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描写母亲的优秀散文(优秀5篇)正文

《描写母亲的优秀散文(优秀5篇)》

时间:

母爱是永恒的,不管风雨如何剥蚀,她总是完美无损、永不褪色;母爱是质朴的,她总是心清如水、原汁原味;母爱是执着的,不管命运如何苦涩,她总是掏心吐哺、从不打折。下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编辑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描写母亲的优秀散文(优秀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母亲的散文 篇1

长久的不敢提笔写我的母亲,是害怕自己的笔端轻飘,减轻了母亲的重量。

母亲出生在镇郊,家里排行老三,上边有两个大舅,下边是姨和两个小舅。外祖父是革命烈属,一个很严厉的传统老人,对孩子们管束很严。大舅参加工作在外地,有一年带着表哥回家,吃年饭时,表哥在桌上拿筷子在各个碗里乱戳,结果外祖父当场照头给了大舅一筷子,严厉斥责他对孩子没有管教。大舅行伍出身,啥也没说,就把大表哥一顿胖揍,舅母在一旁光抹泪不敢吱声。母亲说,外祖父虽然脾气不好,但万事公道,自己走得正,别人服气。濡染这样的家风,母亲也是个正直的人。

母亲二十岁嫁到我们村来。据大妈们说,母亲大姑娘刚到这穷地方,动不动就坐在那里哭。镇郊虽然也不好,但比我们这个村子强得多。我问过母亲怎么当时从镇上嫁到村里了呢,母亲说,你外祖父多厉害的人啊!外祖父跟祖父是表兄弟,父母亲订的是娃娃亲,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事情。

为人妻的母亲很快的就适应了角色,不久就以沉稳干练的作风成为了家族妯娌中的重要角色,我懂事就知道,在家族的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中分派族中的妇女做活。在村子里干活也是一把好手,插秧割稻都罕有人比得上。再加上心思灵巧,说话能到点上,在村子里人缘极好,是有些声望的。

邻居周婶是个喜欢唠叨的人。闲时忆苦思甜,常常一声感叹“哎呀,现在好多了,你不晓得当时挖湖田……八十年代挖湖田是妇女们常常提起来就后怕的事情。冬天农闲,上边总要另派任务,村里的男同志要到更远的汉北河清渠,剩下的这帮妇女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做好饭,匆匆给孩子喂好奶,带上饭出发,走十多里路才能到目的地,开始挖地直到晚上,在淡淡的星光下往家走。挖湖田一干就是十天半月。这支队伍的指挥是书记的老婆,那是个身大力壮的女人。为了给丈夫争光,不但身先士卒,而且对这帮妇女也要求极严。她每次挑土极多,然后对每一个经过身边的挑土妇女的箢箕仔细掂量,然后脸上就阴郁下来。还对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加以限制。大家畏之如虎,母亲是唯一敢跟她作对的人。周婶说,大冬天的,饭冰冰凉,领导又催着赶工,让大家冷饭快吃,好多做事,哪个都不敢说什么。你妈不怕这些,自己找柴火把我们的饭都拿去热。等我们吃饭,书记老婆一个人气呼呼的去自己挖土自己挑,看你妈妈的眼睛恨不得冒火,又不敢发脾气,没得你妈这个威望,怕搞得大家都不听她的。母亲在一旁听了笑笑说,其实她也不坏,是太喜欢给他男人挣脸。她就不想想好几个刚做完月子的,冷饭吃得?大家出一天工记一天工,又没有挖多挖少的限制,再说那湖田挖来有什么用?年年挖,又不见得多种出粮食来!

我上小学时,父亲已经出外谋生,算是最早的打工仔,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少见的。当时父亲还不愿出门,是母亲极力怂恿的。母亲说,现在都包产到户,就那几亩地,我一个人平时就可以,忙的时候你回来帮帮忙。你好歹上了初中,认得几个字,在外边不怕丢呢!父亲出门后,母亲一个人在家种地,还照顾我们三兄妹。耕地时外公过来帮忙,撒种,施肥,除草都是母亲一个人,而且母亲是少有的会喷洒农药的妇女。父亲在省城打工,后来到厂里做推销,还把家里的几个姑姑,姐姐带到了省城,那是80年代末,真正的打工大潮还在后边。我家的房子是84年新建的,九柱三间,那时是全村最高最大的房子。我家的“殷实”当年也远近闻名,因为我父亲在外“挣大钱”!记得那是家族里的哥哥姐姐婚嫁,都是找我家借钱,而母亲从不推搪。爸爸带到省城的姑姑后来有的在省城安了家,回来总是会感谢我母亲,她们知道母亲的辛苦和作出的牺牲。

一个单身的女人种地是极其辛苦的,但母亲从未叫苦。我想她有时候是有些累的。我上学以后,母亲常常要我给父亲写信。通常都是在煤油灯下,母亲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坐在那里一边纳鞋底,一边给我说,然后我写下来。说的内容通常是家里很好,我学习怎样,孩子们希望他多挣钱,过年我要什么衣服,妹妹们想什么衣服。然后我借助字典把这些话歪歪扭扭的写上去。遇到土语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妈妈就说你明天问问老师。有时候说着说着,就说要睡了,今天先写到这儿。一封信一般要两三天才写完。我记得有一年夏季双抢要到了,抢收稻子再耕地耘田,把秧苗抢插下去,以往都是这时候外祖父过来帮忙,但今年外祖父生病了。母亲很着急,第一天在油灯下,母亲让我写上外祖父生病的事,告诉爸爸要回来帮忙。但第二天晚上,母亲说信要改改,把外祖父生病的事删掉了。眼看着双抢别人的稻子已经收回到家里,我们家的稻子却仍然铺在地里,母亲要我们自己做饭,她自己一个人来回的挑稻子回家。现在我还记得,她让我打着手电筒在前边,她在后边挑着担子走的情形:在无尽的黑暗里,一个瘦小的人影,肩上扛着两个巨大的黑团,就像举重运动员扛着的两个硕大哑铃,在暗夜里颤颤的前行。稻子收完,耕地时母亲拿起了牛鞭。那时是我们做好饭给母亲送到田头,我看到母亲踩在泥水里扶着犁把,学着男人大声的呵斥牛,但那牛却总是不听话,走两步停一停,总算到了田头。母亲卸下牛轭头,让我牵牛去吃草,她打开饭碗,狼吞虎咽起来。一会儿,我听母亲呜咽起来,这牛也欺负人哪!我回头看看母亲,正用衣袖在脸上擦着泪水。我现在想当时那堆满了堂屋的如山样的稻子该有多重啊,居然全靠一个不足百斤的女人走一两里路一担一担的扛回了家,母亲!

一个单身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其中艰辛不言而喻,但母亲对我们照顾极好,管束极严。上小学时,有一次小孩子间赌博,我赢了三毛二分钱,这个我记得非常清楚。母亲把我追了半个村子,最后在一个草垛里把我抓住,钱夺过去还给了别人。她告诉我,人要有赌性,但不能赌博。干事情能生钱,要敢赌,赌博不是生钱,来得快,去得也快。直到现在,我偶尔玩牌,但从没有深入,抱着玩的态度,助兴而已。小时候迷恋小人书,有一次偷了五毛钱准备买小人书,但心中不安,迟迟不敢下手。把钱藏在一个雪花膏瓶子里。天天观察母亲的眼神,只觉得她的眼神越来越沉,终于压得我把钱又偷偷放回了她的口袋。本以为这件事神不知鬼不觉,直到前几年母亲聊天时无意中说起了这事。她说看我那段日子也不好过,天天吃饭都不安心。母亲对人极富洞察力,自小以来,我的一切心理的变化几乎都在她眼里,她说或者不说,或者很久以后说。参加工作后的很多年,我仍然喜欢把我做过的很多事让母亲评判一下,得到她的赞许我则欣欣然,否则就三省乎己。每次说起来,我们兄妹都有同感。她那洞察一切的眼神使我安静而温暖。我并不认为我这是长不大,我的堂哥,一个身家千万的老板也常常开着奥迪上母亲的小店去坐坐;我的小舅,一个银行的营业部主任也常常被我母亲说的张不开嘴,但他仍然喜欢去找我母亲聊天,有时候像孩子一样哭天哭地的在我母亲面前抹泪——这让我舅母很奇怪。

我12岁学会骑自行车,经常骑车到镇上,后座上有时候带人,年轻的同伴,身体已经发福的大妈。尽管我很瘦,但也能弓着身子努力完成。但我只带过我的母亲一次,而且没有成功。那一次,母亲要去镇上,而我已经习惯了骑车带人,于是自告奋勇。从家里把车推出来,母亲也拿着包裹出来了。我们往前推下高坡走上平道,母亲担心的问,行不行啊!我说我带大妈都没问题,还带不了你啊!等我上了车,骑平稳,母亲说我上了啊!我不耐烦的说,上啊!谁知道母亲刚一上来,车把就开始左拧右扭。然后车子一轻,母亲跳了下去。我稳了稳把,母亲再上来,这一回直接就左拐右拐摔在了路边的稻草堆。我恼火了,说:“怎么别人上我的车都轻手轻脚,怎么你就不会啊,大妈她们比你重多了!”母亲捋着额前的稻草笑着说,我坐别人的自行车都平平稳稳,儿啊,怎么你就不行呢?我连母亲在后座传导过来的一点重量都承受不了。

刚参加工作时,我给母亲写信。说我在大舅家的阳台上看到楼下老人打门球,一个个老人像农村的鸭子那样,扎煞着两臂,向前划动着滚圆的身子。我希望我将来也让我的母亲这样,母亲要我妹妹给我回信告诉我,她不会长成鸭子,那样她就更想不到坐儿子的自行车了。

我眼前又浮现母亲沉甸甸的瘦弱身子来。

母亲的散文 篇2

感恩之情发自内心,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父母,那何止是“一滴水”呢?那是一片大海。“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也成为过去。我们将何以感恩父母?而今的社会保障越来越健全。一般父母都有一份退休金,有的甚至不菲。就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抑或是地道农民,也有一份社会的最低保障。所以,父母需要儿女在经济上的赡养显然也不在重要位置。

就像《常回家看看》歌词中唱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过平平安安”。实话实说:现在做儿女的,需要承担父母经济生活压力的,的确也为数不多。但,作为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从某种意义上讲,质虽犹存,量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很多父母所讲:“我们不图儿女回报,只要你们过得好,让我们少操些心,这就够了”。虽然这是一句及其普通的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首《常回家看看》能引起社会共鸣,其原因就在于此。

“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为父母递上一杯热茶,奉上一句温馨的问候,打扫一下房间。在父母生日的时候,买上点小礼物。工作再忙,也亲自送去。哪怕是两斤桔子一个蛋糕,能亲自给父母送去。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让父母感到无比的欣慰。

父母要钱干什么?吃得了多少,穿得了多少,父母们所缺的是,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父母们所缺的是,在挪不动身时有人代步,在口干舌燥时有人递茶,在寂寞时有人唠嗑。儿女在外,工作都忙。这,作父母的都能够理解。可儿女们也应做到抽点时间,找点空闲,带着爱人和孩子《常回家看看》。一家人能够欢聚在一起,那才是其乐融融。在父母生病住院的时候熬汤送药,哼哼呻唤时有儿女们的亲切问候。这些才是父母所真正期望的!天下第一情是我们的父母,因为我们的父母太容易满足了!

《常回家看看》我们能熟练地传唱。把感恩父母也常常挂在我们的嘴边。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真正领会它的确切含义。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整个成长就倾注了父母全部的心血和爱,父母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色的天空。或许,父母没有给我们带来奢华的物质生活,也没有给我们创造一个进取仕途、步入富裕的康庄大道。但,是父母给予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宝贵生命!仅凭这一点,已经足够,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埋怨和奢望什么呢?父母的两鬓也银丝缕缕,额上也刻满条条皱纹。感恩父母,不只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更不能等待。感恩父母——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一想时,对父母的感恩。其实,就是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所给予父母的—孝—顺!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好了这一点,就是父母真的有一天驾鹤西去了,那——我们流出的眼泪中也不会有多少遗憾!感恩父母——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母亲的散文 篇3

母亲节那天中午,我给我的生身之母发了一条短信,我说是生身之母并不是指我还有别的养母,而是这样写我觉得能突显我对母亲描写的凝重。

在那条短信上我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妈,节日快乐!天大地大,老妈最大,我爱你,亲爱的妈妈。”

或许在大家看来,这是一条很普通的短信,但事实上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对母亲说“我爱你”,还是以文字形式。尽管往年无论是妇女节,母亲节或是母亲生日,我都会打电话或是发短信,亦或是送礼物,但是“我爱你”这三个字我还是头一回对她说,而我的第一句“我爱你”却是献给了我的女朋友,对于母亲来说,我很惭愧。

一般来说,女性要比男性情感早熟,而当我度过叛逆期真正懂事的时候已经初三了。对于我以前的叛逆,这点,天下的母亲都一样,都是无私的包容了自己的子女。这些,都是她们有了孩子之后后期的本能。

我爱我的母亲,毋庸置疑。如果把父爱比作巍峨的高山,那我的母亲就是一湾河流;盈盈一水.柔情依依,清波碧浪,婉转萦回;她无私的包容着我的缺点,洗去我的污秽,滋润着我的心灵。

我非常感谢我的母亲。

在生活中,她是一个工作上的女强人,巾帼不让须眉;但对于子女,她是那么的温柔,无条件的支持着我所喜爱的东西,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而对于我的错误,她也会毫不留情的批评。父亲与我沟通的少,更多的时候,母亲身兼“严父慈母”两职。

短信发过去一分钟,母亲回了一条:“谢谢儿子,祝你也快乐!老妈今天在家休息。北京最近几天降温,你自己要注意防寒保暖,最近还好么?”

我看完回了一条:“恩,我很好,你儿子这么大了,会照顾自己的,不用担心。”

刚发过去母亲又回了一条:“‘恩’字又写错了,是‘嗯’字。都是大学生了,老是写错字,传出去让人笑话。”因为之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被母亲说过。

母亲是个很严谨的人,我没办法跟她去解释现在我们玩或是微信,打字的时候经常这些出现错字,而我们追求的是只要能看懂,我们不会考虑这么多,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如我母亲。

记得去年过年的时候,有一次我看母亲手机信息内存满了,就去帮母亲删信息,我看到里面的信息后,我哭了。说实话,自记事以来,我从来没有那么感动过。短信里面的短信有好几个号码的,是自我用手机以来,不同的号码发给我母亲的信息,全都在那,除了我的信息,没别的了。母亲不怎么会玩手机,不能手写,一个个要靠自己慢慢拼写出来,还有几条草稿箱的信息,也都是写给我的。看着一条条短信,我泣不成声,原谅我的失态。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情深处。

心怀感恩,知足常乐,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勇于向父母表达你对他们的爱。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写这篇文章只是想表达一种情感,并非是针对于母亲节而去写的赞扬母亲的文章,而是想表达我爱我的母亲,以我的形式,跟大家分享一下。

祝天下的妈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母亲的散文 篇4

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伟大而无私。母亲会为我们做任何事,甚至生命。

我的家庭是单亲家庭。我父亲在我两岁的时候去世了,所以照顾家庭和我自己的责任落在了我母亲一个人身上。她真的给了我一个死的地方。

我妈妈是一名教师。她在村子里教小学四年级。虽然她是老师,但她认为村里的教学不好,所以她把我送到我叔叔在县城的家里学习。我妈妈工作很忙,但是她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都来看我,给我买很多东西,让我的生活比有父母的孩子更幸福。做父母很难,但她没有让我知道她有多难。她每次都只是微笑。只有我的心知道她有多难。

正如我所说,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首歌唱道:世界上只有一个母亲!母亲的孩子就像一个宝藏,被投入母亲的怀抱,在那里可以找到幸福

妈妈优美散文 篇5

在我的记忆中,妈妈总是那么的能干,总是能把家里收拾的很干净,小时候我们穿的衣服都是妈妈亲手做的,还有我们上学带到学校里吃的馍馍也是她半夜起来揉发面做的,她做事总是那么的有计划,还很喜欢美,总是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外婆说妈妈是当时文革时初中毕业只有五分只差与她喜欢的中专院校插肩而过的,听奶奶说妈妈刚嫁给我爹的时候,妈妈是很不愿意的,但是我外婆和外公觉得我爹很实在,很会过日子的人,还有当时算卦的说我爹和我妈妈很配,将来日子会很好的,就凭这个我外公外婆说服我那个有文化的妈嫁给了我大老粗的我爹。

小时候,我奶奶说我妈妈刚过门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做,每天只会看书,也许是因为我妈妈懂文化吧,奶奶教她的很快就学会了,而且她还自学学会了做衣服,村里的很多娘们知道我妈妈会做衣服,她们都来请求让我妈妈教她们,很快我妈妈成了村里的名人。渐渐的有了我,妹妹和弟弟,我们穿的衣服都是妈妈做的,人家看了都说我们的衣服很漂亮,我经常开心的炫耀。

妈妈在生完弟弟的日子里天天教我看书,识字,我很快就学了好多别的小朋友都不会的,成了那个不大且封闭的小村子里的“小神童”。

外婆家离我家很远,由于交通不发达,坐车也要一天的时间,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妈妈为了省钱很少回外婆家。

当时我记得我爹生了一种精神方面的疾病,一发病的时候就向外跑,而且老是向离村子很远的河边跑过去,妈妈害怕出事就叫来村里的人把他绑在家里照顾,妈妈也不让我们去看爹,她总是担心爹在发病的时候伤到我们,我就记得妈妈每天晚上都会哭,有一天妈妈想带我走,她说她实在受不了了,她给爹做好饭就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准备离开村,奶奶知道了我妈妈想带着我跑,就找我大伯在后面追我们,妈妈一边哭,一边飞快的蹬着自行车,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深沟了,我的胳膊上流血了,我大哭了起来,妈妈抱着我大哭,到现在我的胳膊上还有那会留下的伤疤,那会妈妈的那种无助的哭声一直在我耳边。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妈妈当时是什么样的坚强才能度过那段难熬的时间。

后来爹的病好了,对妈妈也特别好,他很感谢妈妈留下来,爹说以后我会努力让你过上好日子的,不会在让你受苦。就这样爹妈一直相敬如宾的生活着。他们的爱情,教会了我们姐妹三个对爱情的理解。

生活越来越好了,但妈妈还是很节俭,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姐妹三个都特别能吃,每周回家时妈妈给我们烧一大板的馍馍,那个馍馍连夜接发面做出来的才好吃,妈妈每天白天上地干活,晚上还要揉面,每周都如此,我们三个也很争气,都考上了重点高中,妈妈说他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上高中时我同学都特别羡慕我有那么一个那么会烧馍馍的妈妈,我总是傻傻的满足的笑。

在我这个能干的妈妈的教育下我们姐妹三个都从大学毕业了,有了自己的工作,这是我才发现时间偷走了妈妈的青春,一缕缕白发什么时候爬到了妈妈的头上,脸上也留下了好多沧桑的皱纹。看着美丽的妈妈不在年轻,我心里像刀割一样的痛。

妈妈的坚强,妈妈的爱情,妈妈对家的付出,全都是为了我们姐妹三个,妈妈教会了我们很多生活的真理,我想我在妈妈的指引下,以后的路我会走的更宽广,更平坦。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