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托物言志的诗句(精选7篇)正文

《托物言志的诗句(精选7篇)》

时间: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吧,诗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那么什么样的诗才更具感染力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如下是小编帮大家收集的托物言志的诗句(精选7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托物言志的诗句范文 篇1

三、描法

描法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两大类。

正面描写

1.空间视角。同一景物,由于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呈现出来的视觉形象就会不同。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全方位的感受。答题时常用到的术语有“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俯仰结合”等等。

2.动静关系。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它包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和“以静衬动”。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便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3.多种感觉相结合。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高明的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而且还善于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来表达对外界的感受。

4.渲染。即对环境、景物或人的作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修饰,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很多时候渲染和烘托结合作答,但渲染属于正面描写,而烘托属于侧面描写,一般表述为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5.联想想象。联想、想象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它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6.虚实结合。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诗歌中的虚写包括以下四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遥想公瑾当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设想的未来之境。所写之境是还没有发生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例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设想别后的场景。(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白描。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如实地勾勒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可用于写景,如《天净沙秋思》;用于写入,如《卖炭翁》;用于叙事,如《寻隐者不遇》。

8.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的描写。如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还有生活环境等。如张籍《秋思》中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侧面描写

1.对比、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达技巧。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技巧。衬托分正衬和反衬。“衬托”和“对比”的区别还在于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而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2.烘托。烘托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达技巧。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奇妙动人。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3.对面落笔。是指思乡、怀人、送别等类型诗歌中,作者往往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着力描绘对方如何思念自己的一种手法。这样,更显示出亲友之间思念之情的浓烈,更能给读者强烈的感染力。典型的如杜甫的《月夜》、高适的《除夕夜》。

对面落笔是一种间接描写。也是一种艺术构思技巧,同时也夹杂着联想想象,属于虚写。具体答题时,只要答出一点即可。

四、结构技巧

诗歌创作中行文结构的技巧,主要包括先景后情、以景结情、卒章显志。开门见山、重章叠句、伏笔照应、过渡、铺垫等。

1.以景结情。诗歌中的景情顺序,可以分为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其中以景结情是考查的重点。以景结情即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结束全诗,引起读者联想,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结尾一句,便是典型的以景结情。

2.卒章显志。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体现诗歌的结构美,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抒情角度看它是直接抒情,从结构方式上看,它是卒章显志。

3.重章叠句。是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诗歌的结构技巧还有很多,如开门见山、伏笔照应、铺垫、过渡等,但大多与现代文手法有共通之处,诗歌鉴赏考查也鲜有涉及,在此不一一赘述。

解答表达技巧题时,一定要注意审题,具体包括:(1)审题型。看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是从大角度笼统地考表达技巧,还是详细地考“修辞手法~抒情手法”等。尤其要识别出“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都是在暗考表达技巧。(2)审考查区间。弄清是考某句、某联的局部型还是考全诗型。(3)审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哪种”“哪些”“主要”。这样才能确保答案更规范准确。(4)审分值。分值少时,答案字数可少些,抓住要点即可;反之要进行详细阐述。准确判断表达技巧时,要注意先整体后局部:涉及的表达技巧较多时,应优先考虑最主要和特征最明显的技巧。

【同步突击】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听蜀僧F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全诗在描写音乐时运用的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元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试分析上面这首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蝶恋花 别范南伯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划(chǎn)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写离别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句写友人“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请结合本句的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托物言志的古诗 篇2

古典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简练、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古诗的表达技巧很多,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对比、双关、反问等;从表达方式来看,有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征等。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古诗中常见艺术手法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对比、反问、设问、通感、借代、双关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到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描写、抒情。考查的重点是描写和抒情。其中,描写主要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工笔(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和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细节描写等。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①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②渲染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③烘托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这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④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⑤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如柳永《雨霖铃》上片多是实写;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⑥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托物言志的诗句范文 篇3

一、关于“写景抒情”新探究

“写景抒情”主要是描述大自然的景观意象,抒发诗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我们首先要弄清“景”所指的形象,“景”所包含的内容,体会诗人在景中所抒发的情感,景所蕴含的情趣。这里的“景”是指大自然中的一切景象和人文景观,诗人所描写的也许不是指一个“点”一个“物”,所描写的是一种“组合”,一种画面,一种境界,一种意境。其次我们要弄清“写景抒情”中的“情”和“景”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诗的内容表现上,可以先写景后抒情,也可以先抒情再写景,以景衬情;更可以寓情于景,情景一致,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的表达技巧中又可以分成借景抒情,设景抒情,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心中首先有了某中情感,然后借助对景物的描写,将这种情感抒发出来。

设景抒情同样是先有情,后有景。它是指诗人心中有了某种情感后,借助想象和联想,设计景物,来抒发心中的感情,而不是借助眼前的、身边的景物抒情。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产生某种感情,这是先有景,后生情。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和景物结合在一起,在对景物的描写过程中寄寓自己的感情,全诗中没有直接抒情的诗句,但每一句诗都包含着诗人独特的情感。试题举例:

(2013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分析: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

一句话,写景抒情是诗歌写作中最基本的表达技巧,写景抒情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构成画面,形成意境。这种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深动感人。

二、关于“托物言志”新探究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采用象征、寄兴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

我们首先要弄清“志”的意思。这里的“志”应解释为“心意”、“心志”。它更多的是指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尚书・舜典》:“诗言志。”指诗歌是表达诗人的内心思想的。

其次要弄清“物”的意思。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客观之物,诗人借助这些“物”的特性来表明“心志”。如具有传统象征意义的松、竹、梅、菊,常是诗人“托物言志”的喜爱之物。而更广泛的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等,无不是诗人能够言志的寄托对象。如唐诗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蝉的描摹,以蝉的高洁来象征自己的品行高洁,表现了诗人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案的愿望。而南宋诗人陆游《卜算子・咏梅》所写“梅”,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所写“石灰”,都是着重于写某一物,来表现自己思想情操,他们都是运用了托物言志表达的手法。

三、关于“写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区别的新探究

写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感,表现诗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托物言志是诗人借助所描摹的物来寄托心志,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格品质等。

写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两者的区别集中表现在表达对象不同,表达方法不同,表达目的不同。

首先是表达对象不同:“写景抒情”写的是“景”,主要是写自然风景。“托物言志”写的是某一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写的是具体物件。

其次是表达方法不同:写景抒情是描写景象,通过对景象的描绘来抒发感情;而托物言志是对某一物件的描摹,显示该物的特性,揭示该物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寄托人物的心志。

第三是表达目的不同:写景抒情是通过描写某一景象表现景象特征,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可以是热爱、赞美、愉悦、悲伤等。而托物言志的目的是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摹,表达人的理想、志向、情操、品格、愿望等。试题举例

例1:(2013年江苏卷)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例2:(2013年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

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

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

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

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托物言志的古诗 篇4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一般考查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酬赠送别、思亲怀远、咏史怀古、征战戍边这六类诗歌,从2011年高考的情况来看,又以前三类出现的频率较高。下面以2011年高考真题为例,谈谈怎样备考这三类古代诗歌。

例1 (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 城 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3)(略)

这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考生赏析时应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写作风格,全面赏析。

参考答案 (1)蒙蒙细雨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3)(略)

备考提示 写景抒情(山水田园)诗,往往是先写景后抒情。一般而言,景物描写中虽然熔铸了诗人的情感,但要品出景中之情,必须对全诗传达的情意有一定的把握,才能因景悟情,探明奥妙。读此类诗,直奔抒情句往往可以快刀斩乱麻,可以较便捷地观照诗人的内心世界。

例2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颈联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澈和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尾联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备考提示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手法,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用比拟、象征等手法。抓住这些方面去解读,考生就能较快地找到答题方向。

例3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一幅烟雨归雁图。第二句和第三句承上,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第四句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醒悟,知道错把画境当做真境。

托物言志的古诗 篇5

关键词:题材;意象;表达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10

诗歌的创作以含蓄凝炼见长,即用简洁形象的语言通过特定的人事景物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抒发特定的情感。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就得将诗中所隐含的思想情感还原出来,以便达到鉴赏的目的。

诗歌的题材大致分为如下几种:咏物抒怀诗、伤别离情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游子诗、闺怨思妇诗、咏史怀古诗、哲理诗等。不同题材的诗所选取的意象,运用的表达技巧和抒发的情感也各有所异;同一题材的诗在意象选择,技巧运用和情感抒发上有类似之处。因而依题材所关联的各方面因素来鉴赏诗歌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依题材鉴赏诗歌,首先应确定所鉴赏诗歌的题材,明了诗人的写作方向;其次关注诗人的创作技巧;再次分析诗中的意象所传达出的诗人的思想情感。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咏物抒怀诗是诗人以自己的主观视角描绘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内心之情。咏物就会写其形、色、声等特征,以求形似;咏物也会由物及人,由实而虚,求其神似。咏物抒怀诗可分为借物抒怀、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几大类。

咏物抒怀题材的诗多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伤,标榜志向高远、清雅脱俗的气节,表达厌恶官场、醉心田园的志趣,流露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之情。其所选用的意象多为自然界中的万物,其表达技巧多以描写和托物言志为主,兼有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等手法。

借物抒怀是借事物的特征来寄寓诗人的情怀,但因诗人笔下描写的事物有所差异,所寄寓的情情感的也有所不同。同是写蝉,虞世南笔下的蝉是诗人超脱世俗,志向高远的情怀表现,而李商隐笔下的蝉是诗人怀才不遇,感伤无奈的际遇体现。再如骆宾王借蝉之高洁来抒写自身虽有蝉之品行却身陷缧绁的哀怨悲伤之情。

借物喻人是通过所借之物所呈现出来的行为状态来喻指人的性情特征,表达诗人的情感倾向。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来表明心迹,抒写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伤别离情题材的诗主要体现在恋人之别、家人之别、友人之别和家国之别等方面。多是抒写眷恋不舍或凄苦无奈的离别之情,或是对离人的担忧关切之情,或是表达对离人的劝慰勉励之意,或是借离别来阐发诗人的志趣,或是在离别之中寄寓诗人的感慨。其所选的意象多为寓意着离情别意的客观事物。

恋人之别以女子送别男子或游学或求官或出征为内容,来抒写哀怨、缠绵、眷恋之情。

家人之别体现在与亲人离别的方面,表达凄苦无奈之情。

友人之别多是叙写友人间的出仕、辞官、迁谪、征戍、赴考离别时的离情别意,抒写或感伤眷恋,或劝勉激励,或关切担忧之情,或阐述心志,寄寓感慨之意。

家国之别的内容多为诗人心系国家却遭遗弃,情感沉痛哀伤却又凄苦无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的诗人寓情于景,抒写被遗弃后的想要超脱物外却又囿于现实之中的矛盾无奈之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田园题材的诗以描写山川景物、田园风光及隐居生活为主要内容,抒发对祖国山河及乡村风情的喜爱之情,描写远离官场,回归田园或闲适淡然或不满现实的心态,阐发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其意象多以自然景物中的花鸟虫鱼、山林水月为主,表达技巧上多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衬托、白描、工笔、比喻、夸张等手法。

山川景物历来受众多诗人的青睐,借以抒发对祖国山川的先赞美喜爱之情。无论是入仕的艰难,还是厌恶红尘,田园无疑是诗人最佳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寄托自身,寄托心态,寄托情感的理想所在,从而田园风光便是诗人抒写心绪的最佳选择。“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诗人本真的体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淡泊明志的写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诗人对人生发展变化的感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边塞诗题材的诗以描写边塞的自然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为主要内容,体现边塞风光之美,表现战士杀敌卫国的思想,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无奈之情,反映战争苦难,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多以意寓着苍凉悲壮的客观景物为意象,如烽火、狼烟、孤城、大漠、羌笛、胡雁、杨柳、胡天等,表达技巧上以描写,对比,衬托,夸张,用典,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手法。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的游子题材的诗以旅居他乡的游子的所见所感为内容,来抒发羁旅的愁苦及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其意象多以归帆,驿旅,孤灯,鸿雁等凄清冷寂的景物为主,表达技巧以借情抒情,寓情于景,衬托,对比,比喻,虚实结合,换位等手法为主。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的闺怨思妇题材的诗抒写独守空房的女子的或凄苦生活,或哀怨感伤的心绪,或浓浓的思念之情。其意象以征衣,明月,画楼,栏杆,杨柳,黄鹂等为主,多采用借景抒情,衬托,描写等手法。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咏史怀古题材的诗以古代历史人物或古代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为写作内容,达到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或表达时代兴替的写作目的。其意象多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景物,多采用对比,用典等手法。如《石头城》:借“故国”“空城”“旧时月”来营造凄凉冷清的环境氛围,暗含今昔对比,抒写昔日的繁华不再,向统治者提出劝诫。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哲理题材的诗主要通过描写一定的景、事、物来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其意象不固定,表达技巧多为描写、比喻等。

托物言志的古诗 篇6

[关键词]古代诗歌;诗歌鉴赏;诗歌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新课标背景下的古代诗歌鉴赏,要求学生真正进入一种鉴赏状态,充分调动考生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从而进入诗歌作品,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鉴赏古代诗歌要拥有厚实的文言文基础,鉴赏时运用文言储备,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即整首诗歌抒写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社会、生活的见解。

做到对古代诗歌的整体把握,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诗题。题目中交代诗歌所写对象以及诗歌的题材类型,分析诗题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倾向。二是诗眼或诗歌的关键词句。古人写诗歌讲究炼字,锤炼一个好字好句使全诗的意境以及思想情感凸显而出。三是注意诗歌隐性信息。隐性信息有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背景信息,背景信息是诗前小序或诗后的注解。这些交代诗人创作动机及创作经过。四是熟知传统意象及典故。例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五是把握诗歌的结构及运用的手法。诗歌先写景后写情,把握诗歌的主旨要看最后议论抒情句。诗歌手法要了如指掌,它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

新课标高考卷诗歌鉴赏题考查两项内容:一是鉴赏题,二是评价题。我们如何鉴赏和评价呢?下面从两个方面阐明一下:

一、诗歌鉴赏

(一)感知形象。诗歌形象包括事物、景物、人物。把握诗歌形象特征,透过形象本身领悟“象”外之意,善于想象补充,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感知形象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二是角度,即注意从色彩、动静、虚实、远近、高低,各种感官角度分析意象。

(二)品味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义引中义即诗歌语言的深层意义。品味语言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炼字炼句,诗歌讲究精炼,一字千金,某个经锤炼后词语或句子中包含着深刻的意义,深远的意境,丰富的情感。二是作者的风格,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烈奔放、古朴清纯、轻灵飘逸等。像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要了如指掌。

(三)领略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即作者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手段方法。诗歌技巧它包括:一是修辞手法,经常使用的有比喻、拟人、衬托、对比等熟练掌握修辞手法的作用。二是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用典等。三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其中经常使用的有描写、抒情。描写分为白描、细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古代诗歌鉴赏题从以上三个方面拟题考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回答诗歌形象时要分三步答,即描绘诗歌图景(象)——概括意境特点(境)——剖析作者思想情感(情);回答诗歌语言题时,炼字炼句题要先答表层意思,然后再答深层意思,深层意思指诗歌意境、诗歌思想情感;回答诗歌表达技巧题时,回答出使用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及产生的艺术效果。注意当针对整体考查诗歌表达技巧时,要从表现手法入手进行阐述,针对某个句子拟题时要从修辞手法方面进行阐述。

二、诗歌评价

诗歌评价就是评价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内容。要能准确地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要把握诗歌的分类,不同类别的诗歌其思想内容也不同。诗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咏物言志类。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之物,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咏物的目的为了言志,通过分析所咏之物的形状、色泽、特征,然后深入到对其神韵、品格的把握,最后上升到人生态度、美好理想、生活道理的阐释。经常使用的表达技巧有比喻、拟人、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托物言志等。表达的思想内容一般是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另外,鉴赏咏物言志诗要掌握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意象。

(二)边塞征战类。以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其他边塞问题为题材的诗歌。鉴赏边塞诗歌要知人论世,把握诗人的生存年代。唐代,是盛唐时期的诗歌一般是豪迈奔放,希望建功立业的感情基调,是中晚唐的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悲壮、惋伤;宋代,写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边塞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一是描写边塞生活、边塞苍茫雄奇的风光;二是表现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三是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给人民带来灾难,表达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的反战主题;四是表现报国无门的郁闷心情。

(三)咏史怀古类。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或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歌。鉴赏诗歌要明史实、联现实。咏史怀古大多都是为了抒发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情怀。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一是揭露统治者与人民对立的本质,揭示人民受剥削压榨的地位,同情人民疾苦;二是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借古讽今、批判现实;三是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四是对自然永恒和人事变迁的慨叹。咏史怀古诗的经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有以景衬情、正反对比、借古讽今、用典。

(四)即事感怀类。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内心感慨的诗歌,其中包括别离、贬谪、思乡怀人等。一是别离诗。多写离愁别绪、依依不舍,此外也有寄托深挚友谊,表达豁达胸襟以及自己的志向的。二是贬谪诗。写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以及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庶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此外还有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三是思乡怀人。叙写羁旅之苦,抒写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和思念;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悲怨愤慨之情;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五)写景抒情诗。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借以表达情感的诗歌。鉴赏写景抒情诗要明确三步,即象——境——情。其具体方法是:寻找诗眼和主旨,最后议论和抒情;没有议论抒情句,景物特点要心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手法变化多;色彩角度和修辞,衬托动静和虚实;意境本由形象生,通过意境看心胸。写景抒情诗的思想内容:一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二是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三是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四是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五是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要做到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具体诗歌,“面”指的是以上总结出的不同题材类别诗歌的思想内容。“点面结合”指在回答问题时既要从以上的不同题材类别诗的思想内容出发,恰当运用鉴赏术语,又结合具体文本,从实际出发,组织答案,就会要点齐全、规范严谨。诗歌鉴赏不外乎整体感受、鉴赏、评价这三个方面,只要我们掌握其规律,把握其方法技巧,辅之以训练,就能大大提升鉴赏水平,增强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毛秀敏:职高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11期

托物言志的诗句范文 篇7

【关键词】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近几年常见的表现手法: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下面就其中的几点发表粗浅的见解。

(1)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2)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3)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4)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如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5)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6)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7)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9)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10)以小见大。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1)托物言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此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 对比,寓褒于贬 明褒实贬,欲擒故纵 言此意彼 意在言外 画龙点睛等手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