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优秀10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优秀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范文 篇1
关键词:诗歌品尝;写作手法;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78-01全诗运用了对比手法。《观刈麦》把"贫妇人"的悲惨生活和"我""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进行对比。思想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观刈麦》 译文: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被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被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赏析:诗的开篇交代了时间和环境。"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活的。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程度。
诗句通过一个贫妇人的描写,从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贫苦的人。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少。但她没有办法,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读者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作者触景生情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诗的最后发表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在《观刈麦》里,白居易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
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范文 篇2
关键词:品读 古诗 治学精神 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29-01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情、诗意、诗的生活的民族。古诗是祖国文化不会湮灭的精华。在日常的品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由之探寻古人的文化情感和民族灵魂,从中总结传统文学的审美经验,观照古人的治学精神,往往不经意就能获得深刻的教育,收获学习的乐趣,在深思、反省中得到鞭策。
1 “只争朝夕”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百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这首诗描写在春天早晨阳光的照映下,万物却都生机勃勃,但秋天一到,花叶就要衰落。光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呀。那么人在少壮时不抓紧时间努力,到老大时追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诗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二句,千百年来已成为勉励人们去努力奋斗的警句。此外,还有东晋陶渊明的《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再有唐朝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许多耳熟能详的古诗都告诫我们一定不能年轻狂,虚掷光阴。历史上多少有成就的伟人,哪一个不是在少年时代就立下远大的理想,珍惜美好的时光,通过勤学苦练,掌握深厚的知识,练就一身本领?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别看时间零碎,分分秒秒的时间好比零布头,只要充分利用,能做不少事情呢。”他就是利用前会后、饭前饭后的时间,抓紧空隙时间完成了《仿射学微分几何》后半部的。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今天我们治学,也要惜时如金,不要走入人生暮年再喟叹少壮时的荒废。
2 “贵在创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朱熹的这首说理诗,写自己读书的感受。诗中借池塘清澈如镜能洞照万物,是因为有活水源头的现象,来比喻治学要取得豁然开朗,免于停滞、僵化,就必须在思想上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诗仙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求新,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清代赵翼的《论诗》中说“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时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古人的作品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
这种治学思想对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只有在学习中突破前人,努力在继承中创造,才能发现自我,超越自我,游刃有余。
3 “功到自然成”
昨夜江边春水生,艋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泛舟》
本诗的作者也是朱熹。他把读书比作泛舟。大战船在浅水中行驶是很费力的,而到春水涨时,就可以在河中心自在地航行了。读书也是如此,初学时会感到很吃力,但到了功夫深厚时,就会豁然贯通,自由自在,取得突破。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句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们在学习、研究刚开始时,可能会因对知识内容的了解不多而感到无处下手,感觉十分困难。这时不要有畏难心理,只要静下心来,循序渐进,随着积累的深厚,到一定程度自会得心应手。鲁迅说:“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清朝蒲松龄在自己家的道路旁摆下茶烟,“见行者过, 必强与语, 搜奇说异, 随人所知”,这样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闲聊使作者积累到了广泛的素材 , 才使他写出了《聊斋志异》这部脍炙人口的讽刺小说。今天我们治学也要有同样的信心和耐心,要懂得“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
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精选21句 篇3
1.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2. 《杂诗》
3.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4. 《一剪梅》
5. 时间就是*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6. 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李大钊
7.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8.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9.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0. 《浣溪沙》
11.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唐李峤
12.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
13. 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14.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15. 《劝学》
16. 《送隐者一绝》
17. 关于写珍惜时间的诗句
18. 《咏月》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0. 光*似箭,日月如梭。
21. 《金缕衣》
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范文 篇4
小小的时候,夜晚不肯乖乖入睡之时,爸爸妈妈就会拿起《365夜故事》出来,让我们陶醉在公主王子的美好生活,沉睡在美丽的结局里。安徒生爷爷的《安徒生童话》让我们幼小的心灵感受这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在咿咿呀呀,奶声奶气背着《唐诗三百首》中体会诗人的悲欢内心情怀,连同诗人一起品尝他们的故事。好奇的我们翻着《十万个为什么》在探索其中的奥秘,走进,贴近“为什么”!
我们在成长着,书也在成长。她总能赋予我们所需的一切。
在《西游记》里跟着唐僧师徒四人走向刺激又危险的西天生活,单纯地喜欢林黛玉,讨厌薛宝钗,无奈贾宝玉的《红楼梦》中有着朦胧的感情倾向。却又在《水浒传》中对英雄们打斗比武感到振奋人心。终于与聪明如神的诸葛亮,欠缺一分谦卑的周瑜在《三国演义》中打交道。
书是神通广大的,无所不知,世界之奇都在它的预料之中。
感受《泰戈尔诗选》的美妙与神奇至今依然存在。与高尔基一起分享他的《童年》那是无穷惊喜。音乐大师贝多芬的自传更是让我悲喜交加。与心目中的高雅之城----巴黎的《巴黎圣母院》让我更进一步体会情感。
书是神奇妙绝,样样精通,记载了古代之时那一种道理。、
孔子大师的《论语》使我回味无穷,念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懂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会了“吾日三省吾身”,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在青春期时,书也在青春期里,书会变幻莫测,永远合你的口味。
青春文学上的郭敬明那与众不同风格的《幻城》不得不让人陶醉其中。有着许许多多话题的《花季雨季》能够解开心中还未成熟的结。《三重门》里那文学道路上的一切与学习并与分数无关的的道理让人震撼。有着许多哲学道理的《读者》里少不了人间的每一份爱。
生活在书里,书里有生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这一句诗来解释友情那是最好不过了。在一切挫折下,不失信心,进取的精神当然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了。一件事物的修进,还需“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的谦虚品德。每一次分别,每一次祝愿,有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味道。做事还需勇气,正当精神,正如“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力量。
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范文 篇5
在今天上午结束的集体备课中,我欣赏了李老师执教的《长歌行》,她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理念的恰当领会,清晰的教学思路,以读促讲的教学方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她的课堂教学,我也构思并修改着我的课堂设计,在修改中进行了某些环节的整合。
一、自学提示的整合处理
李老师两次出示自学提示,分别是自学提示(一):练习正确、流利读诗;注意读时的停顿,读出诗的韵味;读准字音,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3分钟后检查自学情况。自学提示(二):细读想象,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思考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www.jingyou.net 思想感情?5分钟后汇报。针对我班学生预习的实际情况,我把自学提示进行了整合。开课后,我出示自学提示:练习正确、流利读诗,注意诗的停顿;了解诗中重点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了解诗句的意思;讨论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6分钟后汇报学习结果。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已经能熟练地朗读这首诗了,但个别词的意思并不理解,所以我把学生自学、相互交流的重点放在了“通过重点字的理解去了解诗意,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上,这样能够直切主题,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学指导,会给“不会的学生”留出多一点儿的学习时间。
二、我把古诗内容进行了“砍块式”处理
李老师是在学生进行第二次“自学汇报”后引导学生感受古诗内容的,春天的蓬勃、秋天的衰败、对珍惜时光的感叹等,老师引得自然,学生学得到位。而我在处理古诗内容时进行了“砍块式”的处理,即在学生初步知道了重点词意、古诗大意的基础上,对整首诗进行了意义上的划分:前四句写春天的生机勃勃: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五六句联想到悲秋将至,万物衰败枯萎的凄凉: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后四句作者以“百川东流不西归”作比,感叹时光珍贵,劝勉人们努力向上。在学习每一个意义块儿的时候,学生先交流诗句字面的理解,然后联系到春秋的景物对比,由此比较得出诗人两种不同的心情。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作者情感的表达,同时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谈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解,并从实际行动中寻找“努力”的机会,提高“努力”的信心。
三、朗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著名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讲“如何学好语文”时,曾讲到过三点:“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只是读的要求不一样,读的品味不一样。”这节课,我同样吸收了李老师“以读促讲,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只不过我把读多用在了“学生理解了诗意、交流了对古诗学习的体会”基础之上,这样在学生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基础上,加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再联系自己的惜时经历,很容易体会作者的情感,也能通过朗读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表现出来。
“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展示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机会,提供了空间,更为老师的提高提供了捷径。
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范文 篇6
一、拟人抒情式
例:一直苦苦思索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一直苦苦追求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你给我清风与明月,你给我山光与水色,你给我碧海与晴空,你打通了我与自然的界限(选自江苏无锡半命题“精彩”的满分作文《精彩语文》)。
解读:考生开头就直抒胸臆:自己一直苦苦思索、追求着“精彩语文”。然后以第二人称行文,将“精彩语文”拟人化,用排比句具体写出了“语文”的“精彩”,拉近了人们与语文的距离,读来有亲切之感。
二、比喻抒情式
例: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选自江苏无锡半命题“精彩 ”的满分作文《精彩一幕》)
解读:开头将生活比喻成诗、茶、歌、酒,并以工整的排比句式,抒发了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节奏感强,情意绵绵,令人陶醉。
三、排比议论式
例:我珍惜阳光,因为它给我温暖;珍惜晚风,因为它给我凉爽;珍惜绿叶,因为它给我生机;珍惜星空,因为它给我遐想(选自江苏无锡以“珍惜”为话题的满分作文《懂得珍惜》)。
解读:这篇文章的开头紧扣话题“珍惜”,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以排比句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珍惜阳光、晚风、绿叶、星空这些自然景物的理由,为下文展开“懂得珍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情景描写式
例:秋日的黄昏,荻带着一身的寂寞,走进了那片枫林中。踩着那些干枯的失去绿色的落叶,嗤嗤啦啦的声音在脚底响起。你蹲下去,慢慢捡起一片,一颗泪珠竟无声无息地滴落在叶子上(选自山西太原以“公平”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被遗忘的角落》)。
解读:秋日黄昏这一特定时间和落叶这一特定事物有力地烘托了自己寂寞伤感这一特定的心境,可谓浑然天成。使人立即想起鲁迅《故乡》的开头,“苍黄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的景与“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的情的水融。可见考生也是学以致用。
五、悬念提引式
例:我脸红,我羞愧,我将头低了下去,虽然耳边正响着“赞许”我的掌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选自江苏宿迁命题满分作文《掌声又响起来》)。
解读:开头紧扣题目点明掌声,设置悬念――为什么这“赞许”我的掌声,却“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以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为下文落实“又”作了很好的铺垫。
六、引用名言式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一直相信,人的生存是为了接受不同的挑战,攻克各式各样的难题。这样才会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才干,甚至于完善自己。所以我们要接受不同的挑战(选自海南省课改区材料半命题“我生活在____中”满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战中》)。
解读:开头紧扣文题中的“挑战”,引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言,阐述道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然后摆出论点――我们要接受不同的挑战,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
七、题记单列式
例一:淡淡的,真的是淡淡的,却让我一瞬间体味到了一种别样的馨香……――题记(选自2005年江苏南通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蔓延在栀子花开的季节》)。
例二: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我们这些扬帆出海的小船最好的归宿;家,是一把大大的伞,有风有雨为我遮为我挡;家,也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谣,是印在我心中最美的音符。――题记(选自重庆以“力量”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家庭的温馨》)。
解读:紧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运用优美的抒情议论语句写明题记,有一种先声夺人之感,一开始就引人注目。
“凤头”当然不仅这些,诸如“开门见山”、“引用歌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文章的字数达到了要求,有的同学就认为大功告成了;也可能因为时间安排不当,来不及对结尾作精心安排;或是因为不会安排“豹尾”而放弃推敲,草草收兵。这实际上是得不偿失。要知道再忙的阅卷老师,结尾都是要认真看的,同学们就要像导演安排压台戏那样认真写好“豹尾”,才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现从中考满分作文选出几种结尾可供借鉴。
一、感悟反问式
例:我忽然明白了让的技巧,生活的繁杂与我无关,我不必整天想着让开他们,倒不如在心中拾起一片宁静,寻找一条平和的人生之路,平平稳稳地走下去。做一个心灵的隐士,又何必一定要让开世间的繁杂?(选自江苏扬州以“让”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让的技巧》)
解读:这是考生在浙西大峡谷中漂流,从乘竹筏的大伯的一句“我哪清楚呦,撑了这么多年的筏子,我只知道哪里安全,可以让筏子平稳地通过,要想去避让危险干啥?”得到的感悟。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生的感悟是多么地独特而又深刻啊!反问句结尾,更让读者觉得不容置疑。
二、俏皮幽默式
例:看浮云般的人生,望江南,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还是苦?那应该是诗人的事情(选自广东深圳半命题“____的味道”的满分作文《江南的味道》)。
解读:考生明明知道在诗人笔下,江南的味道是多情的,最后还要两个设问句来一句:“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还是苦?”并俏皮、幽默说:“那应该是诗人的事情”,似乎与自己无关,这就留给读者以仔细揣摩品味的余地。
三、诗歌意境式
例:夜深了,小街静下来了,天上的星星和小街的街灯遥相呼应,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选自湖北宜昌以“美”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小街真美丽》)。
解读:读了这篇文章的结尾,人们自然会想到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因为这一结尾抓住小街的特征,运用了联想的写法,具有诗一般的意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四、展望号召式
例:好心情之旅不会结束,请你让自己的人生成为永远的好心情之旅吧,给自己也给他人留一份好心情(选自江苏常州以“好心情之旅”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好心情之旅》)!
解读:展望号召式的结尾,能够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良好愿望,引导人们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
五、揭开谜底式
例: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事”(选自湖南益阳市半命题“走近 ”的满分作文《走近那张“牛皮癣”》)。
解读:题目中的“牛皮癣”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专门清除“牛皮癣”的清洁工、晨练的老爷爷都没有揭掉这张“牛皮癣”?上学的小学生为什么还要呵护这张“牛皮癣”?直到文章的结尾才解开了这个谜底。不但能给人以“原来如此”的轻松感,还给人们以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值得弘扬的亲情美的享受。
六、引用名句式
例:现在我成绩好了。我也读懂了那句我从前决不会明白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选自浙江金华半命题“想起了____”的满分作文《想起了那次醒悟》)!
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范文 篇7
师:谁能说说第一句诗“应怜屐齿印苍苔”是什么意思?
生1:我认为意思是说大概是花园的主人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屐踩坏他家的苍苔。
生2:我认为这句诗意思是说,可能是花园的主人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
生3:我认为诗句意思是我应该爱惜脚下的苍苔,别让木底鞋把它踩坏了。
是谁爱惜苍苔呢?三位学生两种不同的理解,我颇感意外,决定改变先前的教学设计,由赞成两种不同意思的同学分别组成正、反方,进行一场辩论会,并要求学生结合插图仔细阅读全诗,细细揣摩诗人表达的意思。大家兴趣盎然,一会儿摇头晃脑大声吟诵,一会儿又默默看图深深凝思,一会儿查字典,找资料,一会儿交头接耳小声谈论……经过充分酝酿,双方各自推出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正方1:我们根据插图和诗句意思可以知道,诗人站在花园外面,久久敲那柴门却不见开,于是就想可能是主人爱惜绿绿的苍苔,怕人把它踩坏吧。
反方1:那你们所指的苍苔是哪儿的苍苔呢?
正方2:当然是花园里的苍苔!
反方2:不对!诗句中所指的应该是园门外的苍苔。因为诗人到朋友花园游赏,不料园门紧闭,主人不在。主人外出当然要关了园门,可是关了园门难道就能说是主人爱惜苍苔吗?肯定不是!诗人站在门外久久地敲门,在那儿来回踱步,以至木屐踩坏了苍苔,因此发出了我应该爱惜脚下苍苔的感叹。
正方3:可是根据注释,“应”是大概、可能的意思。如果照你们所说,这一句就应该解释成“我大概应该爱惜脚下的苍苔”,作者怎么连自己爱不爱惜苍苔都不敢肯定呢?
反方3:作者当然知道爱惜苍苔,不然怎么说不让木屐在上面留下脚印呢?我方查过字典,“应”有两种读音,一读yīng,有该、当和答应两种意思;一读yìng,有回答、应付、适合、接受等意思,唯独没有大概、可能的意思,我们认为这里“应”读一声,是应该,应当的意思。
正方4:照你说,难道是编者错了吗?我们的课本可是经过专家审定过的啊!
反方4:“编者难道就没有疏忽的时候吗?根据我们对诗句的理解,主人紧闭园门构不成爱惜苍苔的原因,爱惜苍苔的恰恰是诗人自己。”
反方同学精彩的辩驳折服了其他同学,也深深地说服了我,我表扬了他们认真钻研的精神,并宣布反方获胜。
【反思一】:宋代学者张载说:“学则须疑”。学知识,做学问,不疑则无获,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由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尊重学生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课堂气氛,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辩论、探究等学习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实话实说。
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范文 篇8
汪静之的这首诗,把时间比作“一把剪刀”、“一根铁鞭”。“剪刀”的功用是把完整的剪破碎,“铁鞭”的功用是实施击打鞭挞。这两个比喻意象与前人的感于时伤其逝不同,它向人们昭示了时间的残酷性!这个意象鲜明而又深刻。之后用“锦绣”、“繁花”比喻生命。“锦绣”、“繁花”是生命的美好本质的传真写照,但诗人的用意却是让生命与时间发生联系,构成对比。让时间这把剪刀将生命的“锦绣”无情地“一节一节地剪去”,让时间这根铁鞭将生命的“繁花”残忍地“一朵一朵地击落”。
正如“马蹄踏倒鲜花。鲜花依旧抱住马蹄狂吻”――鲜花是为马蹄生的,“锦绣”和“繁花”,是为“剪刀”和“铁鞭”而设置的施虐对象。把生命比喻得越加瑰丽,被糟蹋的生命就显得越加可惜。糟蹋生命的时间也就越加可恶!生命多么美好,时间又何其无情!
当然。这首诗的主旨还是表达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不同的是在写法上对比鲜明,比喻新鲜别致,令人拍案叫绝。
1,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
(1)第一节把时间比作,生命比作,裁剪的结果是。
(2)第二节将时间比作,生命比作,击落后的结果是。
2,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
3,诗人对“时间”的形象比喻,可以看作是诗人对
的形象描绘,是他
心情的间接表现。
4,作者在诗中赋予了“时间”什么含义?
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范文 篇9
【关键词】经典诗文素养人格情理
去年,我们平阳县在全县推出“传统美德进校园”,我想,能否借助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中华古诗词融入学生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于是,我尝试着运用我们丰富而富有哲理的诗句对学生进行教育,寓严肃的思想教育于优美的诗句欣赏和领悟之中,来叩响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内驱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诵读诗文,提高文学素养
经典诗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上学期,我规定学生每日利用上午、下午、晚自修各十分钟的预备时间诵读诗文。利用诵读课的一部分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
在诵读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用清晰响亮有感情地读出诗文的韵味来。诗文独有的韵脚,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经常摇头晃脑,仿照古人读书时投入的样子,或敲击节奏,或放声朗读。在诵读声中自然而然地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在反复诵读中,可以理清思路,明确主旨,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享受汉语言独特的音韵美。进而逐步内化为学生鲜活的语感能力。
二、诵读诗文,增加学习兴趣
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在诵读诗文的过程中我会经常和学生讲与诗文内容相关系的典故,这样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兴趣。
如在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
三、以诗寓情,培养人格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诗审理,培养学生的人格。如在教学《石灰石》一课时,巧用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丝碎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的这首诗借物咏志,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不畏艰险、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学生应该具有这种精神。如果从化学的角度讲,这首诗还精辟地阐述了“石灰”的生产过程。这样,不仅学生的兴趣大增,学习效率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健康向上的人格,一举两得。
在经典诗文的教学中融入人格教育的内容,既有优美生动的词句所吸引,又能省却苦口婆心的教导。
四、诗教意趣,情理交融
在诗文中蕴涵着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
有一次,我发现有个学生抄袭作业,就批评他,他说反正做不出来,不抄就交不上来。于是,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陶行知的一首诗《打胜仗的秘诀》:“没有做,莫说做不通。做得不够莫说做不通。做了九十九次都失败了,第一百次会成功。”在第二次的作业本里这名学生夹了一封信:“……陶行知先生的诗中点出了我偷懒的要害,作业我不是做不过来,而是想抄完去玩。今后我一定改正缺点,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这次我认真做了,终于有了这‘第一百次的成功’。”
还有一次,我听到两个学生在课间玩的时候对骂,我走过去,把陶行知《骂人》一诗背给他们听:“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只是借着别人的嘴巴骂自己。”我继续说陶行知先生的诗你们俩懂吗?一个人要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不骂人,要有自己的尊严。两个学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后来,一个学生诚恳地对我说:“你背的那首诗,抵得上一大堆道理,我一吵嘴,就想起了那首小诗,那些骂人的话就都咽回去了。”
五、以诗促进,惜时如金
每个班级都有这样一部分学生,由于贪玩,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有一次上课,一名学生趴在课桌上睡觉,我把他叫醒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吟了一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课后,该生主动找我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认真听讲珍惜时间。
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范文 篇10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前言】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注释】
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⑷别:告别。
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⑹征:远行。
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⑻兹:声音词。此。
⑼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翻译】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赏析】
《送友人》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3]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诗人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