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优秀22篇)正文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优秀22篇)》

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

小学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 对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2.教学难点是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 ”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七、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

教学步骤:

一、提示课题

1、今天学习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将学生意见分歧较大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交流

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或联系旧知识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

(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 (此外,“问其故”可补充主语孔子;“车盖、盘盂”不必照注释说,可直接说名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可创造地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9、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学生运动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10、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

(五)自学方法,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诵,说方法。

4、集体背诵。

5、总结全文。

重点总结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所用方法,充分肯定学生见解,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日初 盘盂

日初远 日中 车盖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小学语文教案 2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体会大自然景物的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摘抄形象生动的语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

教学难点体会雨水流进人们的心窝里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入手,激发兴趣

(一)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据题质疑,激发兴趣。

学生可能提出:

1、此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时的一场雨?

2、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主要说的是什么?

3、下雨时自然景物有哪些变化?

(三)教师导入 :

同学们都见过下雨,但雨在不同的季节是不一样的,雨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一起学文来解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学生自己小声阅读全文,边读边想象下雨时的样子,雨后的景象有什么变化。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找三位同学分别按段读书。其他同学思考:这场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季节下的?下雨前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这场雨是夏季的暴雨。如果学生答不出,引导学生读读第1自然段中的第二句,雨前的特点是:天暗、风狂、闷热。要是在春季和秋季绝不会如此。)

2、学生提出问题。

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1)提问:这句话是什么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这句是作者的想象和推断,因为人们一直盼下雨,久旱逢雨,人们打心里高兴,这场雨给农作物带来了好处,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作者由大田里的玉米联想到整个庄稼地,果园和人们快乐的心窝。说明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2)用赞叹、舒畅轻缓的语气练习读第3自然段。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抓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视觉和嗅觉并用,从天上的太阳,观察到地上的树木,突出太阳的亮,树叶的绿和泥土的清香,更加烘托出了这场雨的及时和适度,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一)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按照雨前、雨中和雨后的顺序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现出了夏季降雨那特有的美,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本文继续练习了抓住句与句之间联系的方法进行学文。)

(二)找出全文中你最喜爱的语句读读

(三)朗读全文,体会情感。

小学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以及两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讲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们又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揭示课题:8小英雄于连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快速识字。

分组做“生字妈妈找宝宝”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快。

3、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说一说识字方法。

4、学生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指名说说。

三、感悟课文。

1、创设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观光。

(2)出示图片。

看到这个撒尿的小男孩,你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主发言。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找出描写这个铜像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4)知道朗读。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解难,教师讲解,指导朗读。

3、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体会意思。

小学语文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X?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X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X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X水鸟。青天:蓝X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X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X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X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X图的作用。课文中的X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X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X图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

(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

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⑴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⑵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⑷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⑵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

(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⑴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

(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⑵“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⑶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⑷“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⑸“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⑹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⑺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⑻“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案 6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大海的学生的思想感情。

2、借助汉语拼音或其他办法识字12个。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提倡一些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选择中主动体验学习,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小螺号》歌曲: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我们赶快来听一听是什么歌?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歌曲又是学生最喜欢的,以歌曲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学习新课打好基础]

2、谈话:这首歌里唱了什么?谁能告诉老师你大海是什么样的?

3、出示课件:老师课前为你们找到了一段关于大海的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大海美富饶的风光画面,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设计意图:学生对形象直观的图片非常感兴趣,通过播放美丽的大海图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导入课题:(1)大海多美啊!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他家就住在大海边,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他的家乡去看一看《》

(2)板书课题:谁能来读读课题?

(3)识字:在这里你们认识了哪两个新朋友?出示识字卡:住、边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丁丁的家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6页,自己试着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从而培养学生在探究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听录音。刚刚同学们都读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听听电脑里的老师是这样读的?请同学们用手指着课文,认真听、仔细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在听读中识字的能力]

2再听录音:刚刚同学们都听得很仔细,老师都看到了,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一次可以跟着电脑里的老师小声地读一读。

3小组合作读书。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会读的同学给不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设计意图:教师在巡视的过程当中,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小组当中,以自身的行为引导学生乐于帮助别人,学会合作,使合作真正落到实处。]

4询问各小组合作的方式,并做简单评价。能告诉老师你们刚刚是怎样读的吗?[设计意图:及时、正确的引导和评价,更有助于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5指名读。哪组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给他们评一评,比比哪个同学听的最仔细?

6指名说说喜欢的句子。我们来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句话?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句话。[尊重学生的]

7齐读课文。

8唱歌。老师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三、随问识字。

1、出示生字表(多媒体课件)。自己试着读读生字。

2、读给好朋友听。找到你的好朋友,读给他听,如果他不会读你就教教他。

3、分男、女生比赛。

4、生字游戏。气球宝宝一飞出来你就赶紧把他的名字叫出来,比比谁的眼力好。

[设计意图:比赛、做游戏等活动,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字,享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按“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表弟”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的精神,感受“表弟”美好的心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新年礼物。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哪些地方有困难就停下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打上“?”,然后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不懂的字、词、句。

3.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作者围绕“新年礼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讨论交流

1.向本组同学们汇报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不懂。

2.同学之间在小组内互相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师生共同交流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

2.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课文记叙了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准备送给老师新年礼物的过程中,改正了过去做作业 不认真的缺点的事。

(五)质疑

1.在全班提出自学和小组学习中仍未解决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疏理所提问题。

(六)自由读课文

培养学生借助思考题自学课文的能力。

(七)全班交流

1.作者为什么说:“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

明确:(1)使学认识到这是作者对弟弟送给老师礼物的评价。

(2)作业 清楚、工整、正确是每个学生应该做到的,所以说:“算不上什么礼物。”

(3)联系弟弟过去的毛病,现在对作业 的态度,作业 的样子,可以看出弟弟是真心实意改正缺点,尊敬老师。所以说又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

2.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十)扩展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1)弟弟告诉爸爸,他们小队悄悄地商量过了,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要

(2)他是用美好的心灵,在做着送给

2.从课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

《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同时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好你们看:

1、。课件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课件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小学语文教案 9

教学分析:

课文介绍了法布尔小野外第一次探索昆虫世界的故事。第一自然段写法布尔出生地的环境和各种生物唤起了他的好奇心。第二自然段写一天傍晚虫子的叫声引起了法布尔的好奇。第三自然段紧接上文写了法布尔“不灰心,一定要弄个明白”。第四自然段交代了“后来,法布尔成了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第一、二、三自然段的内容与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可以构成“因果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认识问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8个生字,5个认读字。能正确读写9个词语。认识“牛字旁”,学习新笔画“竖折撇”。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能读出疑问句的语气。能写出一句问话,并正确使用问号。

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吗?给同学们讲讲。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小法布尔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3遍,注意读准字音。

2、互相读,评议。

3、再读读,读得更流利。

4、指名读,评议。

三、了解课文内容。

1、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村里什么样儿?读读。

3、读2、3自然段,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4、用书上的话或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儿。

5、读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6、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想象力丰富。

7、你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呢?

8、到底是什么声音?

9、介绍纺织娘。

10、读最后一段,想:为什么他能成为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

四、感悟。

1、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2、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拼音:d sh j l w ch y in an eng ing

2、旧字:牛去几立日是生忽

3、认识新笔画“竖折撇”。

4、认识新偏旁“牛”。

二、识字。

1、识字“事”。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事情、事物……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2、识字“物”。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事物、物品……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3、识字“利”。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利用、胜利……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三、自主学习。

1、自学其余生字。

2、信息反馈。

3、指导书写。

4、互相检查。

四、巩固。

1、读生字及认读字。

2、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会用“……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说话。

3、领悟安静的环境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并受到心灵的洗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领悟到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减少生活中的噪音是文明行为,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1、领悟安静的环境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2、用“听到了”说话。

【教学难点】:

领悟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

【教学准备】:

教学DVD光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辨析多音字“数”。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梳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声音,你听到过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噼里啪啦城”去听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吧!

老师板书: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懂的地方做个标记。

②边读边思考,这座城市为什么叫“噼里啪啦城”?又是怎样变得“安静”的?

三、再读课文,梳清条理

1、听DVD课文朗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至第3自然段):王子想听世界上所有的人在同一时刻发出的叫喊声。

第二部分(第4至第12自然段):小男孩和所有的人都想听听这世界上最响的声音而谁也没发出声音。

第三部分(第13至第14自然段):大家意外地听到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四、字词探究、积累词语

1、读准生字字音

(1)抽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学习多音字 “数”。

2、认识字形

(1)读读议议记字形: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哪些字难记,并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等。

(2)学生自主写字:要求先观察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口头扩词、积累词语

五、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句式“……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说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世界上最响的声音究竟是怎样的?又是谁发出来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中感悟、探究释疑

1、朗读课文,想想这座城市为什么叫“噼里啪啦城”?又是怎样变得”安静“的?

2课文围绕“声音“写了哪些事呢?

3品读段落

问题一:可是,在这座城里,就有一位王子特别想在他生日那天得到像这样的礼物,你猜猜是什么礼物?(想听到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问题二:这样的礼物,他得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小男孩想的办法来理解)

问题三:结果,这位王子得到的是什么礼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安静”的?(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人们听到小鸟叫、树叶沙沙声、小溪流水声是“安静”)(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

问题四:“安静”多好啊!它使得这个噼里啪啦城变成了……?使得这个城里的居民也变得……?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

所以,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要……?

在大人们说话的时候,我们也要……?

三、拓展练习

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句子,然后填写下面两段话。

①傍晚,我漫步在小溪边。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②清晨,我走在田野里,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③清晨,我来到校园里,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第七课《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 “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看图(课件显示),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那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谁认为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4、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课件,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那个词用得好?(观看课件感悟。)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观看课件,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板书“变黄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识字。

6、读了第四段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学生心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7、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盯着”的意思。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说什么。理解“奇怪”,为什么那个人会奇怪?邻居和那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板书那个人错的地方:“不用治”,让叶子“生了蚜虫”,而且“虫更多了”。)

8、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四、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2、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3、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五、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附板书:

7、我要的是葫芦

简 长满了绿叶 生了蚜虫 虫更多了

画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 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个人创意增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五、练习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个人创意增减: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12

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3、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2.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

1、 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

2、 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

3、 多媒体;

4、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谁能给大家背诵一首?

[(二)(展示第二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展示第三屏)一首是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一首是杜甫的《绝句》。谁来谈谈你对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李白、杜甫的资料。

二、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展示第四屏)多种形式读文,把诗句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

1、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展示第五屏)教师范读并辅以手势打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

4、同桌互练互评、推荐读、男女轮读、齐读(点击中的喇叭标志,配乐朗读)。

(二)初步解题,深入质疑。

[1.读题目,你从题目知道了什么?要求添加主语进行完整叙述。(早晨,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赶回江陵。)]

2、看了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师生梳理:

(1)李白在行船途中看到了什么景色?

(2)李白当时的心情如何?

(三)抓住关键字词解文悟情。

1、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诗歌,想想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有关词语。

(2)同桌交流答案,补充完整。

(3)指名汇报,集体评议。(白帝城、彩云、江陵、猿、舟、山)

(4)(展示第六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词语补充完整。最后读读补充完整的词组。(5)请运用这些词组串说诗文意思,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精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1)(展示第七屏)读第一、二行诗。

① 找出一个表示当时时间的词语?(朝)

[②(展示第八屏)教师解说“朝”字字理:“日”字上下的“ 十”是草,“日”从草丛中升起,“月”亮还挂在天边,这就是早晨的景象。]

③白帝城的早晨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彩云)

④谁能说说这两行诗描绘的画面及诗的意思。

[⑤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从“朝辞”、“千里”、“一日还”这些词体会到了诗人急切归家的心情)]

(2)读第三、四行诗。

①(展示第九屏)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读几遍,让学生体味当时的情境,指名描述。(长江两岸的猿猴正叫个不停,声音此起彼伏,热闹极了!不知不觉,轻快的小船已穿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岭。)师随学生的描述板书:轻舟、万重山。

[② 离家越来越近了,诗人心情如何?(高兴、激动)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这一感受。]

(四)(展示第十屏)寻找熟悉的欢乐曲调来唱这首诗并背诵。(师范例引路,生生合作,赛唱,评价)

(五)识记字形

1、写好“诗”“帝”“岸”三个生字。

[2.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

三、课后延伸

交流长江三峡的图片,并在图片上设计一句赞美长江三峡的广告词。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 千里 一日还 轻舟 万重山

急切归家 离家越来越近 高兴激动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背诵《早发白帝城》。

[(二)指名学生说这首古诗的诗意。]

(三)师:《早发白帝城》一诗通过描述景物,抒发了诗人李白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激动的心情。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展示第十一屏)看看作者杜甫会把我们带入怎样的美景之中。

二、学习《绝句》

(一)(展示第十二屏)简介关于“绝句”方面的知识。

(二)(展示第十三屏)多种形式读文,把诗句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

[1.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生互评。

3、教师范读并辅以手势打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

4、同桌互练互评、推荐读、男女轮读、齐读(点击中的喇叭标志,配乐朗读)。]

(三)用不同方式呈现个性感悟,深入质疑。

1、(点击中的喇叭标志,音乐停止)你从诗中知道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学习收获呈现出来,师生评价。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画画、用自己的话描述、唱颂、列提纲等形式汇报收获]

2、师:你对这首诗还有什么疑问?

3、师生共同梳理:诗句通过描绘美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找出诗词特点,深入感悟情感。

[1.同桌合作学习:找出诗中表颜色、数量、方位、事物名称的词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找出诗词特点,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后,闭目想象诗句图画,指名汇报,师生补充评价。

[3.自主编动作诵读诗句,尽量把诗人愉悦的心情表现出来。]

4、集体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多种形式抽读字卡中的字。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翠、窗、岭、船”。]

三、课后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背给大家听,看谁背得好。]

板书设计:

绝 句 (唐)杜甫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喜爱美景 景物

西岭千秋雪 远游东吴 东吴万里船

[教学反思]

开课之初,安排学生交流资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视野,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朗读,才能初知大意,为下文解意悟情教学打好基础。。从诗中圈出有关景物词语,再进行扩词、串句说诗意练习,把常规乏味的、冗长的“说诗意”教学形式进行梯度处理,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伊始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想象画面,感悟了诗人心境。

14 庐山的云雾

设计思路: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通过对庐山云雾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本课意境十分优美,在段落构成和语句表达上十分独到。在教学设计中,可首先以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入课题,使学生对庐山产生了向往之情。再请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随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 本设计的亮点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在总结学法的基础上学习接下来的自然段,举一反三,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感受庐山景色的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

3、会认“尤、添、览、姿、态、戴、弥、幕、返”等字;会写“景、秀、尤、幻、增、添、漫、姿、态、笼、罩、弥、茫、匹、返”等生字;掌握“景色、秀丽、尤其、变幻无常、增添、千姿百态、笼罩、弥漫、云遮雾罩、茫茫、流连忘返”等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概括全文。

教学难点: 学习与段落的结构方式,理解并能运用。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庐山景色的资料。

2、多媒体。

3、学习卡。

学习卡第2自然段用了()个比喻句,分别描绘了()、()、()、()四个地方的云雾,把不同地方的云雾比作()、()、()、()。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古诗,请看!(展示第三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知道它赞美什么吗?对,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4课,庐山的云雾。

[(二)板题读题。注意“庐”字的读音。]

(三)据题质疑。

1、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二)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三)(展示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四)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五)指导书写。(着重指导“尤、添、茫、幻”几字)]

(六)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展示第五屏)齐读思考题。

[2.带着问题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做笔记。]

3.4人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师生评议,梳理。

[5.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秀丽在哪里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评议(展示第六屏),让学生欣赏庐山的美景。]

6、 在如此的美景中游览,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

[ 7. 启发想象,体会感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8、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9、 小结:第1自然段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庐山景色的秀丽。]

二、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一)默读第二、三自然段。说说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1、 独立思考。

2、 个别汇报。

[3. 评议,梳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二)(展示第七屏步骤一)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并用横线划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个别汇报)

[ 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体会总分的构段结构方式。]

3、 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相机展示第七屏步骤二至步骤五)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修辞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 5. (展示第八屏步骤一)

(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卡。

(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卡。

(3)师生评议,完善学习卡(展示第八屏步骤二)。]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 8.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三)(展示第九屏)运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抓住词语“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又变成”体会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四)自读、个别读,感受并读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

三、学习第4 自然段

[过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同学们,刚才的学习让我们着实领略了庐山云雾的多姿与多变,它简直就是一位高明的魔术大师,为景色秀丽的庐山增添了神秘的感觉。如此美景,你还舍得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

请看:(展示第十屏)走到这,都会想发出这样的感慨。 齐读这段。

四、配乐齐读全文

五、作业布置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在《我的采集本》上。]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1 4 庐山的云雾

瞬息万变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以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入课题,使学生对庐山产生了向往之情。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随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在总结学法的基础上学习接下来的自然段,举一反三,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15 锡林郭勒大草原

设计思路: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象,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视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享受,注意抓住“感受美、欣赏美,歌颂美”的线索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在讲授过程中,首先利用美妙的音乐和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片来引入,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草原的美,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互学能力,通过学生的感悟、交流来理解课文。本设计的亮点在于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无限生机。

3、会认“阔、仅、雄、鹰、闲、偶、尔、牧、骑、挥”等字;会写“阔、铺、芒、丹、铃、仅、灵、闲、偶、尔、牧、骑、挥”等生字;掌握“广阔、光芒、山丹丹花、铃铛、不仅、百灵鸟、安闲、偶尔、牧民、骑(马)、挥舞”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课前准备:

1、多媒体。

2、学习卡。

学习卡: 因为有雄鹰( )地( ),百灵鸟( )地( ),牛羊( )地(),小马驹()地(),黄羊()地(),牧民()地()、()地( ),所以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片!(展示第三屏)图片上是什么地方?对,草原的景色真是太美丽了。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美景——锡林郭勒大草原。

(二)板题,读题。

[(三)(展示第四屏)师指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位置,并简单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

(四)据题质疑。

1、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个别汇报。

[3.师生梳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二)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三)(展示第五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四)识记字形。]

(五)指导书写。(着重指导“铺、偶、闲、散、丹”几字)

(六)说说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同桌互说。

2、指名汇报。

3、师生评议、梳理:

(1)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2)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

[ 4.观察文中插图,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和欢腾。]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哪些地方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

1、同桌交流。

[2.汇报、梳理:第1、2自然段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3、4自然段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多形式复习会认、会写字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1、2自然段。

[ 1.默读1、2自然段并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边读边思边画。]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展示。(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展示)

(1)野草

A.(展示第六屏步骤一)齐读。

[ B.(展示第六屏步骤二)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 同桌互相交流。

b. 汇报。

c. 评议,梳理(体会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d. 读出你的理解,感受。]

C.(展示第六屏步骤三)

[ a. 从这句话中你又看到了什么?(看到了野草的多,到处都是,茂盛。)

b. 十来岁有多大?你们几岁?请一名学生站起来。你有什么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站起来,体会草有多高)]

c. 指名读一读,评议,再读,读出美与趣味。

(2)湖水 A.(展示第七屏步骤一)

[a. 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感受湖水的平静与清澈。

b. 里面使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c. 观察图片理解“嵌着”的意思。]

B.(展示第七屏步骤二)

a. 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b. 四人小组里相互说说。

C.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野花

A.(展示第八屏)师配乐范读,生边听边欣赏图片,体会野花的品种、颜色、清香。

B.学习这两句话的写法:总—分。

[4.点出第2自然段是静态描写,齐读本段,读出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5、指导背诵。]

(二)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语:(展示第九屏步骤一)师范读“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师再问:哪个自然段写到了草原的美丽,哪个自然段写到了草原的欢腾?

3、简单点出过渡段:本段前半句是承接上段的内容,后半句连接下段的内容,像这样的段落就叫做过渡段,在文中两个段落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 生齐读过渡段。]

5、 (展示第九屏步骤二)

(1)带着问题自学第4自然段,在文中做好笔记。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展示第十屏步骤一)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4)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学习卡。

(5)师生评议,梳理答案(展示第十屏步骤二)。

(6)指导朗读。(点出本段是动态描写,读出欢腾、热闹的气氛。)

(7)齐读第4自然段。]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一)师:看到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广阔美丽的景色,感受到它的欢腾,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1、同桌互说。

[2. 个别展示。

(二)总结:生活在如此广阔、美丽的草原上,还有这么多动物朋友相伴,牧民们怎能不骄傲地放声歌唱呢?让我们也和牧民一起赞美草原、歌唱草原吧!(展示第十一屏)师生同唱与草原有关的歌曲。]

四、布置作业

(一)背诵第2自然段和摘抄本课好词好句。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赞美之情,可以唱一唱,画一画,写一写等。]

板书设计 :

15 锡林郭勒大草原

(静态) (动态)

野草湖水野花 动物 欢腾牧民

广阔美丽 锡林郭勒大草原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利用美妙的音乐和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片来引入,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草原的美,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学贵有疑,有疑则思,依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探究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互学能力,通过学生的感悟、交流来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无限生机。

小学语文教案 13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备珍珠鸟一只。

一.导入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冯骥才)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质疑。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a. 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b. 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五.作业。

1.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1)温暖舒适的巢

(2)可爱的小红嘴

(3)淘气的小家伙

(4)人鸟相依图

2.这篇文章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挑一个喜欢的自然段画下来。

板书:

25.珍珠鸟

怕人的鸟——亲近人——信赖人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9 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奖杯、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到森林里去走了一趟,认识了一些有翅膀的小动物,你还记得它们吗?

看图说说:( )的蜗牛( )的蜜蜂( )的蝴蝶

2.指名填空:(在句中贴上相应的图片)

蜗牛原来能在空中自由地( ),得了( )反而只能在地上慢慢地( )

3.看了这句话,你最想问吴老师一些什么问题?可以怎样来寻找答案?

(蜗牛的奖杯怎么会变成硬壳的?……)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拿出笔找找原因,画下有关语句

(二)全班交流

1、出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1)蜗牛为什么背着奖杯?“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什么意思?

(2)齐读“得意洋洋”:谁能把蜗牛的得意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第三段第一句话

(3)同桌讨论,演一演:得意洋洋的蜗牛正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

(4)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

(5)齐读这句话

(6)吴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欢迎吗?

(教师朗读时故意把“生怕”和“惟恐”调换位置)

(7)学生评议、讨论:“生怕”和“惟恐”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蜗牛你更担心别人不知道你是飞行冠军还是担心奖杯被别人偷了去?(不能调换,“惟恐”是担心,有点怕的意思,“生怕”是非常害怕的意思,程度深一些)

(8)齐读,再次体会用词的准确

2、蜗牛的奖杯太重了,所以“蜗牛背上它……(引读第三句)

蜗牛的奖杯会变成硬壳还有一个原因,谁来说说?(导入第四段)

(1)出示“天长地久”,理解词义

(2)课件演示,理解“退化”的意思

(3)指导朗读第一句

(4)出示: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①想象:蜗牛这时后悔了,现在它在想些什么呢?

②指名朗读

③小组赛读

三、总结全课,续编故事

1.小结: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洋洋,整天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2、配乐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4、今天有很多同学得了奖杯,老师想来采访这些获奖的同学:请问,你得了奖怎么想?

5、创设情景,指导说话:(看图)是呀,可是等蜗牛认识到这一点,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你看,这只老蜗牛来到草地上,看着天空飞翔的蜻蜓、蝴蝶、蜜蜂……叹了口气。这时,小蜗牛爬过来,好奇地说:“妈妈,你怎么了?为什么叹气呀?”小朋友,你们猜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愿意把老蜗牛的话写下来吗?(哎,孩子,你可别学我……)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15

教学理念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指导学生分析生活,领悟生活,激励学生的写作激情,才能使学生乐于创作,不把作文看成“苦差”而当成“乐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情境作文教学,利用生活、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创设的情境进行细致的观察,获得美的感受,产生美的愉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学会别人的爱心,心存感激地生活在人们中间。

4、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课前准备课前学生绘制自己心目中“贺年片”构想图、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贺年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小朋友们往往是粗心的,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以至于视而不见,充而不闻,过而不留,导致课上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景,再现生活,激发学生的说写兴趣。]

2、谈话:同学们,新的一年即将来到,你们又长大了一岁,在过去的一年里你们努力学习,锻炼身体,长知识、长能力,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可是不要忘记你的成长是与你周围人的帮助分不开的,这一刻你最想感谢谁呢?你怎么表达你的谢意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制做贺年片——送给我们值得尊敬的人,好吗?

二、说一说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回忆假如你有一张贺年片,你想做些什么?

2、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打算给谁做贺年片。

3、指名说一说:尤其要说一说他为什么是你“最尊敬的人”。

4、教师小节:是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你的健康成长不辞辛苦;你的老师们教了你许许多多的。知识、让你们懂得了许许多多道理;警察叔叔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而自己放弃了休息的时间;环卫工人们为了人们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而披星戴月的劳动着;营业员阿姨们为了人们的日常所需而微笑服务着……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三、做一做

1、小组交流:把你心目中贺年片的样子说给组内的同学听。

2、教师过渡:“心动不如行动”!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制做一张最美的贺年片,送给那些我们尊敬的人,好吗?

3、在音乐感染下,学生自己制做贺年片,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剪贴、画画、折纸,因为是给“最尊敬的人”所以应当认真制做,教师也可以同学生一起制做,赛一赛。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过程,缩短了师生之间心理的距离,让学生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了情感的满足。]

四、写一写

1、写贺词

[教师引导:贺词不一定是贺新年的,也可以是因为学期结束了,要感谢一下关心自己的人,表达自己对某人的尊敬。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最基本的句式,从而初步打下了写话的基础。]

2、展示给同桌看

五、夸一夸

1、指名上台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

2、全班交流评价:� 无形中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评一评:看谁的贺年片制做最精美、看谁的贺年片贺词最准确。

4、颂发小奖品

[小学生年龄小,都喜欢听表扬。老师的一名轻轻的赞语一个激励的眼神,都会让其激动不已,一面小小的红旗在孩子的心目中更是非同寻常,学生越来越喜欢写话了。]

六、教师总结

师:这节作文活动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老师和同学们不公欣赏到这么多制作精美的贺年片、还看到了这么多心地善良的小朋友,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好学生!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受别人的爱心,心存感激的生活在人们的中间,及时的回报别人的爱,这样我们就能使生少中处处充满着爱,那有多好呀!同学们让我们现在就做“爱心小使者”把这些贺年片送给你最尊敬的人,好吗?

[小学生的心似一块水晶,当学生把亲手制做的贺年片送人的时候心里是激动的,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无限的乐趣。所以要教师更新作文教学观念,以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前提,以引导、创新、释放心灵为目标,变写作文为体验创造的乐趣和进行心灵与情感交流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案 16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让学生观察秋天,并画或者选一幅秋天的图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

2、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写前指导

1、指导学生读语文书习作的要求。(小黑板出示)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

⑴、写前要先向同学介绍图画的内容;

⑵、写时要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⑶、写好后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⑷、展示和欣赏。

2、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并请一学生将画的内容描述出来,教师指导写作的方法。

⑴、在学生叙述时,教师相机指导叙述的顺序。

⑵、请同学们评价他说的内容。并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

⑶、有意指导学生学会一些观察方法。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先中间后四周,先整体后部分等等。

⑷、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也跟在叙述图画时的顺序一样,将自己叙述的内容按顺序写下来。

⑸、教师抓住一学生叙述时的色彩、声音、想象的句子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⑹、出示范文指导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⑺、再指导学生想想刚才一学生叙述时有哪些是图画上没有的。然后指导学生在写看图作文时可以加上自己符合实际的想象。

⑻、教师再抓住刚才学生发言时的好词佳句,先表扬他们,然后指导学生在写作时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

⑼、交流自己收集的好词佳句。

⑽、让他们说说哪些可以用进自己的习作。

⑾、教师说一词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然后将几个词板书后让学生说一段话,在说话时能用几个词就用几个。

⑿、这时教师再让刚才叙述的同学将自己的图画再讲述一遍,并让所有的学生当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3、交流。

⑴、小组交流,把自己的画的内容跟同桌学生讲讲,互相提示、修改。

⑵、集体交流,评价并修改。

⑶、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

4、教师小结。

三、学生写作。

学生开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小学语文教案 17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朗读整首诗歌。

2、读出节奏、有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理解。

3、读中感悟,感受追求“明亮”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开启诗(全体同学起立)

师:早安,孩子们。

生:早安,陈老师。

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生: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您。

师:诗歌在黎明开启。

生:希望在清晨放飞。

师:我们一路追寻。

生:我们一路收获。

师:在这最美的一天,让我们用最美的词语,让我们用最动听的声音。

生:与黎明共舞,迎接新的一天!

孩子们,让我们调整好呼吸,用最动听的声音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小树摇曲》吧!

二、配乐复习诗《小树摇曲》

我们来回忆一下这首诗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今天,我们再来看看金子美玲的这首诗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三、新授诗。

1、出示课题,齐读,提问:你怎么理解“明亮”这个词?

2、下面,请大家认真听老师朗读这首诗,注意老师是怎么读的!(范读)

3、同学们听得真认真啊!这首诗中提到了谁?它们明亮的那方指的是什么呢?请你们带着这个问题像老师一样也来读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

4、谁来回答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为什么小草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生答)你的感受这么深,老师相信你一定也能把这一小节读得很好,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去读一读吧!(老师感受到了小草的生机勃勃!掌声)还有谁也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老师感受到了)请同学们像刚才那两位同学一样,同桌间相互练习,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同桌读)

5、谁愿意来做这棵积极向上的小草?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那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掌声)

6、让我们试着通过背诵这一小节一起去赞美小草吧!能背的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小草向着日光积极向上生长的画面把它背下来,背不了的同学,可以看着屏幕朗读。

7、不只是小草,在诗中还有谁也这么渴望着明亮那方呢?� 那你心中的渴望又是什么呢?(指名说)

12、你们真是一群有追求、有理想的孩子,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四、创编诗。

1、这首诗是作者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感而发的,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这样勇敢的人。你能用填空的方式,把赞美送给某个积极向着明亮那方的人或大自然中的某样事物吗?请先在四人小组中练习说一说。

2、指名说。

五、赠送诗。

老师也有一首诗要送给今天表现出色的你们,让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一读。

六、结束诗。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被谱成了曲子,非常的好听,课后大家可以找来听一听。同学们,明亮那方是希望,是美好的理想,老师相信你们永远都会向着明亮那方前进,你们的明天会更美好!喜欢这首诗的孩子们,希望能把它背下来。

感谢孩子们,给了我一个清新的早晨!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美妙的早晨!

小学语文教案 18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活动的一个场面。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 。(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啊!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生)泉城在哪儿?

(生)泉城是不是很多泉?

…….

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轻声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学生闭眼听配乐朗读带,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泉城你想说什么?

生:济南的泉水真美呀!

生:济南的泉真多呀!

生:我觉得仿佛到了仙境一样。

…….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泉城之美。)

三、精读感悟文本。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生答(略)

师:大家读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例句: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入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描写泉水时,这句话用了“有的…….有的……..”读起来很美。

师: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生读,然后指导学生齐读)

生:我觉得第二句说泉水像明珠散落写得很美。

生:这几句都用比喻来写泉水。

生:这两句不仅写了泉很美,还写了泉的声音。

………

师:这句话前两句绘形,后两句摹声。运用比喻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济南的泉多而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并努力在展现画面时能听到声音。)

生:读书时我听到了泉水翻滚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细碎的水流声,有些像小鸟的。叫声。

…….

四、练习:

观察校园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读第一自然段。

师: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水面上来。

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2、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小学语文教案 19

说教材:

《称赞》这课是一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 认识10个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发现小刺猬身上的优点,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学会称赞。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这儿有个词语宝宝,不知道谁认识?(板书:称赞)指名读,齐读。

2、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称赞》,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更好的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问题意识也是一个学生具有较好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在理解课题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质疑,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读课文,学习生字,并标好自然段。

2、认读生字。

3、分自然段读课文。

[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小组的互助互帮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小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学习中我很注意小组学习的效率与效果问题,在学习中我确定了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小组学习后我会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反馈,如在教学中我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来认读生字,或者请两个小组的小朋友来比赛读。这样为了小组的荣誉,在小组的学习中小朋友们会更认真,优秀的小朋友也会主动地去帮助那些一下子跟不上的小朋友,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精读课文

1、听录音,认真听注意读课文的语气与方法,思考课文中讲了谁称赞谁?

[学生的模仿性是非常强的,因此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小朋友听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好的朗读方式方法,好的语气,会在他后面的朗读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模仿它,从而使学生的朗读更进一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好的音像材料的示范,在遇到没有音像材料时,或者个别自然段的教学中,我经常会亲自朗读,给学生以朗读上的示范与指导。带着问题听,可以让学生更有目的性,听得更专心。]

2、自由读课文,用“ ”“ ”分别画出小刺猬和小獾称赞的话。

[在听了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课文,他就会对自己刚才听到的朗读有一个亲自体验与尝试的过程,并且我让学生有读的过程中边读边画画,让学生有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第1~3自然段)

(1)、小刺猬是怎样称赞小獾的?

(2)、读,思考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3)、比较:你真能干!

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4)、老师也想来称赞一下小獾: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那么好看,那么精致!

请学生来评一评。

(5)、你发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刺猬?

[在学习中,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感悟课文,引导学生发现小板凳很粗糙,但小刺猬却能通过它的仔细观察发现小獾的小板凳一个比一个好,从而看出小獾的态度很认真,也发现小刺猬的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称赞人。在“你真能干!”“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那么好看,那么精致!”三句话的比较中,让学生明白称赞也要具体,称赞到点子上,这也是主纠正小朋友在的课堂上评朗读时,很多学生就一个好,但就不出好在哪儿,在这里给学生指出一个称赞的方法。在后两句的称赞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思维,培养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称赞也要根据实际,否则就起不到好的效果了。]

*4、学习第9自然段。

(1)、读,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2)、填句子练习。

小獾接过苹果( )了( ),说:“你的苹果红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小獾接过苹果( )了( ),说:“你的苹果甜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在这里我注重让学生发现“闻”与“香”的关系,从而举一反三,在填句子中,不仅让学生学会填写课后要求的“( )了(

)”的词语形式,也让学生了解句子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拓展

找找小朋友身上的优点,称赞称赞。试着写下来。

[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并能把自己对别人的称赞写下来。这也是一个练笔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2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小学语文教案 21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投影出示字词。

2、组内交流说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

(三)是“我会读”。

“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1、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想法。

4、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二、展示台

1、导语: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生交流。)

2、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3、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

4、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原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5、为此专题办个展览。

作业布置:搜集李白与杜甫的相关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22

【教材分析】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六课《桥》。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洪水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洪水的肆虐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让我们在走近一座桥,一起去感受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桥》

(设计意图:这一导� )

二、走进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78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出示要求。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描写了几副场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随文指导“祭奠”两个字,那现在请同学们把小标题串连在一起,再去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生答)这也是我们平时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到。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3、(幻灯片出示)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一读?

声音洪亮,读音准确,老师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组,你们发现上面这一组是描写————,下面这组是描写————。请同学们在上面一组的每个词语前面加上“洪水”两个字去读一读,读完思考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4、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哄水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语句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同学们找得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5、下面请同学们再去观看一段视频,告诉老师看完后你的感受。

播放视频

把你们的感受带入文中,再去读一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文本,把握文章结构。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感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同时指导学生朗读,以此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走进老汉,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

洪水如猛兽般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课件出示三,四自然段)生读

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1、在这危机的一刻,老汉出现了,他是怎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的呢?

2、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老汉此刻像一座山?

如果让你在站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

3、谁能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一读这两段话。

4、面对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不说话,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再次用心地朗读。

5、面对惊慌失措的村名,老汉却像座山一样的站着,说明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板书)

在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课件出示: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板书)

这一道命令中,哪一个标点引起你们的注意?

6、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我们铿锵有力地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研读文本,推敲词句,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适度引导学生深究并作点拨,在此基础上再有感情地读,加上动作读……)

四、设置矛盾,感受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2、课件出示句子: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3、从老汉的“揪”和“推”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4、是啊,为什么明明是一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前后两种动作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背后的真相

生:配乐激情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原来,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这用力一推,表达出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啊!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读读这段话。

5、为了大家,老汉牺牲了自己,也牺牲了他儿子。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父亲远去了,儿子也远去了,只留下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可是英雄的光辉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同学们,你想对英雄说些什么,请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对英雄的哀思吧。

7、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突然呈现意外的结尾,再以多媒体渲染气氛,让文本更加深刻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

六、小结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下节课让我们再走进这篇课文,去思考课文为什么用“桥”为题?而你又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再说一说课文以“桥”为题所蕴含的深意,和开课时的猜想遥相呼应,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总结全文时承上启下,为下节课作好过渡时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