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电子课本》
生物是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那么七年级上册生物电子课本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北京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电子课本,仅供参考。
北京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电子课本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7】获取七年级语文、七年级数学、七年级英语电子课本资源。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
①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还有一些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②结构特点: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2、苔藓植物:
①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②结构特点: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③作用: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
①生活环境: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
②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③繁殖: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④作用: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就逐渐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①菜豆种子(P81图3-10):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②玉米种子(P81图3-10):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
2、种子植物: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_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①__子植物:油松、侧柏、苏铁的种子是__露着的,这样的植物称为__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豌豆、荔枝、木瓜必须拨开果实才能看到种子,像这样,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4、记住常见的_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4-P.85)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转运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发育成茎和叶
3、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总体情况的方法。
二、植株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增生)、伸长区(伸长最快)、成熟区(外有根毛,内有导管)
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3、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的芽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4、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有机物。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的结构:(P.104)
2、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有花粉,花粉中有精子,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
3、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方式一般有两种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4、受精: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5、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受精卵→胚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水分的吸收: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2、水分的运输:水分在茎内运输的结构是导管,除茎以外,根和叶脉中也有导管,这些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
3、导管的作用:导管既能运输水也能运输无机盐。
4、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5、叶片的结构:叶片由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
6、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既能张开又能闭合。
7、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②能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P.117)
2、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4、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主要是有机物。有机物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直至整个植物体。
5、绿色植物既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①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②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①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及时排水可以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②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延长食物保存时间。
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5、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的答案表中。)
1.飞机、机器人、海带、电脑都是我们熟悉的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
A飞机 B机器人 C海带 D电脑
2.狮子捕食斑马,其生理意义在于( )
A获取营养 B强者欺凌弱者 C游戏 D将它驱除出领地
3.完成下列活动不需要使用调查方法( )
A.全国性人中普查 B.中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看法
C.某一保健品的市场销售预测 D.人物外貌的描写
4.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出反应的是( )
A.动物以植物为食 B.含差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会合拢
C.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雾 D.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5.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使动物和植物致病
C.能够繁殖后代 D.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6.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必须借助仪器用眼观察 B、可利用照相机帮助我们观察
C、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D、可利用录音机等工具观察
7、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8.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在其体内生活的还有藻类植物,藻类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浅水区,与什么有关?( )
A.呼吸 B.取食 C.生长 D.繁殖
9.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D.身体呈绿色
10、在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时,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正确的做法是( )
A、记录数量最多的生物 B、记录最珍贵的生物
C、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生物 D、记录看到的全部生物
11、金鱼按其形态结构特点,应归为( )
A、植物 B、动物 C、其它生物 D、宠物
12.地球上的人口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否则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这主要是因为生物的生存需要
A.一定的空间 B.适宜的温度 C.空气 D.阳光
13.若将绿藻甲、乙、丙、丁甲组分别放置于:湖泊、100m深的海中、800m深的海中,50m深的海中,首先死亡的是生活在何处的绿藻?(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 )
A.一只 B.两只 C.三只 D.十只
15.在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是( )
A.鱼类的季节性洄游 B.仙人掌叶变成针刺状
C.蛾类的夜间活动 D.养在小瓶中的鱼都浮向水面
16.下列探究活动的哪一步属于提出问题:
A.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一运动的白点 B.心想这是生物吗
C.于是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D.原来是草履虫
17.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 )等气体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 B、①⑤④ C、②③④ D、⑤④
18.人们移栽植物幼苗的时候,往往在初期对幼苗进行遮荫,主要是为了使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不受影响
A、空气 B、光照 C、水 D、土壤
19.连续阴雨时,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会爬出洞穴,此现象与生物哪一因素有关?( )
A、呼吸 B、营养 C排出体内废物 D、生长和繁殖
20.叶片宽大的植物不适于生活在干燥的沙漠,沙漠边缘种植的防护林,树木叶片大都细小,这是为了( )
A、减少风的阻力 B、便于吸收二氧化碳 C、有助于光合作用 D、减少水分散失
21.下列不能说明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是( )
A.沙漠中生活的骆驼,蹄子宽大 B.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
C.在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植物,根特别发达 D.蚊子飞行时翅的振动发出声音
22.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养鸡场中的人与鸡 B.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
C.草原上的儿狼与鹿 D.花园中的蝴蝶与蛾
23.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种子可较早萌发。这说明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因素是( )
A.充足的水分 B.充足的空气 C.适宜的温度 D.黑暗的环境
24.陆生生物的生活场所是(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岩石圈以下
2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研究蚕的发育过程,的研究方法为(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
26.调查是科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进行的身边生物的调查是( )
A.对生物全面调查 B.如同人口普查一样调查
C.选取一部分对象作为样本调查 D.上述三种调查相结合
27.南方的柑橘移栽到北方不易成活,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28.在一块高粱地里直接影响高梁生长的生物因素有( )
A.水、空气、阳光、土壤 B.蚜虫、杂草、鼠、蝗虫、鸟
C.鸟、鼠、蛇、杂草 D.杂草、兔子、蚯蚓、阳光、空气、水等
29.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场所是( )
A.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上部、岩石圈的全部
C.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上部、岩石圈的表面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0、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的动力,这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蒸腾作用又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这个实例说明( )
A.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B.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影响环境
C.生物对环境有依赖性 D.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
31.兔子的眼睛长在头的两边,猫的眼睛长在头的前方,这体现了( )
A.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B.生物的生存发展不断适应环境
C.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存环境相适应 D.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地点 潮虫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32.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探索,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33.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植物的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的植物不符合的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叶为针刺状 C.具有厚的角质层 D.叶宽大而扁平
34.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35.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A.小麦、玉米等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
B.作物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C.苹果、梨不宜在热带种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
D.有些动物在繁殖期间,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而进行斗争
36.一大群蚂蚁在搬一粒小麦,体现了生物之间有( )
A.捕食关系 B.合作关系 C.竞争关系 D.分工关系
37.地衣(一种植物)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能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8.下面是小刚在调查昆嵛山生物种类时的具体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范围内偶尔飞过的昆虫可以不记录
B.险峻的峭壁生物种类多,就选这样的调查路线
C.选择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D.发现珍稀物种应及时采摘、捕捉制成标本
39.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内容是关于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正确的是( )
A.用一只健康的鼠妇作实验材料 B.统计的次数为一次,但一定要认真操作
C.设计对照实验,除温度是变量外,其他各项都一样 D.需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作对照
4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湿度 D.温度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多种多样的动物,探究分析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强化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严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建立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列出知道的动物名称。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汇总,列举数量最多的组在班上公布成果。
2、课程新授
(1)鱼的形态特征
体形为梭形,减少水中运动阻力
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
具鳍,用于游泳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做板图:画一条鱼(简笔画即可),其他同学在纸上画。学生分析所展示鱼的特征。
(2)讨论证实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探究思路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前进方向。
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据自身经验,提出实验方案。
(3)课堂小结
回顾已知的鱼类适应水中游泳的特征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