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优秀10篇正文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优秀10篇》

时间:

万众期待的“新春第一课”又来啦,2021年宜昌市新春第一课的活动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2021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篇1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员干部要把学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必修课,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营养,充分认识我们党的奋斗史,坚守“初心”的信仰,履行“使命”的担当,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在实际工作中找差距、抓落实,放飞梦想,实现更大突破。

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按照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的要求来安排、来推动、来落实,做到“四个了解”,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认真做好党分配的工作,把激情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学会历史思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多读党史新中国史故事,多读党史新中国史原著,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养分,用历史思维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历史思维洞察世界,既要看到地球村的变迁,又要看到我们党带领人民改不懈奋斗带来的新发展新变化。只有珍惜党史新中国史传纪的精神食粮,才能懂得我们党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党员干部只有铭记历史丰碑,学会历史思维,才能在党史新中国史的熏陶下,走好新的长征路。

培养历史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跋》中有言:“若留下探索,后人总结;若留下经验,后人咀嚼;若留下教训,后人借鉴;若留下失误,后人避免。”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了解我们党的探索,我们党的经验,我们党的教训,我们党的失误,既要掌握党史新中国史传纪的重大事件,也要掌握重大事件本身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要在“深”和“远”上着力,培养自身深邃的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既要做勤于耕耘的实践者,又要做善于把握未来趋势的预言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走在新时代的前沿,在复兴之路上作出更多有益的积极探索。

增强历史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增强“四个意识”;要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要深刻认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党员干部要争做推动发展的开路人,担当作为的领路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历史是的教课书,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责无旁贷,要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总结经验、积累智慧、启迪思维,在鼓劲扬帆中弘扬好逢石开路、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

2021年新春第一课中小学生观后感 篇2

_年是我们学生生涯以来,最为特殊的一个年份,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我们的生活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不仅出行需要随时佩戴口罩在个人卫生上更是明显的得到提升,时间飞速,转眼已到九月,如今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新一年的《新春第一课》也是正式播出,而今年的主题:“少年强,中国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抗疫过程中,都经历了什么!

因为疫情,我们度过一个格外漫长的寒假,不仅要在家中上网课学习,出门也要带上口罩,使我们的生活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但随着祖国不断地抗击疫情,与钟南山爷爷的英明指导下,战胜了这令人民都为之恐惧的危险疫情。如今虽然疫情还未彻底的遏制,但我们也慢慢恢复之前的平静生活,同学们也返回校园之中,开启了新一学期的学习生活。

而随着暑假生活的结束,如今距离战胜疫情已经过去数月之久,我们的生活也渐渐的回复平静。现在虽然说出门还需要佩戴口罩,但与国外还在继续蔓延的疫情相比,我们可以说是最快取得的胜利一个国家。

随着八月结束,九月已经来临,而每当我们返回校园的时刻,央视都会播出《新春第一课》这一节目,让我们感受抗疫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这其中涌现出的各位抗疫英雄,也是我们祖国可以顺利度过疫情危机的坚定基础。祖国已经71岁了,对我们人类来说,71岁已是可以算作高龄,但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来说,71年仅仅只是开始,是伟大胜利开端下的一个起点。

所以身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小学生为了今后可以更好地报效祖国,一定要像《新春第一课》“普及抗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主题中的各位先辈一样,努力学习,为祖国发展而不断地奋斗。

明年是伟大共产党100周年纪念日,在祖国母亲这慈祥鼓励的目光下,让我们一起学习伟大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踏着这通向光明的英勇足迹,不断地前进,为祖国未来而回归校园!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篇3

快乐的寒假已经结束,一转眼我们的小学生活已经快要结束了,我们将走进初中的校园。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观看了宜昌广电播出的新春第一课。让我对宜昌我们这个美丽的家乡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今年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经过观看后我了解了三个主要的宜昌文化:

1、巴楚文化,2、峡江文化,3、三国文化。

巴楚文化的代表是:周立荣是生于宜昌市长阳县的人。俗话说得好:宜昌是楚文化的摇篮。周立荣作为宜昌巴楚文化重要的代表。作为土生土长的长阳人周立荣把巴楚文化带向全中国,并且歌曲《巴土恋歌》和《江河恋》并且周立荣还是宜昌市作协副主任了!峡江文化的代表是贵为峡江号子王的胡振浩,是他带动大家了解峡江号子的并且还把峡江号子这宜昌文化带向了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宜昌的文化,了解峡江号子。三国文化的画家,美术家的汪国新,最擅长的就是画关公——关羽。关羽是中国典型的美男子。他的著作有《朋友》,《桃园三结义》等。

为我们生活在宜昌这个城市中而自豪。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吧!

弘扬抗疫精神培育时代新人观后感500字 篇4

“2021年宜昌市新春第一课”以“弘扬抗疫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我看完后,感慨万千。

这个春节不一样。

疫情期间,人们居家自我隔离,不能出去玩。当我坐在装有防护栏的窗子边时,仿佛自己被关在笼子里一样。这让我想起以前经过饭店门口时,经常看到一只只野生动物被饭店老板关在笼子里,我想这也许是野生动物们开始反击了。

这次疫情,专家初步认定是有人接触了某种野生动物,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刚好又是春节,所以病毒很快被带到了全国各地。记得以前广东的“非典”,据说也是因为人们乱食野生动物,感染了sars病毒。

其实还有许多关于食野生动物感染病毒的例子。人们滥食野生动物,破坏了大自然,最终伤害的是人类自己。

野生动物能保持生态平衡,如鸟和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蛇是捕鼠的高手,现在人们大量的捕食,所以害虫越来越多,农民伯伯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这样粮食和环境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蛇少了,所以田地老鼠很多,收成也不好。如果没有大肆捕杀野生动物,极其容易破坏生态平衡,害虫会不断增加,病虫害会很严重,使大量植物死亡,最后导致生态灾难。

我希望大家不要乱捕,滥猎,贩卖,滥食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希望人类和野生动物都能和谐地在地球上生存,都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请善待我们的“朋友”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篇5

今天我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节目里四位宜昌民选人物让我感动不已,受益匪浅。

她,拥有肯吃苦的精神。徐梦婷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父亲和爷爷也不幸相继去世,奶奶下肢瘫痪,终日躺在床上,八岁时的徐梦婷就成了家里唯一的支柱。但她没有一句怨言,仍然用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去迎接每一个日出。从她的眼神中我看见了坚定。她仿佛是那金灿灿的太阳花,永不放弃,迎风绽放出灿烂的笑颜。

她,拥有孝顺的品质。黄露露与她的母亲相依为命,但她的母亲因为常年瘫痪在床,引发了严重的褥疮,黄露露义无反顾地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小房子,把母亲接到那里照顾。她每天中午都会行色匆匆地赶回家,为母亲清洗伤口。她清洗时总是全神贯注的,常常累得大汗淋漓,却从没有叫过一声苦,抱过一声怨。她仿佛是一朵平凡的雏菊,看似不起眼,却有着最伟大的爱。

她,拥有一颗充满爱心的心。曹浩是一名贫困的大学生,却未曾想她宁愿一天打四份工,也要帮助远在甘肃的三个小孩子。她说:“我不希望那些小孩子像我读书时那样艰苦。”是啊,她虽然朴实无华,但是她“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她仿佛是那渺小的蒲公英,将爱心洒满各地。

她,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赵芸蕾是二零一二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混双的冠军。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辛酸。有一次她发着高烧,却依然坚持练球,她是多么顽强、有毅力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付出就有收获。风雨过后她终于迎来了绚丽的彩虹。她就像那傲雪的梅花,是那样坚定。

这个节目使我得到了许多,明白了许多,学会了许多,更让我懂得了人世间最珍贵的道理!

弘扬抗疫精神培育时代新人观后感1200字 篇6

发扬抗疫精神 彰显民族底色

3月1日,观看“2021年宜昌市新春第一课”——“弘扬抗疫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之后,我深有感触。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实现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完全胜利,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疫情防控中,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为挽救生命逆行而上、功勋卓著,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提起这些“人民英雄”的名字让我们心生感动、心存感激!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对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的有力诠释,更是对民族底色的有力彰显。

彰显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的坚强领导。党的领导制度作为根本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新冠疫情暴发,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上下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打响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党中央的坚强统一领导,是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巨大阶段性胜利的根本原因,充分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与决心。

彰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知重负重、知责尽责的使命担当。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防控新冠疫情时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回顾疫情防控最紧张、最急迫、最危险的时刻,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基层土地上,哪里防控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指挥;哪里生命受到威胁,哪里就少不了党员忘我冲锋的身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将自身个人利益抛于脑后,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牢记心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了无数基层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次大会中,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获得了应得的荣誉和表彰,激励了无数基层党员干部继续发扬“守一方平安、护一方百姓”的使命担当。

彰显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英勇奋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一切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在此次疫情的“生死较量”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凝聚人民共识方面彰显出了独特优势。从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到全国各省市自发向武汉捐款捐物,都是中华儿女在面对同胞危难之时守望相助的生动诠释。从医疗、消防、交通等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到上至耄耋老人、下至“90后”“00后”青年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严防死守,再到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彰显出中国人民举国同心不会被任何困难压倒的顽强意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大会的举行恰逢其时,表彰的英雄实至名归。中华儿女共同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将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凝聚磅礴伟力、激励奋勇前行。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篇7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作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

这封家书,表达了赵一曼希望儿子健康成长,长大了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效自己的祖国。这便是她传给宁儿的家训——要爱国。还有杨启发家庭培育的敬业家风、李元成全家恪守的诚信家道、罗必炎一家践行的友善家训……这一条条家训,一篇篇家教故事,无不承载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

走近这些家训,我们感到深深的敬意。努力践行和传承,是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少年应有的责任。

湖北省唯一一名红十字青少年志愿者代表宜昌学生师楠、宜昌最美聋哑学生黄炼娟、还有余佳琪、李熠辉,四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代表的优秀事迹,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今天通过观看《新春第一课》,我们再次受到了“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以中华家训文化及其优良传统,做我们不可或缺的行动指南,让良好的家风、家训成就我们未来的辉煌。

新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8

2020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因为诞生了一场新的疫情“新冠病毒”他带走了许多人的生命,但是我们并没有打算放弃,而是派了更多的人员进行抵抗病毒。

钟南山就是其中一员,他舍生忘死,不顾个人安危,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抵抗病毒,因为自己太累而在飞机上睡着了,这一幕让所有人感动至极,我也被这种精神所打动。

2021年3月1日早上9点我们在学校观看了一个节目“新春第一课”因为往年都会看,所以今年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跟以往的可大不相同。一开始,新冠迅速蔓延,导致人们不得不派出许多医护人员进行与病毒抗争,习主席也亲自指挥,才慢慢控制住了疫情。

里面最让我感动的一个故事:因为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学生,他叫程至诚。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医护人员,没有时间照顾她,她就一个人在家养成了独立的好习惯。每天自己洗衣服做饭,还要自己学会上网课,这一些事情样样精通。爸爸妈妈回来时,他还自己给大人做饭,最后获得了特别关注孝心少年奖。

这一些些事情让我有了深刻的启发:我们现在有些事要学会独立,不能再都依靠大人,争取做家长们眼中的好孩子。

最新2022《新年第一课》观后感 篇9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组成我们新的长城……”

伴随着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鲜红的国旗缓缓地上升。和往常一样,那一抹赤红在旗杆顶端迎风飘扬;那浸染了热血、挥洒着中华精神的旗帜正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等待东方升起同样一片红色。

可我们却听见:“降半旗!”

下降,再下降,耳边清晰地传来滑轮和旗杆摩擦的“吱吱”响声。红旗蓦然低垂,天边还未等到旭日升起,便有些泛白。它们是在悼念那些在地震中死难的同胞吗?没有汽笛鸣响,没有车来车往,甚至也没有喧哗。所有人,包括我——我站在电视机前,和站在广场边的人们一起垂下了头,一起为汶川默哀。

当国旗定格住的那一刻,一股悲戚涌上我的心头。我默默地拎起书包,赶去了学校。一路上,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片废墟的情景,残垣断壁,惨绝人寰!

站在学校门口,我排进了一条长队中,,把手心里一直攥着的五十元钱塞进了捐款箱里。那五十元是我才拿到手的稿费。想想那些在地震中死难的同胞,我突然觉得我想要的新文具不是那么重要了,能为祖国尽一己之力也是好的。

虽然五十元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也许它只能买一顶简单的救灾帐篷,或是几个灾民一天的伙食。但那个捐款箱中又有多少张五十元呢?举国上下又有多少张五十元呢?滴水可以汇成江河,我们的爱心也一定可以聚成所有四川人民美好的明天。

想到这儿,我不由的赞叹起我的祖国——无论是多大的灾难,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是谁,都将祖国装在心中最圣洁的一片净土之上,都尽最大的能力奉献祖国。

如今,汶川地震已过去一年多了,建国也已60周年,我衷心祝愿: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篇10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在举行完开学典礼后,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新春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观看完后我的感触颇多。

家风家训家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培育好家风、恪守好家训、践行好家规,对于我们健全人格、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视频的开头,首先讲到的是赵一曼家书蕴含的爱国情怀。在这封留给儿子的信中,一个身骑白马、肩披红衣,驰骋于林间,成天与日寇周旋的女汉子不见了,转而成为一位留恋孩子、心疼骨肉的善良母亲。她的悲痛、不舍、内疚和嘱托,一字一句融入进这封百字家书中,让我感到母爱的伟大和赵一曼的爱国。

在这段视频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元成信守承诺,照顾已故战友父母26年的故事。他是一位军人,上前线时与战友有个约定:如果谁牺牲了,活着的那个就代为照顾对方的父母。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前线安然无恙,战友却在后方因公牺牲了。为履行自己对战友的承诺,他28年默默赡养战友的父母,把战友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用一个军人的血性和忠诚,在西陵峡畔铸造了一座爱心丰碑。 此外,杨启发家庭培育的敬业家风、罗必炎一家践行的友善家训,四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学生代表事迹也让我感动。

我们家里也有家风与家训。我们家的家训非常简单: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妈妈告诉我:“人必须学会平静的生活,在浮躁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如止水一般的心。遇事泰然自若,宠辱不惊。大诗人苏东坡就为自己谱写了精彩而平静的一生,宦海沉浮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真实写照,即使在他事业的最低谷,他仍在为自己率意书写着人生。即使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他仍平静的接受,淡然的处之。”所以,我学会了去平静对待身边的事,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新春第一课”的观看,使我们再次潜移默化地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这一条条家训,一篇篇家教故事,无不承载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文明教育,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我们深知,中华家训文化及其优良传统,是新时代少年学习的目标,良好的家风、家训必将成就我们未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