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语文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正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

时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一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1、与

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2、遂

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3、盖

盖竹柏影也:原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狼》)

4、至

遂至承天寺:到

寡助之至: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寻

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6、欲

解衣欲睡:将要

欲穷其林:想(《桃花源记》)

二、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

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2、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

今义:窗户、人家

3、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读

4、盖竹柏影也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三、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步:名词作动词,散步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3)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五、重点句子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犹如一池空灵澄澈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解读“闲人”二字,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流程】

(一)导入:(教师唱《但愿人长久》,营造氛围,引入课题)

师: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这首词的作者是谁?词中的名句是哪句?月是诗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的名句?下面让我们学习苏轼的另一写月名篇《记承天寺夜游》,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走进苏轼。(板书)

(二)解读标题。

明确:文体(记),时间(夜),地点(承天寺)

补充介绍承天寺(展示图片):“承天寺”是张怀民居住之所,张怀民在元丰六年也被贬谪到黄州,他修了一座亭,苏轼给亭命名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送给张怀民,其中有一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三)交流预习体会,明确学习目标。

1、学生资料展示,走进苏轼,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生交流预习收获与疑难,明确个体学习目标与全体学习重点。

(四)初读课文,体会层次美。

1、自由朗读,明确朗读要求。

要求:读得流畅响亮。

读得字正腔圆。

读得抑扬顿挫。

读得层次分明。

2、小组再读课文,体会文章层次美。

指导:表达方式的不同,感情不同,语气语调不同。

读叙事。读出闲适、欣慰之情。

读写景。第二段描绘庭院月色,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要读出喜悦、闲适之意。

读抒情。既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闲时赏月欣喜,漫步的悠闲。

3、指名读,读出记叙、描写,抒情的不同感情。

4、播放视频,听读课文,体会层次美。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的层次美。

(五)疏通文意,合作研讨。

1、学生交流以往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及明确重点。

?教师补充(媒体出示)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留——如人名、地名、年号等不翻译,保留。

?换——用近义词替换。

?补——补充省略成份。

?调——倒装句式进行调整。

?删——将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去掉不翻译。

2、小组合作,借助课文注释,理解句意,并在便利贴上整理重点。抓住重点字和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等。

3、学生整理汇报,解决疑难。

4、全文整体感知。

(六)深入探究,感受胸怀美。

1、思考:文中那个字能体味到作者的内心情感?苏轼是“闲人”吗?

扣住文眼“闲”字做文章,引导学生到文中寻找答案。学生自己找,自己讲,自己归纳,老师点拨。

2、明确主旨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体会人物胸怀境界美。

教师小结:苏轼看上去真的很闲,无官一身轻,有闲情雅致欣赏美景,(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但苏东坡内心深处不愿意做一个无官一身轻的闲人。他不断被贬,却能够随遇而安,我们从苏轼的身上看到了豁达乐观,看到一生屡遭贬谪,身形万里,但始终释然安然,达观豁达。

3、探究“文人心境”。

补充欧阳修、范仲淹等材料,课外延伸。

(七)拓展迁移,培养胸怀美。

1、展示烦恼清单。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与朋友、父母交往方面的,可以是体态长相方面的。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清单。

2、讨论:遇到烦恼时,应该如何面对?

(八)学生谈体会及疑惑。

(九)教师布置作业并结束语。

苏轼一生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他的那份豁达乐观如皎洁的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那么当我们面对生活的风雨时该如何呢?请同学们齐读寄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面对风雨坎坷,让我们改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这样,也许我们就会找回人生的坐标,用纯净的笔去书写我们大写的人生!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练习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解衣欲睡       欲:__想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欣然起行 欣然:__高兴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无与为乐者 念:__考虑,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__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_形容水的澄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__交织纵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盖竹柏影也 盖:__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__清闲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想到没有人与我一起欣赏,就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写法,将月光写得很有人情味。请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月光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写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情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的语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