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优秀8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优秀8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检查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词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并教给学生感悟的一般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文学、热爱文学、走进文学之门的兴趣。
教学设想:
怎样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日常的语文教学)才能体现新课程大纲的精神,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经过教研室的假期培训,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对这篇课文如何上,我有了几点粗浅的想法,不当之处,请斧正。
1、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这也给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方向,当然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完全体现这三方面的目标,理应有所侧重。这篇课文侧重的是后两点。所以课堂学习的大部分时用在完成目标2上。
2、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如何落实到教学中去?
我是这样做的:预习以“自主”为主,教师通过布置检查预习作业的方式来落实,比如,识字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自己解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构建他们的“词库”;又如“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借助图书资料、网络资源来搜集信息,筛选整理。教师做好检查督促工作,保证学生坚持自学下去,这对学生能力的养成将大有裨益。课堂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避免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几人一小组,轮流发言,一人记录,形成小组结论或者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对师生的要求比较高,如何拟定讨论题?(起始阶段可能还是教师先提出议题,慢慢让学生自己学会提问)如何保证小组学习不沦为过场形式?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当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是一个不可截然分开的整体,各个阶段有所侧重罢了。在这节课上,我且作一些尝试,抛砖引玉。
3、语文课是不是一定要用多媒体课件?简单的肯定与否定都有公允,我个人认为,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文字,而不是简单的把文字变成形象。而这篇小说的情节、人物关系都很简单,学生不难理解,完全可以借助文字来想象体悟,因而本节课的课件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只是代替了黑板,节省了板书时间罢了。这样的课件是不是体现出现代教学理念?我个人认不尽然,现代教学理念首先应是观念的变化,而不仅仅看有没有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直接导入,交流自学成果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诺曼底”号遇险记>,首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学的成果。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为我们展示一下自己整理的生字词、成语、作家常识?
2、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讲解、展示。
3、师生评价补充。(教师注意归纳筛选作家信息的五个方面及搜集信息的途径)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有想法可在书上划划写写)
1、船被撞以后,乘客们是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2、哈尔威船长是什么表现?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3、在你眼中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表现看出来什么的?
4、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准备小组讨论。
三、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1、分成学习小组,轮流发表自己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指定一人作好小组记录。讨论结束后举手示意。
2、教师巡视做好组织工作,保证学生的发言时间。
四、三维对话,体悟形象。
教师
1、小组讨论结束后,组织“学生—学生”三维对话交流,深入体悟形象。(各位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来发表对以上问题的想法并提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析船长的动作语言心理来体悟哈尔威船长在灾难面前的沉着冷静,果断指挥、舍已为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形象。特别是语言描写,可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深入体会。
3、教师小结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在没有同学要求补充发言之后)
4、反向提问,加深理解。(先听同学的发言,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没有自己提出下列问题)
a.一些人认为哈尔威船长不够称职,让自己的船出现了重大的事故,沉入大海,损失惨重。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我的看法:这个观点不对,因为错不在船长,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船速较慢;海上的雾渐渐变浓,船长无法事先预测;“玛丽”号超载,船速太快,撞上“诺曼底”号。)
b.船长太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救出其他人后,应该积极逃生,没有必要和船一起沉下去,白白浪费生命。你认为呢?他沉入海底的那一刻心理是如何想的呢?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能一下子不能作出判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倒数最后两段,然后假设自己是哈尔威船长,揣摩一下他沉船前的心理活动)
(我的看法: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对。生命毕竟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珍惜,绝不能轻意放弃宝贵的生命,我们会觉得哈尔威船长如果能活下来,那该多好啊。但对于哈尔威船长来说,选择与“诺曼底”号共沉大海是他的信念决定,因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或许当他踏上“诺曼底”号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决定和它共存亡。现在他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崇高信念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你或许会觉得他很傻,为自己的信念送掉生命,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这样的人,比如刘胡兰面对敌人锄刀,宁死不屈,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不顾自己的安危,把敌人引进了包围圈。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因为他们都和哈尔威船长一样,有崇高的信念,有自己的做人之道。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精神的人活着,那只是行尸走肉。所以,哈尔威船长觉得自己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而我们对哈尔威船长的选择还能指责什么呢?所以雨果在小说的最后两节这样说:“在英伦海峡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英雄的权利。”(再请同学朗读,加深体会)
5、问:此时此刻,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呢?请你仿照“实话实说”节目的做法,对哈尔威船长说一句你的心里话。(学生自由说)
6、雨果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在小说一开始就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强者是有自制力的人。哈尔威船长就是这样的人,在灾难在面前,他克制了自己的恐惧,克制了可耻的利已主义,沉着冷静,忠于职守,履行了自己的做人之道。同学们以后不一定会碰不上这样的灾难,但你们依然可以成为强者,只要你们能克制那些悲观消沉的情绪,自私自利的想法,忠于自己的职责,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信念,你们就是哈尔威船长那样的强者。
五、总结方法,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这节课,在短短一篇小说中,我们感受到了100多年前,遥远的英伦海峡上,“诺曼底”号遇险沉没时惊心动魄的场面,更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这就是文学独特的魅力。它能穿越时空,拔动你的心弦,让你观看到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我想课后同学们一定会积极迈进文学这扇大门的。
2、总结方法:如何更好的感悟文学作品?有一些方法推荐给大家:
读:书读百遍(多种方式的读)
思:圈点批注(写下思维的火花)
悟:披文入情(换位思考感情共鸣)
演:感同身受(改编成课本剧)
有的方法,我们已不知不觉中用到了,还有些方法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祝愿同学们在文学的天地中展翅飞翔,尽情领悟文学的真、善、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的大写的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2.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影片中感受并分析什么是英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像欣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就上次作业作适当点评,选两到三篇较好的作业作示范点评。
2.在作业中,大多数同学都非常欣赏哈尔威船长,认为他是一位英雄,大家觉得在文章中哪一部分最能体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特征。[十六小节后的一段对话]请大家准备一下,一分钟后请几位同学朗读。
二.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1.文章中有两个“谜”,让我们大家来共同揭开谜底。
谜一: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谜二: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
2.通过两个谜底的揭开,我们逐渐开始了解哈尔威船长,你能不能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三.欣赏《泰坦尼克号》中船撞上冰山后的片断,然后讨论:
1.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你认为有哪些人称得上是英雄,为什么?
2.老师就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归纳: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四.作业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设计思路: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能创造情境就是发明,发明存在于构建求知情境的过程中。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皮亚杰认为,创造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学生获得的每个真理都是由学生重新发明或至少是重新建构的。为此,我注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氛围:课堂伊始,借助课件和老师的诗情描述,将学生引入到“出航船破”的场景,从而感受慌乱,体验逃生。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第一次寻找“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涵”的契合点。
↓
研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围绕主问题:“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找到文中重点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反复品读中,结合课件直观演示,领悟人物美。
↓
探究质疑,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最终获得知行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
最后,凄美的《铁达尼号》音乐响起,教师完善板书,课堂结束,学生胸中的情绪仍在涌动……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我追求的就是这种理想的境界。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遇难一刻的惊险;
2、通过研读人物言行重要语句的方法领悟人物形象,提高默读、感悟的能力。
(反思:在合作学习中缺少“自学策略”的提示、规范,以致学习效果欠佳,甚至失误。)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难点
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1、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品读、感悟;
2、小组讨论(甚至小辩论)、班级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3、媒体展示惊险现场,帮助理解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教学过程 :
一、情境体验,倾心感受
1、(课件:船行出海,优美音乐)师诗情口述:
出海啰——阳光下的海面,碧蓝碧蓝的,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浪跌宕起伏,烟波浩淼,同远处的蓝天白云连在一起。啊,风的轻弓拉响了波浪的琴弦,海浪在尽情地欢歌,那美妙的音响,飞进了我的心房……
大海涨潮啦,海浪此起彼伏,无数银白色的浪头从远处滚来……(课件:海浪声)(课件:“呯!”)
天啦,大船撞上了什么吗?“船进水啦!”(课件:水声大)
“快逃!”救生艇!(抛出三个呼啦圈)
能踩到的、圈边的就可逃生!时间不多了,30秒钟!……
(课件:嘀嗒声、急促、有力、紧张)
2、生情境体验。
3、生归位
师:刚才这一幕中,你看到了什么场景?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反思:最初,教师设计意图重在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近的氛围,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但后来又改了,觉得为了营造情境,教师做了太多的工作。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太多,不适合于本堂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所以,一下子全部省略了教师激情的导入 语、过渡语,完全让学生在平静的心态中进入课文,通过反复读文,借助文本的力量引导学生自己进入特殊情境。
第一次授课,我在该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
1、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情况,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竞相汇报: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感受惊险:找有关语句——汇报朗读——听众互评——想象说话:我看到了这幅惊险镜头
高年级的小语教学,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描绘画面的想象能力。所以,尽管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从《铁达尼号》上剪辑了适合课文内容的画面影片,但还是决定让画面不直接播放出来,惊慌逃窜的场面我只提供了声响,将画面隐藏了下来,目的是透过声响让学生去感受——不离开从课文描述文字中去感受。我想:这是用心灵的感受,不是仅凭借视觉的感受。视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器官,但视觉刺激太多,将使我们其他的感官能力降低。但是语文文字的魅力将更加打动人的心灵。我是一个爱读小说不爱看电视的人,所以,在独断地认为:能通过想象体验的场面决不直接用画面刺激,这是扼杀孩子想象的行为,也剥夺了孩子用心感受的时空。在让学生用心灵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再引出直观画面,我想效果会更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正被美好的生活所陶醉时,意外的遇难可能会让我们不知所措。一艘“诺曼底”号的大轮船真的遇难了。板书课题。
2、学生开书,默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全新感受
1、课文中有哪些语句描写的内容和你刚才看到的、想到的相类似?用“——”线划出来,试着读一读。
2、朗读汇报,感受惊险。
品味: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课件配上慌乱场景的音,再次指导朗读,帮助突破难点。
(反思:设计改为:续说训练。教师提供引子:让我们将镜头对准这群慌乱的人群吧。瞧:那位在奔跑的男人(女人、小孩)……然后教师小结:“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你能预测一下将会发生怎样的场景吗?故事的结果是这样的吗?为什么?
平时教学,我喜欢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充分让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即让“写”挤进课堂,将练笔的随机性加强,也将练笔的频率加强,不局限于每日的日记练笔。)
四、研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
1、师:书读至此,我相信,有一位人物形象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出他的名字。
指名同学上台板书。
2、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用“~~”线划记→指名用词语板书船长的特点。
3、朗读汇报,反复品读,领悟人物形象。
根据学生板书,随机汇报。
(1)果断(舍己为人)(关心妇女)……
对全船人员下达命令:乘客先走,船员断后;乘客中的妇女先走,其他乘客随后;决定救出60个人,忘记了他自己。
在危难时刻,船长首先想到的是乘客,是弱者,是他人。
(2)沉着、镇定、精明、指挥有方。
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可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味语句的简洁。
(3)威严、有人情味(关心孩子)
船长直至船沉入海里,始终没有离开船长的岗位,沉船之前,还特意指示救出年幼的见习水手克莱芒。
对比反复品读、评读。
(反思:本环节随机性很强,教师应特别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在第二次课中,教师在这方面做得挺好,真正地落实了关注学生。比如:学法“默读”的肯定;纠正学生的误导:哈尔威船长的死是应该的……这儿不再详谈)
五、探究质疑,深化认识,实话实说,升华情感
1、船长用枪威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他这样做对吗?
学生竞相辩论。
课件播放影片片断:人群一片混乱;持枪喝令;威严指挥……
(再次感受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2、师:还记得,几年前与朋友一起看《泰坦尼克号》(略谈情节),当影片结束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皱纹里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和她那段饱含哀怨的诉说:铁达尼号沉没时,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一艘回头,6人获救,1500人才活了6个,后来,救生艇上的700个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宽恕,可是永远也等不到……(可播放课件有关画面)。
今天,“诺曼底”号遇难了,船长哈威尔先生在指挥着众人脱险后,自己随船牺牲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3、“实话实说”,任选一种身分,想像说话。
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
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
你就是这艘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的这一幕,你想说:……
六、总结课堂,完善板书
哈
尔
威
船
长
舍己为人威严
大义凛然果断
忠于职守……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让我们将无穷的敬意化为美妙的旋律,献给他!
(《铁达尼号》音乐响起)
(反思:文章,是展示作者的思想,展示作者的存在的舞台。因为有了阅读,才可以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心灵。透过阅读,进而来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对于类似于《“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种文字美、精神更美的“文学精品”,我想,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所以,我确定了研读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感受哈尔威船长这个形象,我猜想,编者的意图也不过如此。我们都知道,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容易产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热血男儿,而现在的和平年代同样有生与死的考验,同样可以产生光照日月的英雄。但是,说容易,做却真的很难。试想,当我们面临生死抉择时,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像哈尔威船长一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他人脱险而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呢?我不敢肯定自己能,所以,我也没理由通过四十分钟的这一堂语文课,就硬逼着孩子们全部将思想化为行动。我定位的教学目标 中“情感渗透点和德育渗透点是:感受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本来,拓展环节,我还想把学生的视角引到“和平年代”的抢险救灾(如非典时期的白衣战士;衡阳11*3事件中在烈火中永生的消防战士,等)还有勇斗邪恶等。让孩子们在感受英雄群像的同时,震撼心灵,引起自己的思想二因子:“高尚”与“渺小”在震撼后进行对话……但时间没来得及。我不知道我定位的目标对不对。
曾记得张艳春老师推荐给我一句话: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作为语文教师,我感受更深。目前灵气不足的我是因为缺乏一种底气,底气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还须大力增加底蕴,用什么来充实?只有靠平时的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了。庆幸的是,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白鹤小学,我不会让自己倦怠。)
(反思:下面是有效作业 设计的尝试。)
七、课件出示作业
1、爱读书的你,提前阅读第22课《丰碑》吧,课文将让你的心怀再次涌动无穷的敬意……
2、爱说故事的你,回家后把《“诺曼底”遇难记》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吧……
3、爱写作的你,此时的心儿一定很不平静吧,拿笔写下你想说的吧……
“诺曼底”号遇难记 篇4
一、导入师:大海是美丽的,大海是雄伟的,但大海又是无情的,有关大海中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了这个和大海有关的故事——“诺曼底”号遇难记。
出示“诺曼底”号图片及介绍:
师:同学们,这就是“诺曼底”号,这是一艘怎样的邮轮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介绍。
生:这是漂亮的邮轮。
生:这是豪华、设施先进的邮轮。
生:这是安全的邮轮。
师:是啊,这是一艘安全、可靠、先进的邮轮,但是1870年3月17日,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伴随这一声巨大的声响,诺曼底号遇难了,
二、 接参考书第一部分。
三、边读边悟,感受“诺曼底”号遇难时的情景
1、反复悟读,理解“诺曼底”遇难时的不可开交。 (9、13自然段)
t:再快度地读一读着几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这场灾难。这是一场怎么样的灾难?
学生读课文
s: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t:是啊,这场灾难来得毫无预兆,人们没有一点准备。
s: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s: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
t:同学们,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你们想看一下录像资料吗?
s:想!
t:刚才,有个同学说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所以不可能有录像资料。不过,有一个导演将另一艘游轮的失事经过记录下来了,这就是——
s:泰坦尼克号
欣赏录像
t:可怕吗?
s:可怕
t:请你再读一读9、13自然段,找出几句最能表现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的话反复诵读,比一比,谁能用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学生练读,指读
t:可以交流了吗?谁先来?
s: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t:你觉得她最能表现的,读得最好的,最能让人感受到可怕的是什么地方?
s: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这里她越读越快,让我感受到了可怕。
t:(引读)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
t:(范读)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学生仿读
t:场面非常混乱,可怕极了。你还想读哪一句?
s: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
t:他找得非常准,你能抓住一个字来突出这场灾难的可怕吗?
s:灌
t:“流”和“灌”哪个更能代表水流的湍急?
s:灌
t:请你用朗读来表现场面的可怕!
s:指读这句话,齐读这句话。
t: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灌”下面加上△,还有吗?
t:还有哪句?
s: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
t:如果能把后面一句也连上去,虞老师觉得会更好。
(引读)大家失魂落魄,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
s: 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t:(范读)大家失魂落魄,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人群因为死的威胁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读
s:学生齐读
t:人如果疯了,那会多可怕?读
s:学生齐读
t:当时的场面真是乱得——
s:不可开交 板书(不可开交)
2、继续研读,品味哈尔威船长的人格品质
t:同学们,一般往往遇到这样的灾难,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s:损失惨重
s:乘客们都会死的
t:用课文中的一个词
s:,死到临头,葬身鱼腹
t:但是结果真的是这样吗?
s:哈尔威和他的船沉入海底。
t:乘客和船员都获救了,乱得不可开交的局面居然会变得
s:井然有序
t:是谁在这混乱的场面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s:哈尔威船长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那些段落知道的,在旁边作上标注。
s:哈尔威船长站在船头指挥。
s:哈尔威船长跟机械师和大副的对话。
s:哈尔威船长和他的船沉入海底的画面。
t:让我们走进这三幅画面中,
出示哈尔威船长站在船头指挥的自然段
t: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s: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s:舍己为人
t:从哪儿独处?
s:60个人获救
t:你从60人中读出了什么?
出示第三自然段
t: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发现了什么?
s:船上一共61人,可要救出的是60人。
t:我们来加一加,船员29人,加上1个服务员等于30人,乘客31人,一共61人。让我们在这里认认真真、毕恭毕敬地写上“船上有61人”,他……
s:他唯独把自己给忘了。
s:他还有绅士风度
t:你从哪儿看出来?
s:让妇女先走。
t:在危难时,妇女先走,这就是
s:绅士风度
t:此时此刻,人们惊恐万状,场面混乱,可是船长却站在指挥台上
s:镇定自若
t:你为什么读得那么大声?
s:人们听不到。
t:为什么读得那么快?
s:太慢的话,大家都会死的。
t:范读
s:齐读
出示第十5自然段
t:你问机械师还有多少分钟是什么意思?
请问船长,20分钟够了。什么够了?
s:把所有人救出去的时间够了。
t:谁能修正?
s:把所有的人救出去但是除了船长自己的时间够了。
师生配合,加上嘈杂的声音,分角色朗读。
再读: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四、质疑升华,引起学生对“评价”的思考
t:正是因为哈尔威船长的舍己为人、镇定自若,海员和乘客都脱险了。
画面出现暴风雨后的点点夕阳,教师配乐范读第十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教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哈尔威船长挽救了60人的生命,自己确抱定了誓与轮船共存亡的信念。他的这一壮举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了一种来自心灵的震撼。
教师: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用它的生命造就英雄业绩,谱写英雄乐章,铸就了伟大的灵魂。让我们深情地呼唤英雄的名字——哈尔威。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5
作者:祝畅红
教学目标 :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故事发生的原因,并以辩论形式进行深入探讨;
3.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4.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影片中感受并分析什么是英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故事发生的原因,并以辩论形式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重难点:
1.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
一。音乐导入
[播放《my heart will go on》的音乐,引起学生联想,创设课堂情境。]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面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请同学简单介绍雨果,教师作适当补充]
二。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内容
1.以竞赛形式进行:五分钟内通读全文,合上书,回答投影片上问题:
问题如下: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870年3月17日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2.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3.船上发生了巨大的震荡,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搡,船上一片混乱。
4.先消除惊恐,强调“必须把60人救出去”——了解情况,确保没有其他险情——严肃纪律,优先救出弱势群体——指示“快干”,确保全体人员获救
5.60人全部获救,船长屹立舰桥,随轮船一起沉入深渊
[结合学生回答,老师略作点评、补充]
2.大家平时讲过故事,有时讲给大人听,有时讲给朋友听,有谁能够告诉我,讲故事要注意讲清故事的哪些内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简单归纳,并过渡]
3.那么现在,请大家开始准备,先同桌互讲,然后请几位同学以故事接龙的形式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
[学生准备,约六分钟左右,学生讲述时,老师就学生讲述的要点进行评价、指点]
三。“诺曼底”号沉没了,几个月后在海事法庭上双方代理就这场海难事故责任确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结果未定;现在假设我们正在海事法庭上,分别是双方的代理,我们来一场模拟辩论会,看看事故责任方到底是谁?
准备活动:1)将班级分为两方:一方为“诺曼底”号辩护;一方为“玛丽”号辩护;
2)各方在预备时间内找到对已方有利的证据为已方船只辩护;
3)辩论开始后,举手经过老师同意后发言,可列举已方证据,也可反驳对方观点。
[对双方同学的表现予以肯定和鼓励,对学生辩论作出适当指导]
四。作业
1.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出原因并作简单分析,150字左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2.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影片中感受并分析什么是英雄行为。
教学重难点:
1.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像欣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就上次作业 作适当点评,选两到三篇较好的作业 作示范点评。
2.在作业 中,大多数同学都非常欣赏哈尔威船长,认为他是一位英雄,大家觉得在文章中哪一部分最能体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特征。[十六小节后的一段对话]请大家准备一下,一分钟后请几位同学朗读。
二。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1.文章中有两个“谜”,让我们大家来共同揭开谜底。
谜一: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谜二: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
[参考答案]
谜底一:有两种可能,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救人的信念,忽略了自己;二是已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愿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记自己。
谜底二:从道理上说,哈尔威船长能把那么多人救出去,也一定能救出自己;他可以最后一个下救生艇,但决非不能上救生艇;他可以在水面上漂浮等人来救,但决非连在水面上漂浮一会儿都不可能。哈尔威已经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以葬身大海作为最后归宿,所以他不想救出自己。
2.通过两个谜底的揭开,我们逐渐开始了解哈尔威船长,你能不能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参考答案]:忠于职守、敢于牺牲、舍已救人、勇于决断、沉着指挥等
三。欣赏《泰坦尼克号》中船撞上冰山后的片断,然后讨论:
1.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你认为有哪些人称得上是英雄,为什么?
2.老师就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归纳:
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四。作业
课后练习三
补充阅读《伊文思小姐》
作者邮箱: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机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
2、学习在叙事写人中作精辟议论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方法:
复述、交流讨论
课时计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在生死关头,我们该怎样抉择?这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读读哈尔威船长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惊险,而是一个精神的榜样;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佩服,而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二、阅读主场
(一)按故事的一般结构给出提示,要求学生在确定各部分段落的基础上,分别用四个字(或两个字)对每部分内容进行归纳。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合作学习。
1、请四个学生分部分复述故事情节,交流自己对各部分情节的归纳。
开端:雾海夜航(夜航)发展:海难骤至(被撞)
高潮:指挥救助(救助)结局:以身殉职(殉职)
2、小组组织阅读(略读)第一、二部分。
内容要点:
第一部份:
⑴时间、航线
⑵海上环境
第二部分:海难发生的过程及责任
3、分角色朗诵第三部分的对话,请学生就为什么要把对话写得“简短有力”和哈尔威船长的特点及表现进行交流。
内容要点:
⑴对话长短受情景的限制,简短的话语能更好体现故事情节的紧张急迫。
⑵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4、小组组织阅读(略读)第四部分。
内容要点:
用有感情的描写体现作者对哈尔威船长英雄行为的赞扬。
5、从课文中抽出下列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些语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自由表述自己的见解。
⑴实际上一共有60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⑵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⑶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⑷他把每件事情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⑸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一、二”。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词句积累
(四)家庭合作练习:
向家长讲述哈尔威船长的感人故事,以“假如我是哈尔威船长”为题写一段的文字。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故事发生的原因,并以辩论形式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重难点: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面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内容
1.以竞赛形式进行:五分钟内通读全文,合上书,回答投影片上问题:
问题如下: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870年3月17日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2.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3.船上发生了巨大的震荡,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搡,船上一片混乱。
4.先消除惊恐,强调“必须把60人救出去”——了解情况,确保没有其他险情——严肃纪律,优先救出弱势群体——指示“快干”,确保全体人员获救
5.60人全部获救,船长屹立舰桥,随轮船一起沉入深渊
6.大家平时讲过故事,有时讲给大人听,有时讲给朋友听,有谁能够告诉我,讲故事要注意讲清故事的哪些内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7.那么现在,请大家开始准备,先同桌互讲,然后请几位同学以故事接龙的形式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
三、准备活动:
1)将班级分为两方:一方为“诺曼底”号辩护;一方为“玛丽”号辩护;
2)各方在预备时间内找到对已方有利的证据为已方船只辩护;
3)辩论开始后,举手经过老师同意后发言,可列举已方证据,也可反驳对方观点。
四、作业
1.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出原因并作简单分析,150字左右。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8
"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果
教学目标
1. 弄清文章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2. 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教学重点、难点
1. 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
2. 设想自己对灾难突降将会有何行动和感受。
教学时数
二课时
o教学设计o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小心翼翼(yì) 湍急(tuān) 你推我搡(sǎnɡ)
猝然(cù ) 酣睡(hān) 蓦地(mò) 肇祸(zhǎo)
屹立(yì) 须臾(yú) 铁铸(zhù) 侧舷(xián)
2. 解释下列词语。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疏忽。
幽灵:人死后的灵魂(迷信的说法)。
湍急:水势急。
猝然:突然;出乎意处。
酣睡:熟睡。
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
肇祸:闯祸。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入
1. 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历程,但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依然是人道主义,相信"仁爱感化"、"善心战胜恶",同情被压迫者,这在他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里都有所体现。除了小说创作外,他还创作有诗歌、散文、剧本等。雨果以其丰富而出色的创作成为世界文坛的一流作家。
2. 解题
"诺漫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它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1863年造的。可在1870年3月1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撞船灾难发生了,哈尔威船长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
借助多媒体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片段,让学生有形象的感受。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 找出文章故事的六要素,理清文章层次。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部分(1-5),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6-9),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10-46),舍己救人。
第四部分(47-50),赞扬英雄船长。
2. 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注意口头表达要清晰、流利,要抓住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讲述。
四、探究
学生阅读课文后,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讲人物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或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谈自己对英雄的理解和感受,或结合美国9o11事件`《泰坦尼克号》、《紧急迫降》等影片设想自己对灾难突降将会有何行动和感受……
五、学生朗读课文第16段以后"简短有力的对话",要读出语调、语气
思考:1.面对突如其来的撞船灾难,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的?
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理解哈尔威船长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船长的语言描写中把握这一形象。
明确:哈尔威船长先是平定人心,维持秩序,后组织用救生艇救出妇女、其他乘客和船员,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3. 学生谈自己对船长这一形象的看法。
讨论、交流。
明确: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船长虽然结束了他的生命,但他的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将永驻人间。
六、布置作业
1. 课后练习二。
2. 先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学生复述哈尔威船长面对撞船灾难,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的动人故事。
二、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在撞船灾难发生的过程中,作者在写景时主要抓住大海和雾来写。写大海如"夜色正浓茫茫大海周围一片漆黑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深深的海水"等等,都给大海增加了黑暗、阴沉、可怕的色彩,预示着灾难的发生。而写雾,更是抓住特征,如"薄薄弥漫雾愈来愈浓沉沉夜雾阴惨惨的薄雾"等都与可怕的灾难相一致,渲染了悲剧气象,更衬托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形象。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三、探究
(一)文章中有两个"谜",请你解开。如有不同,可以展开讨论。
1.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
2.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感受,允许有多种看法。
(二)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的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试想像并描述当时的情景,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可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播放影片《紧急迫降》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飞机遇难时的情形,同本文作比较,加深课文理解。
五、小结
本文情节扣人心弦,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令人难忘。学习本文,重视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布置作业
1. 课后练习四。
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