针的摆动方向(把握电流的流向),条形磁铁的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量情况(增减)。

动作原磁场B方向(向上、向下)原磁通量φ变化情况

(增大、减小)感应电流方向(俯视:顺、逆时针)感应电流磁场B'方向

(向上、向下)B与B'方向的关系(相同、相反)

N极向下插入

N极向上抽出

S极向下插入

S极向上抽出

学生观察上表,总结归纳,条形磁铁的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量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归纳情况。

原磁通量增加时,引起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条形磁铁磁场的方向相反,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增加;原磁通量减小时,引起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条形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同,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减少。

【板书】愣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阻碍”并非“阻止”

愣次定律的另一解释:靠近时,排斥;远离时,吸引。

总之:从磁通量的变化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相对运动。

分析思考与讨论总结: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分析: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如果条形磁铁的N极靠近螺线管的上端,螺线管中用楞次定律得出的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在螺线管上端为N极,这个N极将排斥外来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此排斥力的作用而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即动能要减少;要维持其运动速度则需要有外力对磁铁做功。可见,电磁感应现象中线圈的电能是外部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而来的。因此,楞次定律与能量转换与守恒规律是相符合的。

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感应电流方向与用楞次定律判断得出的方向相反,则螺线管的磁场将与条形磁铁相互吸引,这样条形磁铁的速度会愈来愈大。也就是说在电路获得电能的同时,磁铁的动能也增加了。这时,对于电路和磁铁组成的系统来说,它将找不到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电能和动能是凭空产生了,这显然与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判断感生电流方向的方法。

【板书】判断感生电流方向的方法:

①确定引起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

②判断原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③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增时两磁场方向相反,减时两磁场方向相反)

④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安培定则即右手螺旋管法则)

口答:(1)如果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上,而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也向上,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减少)

(2)如果磁通量是减少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上,那么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向上)

(3)如果两个磁场的方向相反,磁通量是增加的还是减少的?(增加)

(4)如果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向下,磁通量增加,那么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向上)总结记忆。

【板书】

楞次定律并不难,理解运用记心上;先找外磁场方向,再看磁通增还减;

减时二场方向同,增时二场正相反;最后定下电流向,螺旋安培把好关。

作业::《愣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

板书设计:§16。2楞次定律DD感应电流的方向

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1确定原磁场方向;

2判断穿过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3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根据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 16

一、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涉及的要素多且关系复杂(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其规律比较隐蔽,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也就成为本章教学的难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楞次定律,并对定律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建立在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基础上,虽说教科书中的实验都是前面教学中做过的,但是从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角度考虑问题,就需要重新研究第二节中的两个学生实验。楞次定律对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转化的规律有普遍重要的意义,对右手定则的理解也有帮助,高考考试说明中属于二级要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能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3)理解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反应。?

(4)、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探索和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

(2)通过实验教学,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楞次定律并能利用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难点:对楞次定律?“阻碍变化”?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在全市七所高中属于末流水平,数学功底普遍薄弱,理解能力较差。在每一个班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又有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新课教学前吃透教材,熟悉学情,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最大潜力,同时借助物理实验,整合高中物理教学,备好教学方法。通过上一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教学,学生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本节课针对感应电流的方向做一个详细的实验探究。学生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2.学案问题导向教学法

六、实验准备

1.学生的学习:导学案、学生实验器材。?

2.教师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问题设计。?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学习,分6个学习小组。?

七、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疑设问

检查落实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情景导入 展示目标?

创设情景?

视频介绍电磁感应新科技;楞次定律演示器改进实验;演示磁铁穿过铝管实验。?

质疑设问?:?

eq oac(○,1) 、闭合铝环、开口铝环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运动

eq oac(○,2) 、强磁性球和铁球为什么通过铝管后不是同时落地

2、引入实验 构建问题

eq oac(○,1) 、磁铁插入与拔出时指针的偏转相同吗?左偏与右偏意味着什么呢

eq oac(○,2) 、电流表指针偏转有规律吗

eq oac(○,3) 、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寻找感应电流的方向

3、确定主题 制订计划?

eq oac(○,1) 、指针的偏转不同说明电流的方向不同,那么电流的方向与指针的偏转有何关系呢

eq oac(○,2) 、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与线圈的接法有关;(2)与磁铁的运动方式有关;(3)与原磁场的方向有关;(4)……?

eq oac(○,3) 、制订计划(如何去完成以上的验证)?

(1)、怎样获得感应电流?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线圈所对应的闭合回路。?(2)、要查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3)、要知道线圈的绕向怎样,以便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4)、如何选择实验器材(5)、实验中要记录线圈中磁场的方向、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方向及其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等。?

指导学生对上面问题讨论解决以前学过的,得出本节课的主题:?

1、电流的方向与指针的偏转有何关系

2、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提出猜想。?

3、确定计划具体内容?

(1)条形磁铁与线圈间的相对运动有几种可能

(2)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的关系在物理学中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法顺次控制。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1)、探究目标: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探究方向:从磁铁和线圈有磁力作用入手。?

(3)、探究手段:分组实验(器材:螺线管,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4)、探究过程?:详见课本P10图4.3-2

?(实验记录,完成表格内容)

N极 S极 磁铁在管上静止不动时 磁铁在管中静止不动时 插入 拔出 插入 拔出 N在下 ?S在下? N在下? S在下 原磁场B的方向 向下 向下? 向上 向上? ?向下 ?向上 ?向下 ?向上 原磁场磁通量Φ变化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感应电流的磁场B的方向? 向上 向下 向下 向上 无 无 无 无 原磁场B与感应电流的磁场B、的方向关系 相反 相同 相反 相同 (5)、学生分组讨论:?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案 17

一、教材分析

? 1.教学大纲要求:楞次定律:Ⅱ级,为较高要求层次。

?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根据目标,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 4.教材处理:由于楞次定律的内容较多,可将该部分内容分两节来上,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楞次定律,并学会利用楞次定律判断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第二节课主要讲解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楞次定律理解以及右手定则的推导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2.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

?3.学生已经有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器材

教师演示用器材:灵敏电流计,旧干电池一节,标明导线绕向的线圈,条形磁铁电阻,电键,导线若干。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提出问题)

?我们在上节课里已经探究了在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现在来回顾一下

教师提问:

? 第一问: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答: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第二问:课本第5页图4.2-2,磁铁怎么运动才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答:磁铁上下运动时有,静止时没有

第三问:上面的实验中,线圈的磁通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磁铁插入时,线圈中磁通量增加,拔出时,磁通量减少。

第四问:产生感应电流时闭合电路中有几个磁场?

答:两个磁场 条形磁铁的磁场及感应电流的磁场

第五问:在第一节的实验中,电流表的指针为什么有时向右偏转?有时向左偏转?

答:表示在不同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

第六问:那么,怎样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

? 2.假设与猜想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在电磁感应中的三个因素: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原磁场),感应电流及感应电流的磁场(感生磁场)且用右手定则可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和感生磁场的方向关系。由此我们联想:感应电流的磁场(感生磁场)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原磁场) 之间是否有关系呢?如果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就可以用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留2到3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

? 学生猜想:

①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

?②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

?③感应电流是由线圈中磁场变化引起的,所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变化有关。

?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制定

教师:“为了检验各自猜想的正确性,我们现在利用手中的实验器材(线圈、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导线)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画出实验原理图。”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引导:

(1)如何判断原磁场的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

我们可以仍用条形磁铁进入和离开螺线管来表示原磁场的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

(2)如何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师演示说明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向的关系。请学生用一节旧电池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灵敏电流计相连,观察电流分别从a、b流入电流计时,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所用电流计的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同时提醒学生不同的电流计电流方向与指针的偏转方向关系不同)

(3)如何知道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的方向?

我们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

《楞次定律》说课稿 18

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第三册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律。总结了电、磁的统一性。这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实验和科学的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

另外,教材进一步反映能量守恒的观点,对于学生牢固已学知识也极为有益。

2、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层次为: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

大纲的这种要求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注重实验的意识、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实验素质,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的科学态度。

认知目标:

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得出并理解楞次定律

难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楞次定律和具体应用。

说学生

(1)学生已经掌握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2)中学生好奇心强,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说教学法

1、说教法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 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1)、利用网络环境,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如课外阅读:楞次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激发学习的动力。悬浮列车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2)、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如:预习、自我检测,甚至整个教学过程都能进行远程的自我学习。

(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的探讨,体现学习的协作性和研讨性;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探讨的结果汇总并展示,课堂的几次“请您留言”,把全体同学的思维展示出来,这是一般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利用网络环境还能再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如:最后预习问题的讨论

(4)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

(5)、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6)对来源于观察实验的知识运用归纳法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般性的物理规律是本课的突出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再一次领略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严整性。

2、说学法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目的之一,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

(1)抓好学生的预习关,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2)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动画画面,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养成学生具有独立总结物理规律的习惯和能力。

(4)反馈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说过程(略)

物理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19

内容: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应用:

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1确定原磁场方向;

2判断穿过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3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根据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楞次定律》说课稿 2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楞次定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目的是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材是从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感应电流的方向的。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楞次定律。

2、能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我是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的:螺旋管连电流计,演示条形磁铁N极插入和拔出时,电流计偏转方向不同?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不同,由此过渡到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呢?”

2、新课教学

接下来我分以下几个环节去做:(板书)实验探究-楞次定律-应用。

实验探究:

器材:一节干电池、一个15—20千欧的电阻、螺旋管、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实验前先引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

一、要让学生清楚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将电流表与一个电阻为15—20千欧的电阻串联后,接到一节电池上,观察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二、了解螺旋管线圈的绕向。

接下来就是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中,我要求学生研究当把条形磁铁N极插入、拔出线圈,条形磁铁S极插入、拔出线圈,这4种情况下感应电流的产生方向,要求学生认真地将观察结果并记录。

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时,要突出线圈的磁场方向和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让学生分清原磁场的方向、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的结果,这一切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的文字表述概括性很强,学生初学时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含义,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结合实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尤其是理解“阻碍”的含义。 “阻碍”不是“阻止”,而只是延缓了原磁通的变化,电路中的磁通量还是在变化的。例如:当原磁通量增加时,虽有感应电流的磁场的阻碍,磁通量还是在增加,只是增加的慢一点而已。实质上,楞次定律中的“阻碍”二字,指的是“反抗着产生感应电流的那个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讲解、总结,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楞次定律应用:

我首先讲清了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四步走).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接着用三道例题练习使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最后一个设计成导体切割磁感线的例题,

通过这个例题给出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方法。 当感应电流是由于导体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时,用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更为直接和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的体会,确定了利用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思路,并详细的提供了它的基本步骤,在学生学习的初期,这是很必要的。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并且将练习题分为A、B两组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课堂小结和作业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梯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总结,真正达到了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目的。

作业课后2、3、4题;

板书设计我分两部分,主板书写在左侧,体现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副板书在右侧,主要画用来辅助说明的草图。

四、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 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楞次定律》说课稿 2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选手,大家好,我是,来自师范大学。我的说课课题是《楞次定律》。

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我的这堂课。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电磁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这一章主要从两方面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分别得出了两条定律,一个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另一个就是楞次定律。本章接下来将要学习的自感、互感等现象及其应用,也是以这两条定律为基础的。因此,楞次定律是本章,也是高中物理电磁学的重点。

以下是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⑵会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⑶通过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⑵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和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进入我的第二部分——学生分析。

学生前面刚刚学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时,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一个自然的过度,不会产生学习障碍。但是,对学生来说,要真正的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还存在着几个难点:从“静态场”到“动态场”的飞跃,物理量多,关系比较复杂,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另外,楞次定律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而大多数高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高,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往往感到比较吃力。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设制了“两步走”的教学方案:

第一步,采用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楞次定律的过程,从而完成对它的意义建构;

第二步,运用讲解法,并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程序设计。共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补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磁通量增大和减小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并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个问题也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会猜想出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等一些因素,这时,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这也就进入了我的第二个环节——讨论猜想,设计实验。

这一环节的开始,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所 施感磁场可以怎样设计? 受感电路怎样设计?用什么仪器来检验感应电流并显示其方向?

这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同组几个同学的讨论,完全可以创制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在设计的合理性,仪器的选用、使用等方面给学生适当的辅导,并建议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完成实验后,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分析实验结果,“发现”楞次定律。

首先,我将各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总起来,制成表格,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全班学生。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了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这个因素,那么,我将请这组同学来介绍以下他们的思路,并给予表扬。

如果学生都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那么,先由学生来分析汇总的实验结果,这时,学生可能很难建立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我将适时点拨:根据安培定则,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用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代替感应电流的方向,再来分析。

这时,一经分析,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很容易就能分析出磁通量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

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个规律进行抽象概括,并给出适当的评价。

给出楞次定律的具体描述,并介绍有关楞次的背景资料。

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亲自经历了“发现”楞次定律的过程,所以,虽然涉及的物理量很多,但不容易混淆。

第四环节,对“阻碍”的含义从三个角度进行归纳,深化学生的理解。

然后,进行第五环节——巩固联系,迁移应用。师生共同讨论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的步骤。我提供一个思路作为参考。

最后是课堂小结及学生自评。

这就是我整个的教学过程设计。

介绍板书设计。

总结: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