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课外阅读 > 名言警句 > 中秋名句(精选4篇)正文

《中秋名句(精选4篇)》

时间: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月亮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的情感纽带。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中秋名句(精选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中秋名句 篇1

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而已,寥寥数语,惜墨如金。曲中前三句,九个名词前多冠以形容词组合成名词性短语,形成的意象如同电影镜头以“蒙太奇”手法依次呈现。这种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连缀成的句式用以写景抒情,叙事抒怀,在修辞学上有人称之为“列锦”,这种语言形式由于只列出一个个意象,所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促使读者通过意象之间的联系并思索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从而给予人们更多的审美。这种手法也非始于马致远。唐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即为“列锦”手法,历来为人称颂。梅尧臣曾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并举温的这句诗说:“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古代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选择了六组名词状写了山区早行所见,使景物有声有色,宛然在目。尤其是“人迹板桥霜”句,尽管诗人已经起床够早的了,但出门一看小木板桥的白霜已有人足迹,还有比他早的!真可谓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读后稍思,羁旅之愁苦辛劳尽在不言中矣。

再看宋代诗人晏殊的《无题》: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被称为富贵闲人,又是一位风流情种。这是他的一首爱情诗,诗中道出了他思念情人而不可见,欲寄情书却无由达的悲苦惆怅之心志。其三四两句历代传颂,经久不衰,六个名词或名词短语耐人寻味。且不说这两句互文见意,我们且看它的描写:溶溶月光洒满院落,铺满池塘;春风徐徐,柳絮飘扬,梨花传香。这是多么清幽温馨、春意缠绵的境界,然而意中人不在,与谁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满腹愁怨,又与何人诉说?可谓“应是良辰美景虚设”。诗人触景生情,面对春宵花月,情思悠悠,往事再现,倍感惆怅。这“情”尽在这“景”中,真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两位一言羁旅之苦,一抒相思之痛,虽然都用了“列锦”手法,但比较于《秋思》,未免有点单薄,缺少层次感。

秋,特别是晚秋之景,多是冷落、萧瑟、凄凉的,诗人常借以抒发悲苦情怀,所谓“秋入心则愁”也,作为游子,作为诗人,马致远在《秋思》中所抒羁旅之愁不算新颖。但在短短的五句二十八个字中,诗人为我们描写出这么一副绝妙的秋思图,读来确实令人哀怜。先让我们随着抒情主人公的脚步、视线和思绪想象一下吧:时已深秋,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凉的古道上颠簸奔走。又到黄昏时候了!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朦朦胧胧已有乌鸦在巢里栖息了,可哪里是他的归宿呢?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边出现了人家,可那不是他的家呀!他想起了自己的家,想起了亲人。看看周围,太阳已经落山了,叩人家的门,要求借宿一晚?但那不是客店啊!怎么办呢?他叹了气,又勒紧一下腰带,振作精神,轻轻地拍拍座下的瘦马,继续沿着古道走向天涯,走向天涯……

中秋名句 篇2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重点:

1、对照注释,掌握生字词,弄清句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个人的不同表现。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示常见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

2、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古时候一个姓孟的孩子,他的母亲孟母吧!把家安在集市边,不久,她的儿子学会了喊吆喝着做买卖,孟母想就这样下去,将来孩子就成了小贩了。她就带着孩子搬了家,搬到了一座山脚下,到了清明节,扫墓祭祀的人很多,她的孩子学会跪、拜等动作,孟母一看,不得不了,这样下去,孩子不就学会跳神做迷信吗?于是她赶快搬家,搬到了学堂边,孟母就会放心了,她的儿子跟着先生读书了。这位孩子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儒家代表人孟子。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3、出示挂图:仔细看图,他们在干什么?三个各有什么表现?

二、读通课文,体会中心。

1、默读课文,边读边对照注释逐字,理解每句话的意思,逐句了解文章的意思。对理解有难度、有困难的字、词、句做上标记。生自学。

2、总结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谁再来将整篇课文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5、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①解题:学弈什么意思?(围旗,下围棋):学习下围棋

看注释是帮我们学懂古文的一种好方法。谁能单讲这个弈字(生答),汉字中有一个字和弈字特别象,谁知道这个字?

②奕秋是个怎样的人?

奕秋(人名,因善于下旗,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善于,擅长)弈者(的人)也。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弈秋,全国善于下旗的人。者:的人,如读者是读书的人,作者是写作的人,像这样的还有吗?)

③这两个人是怎样学的?

使(让)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人虽(虽然)听之(指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拉,引)弓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而射之(天鹅)。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④他们一起学棋的结果呢?

虽与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学,弗若(不如)之矣(了)。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个人虽然与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但不如专心学习的人啊。)

⑤出示:为其是智弗若与?

⑥学习的结果不同是智力的问题吗?生(不是)既然不是智力的差异,那为什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出示问题: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从中我们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

生交流。

引导:“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你给用自己的话把这篇文言文讲成故事吗?

2、生准备后讲。

3、这里老师也准备了几则文言文,请同学们读一读。(示文言文)

板书设计:

学弈

中秋名句 篇3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八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了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此处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石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

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中秋名句 篇4

春季与秋季。例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指春秋两季的祭祀。例句:“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泛指祭祀。例句:“春秋窀穸之事。”;泛指四时。例句:“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光阴;岁月。例句:“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年纪;年数。例句:“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编年体史书名。例句:“孔子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古编年史的通称。周之《春秋》,燕之《春秋》等;指褒贬,例句:“胸中自有泾渭,皮里自具春秋。”;时代名。例句:“春秋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来源:文章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