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日记 > 简单的民情日记(最新7篇)正文

《简单的民情日记(最新7篇)》

时间:

“民情日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简单的民情日记(最新7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单的民情日记 篇1

“聪慧小区1号楼一单元居民反映楼道灯不亮了,夜晚出行不方便,需帮助解决。我和协管员立即赶到现场,为居民更换了灯泡……”昨天中午,房山区拱辰街道文化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朴艳平,帮助社区居民更换好楼道灯泡后,在她的“民情日记”里写下了上述这段话。

下午,朴艳平又按照日记里的安排来到社区,协调解决小区楼体保温改造工程和居民车辆停放问题。翻开朴艳平的“民情日记”本,记者惊讶地发现,里面记得密密麻麻。无论大事小情,只要她参与的社区里的事,都记录到了日记中。

“以前是百姓有问题找到社区门上来,现在是我们以串门的方式主动走进居民家里,了解他们的需求,帮他们解决问题,并详细地记在日记本上。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能鞭策我们努力为民服务,日记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不为百姓干实事,还真没的记。” 永安西里的社区干部李春燕如是说。

永安西里社区80多岁的老人李慧文,老伴儿去世后独居在家。前不久,李春燕到李慧文家“串门”时,发现老人家里十分凌乱,没有“家”的样子。了解到老人需求后,李春燕帮李慧文请来了保姆。这个保姆来自社区内的一个困难家庭,不仅满足了李慧文老人的需☆☆求,这位保姆家的生活困难也得以缓解。

简单的民情日记 篇2

根据工作安排,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有二项,一是再次全覆盖走访农户,逐户拟订或落实增收计划,二是张贴宣传标语,三是刷写永久性巨幅标语。由于工作任务艰巨,我们除了从学校抽调了三名教师参与行动外,我们还从联系学校——熊店小学借调了两位老师一同参与行动。

为了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上述任务,上午我们一行八人外加杨家湾村书记、会计共10人,每2 人一组分别对口该村5个村民小组逐户张贴县工作组给农民的一封信和宣传标语,逐户落实2011年增收计划。镇党委副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田先桃和我宣传走访的是第3村民小组。

我们首先走访的是3组村民杨顺元。杨顺元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又是家里的劳动主力。杨家全家6人,种农田亩。当时,杨正好从田头回家给病人打针、开药。在50年一遇的大旱面前,仍栽早稻7~8亩。通过座谈了解,杨顺元家今年的增收计划是增收4000元。增辐为25%。

简单的民情日记 篇3

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王新章,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xx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温传祥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_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_,就没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新章、温传祥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简单的民情日记 篇4

今天,我以双台乡党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全县推进精准扶贫动员会,这是我任党委书记后,第一次参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员会,深感责任重大。

双台乡地处竹山北大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讨米不到北星河”是双台乡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全乡14个村,总人口万余人,仅贫困人口就有8000人,贫困发生率为39%,是竹山县脱贫攻坚主战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以绝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为我乡的奋斗目标。成立精准扶贫攻坚指挥部,分为14个战区,明确各战区指挥长,签订责任状,双台乡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了。

简单的民情日记 篇5

体验活动结束了,今天就要离开了。早上醒得更早,五点钟醒来,满脑子都是这几天的场景:村务栏前的村民心扉,周家大嫂的可口饭菜,清晨大爷的盼子心切,访贫问苦的知心话语,葡萄架下的人生思索,玉米地里的干群情深,革命旧址的精神洗礼……,一幕幕,一场场,挥之不去,定格心里。

想着这些天的人和事、这些天的点点滴滴,脑子里不由冒出几句打油诗:“春风化雨润深山,赤子驻村杨家湾。访贫问苦真情送,促膝相谈民众欢。农家吃住苦乐共,田间劳作同力担。凝心聚力乡村振,人生常修党性关。”

吃过早餐,依依道别,难舍难分。来时狂吠的黄狗,也一路跟随,直把我们送到车边。车在远行,情在延续。我们相约,常来走走、常来看看,这片注入了我们满腔深情的土地。

简单的民情日记 篇6

时间:20xx年3月16日下午

下午四点左右,在走访贫困户后,党校领导又回到长江乡会议室与长江乡领导班子进行了座谈,对乡里今年的几项重点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福山村的情况与乡领导进行了沟通,对有关村民利益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对村上尽快改善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还就干部大下乡活动下步工作进行了研究,经议定在近期由党校倡议发起在长江乡全乡范围(以福山、长江两个村为基础)举办一次综合讲座报告会,以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和畜牧养殖技术为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种田意识,加快致富观念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简单的民情日记 篇7

今天和工作队员贺文一起到(麻家渡镇营盘河村)两河社区入户走访调查。两河社区是因潘口电站建设从原上庸镇两河村集中安置在营盘河村的移民社区,共有87户334人,分住在14幢楼房中。

我们首先来到社区管委会书记刘春全家。他家共8口人,祖孙四代同居,儿子、儿媳、女儿都到上海打工去了,家里只有老父亲和他们老两口,还有两个孙子在就近的麻家渡中学读书。谈到搬过来的感受,刘春全感慨不已:“过来三年多了,生活都已适应。87户移民基本上家家都有在外打工的,打工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80%以上。而且,这边比两河交通要方便,房子宽敞漂亮,环境绿化美化也好。”

离开刘春全家,我们来到马路对面的移民楼下,在场院里见到正在晒太阳的席刚臣老两口。席刚臣今年79岁,与儿子单另住,但都在一幢楼上,老伴8年前患脑溢血留下了左侧肢体活动受阻的后遗症,每天必须他随身照护。席刚臣告诉我们,现在党的政策好,特别是对老年人,从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有病有农村合作医疗,他和老伴儿每月各有25元的低保金,加上儿子们分担的一些养老金,生活还算有保障,原来移民时赔的4万多块钱由四儿子保管着。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经济示范户章先兵和老党员喻成洋。他们的住房都很宽敞,平均面积195平方米。章先兵是在上海打工的工头,搞建筑,一年下来能挣10万元左右,妻子袁胜云在家开了个百货商店,顺带照顾小孩上学。喻成洋向我们反映了移民群众的一些心愿:一是划分的土地较远,且是黄土地,粘性大,雨天难行,盼望能早日将生产路硬化;二是楼房有时停水,没地方取水,希望能在每栋住宅楼后像当地居民一样打口水井;三是在菜地旁有条用于灌溉的水渠,村民多从渠边行走,但没铺盖板,小孩经常掉下去,很危险。我们实地看了一下,渠道长240米、宽米、深米,是村民到菜地的主要通道和浇灌水源,上面没有盖板,的确危险。我们表示一定向有关单位反映和汇报,我也暗下决心争取帮他们把水渠盖板问题解决好。菜地里,移民官知海老汉正在忙活,他说,这里的菜地跟老家一样好,他在下优质香瓜种,过几个月请我们一定到他家尝尝。

一天下来,我们共走访了11户移民家庭。感觉移民们已基本适应了新环境、新

生活,他们用朴实宽厚的胸怀接收了大建设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用勤奋劳动的双手美化亮化着新家园,正以昂扬奋进的精神创造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