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节日作文 > 清明节作文 > 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5篇】正文

《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5篇】》

时间: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不一样的清明作文 篇1

在暑假,我来到北京参加比赛,并有幸来到故宫博物院参观一幅传世佳作——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走入展厅,一种暖暖的棕色让人感到十分柔和,耳边则传来讲解员的仔细讲解:“《清明上河图》宽24.8cm,长528.7cm,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听了他的讲解,我有一个问题油然而生:“为什么在图中只能见到身着粗布草鞋的老百姓?怎么没见到一位身着官服的官兵大丞?”我向讲解员提出了质疑。而他只是微微一笑,再次提高音量大声说道:“小朋友,你可真会观察!对了,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中的画面虽然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副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讽刺了北宋时期官兵懒散、税务繁重的恶习。”我点了点头,心里想:“难怪有那么多老百姓在图上而不见一个官兵,原来是这样!北宋时期的官兵真是可恶,让基层的老百姓辛辛苦苦地劳作交税,自己却整天吃喝玩乐,真是太不公平了!”我在心里替北宋人民打抱不平。

再看看这幅《清明上河图》,一个一个的街坊、人物、房屋、桥梁、大小船只、车马、牲畜无一不描绘得清清楚楚。充分体现了宋代建筑特征。看看房屋,一片一片的砖瓦错落有致;看看桥上的人物,一个一个的人面部表情丰富,喜、怒、哀、乐无一不细致入微。看那座拱桥,形态优美,宛如飞虹。桥上车水马龙,人上人海,桥下的大小船只数不胜数。船夫们有的坐在船中,有的在使劲摇着双桨,有的则在拉客、吆喝着,他们那吆喝的号子似乎还可以听得清清楚楚。一切人物事物都被画家张择端画活了。他像是一个灵敏的照相机,把北宋某一天的早晨用他那巧夺天工的绘画技术将世界名画——《清明上河图》创作了出来。

它的美,是不一样的美,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生永世不可磨灭的印象。

2022年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 篇2

同学们,你们清明节的时候是不是到公墓去“看望”你们死去的亲人?不过,我家就不一样。因为我的家乡在东北,所以我们过清明节就在马路边上烧纸、寄钱来祭奠亲人们。

今年清明节,我与父母一起到马路边烧纸寄钱。爸爸先是找几根干树枝,用它们把冥币和黄裱纸移到火大的地方。再是画了几个圆圈(每个圆圈里面的黄裱纸和冥币都是寄给不同的亲人的),每个口子都对准东北。爸爸说是把钱寄到死去的亲人那边。接着,爸爸再把黄裱纸放到那个圆圈里,再叫我捡几块石头压在黄裱纸上:怕风把黄裱纸给吹跑了。最后,就开始烧纸、寄钱了。

爸爸用打火机把一张黄裱纸点着了,然后,就把这张黄裱纸丢到一个亲人的黄裱纸堆里。顿时,这不起眼的小火一下子变成了熊熊烈火。青烟把人呛得直咳嗽,那黄裱纸堆也一下子变成了火堆。然后,爸爸马上把冥币也丢在火堆里。丢完了,爸爸对着火堆说:“爷爷,过节了,我寄点钱过去,你自己在那儿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给别的亲人烧纸、寄钱也是一样。

我问爸爸:“爸爸,为什么你要先烧黄裱纸再寄冥币呢?”爸爸一听,对我说:“因为要是先寄冥币的话,那冥币不是就寄不过去了吗?而黄裱纸是给那野鬼的买路钱。”这多么有趣啊!后来,我们想:真是可惜,死去的人不能复生,枯萎的花不能再生长,用坏的东西不能变好。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从而看出大自然的残忍,真不知道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的怎样?

爸爸的爷爷没了,我的爷爷却还有,所以我更应该尊敬他老人家,爱护他老人家。

不一样的清明节的作文 篇3

清明节在上学,只能在星期六补上。扫墓是一种传统,在中国的美德中扫墓也是美德之一,扫墓是纪念死亡的人的一种形式,但是有一首诗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清明节并没有什么雨,而是晴空万里,烈日当头。

好啦!不说什么了,我要开始转入清明扫墓了。星期六早上我们一家早早的来到老家,奶奶为我们准备了艾饺,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刚吃了几个,二伯来了,他开玩笑地说:“大清晨起来想得第一,本来以为第二也不错,你们一家三口包揽了前三,连个奖牌也没的拿了。”我便应和道:“只早了一步,明年清明努力一点。”正说着三妈拿着大包小包,大袋小袋地也过来了,过了会儿三三两两地都来到了。

我们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走过一片田野地,来到了弯弯曲曲的山路,竹子横七竖八,挡着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这些竹子就像一个个士兵守口如瓶这一方土地,我走在中间前方有劈竹的人,后方有防止走错的人,约摸走了10分钟来到了目的地,此坟墓上有些野草,拿上柴刀,嗖嗖几下,野草大多数被割下了,更显得阴森可怕。打扫完后我们便在坟墓顶上加了些新土,(这就是所谓地上坟吧)。在祖先面前许下今年的愿望吧!东东(我奶奶的曾孙子)大声说道:“我想在今年多拿几张奖状。”大家“哧”的一下笑了,则大人要多赚点钱。现在是大人被钞票骗,小孩被奖状骗了。我只求考试好一点,身体健康一点。

扫墓为何?一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怀念他们的音容笑貌;二是一种信仰,在列主列宗之前许下愿,让自己在今年多多努力。

不一样的清明节作文 篇4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不一样的清明作文 篇5

清明节是一个很特别的节日,因为每年清明节时,几乎都是“雨纷纷”的天气,家家户户都要祭拜自己的视先,而且还要到祖先的坟墓那里,将祂们的坟墓整理得干干净净,好让祖先们可以安稳的长眠,若祖先们地下有知,也会高兴祂们的后代子孙是如此的孝顺,也会含笑的。

每年到清明节这天,爸爸都会和大伯和二伯一起去扫墓,而我和哥哥却都没去过,可能大人们认为扫墓是大人的事吧!但是今年却不一样了,因为今年的清明节前夕,爸爸却问我和哥哥要不要一起去扫墓,我和哥哥皆异口同声的道:“好!”由于我们祖先的坟墓远在老家,可谓是千里迢迢,路途漫漫,爸爸还说要开车去,而非坐火车去,令我们有点儿失望。

隔天,天刚破晓我们就起床了,整理好行理之后,就马上往老家开去,一路上曲曲折折的山路,令我头晕眼花,心悸欲吐,状似狼狈至极,就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之后,才猛然发觉大伯已经在我们车上了。之后,我们一起去叔公那儿准备祭品和供品,再去曾祖母的坟墓祭拜,首先我们先拜“后土”,也就是土地公,感谢祂长期对祖先们的照顾,然后再祭拜祖先,爸爸口中念念有词,不外乎愿祖先们保佑全家大小健康平安,万事如意,赚大钱。之后,我们爬上坟上除草,由于坟上植满“韩国草”,翠绿好看,而且草并不长,所以我们只是拔些杂草而已,很快就完成任务了。

我们坐在矮墙上,看着人山人海,人潮愈来愈多,好像潮水涌了上来,一波又一波似的;也看着青山绿水,风景的确十分漂亮,愿祖先们在此能高高兴兴的“住”在这里,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压力,生活自由自在。

随后,我们在杂草之间塞了一张张黄纸条,再吃些水煮蛋,将蛋壳洒在坟上,我不解其意的问爸爸道:“那些黄纸条是代表什么意思?丢蛋壳在坟上又代表什么意义呢?”爸爸并没有回答我,因为爸爸虽然知道其中含意,可是他讷于口才,也不知如何跟我解释才好,只是跟我淡淡的说道:“你长大自然而然就会知道了。”

爸爸和大伯一起聊些以前种种,谈起庄稼,话起经济,有时还会评论国家大事,其间还会说些祖先以前的有趣或是光荣之事,我乐在其中,因为这是知识,这是学问,课本里没有的知识和学问。

这是我第一次和家人一起上山扫墓,路途虽然迤逦绵长,不过事后感到很光荣,因为扫墓是尽孝道基本的责任,而且其中也让我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常识,这些的民俗不仅有道理,而且很有意思,希望每年的清明节时,我都可以和爸爸他们一起去扫墓,尽到为人子最基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