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读仓央嘉措有感【精彩15篇】正文

《读仓央嘉措有感【精彩15篇】》

时间: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

读仓央嘉措有感 1

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看到了仓央嘉措大师的诗歌,在不经意的看过几句后,就收敛了心神,不敢在有丝毫的懈怠,认真的看了下去。

仓央嘉措(1683—1706),门巴族人,他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亦是转世灵童,六世喇嘛。他自幼生活在乡村,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使他更加的热爱自然热爱自由。当他进入布达拉宫,封建社会的教条并未能约束他的思想,他用他的诗歌讴歌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

《为佛》里: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在当今的社会里,有些女子为了所谓的名利,不惜放下了自己的尊严,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让自己搏位出名,却忘了美女之美,不在外表之美、丑、胖、瘦,而在于自然,更在于神韵,而神韵之美有心而发。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更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是啊,在生命的'长河里,生、老、病、死、名利,地位常常会给人带来许多的不满和遗憾,沉浸在对往事的追悔中,却忘了生活中就是因为有了遗憾才能体会到美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必抱憾以往,当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的到来。

静坐灯下,省事自己,才发觉仓央嘉措的诗歌如涓涓流水,潺潺流入心扉,给心灵以安宁。遥想仓央嘉措大师,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页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读仓央嘉措有感 2

一个令人惋惜的结局,让人感觉有点遗憾,也许这就是他的宿命。

“二十四岁”,仓央嘉措的生命永远停留在这个时间点,他从一个清贫的喇嘛的儿子,迷离传奇的成为西藏最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确向往着自由率性的凡间。正是令人向往和教徒敬仰的身份,导致了他一生的悲剧,奢华的布达拉宫,对他而言只不过是一座金色的“牢笼”。

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只不过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的追求。教徒将对幸福、安康寄托于他,康熙皇帝将西藏和平寄托于他,桑结嘉措将自己的政治欲望强加与他。仓央嘉措对政权和政治的叛逆,与他同处一世的铁腕人物的政治枷锁,共同铸造了他的悲剧、西藏人民的悲剧。如果不叛逆,学着去抢政权、夺政权,以他的学识、智慧和西藏人民的支持,也许会让西藏更好,或许会避免藏王与桑结嘉措的战争。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这样的心态,放到当今就是“懒政”,出生清贫,却不为贫苦人民谋福祉,就是“不作为”。姚明执掌篮协,短时间内中国篮球重新问鼎亚洲,让对的人做喜欢的事,才能发挥最大价值。仓央嘉措不爱政治执掌藏佛教,最终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悲情诗人。

读仓央嘉措有感 3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是谁让佛与世俗结合成永恒,是谁在当佛爱上世俗时竟不能让人产生丝毫猥亵之感,是谁让爱情无欲无求、纯洁的像一汪清水,是谁在万水千山的阻隔中,在炼狱般的煎熬中仍能写出如此平和、坦然的作品,竟看不到过多的忧伤,恐怕也只有仓央嘉措了!

初读仓央嘉措的。作品,有种淡淡的、怅然的温暖,除去那种疾风暴雨式的呐喊,不惊不咋,既让人感动又心生平静,或许这就是佛法的力量吧!跟随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温和的、面带微笑的年轻僧人站在菩提树下目迎爱人的缓缓到来,阳光清新,如邻家男孩。再读仓央嘉措的生平,竟然心痛的无法呼吸,本该追求幸福、拥抱生活的年龄却在佛的光环下禁锢了一切,年纪轻轻便翩然而去。“佛是未来人,人是未来佛”,堪破、放下、自在,佛让人如老者般沧桑,失去真性情;佛普渡了众生,却失去了自我,这佛,不成也罢!

仓央嘉措如同惊鸿一瞬,划破长空,或许现实的痛苦太多了,只能将美好倾注笔端,可谁又能想象他独自在布达拉宫的寂寞与苦痛,其中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能够了解吧!也许这世间无奈太多了,爱情也应该是这样吧!生活中,把握道德底线,如有可能,就让对方知道;如无可能,寂静喜欢或许是最美好的结局吧!

相信轮回,仓央嘉措一定会和他圣洁的女神玛吉阿米在十里桃花处,远离尘嚣,幸福的生活,一世又一世……

读仓央嘉措有感 4

不知为什么,读完《仓央嘉措》,我有一种心疼的感觉。仓央嘉措,六世喇嘛,终年23岁。在他“六世喇嘛”神圣的称号下,从他绚烂而又短暂的生命中,我窥视到了他灵魂深处对于自由的渴望及至死不屈的坚定。正如藏传佛教高僧对他的评价,“他的诗和歌曲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可他的一生却又如丝雨般飘摇,他甚至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一阵风便可将如丝雨的他吹得无影无踪。即便如此,我发现自己不可自抑地爱上了他,爱上他的睿智,爱上他的才情,爱上他在教规束缚下萌生的特立独行的思想。我仿佛透过纸张,看到身着呆板佛服下的仓央嘉措鲜活的灵魂。

我的内心慢慢升腾起一丝幽怨,怨恨那权利熏心的桑结嘉措。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听之任之的傀儡,可他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志在远方的仓央嘉措并且残忍地将他关进了“牢笼”?或许“喇嘛”这一神圣的称号,或许布达拉宫奢华的一切,对其他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可那是对其他人,而仓央嘉措只需要一方天空,一份忠贞的爱情,一段有血有肉的生活。

我一次次地看到仓央嘉措在华丽的笼子中撞得遍体鳞伤,可眼神依旧倔强。是的,我心疼了,可我却自豪着,因为他至死都未移心志,他从来都是仓央嘉措,从生到死,从未改变。

仓央嘉措诗集读后感 5

在苍央嘉措这个六世达赖的情诗里来回踱步,‘玛吉阿米’是什么样的女子?让这个静坐佛塔间的情诗王子所深深的依恋,能在他的内心深处伫立,永远无法摆脱。能在他的笔端间来回出现自如的就这位女子,用怎样的能耐深深打动一个达赖的身心?或许是貌若天仙的神奇般女子,也或许是温柔似水的缠绵女孩。能触动仓央嘉措的情感神经,兴许这女子就有仙女下凡般美貌,深深打动了仓央嘉措的思念。也许给这个在布达拉宫的佛塔间的情诗王子灌了迷惑汤,让他对这位美若雪莲的女子,所吸引。每每作诗的终端都是这个女子情感依恋。就如一池泉水里清澈的诱惑。让苍炎嘉措这个情诗王子身不由己将你依恋,多么明净的爱恋,多么纯真的情丝,在这一瞬都记挂在佛塔间转动的经筒里。这样的思念流露在老人跪拜匍匐长路的双手合十之间。

如果我能将自己轮回到和这位情诗王子六世达赖的年代,又犹如我是玛吉阿米的话,我会感觉自己躺在一弯静如水的情感里,那里没有波涛海浪,也没有风吹草动的担心,就这样永远将自己的情感与嘉措紧紧相连,当你转动经筒的时候我会知道那是你思念我的方式,我会站在咱们相约的渡口守望你的身影。当我想你,我会不顾一切取得和你联络的方式,将我的柔情融化你饥渴的情感,唤醒你情爱的初衷给人于欢乐及快乐,那也就是我的梦想。

读仓央嘉措有感 6

那是谁人编出的哀伤故事,凄凄离离纠缠有情人的心……

初读仓央嘉措的诗歌,不由被它清澈的心,灵透的情所牵绊,春心萌动的少年热血荡漾,清纯静美的处子如高山上的雪莲,酝酿出世间最纯净甜美的爱情——初恋。

爱,是世间最甜美的。佳酿,爱人的怀抱是世间最温暖的殿堂,即便此刻燃成灰烬,生而无憾!

爱,是世间最美妙的事情,现实却有些薄情——爱,失去了皎洁之色,心爱的女子,移情别恋。爱人的心儿,碎了,一地绫罗……情憾我心,痴断我肠。此情只应天上有,却落入凡尘遭凌虐,凄凄离离……

一颗清灵的心偏偏禁锢于肮脏的政幕,被肮脏之火灼伤灼痛灼灭了……

一颗痴情的种子,注定不是凡间物。就让他融入能容他的时空,能容他的处子暖的怀抱。

相见不如不见,愈是胶着愈是撕裂之痛;

相爱不如不爱,愈是相思愈是煎熬之苦。

仓央嘉措诗集读后感 7

春节时,在一个朋友家的书房里看到一本《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随手翻了几页,便被其中神秘的藏域色彩和浪漫的诗人情怀所吸引。正好友人也刚阅读完毕,便顺便拿回家用三天的时间看完了全书,又用一周的时间反复把书中主人公的诗词细细回味,油然而生想坐在油灯下和诗人隔空对话的强列愿望。

一个多情的少年,在情窦初开的年龄,在开满格桑花的草原上,和他的心上人依偎而坐,幻想着他们美好的未来。他是阿旺嘉措!他是寺庙里一个普通的喇嘛!

一个英俊的青年,身披着用香熏染过的金黄色袈裟,坐在布达拉宫高大的佛台上,供万人顶礼膜拜,他是仓央嘉措!他是六世达赖喇嘛!

一个风流的才子,常常浪迹于拉萨的酒吧,和他的情人幽会,和他心爱人的喝酒,吟诗。他是宕桑旺波,他是伟大的诗人!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生于清康熙26年(1682年),于康熙45年圆寂(1706年),在这个世界上仅停留了短暂的24年,然而他却是西藏几百年历史上最有影响和最具争议的活佛。他给世人留下了美到极至的诗歌,如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仓央嘉措的诗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名显赫。

仓央嘉措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喇嘛之家,当时西藏局势动荡,为了维护表面上的平静,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其弟子桑结嘉措秘不发丧,一边隐秘五世达赖的死讯长达十五年之久,一边找到刚刚三岁的阿旺嘉措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并将阿旺嘉措秘密接到巴桑寺派高僧专门指导学习佛经。

年幼的阿旺嘉措,两岁时父亲去世,三岁离开母亲到远在百里之外的巴桑寺学习,便再也没有见过母亲一面。他自小向往自由,向往家乡的山山水水,向往和童年的伙伴们在草原上自由率真地玩耍。可是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入住了西藏人民心中的天堂—布达拉宫,他是西藏人民心中的活佛,也是少女仁增汪姆心中的恋人,更是达娃卓玛、于琼卓嘎几位少妇的情人,最后也成了清王朝和藏族、蒙古族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本书作者高平曾参与解放西藏,对藏域文化有浓厚的研究。在仔细参阅研究了55部关于西藏和六世达赖喇嘛的书籍后,并在80岁高龄时出版了30万字的长篇记传体历史小说《仓央嘉措》, 是现存各种版本的《仓央措嘉》著作中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文学作品。

仓央嘉措的作品主要以情诗为主线,并对西藏特有的藏域文化、生活等有至情至真的描写,并对自己成为被万人敬仰的活佛后自嘲的诗词,也有对西藏动荡局势无奈的描述。

仓央嘉措一生主要扮演了三个角色,少年阿旺嘉措,诗人宕桑旺波,活佛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十四岁的阿旺嘉措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在鲜花盛开的草原上,他结识了他的初恋,少女仁增旺姆。为了表达他对仁增旺姆的爱慕,他写下了他的处女作,“在碧波荡漾的河面,我还是第一次放下小船,风儿呀,我请求你,千万别将我的小船掀翻。在美好的初恋阶段,我还是第一次尝到甘甜。恋人呀,我请求你,千万别把我的爱情折断。”

当时西藏的实际统治者第结桑结嘉措封锁了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反而使阿旺嘉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和少女仁增汪姆的热恋,可能是阿旺嘉措一生最为幸福和自由的时光。

半年后,康熙皇帝发现了五世达赖已经圆寂14年的消息,盛怒之下责问桑结嘉措。桑结嘉措匆忙将14岁的阿旺嘉措迎至布达拉宫,拜五世班禅罗桑益�

已经贵为万人敬仰活佛的仓央嘉措,并不喜欢甚至憎恶布达拉宫这个罩着金顶的监狱,他渴望自由,渴望平民生活。于是他经常穿着平民的衣服,化名宕桑旺波,浪迹于拉萨的酒吧,与拉萨城里的各种文艺青年结为朋友,喝酒、吟诗。

“拉萨人烟稠密,琼结人儿美丽。我心心相印的人儿,是琼结地方来的。”达娃卓玛,一个来自藏南琼结地方的姑娘,温柔美丽,天生喜欢唱歌,酒吧的`人们都在传唱仓央嘉措写的歌。而达娃卓玛是嗓音最甜美的一个。

仓央嘉措和达娃卓玛在酒吧度过了几年吟诗饮酒的快乐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歌颂爱情的诗歌,并被广大藏区的人民演唱、传颂。

“住在布达拉宫里,我是雪域最大的王!在拉萨的大街上流浪,我是世界最美的情郎。”六世达赖在布达拉宫旁边最大的酒店里,认识了他的第三个情人于琼卓嘎,于琼卓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绝美女子,她和仓央嘉措是真心相爱的,即使后来她知道了她的情人是活佛,也毫不畏惧!并最�

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里,有最好的高僧给他传经布道。有最好的 但是,做为活佛,仓央嘉措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一个活佛应该做的事,他把布达拉宫比做罩着金顶的监狱,他向往自由,向往过平民的生活,向往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便是仓央嘉措矛盾心情的真实写照。他即想着不辜负佛祖,又想着不辜负相恋的爱人。但是世上哪有这么两全的事呢?

在两者不可兼得时,仓央嘉措毅然选择了后者。并与每一位爱人都爱得义无反顾,爱得情深意长,爱的惊天动地!并在这期间,创作了大量描写爱的情诗。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谁?弃我而去,留我一生独殇!”描写了诗人为爱的疯狂和对所爱的人被敌人拉走后的伤感。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描写了诗人守望爱情的浪漫主义色彩。

“情人眼里出西施,每对卿卿每销魂。”描写了诗人对爱的幻想和爱的升华。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描写了诗人因爱的太深而担心将来的生死离别会更加痛苦。

“我们相爱理所当然,,我们的爱比死亡还要理所当然”写出了诗人对爱的坚决和彻底!

“与卿再世相逢日, 玉树临风一少年。”描写了诗人明知做为活佛不能在今生相爱,希望来世转化为一普通平民再与爱人相逢的美好愿望。

在仓央嘉措24岁的时候,西藏的第结桑结嘉措被蒙古王拉藏汉所杀,拉藏汉废黜了仓央嘉措的六世达赖喇嘛的活佛尊称,迎接了新的六世达赖喇嘛阿旺伊西嘉措。而年青的诗人仓央嘉措在被押往北京的路上,在青海湖边被秘密杀害,圆寂时仅24岁的,他的佛体也被投入到蔚蓝的青海湖中。

仓央嘉措虽然只做了9年的活佛,但是他却是西藏人民心中永远的活佛。三百多年来,他的诗被西藏人民广泛传唱。他对佛学的独到见解,成为西藏佛学中的经典。

近年来,全世界都有一股仓央嘉措热,很多人把近年来民间整理来的情诗,都冠以仓央嘉措的名号,而� 在文学界也颇有争议,而我更认为他们的作者都是仓央嘉措。不管这些流传的诗真正的作者是谁,但都是为了表示对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敬仰、爱慕和追随!

我也是其中之一!

仓央嘉措,我心中永远的佛!

读仓央嘉措有感 8

他细腻,温柔,是拉萨街头的翩翩浪子,是雪域青天下的英俊少年!

今天,带你一起,走进仓央嘉措的世界!

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诗人、政治人物。

康熙三十六年,被认定为五世的转世灵童

康熙四十四年,被废

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押解途中,圆寂。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也是一个让人难以捉摸的谜。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总是渴望追求一束自由的光,可这世间疾苦,却从未给过他半分想要的甜,最终,他化作一束永久的光,照亮世人来时的路……

只为那一句“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便有无数痴于情爱的红尘男女去到红宫,试图拉近与诗人最后的归宿,但他们一定会失望,只因那些华贵的金塔中,独独少了仓央嘉措那一座。”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那一夜,他孤枕难眠,思忖万千,写下了这一句万古诗词。人世间有什么两全之策,让我既兼顾佛缘,又不会错过情缘……最终,在佛陀与情人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让人心生平静,跟着他的脚步,去感受他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的抉择。书的最后,他迈着轻轻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青海湖的`深处,仿佛那里,能安置他无处可归的灵魂 ……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

他的诗犹如青藏高原滚落的明珠,照亮了无数人的眼眸,提笔之间的两三句,便已把情意唱进你我的心底……

仓央嘉措诗集读后感 9

“住在布达拉宫时,我是僧人仓央嘉措;

游荡在拉萨的街头,我是荡子宕桑旺波。”

——题记

一世佛陀,世世佛陀。用佛法普度众人,却独独救不了自己。万人景仰又如何?我只要轰轰轰烈烈的爱情;位高权重亦如何?我只要属于自己的自由。达赖的身份,注定了他的爱情不被世俗理解,也注定了他的自由要用生命换取。

仓央嘉措总是被人仰望着。他是达赖,是活佛,是人们希望的缔造者。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着,藏民们满腔期待地望着他,怕他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达赖。从十五岁那年开始,他的人生就已经注定,无法改变,哪里还敢祈求藏民们羞于启齿的爱情?对任何女子的爱慕和思念,都是世俗不能接受的,无论这份爱情多么纯洁。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情由心生,有时只是惊鸿一瞥,此生便万劫不复。这一生,只是一场宿命的缘,从起点到终点,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注定的灰飞烟灭,却被纷繁的嚣尘搅扰,来过,爱过,痛过,才算是到这世间走了一遭。此情此景皆如梦,心动且意动,便要苦苦追寻这不解宿命的缘。“虽已是人在高处不胜寒,但依然愿意拱手河山讨你欢”,何况这还是我不曾艳羡的地位,我宁愿放弃这一切,天涯海角,过树穿花;渔舟唱晚,幽帘棋罢;执子之手,锦瑟韶华。

他是世人尊敬的达赖,可是,没人知道,当她膜拜着他的尊贵的时候,他却在心底深处膜拜着她的美丽。这是一段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爱情。开始于舞台上的惊鸿一瞥,无论是云卓仙女,还是赤美滚登的妻子,她都是舞台上最美的女子,亦是仓央嘉措心中最美的女子。“风啊,从哪里吹来?风啊,从家乡吹来。我童年相爱的女伴啊,风儿把她吹来。”他爱上了她。毫无征兆,也无需理由,这就是爱。可是他的身份,世人又怎会容下这对苦情人?他被关进了布达拉宫暗无天日的房间里,窗口已被砖封死,他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她是否还活着,就这样,一场华丽的邂逅,一段静默的收场。若人生只如初见,又何必承受相思别离之苦?

佛经上说,世间一切皆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与所爱的人别离是苦,与所憎的人相会是苦。仓央嘉措若是选择那条自己不得不走完的活佛之路,也就不得不割舍自己的爱人,承受着与所爱之人的别离之苦;不得不失去属于自己的自由,整日陷入那些烦琐的宗教事务与政治事务中。佛法是要普度众生的,为何独独让我如此痛苦的活着,难道这就是佛法所要追求的结果吗?于是,仓央嘉措困惑了,他思考:既然是美,为什么不该勇敢的追求?既然是束缚,为什么不该勇敢的摆脱?终于,他在一个重要的场合里做出了一件最惊世骇俗的事情……

自由的代价太高,路途也太险恶。一个普通人追寻自由或许还容易一些,一个宝塔尖上的大人物若要追求个人的一点点自由,往往难上加难。可是,为了自由,仓央嘉措甘愿忍受世人的非议,在二十岁那年,他的第一次叛逆,便惊得世人瞠目结舌:拒绝受戒。我不知道他用了多大的勇气,才敢在万众瞩目的受戒仪式上公然拒绝,才敢为了自己的自由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抗争。他可以不要金钱,不要权利,不要社会地位,只想要回属于自己的自由。我们付出了自由,把自己束缚在每天十一二个课时的课堂里,以换取进入大学的门票;我们付出了自由,把自己束缚在磨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学习生涯里,以换取将来谋生的一技之长。我们付出了自由,以换取学历、金钱、权利、社会地位,还视这一切为理所当然。殊不知,学历、金钱、权利、社会地位和自由比起来,我们是舍大求小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也许,世间只有仓央嘉措做到了。

年轻的仓央嘉措要求还俗,不过是为了脱掉身上的重重束缚,从此海阔天空,浪迹天涯,随性去爱,随性去恨。可是,他是活佛转世(世人的说法),他的自由、他的责任,从他被确定为活佛转世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不能两全,“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活一世,就注定了要在矛盾中成长挣扎,我们向往自由,却又有推卸不了的责任;我们向往安逸,却又不得不在混乱的社会摸爬滚打;我们想摆脱世俗,却又时时为世俗所扰。或许,布达拉宫就是一座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当繁华落尽时间破碎,红尘一梦醉千年。前世回眸,今生结缘;一宿梵唱,缭绕经殿;飞羽成仙,佑你平安;一世长情,来生与还。这一世,我为佛法而生,却为自由而逝;我若再来,必脚踏莲花,弹指流年,拂歌尘散,用尽我的一生,为爱情,为自由。

读仓央嘉措有感 10

相思轻梦佛前诵,共叙来生两心同——读《仓央嘉措传》有感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老者曾资助一个和尚,有一天,老者决定考验这个和尚,以决定是否继续资助,于是他请来当地最美丽的姑娘,让她穿上最漂亮的服饰,画上最完美的妆容,接近这个和尚,可无论姑娘怎么努力,和尚始终不为所动,问其原因,和尚回答:你在我眼中,和世俗死物无甚区别。老人得到答案,立即停止了对和尚的资助。这是一个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结果。

如果,那一天那一瞬,我不曾于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便无法千寻到尘世浮华背后的你,体会不到隔世相逢溢满心头的暖。如果我们不曾于时空交错处共赏那一眼的彼岸花开,便也无从继续眷念纠缠的悲欢离合。那些看似年少轻狂的过往,是沉淀岁月中冥冥注定的相依相偎。

百丈红尘,情之一字,最是难解,是缘是劫,放不下也舍不得,一念成痴,一念成魔,执子之手,敛我一世癫狂;掩子之眸,怜我半生流离;以子之心,锢我三世情衷。

纵使不能相约白首,你仍是我灵魂深处血浸的朱砂;纵使不能情牵今生,你仍是我现世飘零难渡的劫数;纵使不能相随天涯,你仍是我来生执守断桥的等待。佛陀以博爱之心庇荫世人,岂不闻人间真爱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高贵美丽的公主啊,你我的爱情,不是惊鸿一撇时的梦意芳华,不是回身顾盼时的情醉连绵,也不是朝花冷月间的琴曲相合,而是不知何时在我未知的生命中,早已非你不可!并非我不懂爱情,而是你占满了我爱情的全部天空。

我俯首坐于佛前的莆团,默诵刻满梵文的经卷,眼中心上,皆是你婷袅的琼影。亲爱的姑娘啊,我有无法逃避的宿命,更有无法摒弃的坚持:我做不到给你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地久天长,唯愿你安好,我便是晴天!

我孑立于窗前,遥望宏伟奢华的布达拉宫,那是佛主禅心之所在,亦是我余生归属,我知道,那一刻起,你将不再于我的生命中停留,锦瑟苍穹下,轻奏一曲梵音送别你不再清晰的身影,而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我,在这高高的宫楼上,缅怀我们已尽的缘,金顶的光束,照亮我寂寂身躯,记忆斑驳凌乱而又纷繁,剪不断,那长长的思念;道不清,那杳杳的情愫;理不完,那浅浅的牵挂;涤不尽,那淡淡的`执着……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会选择在遇见你的前一刻错身远走,而今的我,只能长跪于佛主铜像之前,述说我无悔的罪孽。

醉笑红尘三千场,卧看俗世片片愁,执剑轻舞枫林夜,桃花扇底美人思,佛前凝语解禅机,欲笺心事几人知?鸿雁锦书何处寻?共赴巫山云雨时。

我矜贵飒爽的草原公主啊,一湾澄清的湖水,是我最终安眠之地,这一世,我们情深缘浅,我愿用尽力气握紧你的温柔,深藏你的笑魇,虔诚地冀望我的爱伴你长存!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长圆!一代情僧仓央嘉措多情而坎坷的一生,遗留下好多让人潸然泪下的传奇——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读仓央嘉措有感 11

最初接触仓央嘉措的诗歌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当时有个习惯就是读到美的句子都会摘抄下来,现在已经忘记是在什么读物上看到的了,就觉得《那一世》的诗词特别美,当时没注意作者,后来就淡忘了。近来通过热播电视剧《宫》的片尾曲,从网络上了解到歌词是仓央嘉措《见与不见》的诗词,由此我对这位六世达赖产生了好奇之心,买了高平所著的《仓央嘉措》,因幸拜读了这位伟大喇嘛及诗人的短暂却传奇的一生,他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光荣与屈辱,承载了世人无法理解的圣洁与晦暗。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在门隅宇松地方一户农民家庭,曾拜五十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1697年被选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后到布达拉宫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虽然他位居西藏宗教领袖的地位,但是却掌握不了大权,是桑结嘉措的傀儡, 经常偷偷出流浪,也结识了不少女子。 也许他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是他与于琼卓嘎的爱情,他曾用别名流浪到到拉萨街头,在酒店老板央宗的介绍下结识了于琼卓嘎,她的善良、美丽、热情打动了他,于琼卓嘎并不知道他就是人见人拜的活菩萨,但他的英俊潇洒、才气横秋使她着迷。他徘徊在佛与爱情之间,不知如何选择,“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显示出他内心的矛盾、纠结。但是他不受清规戒律的限制,最终选择了神圣的爱情,他们经常偷着见面,谈论诗歌、享受生活,那一段时光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因此写下许多意境缠绵的“情歌”。1701年蒙藏之战中西藏战败,仓央嘉措被蒙古首领拉藏汗囚禁,并于1706年康熙十五年的时候押送至北京,在途中被人加害,葬于青海湖。一路追赶来的于琼卓嘎走到仓央嘉措站过的地方,望着湖中的日月扑了下去,天地万物在倾听着她的诉说“让湖水洗净人间沾染给我们的一切污垢,让这青色的圣水解除我们爱的干渴,让我们手拉手走进湖中的月宫,让仓央嘉措和于琼卓嘎就像诗歌和民众一样永不分开吧。”他们一起去往更圣洁、纯净的天堂。

不知是否是佛赋予他灵感,他是一个喇嘛,却写出了人世间所有的情感,其作品至今被世人传诵,正如学者桑田吉美诺布所说:“仓央嘉措最根本的教诲,就在于生命本身,不管它以什么样子显现在我们眼前,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的诗歌里蕴藏着冷静缠绵,《那一世》里的“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见与不见》里坚如磐石的深情,“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我不会打扰你的'生活,就只是这样默默的喜欢着你,爱你让等待成为一种习惯,明知道太多的东西阻隔在我们之间,我仍执着在希望的边缘,等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这样静静等下去吧,我的爱不 只要心中有对方,不在一起又何妨?思念与等待是另一种幸福,是一种美丽的心情,是心中的那一份美好与欢喜。

仓央嘉措与于琼卓嘎的凄美爱情让我想到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的词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到深处,生命的力量在爱情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因为爱你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人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你仍然在等待吗?

我仿佛看到那一朵朵格桑花在阳光下美丽绽放。

读仓央嘉措有感 12

本以为这本书是收集仓央嘉措诗歌的,谁知是讲述了仓央嘉措生平。了解了一下仓央嘉措这个人。读完之后,心中五味杂陈。我越来越发现,现在读完书的感觉,不像以前那样对错分明、非黑即白了,里面多种情绪错综复杂,竟一时说不上来准确的感受。

仓央嘉措,该怎样评论呢?多情,善良,同时又软弱,无能。

他本是个普通的孩子,拥有凡人的家庭、凡人的友情和爱情,可是却被认定是“活佛转世”的'灵童。在权力与自由面前,任何人都难逃权力的枷锁。但被动的接受这些权力,是悲剧源头。

他本与卓玛青梅竹马,却因是灵童被硬生生拆散;在酒馆遇到美丽动人的拉则,不料却是个贪钱不念爱的俗气女子;再到最后的仁增旺姆,他们住在彼此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如若是普通人,这便是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结合,以“过上了幸福生活”作为结束语了。然而,他的身份造就了他的悲剧。他也曾想“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最终不能实现。

面对桑吉嘉措的控制,他也想挣脱,但终究是势单力薄,或者说他压根就不屑于对权力的争夺。他想摆脱这种束缚,他向往自由,于是他在面对爱人时,勇敢的去追求,他甚至蓄起了长发,在拉萨街头流连,潇洒于人间。但是这种反抗却是多么苍白无力。读完这本书,总有一种隐隐的伤痛,是惋惜?是悲悯?还是对制度的愤懑?

他是雪域最大的王,亦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让我说,他做王是被动,但感情却是发自内心。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情种,或许正是因为用情至深,才会有流传千古的情诗。每一段认真的爱情,都值得被尊重!

读仓央嘉措有感 13

看完仓央嘉措的传奇人生,读完他的诗歌,如同经历了一场朝圣的旅行,只是旅途归来,心情有点复杂,既有感动,也有困惑。

很难想象这些空灵而凄美的诗句竟来自300多年前禁锢、封闭、遥远的西藏,更难相信这些充满情爱又富有哲理的诗行,出自身居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六世活佛达赖仓央嘉措之手。

此书中记载了仓央嘉措的生平和他的六十余首诗。读了此书才知道,先前读到的一些,很多人熟悉、喜欢,流传甚广的仓央嘉措的诗并不在其中。不管那些诗是否是以讹传讹,还是美丽的误传,还是很喜欢。

譬如《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 相爱/寂静 欢喜”

又如《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在此书中,读到六十六首仓央嘉措写的诗,很喜欢其中的一些。

《不负如来不负卿》“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细读这些诗,心中会有一种莫名的酸楚,茫茫人海,缘聚缘散,有多少深情,有多少无奈,有多少甜蜜,有多少悲凉……或许在相遇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一世的纠缠!

仓央嘉措短暂而美丽的人生,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扑朔迷离,充满了神奇色彩。他原本应该是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雪域之王,享尽荣华富贵的人间活佛,而他偏偏选择了做一回遗世独立,离经叛道,自由率性的浪漫诗人。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他,而他却只想要回自己。在神和人之间,率真的仓央嘉措选择了做一个人,一个款款深情的男人。

读仓央嘉措那些动人的诗篇,似乎看到他双眼充满着柔情,眉宇间深藏着忧伤,时而孤独地行走在拉萨街头,匆匆地去赴一场爱的盛宴;时而披着袈裟绝望地仰望布达拉宫外伸手可及的蓝天,分明想抓住什么,却两手空空!深深的叹息化作了凄然而绝美的诗行,这些浸透深情的文字,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深埋在他心底如痴如醉的梦——一个被宗教囚禁的灵魂妄想挣脱牢笼,自由自在地在布达拉宫之外飞翔!

读仓央嘉措有感 14

走在静静的图书馆里,感受着图书馆里特有的让人心安的气息,走过一排排书架,一排排排列整齐的图书,只为寻找一个值得阅读的他。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总是有一种莫名的犹豫,也许冥冥之中只是为了遇见你,在我的心里深深的种下一种感觉。一种对西藏的神往,对布达拉宫的敬仰,一种对你的难以言喻的情愫。

我回忆着你的那一世,走近你世界的是是非非里。不与佛家的崇敬与膜拜为伍,只浅浅的讲述一个作者看到的人们口中的你。一个我透过作者看到的你……

讲述仓央嘉措的故事,必然要从他的上一世洛桑嘉措说起。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是青藏世袭贵族琼巴家族中的奇女子贡嘎啦所生,他发扬光大了格鲁派,建立甘丹颇章政权,撰写了很多佛教经典,成为了藏传佛教史上功勋显赫的活佛,是西藏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也为他的来世仓央嘉措积累了福报。我虔诚的相信着藏传佛教里宣扬的前世今生,我对仓央嘉措是洛桑嘉措的转生的说法更是深信不疑,因为他们都同样充满智慧,充满着对着世界的博爱。最让我信服的是,仓央嘉措在一见到五世达赖的法器时,就紧紧握住,不肯放手。像是那法器,本来就归他所有,不曾离开过他。这大抵就是转生轮回的奥妙之处吧。

还有一个与两世活佛息息相关的人,他就是第巴桑杰嘉措。洛桑嘉措器重他,视他为自己的孩子,而他视仓央嘉措为洛桑嘉措,肩负了洛桑嘉措临终的嘱托,誓要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予仓央嘉措,而他们的故事就这样曲折的`展开了。

仓央嘉措之所以有深受百姓爱戴的原因有很多,但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情。

仓央嘉措出生在圣美之地门隅,是门巴族人的主要聚居地,门巴人的教规里允许结婚生子。出生并成长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地方,仓央嘉措心里必然也溢满了爱。也就是这样的爱,给了他无限的生命, 仓央嘉措的一生中与3个女子在一起过,仁增旺姆、达瓦卓玛、玛吉阿米。但正是因为他特殊的活佛身份的缘故,一切的开始都注定了,没有好的结果。他曾幻想与仁增旺姆一起回到故乡,他曾想与达瓦卓玛一起度过美好的夜晚,也甚至曾为玛吉阿米违背桑杰嘉措的命令。虽然他们在一起时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虽然他们爱得纯洁无暇,但一切好像终究抵不过命运,他是高高在上的佛爷,一生注定要普度苍生,把爱献给他的子民。注定因为他的身份,多出了太多的条条框框,只为爱的女子留下了永世的回忆,也为自己带�

也许有些爱就不应该开始,冥冥中他们都知道有些生活没有办法实现,一切在最终都只能化成回忆。但正如张爱玲所说的“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爱情的力量总会让人迷失,无视一切摆在面前的阻碍,执着的想要享受爱带来的内心的温暖,就算只能成为回忆,也愿意享受这小小的一刻安宁。这大抵就是世间为何会有那么多痴情人儿的原因。

与仓央嘉措的情息息相关的便是他的诗,透过三百年的尘埃,依旧弥漫着浓浓的爱意。正如作者说的“任何内心有温柔感的人,只要遇知他,便定然不能解脱。他是追随者们的精神归宿,是他们心中盛开的不朽莲花”。

他的诗很纯净,不华丽,甚至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张扬,但读着他的诗,你会觉得心底里某些相似的情感会被那些简简单单的诗句勾勒得那样清晰明了,整颗心被爱的暖意紧紧的包围,会小小地羡慕这诗所说的人,被这样无暇的爱着,享受这种幸福。他的诗里总是有离别,也许是他的生命力有太多无可奈何的离别,从小离开父母,成长中离别爱人,最终离别故土。

一个成功的诗人,总是要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才能建立起一个较他人来讲更为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的诗,他的话,也才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勾起读诗人与诗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仓央嘉措正是这样一个有太多太多故事的诗人,让我们深深爱着他的真实。他有这样一首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这首诗叫做《十戒》,相知相恋对于很多人来说总是美好的,而对于高高在上的六世达赖来说,总是一种永远不能触碰的美好。他也许没有建立下什么丰功伟业,但他够坦诚,敢于把他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敢于把爱的百转千回展示出来。他真真实实的存在于他的子民之中,使自己与子民的关系更近,更加的受人爱戴。

对他的人生,我只能表示叹息,因为他所处的位置太高,有太多对人生的约束,有太多的责任。把他拘束在一个小框架里,把情感投入在诗中。更让人惋惜的是,他生在乱世,最终受恶人诽谤,被康熙帝押解入京,一路颠沛流离,行至西藏地区的道尔格,恰逢瘟疫,他,也未能幸免,陨落在了凡尘中。

读仓央嘉措的人生,有太多的幸与不幸。幸的是他是六世达赖,不幸的也是他是六世达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我们必然要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要学着不受这些角色的束缚,活出与他人不一样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有新意,让自己的生命色彩斑斓。

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要有思考、对自己的人生要充满感情。人生是自己的,并且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塑造真实的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坚定的只做自己。这样我们就真真实实的为我们自己的人生创造了最有价值的自己。

做好自己的规划,但在规划下也要把人生过得随性些。有些事想做就去做,你如果想环游世界,就马上开始攒钱,只要够数了,背起背包就可以出行了。如果考虑了太多,人生就有了太多顾虑,就会留下太多的遗憾。想的太多就会失去了做事的勇气。这样的结果就是你一生碌碌无为,没有什么美好的值得回忆的经历。人生,过的开心就好。

人生的不同在于人生态度的选择,你若想活在光明里,就要有太阳一般的心,乐观地去面对,像仓央嘉措一般,在乱世里也可以享受人生的悲喜。这样,再苦难的人生也变成一种快乐,再大的不幸,也可以微笑面对。

他是,世间最美的,仓央嘉措。带了一缕阳光,撒进我的世界。

读仓央嘉措有感 15

我抛却红尘眷念,抛弃信仰,长伴青灯活佛。我于红尘往事中划去自己的姓名,携了一蓑烟雨,站在雪域高原之上,不求永生,但求无悔。

我似闻到了酥油的味道,那是佛的味道,我忘却宿世轮回,化身佛前的青莲,听那冥冥梵音,敲打梦中的半生记忆。那经书的油墨香,向我迎面扑来,站在雪域高原的我,接受了世间的`顶礼膜拜,可是我没有半点的欢愉。那高原的雪,洁白而又晶莹,我是世间的活佛,可是我也是拉萨街头的浪子,雪留下了我浪荡的半世记忆。

佛,今世的我违背了你的宗旨,根本无法真正的忘却红尘;佛,请原谅我的放荡不羁爱自由,那红尘仿佛才是我最终的归宿;佛,若再有来世希望你还我一个真正的红尘俗世,今生无论怎样我都要为前世负责——伴你终生。

我洗尽浮沉,褪尽铅华,转山转水,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遇。雪域空灵的高空给我的心注入一股淡淡的惆怅,世间万事万物皆只为一个“缘”字。我本世间有情僧,奈何冠以活佛之名。若自小就入布达拉宫,没有享受过尘世的喧嚣,或许我真的会无欲无求,长伴青灯古佛。可是,见过,享受过,也就忘不掉世间的繁华。佛曰:“是劫。”但我甘之如饴。

正如你所说:“我对你眉目传情,你对我暗送秋波。眼光交汇之处,命运也就打了一个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