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节日作文 > 春节作文 > 写春节风俗习惯的作文12篇正文

《写春节风俗习惯的作文12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写春节风俗习惯的作文12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依照风俗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燃放烟花爆竹、看春晚、守岁、给亲人拜年,当然重头戏还是吃年夜饭了……最为关键的一件事是长辈给我们晚辈“压岁钱”了,希望我们岁岁平安,健康成长!

春节到了,人们都会在所有的大门上贴上写着新年寄语的对联。当春姑娘来时,朗诵者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诵读,好运也许就真的来了!当然,同样富有寓意的事情还有贴“福”字。“福”字很多家庭都倒着贴,路人一看就会说:“你家的福倒(到)了”,不言而喻,福就到你家了嘛!

其实,春节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年”。“年”是什么呢?对于这个还有一个传说呢!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常常在春节时出来祸害百姓。有一次刚到一个村里正准备吃人的时候,不远处一个小孩放了一个鞭炮,把“年”吓了个半死,掉头就跑,又遇到一个小孩提着红灯笼走过,“年”看见了这鲜艳的红色,吓得_,一溜烟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怪兽“年”的弱点,春节期间,大家在门上贴上鲜红的对联,放震耳欲聋的鞭炮,“年”看到这场景吓得再也不敢出来作怪了。人们再也不怕“年”了,过年放爆竹,贴对联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

_年的除夕夜,全家人都聚集在爷爷奶奶家,欢欢喜喜地吃着那丰富盛大的年夜饭。这里年夜饭的第一道菜是“中和汤”,意喻中国大家庭和谐和睦。这里好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道大菜,它的主原料有:冬笋、豆腐、香干、虾仁、香菇,把它们都切成小丁,煮成香喷喷的热汤。大家一一品尝后,敬酒祝贺正式开始了。大家一起敬爷爷奶奶的酒,祝他们身体健康笑口常开,接下来相互敬酒说着祝福的话,同时敞开肚子尽情的享受这年的味道!门外的爆竹声远远近近,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当春晚开始时大家围在火桶旁欣赏着一个接一个精彩地节目。我当然是看春晚的主力军,但是今年每到整点,爸爸、妈妈、姐姐都在用手机抢红包,看着他们像“打老鼠”似的在手机上用力敲打,我也加入一个,因为“打老鼠”可是我小时候的强项啊!终于抢到一个“大红包”0.88元,我和妈妈都高兴地跳起来!一转眼快11点了,妈妈叫我赶紧去睡觉了,我一本正经且坚定地说道:“今年我一定要守岁的,你们累了就先睡吧!”可是没过多久,我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当爆竹声把我马上要抢到红包的梦吵醒时,天已经亮了。我一睁开眼,首先去摸我的枕头下面,不出意外地发现两个大红包,不是手机抢到的,是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我赶紧起床去给爸爸妈妈拜年!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一下又收了两个大红包!心里那个美啊!春节里的这个习俗是孩子们的欢迎的啦!哎!遗憾的是我的红包基本是如数上交的呀!

春节里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就拿我的家乡绩溪县和我的老家祁门县来说说吧。

先说三十晚的年夜饭吧。绩溪县吃年夜饭的时间一般都和往常差不多。晚上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商家基本歇业。而祁门这边吃年夜时间真是搞不懂,中午过后街上基本看不到行人,大多商家陆续关门回家吃年夜饭了。下午2点多钟开始就能听到放鞭炮声,有的人家就开始吃年夜饭了。爷爷家今年也早了,3点半刚过也放爆竹吃饭了。晚饭后,大家陆续上街逛逛,街上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小吃摊一个接一个,游乐场一个挨一挨。“有意思”里坐满了人,KTV里飘出歌声,好多商家也开门营业抓住这大好商机。

再说说正月里拜年。绩溪县岭北拜年都是在中午之前,谁要是下午去给长辈拜年,那可是要挨骂的。到谁家拜年都要吃三道茶:清茶、甜茶、茶叶蛋,最后吃面条,还要吃晚饭,一家一户要搞一整天呀。老家祁门拜年时,除了吃清茶、茶叶蛋还要吃粽子。特别是粽子,我的家乡绩溪一般都在二月二龙抬头才包粽子,大小形状也不一样。我相信全国各地还有很多不同有趣的风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家家户户其乐融融,奏响欢快的交响曲!

风俗习惯优秀作文 篇2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乡的风俗随笔作文 篇3

常听大人们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于是每当吃完甜滋滋的腊八粥后,我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的到来,因为每到春节,除了特有的新年玩具和新衣新鞋外,还会有丰厚的“新年大奖”等着我呢!

瑞雪兆丰年,大年三十最令人惊喜的莫过于一场大雪。树上长出“银枝”,屋檐生出“白发”,就连远处的大山也白茫茫一片,戴上了“鹅绒帽”,象征着春节无限美好。一大清早,我就被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厨房里不断传来欢声笑语,空气中夹杂着阵阵饭香,当我穿好衣服赶出去,白白软软的糯米糕已下油锅,它们活似一群可爱又活泼的精灵,在油锅中不停地上下窜动,这些白色的小家伙刚到锅里就瞬间变成吸人眼球的金黄色了。我呆站在锅边,听着锅里那诱人的“滋滋”声,我的口水早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

过了一会儿,哥哥破天荒地喊了一声:“油糕出锅咯!大家快来吃啊!”一听到要吃油糕,我就像泼猴一样,火急火燎地上桌,可还是慢人一步,大家早已准备好碗筷,纷纷大显身手。眨眼的功夫,一盘外酥里嫩的油糕就被洗劫一空,只留下了几个外表黑酥酥的油糕孤零零地被冷落了。我闷闷不乐地端起油糕,定睛一看,哈哈,上帝虽然锁住了门,但却给我打开了窗。原来那几个黑酥酥的油糕一咬开焦糖四溢,而其它油糕里的糖却少的可怜。看着大家羡慕的眼光,我乐得合不拢嘴。哥哥突然说:“我的好弟弟,把那几个油糕让给哥呗!你看油糕炸黑了,都没味儿了,再说……”“我不!”还没等哥哥把话说完,我三下五除二就把油糕消灭了。

就这样,春节的上午在你争我抢中结束了,紧随其后的便是更加热闹的夜晚了。

肚子里的油糕还没有消化完,香喷喷的年夜饭又勾起了我的食欲,满桌饭菜色香味俱全,糖醋排骨色泽红亮,红烧鲤鱼是嫩滑爽口,红烧肘子肥而不腻……早就垂涎欲滴的我恨不得抓起来就往嘴里送,可奈何要等到放完鞭炮才可以吃。

在热闹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在满桌子的美味佳肴中,在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团聚中,新年的钟声准时敲响,夜空瞬间绚烂,朵朵烟花绽放,红的、蓝的、绿的……圆形的、花形的、流星形的……色彩交错,形态万千。

守岁也是春节的一大习俗,可我总是熬不过上下打架的眼皮,爸爸妈妈悄悄将包好的大红包压在我的枕头下,等大年初一给我一个大惊喜。深夜,窗外又飘起了幸福的雪花,家门前的灯笼也在雪中变得越来越红。

风俗的作文300字 篇4

家乡的很多特色,比如工艺品饮食,节日风俗,我最感兴趣的是饮食和节日风俗。

我先从饮食说起吧,我们家乡有各种各样的食品,我比较喜欢牛肉丸,我还明白牛肉丸是怎样做的,先把一块牛肉洗干净放在桌子上,然后两手拿着木,用力打牛肉,直到牛肉的筋金被打断了,肉也变得很软,再把牛肉切得很碎,再加上调味料,用手弄成球形,再煮熟就能够吃了,牛肉丸十分有弹性,吃完了以后还满口牛肉味,十分好吃。

我再说一说家乡人,吃饱后最爱喝的饮料一茶,说到茶,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并且喝茶能够帮忙消化,对身体有好处,家乡的人喜欢叫上几个朋友来家里喝杯茶,聊聊天,家乡的人用上等的茶叶,用紫沙壶,用刚煮好热水泡茶,才能泡出好茶。

还有家乡人清明的时候要去拜先祖,不管在哪里工作,在清明节的时候一家大小都要回老家拜祖先去到哪里,要先要杂草去掉,然后每人都要上三炷香,之后就开始烧纸,最终就能够回家。

这就是家乡的特色,我喜欢家乡。

风俗的作文300字 篇5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六安,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许多腊货。

年前两三个月,大人们会去菜市场买上七八斤的五花肉,猪舌头,鸡,鸭,鱼……趁着年前好天气,赶忙在家做腊货。

买回家后,将它们一一清理干净。弄干净之后,再放在大盆里,将成袋成袋的盐倒进去,均匀地落在肉上,用手给它们做一个按摩,更入味。过一段时间后,待盐都趴在肉上了,就可以把它们拿出来晒太阳了。

等肉都被太阳晒硬之后,就也快过年了。这时,就要将“半成品”放进沸腾地锅里煮去多余的盐份。北京的孩子馋腊八粥腊八蒜,我们六安的孩子最馋得就是刚出锅的“腊货”了。刚刚出锅的腊货,口感是最好的,肉特别的软,而且很入味,越嚼越香。有的人甚至一块腊货,便能吃三碗饭!

到了过年走亲访友,饭桌上都少不了一盘盘的腊贷,还有的人家会用腊肉炒蒜苔吃,别有一番风味。

腊货已经成了六安人过年时必备的硬菜了,似乎没有了它就没有了年味。

风俗的作文400字 篇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很多的独特风俗。从古至今被代代承传下来,便成为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提到端午,人们必定想到粽子,但我的家乡还有挂菖蒲的风俗。

一大早,人们带着锄头去挖菖蒲。菖蒲一般生长在潮湿、阴冷的地方。菖蒲长的与野草一般,但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不一会儿,就能在石间水涧找到菖蒲了。然后,将菖蒲打理好,捆成一束-束的,挂在门前,用来“赶鬼除菌”,希望家人不要入邪。有的地方甚至会将菖蒲切碎散在家外,驱虫驱蛇。

莒蒲挂着门前,散发着一种淡香十分独特,每个人从门前走过都会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听爷爷说,常闻菖蒲还能令人头脑清晰,耳聪目明,记忆增强呢。所以,这一天,家家门口溢出的都是幸福健康的绿。

五月初五挂菖蒲是我喜欢端午的原因之一。挂菖蒲还有历史渊源呢,《礼记》中这样记载:

五月五日午,家中福有五。

赠君一菖蒲,心中常慈爱

额上点雄黄,正气驱瘟皇。

赤口上青天,五毒归地府。

挂菖蒲是我家乡端午的风俗,你们家乡独特风俗是什么呢?

风俗的作文400字 篇7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每到每年的12月28日,家家户户就热闹起来了。一会儿刷浆,一会儿贴胶带的。欢欢喜喜过大年嘛!

每年的12月28日,我们每家每户就要贴春联了。为什么有这个习俗呢?我问了问妈妈。妈妈摇了摇头。我又去问爸爸。爸爸也不知道。问了一遍,还得还请叫我的电脑先生啊!

电脑先生说:“传说当年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喜欢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有一年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赞不绝口。巡视中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就问原因,侍从回答说:“这一家人不识字,不会写。”朱元璋就当即挥笔写了一副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此,春节贴春联开始普遍盛行了。”

听了电脑先生的讲解,我们全家人都明白了贴春联的来历。我们一家赶快刷浆,还要忙着自己贴春联呢!

我们贴贴贴,忙活了好一阵儿才贴好了几幅春联。不一会儿,外面鞭炮声就响起来了,大街也热闹起来了。好了,不给你说了,我要去过新年贴新春对联啦!拜拜!

欢欢喜喜贴春联,快快乐乐迎新年!

风俗的作文400字 篇8

每个家乡都有独一无二的习俗,而我的家乡广东的习俗——早茶,可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早茶馆一早就会开店,不管你来的有多早,里面总是满了座。我就很喜欢周末早晨和父母去喝早茶,你以为它只是一种餐饮吗?不它更是一种广东人对生活的态度。

我们先从早茶吃的说起吧,广东早茶里有各式各样的吃的,不仅各式各样,味道也是一流的棒,肠粉,萝卜糕,虎皮凤爪,流沙包等等,你只要咬上一口,就能在嘴巴里回味许久,他们的色泽也仿佛在用引诱你吃呢。

早茶有“四大天王”呢,他们分别是虾饺,干蒸,烧卖,蛋挞,虎皮凤爪,这四个可不一般,这都是最受欢迎的四样,我和妈妈尤其喜欢虎皮凤爪,一进口香甜可口,一吸脱骨,味道调得刚刚好。

早茶怎么能没有茶呢?茶广人也特别喜欢喝茶,你尽早茶馆一定看到人们是先喝茶再吃东西的茶,也有很多种,乌龙茶,普洱茶,罗汉果茶,铁观音,他们都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他们的味道连很小的孩子都拼得出来,瞧瞧广东小孩喝了一口茶,就陶醉的哈的一声,这可见广东人是多么爱茶。

茶和点心来绝配,所以才有了早茶这个东西吧,这就是广东的早茶,没有人不爱他。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9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我的家乡,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可是传统的习俗,那时,家家户户都忙着乐着包粽子,粽香四溢。

今年端午节,我居然学会了包粽子,用妈妈的话说,我这也算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这天,我见外婆坐在小板凳上包粽子,便好奇地凑上前去,看着一只只精致玲珑的粽子连续不断地从外婆那神奇的手中诞生。

我兴奋极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请求外婆教我包粽子。外婆笑着答应了。她先从箬叶堆中挑出一张比较小的箬叶给我,自己则挑了一张大的,让我跟着学。外婆先把软软的箬叶用两只手向下围拢,做成一个尖角形的窝,往里面放入适量已经浸泡好的糯米,我学着外婆的样,“做窝”、“放米”,这是第一步。我把自己做的与外婆做的对照了一下,感觉差不多,心想,这也没什么难的嘛!

第二步是“放馅”。外婆准备了肉、蜜枣、豆沙三种馅。我选了一颗蜜枣做馅,把它放在米窝的中间,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外婆笑呵呵地说:“真不错。”我便更加兴奋了,想象着一个粽子就要在我手中诞生了。

第三步是“添叶”。外婆挑了两张箬叶,分别插入已经做好的窝的交叉的部位,看上去把原来尖角形的窝加长加大了许多,然后用左手托着,再加入适量的米。这下可把我难住了,两张叶子怎么也添不好,外婆一手托着粽子,一手帮我调整,总算把叶给添好了。我感觉到额头冒汗了。

最难的是第四步,把添上去的两张箬叶向上反包过去,并且还要包折出三个棱角。我已经手足无措了,尽管外婆一边示范,一边帮我纠正,但我始终看不明白这三个角是怎么折出来的。在外婆的再三指导下,总算包折出四个角了,但我手上的四个角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而外婆包折出的四个角却十分均匀。我犹如泄了气的皮球,原先的兴奋劲完全没有了。虽然外婆不断鼓励我,表扬我,但此时我就只有一个念头:不学了。

再就是“绑线”了,外婆一边说,一边用棉线均匀地绑缚在粽子上,打上结,粽子就算包好了。看到外婆包好的精致漂亮的粽子,我又打起精神,心想“绑线”是不难的。但事实恰恰相反。别以为“绑线”是简单的事,这可是技术活,线儿不能绑得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了粽子会变形,太松了粽子容易散掉。外婆放下绑好的粽子,手把手教我把握线的松紧度,终于我包的第一个粽子诞生了。模样之丑,远远在我的意料之外。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只见外婆拿起包好的粽子,正拍拍反拍拍,这是必须要做的一步,叫“拍粽”,目的是让里面的米更加均匀,也使煮出来的粽子更加漂亮。

我那股不服输的劲又上来了,我试着包了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终于越来越像粽子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

我迫不及待地嚷着让外婆快点煮粽子。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很让人心焦。“粽子啊,粽子啊,你快点好呀……”煮粽子的时候,我就一直站在锅边不走,而且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揭锅盖子瞧瞧。过了一会儿,锅里就飘出了粽子那馋人的香味,“挤”满了整个厨房。

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们好不容易从锅里“解放”出来时,我兴奋地手舞足蹈。把粽子拿出,一只一只放在碗里,诱人的气味立刻飞了出来。我激动地剥开一只粽子,金黄松软的粽肉呈现出来,我急忙咬了一口,嫩滑还有蜜枣的香甜,粽肉中有咸有甜,真的好吃极了。我用舌头舔了舔嘴角,心里都感觉喜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端午节的味儿,乐悠悠的,喜洋洋的,香喷喷的,美滋滋的,加起来就是快乐的味道!

“五月五端阳,艾草插门房,

粽香满楼屋,人儿喜洋洋;

今年端午时,学会包粽子,

有滋又有味,更胜往年日!”

习俗的作文 篇10

在春节到来之际,每一个地方都会过春节,由于地方不同,所以春节的习俗也不一样,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天津的春节习俗。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年货上市,以娘娘宫为中心的宫角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这儿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子到了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则来“洗娃娃”的。只要从娘娘宫栓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是节前必做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十二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爷像,点火烧了,等到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这又叫“灶王码子”,年复一年。

吊钱儿:吊钱是用彩纸剪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损坏,否则一年都会不吉利。

“破五”正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菜板要剁响,让邻居听见,以示正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身上,要除掉“小人”才行,初五晚上放炮,也有辟邪免灾的意味。

以上这些就是天津的春节习俗,不知道大家都了解了吗?

习俗的作文500字 篇11

新疆维吾尔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去年暑假,我们去了新疆,据导游介绍,新疆是一个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民族,绿色植被极少。细心的我发现了一个细节,新疆的男人都戴帽子而且都是绿色的,我把这个想法大声的说了出来,旅游车上立刻不安分了,有的甚至大笑了起来,导游语重心长的说:“绿色在新疆被称为一种珍贵的颜色,人们戴上帽子就可以展示自己高贵的地位,绿色越重,地位就越高。”这下人们都明白了,直呼:“新疆的习俗真是太独特了!”

最让我难忘的还时那次维吾尔族家访,我们脱了鞋上了炕,炕上有一张长桌,上面放了好多食物,主人端了一壶水,走到我们面前,我一把把杯子递了过去,主人像是看火星人一样的'看着我,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对我说:“这是用来洗手的。”我的脸刷一下的红了,一直红到耳根,洗完手,主人告诉我们千万不要甩水,水可都是福啊,一甩把福都甩没了,有些人听了索性把刚洗完的手,放入了裤兜说是要把福带回家。饭前我们由长者领着做了“都瓦”。一说要做“都瓦”,连一旁玩耍的维吾尔族小孩立即严肃了起来,一旁的人也严肃起来。原来这是维吾尔族一种饭前祈祷和祝福的方法。饭后,维吾尔族小伙子载歌载舞,欢送我们。

新疆的习俗太独特了,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

习俗的作文500字 篇12

我们的老家是台州临海,那里元宵节是正月十四,那天家家户户都在烧咸羹,大家吃完咸羹,再去看花灯。而不象其他地区正月十五过元宵节,吃汤圆。我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临海正月十四过元宵节呢?

妈妈说这和我们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早在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东抗敌的时候,曾经被敌人追到台州仙人洞里。那一天正好是正月十四,当地的农民见戚家军躲在山洞里,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便纷纷拿来衣物。但当时的'农民也很穷,家里哪有什么好吃的?于是就东家凑一点西家凑一点,都是青菜、萝卜、笋啊什么的。可是光吃蔬菜也吃不饱啊,又凑不出那么多的白米饭来,怎么办好呢?一个聪明的农民就想出了一好办法,把这些蔬菜切碎,再放进粉糊糊里面一起烧熟,这就成了后来的“咸羹”。没想到士兵们不但吃得很饱,还都说味道很好。后来,戚家军度过了困难时期,终于赢得了胜利。于是,为了纪念戚家军,临海就保留了元宵节正月十四夜吃咸羹的习俗。

妈妈拉着我来到厨房,她拿出做咸羹的食材,有肉、芋艿、冬笋、香肠、油豆腐、虾仁、大蒜苗、胡萝卜,然后把这些食材切成丁,依次放到油锅里翻炒,不一会儿香气扑鼻。然后妈妈再加上水,等它们烧开,再加入米糊浆和芥菜沫,一锅色香味俱全的咸羹制作完成了。哈哈,我和爸爸吃了整整3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