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有关黄河的诗句【3篇】正文

《有关黄河的诗句【3篇】》

时间: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民族气魄,以她汹涌磅礴的气势,澎湃的河流,奔流的河水在河塘里川流不息。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有关黄河的诗句【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有关黄河的诗句 篇1

一。把握语境

词语的选择有两个层级的要求:一是选准词语,使语句稳妥;二是锤炼词语,使语句生辉。

语境包括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创作个性常常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性。创作个性是形成独特语言风格的内在动因,特定的话语情境则是它的外在表现。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作品,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宏阔,极富阳刚之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何等壮观之奇景呀!“穿”,形容山崖高耸入云,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有气势,“卷”不用“激”,表现的是一种形态美。寥寥数语,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之界。婉约派词人柳永,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极富阴柔之美。他的《八声甘州》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无语”二字乃“静静的,不声不响”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柔肠寸断,痛彻心扉。

二。准确妥帖

唐·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竺可桢先生经过研究,他认为这是将“黄沙”写成黄河之故,“沙”与“河”草写时的字形很相似,容易出错。凉州和玉门关一带没有黄河却有沙漠。诗的第一句写成“黄河远上白云间”大概以讹传讹,从写实来说,“黄沙远上白云间”描写的是沙漠中风卷黄()沙直上云霄的自然景象,取“黄沙”是准确的。但我以为这首诗只是他的想象之作,虚与实是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虚写,因为黄河不可能上至白云;就像写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是的想象之作,极目远眺,遥想北国,这个“千里”“万里”“长城内外”都远非目力所及,都是虚指。那么放在语境中,“黄河远上白云间”虚实相生,美不胜收,远比“黄沙远上白云间”的实写美得多。正是由于超越了有限空间,诗才显得雄伟苍劲,气象万千。

三。生动形象

人们赞美一首诗写得好,常常用“有声有色”来形容。锤炼词语要生动形象,应“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过如下评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它妙就妙在运用了“通感”。晓寒“轻”,这个“轻”是有重量的,它是可以掂出来的,是感觉的错位,暗示寒,但是轻微的,一种肢体的感觉,“轻”在语感上显得“静”、“淡”,它和“闹”形成一个对比。春景是可见的视觉范围的画面,而“闹”是听觉方面的感知,作者用一个“闹”字,化静为动,将无声的画面,变成了花开的喧闹之态,视觉中有了听觉的感受,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蜂蝶飞舞,群鸟竞唱。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浓郁的春意就在这喧闹的“红杏枝头”活现了。

“红杏枝头春意闹”与朱自清的《春》有异曲同工之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与其说这是描绘中的点睛之笔,毋宁说是作家心中绽开的芬芳花朵。

有关黄河的诗句 篇2

关键词:古诗文;地理教学;学习兴趣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里积淀了古人的大量优美诗篇,其中不乏许多蕴藏着地理意义的古诗句。这些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古诗文可以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地理课上,巧用诗句

1.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新课的导入很重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高二地理教学中,在导入中国地形这一课时,我引用了几句古诗文,如“大江东去浪淘尽”“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然后问学生,这些诗句反映了我国大部分河流向哪里流,学生说向东流,我继续追问河流为什么向东流,学生说是因为我国东边低,西边高,我顺势总结出我国的地势特点,并引出本节内容。

再如,讲必修一“喀斯特地貌”时,我借用了“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几句诗句,展示了桂林山水的一些图片,学生在赏析了这些诗句和图片后,会对桂林山水产生向往之情。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进诗词,深入阐述知识

在讲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经常巧妙地穿插一些地理诗句,能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并能加强记忆。

比如,讲“气温的垂直递减”时,可以用“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来解释在对流层中,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 ℃;山地中的景观也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山寺桃花始盛开,人间四月芳菲尽”就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规律,山上温度比山脚温度低,所以桃花开放的时间要晚点。当然类似的还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等。

讲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时可以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阐述。这句诗的意思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是春风不度造成的。这句诗句里的“春风”就是指夏季风。我国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两者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而玉门关在这条线以西,属于非季风区,因此就“春风不度”了。

讲锋面类型时用到的诗句就更多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的是冷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反映了暖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则讲准静止锋。

3.敢于质疑,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地理教学讲究实事求是,特别是自然地理。但有一些古诗文内容蕴涵很美,却不符合地理科学。对于这些诗句我们应该敢于批判,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例如,我在导入“水循环”这一课时用的是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由这句诗引出问题,导入新课。而在这节课结束后,我反问学生这句话从地理角度来解释对不对。学生在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之后,指出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但是却能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和降水又回到黄河中去。这样一来,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学会了质疑,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对于诗句的运用要注意几点

1.穿插要巧妙且适当

如果我们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不恰当,生搬硬套,反而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学生讨厌地理课。

2.举例精准

有关黄河的诗句 篇3

黄河

〔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①,一支黄浊贯中州②。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③。

注释:

①派:别支,支流。

②中州:古豫州为九州之中,故称中州。

③屋闾(lǘ):指倾泄海水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从黄河发源地着笔,直写到黄河入海“无处求”,气魄宏大而不空泛,展示出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首句写黄河为昆仑山消融的冰雪分流而成,追溯其源头。次句特写中州境内的黄河,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增大,水色浑黄,故称“一支黄浊”,准确把握住了黄河的特征。最后两句概括写黄河几千里河道,时南时北,曲曲折折,终归大海。全诗雄视黄河上下,显示出诗人的胸襟和气魄。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环②。

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

注释:

①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 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②马策:即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

③青冢: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

④黑山:在今内蒙古。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第一句用“金河”和“玉关”两个著名的边关名,点出将士们的东西奔走;第二句用将士的战时用品“马策”和“刀环”,勾勒出将士们跃马横刀,征战不休的生活状态。这两句又以“岁岁”“朝朝”相对,再加上“复”字、“与” 字,突出了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后两句写景,白雪青冢和黄河黑山这两幅萧瑟凄冷的图画,不仅展现了征战之地的寒苦与荒凉,更流露出征人的疲惫无奈与内心的凄苦。全诗布局巧妙,格调雄浑。

赠裴十四

〔唐〕李 白

朝见裴叔则①,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注释:

①裴叔则:晋人,名楷,仪表飘逸俊美,当时的人说见到裴叔则如同见到玉山,光彩照人。这里借裴叔则来称赞标题中提到的裴十四的风度。

赏析:

这里节选了这首诗的前四句。这四句赞美了隐居者裴十四的风度。前两句书写裴十四的外在美,说他像玉山一样仪表堂堂,光彩照人。三、四句赞美他的内在气度,说他的胸襟好像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黄河一样浩大,诗人用黄河波澜壮阔的气魄来比喻友人的胸襟,新颖独特,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在友人的精神风貌里,我们也看到了诗人自己的襟怀和人格。

【“黄河”诗句集锦】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唐〕李白《公无渡河》 )

大意:黄河西出昆仑山,奔腾而下,东行万里,咆哮龙门。写出了黄河冲决的力量和浩荡的气势。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唐〕白居易《生离别》 )

大意:在白水黄云的衬托下,诗人独立黄河畔,黯然神伤。一个“愁”字点题,渲染了诗人“生别离”的痛苦,情景交融,真挚感人。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唐〕高适《九曲词》 )

大意:《九曲词》是诗人为歌颂唐朝名将哥舒翰收复九曲而作的三首组诗,所选诗句是其中一首的最后两句。意思是如今将去青海湖边饮我战马,黄河边已不用重兵驻守。诗句表达了多么美好的憧憬,蕴涵着一种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唐〕王昌龄《出塞》 )

大意:这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达思念京都之情如黄河之水奔流不息。用无尽的黄河水表达思念之情,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

长江——

临江仙

〔明〕杨 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①。是非成败转头空②。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③,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

①淘尽:涤荡一空。

②转头:即转眼,时间短暂的意思。

③渔樵:渔夫和樵夫,即打渔和砍柴的人。 江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赏析:

这首词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长篇弹词《廿一史弹词》中的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廿一史弹词》是以正史所记事迹为题材,用浅显的文言写成的通俗历史读物。这首词将历史兴亡的感慨和人生浮沉的叹息融为一体,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上片咏史,首两句化用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诗句和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句的意蕴,比喻历史进程和英雄已成往事。“是非成败”句总结历史规律,暗含淡泊名利的思想。又以“青山”和“夕阳”象征自然的永恒存在,与历史的兴衰更替形成对照。下片写人,以白发渔樵喻哲人高士,表现作者鄙夷功利、超脱尘俗的豁达情怀。全词风格豪放流畅,意境清空深远,语言洒脱畅达,读来慷慨悲壮,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开篇就引用了这首词,不是没有理由的。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赏析:

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见之景。首句扣题,点出秋日八月长江晴空万里的时空背景,后三句写所见的水天一色、帆影点点的秀丽美景,赞叹长江的一望无际,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

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①?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①休:停止,这里指江水枯竭。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民歌风味的词作,语言通俗,构思独特,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以长江之水起兴,上片写相离之远和相思之切。两人天各一方,相逢很难,相思很深。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热切的期盼。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又回环往复,质朴清新又委婉曲折,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长江”诗句集锦】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大意:不知道江月在等待谁,只见长江永不停息地奔腾向远方。使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味一种深刻的自然和人生的道理。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唐〕王勃《山中》)

大意:秋天是长江的枯水期,水流平稳像凝滞了一样,而自己长期被阻隔滞留,盼望早日登上万里归程。写久客思归之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长江那可到?行客替生愁。

(〔唐〕贾岛《寄令狐相公》)

大意:借行客的反问和替他发愁,写前途尚远,还须继续跋涉。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唐〕李白《送储邕之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