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关于梅花的诗句通用3篇正文

《关于梅花的诗句通用3篇》

时间: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关于梅花的诗句通用3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梅花的诗句 篇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白话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山园小梅二首·其一》——宋代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白话译文:百花落尽后只有梅花绽放得那么美丽、明艳,成为小园中最美丽的风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冬天的鸟要停落在梅枝上先偷偷观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这梅花的美丽应该惭愧得死去。幸好可以吟诗与梅花亲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金樽饮酒助兴。

3、《山园小梅二首·其二》——宋代林逋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关于梅花的诗句古诗 精选100句 篇2

1.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____王冕《墨梅》

2.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____苏轼《洞仙歌·咏柳》

3.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____陆凯《赠范晔诗》

4.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5.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____陆游《落梅》

6.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____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7.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____黄升《南乡子·冬夜》

8.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____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9.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____陆游《落梅》

10.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____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1.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____柳宗元《早梅》

12.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____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13.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____陆游《梅花绝句》

14.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____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15.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____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16.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17.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____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8.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9.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____王守仁《元夕二首》

20. 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____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21.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____高启《咏梅九首》

22.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____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23.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____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24.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____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25.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____何逊《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26.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____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7.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____曹组《蓦山溪·梅》

28.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____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9.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____高适《塞上听吹笛》

30.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

31.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____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32. 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____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33.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____唐寅《把酒对月歌》

34.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35.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____毛滂《踏莎行·元夕》

36.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____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37.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____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38.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____王安石《梅花》

39.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____苏轼《西江月·梅花》

40.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____齐己《早梅》

41.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____王冕《白梅》

42.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____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43.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 / 梅》

44.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____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45.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____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46.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47.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____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48.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____李邴《汉宫春·梅》

49. 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____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50.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____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51.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____道源《早梅》

52.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____王维《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

53.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____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54.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____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55.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____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56.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57.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____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58.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____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59.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____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60.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____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

61.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62. 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____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63.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____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64.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____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65.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66.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卢仝《有所思》

67.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____李弥逊《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68.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____杜耒《寒夜》

69.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____吴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70.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____辛弃疾《念奴娇·梅》

71.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____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72.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73.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____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74.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____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75.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____范成大《喜晴》

76.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____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77.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____李商隐《忆梅》

78.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____道源《早梅》

79.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80.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____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81.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____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82.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____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83.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____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84.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____王冕《墨梅》

85.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____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86.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____赵令《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87.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____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88.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____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89.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____洪升《雪望》

90.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____阴铿《雪里梅花诗》

91.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92.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____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93. 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____陈孚《咏永州》

94.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____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95.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96.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____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97.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____陆游《梅花绝句·其一》

98.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____苏轼《西江月·梅花》

99.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____李方膺《题画梅》

100.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____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关于梅花的诗 篇3

“东风第一枝,梅占百花首”。梅花,作为二十四番花信之首,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赏和钟爱。它以其优良的品质,被人们作为中华民族崇高精神的象征而敬仰。人们还常把梅、松、竹合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梅原产我国,属蔷薇科落叶乔木,从河南殷墟出土的仰韶文化的陶器中,就发现了梅核,说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梅的果实了。春秋战国时爱梅之风很盛,人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物品。到了南北朝,江西、广东交界的大庾岭成了规模最大的赏梅胜地。隋唐时,植梅、咏梅之风盛行。宋朝历史上是植梅最昌盛的时期,我国梅花从那时开始传入朝鲜、日本,后又传入欧美各国,现早已遍及全世界。

我国梅花分布很广,品种繁多,现在约有300多个品种,可分为观赏梅和食用梅两大系统。食用梅多为果梅,花多单瓣,结果。按果实的颜色,又分为青梅、白梅等几种类型。观赏梅,称花梅,花多复瓣,很少结果。观赏梅依枝条姿态可分为直脚梅、杏梅、照水梅和龙游梅四大类。按花型、花瓣、萼片、小枝的颜色和形态,又可分为宫粉型、朱砂型、绿萼型、洒金型等,千姿百态,馥郁芳香。以宫粉型品种最多,花瓣粉红色,花繁而香浓;朱砂型花紫红色,是梅花中比较艳丽的;绿萼型花白色,素雅清净,香味最浓;洒金型是一树上开放红白两色,具有条纹斑点的花,更是美丽动人。

梅花,从古至今,喜者甚众。人们爱梅赏梅,或羡其姿,“银妆素裹睡美人”;或喜其态,“映雪梅花分外娇”;或慕其香,“暗香浮动月黄昏”;或敬其品,“傲骨梅无仰面花”。梅花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象征,是文人墨客吟咏书画不可或缺的“模特”。古人云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又云梅之五个花瓣为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和平。以借其中吉祥的寓意。

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候,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期。开花期也因我国南北气候不同而异,十二月间可在海南见到梅花,而一月间广州可见梅花,二月前后,武汉、成都、昆明、重庆等地,梅花已烂漫如霞了;三月前后,江、浙、皖、沪、青岛的梅花竞芳斗艳,而四月中旬,北京梅花破蕾而启,让人一饱眼福。

我国是梅花的故乡,观赏梅花的胜地也最多。要想观成片梅花,则以长江流域为胜,姑苏的邓尉山、南京的梅花山、无锡的梅园、杭州的灵峰和孤山、余杭的超山、上海的淀山湖、武汉的磨山、青岛的梅园,此外,还有广州的罗岗、韶关梅岭、贵州荔波、闽西的十八洞、成都的草堂、重庆的南山、昆明的黑龙潭、北京的卧佛寺等,都是我国知名度较高的赏梅胜地。每逢梅花盛开的时节,香雪成海,醉人心目。

如何观赏梅花呢?一般着眼于梅的形、姿、色、味几个方面。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所以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潜确类书》中评梅的标准要符合“四贵”,一是贵稀不贵繁,二是贵老不贵嫩,三是贵瘦不贵肥,四是贵含不贵开。这四条标准很有见地:稀则风韵潇洒,老则苍劲古朴,瘦则俏丽多姿,含则香蕴持久,可谓言简意赅。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对梅花的美更有研究:“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称之为“赏梅三美”。

据说,观赏梅花的最佳环境是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夕阳、微雪、晚霞、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林间吹笛、膝上横琴等情况下,对梅的欣赏就更富有美好的诗情画意。

赏梅是一种独特的享受。看着疏枝落叶的梅树枝干上,玉白、粉红、朱红、淡黄、墨绿的梅花点缀在枯枝老干上,含苞欲放,吐着幽香,不免令人油然升起爱怜之情。于是灵感至之,诗情画意跃上脑际。倘若带着相机,妻儿一家,或文朋诗友,梅树下留一张“她在丛中笑”的镜头,意味深长。到花间幽境,竹棚茅舍前置一张小桌,几杯清茶,说梅写梅画梅,更是别具情趣。徜徉梅海之中,最令人留连忘返的是踏雪赏梅了。这种天赐良机十分难得,正当梅花开放的时候,纷纷扬扬的小雪使五彩缤纷的梅花披上白玉素妆。踏雪探梅,领略那缥缈浮动的幽香,疏影横斜的风韵,历来是一种高雅的游乐。“梅花喜欢漫天雪”。有雪就应有梅,有梅更应有诗。最有趣的是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二首,其一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将梅与雪作了番比较,比喻高雅,妙趣天成。其二为:“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诗人在这里将梅、雪、诗三者互相烘托,各具丰神,梅香映雪,诗成春浓,又一神来之笔。真是“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乎不似都奇艳”。如果在明月之夜,邀上三五好友知己,观赏那疏影横斜、梅花印月、月笼梅花时,明月、梅花浑然一体,那诗情画意才令人叫绝!

千百年来,人们爱梅植梅,咏梅画梅。颂赞梅花的诗文词赋数以万计,据说,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有这样一段轶事:诗人和评论家们曾从数以万计的咏梅诗句中推出三联,嘉为奇绝之句。这三联即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梅花之风韵;高季迪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株下美人来”,言梅花之精神;杨廉夫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道梅花之气节。其中对林和靖一联评价最高,称之为盖世之作。

梅花那苍老的枝干和鲜艳的花朵,让历代画家为之心醉而巧施丹青,而且成为百世不厌的题材。南宋的宋雪岩很喜爱梅花,他把梅花从蓓蕾到盛开再到结实画成一百幅图,合成一册,取名叫《梅花喜神谱》。宋代的大画家宋伯仁,笃志画梅,先后描绘了200多幅作品。后来,他精选了100多幅,装订成册,并在每幅画下题五言诗一首,这就是著名的《梅花谱》。元代以擅画荷花著称的王冕,也爱画梅花。他画的墨梅有时疏落花稀,有时千枝万朵,手法变化万千,令人拍手叫绝。清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画,以梅花为最多。品味他笔下的梅花,确有“凌寒独自开”的欺霜傲雪的美姿。清代的郑板桥虽以画竹闻名,但也偶尔画梅。有一次,他画了一幅梅花,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在近代,像吴昌硕和齐白石,也都擅长画梅花。

除了与诗、画关系极深外,梅花还与琴、棋、戏曲等也很有缘分。古代琴曲有《梅花引》和《梅花曲》、笛曲《落梅花》、琵琶名曲《梅花三弄》;而古代象棋的棋谱也多以梅花命名,如《梅花谱》、《梅花泉》等。近现代,以梅花为主题的音乐歌曲更是不胜枚举。越剧有《二度梅》、评弹有《梅花梦》、戏曲有《梅花配》、革命歌曲《红梅赞》等。历史上有关梅花的典故传说,更是不可胜数。如“贵列国君”、“望梅止渴”、“梅花妆”、“陆凯寄梅”、“何逊思梅”、“采苹梅妃”、“孤山梅隐”、“罗浮梦仙”、“梅岭衣冢”等,在民间广为流传,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篇什。女子取名,也多以梅为贵为美。还有以梅比人品,以梅命名书斋等,甚至连中国功夫,还少不了走“梅花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