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12篇)》
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其中的记叙文,更是常见,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小月月帮助大家收集的记叙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12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叙文教案 篇1
一、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1、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
(1)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
(2)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
(3)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材料的主次与详略,过渡与照应,线索、层次)
(4)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5)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6)掌握散文、小说的特征
2、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
三、“记叙文阅读”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记叙文的有关知识4教时
2、记叙文阅读学法指导1教时
一、记叙文的有关知识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记叙文的特点
2、记叙的要素和人称
教学知识点:
(一)记叙文的特点
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分类:
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
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
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2、记叙的人称:
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记叙的顺序
教学知识点:
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2、倒叙: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或先把后发生的事(或是某个突出的片断或结局)叙述,然后再按事情的发生发展记叙,最后落到结果,使首尾呼应。其注意点:
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回忆;
②开始追述时,文章一般要用一两句话表明以下要追述以往的事;
③追述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
3、插叙: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
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它们衔接要自然、完美。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1、记叙的中心与材料
2、记叙的详略
教学知识点:
(一)记叙的中心与材料
1、记叙的中心:就是作者凭借记人写景,给景状物告诉读者,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2、中心的把握:
(1)、内容:一是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二是作者的感受、文章的意义。
(2)、方法:
①抓具体材料:写人为主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意义入手;叙事为主的,通过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进行归纳,从把握文章通过叙写的事件所要说明的道理入手;写景状物为主的,要根据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把握文章通过写景状物抒发的感情进行分析归纳。
②抓文章题目
③抓开头结尾
④抓议论抒情语句
2、记叙的材料(内容):就是根据需要围绕中心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叙述的生活内容。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
(1)抓记叙的要素:如:
写人为主的材料主要有:
①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②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
④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
记事为主的材料主要有:
①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
②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
③场面、细节描写
④作者对事件的态度。
写景状物为主的材料有:
①景物特征
②景物与人的关系
③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④作者对景物的态度感情
(2)抓关键性词句
(二)记叙的详略
确定记叙的详略标准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详写:就是具体细致地记叙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
一般说来,与中心关系密切,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
略写:是简洁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使主体全貌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楚。略写的材料,一般是与中心关系不太的,起辅助、补充、突出中心的作用。
第四教时
教学要点:
1、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2、记叙文的语言及写作特色
教学知识点:
(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用到议论,说明和抒情。
1、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可分为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其作用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事件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枯燥。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作用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3、说明: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
4、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进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或从个别事物中说明它的普遍意义,使读者加深理解。
5、抒情:作者在记叙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二)记叙文写作特色有:
选材剪栽、详略搭配、结构安排、表达方式及语言运用。
(三)记叙文的语言特征:
①具体生动、形象鲜明②合乎语法规律和逻辑顺序,并适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反问、疑问等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记叙文阅读学法指导
教学要点:
1、现代文阅读方法
2、现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
教学知识点;
(一)现代文阅读方法
1、精读法
(1)概念:精读是对一篇文章作反复阅读,仔细琢磨,以求得精深理解的一种阅读方法。
(2)要求:理解词句,领会内容,理清结构,把握写法,熟读成诵
(3)方法:通读——查阅——琢磨——吟诵——应答
2、略读法
(1)概念:相对于精读而言,也称粗读或速读
(2)方法:A先读序言、目录法B“不求甚解”法C做读书笔记法
3、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重在对两篇及以上文章的求“同”辨“异”上。“同”是文章的共性,如,题材、题目、文体;“异”是文章的个性,“异”的角度大体有:
A文章的内容B文章的语言
C文章的结构
D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
通读——审题——筛选——思考与判断——答题
(三)现代文阅读的一般要求
(1)辨析词语指代的内容
(2)理解词语含义
(3)分析关键性语句
(4)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5)分析写作方法
记叙文教案 篇2
记叙文写作指导——细节描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同学们练过了很多记叙文,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写得生动形象并非易事。同样是写人的记叙文,为什么有的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有的妙笔生花、尽得风流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两段文字,比较一下哪一段文字写得好?为什么?(学生齐读这两段文字)
(一)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目光呆滞,仿佛是木刻似的。
(二)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能够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的确,正如刚才同学们分析的,第二段文字描述得更加细致,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也就是说,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细节描述使文章变得有了感染力。细节描述是记叙文写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天,我就和同学们一齐来探讨一下写人的记叙文中的细节描述。
二、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以往的认识以及自己读到的文学作品当中类似的例子,来谈一谈什么是细节描述。同学们能够举细节描述的实例,也能够谈自己的理解。
刚才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将刚才几位同学发言的资料概括一下,对于细节描述我们能够这样来界定一下:
所谓细节描述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场面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述方法,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述之中。
三、下面我们来看几段文字,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每段文字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细节描述?运用细节描述的好处是什么?
(请4位同学发言,分析细节描述的好处。)
片断A:
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最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
——《为了忘却的记念》
(提问:①这段文字的中心词是什么?
②围绕着一中心词,作者用了怎样的细节描述。)
(明确:在片断A中,鲁迅先生抓住了柔石与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走路“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这一生活场面,进行细节描述。柔石是一位新青年,但对于女性却羞涩地不敢接近,人物“迂”的性格特点就透过这一细节描述展现出来。)
出示幻灯片,明确在那里生活场面的细节描述突出了人物性格。
片断B: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但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
提问:①这段文字中有怎样的细节描述?
②这段细节描述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长衫又脏又破”这些对人物肖像的细节描述,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的旧时代知识分子形象。)
出示幻灯片,明确那里对人物肖像的细节描述,生动地刻画了文章的人物形象。
片断C:
水声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样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荷花淀》
(提问:①这一段文字中的细节描述是什么?
②加入这样的细节描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水声嫂“手指震动了一下”这一动作上的细节,表现水声嫂因为关心丈夫,全神贯注听着,才不留心划破了手,丈夫参军,本是意料之中,“明天”就走,又在意料之外,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的“震动”的反射;“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中“吮”的动作细节,又表现了她克制依恋之情和她的坚强自若。这两处动作上的细节传神的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出示幻灯片,明确那里动作的细节描述传神的刻画了人物的心理。
片断D: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项脊轩志》
提问:①这段文字中有怎样的细节描述?
②这些细节描述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祖母离开书斋时“以手阖门”,为什么要“阖门”呢?不久祖母还要再回来,开着门不是更方便吗?这一动作上的细节恰恰体现出祖母对孙子的关心,怕打扰了他读书。“自语”的神态,“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话语,则进一步表现出了祖母对孙儿求取功名的殷殷期望,由此也就突出了文章“亲情”的主题。)
出示幻灯片,明确那里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描述突出了文章“亲情”的主题。
透过对以上这些教材中的细节描述片断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记叙文中细节描述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那么在写人类的记叙文中进行细节描述时我们能够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的分析来谈一谈。(请一位同学回答,看状况请另一位同学补充。)
1、肖像的细节描述。
2、动作行为的细节描述。
3、语言的细节描述。
4、神态的细节描述。
四、什么是细节描述?我们该怎样进行细节描述?刚才同学们已经探讨了很多。下面我们同学也来热热身做一个口头练习。
下面我们请我们班多才多艺的能炎彝学做一段表演,在他表演的过程当中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针对能炎彝学的表演过程任选一个角度用一两句话作一个细节描述。
(学生大约5分钟的表演,然后请3-4位同学作口头练习)
五、刚才能炎昆同学的表演很精彩,同学们的发言也很精彩。这“精彩”就在于同学们的细致观察,抓住了典型细节,用词也很贴切。应此我们同学在进行细节描述时还应注意到这样几个问题:
1.细致观察事物。
2.精心锤炼词语。
3.巧妙运用修辞。
4.选取典型细节。
六、下面我们一齐来看一下我们之前有关细节描述的作业,请同学们拿出作业。我们作业的题目是“等车”,要求是透过自己细致的观察写出100字左右的片断。结合我们刚才的分析和练习,我给同学们3-5分钟的时间修改一下自己的作业,使之更加完善。请同学们抓紧时间。
(展示学生作业,请3-4位同学发言。)
七、结束语
细致的观察,生动的语言,传神的细节,经过一番修改,同学的习作面目一新。看来,我们同学有时苦恼写记叙文没有什么素材,或者总是感觉自己的文章太过平淡,不够生动,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同学的心思不够细腻,对于生活还缺少发现,只要你用心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无处不在。
细节是美的源泉,让一木一石现出光彩;细节是生活的放大镜,透过一叶一枝见世界本色。同学们,期望你们善于捕捉、运用细节,让这一把金钥匙为你们所用,使你们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八、作业
请以“掌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运用细节描述,不少于800字。
教学反思:
我们高一学生此刻主要是练习记叙文,而我们高一语文集备组在平日的写作教学中发现,学生们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总感觉没有什么素材,写出的文章总是流于平铺直叙不够生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们平日的观察不够细腻,对生活没有用心感受。个性是在青岛市高一年级的同题作文“……滋味”这篇作文的写作中,很多同学都忽视了要求中的“注重细节描述”,文章平淡而乏味,很难有真情实感。所以针对上次同题作文的要求,原本这节课是想就“细节描述”的要求对学生做一些指导。在具体备课的过程中,才逐渐感觉到,学生要在细节描述上有突破,关键还在于平日的细致观察,学会了观察,在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中学会思考,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有思想深度。
基于此,我的这节课就期望让学生透过细致的观察,来感受生活,透过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学生们在文章中能抒真情,体现出高中生应具备的对社会对人生的一些思考。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篇3
【课文类型 】
讲述型
【课 时】
一个小时左右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含义,学生可以自己概括记叙文的含义。
2、初步掌握记叙文文体特点,及一般构成要素。
3、明确记叙文写作思路及写作技巧。
4、能对一篇成文的记叙文的艺术价值作简单评价。
5、练习写记叙文,记叙文主题可以根据课题学生情况再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构成要素。
2、让学生初步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法。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明确记叙文要如何构思,如何去写。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1)明确“记叙”(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记叙文的理解来描述记叙文的内涵)
记叙文:记叙文是文体的一种。是运用语言文字将关于人或不关于人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发生的前因,经过,结果描述出来。在该叙述过程中包含了叙述者对该事件或现象的理解和情感。
(2)生活处处有“记叙”
(举例)《新闻联播》是学习写记叙文最好的教材。《新闻联播》对每个事件的报道在技
术层面上非常好。
2、介绍记叙文的文体构成要素(可与学生进行讨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 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 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3、如何运用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写一片好的记叙文
(1)、先欣赏一篇文章
此时此刻,我已不能压抑我心中的喜悦,不知道今天妈妈爸爸会送给我什么礼物。放学后,我背起书包一溜烟地冲回了家。来到家门口,我本想拿起钥匙打开门。如果爸爸妈妈提前回了,在家里摆了个大蛋糕,桌子上有好多好多礼物。就想给我个大惊喜。我这样开门,万一搅了局,可怎么办?虽知道这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机会。但我还是把钥匙拿回了衣袋。郑作其事地敲着门,说说:“妈妈,我回来了。”过了会儿没有动静,可能他们还忙着收起礼物吧,我整了整衣领,又敲了敲,不知过了多久,我才醒悟过来,这只是我的一个幻想。
我无力地打开了门,坐在了沙发上,望了望钟,才6点,早在学校就把作业写完了的我现在不知要干什么,不禁仰天长叹:“无聊啊!”
一阵声音把我从无聊中拉了回来,呀!是不是妈妈爸爸回来了,才不是呢,是我这不争气的肚子。好吧,今天我这“寿星”也来大干一场。说不定,爸妈还会夸奖我,想着便冲进厨房,把门一关:油炸声,油烟机声,咳嗽声,锅铲声,一时其发。望着这好不容易炒出的饭菜,我有点伤心,都七点了。怎么他们还没回,对平时来讲,打110报警失踪都不足为奇。更何况,今天是他们女儿的生日。我慢慢地拔通了电话:“喂?”听到妈妈的声音,可真开心!“妈妈?”我还没讲完,里面传来了妈妈急切的声音:“女儿,我现在还在厂里,今天要加班,爸爸出差了,你自已搞饭吃,啊!对了,今天是你的生日,爸爸妈妈祝你生日快乐!”
我没什么好讲的,双方都挂了电话。今天的菜,不知怎么的无论放多少的蚝油,都没有味道。要睡觉了我拖着拖鞋一路拖到房间,突然有个念头,不如钻进被窝里大哭一场。但那泪水是咸的,还是没有味道呢?我坐在床边,掀开被子,突然看见里面有一个盒子。,上面写着:生日快乐。里面还有一个图画册,十分地漂亮,上面署名:爸爸妈妈送,琳收。这时,带着咸味的泪水终于涌了出来。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
(2)、通过对上文的阅读,(和同学讨论)概括上述记叙文较突出的地方:
A、留心观察,注意积累生活素材。
B、把事件、人物要写得具体典型。
C、材料详略得当具有典型性,最能表现文章主旨。
D、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升华主题。
E、写完以后多读几遍,用自己的阅读感受来检验语言是否通顺畅达。
(3)、(讨论)明确好的记叙文应该具备的艺术特征:
A:人物事件要典型
B:叙事详略要得当
C:叙事曲折有层次
D:感情升华要到位
(4)、在理解了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与艺术特征后,进行写作实践。介绍相关写作技巧。(提问)如何将记叙文写好?(答)在这里是有技法的。
如:叙述方法(顺序、倒叙、插叙)
细节描写
修辞的使用
语言运用(新闻联播的语言很干净,没有一句废话)
议论抒情感情的控制
对于写作中技法的运用鼓励学生可以尝试,写出后大声朗读,自己品味其表达效果
【教学后记】
根据学生课堂、写作实训反馈情况及时做好辅导。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和写作过程。
2.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能写一般的记叙文,线索清楚,善于选择和组织材料,并根据内容的需要,比较熟练的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把对象记述得具体生动。
〖重点难点〗
1.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及其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想〗
作文先明体。辩明文体是很重要的事情,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的体裁特点及其区别。
关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可按写作过程,培养学生立意、抒情、选材、组材、布局谋篇、联想和想象、过渡和照应、开关和结尾、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和表达技巧。 教师要讲明要求具体指导,并通过范文示例,使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文。 授课时间:十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
关于记叙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记叙文中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法。 先把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加以比较,通过比较了解其特点。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特点比较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写作目的以事感人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传授知识
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 前因、后果、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问题点 (知识点) 写作方法写人: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对话 描写、心理描写 以及细节描写例证法、引证法、 对比论证、类比 论证、比喻论证、 因果论证、层进 论证、引申论证下定义、分类别、 举例子、引资料 作比较、打比方、 用数字、列图表 记事:顺叙、 倒叙、补叙插叙 写景:抓住特征 寓情于景语言特点准确、鲜明、 生动、形象准确、精练、 概括准确、平实、 明晰、周密 内容主旨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事物特点、 实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各类文体都要凭崐借这些方式来表情达意。主要采用什么方式,决定了文章属于什么体裁:以记叙为崐� 不过在中学教学中没有把描写文、抒崐情文单独作为两种体裁,而把它们归入记叙文等体制中去了。
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是说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还可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崐要采用其他表达方式。
但是,同时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在不同文体中运用相同的表达方式有没有区崐别?比如说,应该怎样看待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记叙文中的议论和崐议论文中的议论,议论文中的说明和说明文中的说明,等等。我
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可比点:
(1)崐在文章中所占的比重不同;
(2)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3)详略不同;
(4)方式不同。
既以同学们经常容易混淆的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为例崐:前者以记叙为辅,所占比重较小者以记叙为主,所占比重较大;前者是以列举事崐例作为论据,后者则是通过对人和事的描述本身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前者一般崐采用根据的写法,对人和事的例子只概述,只选取其中必要的片断,语言也较质朴崐,后者一般采用具体的写法,对人和事描述较细致、完整,语言也较生动形象;前崐者较单一化,一般只用顺叙的方式,把事实材料交代清楚,为文章提供论据即可,崐后者则较多样化,顺叙、倒叙、补叙等皆可灵活运用,以避免流于呆板、一般化。崐 在了解记叙文的体裁特点之后,还要掌握记叙文中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法。
记叙文,主要有三种类型
1.记人叙事型。这类文章主要是描述人物和事件。自然,写人民事还可以有所侧重。因而把前者称做“写人记叙文”,
后者称做“写事记叙文”。实际上,两者有时是很难严格地区分开来的。记人,要善于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着力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叙事,要善于选取典型、新颖的材料,要把事件交代清楚,要根据需要采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法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地进行叙述和描写。
2.写景抒情型。这类文章主要是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两者常常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纯粹的写景文和抒情文是很罕见的。写景要有鲜明的目的性,不要为写景而写景。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色,细致而生动地展开描写,并寓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才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量。抒情,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但都必须是自然的、健康的。
3.托物喻志型。这类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某一物体的生动描摹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感情。“物”和“志”必须有某种关联,不能生拉硬扯地捏合在一起。由“物”到“志”,其联想应是合理的,贴切的。当然,状物要精细、逼真,咏志要深刻、高远。
这三种类型的文章,以记人叙事型最为重要,它是写作其他两种类型文章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写作各种体裁的文章的基础。因此,尤其要学好记人叙事的方法。
二、练习
选读几篇不同体裁的文章,对照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特点比较表,体会记叙文的体裁特点,了解它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第二课时
一、指导 关于立意。
1.立意要新。
据说,有位语文教师曾要求学生以“游圆盟我”为内容,自拟标题作文。多数学生的文章都细致描绘圆明园的山光水色,抒发艰美丽景物的赞叹之情,唯有一个学生的文章却以《我愿圆明园更荒凉》为题,立意与众不同。其文大意是说,如果保持遗址原貌,圆明园更荒凉,可以使游人凭吊古迹,睹物伤情,悲愤地反思已经永远过去的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师生读罢这篇作文,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是很有新意,且有见地的。圆明园曾有过辉煌的过去 。19世纪被称为“万园之园”。但自八国联军恣肆践踏、抢劫、焚毁之后,其遗址只记载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民族 的伤痛。保存这一遗址,实际上保存了历史的见证。有人还由此遗址联想到了西柏林闹市区的“纪念教堂”:“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物,漂亮完美的教堂被炸弹掀去了屋顶,至今仍按此面目保留在那里。遗址本来就是遗迹,它并未使繁华的市区蒙羞,看到它却使更 多的人忆起战争的残酷,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王晓梦“圆明园遗址公园”的联想)他希望保留圆明园遗址的肃穆和意义。他的这个看法与学习习作的题旨可谓不谋而合,意思是庶几相近的,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作文是应该有新意的。“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李渔《闲情偶寄》)立意又“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有人甚至提出“三忌”,即“忌庸、忌陋、忌袭”。这是很有见地的。试想,文章的意思平庸、浅薄,甚至因袭他人,有谁爱看?
能对读者产生什么作用?因此,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新的感受,新的意思,新的见解,并以此统帅全篇。
所谓“立意新”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一是题旨新。有真知的灼见,有全新的主题。一是角度新。主旨并不新,但反映主题的角度是新的,同样能使人有新鲜感。一是感受新。写 出了自己具体、深切的感受,能给人以启迪,也会使人感到有新意。总之,一句话:人们读后要有新的收获。当然,那些似新实旧,用“新”掩盖谬误,故作新奇实乃偏激的“立意”,是不能称做新颖的,人们也不可能从中获得任何新东西的。
2.立意要深。
人云亦云、没有新意的文章,人们自然不爱读;至于那些主题虽然正确,但意思浅近、不耐录味的文章呢,人们同样也是不爱读的。这就是说,立意好意味着既“新”且“深”,要新颖,深刻。
“深”,是同“浅”相对而言的。浅,表层认识,一览无余,不能给人留下自己印象;深,入木三分,铭心刻骨,令人咀嚼、回味,久久难以忘怀。立意必须高远,有深度。 深刻的主题又从何而来呢?
高尔基说过:“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蓄积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体现时,它会在作者的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 一个形式。”可见,主题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也就没有正确的思想。当然,这不是说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高深的主题。高尔基在肯定“思想是在大地上创造出来的,它的基础──劳动生活”的同时,还提出了“它的原则──观摩、比较、研究。”19世纪俄国的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特别强调“思索”的重要性;“思索、思索、再思索,否则值不得写,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写下来的东西,本身就一钱不值。”可见,主题的形成还需要作者下一番思考提炼的功夫。当然,这就要求作者具备相当高的思想认识水平 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生活经验,二是思想水平,两者必须兼有而不可或缺。我们必须凭借着独具慧眼的见识,从个人生活体验的深厚土壤里,发掘出尽可能深刻的主题,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邃的哲理性。
单纯地为记事而记事,为写景而写景,为状物而状物,无非是说事好、景好、物好、如此而已,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作者必须借事言理、即景抒情、托物喻志,有所寄托,才具备写作的价值。立意的深度正在所言之“理”、所抒之“情”和 所喻之“志”上鲜明地体现出来。
“立意高”(或说“有深意”),“立意新”(或说“有新意”),这是两句通常用来称赞文章主题思想好的评语,其实也是立意的两条基本标准。(当然,前提必须是“立意正确”。)让我们平时注意打好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生活基础,以敏锐的目光、分析的头脑,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提炼出既“新”且“高”的思想作为文章的主题吧!
二、示例 纯白的勿念我 杨家骥一天清晨,我遛早儿回来,手拈一朵沾满露水的野花,举到妻的面前:“你看!”她瞥了一眼,微笑着说:“我当是什么稀罕物呢,这野花,在坡头的路边的草丛里有的是。”“是有的是,可你知道它的花名吗?”妻沉思了一会儿,终于摇了摇头。
其实,这花我从小就熟识,每年都能在野外见到。不过,在这以前,我也跟妻一样,叫不出它的名字。老实说,在野花里,除去黄的野菊、浅紫的二月兰能对上号以外,其他如红色 的野百合,蓝色的勿忘我,至今我也没见过。但是名字都很熟,尤其是勿忘我,在文章里被描绘得那样美丽,富有诗意,简直一支蓝色的梦幻曲。遗憾的是,只有它的名字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罢了。
直到我读了宗璞的一篇美文,从中才得知它的芳名。记得她在文中这样描述:“草丛里有 各色的野花……还有一种高茎的白花,每一朵都由许多极小的花朵组成,简直看不清花瓣。”
当时,我的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这熟识极了的罢花形象,心想准是它:挺秀的翠茎高擎着纯 白的花朵,当小风吹来时,颤巍巍的,不招蜂,不引蝶,似乎没人注意它,在草丛里闲闲地开着……
我把宗璞的有关原文一字不漏地背给妻听:“它的名字恰和勿忘我相反,据说是叫做不要记得我,或译做勿念我罢。”
“勿念我?多好的名字啊!比起勿忘我来,更别的深长的意味。”妻接过那朵纯白的勿念我,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我点了点头。是呀,“勿念我”和“勿忘我”,虽说只是一字之差的两种野花的名字,但又何尝不反映出人生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啊……在生活中有些人总想 留名青史,叫后人永世不忘,并为此费尽心机,可到头来人们的心目中就是没有他的位置。相反,像鲁迅先生那样的伟人,不仅活着的时候不图名利,就边在遗嘱里他都表示让人们忘掉他,去管自己的生活。然而,人们不但没有忘记他,而且至今他的思想和精神还在指导和鼓舞着人们如何去生活和斗争。敬爱的周总理也是,生前无私无畏,死后连把骨灰都不留,可人们以及子孙后代谁能忘记他呢?世上的事就是这么耐人寻味。哦,纯白的勿忘我,谢谢你给予我的人生启迪。
「评析」
一种野花,“在坡头路边的草丛里有的是”的野花,在有的人看来,算不得什么“稀罕物”, 从中难以开掘出什么深刻的思想,没有什么写头。但是,作者却抓住了它的特色:“挺秀的翠茎高擎着纯白的花朵,当小风吹来时,颤巍巍的,不招蜂,不引蝶,似乎没人注意它,在草丛里闲闲地开着……”并在它的名字──“勿念我”上做文章,把它同蓝色的“勿忘我”作比较,认为它“比起勿忘我来,更别有深长的意味”。为什么呢?作者写道:“虽说只是一字之差的两草喻志,对事物开掘很深,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使读者进入一个高层次的思想境界,受到人生的启迪。这样的主题是深刻的,也是新颖的。
三、练习
作文题: 1. 春满校园 2. 一路风光 3. 在阳光下成长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结合本次习作训练要求,教学设计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学生真正“关注生活,自主感受”,努力体现“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
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了解采访的基本知识,学习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为重点具体写。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采访,灵活运用描写方法,按一定顺序安排材料,展开想像结构全文。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存理念和善待自然界万物的思想。
教学重点
从采访中零碎的、粗略的素材里选择表现中心的材料作为写作重点。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引发兴趣
师:你们想扮演一下记者这个角色吗?
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让你们过把记者瘾。
师:今天我们采访的主题是“关怀环保”,采访对象是我校的自然老师张老师。
二、现场采访真切感受
小记者:张老师,您好,我是小记者黄维。您的自然课很精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老师:噢,谢谢!
小记者: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要节约呢?您能谈谈这个问题吗?
张老师: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水。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在世界排名第四,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所以从长远来说:珍惜水源,保护水质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生鼓掌)
小记者:张老师,您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听说您还有雅号“张队长”,那是怎么回事?能给大伙说说吗?
张老师:这学期,我们学校成立了“假日绿色小队”,下设“宣传小队”“植绿小队”“护绿小队”,我具体负责,就自然成了张队长。
小记者:看来您真是名副其实的队长了,您能给我们提点建议吗?
张老师:大伙儿平时做得都不错,我要说的只有一句话:“关爱自然,我们的家园会天蓝水清,绿色无限。”
小记者: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愿您在队长的岗位上越干越有起劲,越活越年轻。(生热烈鼓掌)
三、评价交流明确要求
师:看了刚才的采访,你是怎样想的?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交流交流。(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生:我认为这次采访成功之处在于小记者设计的采访问题很巧妙。
师:谈得很好,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我感受到张老师对自然的深切关爱,给我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环保课。
师:你们讲得太好了。要是一个一个地说,太多了,我建议大家有选择地写,你准备怎么写?
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写,比如参加张老师组织的雏鹰假日绿色小队。
生:我认为写活动时要抓住张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投影出示)
师: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文章的重点,选好题目。然后围绕重点写(学生自由习作)。
记叙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写法;
2、启发引导学生在"写人记事"中,用心去体会所写人和事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思想。
教具:
胶片。
课时安排:
本次作文训练分两个课时,其中辅导、堂上写作各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可尝试用下列的方法去激发。
让学生自主地回忆最近所遇到的值得一说的人或事,以激发学生的情趣。
二、学生结合第一单元所学的四篇课文,谈谈记叙文的六要素在具体的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
教师在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下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
事情是由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做出来的,事情本身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记事应把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交代要素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楚。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
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凡思想。
记叙的要素,要详略得当,突出中心。(含盖前三点)
三、学生先朗读课文第33-35页中的例文《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然后简述事情的起因、结果和发展过程,以进一步让学生弄清和学会"要素"
在文章中的体现和运用。
然后教师明确:
事情的起因--闲聊《可爱的浙江》征文比赛
事情的发展--各人谈及自己的"所爱"
事情的结果--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
四、教师出示5个作文题,以便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胶片)
1.我的小伙伴。
2.童年的一件趣事。
3.上中学后遇到的一件事。
4.根据下边提出的情况,写一篇文章,记叙这件事。
体育课前,王勇同学没做准备活动就"跳山羊",结果把脚给崴了。
5.逛集市或花市。
作文要求:
①将六个要素交代清楚,且做到详略得当。
②中心突出。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书写工整。
附1:说课精要:
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就是"交代清楚记叙要素"。由于学生从开始接触写作以来就是"写话",也往往就是"小小记叙文",但也许正是由于这样,又会疏忽或轻视,因此教师不仅仅只保留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记叙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分析课文,尝试分析范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交代清楚记叙要素"这一要求在写作实践中的运用,在其中,同时也弄清并非硬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详略得当,有重点,这样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一句话,在阅读尝试中去体会,在写作实践中去运用,读写结合。
附2:板书设计:
写人记事要交代清楚记叙素
人物
时间
地点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主要内容
事情的结果
来自:中基网
资料提供者:
中考记叙文教案 篇7
记叙文阅读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明确记叙文的要点;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第一课时
一、明确记叙文阅读在中考中的要求: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三、结合课内部分文章温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材料组织特点: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线索及作用:
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情景交融······
7、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引用、对比······
8、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重点复习描写与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描写:
按对象分: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自然、社会)场面、细节;
按角度分:正面、侧面
按风格分:白描、细描
抒情:直接、间接
9、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0、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1)表达时最好有标志性语言;(我认为?比如?)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记叙文教案 篇8
记叙文写作专题教案
【训练目的】
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述、抒情等方式表现实际生活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分类
1、以写人为主
2、以记事为主
3、以写景或状物为主
三、基本要求
(一)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必须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能够灵活多变,根据实际状况在文章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出来。
(二)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
1、什么是记叙的顺序?
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叫顺序。顺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材料的方法。要注意顺序不等于文章不分主次地记流水帐。应做到层次明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比如写《记一次升旗活动》,一般是从旗手擎旗入场开始写到结束,但不等于把参加升旗活动的每一个人及每项步骤写得面面俱到,也就是说,运用顺序的方法时,要注意做好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工作。
(2)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写在后面,这种写法叫倒叙。倒叙方法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文章平铺有叙,能使结构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运用倒叙的方法个性要注意的是应在倒叙与顺序相接的地方把时间交代清楚,要有必要的交代语句,使读者觉得头绪清楚。
(3)补叙
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简称“补笔”,它能够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4)插叙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先的事情。插叙部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逼真,叙述资料更详尽易理解。
(三)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1、什么是作文的材料?
作文的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和一切原始素材。
2、什么是中心?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
3、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材料是文章反映的范围,是文章的资料。中心是全部材料所表现的主旨。中心务必借材料来体现,材料务必透过中心来组织,材料是受中心支配的,为中心服务的。而离开材料,中心是无法单独存在的;离开中心,材料仅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素材,不能算作一篇文章。
4、材料的选取
第一,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详略。
第二,材料要真实。就是说要写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的事情。
第三,材料要典型,要注意“以小见大”。所谓典型,就是要在同类材料中尽量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材料。所谓以小见大,是指材料资料是大事还是小事说的。大事,如开什么大会,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固然能够写,但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也能够反映深刻的主题。
第四,材料要新颖。就是要能体现出时代特点,要有新鲜资料,要有独特地方。
5、对中心思想的要求
中心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生活实践中,从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提炼时要求中心思想用心、集中、深刻。
用心:我们向别人宣传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集中:就是一篇文章要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所以,哪详写,哪略写,这要根据中心思想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来定。
深刻:就是要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好处,使我们的认识能提到较高的程度。
(四)根据中心确定详略
1、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详写,就是为了使中心思想鲜明突出,把所要表现的人物、事迹或所要说明的问题写得具体些、详尽些。
略写,就是为了顾及全篇,突出中心,把那些和中心思想关系不十分密切,表现力不是很强的资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
2、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
在一篇记叙文中,不要对所有的人物或事件都平均用力一一写来。也就是说,记叙应当有详有略。一般地说,记叙文的开头、结尾部分较简略,而中间部分较详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出身来历等叙述较简略,而对其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述或事件的具体经过等描述较详细;对不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述时比较简略,而对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表达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述则比较详细。就人物而言,详写的是其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就事件而言,详写的是具体的经过。一人几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件事,略写其他;几人做一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人而略写其他。这样,才能详略得当平中有奇,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3、注意问题
在记叙文里,详略不当突出表此刻是记流水帐。究其原因:一是想到哪写到哪,事先没作好详略的安排;二是没有真正掌握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安排详略这个写法。
(五)合理安排文章的线索
1、什么是线索?
线索就是记叙文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文中的场景、人物、事件、情感、思想等连接起来,构成贯穿全文的整体。一般一篇文章一条线索,也有多条的:主线和副线,明线和暗线等。写作记叙文,往往先确定线索。
尽管题材多种多样,笔法千变万化,构思各有奇妙,但只要把握住线索,行文自可变化自如,文章浑然一体。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白杨树自身的形美、白杨树内在的神美用“白杨树是不平凡的”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托物抒情、意蕴深远,取材广泛、挥洒自如。
2、记叙文安排线索的几种方法
A、事物线,以某一贯穿始终的物品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倚天屠龙》、《一双绣花鞋》、《项链》、《党员登记表》。
B、事件线,以事件的发展经过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武二郎醉打蒋门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人物活动线,以某时某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来贯穿全文。如《雷雨》、《包身工》、《茶馆》、《荷花淀》。
D、人物感情线,以人物的情感发展变化为主来组织材料贯穿全文。如《藤野先生》、《琐忆》、《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六)合理运用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的运用应做到以下两点:
1、以叙述和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写记叙文应有一个最起码的认识,就是文章的叙述性要强,叙述潜力要高,这种叙述不能是平铺直叙的,不能是干涩无味的,也不能是直白空洞的,应学会完整生动的叙述。
描述对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来说,主要指肖像要神似,动作应传神,心理需真挚,语言必个性;对于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来说,则离不开场面描述;而对于所有的记叙文体来说,细节描述用的好,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多种表达方式应综合使用
正如上文所言,运用具体、详实、生动的记叙能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但在记叙文中,只有记叙描述而没有议论、抒情,文章的中心就无法突出,具体资料也显得苍白,所以揭示事物的深刻内涵就十分重要。这时议论抒情就可粉墨登场了。就应说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亦在此。平凡的小事加以有针对性的抒情议论,文章能蜕转成“天鹅“,成为开格文,那里的议论不要只在文尾“昙花一现”,还应做到夹叙夹议,在叙述中自然折射理性的光辉;那里的抒情切忌矫情,应缘情而发。总之,不可喧宾夺主,画龙点睛即可。
记叙文教案 篇9
【训练目的】
掌握写人记叙文常用的几种描述方法。
【写作指导】
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资料。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好处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1.肖像描述。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述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如《琐忆》中对鲁迅头发的描绘,《祥林嫂》中对祥林嫂白发个性是眼睛的刻画,《孔乙己》中对主人公长衫的描述,都十分传神。
2.行动描述。决定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描述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描述行动,尊个性注意动词的选取。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摸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作者不仅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个性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透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务必透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是否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
那些虽然生动,搞笑,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于艺术的技巧》)
行动描述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取,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3.语言描述。言为心声,描述人物语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能自然地揭示人物身份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即使同样资料的话,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说出来也会不一样。有一个同学做过这样的观察:马路边,一个个体自行车修理摊刚开张,主人是个瘸子。一位老工人见了说:“残疾人有这个本事,难得!唉,天无绝人之路阿!”一个待业青年见了,说法不一样:“天不灭曹,该他有碗饭吃!我们四肢俱全倒还不如他呢!”一位街道老太太的感想又不同:“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儿。”三种说法都有同情主人的意味,但老工人更多赞赏,待业青年有点不服,老太太只是可怜;在表述上都用了格言谚语,却反映了不同的风格。人物语言的描述要贴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人物语言的描述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述,不仅仅要贴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还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述应求简洁,切忌拖泥带水。
4.心理描述。这是对人物在必须情境中心理活动的描述,如思想、感情、愿望、体验等。人物的言行,包括人物的穿着打扮,无不受思想的支配,所以写言行实际上也是间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如果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描述,那就是直接描述。直接描述心理,常用“他想”的形式,描述者把人物所思所想直接标出,一般要加引号。如果转化为写、说者的口吻,就不能再用引号了。透过梦境描述也能够展示人物的心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不仅仅能够表现人物易于觉察的心理活动,还能够把他的潜意识表现出来。此外,心理描述也能够透过人物的日记、书信来进行。
5.细节描述。所谓细节就是指人物那些看似普通平常、实则具有丰富个性和精神情感内涵的外在表现,它能够是言行的,能够是心理的,也能够是仪态服饰的。细节描述就是对某一细节或作点击式的、或作细致入微的、或作反复强化的描摹刻画,力求到达生动传神,充分突现人物个性、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
【训练题目】
以“×××其人”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能够透过一件事或两三件事来写人,至少运用三种写人方法,不得抄袭。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目的:
1、了解叙事的一般方法,学会条理记事。
2、学习运用线索记事的手法。
学习和训练时数:
4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生学习
叙事是为了说明一定的思想观点。如果单纯为叙事而叙事,那么这种叙事是没有生命力的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等,常用的是前两种。顺叙是按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这种方式首尾完整,来龙去脉清楚,但容易造成平铺直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叙事的方法多种多样,"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刘熙载《艺概文概》)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一个故事至少必须包括两个事件,这些事件就像散落的珍珠,没有线索的串联,便不会有完整的结构。
任何叙事作品都必须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即一个故事和一个故事叙述者。以第三者身份从旁叙述的叫第三人称,以当事人的口吻(不论是自己或不是作者自己)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第一人称把作品的情节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能使读者得到一种真实亲切的感受。但叙述的事和人,只能是"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物和事件。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叙述者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和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作品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作品而言,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的区别就在于两者与作品中塑造的那个虚构的艺术世界的距离不同。第一人称叙述者就生活在这个艺术世界中,和这个世界中的其他人物一样,他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一个真切的,活生生的人物。而第三人称叙述者是置身于这个虚构的艺术世界之外的,尽管他也可以具有一些个人特征,但这些个人特征并不能证明他在艺术世界中的真实存在。
教学内容:
二,学生学习
三,教师指导
四,学生训练
1、请以某种具体的东�
要求:(1)题目自拟。
(2)字数不少于800。
2、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故事中,成长在自己的故事里,同时也在历史的故事中不断地接受营养,这些故事或许在你的心底留下了浓重的痕迹,使你难以忘怀。请记叙一个这样的故事。
要求:(1)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2)题目自拟。
(3)字数不少于800。
具体记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情感,是叙事文的功能。写作叙事性记叙文须把中心放在展示事件过程上,其间若涉及人物的活动,不应刻意描绘,否则,就会出现体式不明的问题。
题目1写作思路:从内容来说,要表现什么主题,完全取决于自己,友情,亲情,侦探,哲理皆可。从行文上,作文规定了运用线索串联材料,那么,就应当在特定的范围内选择一个具体的东西——能够引发故事的引子——来展开联想,比如富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或其他一些典型的东西等等,线索可以直接用为题目。至于事件的要求,选择时须考虑彼此之间的联系。
题目2写作思路:这道题主要检验学生的记事基本能力。一个事件要讲清楚,需要进行精心的安排。而要讲精彩,则需要运用恰当的手法,诸如悬念,抑扬等等。
五,作文修改
六,作文升格
七,例文。
记叙文教案 篇11
记叙文写作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写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2、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3、重点掌握记叙文中人物描述的写作技巧
4、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记叙文中人物描述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交流)
二、复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资料的文章。记叙文的6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时间线、地点转换线。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说明等
6.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比较、伏笔、铺垫等。三、记叙文中的人物描述方法
例文赏析
1.分组讨论文章值得借鉴的地方
2.师生小结:
写人应注意:
①抓住人物特点,透过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等描述,写出人物个性。
⑵侧面衬托
③善用比喻
④合理地找准线索,围绕线索选材
⑤进行景物描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写作练习
1.片断写作:用这天学到的方法,选取本班的一位同学或老师,写出他的个性特征。300字左右。
2.大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生活中,谁对你影响最大?这个人怎样影响了你?怎样牵动着你的情思?你必须有很多的话要说,请你在方格中留下最真最美的文字。
请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记叙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掌握记叙文选材方法:合题旨;有新意;小角度;避生就熟。
2、提高选材能力,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你会想到了什么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亦或是一个人、一桩事、 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句话、一首诗?总之,众多的、你所亲身经历的、难忘的日子将涌上你的心头,等着你去编织;众多的、你所熟悉的,和你精神上、感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带着各自的命运,各自的性格,各自的音容笑貌,来到你的眼前。
也许你的书房只有八平方米,也许你的书桌又小又旧,然而,当你拿起笔来,在这个不平凡的时刻,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一个又一个的旋律,都将一齐涌向了你的心头、你的笔端??难道不是吗?就在前不久,我让大家把最让你感动的事写下来,结果大家一写就是一箩筐。这下,我们都困惑:我到底写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记叙文该如何选材。
二、如何选材探讨
请把“不是脸”的材料剔掉!
这里材料罗列的是“感动你的事迹”,那怎样的材料才算是“不是脸”的部分?
就是绝对不可能感动你的事迹,不扣题旨的部分,请找出来,写在学案上。
(提示:有两个材料)
第5则材料;为什么?
你有没有感动?没有。若硬要说感动的话,只可能是谁感动了?姑姑。
所以,有没有感动你?没有。非常准确。
第7则材料 ;为什么?
你给乞丐硬币,你自己可不可能感动?不可能。若硬要说感动的话,只可能是谁感动?乞丐。
所以,属不属“感动你”的事?不属于。
第二步: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这里属于“陈谷子、烂芝麻”的材料是哪些呢?请找出来,写在学案上。
第1则材料;第2则材料;第8则材料;第9则材料
删去
有同学疑惑:就上个星期,妈妈冒雨给我送药了,不是刚刚发生的事情吗?怎么能算“陈谷子、烂芝麻”呢?
也许的确,你妈妈刚刚冒雨给你送过药。妈妈冒雨送药,在很久以前,在别的同学身上也发生过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材料旧了。
注意关键词“也发生过”,说明这件事可能在你身上发生,也可能在别人身上发生,是共性材料,不是个性材料。自然就变成“陈谷子、烂芝麻”了。
第三步:
还剩3则材料呢?再怎么选呢?
第3则材料 删去
剩下第4则材料;第6则材料。任选其一即可。
先抑后扬:戏水时,只往岸边跑,被嘲笑为胆小鬼;为了鞋子居然三步并作两步,踩着大石块冲下去为我捡回鞋子,非常感动。他让我真正明白:真正的勇敢,决不是用拳头制止别人的嘲笑这么简单。
小结:
1、与中心(题旨)有关
2、新颖的材料(个性材料)
3、理解的材料(避生就熟)
三、如何理解“避生就熟”?
幸福
从家到校是一段短短的路,但只要留点神,每天从这段路上走过两个来回,总会看到一个个“短镜头”,那都是幸福的所在。
你看,小男孩不安分地站在爸爸车架上,两手撑着爸爸的肩膀,做着鬼脸;路边卖菜的妇人一边爱怜地笑着,一边仍不忘提醒着“小心点儿”。
骄阳下,一位老大爷踩着特制的小三轮,车座后边扎着一把花伞,花伞下坐着他的老太婆,正说着笑着,没牙的嘴巴一直合不拢。
傍晚的凉风里,一位将为人母的少妇挽着爱人的手,在田边散步,满脸写着幸福和憧憬。
田间,一位老人半蹲着,深情地看着那一畦畦翠嫩可人的蔬菜,不时用手摩挲几下,
好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
放学铃声串串地滑溜着,不一会儿,流出了学生自行车队。主流中分出支流,渐渐地三五成群,倾身靠头地凑热闹,脚下蹬着,口里聊着,眉儿舞着??
美容院里刚走出一个姑娘,撩一撩刘海,甩一甩长发,满身飘溢着青春和美。虽然看不清她的脸,但能感觉到她心中涨满了生活的希冀。
托儿所里,那只聪明的小狗总会用两条后腿站起,博得娃娃们咯咯咯的笑;这笑是那样的天真无邪,似乎能融化一切忧愁烦恼。
东皋桥上一对卖童子烧鸡的年青夫妇,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也许是一对下岗工人,女老板身材窈窕,可以想到她曾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但她却用她那娇嫩的双手吃力地去剁鸡,用不再娇嫩的双手撑起一片新的天空。
生活是平静的,但平静的生活就像一杯香茗,没有醇酒的浓郁,没有咖啡的刺激,没有牛奶的醇厚,但它能让人品出一种淡淡的清香,回味无穷。这就是幸福!
我们常常抱怨幸福离自己太远,那是因为你总仰望天上找幸福,而事实上,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朋友,走在路上,请放慢你的脚步,瞪大你的眼睛,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吧!
第二组: 幸福
幸福是一缕金色的阳光,轻柔地包裹着我们的心灵,温暖而不会灼伤。
我有一件帽服,帽服的帽子是用拉链连接到衣服上的。可是,那拉链坏了一半,帽子垂下了一半,所以一直忘了拿回家去。直到期中考试的前一天,老师要我们把所有东西都带回家,于是,我只好穿着它回家了。
刚走出教室,一只有力的手重重地拍在我的双肩上:“喂!你的帽子掉了,不要?我可拿走了啊!”回头一看是我最好的朋友小紫。“知道了!拜拜啊!”我笑着告别了她。
半路上,一个初一年级的小同学从背后叫住我:“姐姐,你的帽子坏了!”我的心中顿时洋溢起一阵温暖:“谢谢你啊,我知道这帽子坏了,它不会掉的??”
阳光洒在她灿烂的笑脸上,那画面让人心窝荡漾起甜蜜的涟漪,沉醉在两个幸福的酒窝里??谢过了她,转身上了308公交车,司机见我上了车,刚要开口,我打断了他:“这是我的月票。”他笑了,眼角的几丝鱼尾纹也好像笑了:“我是想说,你的帽子垂了下来。”
我得心里就像是被春风拂过一样温暖:“谢谢,我知道了。”我在前排找到了一个较好的位置,座位被阳光照得暖洋洋的。
公交车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座位也很快被坐满了。这时候,我才发现,她的腹部有些突出,竟是一位“准妈妈”。我连忙给她让座。她温柔地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你的衣服怎么坏了?回家让妈妈给你补补吧?”
难道这不比一千一万遍的“谢谢”还温暖吗?就像太阳的光芒,美丽、温和??
这就是幸福吧??
幸福就是温暖柔和的阳光,幸福就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不要妄想一下得到很多,那样失去的也会很快。只要从点滴小事中体会,一定会品尝到真正的幸福。
1、 两篇文章初步感知,你更喜欢哪篇?
2、 作者的写作材料是怎么来的?亲见;亲历。
3、 这两篇文章的材料,你觉得哪篇的更好?为什么?
展现了一个个幸福的画面(8则材料),给作者带去一种幸福感。
写了一路上不同的人对他的帽子的关心(1则材料),同样给作者带去一种幸福感。
4、 哪一篇给作者带去的幸福感更强(幸福指数高)?第二则材料幸福感
启示:在合题旨的情况下,越熟悉越好(亲历>亲见>亲闻)
四、作文实践
童年是池塘里的蝌蚪,童年是荡起的秋千,我把童年比作诗,它比诗歌更绚丽,我把童年比作画,它比画更深沉,我把童年比作河,它里面流淌着童真和甜美??
下面,让我们以“童年”为话题,注意选材,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