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优秀14篇)》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本世纪初,一艘往返于欧洲和美国的名叫弗吉尼亚号的游轮上,无穷无尽的寻梦者,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14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1
在这个时光飞逝的岁月里,我有着一颗飘荡的灵魂,我将人生看成一种漂流。然而很多时候,我总会发问自己,漂过岁月之河——家是什么?
家是一只船
看《海上钢琴师》,名叫“1900”的主人翁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与不舍,就是一种对家的眷恋。
生于斯,长于斯,家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这里就是他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可以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这艘船载着他穿过漫长的岁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太平凡,每天对着的都是那一抹蓝,不停地飘着。然而远航的水手都知道,当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时,他们的心跳是欢快的。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最好的温暖港湾。
他在船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弹奏美妙的乐曲,想到哪里弹到哪里。人们在他欢快的琴声中度过一次次难忘的旅程,而他一如这艘船上的主人,用自己的热情迎来送往,不知疲倦,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被温暖包围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可以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可以驾驭这种“有限”,在这里,他就是他。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可以选择,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他只能选择自己可以选择的、可以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他呆在了海上,选择了家。
家是永远的岸
家是永远的岸。作为一个普通人,或早或迟,都需要一个家。记得奥运会经典语录里就有菲尔普斯获奖之后的一句:“我要找妈妈!”妈妈就代表着一个家。不论成功与否,家都是倦鸟归巢、落叶归根的最佳场所。当船要被拆卸、炸毁的时候,他依旧没有登上岸,他是属于那里的,那里才是他的家,那里有他魂牵梦萦的永远的岸。他赤条条被人抛到了海上,就注定了他的家在那里。油轮天地里的那份独有的情感,让他觉得无论外边的世界多么纷扰,家,才是一个默默护佑着自己也铭记着自己生命的岸,才是他登上世界的岸。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00字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0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2
初一的时候,我问了问饶老师值得一看的电影,饶老师脱口而出:“海上钢琴师。”,到了暑假,电影单中又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字。“这一定是一部好电影。”于是,我带着这样的心情,细细地品味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故事是以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的,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介绍了一位钢琴天才1900的钢琴故事。
幼时的1900,是在襁褓中被人发现的,他的母亲抛弃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儿,生活在烧煤工人的船舱里,大家都照顾他,疼爱他,教他说话,写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现任父亲因救人而死,他便非常地伤心。1900离开了父母,没有出生证明,悄悄地来到这世界,有得悄悄离去。正好比一个人死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相关信息,没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没有一座属于他的墓碑,但他确实来到过这个世界,真真实实地活过。
1900对不好的事情十分厌恶,但不会用嘴说,会用音乐去表达。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但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
影片结局,1900在一艘即将炸毁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愿下船,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取,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是,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择,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择。或许,到了天堂,他仍会弹钢琴,就像原来在海上一样。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3
伴随着低沉悠扬的音乐,影片拉开序幕,幽暗的楼梯绵延不绝的伸展开来。潮湿而又逼仄的水汽弥漫在空气里,这多像一个悲凉而又巨大的隐喻。麦克斯好像预言家一样的声音振荡着呼啸在你我的耳畔。
导演将麦克斯的回忆与一九零零真实的生活穿插交错,得以重现天才传奇的一生。
这个被遗弃在头等舱钢琴上的孩子,世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正如麦克斯所说,没有一个城市,一个教会,一个医院,监狱或棒球队知道他的名字,他没有国籍,没有生日,没有家人。他在一个像船一样大的摇篮里成长,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旅行。在舷窗里看到的一切,就是他童年的世界,一望无际的海平面和汹涌的波涛。他的名字,丹尼勃曼TD雷蒙一九零零,是对整个世纪的眺望。
他推开那扇锈色的铁门,刹那间,音乐的泉水汩汩而来,沁入他的心灵,他的目光在光影交错的朦胧中游离,最终,停在那架钢琴上……
这是电影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一笔,无师自通的一九零零弹奏着美妙的音乐,并这样,与音乐一起成长。
晕船的麦克斯托尼在大厅遇见穿着燕尾服绅士一样的一九零零,他神情自若,如履平地的穿行在摇晃的船上。作为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电影,在导演托纳多雷的这部作品中,画面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随着船身摇晃而滑行的钢琴以及流动的音乐,划过天际的滚滚惊雷,怒吼的海洋,无不为这经典的桥段添上浓墨重彩浪漫的一笔。大海咆哮着为他伴奏,海浪与音符融合……
他是向往人间温情的,他用船上的无线电与陆地上的人们交流,甚至可以想象出一个他从没去过的城市的样子:冬天的时候,漂亮极了,三月份你总能遇到那样的午后,至少可以想象一下,浓雾滑入,就像白色的栅栏,漂浮在街灯下,淹没了万物,就像白色的刀,太神奇了,看不见房顶,看不见树枝,看不见圣路易斯教堂的尖塔,人们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见……
他从不墨守成规,他的手指跟随思维跳跃,他说:“去他的规则!”他伴奏的舞会总是欢快并奇异的。他可以用音乐描绘每一个人的思想。他在三等舱为穷人弹琴。蚂蚁般的人群围绕着他的琴音起舞。他的思维在不停游曳,在火山的边缘,美丽的村庄,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他的手指簇拥着他的思想,一朵朵奇葩在黑白琴键上绽放。他的塔郎泰莎,人们从他身边散开,去追寻各自的幸福。他的孤独晕染开来,在冷寂的空气里散发着清冽的香气,是他灵魂的味道。
他说,我相信陆地上的人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又将至,这就是为什么你不会厌倦永远在追寻着,哪里一直是夏天。我——并不羡慕。他一语成谶,更像是一位钢琴诗人。
镜头交错,在荒凉废弃的弗吉尼亚号上,麦克斯在寻找着他最好的朋友。他深信一九零零不会离开这里。
生于斯止于斯。这是他的信仰。
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罗的钢琴对决是电影里最精彩的桥段之一。两位钢琴家都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演奏技艺。与充满挑衅的杰里相比,不卑不亢自信的一九零零显然更甚一筹。他的名气也达到了顶峰。这个时候,他与他的爱情不期而遇。然而,即使是爱情,也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拒绝录制唱片。
因为,我和我的音乐不容分割。
苍老的弗吉尼亚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当麦克斯在腐朽的船舱里播放着一九零零曾经为自己的爱情弹奏的音乐时,他找到了他,这里诞生了哲理的一段对话,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在人类的城市里,无穷无尽的是欲望。对于一九零零来说,城市是一架无边无际的钢琴,在这里,演奏不了他灵魂的音乐,他宁愿,退出生命的舞台。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用简单的故事情节构建了他心中的艺术理念,他的人文追求。这在他的“时空三部曲”中的另两部《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都有所体现。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更像是导演思想的凝结,一九零零,是真正艺术形象的化身。这是一部艺术悲剧,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沉浸在悲怆唯美的背景音乐中。作为托纳多雷的配乐老搭档,埃里奥莫里克奈再一次征服了观众,并由此荣获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弗吉尼亚号停泊的时候,巨大的阴影覆盖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覆盖了欲望,追求和一切。整部影片都在渲染,都在对比,导演不惜用大量全景镜头表现无边无际的人群:晨曦,自由女神在浓雾中浮现,繁华的城市在人们的瞳孔里放大,所有人都高喊着America!这是一种象征,与一九零零的信仰相悖。他的孤独是因为与世人精神追求的距离,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他的超然,成就了他的艺术,也是他的幸福所在。他不属于这个物质的世界。
正如他所说,我是生在这艘船上的,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4
电影结束时,黑白字幕慢慢闪现,但我不忍关闭视频窗口。哀怨的小号声划破了我的心,悠扬,但沉重地压在我的胸口。我心中的悲伤就像浓茶,持续很久。我拒绝失去这份珍贵的悲伤,并把时间条拉回到他徒劳地演奏的时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由一个锅炉工人抚养长大。他的名字是“丹尼·布德曼1900”。他是一名天才的钢琴演奏者。在船的舞厅里,他在暴风雨中随着钢琴跳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绘人们的心灵。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限制在船上。虽然世界从他身边走过,但他不敢进入这个世界。
他从未离开过他生活的'“弗吉尼亚”。他曾经崇拜过那个平凡但布满灰尘的女孩,但 他也想下船去找她,但在舷梯上,他看着无尽的世界犹豫着要不要回来。他还有一个真正进入他内心的朋友,但他拒绝和他一起下船,选择了死亡。
正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有数百万个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光是街道就有数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一个?如何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片土地,一种生活?我不知所措,只能选择一种死法。”因此,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表演中与残破的——号船一起爆炸。
一架钢琴,琴键是开始,琴键是结束。幸福是他心中的距离。生活的梦想总是存在的,但他终其一生都会退缩至死。原因是他缺乏尊严和战胜命运的信心,这让他习惯了孤独。他的“无所作为”让他的幸福成为一场悲剧,永远留在他的心里。
看,我不禁想起了距离和我自己。像1900年一样,我默默地问自己,“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我的心还没有告诉我答案。虽然我像其他人一样努力学习和工作,但我能仅仅为了生活而生活吗?在我心中没有这样一个自由和诗意的距离。或者,虽然我心里有这么一个遥远的地方,我却因为理想和懒惰之间的矛盾而犹豫不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5
对于以回忆叙述性方式来展开的影片,很多人会觉得沉闷,而我却一向喜欢,说不清为什么,就喜欢那样娓娓道来,缓缓展开的故事、画面,喜欢回忆者在经年之后,经过内心沉淀而做出的那些更加睿智、深刻而多少更具哲理性的评判总结及其自心底流淌出的叙述。
我并不是个资深影迷,对电影艺术就应算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对某部电影的评判也仅仅只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天是我第一次观看《海上钢琴师》,却被影片深深地打动,可能是因为自己接触到的真正优秀的电影还是太少的缘故,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最能够沉重地与我内心深处发生撞击的一部影片,以至于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浑然不觉,似乎有很多很多感触,却又似乎思绪混乱飘乎,什么都抓不住,所有那霎那的感觉拥塞在喉头,哪一个也无法轻简单松轻快明朗地先走出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下船吗也许真在那样的。时刻,我会恐惧,但至少此刻,我若是他(必须是我是他),我的回答也是"No"。1900,他本就不属于这片真正的陆地、真正的人世间。从出生、从他成长过程、从他的才华与梦想施展、实现方式,当然还有点滴折射出的他的个性与行为方式,注定了他是个无法生存于凡世间的、上帝误落人间的精灵。1900的出现本就是不同寻常的,从生命最初的成长,就是畏惧……他总是藏匿于船仓中,怕岸上有人来将他带走。这种躲避与内心的恐惧早己埋于心底。他的所有对人世对社会的认知,均来自船员,正如片中所说,“他们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教养他”。养父关于孤儿院的解释,让成年后的1900依然深信,所以他说小号手“就应被送进孤儿院”,按说这不合理,他不可能始终那样认识。我想,这是否也在暗示,1900与正常的社会人是完全不同的,对世界的认识是截然相反的。这一点似乎在与爵士乐钢琴家莫顿的决斗前、决斗中也略有体现。1900,似乎也尝试过与正常人接轨,他在船长室拨通那两个电话后曾说过一句话,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他以为两个陌生人的通话就应是友好而美妙的,但事实正相反,这算不算1900第一次试图回归受挫呢与初恋的相逢,对爱的向往就应是让他处于回归正常社会的纠结时刻,整整七年的时光,他饱受纠结之苦,最后下定决心要下船去寻找所爱的人。在影片演到1900与船上所有人拥抱告别,坚决地准备走下virginian号时,我的眼中突然涌满泪水,其实因为观影前看到介绍,很清楚地明白1900不会走下船,对这突如其来的甚至能够说毫无来由的情感波动自己也感到一丝困惑,连我,一个观影人尚且如比,1900又如何与virginian号割裂况且,对于要突然应对那“没有尽头”的陆地,他完全不知所措。那是与他生存的内心世界,与他所沉浸的音乐与梦幻世界完全没有过交集的另一个世界。
88个琴键在他脑中手下掌控,每次航行旅客但是2000人,船头到船尾的空间终究有限。而他下船要应对的却是从未碰触的没有尽头的世界,是他内心一向恐惧与逃避的陌生世界!
他的回到是必然的。1900所拥有的音乐天才自不必说,这样的才华,就应说在下船后,也必须能够让他衣食无忧。然而,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是惶恐的,而他的音乐源泉也必然枯竭。名利,也许根本就没在他头脑中出现过,无所谓放下;感情,在他的精神世界中,还占不到最多份额,不足以支撑他的世界,生命,只是他精神世界的存放处。随游轮消失,我想,这就应是1900最正确最好最幸福的选取与结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6
上周和宿舍的一齐把《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这过去整整一周了,心里还是为电影情节耿耿与怀
我们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每一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想1900为什么执着的就是不选择离开大海呢?这么一个天才选择一个有界的轮船生活一辈子,钢琴是他的一生,不对,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对,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我此刻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向坚守自我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向都没有,就算是死亡。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我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明白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能够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20年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1900也有感情,他的'感情更是单纯的想让人发笑,他没有去勇敢的为爱而改变,但这是我欣赏的,自我的生活就要自我决定,既然性格决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变,否则还是自我的生活么,对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7
第一部电影,有让我想看第二遍的冲动。
影片以三人称的叙述开始,叙述了人们对美国的渴望。新奥尔良,美国的重要港口,他是大批移民的聚集地,看到他就看到了自由。而这样一个包容的城市却容不下1900。一个白人孩子,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遗弃在一条豪华轮船贵宾舱的钢琴上,却被轮船最底层的黑人添煤工人收养了。影片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具有强烈的象征好处,黑人Danny是他的爸爸,而钢琴就是他的妈妈。
“什么是孤儿院”“孤儿院像监狱,关没孩子的人。”;“什么是妈妈”“妈妈就是马,妈妈是世界上最棒的马,你赌她绝对赢。”一开始爸爸Danny给1900的世界观念就是与普世价值相反的,早已经在1900的潜意识里刻下了“船是整个世界而陆地是不可登上的船”这样的观念。在爸爸出现意外死了之后1900开始展现了他过人的音乐天赋——钢琴演奏。准确的说,是钢琴和船一齐组成了妈妈这个概念。1900把所有的能量都倾注再了钢琴和船的身上。
为什么他不下船先前就有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可惜当时我还没看这部影片。
船在港口停靠过无数次,影片中透过画面表现出来的有4次。
第一次是故事的叙述者也就是1900之后的同事兼好友Max上船的时候,因为这次靠岸才有了这个故事和1900这个人,因为是Max向岸上的人讲述了1900的故事,让1900在世界上有了存在。
第二次是船靠岸后Max问1900“你为什么不下船你就应去看看这个世界,哪怕一次也好。”,“whywhywhy"1900也开始问自己,但他给出的回答是”岸上的人把时间都花在质疑上,有些事情无须强求。”他真的是这么想的么他是不敢质疑。不敢质疑船上的世界,不敢质疑他的职业——海上钢琴师,也就是不敢质疑他妈妈。而在他心里有些观念一向在被动摇。和农夫的那场对白发生在经济舱的钢琴边,就1900和农夫两个人。农夫说:“几年前我只懂耕种,我的世界就是那一亩地,我从没见过大城市。”这句的潜台词其实是“1900只懂弹钢琴,他的世界就是这只轮船”。这是1900的自问。但是1900应对农夫说的话,回答却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有个朋友和你一样。”这个“朋友”就是他自己。他实际上是不理解此刻的自己的,但是他却离不开自己的妈妈。农夫为了自己的小女儿外出闯荡,说自己因此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并被海洋的声音所震撼。“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海洋的声音”这是1900的回答。真的么从小生活在海上的人却没听过海的声音我想,那里的”海洋“是指外面的世界,指自由,指梦想。农夫告诉了1900,生命是能够改变的。
在第三次船靠岸的情景中画面呈现的是1900对一个女子的送别。别人为他的琴声录制唱片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个女子,悠扬动听的琴声表达了1900对女孩的爱慕。他想要把录制的唱片送给她,却一向没有勇气开口。他半夜跑到船舱偷偷的吻她,在船上远远的望着她。他明白了女子就是那个农夫的女儿,在女子下船的时候他像女子求证了这个猜想,看得出女子对他也颇有好感,但手里拿着唱片却最终都没能把礼物送出去也没能下船追那个女子。他在船上遇到过无数的美� 这次送别对1900来说是个巨大的挫折,他在第一次寻找自己的过程中失败了。然后就有了第四次靠岸。
在消沉了一阵子之后,1900最后决定下船了,去寻找新的世界。他和Max聊自己下船之后的完美生活,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船靠岸后,船上所有的员工都与他告别替他高兴。但是,他下船走到一半时突然停住了,影片进展到那里变得十分揪心,观众最不期望的事情发生了。他站了好久,注视着自己向往的城市,他犹豫了。他把自己的帽子向空中扔去,期望它能落到岸上,但是帽子却稳稳地落在了水里,然后他彻底绝望了,转身回到了船上。
影片以插叙的手法呈现故事,Max站在此刻的时间里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而此刻的故事仍旧在继续。那艘船经历了战争,已经破旧不堪,准备被爆破。过去和此刻两个故事就在这个时间点上交汇了。Max去废弃的船上疯狂地寻找1900,他相信1900肯定还在船上。破旧的船舱里全是废铁和积水,Max用留声机在船舱里放着被1900折断的唱片,音乐放遍了每一个角落,然后他们相遇了。
他为什么不下船“大城市,看不到尽头,尽头在哪里当初我下定了决心下船,下船的时候情绪很好……眼前的景色难不倒我,不是眼前的景物阻止我,而是我没看见的景物。”,“陆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太美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郁的香水,是我创造不出的旋律,我永远下不了船。”他从一出生就不被这个世界所承认,他是被遗弃的孩子,应对抛弃自己的那个世界他充满了渴望也充满的无力。真正想要的东西是最没有勇气去争取的。他对陆地的排斥实际上投射出的是 甚至在离别时,在他对天堂的幻想中,自己也是不被天堂接纳的。他不明白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的能量都固着在了恋母情结中,似的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应对这个世界。最终,在自由与死亡之间他选取了死亡,和船一齐被爆破。下船就是一个情节,他在那个情节中一次又一次轮回,直到死去。
影片一开始就说这是个大家都不相信的故事。1900,真的有人叫这样的名字么影片中时不时出现荒诞的情节,这让我感受到1900根本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子人格,他是Max的子人格,是我们每个人的子人格,他包含着我们的欲望、无比渴望却不被自己承认的欲望,故事的结局就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困在了船上,永远都下不来,我们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永远都走不出去的世界。
影片一开始就感动了我,越往后情绪堆积的越多,最后忍不住在最后那段看似平静的场面中爆发了,影片结束之后都无法平息。影片叙述很紧凑,两个小时每个场景都很经典,钢琴演奏在作为影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表达情感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上起了很大作用。这是我长这么大写的第一个影评,我没办法把每个觉得精彩的地方写下� 我没敢看别人写的影评,我怕看了之后就不能最真实的表达自己最及时的看法了。可能再看几遍之后会有新的想法,那就是之后的事了。
我迫不及待的将感受写下来,是怕任何时间或事情的打扰让我忘记此时的感受。只是我的感受,我不明白对或者错。
我打算将这部影片好好珍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8
天,同麦克斯坐在餐桌前,他平静的说,在到达纽约的前三天,他要去到陆地。“你会来看我吧?来我陆地的家?”1900问。“当然了!我会带一些甜点外加一瓶酒,你向我介绍你孩子的母亲,邀我一起共进星期天的晚餐。你同我夸赞她的厨艺,她向我说,你常和她提起关于有我的故事。”麦克斯回答。最动
人的友谊大概就是这样:因你与我有了链接,从此,与你相连的你的至亲至爱,也与我有了关联。
我想,麦克斯的回答,也是无数个你我脑补的情节。我们沉醉于1900的音乐,欣赏他这样天才般的艺术,却又因怜惜他们的孤独,希望他们能够品尝一丝凡夫俗子的热闹与普世的幸福。
假如给你一双上帝之手,拥有去改变他命运轨迹的权利,你是否又真的会愿意、舍得去改变呢?
麦克斯在破旧的船舱里播放那张黑胶唱片,再一次试图寻找出1900。当麦克斯找到他。
问“这些年你都做了什么?”
“创造音乐。”
“甚至战争时期也在做吗?”
“即使再没人跳舞的时候,即使炸弹四处飞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演奏,没有停歇。直到穿驶到了这里。”······
“我一生中只在乎一件事,演奏小号。”正因为麦克斯有这样的心语,他才能正确解读1900,并懂得他。他们彼此也才能成为一生的挚友。最好的知己或是彼此成就吧!所以,最后麦克斯选择尊重1900的决定,独自离开。
1900同麦克斯最后一段谈话,反复听了很多遍。每一遍,都领略更多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同深深的为之震动。
他说:“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
在1900眼里,陆地上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这样的光怪陆离,无穷无尽才是最可怕的。不像他形影相伴的钢琴,有首有尾,有开始也有结束。钢琴上数得清的88个琴键,意味着简单澄明,当欲望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9
一、
为什么不下船?
是为了自由,也是为了梦想。
二、
弗吉尼亚号是一艘很大很大的船,但它对于浩瀚的大西洋来说,还是太小了。假如说有一个人在这船上度过了漫长的一生,,恐怕没有人会相信,所以几乎所有人起初都以为麦克斯在开玩笑。然而这个人确却真真切切存在过,他叫1900,在弗吉尼亚号出生,也在弗吉尼亚号死去。对于大西洋来说微不足道的弗吉尼亚号盛满了1900一生的嗔痴爱怨。
弗吉尼亚号是禁锢了他的坟场?
不,不是这样的,弗吉尼亚号其实成就了他的自由。
1900曾有一次最靠近陆地,但最后他还是回到了船上。有这样一个镜头,他走到了舷梯上,却突然停了下来,静静地站了很久,然后将自己的帽子抛向空中,希望由它的落点来决定自己的去留。我觉得,其实他在静立时便已决定好了自己的去留,用帽子做决定不过是一个形式。1900回到船上,回答麦克斯的疑问时说道,阻止他迈上陆地的,不是他看得到的东西,而正是他看不到的。世界太大了,每天都有无穷无尽的问题向我们涌来,每个问题都可能绊住自由的脚步。哪块土地是自己的;哪片风景是自己的;哪种死亡方式是自己的?陆地何其广大,却困住了自由的心。
只有在船上,1900才会有真正的自由。从现实来讲,当警察、经理甚至他多年的好友麦克斯想要找到他时,往往是徒劳无获的。他对弗吉尼亚号太熟悉了,知道怎样可以很好地隐藏自己。所以,除非他主动出现,否则这条滑不溜秋的鱼定会始终在自己的海洋里自由徜徉。他的精神也是自由的,他可以在这儿说任何话,做任何事,特别是弹钢琴,只要他想,他可以随时奏响自己喜欢的旋律。假道学的指挥师总会要求他弹点正常的旋律,但1900怎会受禁锢,他总会用跳跃的音符使人们欢快地动起来。
眼睛能看到的东西是很少的,唯有心才能看到广袤的世界。1900用心看到了新奥尔良的漫长街道,看到了巴黎高耸的埃菲尔铁塔,也看到了莫宁街27号暖暖的灯光。在船上,没什么能困住这颗自由的心。
三、
电影中共有四次人们高声呼喊American!的场景,美国对于这些高呼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无比香甜的梦,但1900的梦不是美国,而是自由。他不想成家,不想赚大钱,不想买豪宅,只是想弹着琴,在海上流浪。
岸上的人冬天刚到就等不及夏天,夏天来到又害怕冬天的降临,总是在寻找不属于你的四季如夏的世外桃源。但1900清楚地知道冬天就是他梦想的最好的世界了,这个冬天便是弗吉尼亚号。对于别人来说,弗吉尼亚号只是一个暂时的停留地,是为了到达甜梦而经历的苦难,人们在上面时总期待看到美国、看到自由。可是1900眼里的弗吉尼亚号再好不过了,这里有他无限的'自由,夫复何求?
他用心敲击每一枚琴键,尽力演绎自己的人生。率性而为快乐的时候,用飞扬的音符使人们舞蹈;生气的时候,用急速的乐章使人们震撼。
麦克斯是个可爱的人,只是他正如这世界上无数的普通人一样,被许多无谓的东西绊住了脚步。登船时24岁的他风华正茂,心里只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演奏小号,可是海上漂泊的时光实在是太寂寞了,最终他还是下了船,想要去陆地开始一段新人生。然而残酷的现实折磨着他,差点让他连小号都丢了。
四、
这个世界上最多的就是麦克斯,1900只是凤毛麟角。麦克斯们有着一点理想,可总是被为什么牵绊,最终只能平平淡淡地熬日子,既无自由,更不必谈起初的理想。1900们用坚毅的心志在万水千山间跋涉,看似寂寞,但始终与梦作伴,岂不快哉?
为了自由和梦想不下船的1900,我祝贺他一生圆满。庸庸碌碌的麦克斯,我为他接下来的人生祈祷,愿他能衣襟带花,得偿所愿。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10
有人说,这是一个杯具。而我却以为,没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假如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便陆地上有大把大量的资金,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是那里。不是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杯具。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无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比较好,鱼是水,人是地,只不过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怎么样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长时间,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非常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可以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儿走。
看到那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大家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非常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没办法纯粹地活,由于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期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是人间,即便在那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部分。假如可以的话,他宁可一个人,一架钢琴,就如此一向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后选择与船一齐炸毁,这样,海上会流传着如此一个传闻:以往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一直没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11
生于船,死于船,1900是他独有的名字,钢琴是他终生的伴侣,大海是他灵感的源泉,宽广的大海赋予了他活力、生命,以及如同海一般透彻的心灵,他的手随着波涛的摇曳尽情演奏,心却神游大地,无所不往,他便是这样一位特殊而又神秘的海上钢琴师。1997年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将这位赋予传奇色彩的钢琴师的一生搬上了电影荧幕,也造就了一段电影史上的经典,传奇的海上钢琴师有太多的别于常人的地方,这也让观者能够无限的思索、探寻,以至于反思人生应该如何生活。
人生应该如何栖居?人应该如何存在呢?亦或是人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影片《海上钢琴师》没有给我们最终的答案,尽管如此,它却指引我们去思考这一切。1900的人生是一场喜剧,也是一场悲剧,上帝赐予了他天才的灵感以及一双无可媲美的灵巧双手,大海与他融为一体,使得他足以在有限的琴键上驰骋,演奏出无限的乐曲,� ,他曾试图下船,却又退却了,理由很简单,却很真实,因为那无限蔓延的城市让他看不到尽头,下船之后他不知该走向何方,这种茫然的恐惧围绕着他,终究酿成与弗吉尼亚号共赴大海的惨剧。
1900的乐曲不应在凡世,应该留于天堂,他的音乐才华不仅使他的名字流传于弗吉尼亚号上,也惊动了当时物欲横流的世界,爵士乐的始祖慕名向他挑战,在波涛汹涌的邮轮上,一场较量无可避免,这不仅是名利之心与纯净心灵的较量,还是凡世乐音向天堂之声的冲击,事实证明,纯洁的心灵才能谱写动人音符,挑战者在嘲讽声中狼狈地逃离,1900的音乐也� 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这是何等淡然的心态,以至于不由得拷问自己,当我面临如此抉择之时,是否能这样取舍,存在于社会联系之中的我们有多少不愿为而又不得不为之的东西,驱使着这一切的终究是我们内心的观念,坦然承认,我们无法做到像1900那般的豁达,因为我们始终被社会这个大链子所牵引着,这是无法回避的,尽管我们无法抛弃一切的世俗观念,但我们还是能做到守住内心的那一份净土的,我认同理解1900的人生观、价值观,但这一切并不是属于我的,因为我们在生活之中有着太多的不同点,追求名利而不狂热,向往财富而不痴迷,永远也不要做权势的奴仆,我想这样才会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观念吧。
我与1900不同,我自小不具备音乐才华,唯有对绘画情有独钟,对艺术的认同感或许是我们的共通之处。我憧憬过用艺术改变我的人生,我知道1900不会如此,尽管他的才华足以让他的人生转变,在他眼中的人生不过是走一条路,住一栋房子,一块地,选择一道风景欣赏,选择一种方法死去,然而对我而言,这种观念过于消极,人生是有所选择的,也是绚丽多彩的,每一片家园,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寄予感情,有所流连,人生有其理想,尽管来去匆匆,但充满意义,以至于在我们离开人世时,也能看到那一道道真挚的泪痕。
1900是社会的弃儿,但他也有过家,弗吉尼亚号就是他温暖的家,而大海,则代表了他的生命的归属,他没有家庭,但不足以让他失去爱情,丢掉爱的资格,世界不曾证明他来过人世,但这又何妨呢?他只要能活在麦克斯的记忆之中就足够了,因为友谊是能够跨越生死的鸿沟的。在火光之中,弗吉尼亚号沉没于大海,伴随着1900内心深处的琴弦声,天堂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应该会有琴声吧。没关系的,只要有钢琴就好,一场生离死别,不属于社会的天堂之声终究魂归天堂。
一切都已经结束,但一切又都没开始过,因为1900不曾属于这个世界,琴声停止响动,他走得不留痕迹,但“天堂之音”却曾响彻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12
主持瑞安振轩妈:亲爱的育心家人们,下午好!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瑞安的振轩妈,我叫陈瑜,网名振轩妈,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成长。
一架钢琴,一段旋律,一羽人生,一个传奇。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有请李老师为我们分享看《海上钢琴师》有感。
代分享鄂轩妈:李老师有事,现在由我代分享。
主持瑞安振轩妈:好的,感恩轩妈。
代分享鄂轩妈:大家下午好!我是温州其育妈李阿丽,很开心又有机会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带大家看电影,再分享自己的一点后感。
先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意大利电影,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由蒂姆罗斯主演,电影主要是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
这部电影由Max卖心爱的小号时,讲述的一个在弗吉尼亚号认识的人物故事。刚好也在琴行老板这里得到弗吉尼亚号要炸毁的消息。
故事情节一:
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邮轮弗吉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丹尼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丹尼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丹尼博德曼T。orton自认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因而向1900发起挑战。最终1900获胜,这次比赛更加让1900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他的内心依然平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他的快乐。
02永康中天爸G14:我们生活中,看某某在哪方面很突出,就很多人追棒!所以有追星族。
代分享鄂轩妈:直到他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录制唱片,女孩走来水龙头旁准备洗脸,下一个镜头是她用毛巾擦干脸部,借着窗户玻璃整理外型。窗内正在演奏的1900看到了这一幕,对她产生了感情。随兴而发弹奏了一曲柔情似水的曲子。(那个女子就是拉手风琴的农民的女儿帕多安小姐,那个老人曾与1900在船舱内交心畅谈过。他来到了美国,开立了一家鱼店,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而1900却始终不能释怀。直到最后一刻。)
唱片录制完成,出版商把唱片放给1900听,他没有把唱片给出版商,因为他不允许别人把他的音乐从他身边带走。他犹豫再三,想把唱片送给那位素不相识的女孩,却没能如愿以偿,1900无法掩饰自己的哀伤,他失望地毁了唱片把碎片扔在垃圾桶里。于是他与爱情失之交臂。
在女孩下船之后,Max和1900谁都没有再次提起那个女孩,1900依旧弹着钢琴,但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女孩。Max的劝说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打动了他,在至少十二次航行后的某个春天他突然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
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x送给他的骆驼毛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但当他走到船梯的一半时,他茫然的看着偌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他突然摘掉头上的礼帽并将之抛了出去,然后1900转过头,返回到了船上。他对Max说,我再也不下船了。自此,他与陆地上的世界失之交臂。
故事的结尾:直到许多年后,二战结束,早已离开弗吉尼亚号的Max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1900在船上,可是1900并没有露面,直到船马上要被炸毁前,Max拿到当年的唱片独自在船上播放的时候,1900才在角落里现身。
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他说出了当年他未能下船的原因: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那些城市里的街道无边无际,就像有无数个键的没有尽头的钢琴一样让他感到恐惧,他宁可退出生命的舞台,给自己一个尽头,而不愿意茫然无措的面对一个无边无际,无所适从的生活。Max无法劝他下船,最终悲伤的离去,在远处目送维珍尼亚号和1900一同被炸弹粉碎。
那天他告诉那个他曾对之提起过1900的传奇故事的乐器行老板:1900死了,老板也感到惋惜,于是把Max因为窘迫卖掉的小号还给了他并对他说,一个好的故事比一个旧小号值钱。带着旧小号与1900的音乐传奇,Max离开了,从此,只有Max一个人会记起那一生不会踏上陆地的天才钢琴师和他传奇的一生。
看完这部电影,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
我理了以下几点:
1、八岁前,1900跟老丹尼生活船舱下,保护得很好。老丹尼跟八岁的1900说,弗吉尼亚船下一切都是不好的,陆地上有鲨鱼会活吃你。一个孩子,早期的教育非常重要,父母一句话,一个习惯就可能影响一生。
02永康中天爸G14:奇特的人生,1900没有勇气面对世界。
代分享鄂轩妈:
2、在他遇到心爱的女孩时,在分别交谈中,1900都没有勇敢的表达出自己想对女孩说的话,女孩离开的时候说了自己的住址,明确告诉他可能去找她。当经过好长一段时间,1900决定到陆地上,去追求自己的爱情,活出完整的人生。他只走到一半接陆地梯子,被眼前诺大的城市、错综复杂的街道,给吓倒了,转身回到了船上。
这时候,就像是人生走到三叉路口,还需要一个引路的人出现。就像人在教育孩子时,有一个身上有我们想要的特点的人,如:赖国全老师,孩子教育的。很好,家庭幸福,事业成功。我们跟着学着,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就会轻松。
3、从欧洲到美国来回,在弗吉尼亚号每次2千人行海中,他的音乐给人们快乐中的加点缀。他像弗吉尼亚号这艘船一样,炸回时,化成一团烟消失。朋友Max把唱片的碎片藏到了1900的钢琴中,是1900唯一留下的音乐记录。也是唯一能证明,他从这个世界上出现过。
02永康中天爸G14:习惯于船上的生活,一艘船从小禁锢了他。
代分享鄂轩妈:是的。
主持瑞安振轩妈:是的。
代分享鄂轩妈:有种凄凉的感觉。
05钰涵妈妈:也许是养父的那一句话
代分享鄂轩妈:其实,1900的人生可以选择更积极向上些。继续发扬他的钢琴才能,认美妙的音乐传得更远,更久。
好了,还有一点,我们先学习吧。
1900的一生成功吗?我们做家长的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我们想培养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呢?我们自己的一生,要留下什么孩子呢?是金钱,是房子,是名利,还是要留智慧给孩子呢?
(值得深思!)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这些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育心的一切,感恩大家的聆听。
05钰涵妈妈: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代分享鄂轩妈:接下来,请主持人!
主持瑞安振轩妈:感恩轩妈妈。
1900在船上长大,从没有离开过,自第一眼见到钢琴,便爱不释手。他爱音乐,爱生活,爱那一片海。却没有勇气,面对新生活,融入到社会中。
02永康中天爸G14:是的。
主持瑞安振轩妈:因为这艘船,这架钢琴,是他无法割舍的生命,只有看着海,他才有灵感,才有情怀。
02永康中天爸G14:有爱,却很局限。有想法,却没有行动,没有勇气走下船。
代分享鄂轩妈:是的,不敢挑战新生活。
05钰涵妈妈:也许他像海里的鱼,离开了水就失去本能~
主持瑞安振轩妈:是啊!这部《海上钢琴师》不仅情节曲折动人,而更精妙之处在于,故事中塑造的主人公1900,并非十全十美。
1900的确是名副其实琴技精湛的海上钢琴师,但对于生活,却缺少信心和适应性。然而,正是这种缺憾,才促使我们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人生。
代分享鄂轩妈:但是,他的音乐天赋是无可挑剔的。
主持瑞安振轩妈:这是一个诞生在海上的音乐奇才。他的生命和船、海,连在一起。船,要炸毁了。火光、烈焰。1900一个人伴着他脑海中的钢琴也许对1900来说,那是他最好的结局了。
又也许,这样的故事,才是电影,才足够让人对此有所感触吧。
大家说呢?
曾经的钢琴,曾经的旋律,曾经的人生,曾经的传奇,消失在海平线。
代分享鄂轩妈:是的,可惜!
主持瑞安振轩妈:生命无限,重新开始,用琴键敲出你我心中的音乐。
代分享鄂轩妈:这难道是必然吗?
主持瑞安振轩妈:我们走在育心这条路上是很幸福的。
代分享鄂轩妈:嗯,嗯。
主持瑞安振轩妈:或者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代分享鄂轩妈:我们的人生有明师指点,不会茫然或是消极的面对自己的生命。
主持瑞安振轩妈:我们能将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恰当的运用在生活中,也许你会处处幸福。相信跟随育心不会茫然。看完李老师的观后感,有些伤感了。很入戏了。
代分享鄂轩妈:我也是。
主持瑞安振轩妈:我觉得这样的人才,走到这样尽头没有人指引,太遗憾了。
感恩轩妈代分享,感恩李老师。
好,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了。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伙伴多多指点和包容,谢谢大家!
让我们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育心经典!
感恩一切因缘!我们下期节目再见!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13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他被人遗弃在邮轮弗吉尼亚号的钢琴上,后来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能够通过观察人的神态来弹凑出相应的音乐。在他战胜自认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的爵士乐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后,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但他的内心依然平静,以不允许别人把他的音乐从他身边带走为理由拒绝了。1900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离开过这艘船,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到了最后,好朋友Max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与弗吉尼亚号殉船于海底。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 时,我并不赞赏他。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不敢面对现实,固执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整部电影最让人深思的就是结尾时1900与Max的对话。1900所说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个真谛。1900不敢下船,是因为他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与其说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不如说是看不到人欲望的尽头。在城市里,有太多的选择、诱惑,让人无所适从,使他对未来产生了恐惧。
1900才华横溢,却谈薄名利,甘于船上的平凡生活。生于船,长于船,最后与船殉于海底。他有陶渊明的品格,屈原的气节。1900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污染的人,他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这艘船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对于他的死,我们感到惋惜。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900最后的结局殉船于海底是必然的。面对着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不变则亡!这艘船造就了他清高傲慢、寡默任放、独立率真的性格。性格就是人的宿命。因为他适应了船上的生活,他已经不能或是不愿意改变了。对于连绵绵不断的城市,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了。要他回到陆地重新生活,他是无所适从的。
在现实中,我们没有世外桃源,只有赤裸裸的社会。社会是什么?它是竞技场,是天堂也是地狱。 在当今社会上,与其说人们在追名逐利,不如说是为了生存。一个生存的欲望,可以催生出好多东西,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动力。 亦可以使我们迷失自我。欲望是把双刃剑。但给欲望一把尺度,它就会变成追求。人生有所追求,生活才精彩,才有意义。我们总不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虚以世界里。要适应这个社会,但不要随波逐流:要改变自己,但保留一颗醒悟的心。
1900为音乐而生。没有尽头的城市,是上帝的钢琴,你无法操纵它。海之琴,才是你的生命,你可以用88个有限的琴键,敲出无限的音乐。只有在海上你才有灵感创作出天籁之音。他没有下船,只是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跟着自己那纯粹的心而走,为自己而活。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样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选择生与死的方式,要怎样生活就要看你如何选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14
近两个月看了许多电影,最入我眼并耐得住咀嚼的就是这部《海上钢琴师》。
置身互联网2.0时代,也许片子太多和看得太容易的缘故,许多影像只是匆匆而过,留不下什么痕迹。然而这部片子却以质朴的情感和极具浪漫的气息达至不凡的境界,创作者用心之深值得留意。
为了解“1900”这个时间坐标在一位欧洲导演(准确地说是意大利导演)心目中的位置,我特意下载了《一口气读完欧洲史》和《一口气读完美国史》,重温了世纪之初的时代背景,当然收获颇丰,不过许多感想并不能通过本文表达出来。
作为与一部电影有关的文字,还是尽量简捷一些吧,让我们抛却章法,但求写意。
影片的剧情背景,创作团队就不说了,只用一句话概括:非常够量级并且堪称完美!看过并喜欢该片的朋友一定做过相关功课。我们只谈影片象征什么或在表达什么。
一个出生在海上的弃婴,被维吉尼亚号黑人轮机工收养,7岁时又再次成为孤儿,在葬礼上初闻有如天籁的音乐,随后就能在钢琴上随心所欲了……
没有学习的过程,可称为天才。
描写天才的故事,可称为传奇。
传奇超越普通现实,表达另一层真实,是为隐喻。
《海上钢琴师》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与隐喻的故事结构。“1900”是新世纪的时间坐标,“维吉尼亚”是美国开国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移民船号,“1900”还是“爵士乐”的诞生年代,标志新大陆独立灵魂与自我意识的完成。不过就音乐来说,这一过程经由“猫王”达到顶峰,此后便被源于英国的“摇滚乐”——“披头四”乐队取代,象征旧大陆(欧洲)的复兴。
《海上钢琴师》所表达的,是“自由女神精神”如日中天时期蓬勃的美洲新大陆(美国)所透露的衰败气息——而这一点是非明眼人不足以捕捉更不足以表现的。因而,该片也可以说是对20世纪以美国文化为标志的人类文明顶峰进行的一次另类检讨,视角高超,饱含禅意。
影片的情节铺陈有那么几处比较关键:与“爵士乐”创始人的斗琴;即兴灌录唯一的唱片;与维吉尼亚号共沉的独白……
其全部精髓都在结尾的那段独白中,其实单看文字可能更好,对于影片要表达的核心来说,那已足矣。
这里我不想引用全文,也不想做过多诠释,我只能说我完全领会主人公的意思——甚至他的每一个字。
对于“斗琴”这场戏我提供两个视角供参考:第一,想象金庸武侠小说的情节,一个人舞剑,剑可杀人于无形;另一个人舞剑,可把剑摧毁于无形……何者功力更高不言自明。第二,可以拿科学奇人尼古拉·特斯拉与科学匠器爱迪生来比照,前者视科学研究如生命,陶醉其中,自得其乐,可完全抛开世俗功利;后者骨子里是追求功利的商人、政客兼投机者,只把科学研究当成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两者自然有天壤之别。
无论编剧有多少杜撰,就特定情境的表达来说,“爵士乐”创始人钢琴弹得固然超凡脱俗,但“1900”出手,一曲过后,钢琴的金属部分竟炙热如焚,足以点燃一颗烟头……两者高下立判。古语有言:功夫在诗外。绝顶高手比赛技艺,定非就艺论艺,一定比的是功力和境界。
就此情节的塑造来说,导演深谙艺术的虚实之法,以虚拟实,颇得艺术表现的妙谛。
如果说以上情节成功表现了主人公琴技功力的话,那么,即兴灌录唱片一段则足以表现主人公的琴技境界。他有一句经典的话:“决不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这是他对待唱片的态度。何意也?这恰是自古以来艺道传承的精髓!艺,非人而不可为,要在真实、原发、鲜活、随机。
他的话对今日“复制为王”时代的娱乐和唱片工业来说可谓振聋发聩。
该段情节的表现,编导演三者各皆精彩,甚为出色。一个面对弦窗整理仪容的少女,被弦窗内正要灌录唱片的“钢琴师”所见,于是琴键下的感觉顿然不同,琴随心动,当即弹奏了一曲足以流传后世的即兴音乐……当然,此情景乃虚构,但虚构中表达了艺术的真谛。
中国有句话叫“艺道相通”,那么,这位有如此功力和境界的“钢琴师”对人生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注意,我们面前的剧中人是一位没有父母、没有家庭、没有任何国籍和身份的“海上钢琴师”,甚至终生没有踏足陆地……
确实很反常,不是说他的行为,而是说他的存在——堪称人类的特例!
对此我们只能用“天生隐者”一词来形容。是的,他是非常独特的存在,但他更不凡之处是,虽不涉人世,却对人世有着卓然的洞察……
其实维吉尼亚号所展现的众生百态,已足以令我们的主人公对人间洞若观火。
当他最后走下舷梯,绝然将帽子甩给陆上的世界时,他已做好跟随那份洞察的决定。
这是最后的决定。
包含大智慧。
令
正像苏格拉底当年从容饮下毒酒一样,“海上钢琴师”亦自在地退出舞台……
他们都明白自己有选择权,都看清了物质和人性的陷阱,都能像不曾拥有一样失去——或者说获得终极:死亡。
他的大段独白这里一句也不要重复,因为除非你拥有他那样的洞察,否则那些话与你无关。
《海上钢琴师》并不是一个悲切的故事,不妨说它是一个智者与隐士的比喻。
那个高楼摩天、街道无穷错落的恐怖之城纽约,就是今天整个现代世界的缩影,麻烦的是,人们已迷失其中,找不到归途。
“1900” 就像流星划过这个世界的天际,留下世人无穷的思绪……
正如所有伟大的智者与隐士一样,他们虽然不在此世,但精神和故事却总能以某种方式被世界铭记,并在人们心中一直传诵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