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课外阅读 > 语录句子 > 形容父母之爱的句子精选句子(优秀3篇)正文

《形容父母之爱的句子精选句子(优秀3篇)》

时间: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形容父母之爱的句子精选句子(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父母之爱 篇1

田金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缘于11年前她收破烂的经历——

农忙之余,田金珍经常走村串户收废品。那年冬天,她到邻村收废品,看到一个十多岁、头发脏乱的小男孩蜷缩在烂棉絮里做作业,房子里四壁空空,从屋顶能望见天。

田金珍问那个叫麻兴文的小男孩:你的爸爸妈妈呢?这轻轻的一句话,却让那个孩子泪如泉涌。他哭着说:“爸爸妈妈到南方打工了,三年都没有回来。”听了这话,田金珍心里一阵酸楚,她塞给那孩子两块钱,默默地走了出来。

半个多月后,下了一场大雪,田金珍路过麻兴文住的那个村子,不由得想去看看,却发现那间房已被积雪压塌了,孩子也不见了。她忙去学校打听麻兴文的消息,老师无奈地对她说,这孩子离校出走了。这句话把田金珍的心揪得很痛很痛。

田金珍在吉卫镇各屯村遇到一个叫龙燕的小姑娘,龙燕告诉她,妈妈在出去打工之前,在家里种了棵桃树,临出门前,告诉她常给桃树浇水,等桃树长大了,妈妈就回家了。自妈妈走后,龙燕精心照看这棵树,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桃树长大了,还开出了漂亮的花,可妈妈却一直没有回来。说到这里,龙燕的大眼睛水汪汪的。田金珍轻轻揽住龙燕,却不知道该用什么话安慰她。

还有一次,田金珍在路上看到一群人在围观什么,她挤进去,看到两个面色蜡黄的小女孩,妹妹俯在姐姐怀里,眼睛紧闭,急得姐姐一个劲儿流泪。田金珍觉得这两个女孩面熟,仔细一看,原来是村里的龙荷兰、龙荷花姐妹俩。

田金珍忙上前询问,龙荷兰哭着说,她和妹妹瞒着奶奶去矿山找爸爸,好不容易步行了100多里路,到了矿山才知道,爸爸已离开了那家煤矿,不知去了哪里。姐妹俩只好又走回来,路上钱花光了,两人又累又饿,妹妹昏倒了……

听了龙荷兰的话,田金珍赶忙将龙荷花抱起,去附近人家找了盆水给她擦洗,待她苏醒过来,又给小姐妹买饭,买水果,然后把姐妹俩带回了家。

这些可怜的孩子和发生在他们身上可怜的故事,深深刺痛了田金珍的心。她一直在想,自己该为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做些什么事情呢?

有一天,田金珍去赶集,看到集市的一角有很多人围着看电视,荧屏上放的是她熟悉的苗歌,有的人看到激动处落了泪,看到高兴处又大笑不止。田金珍突然萌生一个想法,如果把那些孩子的经历拍成电视剧,让他们的父母以及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孩子内心的痛苦,或许会使更多的人关心这些孩子的成长。想到这,田金珍决定筹钱拍电视剧。

田金珍知道,自己连小学都没读完,还想拍电视剧,定会遭到一些人的不解和嘲讽。她决定先瞒着丈夫,做了再说。家里没有存款,最值钱的就是她喂大的两头猪,真要卖掉猪她很心疼,但她还是忍痛把两头猪卖了。

丈夫得知田金珍要拍电视剧的意图后,大发雷霆,甚至还动了手。田金珍却不妥协,她对丈夫说:“你就是和我离婚,我也要做这件事情!”看到妻子这么坚决,丈夫屈服了。

田金珍来到20多公里外的凤凰县城,找到两名摄像师。她恳切地说:“我想拍一部姐弟俩到矿山寻亲的电视剧,你帮我一下吧!”摄像师表示:这个想法挺好,但先要有剧本。

田金珍决定由自己来写剧本,每天晚上做完家务后,她铺开稿纸,一个人悄悄地写作。可自己毕竟文化太浅,本来满肚子的生动语言,写到稿纸上却变得干巴巴的,她撕了又写,写了又撕,折腾了半个月,也没写出几个字来。

田金珍索性想,干脆不用剧本了,因为故事在她心里酝酿已久,到时只管给演员说戏就行了。她对摄像师说了自己的打算,摄像师同意了。

在寻找演员时,田金珍又遇到了难题,在她的设想中,姐姐15岁左右,乖巧、懂事;弟弟五六岁,长着一双会说话又很无助的大眼睛,这样的演员去哪里找呢?

让田金珍没想到的是,她期待中的女主角竟主动现身了,女儿龙冬梅得知妈妈想拍电视剧的构想后,毛遂自荐出演女主角。田金珍眼前一亮,女儿无论是年龄、外形等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答应她试一试。

确定了“女一号”,田金珍接着找“男一号”。经过逐一筛选,她看中了本村6岁小男孩龙乾勇,这孩子眼睛大大的,看人的目光陡生生的,一看就让人心疼。

虽然有了中意的人选,但要说服孩子的家长却不是件容易事。按当地风俗,不满8岁的孩子不能照镜子、上镜头,不然魂儿会被“勾”进去。

为了说服龙乾勇的父母,田金珍一趟趟地上门,每次去都带着礼物,龙乾勇的父母终于被她的诚心所打动,同意了田金珍的请求。

《千里寻母记》感动众乡亲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田金珍的电视剧终于开拍了。开机时,正值三伏天,田金珍集剧本、导演、化妆、剧务一肩挑,买不起化妆品,她便因陋就简,有时甚至弄些锅灰抹在身上,竟起到不错的效果。

因为不懂拍摄,田金珍闹了不少笑话。开拍过程中,她看到孩子表演不到位时,就急着上前纠正,没想到她的声音、身影也录了进去,急得摄像师对她大吼。

尽管是门外汉,但颇有悟性的田金珍渐渐摸索出不少拍摄窍门,她总是精益求精地对待片中每一个细节。

在拍摄女儿对着矿山呼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这组镜头时,女儿总是哭不出来。田金珍没有责骂女儿,而是启发女儿说,你就把自己当作戏里的孩子,妈妈在外打工几年不回来,别的同学有漂亮的衣服穿,有钱花,有父母接送,而你什么都没有,无人关心,每天感受到的是孤独和寂寞,这样,你就能投入感情了。

妈妈的话触动了冬梅的心弦,接下来的拍摄中,她对着空旷的大山喊出了留守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呀——”接着,龙冬梅蹲在地上,捂着脸痛哭起来,竞哭得双肩耸动,一旁的龙乾勇在“姐姐”的感染下,也抱住“姐姐”肩膀失声痛哭。

这一幕真实还原现实生活的镜头,不仅令围观的村民眼泪汪汪的,连摄像师也掉了泪。两名摄像师被田金珍打动了,他们坚持不收事先谈好的每天400元的报酬,连田金珍付给他们的路费,也被他们婉拒。

让田金珍更为欣慰的是,整个拍摄过程中,丈夫龙金云一直兢兢业业地做着后勤保障工作。他挑着铁锅、大米和蔬菜,沿着“寻母”路线为剧组搞后勤,搬运道具,联系场地。电视剧杀青后,她看到丈夫整整瘦了一圈,又心疼又感激。

2006年10月,电视剧《千里寻母记》在村里首映,附近的村民纷纷前来观看。这部时长100分钟的电视剧,以朴素的故事、感人的细节打动了乡亲们,许多村民看后潸然落泪,人们都夸田金珍拍得太真实了,一些此前曾对她冷嘲热讽的乡亲们,也真正理解了她。很多村民在看完电视剧后表示,就是再苦再累,也不能把孩子撂下不管。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电视剧,田金珍自己掏钱将该剧制作了300多张影碟,一些拿到集市上散发,一些寄给在外打工的家长。

电视剧在村民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是看到村里的现状,仍让田金珍忧心不已。腊乙村共有1800人,90%以上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有的四五年不回家,孩子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一起,每到寒暑假,几乎没人管。

长期与“留守儿童”接触的田金珍,不仅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困境,还发现许多孩子由于长期独处,存在着亲情缺失、性格偏执等问题。

村里的8岁女孩麻丽,从父母外出打工的第一个春节开始,每到节日想念妈妈时,就把一条红丝带系在家门口的树上。以前每逢过年时,妈妈都会给她买一根漂亮的红头绳,可是这5年来,麻丽却一直没见过妈妈。渐渐地,麻丽变得郁郁不乐,性格也有些偏执,尤其是看到有的同学每天有父母接送,她既忌妒又心酸。

有一次,田金珍看到麻丽一个人边走边哭,忙走过去,抚摸着她的面庞,问她怎么了?麻丽一下子扑到田金珍怀里,哭着说:“妈妈为什么不回来看我,我都有些恨她了!”麻丽的话引得田金珍也流了泪。

为了让这些孩子得到关爱,田金珍不再每天出外收废品,她把村里的“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里,陪着孩子们做功课,给他们洗衣服、洗澡和理发。田金珍的母爱柔情赢得了孩子们的心,一些年龄小的孩子把她当作了妈妈,有什么心里话都对她说。

田金珍还在家里扎设了秋千,准备了跳绳、毽子,学习之余,她和孩子们一起疯玩。闲暇时,她还让孩子们依偎在身边,听她讲故事。

很快,村里的留守孩子们把田金珍家当成了他们的乐园,这些孩子在这里找到了亲情。

建创业基地留住孩子父母

2006年寒假期间,田金珍看到,村里在外打工的人回来过年的仅占三成,许多孩子春节时见不上爸妈的面,她便生出办“留守儿童自强班”的念头。

田金珍利用自己担任村妇女主任的身份,将一些大嫂召集起来,动员大家一起关心留守孩子,这些大嫂们很钦佩田金珍,让她带着大家一起干。

田金珍把村里的“留守儿童”集中起来,按年龄分班,让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互相照顾。田金珍把村里的大嫂分派到各班,担任“爱心妈妈”,负责照顾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田金珍还招募了几名“爱心爸爸”,让这些爸爸、妈妈们带着孩子学唱苗歌、讲苗语、打苗鼓、练习苗拳,在丰富留守儿童生活的同时,又使苗族民间文化得到继承和传播。

春节是留守在家的孩子最想念爸妈的时候,田金珍在孩子们中间开展“我给爸妈写封信”活动,让孩子把对父母要说的话写出来,寄给远方的爸妈,让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

除夕夜,田金珍还把几个爷爷奶奶没有精力照管的孩子领回家里,给他们包饺子,和他们一起看央视春节晚会,缓解了孩子们思念父母的心情。

接下来的五年寒、暑假,田金珍的“留守儿童自强班”越办越大,由原来的一个点发展到16个点。受益学生由最初本村的70多人,发展到包括周边数十个村子的2200多人。田金珍从社会上招聘大学生志愿者,担任自强班的辅导教师,还请来心理工作者,为孩子们提供心理辅导。

腊乙村8岁的留守女孩龙舒媛,父母外出打工三年未归,有传言称她的爸爸喜欢上了别的女人,父母正在闹离婚,这些话让小舒媛郁郁寡欢,原本成绩优秀的她无心读书,还用小刀将自己手臂划得伤痕累累。田金珍了解到这孩子心里有了问题,就请心理辅导员给孩子作辅导。

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程东经过测试,判断龙舒媛有轻度抑郁症状。他给小舒媛做了细致的心理辅导,并让她和爸爸妈妈通话。由于程东事先已和舒媛的父母联系过,舒嫒的父母对女儿细心安抚,并许诺暑假时一家三口到南方去玩,舒媛这才放了心,此后也变得开朗起来。

田金珍的“留守儿童自强班”办了5年,让许多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从自卑走向了自强。在班里,有一半多的孩子得到了心理矫正,有30%的学龄孩子由后进生变成优秀生。

田金珍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腊乙村的孩子中80%是留守儿童,要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最好的办法是留住他们的父母。如果能走出一条创业的路子,让那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家门口就能够挣钱,就能改变眼前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的状况。

为了找到好的致富项目,田金珍带上干粮四处考察,她看到有个乡镇种桑树养蚕发展特种养殖,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便动了心。她到县里请来农业专家,专家经过实地勘察,认为腊乙村适合种植桑树,她心里顿时亮堂起来,决定带领村民在当地发展特种养殖,利用桑叶养蚕及养竹鼠、黑豚、竹鸡,并加工苗绣等。

有了这个思路后,田金珍到镇里、县里有关部门寻求支持,着手创建“农民返乡创业科技示范园”。她筹集来4万多元资金,租下了50多亩土地,种上了15000多株桑树。

为了推介苗绣产品,田金珍带上祖传蚕丝苗族服饰,只身赶赴京城,到北京妇女儿童博物馆考察和进行苗族服饰展示,她还和央视西部频道达成创建“返乡农民科技示范园”的意向。

从北京回来后,田金珍请来专家,举办了两期创业培训班,本地100多名外出打工的村民报名参加了创业培训。这些村民意识到,挣再多的钱也比不上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些人决定留在孩子身边,边创业边照顾家里。

父母之爱 篇2

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开始爱着我们,直到永远。父母的爱,是一种对儿女天生的爱,自然的爱。犹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这能够维护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伟大、最美妙的力量莫过于父母对我们的爱。

古人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犹如于春天里灿烂的阳光,带给我温暖,带给我光明;母亲的爱,犹如于狂风中的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为我遮风挡雨;母亲的爱,总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予我帮助,给予我动力。那股如丝般连绵不断的爱意成为我坚强的后盾,让我时时刻刻不再有空虚的感觉。

而父亲的爱,是博大精深的,是不拘小节的。父亲的爱,总在我犯错误时,给予我正确的指导;父亲的爱,总是在我遇到难题时,给予我正确的教导……如果说,母亲的爱如水一般深远,那么,父亲的爱就如同山一般的厚重了。

说起了我父母,我的心头就涌起无限的感激。父母为了我的成长,呕心沥血,这份恩情该如何报答呢?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他们给我讲二万五千里长征,给我讲、,给我讲雷锋的故事、炸暗堡……他们告诉我,做事要小心谨慎、对人要诚恳、不可以说谎、要学会宽容、学会尊老爱幼,要懂得知恩图报、懂得无功不受禄……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以前的我总很天真的认为,父母照顾自己的儿女是很应该的,很自然的事。现在回头想想,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有时,我总在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着他们呢,我也很不明白,但这也许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还是爱怜,但不容置疑的是:他们确实对我们很好,确实精心的照顾着我们。就拿每一天来说吧!

父母之爱范文 篇3

在微信推送上看到这样一道选择题:有几个孩子,他们各有特长,如果让你以喜欢的程度排列,你会怎么排?

A男生,生于普通工人家庭,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赛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在省级重点高中一直担任班长,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借此题目,我在部分家长群体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除了第三位男生让家长比较头疼,其他几位都很受欢迎,甚至觉得自家孩子能这么优秀该多好。

来认识一下这五个孩子吧。第一位是卢刚,留美博士。因为博士论文最高奖学金被同窗好友获得,卢刚开枪射杀了与此相关的3位教授和副校长以及同窗,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当场开枪自尽。强烈而压抑的情绪,不堪重压,无法平衡,最终采取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和他人。第二位是马加爵,大学期间由于打牌发生口角,杀害同寝室的同学。第三位是韩寒,日后在文学和赛车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第四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是全校教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乖孩子,但最后选择跳楼自杀。

除了韩寒,其他三个孩子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好孩子,可还是发生了各种悲剧。当然这几个只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成绩优秀的孩子都这样,也并不是所有有问题的家庭教育都会出现如此极端的结果,但这样的个案在生活中不少。判断一个孩子优秀与否,有很多维度,但现实中更多的家长更喜欢以成绩论英雄。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对父母共同的心愿,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而一味地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孩子,忙着给孩子补习功课,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来完成。甚至常常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比较,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最终导致毁灭性的结果。

经常有家长咨询:“我的孩子不想上学了,我该怎么说服他?”“我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或者小说,我要怎么纠正他?”“我的孩子已经跟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了,我要如何阻止他?”……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只是表象,强制去让孩子改变不如试着去了解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读懂孩子内心的需要,修复亲子关系,保持畅通渠道,进而改变孩子。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最有效的方法是家长的思维模式从对与错的评判性思维向探求性思维转变:孩子背后的需求什么?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我要如何应对?评判性思维向探求性思维转变,是亲子沟通和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的基本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与接纳、肯定与鼓励、尊重与信任、无条件的爱。下面我们来逐一进行解读。

一、被理解与接纳的需求

理解与接纳,心理学上叫共情、同理心,也就是将心比心。我见过这样一个场景:孩子在放学路上看到一只在晒太阳的小猫咪,禁不住对妈妈说:“妈妈,这个猫咪好可爱啊!”妈妈却马上回应孩子:“今天作业这么多,还不赶紧回家写作业!”妈妈的这种反应就不是同理心,没有接纳和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和想法,而是命令和指责。孩子会感觉很焦虑,甚至反感。长此以往,性格会变得冷漠、孤僻,不喜欢交际,喜欢将事情埋在心里。

心理学中有个“南风效应”,说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非常用力地吹,企图把衣服吹跑,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南风则徐徐吹动,行人觉得暖和了,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就是“南风效应”。家庭教育同样需要关注和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和需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接纳?孩子跟你分享他看到了可爱的猫咪的时候,妈妈只需要简单地回应:“妈妈也看到了,真可爱呀!”重复了孩子话语中的跟情感有关的词“可爱”,孩子会因为被妈妈了解和认可而感到温暖和幸福。

二、被肯定与鼓励的需求

我在心理咨询室接触过很多来访的家长,他们只关注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优点。家长对问题和消极面关注过多使得孩子可能朝着问题的方向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进行过一个实验。从学校选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心理测验”,然后将一份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告诉教师,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一年后,教授又来到这所小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已成为班上的佼佼者。事实上名单中的学生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出来的。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心理暗示”在发挥作用。这个实验衍生出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期望效应:当你赋予自己或他人期望时,这个人的行为往往就会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从孩子两三岁开始,每天晚上入睡前我都把他当天表现得比较好的地方说出来,如自己穿衣服、帮大人做家务、整理玩具、与小伙伴分享等,称之为“好行为日记”,并将此作为一项睡前功课坚持了下来。这种成本很低的教育方式无需耳提面命,只需用心关注一下孩子每天的言行,孩子就会朝着你所肯定的、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肯定和鼓励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喜爱与欣赏,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反之,则易产生自卑、厌学等心理。

三、被尊重与信任的需求

在心理学中还有一个“超限效应”,源于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一大笔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孩子犯错时父母会再三批评,使孩子从内疚到不耐烦乃至反感,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尊重孩子,对孩子的错误不能揪住不放。家长过多的、不切实际的要求会让孩子更加沮丧。因此,家长应该尊重、接纳孩子,被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才能建立自尊并尊重别人;感觉不到尊重的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四、获得无条件的爱的需求

我之前看过一个调查,在满分10分的情况下,妈妈和孩子相互打分。基本上所有孩子都不假思索地给妈妈打了满分,而妈妈们则打出了5~8分不等的分数。在父母的眼中,没有完美的孩子,但在孩子的眼中,每一对父母都是完美的。

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孩子心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因为他是父母的宝贝,不是因为他是钢琴神童或是数学天才或者成绩优秀。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如学习好了爸妈才会满意,孩子心里会怀疑、压抑。父母的高标准,会使孩子变得紧张、焦虑、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