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国学经典 > 文言文 > 河中石兽的原文和翻译4篇正文

《河中石兽的原文和翻译4篇》

时间: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可爱的编辑给大伙儿找到的河中石兽的原文和翻译4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拓展:《河中石兽》教学反思 篇1

这篇文章是教材中新加的一篇文章,让学生去预习,程度好的学生告诉我,他们读不懂,也能理解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原是高中练习册所选的习题,可见,这篇文章的难度。

我在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我改变了我的教学策略,我原打算让学生合作来学习这篇文章。一个学生读,另一个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进行翻译。但是看来是不行的,一是由生生合作变成了师生合作。我带着大家逐字逐句的翻译,当然是结合课下注解,学生知道由他们说,他们不会的由我来引导他们。这样一节课下来,领着学生读翻译背诵,感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中下等学生都能跟着思路走。并且能够记一些知识点。看来这种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在做练习的时候,我采取的是小组竞赛形式,同学们充满了斗志,通过检验学生掌握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通过这篇文言文教学使我明白,对于难度比较大的文章,老师还是要领着学生借助课下注解,逐字逐句的翻译的,这样学生掌握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学生自己动了脑,然后老师又引导他们进行自己总结,应该说课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对于简单的文言文教学,老师可以学生合作,老师引导帮助他们完成。

在带领学生翻译完之后,引导学生思索这篇文章围绕着什么写了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但是我发现学生说全的很少,这样我领着学生看文章的标题,标题告诉我们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在写的过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最后作者通过他们的事情想要告诉我们读者什么观点。经过我帮助学生一步步的梳理,同学们终于概括了出文章所写的内容,但是作者借此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学生还是茫然,最后我引导孩子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几种,最后引导学生找出本篇文章议论的句子,探究文章的主旨。自我感觉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效果还可以的。

通过本节课,我明白,要想取得好得教学效果,教师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依据学情选择教学方法然后,创设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学习得开心,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老师一定要敢于创新,这样你的学生才会敢于创造。

《河中石兽》文言现象 篇2

古今异义

1、干:古义:岸边。今义:做。

2、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4、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5、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6、是:代词 ,此,这。今义:表示判断(多指正确,但并不完全是)。

7、但:古义:但,只。 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

8、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9、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10、如:古义:像这样。今义:如果

11、盖:古义:大概。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由上往下覆。

一词多义

1、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介词“被”)

必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 (为:动词“认为是”或“是”)

2、重:

僧募金重修 (重:读chóng,重新)

乃石性坚重 (重:读zhòng,分量较大,与“轻”相对)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棹: 名词作动词,划(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动词用为名词,洪水)

《河中石兽》创作背景

纪昀晚年,也即公元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到公元1798年(嘉庆三年)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河中石兽》作者介绍 篇3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河 中 石 兽 》 篇4

【 yuán wé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