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观后感怎么写优秀5篇正文

《观后感怎么写优秀5篇》

时间: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这次为您整理了观后感怎么写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观后感怎么写范文 篇1

《开学第一课》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这个节目很适合全国大小学生观看,有些老师也会将观看《开学第一课》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怎么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一生活频道的《开学第一课》开始了!第一是围绕着“雾霾来袭,过年你放炮了吗?”这个主题来讲的!张老师让我们看了一下20__年除夕夜的PM2。5值与20__年除夕夜的PM2。5值,20__年的PM2。5明显比20__年的PM2。5少多了,20__年除夕夜的PM2。5之所以多,是因为过年时,尤其是1点之后,人们开始燃放烟花爆竹的较多,燃放一挂鞭炮,就会产生许多PM2。5,比燃放烟花爆竹之前增加了4倍!如果,每家每户都燃放烟花爆竹,那么,PM2。5就会大量增加,污染空气,也伤害我们的身体!张老师又给我们看了一些地方的PM2。5值,职工医院和世纪公园的PM2。5明显比其他的地方的都要多,因为那里住的居民多,燃放烟花爆竹的也就会多一些,PM2。5自然也就会增加了!西北水源是几个地方里PM2。5之最少的,因为,附近住的居民少,燃放烟花爆竹的人就少,PM2。5也就随之减少!

第一课讲完了该讲第二课了!第二课主题是“谁污染了我们的空气?”首先,污染源就有许多,比如,开私家车排放的汽车尾气,农村焚烧秸秆冒出的烟……说完污染源,接下来玩儿了一个游戏,“连连看”将污染物与污染源连线,一种污染源理会散发许多污染物,比如,PM2。5(细颗粒物)、NO2(二氧化氮)、臭氧……把污染源分成了几大项,燃煤烟尘、工地等3项。空气污染程度也分了等级,共6级!1级天是蓝天白云的,2级是比较朦胧的,3级是很朦胧,天不在那么蓝,4级是有一点点的雾,天是浅灰的,5级已经是雾霾了,但不太大,天是银灰的,6级几乎已经已经看不到人了!天像要下雨似的!天阴沉沉的!12月份十几天重污染,什么也看不到,AQI到了500,爆表了!好几天过后,石家庄盼来了一个一级天,蓝天白云!又提了几个保护环境的建议,我也跟着想了几个!

第三就是“改善空气质量,我们能做点儿什么?”……

不知不觉中,生活频道的《开学第一课》就讲完了,这次让我们知道了一些保护环境的知识,我们应该少开私家车,多步行或坐公交,尽量按照上面的做,减少PM2。5。我还知道了原来空气质量也能按级别来说,污染物有许多,只是不知道而已,一个污染源就会排出许多污染物,伤害我们的身体,更伤害我们的环境!

2021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二又是一年开学季,又到了期盼已久的《开学第一课》时间!

每年这个时候,《开学第一课》都会陪伴我开启新的学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就更是显得特别:特别的实时连线“云课堂”,将武汉、北京、还有全国的小朋友们连在一起;特别的上课地点,曾经的方舱医院-“洪山体育馆”,而今天,也变成了《开学第一课》的课堂;更特别的,是今年《第一课》上的老师,他们在整场疫情防控中,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担当”?他们,都是我心中的英雄!

说到我心中的英雄,首先就属敬爱的钟南山爷爷!

《开学第一课》上,钟爷爷给我们讲了他小时候亲眼目睹中华民族和日寇顽强斗争的故事,还有他锻炼身体、如何成为医生的经历,当然,最打动我的,就是钟爷爷分享在疫情最严峻时刻那些紧张和感动的瞬间!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逆行武汉、不辞辛劳,帮助国家做出正确的判断,整整76天、1814个小时,换来了让中国至少减少感染70万人!钟爷爷,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也让我认识了一位新偶像,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设计师谢军爷爷,听他讲了二十六年来“北斗”卫星背后的故事,也让我知道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背后,也有“北斗”精确测量技术的功劳,让我更加明白“科学”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这堂课上,让我敬佩的英雄实在太多: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伯伯、陆军军医大学的毛青伯伯、还有领先全球研发新冠疫苗的陈薇院士、等等,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平安幸福的生活!

《开学第一课》虽然结束了,但这些英雄、和他们的精神,已经牢牢的扎根在我的心里!谢军爷爷说“仰望星空、北斗璀璨,脚踏实地,行稳致远”,我们要用“北斗精神”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

2021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三最近我看了以英雄不朽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影片。那是一段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历史,这个影片不仅将抗日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展现了出过来,更让日军的滔天罪行尽显在眼前。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准备渡河时遭遇日伪军的猛烈攻击,这时,准备渡河的妇女团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渡河,毅然放弃了渡河,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攻击,但是他们被敌人围困在河边,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集体沉入江底,壮烈殉国。

每一个抗日英雄背后的故事都有一种情怀在支撑,这种情怀叫爱国。他们在为这个国家的未来而奋斗,乃至用鲜血去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他们坚信这,是他们的使命。每次奏唱国歌时都有这句歌词,曾经的我仅仅是以为这是在号召人们去奋斗,这是那个时代的仁人志士,在国家存亡之际,发出的呐喊!那是一个时代的号角!确实很受感触,很有感染力,但在心里也止于此。然而今天才知道,那不是艺术,那是真真正正的先烈们用身躯堵住长城的缺口,用鲜血浇筑的长城啊!或者说曾经也知道1933年惨烈的长城保卫战,却不曾这么深入的去了解过,思考过那战役里面流淌的鲜血。

这些抗日英雄为了祖国的自由,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他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所以,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的时候,都会想到这是用抗日英雄们的鲜血染红的;每当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当我戴上红领……我就会觉得很幸福,很自豪,我们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后去创造更美的未来。

2021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四今天,在老师的陪伴下,我们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父母教会了我》,这一课使我受益匪浅,相信在以后人生漫长的道路上,孝。爱。礼。强将会像钟表一样,催促着我,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讲究礼貌。关爱他人。自强不息的人。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人生最初的榜样,他们言传身教,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很深的烙印。

《开学第一课》分为孝。爱。礼。强四个篇章,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孝”字。“孝”字是一个老字和一个子字组成的,表示子女对老人的支持和帮助,是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恩。童话大王郑渊洁把一个家庭比喻成一列火车,父母是火车头,我们是车厢,带领我们前进,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变成火车头,要拉着父母的车厢往前走。

片中讲述了一对平凡父子俩何红涛和何遂立的动人故事,儿子知道父亲坐汽车晕车,便用一辆旧的摩托车组装了一辆适合老人乘坐的摩托车,并且为父亲装上了舒适的靠背,利用假期的时间带父亲去全国各地旅游,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要孝敬长辈,并不在乎你有多少财富,而是在于尽心,在于行动,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带父母一起去环游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有一首歌这样唱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所以以后当父母难受时,我们要对父母多一点的关心,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烦父母,当父母休息的时候,为父母轻轻盖上一件衣服……,这么多孝敬父母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父母为了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间有爱,那么首先我们要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

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新一代的好少年吧!

2021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五9月1日20点,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

在“百折不挠”这节课,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讲述了自己和伙伴们在长征中“移动的通信学校”中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的故事。一年只有一只铅笔、没有纸张、没有教具,在土地上用树枝画电路图,在战士们背后背上写着单词的小木板、边走边学英语,最后秦华礼和通信班的伙伴们在草地中心毕业,从此一生奉献给通信事业。

我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多么宝贵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爸爸老在车后面扶着。一天,爸爸对我说:“你练了这么久了,该自己骑了吧。”我很不情愿地大声喊:“不要啊!万一我摔下来怎么办?”“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爸爸笑着说。我又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感觉特别爽。这时,不知怎的,车头好像跟我作对似的,往左一偏,我措手不及,“砰”的一声,连车带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原来爸爸在后面偷偷地放开了手。我有一种被作弄的感觉,“哼!都怪你!”我气得一屁股座在地上,揉着摔疼的膝盖。爸爸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点困难都受不住,以后还干什么大事?想想红军们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多少艰难险阻,他们还不照样挺过来了?”听了爸爸的话,想想也是,跟长征比起来,我这点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于是,我重新站起来,信心十足地骑上车,暗暗鼓励自己:不用怕,我一定行的!就这样,我一次又一次地摔跤,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我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那个高兴劲儿,现在还记得呢!真多亏了红军长征事迹的鼓舞。

还有一次,我参加了校运会的几项比赛。到最后一项长跑时,我箭一般地向前冲去,一路遥遥领先。可是,才跑到一半,我就精疲力尽了,速度越来越慢,后面的两名同学也追上了我,得意地向我瞟了一眼。我上气不接下气,真想停下来不跑了,可看到同学们那着急的样子,听到大家为我的加油声,我想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万五千里长征都不怕,我怕什么呢?我顿时有了信心,带着全班同学的期望奋力向前跑去。“加油,加油!”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就要到终点了。于是我加足马力,近了,近了,奇迹般地超过了前两名同学,到了!在接触红线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坚持就是胜利!

在学习中,我也常常想起红军,想起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时候全身便充满了力量,学习劲头更足了,每年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观后感怎么写范文 篇2

数一数,详略需搭配

师:请数一数,写“讲故事”的第四自然段大概有几行?

生:大概有13行。

师:再数一数,“写板书”的第五自然段有几行?

生:7行。

师:再数一数,“放风筝”的第八自然段大概几行?

生:11行。

师:再数一数,“追风筝”大概有几行?

生:7行。

师:你看,“课上”的故事:一长一短,先长后短;“课余”的两个故事:一长一短,先长后短。这是巧合吗?还是有意?

生:有意的。

师: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是写刘老师外貌的。如果不算,写“讲故事”的也是11行。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一个字、一个标点地作了统计:“讲故事”11行,218字;“写板书”7行,137字;“放风筝”11行,217字;“追风筝”7行,135字。现在你还认为是巧合吗?同学们,写作文段落的长短是有讲究的,是要先想好了的。不是有话就多写,没话就少写。写作文的挑战之一就在于:明知道这儿要写长一些,可就是写不长;明知道那儿要写短一些,可却又有那么多的话。

平时学生在写作时只知道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不知道哪些事例能表现人物这一特点;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怎么写,哪些事例详写,哪些事例略写,怎样做到详略得当。他们写文章容易犯这样的毛病: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熟悉的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不知道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必须有详写做补充,这样繁简适当,文章重点才会突出。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管老师通过让学生数行数、数字数的方法,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写文章应该做到详略结合,长短有致,在“课上”和“课下”两个侧面选材,各选一个重点,一个非重点,这样的文章才会显得错落有致。引导学生写文章要构思好“段”的长短,所写内容不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一定要注意主次安排得体,取舍安排得当。这样的引导不枝不蔓,学生亲历了“数”的过程,对今后作文怎样选材是受益匪浅的。

想一想,选材要扣主题

师:课文的题目是“理想的风筝”,显然,“放风筝”“追风筝”一定要写。可是,刘老师“上课”的故事有很多,作者为什么选“讲故事”“写板书”两个。请问,能不能换成“关心同学”,比如同学受凉了,老师脱下衣服给同学披上,换成刘老师“博学多才”,会弹琴、会画画呢?(生深思)

师:请你们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想一想,“放风筝”“追风筝”里的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生:是个乐观、顽强的人。

师:如果上课的故事换成刘老师“关心同学”“博学多才”,与“放风筝”“追风筝”搭不搭配?

生:不搭配。

师:猜一猜,上课的故事应该写出刘老师什么特点,才能与后面的“放风筝”“追风筝”特别“搭”?

生:也应该写出刘老师的乐观、顽强。

师:现在,请你默读“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事例,是不是也写出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略)

师:四个故事为什么能放一起――它们有内在的联系,都指向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用故事来写人,要注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生点头)

师:你认为“我”记住的只是风筝吗?

生:不是,还记住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啊,刘老师,你的乐观、顽强永远留在我心里!

生:这样太直白了。

师:对。作文要有含蓄的美,追求意犹未尽,追求留有余地,让读的人自己去品味、发现。

观后感怎么写范文 篇3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假如学生想写又没有东西可写,而老师硬要他写,这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开始作文写什么呢?一般说来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已所干、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

1.1 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例如平时我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去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1.2 看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我就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休,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我在观察或参观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具休充实。

1.3 听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我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学生就有事可写了。

1.4 想到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已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注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或写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回忆等。如让学生写“我长大了想干什么”,“老师日夜辛勘地工作为了什么”,“你生活中有过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一这样写起文章来,思想就会长上翅膀,自由飞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态。

1.5 读了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已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仿写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动生搬硬套,或者改头换面。使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 学生如何写好、写具体。

学生写作文有了内容。但如何写好,写具体,还是一个关键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方式去开拓学生思路,把文章写具体。

2.1 引导回忆,再现情景。要学生作文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再现所写题材当时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如写义务劳动、主题班会等,都可以先引导学生追忆当时的过程与情境,使当时的人和事再现在目,唤起记忆,再次体味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状等情形。这样,教师把学生带入情景,为学生提出一个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把语言训练和发展智力统一在情境作文过程中。

2.2 仔细观察,认真比较。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的重要方法。一个场面、一个事物、一处景物、一件东西、只有对象明确,范围清楚,为儿童所熟悉、所喜爱、贴近儿童生活,才能够激起儿童习作的兴趣。首先,要确定好观察点,注意取景角度。例如《长城》一文,先写远看长城,观察点在远处,后写长城的高大坚固,观察点在近处。这样从不同角度观察长城,由远及近,由概貌到细处,写得及全面又精析。其次,要认真比较,才能写出特色。例如《桂林山水》通过丽江的水与大海、西湖相比,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相比,写出了桂林的山和水的不同特点,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绝唱做了很好的注释。

2.3 指导“具体”。文章切忌“言之无物”。我的做法是:除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外,我很注重典型示范,引导联想。作文前选择一两篇类似的写得具体的作文范例,读给学生听,指出写得具体生动的地方。我在讲读课文中结合范文进行指导外,还善于启发学生从一事想到另一事,从现在想到过去,想到将来。从事物的现象想到事物的本质,等等。其次,指导写具体还要多问“怎么样”,学生常常对自己描述的人和事,虽有真切的印象,但作文时往往写不具休。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就是告诉学生不论写人写事或写景时,要多问问自己“到底是怎样的?”比如说公园的景色很美丽,到底怎样美丽呢?会开得很热烈,到底怎样热烈?有时候问一次不行,还要连续问几个“到底是怎么样的”。如果一个个“到底怎么样的”都得到了明确的答案,就一定能把事物写得具休形象。

3 “放胆文”与“下水文”的指导。

观后感怎么写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准确流利朗读课文。

2. “自问自探”学习,研习灰椋鸟归林时的优美句段的描写,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提升人文性理解能力,通过对鸟归的生动描写,自主获得对鸟类、自然的热爱之情与对鸟类、自然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自问自探”学法运行,对精美描写学习与运用能力;

2.提升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情感。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入境生趣

1. 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交流搜集资料,展示对作者徐秀娟的了解和看法,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灰椋鸟的图片并作简介。

2.预习展示:投影“灰椋鸟”“水杉”“深涧”“栖息”“扑棱棱”“翩翩起舞”“情不自禁”“郁郁葱葱”等词语,师生合作,识记理解生字、词及书写与意义。

二、自学生疑,质疑问难

1.课题“灰椋鸟”能让我们想到什么,有什么需要问的?

给学生自由交流空间,让他们组内进行交流探讨。结合学生问题,提出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板书:写什么)

组织学生分节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讨论,形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认识和把握。结合学生的概括课堂板书。

(板书:想看――观赏――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灰椋鸟”及课前对课文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再看课题,思考给课题加上什么字,就能较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那句话可以对这篇课文全部概括?(“看”或“观赏”,“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结合课文分析与概括能力;提高对主题内容的把握能力。)

三、学习释疑,解决疑难

1.精读第1节。

思考:作者是怎么想到去看灰椋鸟的?

交流:“早就听说”,说明很久之前就想看;“就再也忍不住了”“亲自去看一看”,说明想看的欲望很强烈。

思考:先写“有什么好看的呢?”,后写“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前后矛盾,为什么写?

学生交流讨论,板书:为什么写(欲扬先抑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段落中重要词语和句子,通过分析掌握写作特色。)

齐读第一自然段。

2.精读第4节。

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灰椋鸟归林时场面的壮观的?该段怎么写了灰椋鸟归来景象的,从哪些方面写的?

交流:“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排空而至” (规模大,数量多) “老远就听到叫声”(数量多)。

合作:谈谈“整群整群”、“数百米”、“巨大的椭圆形”等描写的优点。

思考:这是作者看到的灰椋鸟归来的壮观景象,那么,作者听到什么呢?

交流:“不停地鸣叫”,“互相倾诉”“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互相应和”“边飞边鸣” (板书:点面结合)

探究:假如你现在就是林中一只灰椋鸟,想象一下你向同伴倾诉哪些见闻和收获,会怎样去呼唤、和应自己的同伴与儿女呢?

学生大胆想象,自己交流,说话练习。

运用:用“好像……又像……”说话:

清晨,荷叶上的小露珠好像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点拨:可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

思考:读到这儿,看看课文围绕“壮观”而写,你有什么疑问吗?

交流:为什么写鸟儿的叫声?

讨论:这一段没有写出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却写出了鸟儿的富有亲情、人性化的表现,富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也正是有了对鸟儿的喜爱,才能写出鸟儿归林的壮观。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阅读、寻找课文中的精美描写内容,分析描写的方法和作用,通过想象探究、仿写运用加强对写作方法的习得。)

齐读第四自然段。

3.速读2、3节。

思考:我们学完了课文的第四节,再回过头来看看课文的第2、3自然段,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想想为什么写这两节?

交流:环境描写,是灰椋鸟多,归林壮观的原因呀!

四、反思学习,回顾小结

1.回顾所学,贯通学法,留下思考。今天我们跟着徐秀娟观看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作者之所以能写的如此生动传神,是因为――善于观察,欲扬先抑,运用了修辞手法。

2.对这篇课文前四节的学习之后,有什么收获?

内容、阅读方法、写作手法。

五、引导实践,迁移创新

1. 课后,请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归林后”这一个场面。

2. 选择一个写作方法,围绕“课间活动真有趣。”写一段话。

板书

灰椋鸟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写

壮观 想看 欲扬先抑

观赏 点面结合

观后感怎么写范文 篇5

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有感范文

2019《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一开头,便是充满激励的歌曲,让我饱受鼓舞。

它今天的主题也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便是“创造”。我们学习也是为了创造吧,正因为有了我们学习到的知识,我们才能进行创造。成龙也叙述了自己的经历,目标和见解,这何尝不能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呢?更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向梦想靠近。

还有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摄影师,那就是解海龙。他,向我们叙述了他的追梦历程,尤其让我感动的还是他相机下的那间教室。那个时候,教室都很简陋,而学生们都在认真学习,好似书中有着许多温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他,更是我的偶像,因为他用相机,记录下了一个个动人的瞬间,表达出他们学校的强烈渴望,以此点燃了他们的梦想。

王桐晶,她有着常人不及的心算能力,更是为国争光,赢得了无数金牌。其实,在这背后,别没有缺少练习,据说她的卷子足以铺满一百间教室,这,更表现了她坚定的毅力。

俞敏洪也用了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环境艰苦,我们亦能实现梦想,创造奇迹。他也经常为贫苦孩子捐钱,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善良也是我们学习的。

总的来说,《开学第一课》是一个极具意义的节目,让我们懂得怎么追梦,圆梦。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借热意,我笔下漫书琅环典藏,披览篇章,遁入传奇作一番荒唐,溯回五千年,任由我自诩万古第一狂。”

——题记

其实看完这个节目,我有太多用文字表达不出来的情绪。它并不是一开场就用多振奋人心的东西来强行切入,而是一层层的叫醒了我心灵深处沉睡的什么东西,并与之产生共鸣;又引导我走进我的血脉,让我看见我的骨血中刻着什么——中华民族几千年未改的气节和与生俱来的对祖国的自豪﹗正是这些东西,它们唤醒了我的脉搏,把这一腔热血送到我的身体的各个角落,使我彻底感受到,什么是中华儿女永远难凉的热血,什么是中华骄傲。

我爱汉字,像所有中国人一样爱她。因为她是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但其实我并不清楚她究竟承载着什么,更从不曾直观地了解过她背后的故事。但是在节目中,当我看到“正直”二字的衍变过程时,我的眼前已经不再是这单纯的两个汉字,而是一个人,他背着行李,在一条长长的路上走着,一路上有太多的诱惑和陷阱,每当他犹豫了,彷徨了,想要走捷径时,就低头看看自己的影子,当他看到了他的影子——甲骨文的“正直”二字,他就会毅然决然地继续前进。一步一个脚印,光明磊落,随着他越走越远,身上的行李也越来越少,最后,当他到达终点时,他的影子就变成了简体的

“正直”二字。当他回头,发现那些走了捷径的人早已不知去向,他,是唯一到达终点的人。

这,就是“正直”二字告诉我们的要行得正,脚踏实地,要光明磊落。当我明白了这两个汉字背后的文化时,我突然特别震惊,一种文字,她竟能承载如此多的希冀前行多年,无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从未改变她所承载的文化。

在这几千年里,她与中华民族一起前行,在黑暗中指引着方向,就算一路荆棘密布,也有她一直在呐喊:“中华民族不会低头﹗”这种石破天惊的呐喊直到现在依旧响彻中华大地:“从几千年前,我们就从未低头,现在,更不可能﹗”

我们也正该如此,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当我们想向敌人低头时,想起她,想起几千年前就写入我们骨血的东西,也应该抬起头,告诉所有人,我们不会认输,无论是使用着简体还是繁体,只要是汉字,她就是我们的火把,我们的灯塔,我们的骄傲。

诗词,也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节目中,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为我们讲解了如何用英语表达诗词的意境。因为许渊冲老先生年龄太大,说话有些含糊不清,主持人董卿就跪下来听他说话,再重复给大家听,她这一跪,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她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先生和他从事的工作表达敬意,也是向中华文化致敬。就像主题说的,这也是我们的中华骄傲,更让我们学会了“尊重”。

这个节目还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与“阿尔法”对战的围棋冠军教会了我们坚持;“汉字叔叔”教会了我们奉献;京剧大家王佩瑜老师教会了我们传承;武术冠军们教会了我们坚强;巴基斯坦的“汉语妈妈”教会了我们感恩。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中国之魂。

中国,风霜雨雪几千年,有过盛世,也有过衰亡,她走了过来,她是我们的母亲,更是我们的骄傲,她一路走来的各种经历与精神,早已写入我们的生命。在这个节目中,我们翻开了属于所有中华儿女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叫《我的中华骄傲》。

“斩断鳌足立天柱万仞已正玄黄,如今它依旧是我挺直的脊梁;飞鸢为旗齐迎我架北斗星到场,中原九万倾须由我写下历纪第一章;饮罢乾坤喉头犹有热气,它在华夏子民血脉中流长,千载后,它是我掌心里的纹章。”

勇于探索未来才能体会人生真谛

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节目,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魅力。怀揣着为国家和民族科技发展的探索梦想,面对危险与困难永不言弃,才能取得今日的累累硕果,同时这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及思索。

在今年《开学第一课》第三篇章中,参与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大飞机C919试飞的邹礼学、聂飞、刘立苏来到现场,回顾了试飞组所面对的危险以及他们的坚持。

大飞机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则展示了C919大飞机的各项数据和科技成果,并讲述自己实现飞机设计梦想的过程,展现了一代中国航空人为国家和民族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历程。

对于未竟的事业,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探索,还要有孜孜不倦求创新的意志。未来是我们心中美好的信念,是我们的向往所在,只有探索未来的人才可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有些人,他们往往会放弃面对现实,以至忽略未来,例如我们即将面临新学期的我们:以往,每次月考成绩出来,当看到自己糟糕的成绩时,我们见成绩单如老鼠见了猫般害怕,未问过自己成绩为何如此低,为什么考不到自己所渴望的名次。如若害怕面对现实,困难无法解决,缺点也就无法发现,那么梦想从此便变为了空想,挫折缠身,忘记了未来的康庄大道,从此困于失败中。

还有些人,他们一路探清事实,探索未来,得到成功无数。例如:牛顿,苹果砸在别人头上或许也就一骂了之,而牛顿在被苹果砸中后却不禁疑问:为何空中苹果会掉落而不是悬于空中?一个小小的疑问激起了他的探索之心,从此创立了经典力学中的重力学,成为经典力学鼻祖。另一个人便是洗澡洗出疑问来的阿基米德,当阿基米德看到自己坐到浴盆中时,水的浮力让他感到疑问,经过不懈的探索,终于创建了浮力学原理。

由此可见,探清现实、探索未来是多么重要,对此正确的态度,便是我们成功的基础,让我们铭记于心。

用创新创造明天

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大有不同,也都会给芊芊学子留下不同却又深刻的印象。今年“创造向未来”的主题让我想到了无数探索未来、探索世界的开拓者们,是他们在无形中带领我们走进未知的浩瀚宇宙。

节目里,国产C919大飞机震撼空降现场,大飞机设计师吴光辉叔叔也来到现场,为同学们带来“巅峰之作”。没有创新,我们的大飞机无法飞上天空;没有创新,我们的大飞机飞不到很远的地方,创新是我们进步的源泉。

当今世界局势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这样的现实下就要求我们每个人更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企业、民族甚至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倘若将这些团体比作飞机,那创新就是将其托上天空的机翼。若无创新意识,就好比没有机翼的飞机,连自己都无法腾飞,那还谈什么梦想、什么未来呢?!所以身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用创新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甚至几亿中华儿女的中国梦,用创新来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创新并不只是那些所谓的天才们才有的事情,创新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只要你愿意创新。即使你暂时比不上别人也没关系,只要肯努力,创新是不会放弃每一个有决心、有毅力的求助者的。

相比那些抄袭者,他们为什么不用创新来证明自己?与其和他人一样走一条死板的路线,倒不如自己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虽然也许会遇上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但你却有了一条专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经历。现在这个年代,没有创新的人或许活得下去,但是没有创新的国家却是无法存活的。就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人民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但却是创新赋予了人民这个能力。没有创新,什么梦想、未来不过是一句空头支票。

创新的力量可以使一个时代成为荣耀,可以使一个国家挺起脊梁,可以使一个人收获他所没有的荣誉和地位。它犹如一双手,塑造着我们的未来。

创新让生活进步

观看了今天的《开学第一课》,让我对科学创造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知,对实现中国梦更加憧憬和期待。

从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开始,从人类学会制造并使用工具来帮助自己开始,人类的文明便拉开了帷幕。于是,人类便开始不断地创新,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政治制度,创新文学艺术,创新成为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科技创新,让我们的生活学习更便利。

以书籍的演变史为例。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为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点,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竹简和木牍。为克服竹简木牍笨重的缺点,春秋末期人们发明了轻便的帛书。丝绢价贵,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用破布渔网树皮制成既轻且贱的纸,手抄纸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制书效率,降低了书的成本。如今,缩微图书越发微小易存,整个大英国书馆的所有藏书,可保存在指甲盖大小的电脑芯片上。

制度创新,让我们的社会更进步。

从早期的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发展为如今的彩电、电脑、汽车等等高科技产品,科学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带来了信息时代,通讯带来了便捷沟通,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时也面对着科技的挑战。在科技改变我们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更为看重的应该是科学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精神追求的改变。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弃家庭乃至生命于不顾,追求探索着真理。楚国的屈原,汉代的苏轼,唐代的杜甫,宋代的岳飞、陆游,清代的林则徐,无一不是以国家责任为重的典范。中华民族正是由这些脊梁支撑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将会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我们的祖国也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科技成就美好未来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枝。千百年来,人类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断扩展着对神奇大自然、对奇妙的科学以及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在永不停顿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究中,人类建构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曾经说过:“科学进步是一种悲喜交集的福音。”这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比喻。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一个世纪里创造出比历史上其他所有时期所创造的总和还多的财富,就是因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每每传来佳音。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就摆脱不了农业社会的贫穷与落后;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没有我们当今的电子时代和五光十色的舒适生活。然而,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两重性,这就是所谓的“祸兮,福之福兮,祸之所伏。”

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是由多少辛勤的科学家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

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人类发展高科技的时候,相对的,也带来了对环境、生物和地球带来重大的影响,例如:台湾从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社会,地球因为人类的工业活动,大气中废气增多,温室效应和酸雨的问题日益严重,造成河湖中生物的死亡、建筑物腐蚀和全球暖化等生态问题;另外,器官移植虽然救活了许多人,但社会却付出极大的医疗成本,也出现许多不好的现象,像是买卖器官、克隆技术等……而未来人类该如何在科技发展和人类福祉当中取得一个平衡点,是人类现在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总之,科学是艰巨的、诚实的劳动,它启迪人们的智慧,培养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求实精神;科学是探索未来、创造未来的,它培养人们宏伟的胸襟,宽阔的眼界,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科学是在同谬误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培养人们不畏艰险、不怕挫折、锲而不舍,一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大无畏勇气;科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同一切投把取巧、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行径格格不入,它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培养人们的献身精神。

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跨入了21世纪,跨入了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们的科技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科技在不断地进步!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薛其坤院士与王源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的对话,用亲身经历告诉广大青少年迎接未来要永不言弃,坚持奋斗,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可我想大家并不了解它,其实中国梦和我们自己的梦想一样,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奋斗。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这个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名族好,人民才会好。

谈起梦想,我想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我也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卓越的政治家,我想实现我的梦想,就和实现中国梦一样,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首先,我要对自己设立一个长远计划,不要在意眼前的各种困难、误会,应该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意志坚定,立场果断。

虽然这些是我当政治家的必备要求,可我也需要将学习成绩搞好,如果一个政治家没有很高的涵养、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又让人敬仰的人的。此外,我还要拓宽自己的眼界。最后,我还要对身边的所有事物都留意一下、观察一下,自然会积累许多阅历。

加油,我也要好好创造我的未来!

观《开学第一课》后感

今天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薛其坤院士与王源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的对话,用亲身经历告诉广大青少年迎接未来要永不言弃,坚持奋斗,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可我想大家并不了解它,其实中国梦和我们自己的梦想一样,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奋斗。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这个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人民才会好。

谈起梦想,我想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我也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卓越的政治家,我想实现我的梦想,就和实现中国梦一样,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首先,我要对自己设立一个长远计划,不要在意眼前的各种困难、误会,应该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意志坚定,立场果断。

虽然这些是我当政治家的必备要求,可我也需要将学习成绩搞好,如果一个政治家没有很高的涵养、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又让人敬仰的人的。此外,我还要拓宽自己的眼界。最后,我还要对身边的所有事物都留意一下、观察一下,自然会积累许多阅历。

加油,我也要好好创造我的未来!

收看《开学第一课》的心得感悟

昨晚我和妈妈在CCTV1准时收看了《开学第一课》。

经过坐近两个小时的观看,我收获了许多感慨了许多……

“不努力,不拼搏,就不可能站在梦想巅峰。”是成龙大哥的一番话。从小我们看过多少部成龙大哥的电影,不不,都感觉非常精彩。但我们有想过成龙大哥是怎样一步步的走上人生巅峰的吗?从一个“死尸”演起,虽然演的是“死尸”,但每一步都把“死尸”演的非常好。导演都称赞这“死尸”死的真好!虽然那时成龙大哥可能部部电影都是跑龙套和一些不起眼的角色,对经过他的努力和拼搏,自导自演了许多电影,这些电影观众们的热捧,“成龙”这个名字也就在娱乐圈传开了。从此成龙就成了“一夜爆红”的一线明星。虽然成龙火了,但他也不骄不傲,努力地做好自己。

当解海龙老师拿出他当时在山区拍的一些黑白照片时,一个个专注的神情出现在银幕上。其中三个孩子非常认真,专注的在汲取知识的力量,他们叫“大眼睛”,“大鼻涕”和“大光头”。以前他们在这么简陋的教室里,没有灯,没有黑板,四周通风,就连地都是泥土做的,这么差的环境,他们都那么认真。何况我们呢,我们还有什么不努力的理由呢?他告诉我们,迎接未来,要心怀梦想!迎接未来,要勇于担当!迎接未来,要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