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茉莉花口琴简谱及歌词最新4篇正文

《茉莉花口琴简谱及歌词最新4篇》

时间:

扬州民歌《茉莉花》传承了扬州文化精髓,以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美的热爱,至今仍然散发着茉莉芬芳。该页是美丽的小编帮大家整编的茉莉花口琴简谱及歌词最新4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茉莉花歌词 篇1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啊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啊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芽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啊茉莉花

《茉莉花》歌词 篇2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茉莉花》的创作背景 篇3

灵感来源

茉莉花这种植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国,最早种植于广东一带(南越、南海),到宋代开始广泛种植于福建并传入江浙等地;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中国化,并因其香气而受喜爱,由于其芳香独特,迎合了中国文化对“香”的崇尚,逐渐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

作词编曲经过

能见到的最早与现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词收编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冯梦龙的《挂枝儿》中;《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 。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5] ;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4] 。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4]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 ,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1] ,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9] ,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10]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 ,进一步丰富其旋律 ,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茉莉花》口琴简谱 篇4

【图片来源:口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