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应用文 > 《无问西东》观后感(优秀11篇)正文

《《无问西东》观后感(优秀11篇)》

时间: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枫帮大家收集的11篇无问西东观后感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

1月26日,秦皇岛公司组织观看电影《无问西东》,看了许多影评,得知是一部佳片,至于佳在何处仅靠他人言说,心中尚且生出一丝好奇。

好奇之首,当数“无问西东”之出处。为何“不问”,何为“西东”?《无问西东》片名出自清华历史上第一首正式校歌的歌词,第三段“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校歌的撰写人,是清华的国文教授汪鸾翔先生,由何林一的夫人,张丽珍女士编曲。在电影里,“无问西东”被引申为保持初心,不盲从时代,做一个无愧于自己选择的人。

认真看完整部电影后,我对“无问西东”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不问”是一种格局,并非不好奇,而是因不存疑惑而生出的一种信任,因静心而生出的一种专注,因豁达而生出的一种气度,因对普罗众生有感而生出的一种情怀,是心灵里山高水阔,精神深处天地澄明。“西东”可以是长短,是美丑,是利弊,是死生,可以是一切起点与终点。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垂暮,仿佛人的生命由诞生到陨落,也仿佛世间万物。记得《虎啸龙吟》中年老的司马懿说“依依东望,望的就是毕其一生,望的是时间”,这里的“东”可以理解为初生,那么“西”当可以理解为垂暮。“无问西东”在我内心则理解为:人一旦有了信任、专注、气度、情怀,内心丰盈,心无旁骛,即便生死亦无所畏惧,这种强大的底气,在我们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工作中的专注,遇事时的气度,生活中的情怀,不断学习后内心的丰盈,又因丰盈和充实而无暇顾及其他,以至于心无旁骛。这好似连锁反应,相互作用的人生启示,正在努力点醒我们:在路上,就踏实走好每一步,注重奋斗过程,远比思索从哪里来或到哪里去更为重要。我们在工作中奋力拼搏,不应瞻前顾后,做好自己的本分,快速高效完成工作,从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吸取经验,汲取养分。努力做一棵树,为自己的生命做出解答,探求一切未知,面对所有问题努力给出自己的答案,为唯一的人生添一把柴。

哪怕你的工作并非你真正擅长或喜爱,那就当做是人生的课题,在学习和答题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可能渐渐的他就变成了你的所爱,甚至让你着迷。尝试着与工作成为朋友,找到一种平和的姿态,如同校长梅贻琦教育迷茫的吴岭澜时所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我们对于工作的无愧和专注,将换来青春岁月乃至于整段人生路程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不问来路,不忘初心,不遗余力,活在当下且奋斗在当下,做最真实无悔的自己。

最后,请允许我向西南联大致敬,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也是中国教育的宏伟长征,这也说明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无问西东》观后感700字 篇2

一部非常催泪的电影。有很多让人触动的台词。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时候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泰戈尔的诗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的喜悦。“——梅贻琦谈”对自己真实“

”我希望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自己喜欢的姑娘结婚生子,这不是要让你为我添子添孙,而是希望你能够体会人生的乐趣。“——母亲对沈光耀谈期望

记住自己的珍贵。

对自己真实。

难以忘记的,是西南联大搭建的破教室里,外面狂风骤雨,教室里雨水滴答,老教授的声音实在敌不过风雨声,无奈在黑板上写下”静。 坐。 听。 雨“。听雨,也是听心。还有一幕,日军轰炸机入境,拉响警报,老师和学生却继续搬着板凳,在山间继续授课听课。他们曾经拥有的是什么,我们现在又拥有的是什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教书,不好好地读书?特别是,教书,也许现在30个学生里有29个都不愿意好好学习,但还有最后那一位是真的希望能好好学习的,是历经各种艰辛努力得到学习的机会的,你凭什么不好好上课让他所有的努力得以回报?

诚心待人,待己。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3

如果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你们无法回避他们的存在,可是了解青春就是这些日子,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让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什么才是荣耀,拥有什么才是被爱。

你们会赞美很多东西,朝阳或者鲜花,但不要在赞美别的事物的时候,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问东西。 《无问东西》

电影分四段讲述了四个时代的故事,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无奈,家国的情怀,亲情,爱情什么都有点,片中的很多台词像诗一样,又很有哲理,真是当今电影里面的一股清流,引人深思。

我们活着,麻木的活着,随波逐流的活着,已经渐渐失去了感知生活的能力,失去了真正幸福的能力,只剩下了皮囊的喜怒哀乐。这部电影,总会激起你内心深处的埋藏已久的曾经的理想或记忆,我们也曾对柳树发的嫩芽欣喜不已,也曾对早晨推门映入眼帘的大雪欣喜不已。

你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吗?

你可曾了解过那些真实的历史?

如果你的生命中,有了需要守护的东西,大概也会像陈鹏那样,即使身处荒凉的戈壁,也能在梦中嘴角带笑,因为那时的陈鹏内心是笃定和从容的。他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健康和生命。

可他始终是淡淡的,始终是微笑的,在火车上被洒水,发现自己脱发,对小女孩(代表未来和希望)探寻目光的温暖一笑。他对自己的人生是满足的,他有了需要照顾的人。

这也许是索取和付出的不同吧。人的一生中,能够找到看清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真实想要追求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些处事淡然,从容,在面对敌军的轰炸西南联大时,依然镇静和从容的人,才是真正有信仰,有修为的人。

其实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感悟最深的是:我们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有那么多人为了今天和平的生活牺牲了那么多,才有今天的自由和平的生活,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用自己的能力去做好伏羲教育,为更多的人服务,让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好,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活得明白,活得幸福!

观看电影《无问西东》观后感及影评1200字 篇4

当《无问西东》还没上映的时候就看过预告,好不容易放假有了时间我和小伙伴早早的就等在影院里。

影片一开头也是讲职场内的阿谀我诈、勾心斗角。突然画风一转变成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场景,这个弯转的也太大了吧,搞得人猝不及防。画面中女孩子穿着花花绿绿的裙子,显得格外漂亮,不是人们在反映那个年代的电影中常常见到的千篇 一律的列宁式服装,五十年代末组织上提倡女同志穿得漂亮一些,那时苏联式长裙在首都女孩子中流行一时,影片中的服装符合当时的情况。

影片切换到到1937年,讲述到西南联大,当片中出现西南联大校园的茅草房校舍的画面时,我真的很激动。曾经在动车上好几篇有关西南联大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温馨和怀念,我反复读了好多遍。我相信电影的导演也看了这些文章,拍电影时受到了启发,影片中有些情节是原样照搬,很值得玩味。

比如由王力宏饰演的广东人吴光耀后来当了空军飞行员,我记得汪曾祺在他写过的文章中提到西南联大有一位广东学生曾经是空军军校学生,后来因为身体不合格被劝退来到了西南联大;影片中吴光耀在空袭时仍然在学校的厨房里用茶缸煮莲子,汪曾祺文章里提到有一位学生在空袭时用茶缸煮豆子,从山上回来时豆子就熟了;影片中生活在校园卖饭的母子也有原型,汪曾祺的文章中提到的是母女俩;空袭来临时和尚在山顶用红色灯笼挂在木头上当警报信号,汪的文章也提到过;学生在山里躲避空袭时旁边的石壁上写着“人生几何、恋爱三角”的对联等等。

影片中一位穿着灰色长袍的老师用湖北腔调摇头晃脑念诵《离骚》中的段落,我觉得这人可能是闻一多,后来影片结束的说明中说此人就是闻一多,我别提有多得意了。陈楚生饰演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清华园的学生很传神,我觉得演出了那个年代的气质。他的理科成绩太差被老师叫去谈话,我觉得那个老师是梅贻琦,后来影片结尾印证了我的猜测。

影片中美国飞行员来西南联大招收空军飞行员,高台上两边的对联写着“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这其实是黄埔军校建立时在大门彩楼旁悬挂的对联。可能是为了应付审查,影片中对国民党刻意进行了淡化,比如“空军”明明是国民党空军,影片中叫“中国空军”,空军的军服和飞机上都没有国民党“青天白日”的标志。对于影片中专门放了一段原子弹爆炸的场景,我猜是为了方便通过审查故意加上去的。

电影采用了四个年代、四个主人公的结构,这其实很容易烧脑,观众可能不会接受。影片采用了巧妙的方法把四代人衔接起来。代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是40年代吴光耀的老师,吴光耀在飞机上撒下食物到难民营,救活的小孩中就有60年代的陈鹏,陈鹏的好友支边医生后来救了90年代张果果的父母。

电影的名称《无问西东》一语双关,“无问西东”是民国时清华大学校歌的歌词,同时“无问西东”也有些混乱的意思,切合了本片不合常规的结构。

电影快要结束时影院里只有几位观众离开了影厅,大部分观众在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放完时也没有离开座位,还在看影片结尾的片中人物的说明。等屏幕彻底黑屏、影厅里大灯亮起来时,观众仍然没有起身,还在沉迷中,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慢慢起身。我的小伙伴一下午都在和我讨论这部电影。《无问西东》让我刷新了对国剧的看法,挺值。

电影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5

和平时所看到的电影不一样的是:剧情从现代一直演到了战火烽飞年代而后又回到现代。思绪此起彼伏,一开始还真有点“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看完仔细品味,慢慢琢磨,再看剧情介绍,原来《无问西东》说的是四代人的芳华,四代人的青春,四代人的热血。电影展现了四代人在贫苦时期年轻学者的迷茫,经典台词是:“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战争时期老牌知识分子的风骨,经典台词是:“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建国初期青年支边的热血,“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和平时期物欲横流中保持善良的初心,经典台词是:“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四条叙事线连贯在一起,让整部影片充满热血、温情的同时又不矫情。

从《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中我明白了生命了珍贵,青春的无畏,也让我明白我们这一代人太过于浮躁,做什么事情都是火急火燎,只想快速成功,有时却忘了自己的初心,就像剧中张果果当他扫墓回来,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内心,那句“我跟别人不一样”虽然轻柔缓和但却那么掷地有声。我们这个年代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对自我保持初心,对事情保持敬畏的人。

电影最后以这句台词结尾: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实在是经典,让我明白,在任何时代,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做一个善良乐于奉献的人。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6

《无问西东》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看过影片的应该都有自己独到的感悟,故事是特定的,而理解却各不相同,电影在反复被理解的过程中,及观影后的思索,赋予了电影更加丰富的生命力,才逐渐与观众的命运隔空相连。

影片以穿插的形式,错乱的时空,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青年人的命运。1920年代,吴岭澜文科学霸实科成绩不列,是选择“所有厉害的人都学”的实科,还是自己擅长的文科?1930年代末期,世家子弟沈家耀在家国命运前,同样面对人生选择的迷茫:到底是该听从内心的召唤,成为飞虎队的成员,还是该听从祖训,安身立命过自己的日子?1960年代,物理学成绩一直第一名的陈鹏,面对着到底是要照顾身边心爱的姑娘,还是该听从组织安排远赴西北进行导弹研发的人生抉择。新时代的张果果,同样要面对个体追问:我到底是要在世俗中向潜规则低头,还是昂起头颅做自己?

四个命运不同的个体在背景完全不同的时代,被同一个诘问串联起来:我是谁?我该如何选择?生命该向何处去?电影中的四个青年,无论身处何地,活在哪个时代,每个人都要面对这样一个追问。关于生命这类深刻的命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正是有无数的个体,深层思考了这样的`问题,才会在时势中出现了无数英雄,从而推进或者改写了历史的篇章。影片中梅贻琦关于真实的论述,简洁地回答了这个追问:什么是真实,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因了这个答案,吴岭澜弃理从文,求真学问;沈光耀为国牺牲,做真英雄;陈鹏为核武事业默默奉献,为真理想;张果果从敢于助人到最后乐于助人,持真性情。孔子定义君子时提出“内省不疚”“不忧不惧”对自己的真实才能抵达内心的平和,不负自己才能无问西东,影片在故事叙述中展现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主题。

沈母的话同样烘托了这个主题:“你来读书,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丰富你的人生”无论自己多么平凡、渺小,无论曾经遭遇过什么苦难和挫折,换个角度,就能够看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气象。我们只需找到自己,然后活成自己,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风骨,而不是谁的谁,真实的人生就是有意义、出彩的人生。无论多平凡,你都可以活得很漂亮,因为你活得是自己。

自飞扬激情的青春岁月到沧海桑田的不惑之年,每个人都要经历无数次选择,不论是长辈的指点还是师长的解惑,但最终还需自己去抉择,就像是影片中的四个青年,直面自己内心深处那个真实的自我,若破茧蝴蝶完成人生蜕变,自此蹁跹出人生最美的舞姿,戊戌将至,岁末年初之际,愿你能活出绚烂的自己。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7

电影《无问西东》片名取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一句歌词“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影片讲述了由善所牵引着的几代人的回忆。

这部电影看上去似乎没有太过夸张的特效,它有的只是几代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生活回忆,但就是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个人经历,却反映了当时的人与事、社会和环境及人物灵魂与肉体在其中的挣扎与升沉。

影片呈现给观众的是四个时空中的青春故事。当下时代的张果果,在勾心斗角的职场,做出了比“赢”更重要的抉择;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王敏佳和陈鹏,摒弃外界阻碍,听从内心,选择向善与爱情;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高材生沈光耀,不顾母亲反对,毅然参军;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大学生吴岭澜,历经迷失、彷徨,最后果敢追求的心路历程。这部电影的主要人物每个都处于不同的时代里,他们的经历、身份和境遇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满分作文网是,在黑暗之中,他们都能战胜私欲与邪恶,追求光明,创造光明,传递光明。“无问西东”是他们长存于心中的一份准则,无论外界如何波诡云谲,纷繁复杂,内心始终要有自己的坚守与信念。

在影片刚播放不久的时候,由于巨大的时空跨度,很多人会不明所以,一脸懵懂地看着,但到最后,看到结局,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会感到一种身心的舒畅与踏实。由“善”串联着的几个时空里的故事,人物和场景交替幻变,却始终由影片倡导的主题线索相互关联着,让人深思。电影有深度,有泪点,耐人寻味,让人感动。

片尾所说的那句话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让全片得到了升华——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愿每一个人,无论身处逆境顺境,或面对威胁利诱,都能听从内心,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电影《无问西东》观后感1200字 篇8

说实话,还没放假的时候朋友圈就被《无问西东》刷屏,寒假得空就约了朋友去看了这部所谓等了六年的文艺片。

在印象中绝大多数的青春片,为了引起特定年龄段人的共鸣,都是特定某一个时期的青春,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或者冯小刚的《芳华》。但《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不同的是,它讲的是四代人的青春,它的时间线,从1923年民国开始到的现代,跨度将近1。这100年里,又穿插了四段完全不同主题的故事。

清华毕业生张果果,在快节奏的京城广告圈里摸爬滚打,西装革履,英气逼人。他算是个善良的人,帮助了一个外地来京的四胞胎家庭。但他发现那家人贪得无厌,于是他陷入两难境地。“现代人的情感,就这么多了”,深陷职场名利、厌倦了尔虞我诈的年轻人张果果,最后他选择面对自己的真心。

王力宏演的是抗日时期的在西南联大求学的一名清华大学学生沈光耀,是个风度翩翩的世家公子。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家与国的两难选择摆在面前,他毅然决然昂起头颅,弃笔从戎,当空军抗日去了。对他来说,那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大概就是在驾驶飞机的时候,飞到一片土地的上空,一次次将食物投向衣不蔽体、流离失所的孩子们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刻,也是他驾驶着飞机,不顾生死,冲向敌军战舰的时刻。“妈,对不起。”生命的最后,他依旧坦然也无畏,沈光耀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安稳地活着,那就让生命掷地有声,正义不会缺席。

电影里,当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陷入绝境时,那个背叛她的人却在隔壁接受众人的欢送,只有陈鹏让她继续活下去。王敏佳被毁容后对陈鹏讲,“这段日子,我连眼睛都不敢闭,一闭眼就觉得自己往下掉,一直往下掉,下面特别黑,我特别害怕。”陈鹏对她说,“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王佳敏是无畏的,陈鹏也是无畏的。

而1923年的北平清华园,才是这100年故事的开端。少年得志的吴岭澜(陈楚生)考上清华,他文科很好却读了理工科,物理成绩差令他苦闷。梅贻琦说,“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如果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那就是真实。”泰戈尔演讲的时候说“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最后,吴岭澜潜心文学,在书卷中寻求救国之道,终成一代名儒。

我很喜欢开头那句话:如果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每个时代,各有一群年轻的面庞,他们在各自的青春里成长,鲜衣怒马,风华正茂。然后在最好的年纪,面临最残酷的选择,他们每一个选择,都告诉我们一个关于人生的答案。我们也是,我们的年代和平安宁,美满富足,没有战乱纷争,没有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现在所面临最残酷的无非是考研工作,无非是升学毕业,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确保自己回头看的时候不会后悔,那就勇敢前行吧!

这也许不是我看的最精彩的电影,但一定是我近期看的最感动的电影,正如电影传达的人生态度,不计较得失,无所畏惧。征途漫漫,道阻且长,但是怀有一颗“真心、正义、无畏”的赤子之心是多么勇敢可贵,所以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9

孩子们我们继续唱歌吧,歌曲会让我们忘记饥饿,寒冷,恐惧。这是一种信念,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教育。把革命、传统的文化都可以用电视剧,电影,或者更深厚的、有内涵易懂的言传身教给人们。特别是孩子。

1943年鄂西边陲上空空军大战,牺牲了好多有正义,有爱心,有真心的英雄。他们的妈妈鼓励他们,爱戴他们。既是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乃至失去生命都要去教育他们。让他们去上学,读书,思想上受到教化,让他们知耻辱,懂道理,讲文明,会做事,会做人。

向革命年代伟大的妈妈们致敬,伟大的女性同志致敬。

无问西东观后感想与心得 篇10

电影《不问西东》里吴岭澜、沈光耀、陈鹏、张果果四个时代的年轻人,在最好的年纪迎来了最残酷的考验,并成就了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尤其是沈光耀自愿参与了最残酷的战争,用战火中的热血生命写出了他的精彩。他以往和他的教官一样坚信: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我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同样,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守住的,正是对党和人民的真心,对党的事业的真心,这决不是背口号的空话,而是要用一生坚守、奉行的初心。

和平环境更考验党员干部的初心。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挑战,更考验着党员干部的为民初心。应对市场经济的物物交换原则,以及无处不在的金钱价值观,这些都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考验着每个党员干部,稍有不慎就会跌入利益的陷阱。现今的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其实丝毫不逊于战争年代的考验。党员干部能不能在新时代的考验面前,更好地站稳脚跟,坚守当初入党时的初心,向战火中现身的革命先烈一样守牢初心,更是一种直接的考验。

坚持住对党那份发自心底的真心。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特殊的材料就包含着那份发自心底的真心,包含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在内心拷问,应对生与死的考验,我们是否能够像沈光耀那样,奔赴一场劫难,却像去赴一场盛宴,能不能够在新时代的每项工作中,都能始终坚持对党的事业的那份真心,努力在自我的岗位上,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共同为推动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落地实施而努力,共同凝聚在党的周围,构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用自我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不断添砖加瓦,奋斗一生。

不问西东只问初心是否永驻心间。在心中播撒一片信念的种子不难,难在一生坚守这种梦想信念。踏上新时代的长征路,把完美的蓝图变为现实,需要的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长期的坚守。

面向新时代,党员干部也需要不问东西,只问初心,要能够扛得住各种利益的诱惑,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能够始终坚守住梦想信念,守住入党时的那份初心,经常照照焦裕禄、谷文昌、廖俊波等先进人物的镜子,守牢进取向上的初心,也要经常照照周永康、令计划等反面典型的镜子,搞清楚底线在哪里,红线在哪里,真正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利益的考验,让入党时的那份初心永远留在心间,像《无问西东》里的四个年轻人一样,守住初心、践行初心。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1

教室,投影仪,紧闭的窗帘。

作为观众的同学们没有如置身于电影院中,吃着零食,抖着腿看电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只在课桌上紧专用松开的拳头,一双双认真又专注是的眼睛。

是的,我们在观看电影《无问西东》。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起初,我还在抱怨为什么要浪费如此大好的学习时光来看电影,我要趁此机会刷题,谁知电影开场,我顿笔,停笔,到最后慌乱地丢下手中的笔,用手袖拂去眼角的泪。

那是由四个时代背景下四个相互独立又间接承接的故事组成的电影,讲述了一代代清华精神的传承。他们都是英雄,都有各自追逐的梦想。

只问初心,无问西东。电影的开场就是在广告圈里摸爬滚打的张果果,职场的利益为上,尔虞我诈都使其叹“我连眼睛都不敢闭”,这一切的高压,深究根源都因他被迫卷入公司最高层的利益之争中。陷阱的密布,导致他给予四胞胎家人希望的策划案失败。计划无人买单,但他还是在灰暗的世俗斗争中找到了真我,保持初心,善良的资助四胞胎。

只问深情,无问西东,1962年,王 敏佳的青春是多彩绚丽,深深刻在陈鹏的脑海中。可青春终究对王 敏佳太残酷了,她遭遇麻木地批 斗,毁了容。在灵魂破碎下坠,是陈鹏的深情托住了她。陈鹏一边担负起国家大义,潜心研究原子弹,一边用自己润物无声的深情助王 敏佳走出阴霾。

只问担当,无问西东。1938年,战火中的西南联大,“富家子弟”沈光耀在其求学。他高大英俊,出身名门,本可在战乱中明哲保身即可享受人生,但他却在国难当头之际强忍愧于孝子的痛苦,舍小家为大家。勇于担起为国效力的大丈夫之责,最后以灾区儿童口中感念的“晃晃叔叔”,母亲心中悲痛但骄傲的儿子,国家眼中有担当的空军,壮烈牺牲了。

只问真实,无问西东。上世纪20年代黑夜中,吴岭澜和一群同学们在挑灯查成绩,镜头中一个个优秀成绩学生名字的出现,总伴随同学们欢呼雀跃的声音。

可是,在出现吴岭澜文科成绩满分,实科却挂了科时,世界仿佛安静了。冰天雪地里,吴岭澜的眼神带了有些失落,更是不解。之后,与梅贻琦教授的谈话,雪地听琴,泰戈尔关于真实的演讲后,吴改变了“成绩最好的。学生都学实科”的思想。寻回真谛,找到真实,将其代代相传。

我全程紧抿着嘴,强忍眼眶中将要决堤泛滥的泪水。在当代精神层面,也有这么一位乱世才子——鲁迅先生。先生与混沌中睁开双目,不但未被麻木社会的黑暗蒙蔽双眼,更是在黑暗中呐喊彷徨,痛斥社会,勇敢发声,直到声嘶力竭仍不住挥舞手中的笔。”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的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先生之梦想就是拯救国人麻木的灵魂,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旧时有精神,今日之行动。

前不久,凉山州发生的大规模森林火灾,31条年轻的战士生命为人民的利益,为国捐躯了。连续作战,六个小时车程后他们徒步负重八小时,赶往火灾地,爆燃瞬间,火啸声让人生惧,可消防员们却义无反顾奔向火浪中。铮铮男儿,怀梦英雄,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光与影交舞着,手中的笔有的力量。张果果在影片开场中,“如果提前了解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一番话震撼了我;在空旷荒凉的大地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时,陈鹏年纪轻轻因长期辐射头发脱落的后脑勺,深深刺痛了我;当沈光耀母亲含泪接过儿子骨灰,目送同为有志青年的光耀同学远行时,镜头拉远。门厅里匾额上的“三代五将“”更触动了我,更有梅贻琦教授问及吴为什么学习实科后,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我重新开始思考读书的意义。

追随真心,需要莫大的勇气。我的青春,也不过只是这些日子 。

现如今,我刚步入高中的学习生活中。节奏紧张的学习,我总是处于手忙脚乱,跟不上大部队的步伐,每日纵身于题海中,偶然止笔,总是迷茫我的梦想是什么?麻木的充实,细品,吴与梅的对话,敲击了我的心灵。似乎,一切都有了答案。读书与高考,众所周知,它是一个大染缸,五湖四海的学子都在为其奋斗努力。只待六月放榜之时,梦想的象牙塔会伸出橄榄枝,召唤真实,战胜自我的英雄们!

读书乃是高贵的最低门槛,在那个波澜壮阔、战火纷飞的年代,读书使学子认清内心。不是偌大的北平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儿,而是怀梦学子义不容辞,舍小家为大家,不忘初心,使大师精神,文人风貌,学术思想薪火相传,建成照亮中国近代历史的灯塔,以精神为火芒。点亮前行的路。

不惧困难,勇于追梦,无问西东,我们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