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个人报告 > 调研报告 > 旅游调研报告(推荐26篇)正文

《旅游调研报告(推荐26篇)》

时间:

旅游调研报告(通用26篇)

旅游调研报告 篇1

贵州发展全域旅游之困惑

最近谈旅游必谈全域旅游,什么是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贵州目前的景区旅游,更多的是一种门票经济,景区门票占游客消费比很高,这一直是贵州旅游的短板。以贵州最有代表性的黄果树景区来说,一日游占比很高,客人玩了黄果树就回贵阳了,对安安的经济带动显然有限。全域旅游正是强调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这正是可以给当地旅游相关产业带来联动式发展,实现游客玩了核心景区,留得下来玩得尽兴。目前贵州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的情况,却有不少环节在影响贵州全域旅游的实施,乞待解决: 一、核心景区门票太高不给力:以贵州最有名的三个景区来讲,黄果树门票含电瓶车230元;荔波大小七孔含电瓶车215元;西江门票含电瓶车120元。一个贵州在省外最有影响力的黄果树+荔波+西江五日游产品地接1100元左右,仅门票就占535元,将近一半的成本是游客用来买门票消费,这样的高成本如何来支撑游客在贵州的其它消费。这样的产品再加上进入贵州的大交通(飞机票、高铁票)成本一般就20__元以上,组团社利润一加更高。发达地区经常说的是贵州旅游比出国还贵。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门票经济产为模式下,贵州旅游何来比较竞争力?在核心景区带动下的全域旅游何来竞争力?

二、车队每天保底220公里运费结算不给力:全域旅游强调的是区域内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全域旅游要有一个核心景区带动区域内旅游业协调发展,一般是以市为区域范围来统筹旅游资源要素。其空间在以市为单位的话景区与景点之间距离就较近,游客旅游时就会集中于核心景区附近享受综合产品与服务,体验不同的旅游风情。可贵州旅游车队是按天220公里做为车费结算的标准,事实是如果以安顺黄果树为核心设计全域旅游产品,以三天行程来设计,可能三天下来配黄果树+龙宫+天龙的公里数只有400公里,计算价却要按660公里结算,这样每人增加约30-50元的车费,这样不合理的车费结算造成旅客成本的上升,降低贵州旅游的竞争力。

三、旅游执法环境不给力:传统旅游就在讲吃、住、行、游、购、娱旅行六要素,在全域旅游概念之下,正是要深入开发全域内社会经济资源服务于旅游业,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共同的发展。这就要有效的合理的整合区域内吃、住、行、游、购、娱旅行要素来服务于游客,这样能充分的释放区域内的`以酒店、餐饮、购物、娱乐业的发展,并通过各业态的协同效应合理的控制成本,促进游客的进入与消费,带动全域旅游经济发展。可旅游执法环境却不给力,分享点案例来说明:1、近期贵州某旅游执法大队在行业内清查低价旅游,本来今年旅游业比预期差很多,同行为以促销方式进行淡季促销刺激市场却没

有游客投诉时却开出了数张罚单;2、全域旅游要求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贵州某景区却在淡季清查景区带团导游的导游证、行程单、旅行社对应情况,对不吻合的给予处罚,这又和全域旅游倡导导游市场化相冲突。

可喜的是条件相对成熟的旅游城市赤水市,就已出台一系列方案来加大全域旅游的实施:以季节性促销的方式来降低游客门票成本,对组织入住赤水的旅行社给予奖励,加大当地有特色的旅游购物产业的培育壮大并加强监,加大新景点的开发与推广,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服务于旅游产业链,以组合方式促进全域旅游的积极发展,值得推广和借鉴。

旅游调研报告 篇2

按照邵局长对云南省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研的指示精神,中国旅游研究院组成了以戴斌院长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对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全面调研。期间,专家组先后考察了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世博集团、石林5A级旅游区以及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点)和企业,并召开3次座谈会广泛征询和听取了昆明市各级领导、主要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又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召开了2次内部研讨会,最终形成了《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一)主要成就

1、旅游业确立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

期间,昆明市接待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51倍和1.52倍,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以上,旅游总收入约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20__年,昆明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突破百万大关,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00.4万人次,同比增长16.66%;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4000万人次大关,达4002.1万人次,同比增长15.29%。旅游总收入达到367.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8.95%,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12.8万人。旅游业已经成为昆明市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旅游业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综合作用稳步加强

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导向下,昆明市培育了一大批以石林、阳宗海为代表的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精品旅游区和以世博旅游集团为代表的具有较好投融资能力的产业主体,洲际、豪庭、豪生、希尔顿、索菲特、温德姆华美达等国际酒店品牌也相继落户昆明,昆明市成为全国五星级酒店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__年3月,全市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开工在建重大旅游项目达23个,计划投资额6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146.37亿元。有力地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当地老百姓的就业,旅游业在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

3、旅游业对“春城”城市形象品牌的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昆明市在旅游业发展初期就在国内外游客认知体系中形成了“春城”的城市品牌。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昆明市不断通过举办世博会、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方式,强化游客对这一品牌的认知。春城”、“好客春城”、“浪漫春城”等口号和四季如春的城市旅游形象不断在游客群中得到传播和强化。昆明市先后被评为“欧洲人最欢迎的中国旅游城市”、“ 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知名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不断的得到提升。

4、旅游业成为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重要支撑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昆明新国际机场将建设成为南亚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一方面,昆明对省内西双版纳、丽江、腾冲等主要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客源组织与输送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昆明作为旅游交通集散中心的作用日益强化。另一方面,昆明市作为中国连接东亚大陆腹地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以及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门户,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扩大昆明与东盟国家的联系,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旅游业在“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作用持续加强

(二)主要经验

1、发挥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主导作用

昆明市历届市委及政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并重的原则将旅游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并在政策法规、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要持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成立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等方式,发挥该机构的牵头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充分利用昆明作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市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争取更多旅游业改革发展先行先试权。这些措施为昆明市旅游业的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重视规划编制对旅游科学发展的指导功能

期间,昆明市编制完成了《昆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各项规划。通过这些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一方面统一了全市上下对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性地位的认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昆明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发挥规划在整合资源,实现省会城市区域集散中心和“龙头”作用的同时,促进了昆明市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为云南在东南亚旅游圈、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圈、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圈、滇西北-川西南-藏东南旅游圈发挥主导作者用创造了条件,为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

3、持续通过重大事件推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自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成功举办以来,昆明积累了通过重大事件、节庆活动持续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除了两年一届的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之外,近年来,昆明市还通过承办20__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亚太旅游协会20__旅游战略论坛等大型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向中外游客展示了云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旅游魅力。以这些活动为契机,昆明市一方面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提升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地位。

4、不断寻求旅游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的衔接

按照昆明市加快构建以“一湖四片”、“一主四辅”为骨架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新格局的空间布局,昆明市不断寻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与城市功能完善与提升的衔接,城市旅游景观的打造与城市化过程的结合。先后打造城市南部湖滨旅游景观带和海埂、大渔两大旅游休闲度假片区以及城市北部的世博新区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随着大量城市旅游新景观和新地标的出现,已经形成了“湖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独特城市景观,在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旅游产品的同时,为昆明市民创造了游憩空间,创造了城景交融的和谐发展模式,并形成高原山水旅游城市建设的典范。

二、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一)面临的新形势

1、国家战略对昆明的城市旅游定位提出新要求

20__年《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云南省作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地位正式确立。随着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泛亚铁路和昆曼、昆仰公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将由我国国土的西南边缘变为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印经济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昆明不仅要在省内经济发展中发挥省会城市的作用,更要在国家战略体系中承担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功能,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中不断发挥优势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国民休闲福祉提升对昆明的城市旅游功能完善提出新要求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步进入工业化后期,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更关注健康,更追求有益于身心的休闲度假旅游在成为新趋势的同时,也成为国民福祉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形

式,《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即将出台也将为这种福祉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昆明市在云南省旅游目的地体系中长期承担着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枢纽的功能,在国民休闲逐渐成为生活福祉的背景下,以往主要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吸引物服务的旅游发展目标,将向着同时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满意度共同提升的方向转变,昆明市旅游也发展面临着功能转型的任务。

3、市场需求多元化对昆明的城市旅游产品更新提出新要求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中国的旅游消费者正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个性化的旅游消费方式逐渐兴起,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大大增强,游客的出游方式逐渐形成了随团旅游、自驾车、自助游等多元化格局,旅游消费需求日益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昆明以“春城”的城市品牌著称,石林、世博园等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品知名度较高,但随着休闲度假成为国民福祉提升的重要表现形式,由观光旅游独大向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并存,由主要服务于外地游客向与市民共享将是未来昆明市旅游发展的方向。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城市的休闲服务功能,昆明市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转变。

4、区域旅游竞争对昆明的城市旅游市场拓展提出新要求

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周边省份对旅游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昆明市的旅游业也面临着来自于省内外各种类型旅游目的地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四川省、广西均将旅游业纳入到全省重要的产业形态中,不断开发出九寨沟、阳朔等新兴旅游产品,冲击着云南省既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另一方面,随着丽江、腾冲等一大批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建设,昆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地位更加强化,进一步弱化了昆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昆明欲在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中占一席之地,面临强大的国内和省内竞争压力,需要适时调整旅游市场营销的方向和战略。

5、旅游投资不断加大改变昆明的城市旅游项目支撑体系

“十二五”时期,昆明市计划投资近千亿元,将一批经过长期建设、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旅游品牌,整合提升或新兴开发为国际旅游精品,包括石林-九乡旅游区、昆明世博园及新区、环滇池旅游圈、昆明轿子雪山旅游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将一批经过一定建设或已具备较好开发条件、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的旅游项目,培育提升或新建开发为全国旅游精品,包括五华环翠湖文化休闲旅游区、盘龙城市商务聚集区、官渡生态湿地公园旅游区、西山森林公园旅游区等。通过开展精品旅游吸引物建设工程,实施龙头项目带动战略,昆明市的核心旅游吸引物体系格局将面临重组,昆明市旅游业发展的市场支撑将发生重大变化。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省会城市的龙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昆明市是国家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实施的前沿,是联接东南亚、南亚旅游圈各国家和地区的枢纽,是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的区域旅游中心。但一方面,受到出入境签证政策的限制,没有能够较好地发挥桥头堡的作用,融入到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东南亚旅游的格局中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也没有理顺昆明旅游与各地州的旅游竞合关系,主要承担了全省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建设和吸引力打造明显不足,甚至落后于一些地市州的发展水平。区域旅游中心潜力没有完全转化为市场优势,龙头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经济效益较差

以石林、世博园为代表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成为赴昆游客的首要旅游吸引物,并占据昆明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中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长期以来对观光旅游产品的路径依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城市旅游旅游综合吸引力的提升,造成旅游产品和项目结构单一,对“春城”的城市旅游品牌支撑不够等问题。随着市场资本的不断注入,尽管先后有滇池旅游度假区、阳宗海度假区等新兴旅游度假项目的不断出现,但这些品牌的影响力在昆明属于观光型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认知情况下,仍与石林、世博园等传统品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市场最终表现为留不住客人,单位游客的旅游花费较低,经济效益差。

3、产业要素发育不均衡,游客满意度水平有待提升

昆明市旅游业的各产业要素发育程度不一,呈现结构性失衡的状态。从调查结果来看,游客对昆明旅游的“吃、住、娱”认可度较高,但对“行、购、游”的认可度则较低,特别是对散客服务的满意度较差,对旅游性价比、旅行社、交通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较低。认为景区基础设施较差,配套服务能力不强、购物环境差。315热线、人民网旅游投诉平台、各类微博等非官方渠道针对昆明市的投诉数量较多,投诉比率在中国旅游研究院游客满意度调查的样本城市中相对较高。尽管20__年以来,昆明市游客满意度呈现提升的趋势,但总体排名仍然不高,在样本城市仅处在中游位置,与知名旅游城市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4、缺少旅游发展的宏观政策配套与创新体系

缺少旅游发展的宏观政策配套与创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昆明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旅游行政管理分属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和多个企业负责,各地区和部门之间

旅游调研报告 篇3

1.义江缘景区的旅游环境

1.1自然环境

义江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距市区32公里(321国道临桂五通镇段),是一个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规划,景区于XX年9月开工,规划面积300公顷,建筑面积56689平方米,同年11月28日竣工,XX年元月开业。义江缘景区是一个以临桂文化为背景,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大型景区,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建筑景观。景区内雄浑的大山中原始森林、高山瀑布、峡谷激流、梯田壮景,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

1.2社会环境

桂林—义江—龙胜—融水是桂林旅游西线的重要黄金通道,其中有进50公里的路程在临桂县的义江区域。义江缘旅游项目借鉴国际旅游度假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经营理念,全面构建自然景观、民族文化、历史遗存、桂北风情“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义江缘景区位于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上,以清澈的义江为依托,整个古朴的村庄为基调,配上苗、瑶、侗、壮等多个少数民族特有风情的完美演绎,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走廊,还有美味的“风情百家宴”,游览面积达一千余亩的大型民族风情主题景区,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被誉为“桂林风情第一村”。

1.3经济环境

旅游业是临桂县又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县内的红溪景区、刘三姐茶园、十二滩漂流等景点已初具规模,义江缘景区的打造,使这个县旅游业的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临桂县旅游局局长李福乐:“通过a级景区的建设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条线路上来,同时通过游客的消费,将会拉动我们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老百姓的收入。”景区自20xx年9月开业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万多人,成为桂林西线游新亮点。20xx年,义江缘景区接待游客19.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万元。

1.4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的自然资源的总汇,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是景区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反映,体现了景区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存环境差异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义江缘景区的生态环境调查过程中从以下方面的考虑:

(1)制止景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是必须的;

(2)景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旅游活动一定会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需要将生态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由于旅游活动的动态性,景区环境变化应得到动态的监控,在环境变化超过可接受范围时,对旅游活动应及时进行干预。

义江缘景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各个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景区的生存质量,而且对景区文化的建设与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义江缘景区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理性地处理好面对生态环境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持和延续景区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态环境对景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1)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总是要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展开,离不开特定的生态环境。但是,生态环境并非人类历史发展与倒退的决定因素,人类也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生态环境,在新创造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

(2)人类在利用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获得对生态环境的新认识,呈现出了理性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恩格斯一方面批评自然主义历史观的片面性,指出:“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又反对无限制地强调这种反作用,提醒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1.5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容量是用于表示旅游区所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它是作为衡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一个分量指标,一般用数值表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以旅游环境容量为基础,旅游环境对旅游活动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须是建立在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即旅游环境容量基础之上,它是一种稀缺性非实物资源,作为一种纲量,用于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对人类旅游活动的最大承载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随着生态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在环境科学的承载力理论和旅游学科的旅游环境容量以及旅游环境承载力两者的理论基础上强调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即旅游活动强度不仅仅不损害当代人及未来人的利益,更强调旅游活动强度在人类代际间的持续性和公平性,且在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的同时,生态环境能够维持自身系统内部的运转。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如下:

图2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

2.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和现状

桂林义江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聚集了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整个景区依江而建,清澈的江水与秀丽的江畔风景、美丽的田园风光,少数民族建筑融为一体,使整个景区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并可乘船游览自然景观与风俗风情为一体的义江风情。

桂林义江地理位置在临桂县二江机场国道公路旁边,是一个古老而保留原有古民族文化的村镇。临桂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紧邻桂林市,距桂林市区仅有5公里。全县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47.3万人,共有11个乡镇167个村(居)委会。县内聚居着壮、瑶、回、侗、苗等少数民族。

临桂县历史悠久,建县于汉代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从三国到清末,始安(临桂)县城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故有“桂郡首邑”之称。

临桂与桂林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较多,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9.1℃,年均降雨量1889毫米,无霜期302天。

临桂县物产丰富,年种植罗汉果达3万多亩,是“中国罗汉果之乡”;水稻复种面积64.9万亩,是全国商品粮种植基地;年产毛竹130万根,是国家毛竹基地之一。此外,还盛产甘蔗、马蹄、茶叶、香菇、木耳、灵香草等。

县城内的水、电供应充足,邮电、通讯、金融、医疗、卫生保健、教育、宾馆、娱乐等服务机构齐全。

临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有名的“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在封建科举时代,广西共出过9名状元,其中有5个出在临桂,曾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之说,科举时代最后一个“三元及第”者的陈继昌,就是清代名臣陈宏谋的玄孙。从民国至今,共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上将、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小诸葛”白崇禧等50多位将军。在1996年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上,临桂健儿唐灵生和肖建刚分获59公斤和64公斤级举重金牌和铜牌,在XX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上,临桂运动员李婷与队友夺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体育健儿共在各种国际比赛中获金牌57枚。

临桂是紧邻桂林市中心的一个城市副中心,为加快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决定,临桂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54.1平方公里,20xx年基本建成后要聚集40万人口,形成山水文化、历史传承、生态环保和国际化元素突出,产业发达、文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实现老城与新区的共同发展。

义江是中国极富传奇的一条河流,短短数十公里的河流,不仅风光秀丽,水质清澈,有临桂八景之首的美誉,义江被称为(20xx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研报告)风水旺地,福寿之地,五行相合之地。

义江缘景区于20xx年9月18日正式对外开发。

在义江缘我们可以近距离领略桂西北特有的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也可以领略到临桂八景之首的“义江风光”;义江风情演艺水道,可以和我们的壮族歌仙对歌,聆听“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感受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又可游览义江两岸少数民族的各种风情、建筑景区。除此,义江缘包含民艺长廊、长街宴等等。

目前义江缘景区开发为一期工程,由于自身开发状况以及地理位置,目前的游客接待量以团队形式为主。义江缘景区二期规划:景区将通过两岸大量的木楼群、风雨桥、水车群、谷仓群等等与义江呼应,营造出浓郁的桂西北少数民族水乡风情景观。白裤瑶寨门、博物馆、瑶王殿、盘王殿、白裤瑶山寨构成一个完整的白裤瑶原生态生活、文化、宗教崇拜,风情风俗展示区。高空溜索将是一个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改造后的景区接待量设计从XX人每天提升为8000-10000人每天,适合接待大量团队游客。

3.旅游资源基本分类

4.旅游资源定性和定量评价

4.1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4.1.1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集中。

义江缘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了旅游资源规范中的多种基本类型。从格局上看,旅游资源呈较集中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江一带,既有利于开发,同时有利于人们观赏。

(2)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紧密结合。

义江缘旅游区不仅有秀丽的自然资源,清澈宁静的义江和江边起伏的山体相结合;同时义江缘也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有各种各样的历史传说和深厚的苗、瑶、侗、壮文化。如旅游景点表演的壮家山歌和“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和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文化。这些文化和工艺承载着地方民间文化的魅力,融入到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和参与活动中,增加了游览的情趣和文化含量。

(3)自然水体众多,水域风光资源丰富。

义江缘旅游区水域风光资源丰富,宽阔的义江水流尽收眼底.她同样有漓江的秀丽,水域壮美,在早晨雾气的渲染中,亲临其境,如置身于仙境,水质纯美,清澈,纯净,无污染。一年四季湖水总是那么恬静,安分。水色秀美,湖水颜色碧绿,景色奇美。

(4)资源开发程度低,环境质量高,且容量大。

义江缘宽阔的面积中,开发的资游景点仅占小部分,大多数旅游资源均处于原始状态,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山青水秀,林木密布,湖水碧绿,空气清新,让人进入此境,有回归自然之感.因而其旅游环境条件很好,开发利用很少,所以游客量还有很大范围的增加空间,旅游资源有质优,量大,承载力高的特点。

4.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

义江缘景区位于桂林市西北方向30公里处。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交通网络将义江缘与龙胜旅游区客源地连为一体,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前往景区的途中可通往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优越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景物景类的地载组合条件。

义江缘旅游资源品种齐全,既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自然资源和歌舞表演,客家文化等人文活动紧密结合。观光活动和体验活动相结合,组合程度好,有利于通过旅游线路将各点串联起来。义江缘开发程度目前比较低,大部分资源都处于原始状态,环境条件好,游客承载力高.良好的资源组合和较高的游客承载力为义江缘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创造了条件。

(3)景区游客量交通条件。

因此,义江缘投资者将景区地址选在位于龙胜到桂林的必经之路上有得天独厚的客源优势。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知名度的提高,义江缘的客源会不断增加,市场会不断扩大。

4.2.3民俗风情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民俗传统文化是除血缘和地缘之外,自古至今维系民族共同体的纽带,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重要因素之一。义江缘景区传承的民族文化,从白裤瑶的铜鼓舞,到苗家芦笙迎宾表演,再到壮族的对歌,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民族文化是否正在退也历史舞台?答案是不会。义江缘景区把这些民族文化发扬并展示给游客,对民族文化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发掘得深入具体,充实和丰富中华文化研究的内容,证明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的产物。而更为重要的是缘景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使之多样性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先导作用。然而欲使民族文化具有先导作用,应首先使民族文化心理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而超前意识的取得则在于学习和供鉴先进的文化。而义江缘景区就是提供了这么一个依据。

4.3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4.3.1总体旅游资源评价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主要集中于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评价上。结合旅游区资源特色、资源的空间组合以及定性评价结果,采取打分评价方法来对旅游区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本小组通过对现场工作人员和部分游客进行访谈,并结合小组成员的实际打分情况得出,取其平均值,得出旅游区整体旅游资源环境总打分为78分。根据国家标准规定,资源评价分值在75-89分值段时,资源等级为三级,所以旅游区旅游资源总体评价等级为四级,属于优质旅游资源,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附:义江缘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赋分值(分)项目因子评价依据赋值资源要素价值85观赏游憩使用

30全部或其中一项有极高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5全部或其中一项有很高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全部或其中一项有较高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全部或其中一项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

艺术价值25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珍稀奇特程度15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规模、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的评价系统,本小组成员对旅游区主要单体旅游资源的综合因子评价。

评价因子资源单体评价项目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赋值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总分值30250旅游区主要单体风雨桥2521107373379白裤瑶服饰2724107485186侗族大歌20xx116494381盘王殿1820xx5265369水车群252096543375义江241189445372长街宴20xx127295-375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的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在我们小组主要调查研究的单体中,7个旅游单体内四级资源单体或景点5个,三级资源单体或景点2个。旅游资源游览观赏价值高,开发价值很大。

5.义江缘景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保护与开发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保护与开发是一对同时存在的矛盾双方,稍微不注意,开发就成了破坏,在对旅游景区进行规划时,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市场导向的原则,在深层次正确的把握它,在具体操作中合理的应用它,这就必须做到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5.1旅游形象的构建。

21世纪旅游市场的竞争已不是质量、价格、服务的竞争,而是形象的竞争,谁拥有良好的旅游形象谁就是赢家,旅游形象定位与构建:向潜在旅游者推销旅游目的地,帮助旅游者更清晰更方便的了解当地的特点和特异之处,促使其产生旅游动机,由潜在的游客变成现在的游客。旅游形象的构建主要是对旅游资源、文脉及客源市场的把握,对资源的把握包括定基础,资源的特色,资源的类型,质量,分布等。文脉是指旅游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背景及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积淀,经济水平发展的四维时空组合。对客源市场的把握包括客源市场的定位,客源市场的偏好度。要构建并保护好义江缘的旅游形象,就不能脱离景区的主题,大力宣传原汁原味的民俗旅游,但千万不可盲目开发,民族风情园的建造要绝对按照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及风俗习惯,建筑物尽可能的保持传统的,旧式的,古董的,原貌,切忌造过多的人文景观,使环境和设施人工化和商业化,这样不利于景区长期发展。还有民族风情表演最好也是原生态的,最忌讳找艺术团体或艺术学校的学生演出,这种经过艺术加工和包装的演出已经远离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更重要的是它抹杀了民族个性特点,将民俗表演模式化,商业化,导致一个民族沦为一种表演形式,时其变质,变味,市区生气和活力。

5.2加强产品力的建设。

5.3提高销售力。

提高旅游销售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目标市场上游客资料库,进行分类分析,决定如何及何时与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接触,决定与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沟通什么诉求主题。2、根据传播目标,制订整合营销计划,决定用什么营销工具来完成,达到营销目的。重视市场调查,以科学决策为依据。3、以政府为龙头的公关营销,是促使销售力提高的有效措施。比如临桂政府可以和义江缘联手打造一场民俗文化盛宴,大肆宣传,广邀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媒体参与,将义江缘的名气打出去,而不仅仅就是去龙脊的路上的一个可去可不去的景点。

旅游调研报告 篇4

关于四面山“假日旅游”的思考 当前,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旅游阶段,“假日旅游”成为旅游工作中最大的看点和亮点。每逢节假日特别是黄金周,全国各地的景区就人满为患。

一、从经济基础来看,“假日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是社会物质财富进步的标志

近年来,“假日旅游”这个概念变得耳熟能详,很多人都可以信手拈来。可以说,这是一种社会物质生产进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 “假日旅游”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带来了一系列反应:一是产生了一个新的需求热点。这种需求热点原来是潜在的,由于假日结构调整,现在变成现实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去是没有时间出去玩,现在有了时间,当然就成了一种新的需求热点;二是形成了一个供给热点,社会各个领域的资源资本统统往假日旅游地集中,因为那儿的人多,有人的地方就会产生许多现实的需求;三是形成了一个投资热点,这应了一句老话:“钱往热处走”。

二、从上层建筑来看,“假日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精神财富进步的表现

日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没有生活质量的相应提高,不可能有假日旅游现象;二是反映了文化追求的个性化。人们有了时间有了钱,不去打麻将,不去喝酒,去旅游,这是一种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体现,体现的是对人性化、个性化的追求,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为此,要在旅游工作中逐步提高旅游文化品位,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提高文化素养。

三、从历史渊源上来看,“假日旅游”并非一种“新现象”

“假日旅游”最突出特点就是集中性和冲击性,但这中集中和冲击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现象。颐和园最高峰一天接待31万人,八达岭长城到极限的时候,一平方米4个人,这些都是过去的记录。这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新的景点,节假日旅游的高峰早就开始分流了,八十年代的景点比现在挤得多,所以这集中性冲击性的现象严格的说不是新现象,“假日旅游”严格的说也不是新现象。

四、从社会实践来看,四面山的主流是“假日旅游”

“假日旅游”的特点,就是集中性和冲击性。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流集中、物流集中。集中体现在交通的'集中、住宿的集中和景区的集中上。 四面山作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是“丰富多彩、风情万种之山”,“千瀑千姿、赤壁丹峡、先巴文化、原始森林”是“人无我有”的资源特点。四面山虽然是江津市旅游景区的“龙头老大”,却有着“先天的不足”:其旅游旺季相对短暂,仅仅局限于五一节和国庆节之间,以及春节期间约半年时间内。从一年来看,四面山的旅游旺季“季节性”太强。从一周来看,四面山的旅游“周末性”太强。从这个角度来看,四面山当前旅游的主流是“假日旅游”,四面山的旅游经济是一种“假日经济”。

五、从发展前景来看,四面山“假日旅游”大有可为

“假日旅游”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发展“假日旅游”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 一是四面山景区形象的提升,对外影响的不断扩大,当前私家车的流行,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的构建,交通“绿色通道”的实施,以及将来带薪休假制度的实现,是四面山“假日旅游”火爆的前提和基础。 “假日旅游”是一种大众化的旅游,大众化的旅游需要商业化的运作,也要求有现代化的设施。这就要求四面山景区内的设施建设要逐步达到民族化的形式与现代化的内容的有机结合的高度,加大力度对“四面丹霞,百卷银帘”的打造和包装。尽快实施东部景区民俗新村建设,打造成为“中低档”旅游景点。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实施西部景区“极品”景点,打造成为高档次的“独一无二”的景观。抓好每年的五一黄金周、国庆黄金周、学生寒暑假,每周内的黄金周末,从而有效地延长旅游黄金时间。 二是四面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是“假日旅游”进一步发展的保障。 四面山有迷人的千瀑千姿、赤壁丹峡、原始森林,有神妙的先巴文化、有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有填补江津历史空白的“红军手稿真迹”,可以把“假日旅游”的经济性和文化性融为一体,从而全面提升四面山的对外旅游形象。让游客“花钱花得舒心,用钱用得安逸,掏钱掏得高兴”。这样,旅游资源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资源优势就会转化成为效益优势。 要把四面山打造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除了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进一步明确思路,进一步理顺体制,进一步创新机制外,还得在“节假日”上做足文章,把“假日旅游”做成精品,变“假日旅游”为“天天游、日日游”,从而有效地延长旅游黄金周期,获取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全文共1849字)

旅游调研报告 篇5

调查时间:

20xx年4月12日

调查地点: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原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

调查人员:

第四组全体成员(王梦云、陶静雅、幸运、候静静、李婉君、徐诗韵、牛宇龙、许辰昊、姜超、杨德栋)

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行业的资源开发、产品设计、服务与管理工作有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经由思考和凝练,形成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和范围,为论文开题做好准备;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拓宽视野,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调查要求:

(1)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

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2)以槟榔谷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

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的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它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3)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4)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5)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调查区旅游环境

一、调查区位置

1、行政区划与归属:海南省保亭县。

2、范围:三亚与保亭县交界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境内。

3、面积:景区规划5000余亩,占地面积509亩。

二、交通状况(公众交通工具):

1、长途汽车

可从三亚汽车总站(三亚解放路步行街和旺毫超市中间),购买至“三道镇”的车票,上车后告知售票员在槟榔谷景区新大门下车即可,票价在13元左右,全程历时约45分钟。(备注:如上网方便的话,可直接搜索“海汽网上订票”,便可按购票提示提前一天购买第二天任意时段的车票,按提示取票坐车即可。)

2、槟榔谷一日游专线车

提前一天报名参加一日游团队(),根据图示地点、时间乘坐专线车

3、出租车:可在市内乘坐出租车直接到槟榔谷景区,景区距离三亚市内约28公里。

4、参团:可选择参加三亚当地的各大旅行社组织的一、二日游。

5、自驾车:

(1)三亚出发,驱车经田独镇,行至东线高速与中线224国道交汇处,左拐上中线224国道往五指山、保亭方向行驶10公里左右,即可到达。

(2)海口出发,沿东线高速向三亚方向行使,下东线高速后至与中线224国道交汇处,右拐上中线224国道往五指山、保亭方向行驶10公里左右,即可到达。

三、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水文环境、气候气象、动植物要素)

1、地质地貌

槟榔谷命名的原因是景区位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两边森林峻峭,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所以才叫槟榔谷的。槟榔谷还处于五指山山脉末端,山不算高,也不雄浑,但气势非凡,俊美无边。

2、水文环境

旅游区中围绕原始雨林而展开,里面有参天的大树,也有潺潺小溪。迎溪而上直登山顶,大山与流水的.交融让烈日的焦热当然全无。

3、气候气象

这里夏无酷暑,冬无冰雪,年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她山之青、水之秀、林之幽、气之爽,世上少有,是难得的天然氧吧。还可以乘坐上高空滑索,

享受高山涧间短短5秒高速到达对岸的刺激体验。

4、动植物要素

旅游区中绿树环绕,在星星点点的阳光的抚摸下我们偶尔会听见几声鸟叫,尤其是到了雨林的深处就会有很多的热带雨林飞禽、山瑞、蟒蛇、巨蜥坡垒树、野生白茶树等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植物。此外还有其固有的令您感到更惊奇的还有五脚猪。为什么叫“五脚猪”呢?因为这种猪特点是脚短体小重量轻,嘴尖且长,平时用嘴拱土觅食,嘴不离土,黎家人就认为它的嘴也是一只脚,故称“五脚猪”。

槟榔谷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景区当中有很多热带雨林植物。在这里,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蒴果,成熟后果荚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木棉棉絮质地柔软,可絮茵褥,是古代重要的织衣材料。一般在棉絮团中,藏有一颗黑色的种子,棉球随风滚动,一遇到潮湿的土地便吸水而落地生根。

四、人文环境(历史沿革、经济特征和发展水平、社会条件、对旅游有利或不利的因素)

1、历史沿革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原称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甘什岭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保亭田园槟榔庄园)成立于1998年。十余年来始终致力于海南黎苗族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民族文化的弘扬。近年来,特别是荣膺国家AAAA级景区以来,企业发展更是蒸蒸日上,不仅景区建设更加规模化,企业管理也是不断革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率。

2、经济特征和发展水平

目前总投资已达1亿元以上,每年仍保持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用以景区建设及黎、苗族文物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作为海南岛唯一以保护、抢救、弘扬海南原生态黎苗族文化为己任的旅游区,槟榔谷始终坚持着自身的信念,默默守望着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目前已形成“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企业已逐步形成了科学的、相对完善的薪酬、绩效、培训等制度。20xx年更是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为高层管理队伍注入新的力量,也可以说是管理模式的又一次飞跃。

3、社会条件

槟榔谷企业发展定位准确,旅游主题突出,经营状况良好,受到了当地政府、社会各界和国内外游客的一致好评。同时,景区经营的成功还大大改善周了边社区环境,为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带动周边少数民族村寨、黎族同胞的经济发展,同时景区共安排周边600多名少数民族同胞就业。为海南本地大专院校提供实习基地,同时吸收当地400名大学生就业,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槟榔谷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始终以承担社会责任作为立身之本,将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作为自身定位,心系社会,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兑现了承担社会责任的庄重承诺。每每国家遭遇重大自然灾害之时,总是在第一时间组织捐款活动,公益活动的新闻也是屡见报端。

旅游调研报告 篇6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_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一)发展优势

_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8.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_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_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高速化)穿越_境内,省道以(且)马(关)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宗)弥(勒)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_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较深,民族文化浓郁。“帝师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总结以及保留完整的壮、彝、苗、瑶、回等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语言、歌舞、礼仪习俗、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生产、生活场景使_乡村旅游发展底蕴不断增强。

(二)发展前景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关心扶持下,_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依托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新兴后续产业加以培育。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旅游产业,品牌效益初步显现,20_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1亿元。20_年7月,刘平副省长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_调研时强调指出:虽是初步开发,但搞得很好,很有气魄,很有水平。按现在的发展思路,再精心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_就会快速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要把_旅游列为旅游‘二次创业’的重点地区来支持、培育”。_旅游业已受到广大游客、旅游企业的广泛关注,市场前景广阔。

二、乡村旅游发展新亮点

(一)五龙旅游小镇

五龙乡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率达71%。由于气候湿热、生态植被好,天然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山、林、水、峰、洞、峡、雾等自然景观,集雄、奇、险、峻、秀为一体,融山水田园风光为一色。汇集了_的主要景区景点,不仅有菌子山、凤凰谷风景区,乡政府驻地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自然景观还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龙云海,万亩柑桔圆、满目青衫林,芭蕉满坡、缅桂飘香,奔波不息的南盘江,万种风情的五龙河旁,火红的攀枝花,苍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龙民族风情浓郁,壮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独特的壮族服饰、饮食文化体现了华夷交融与民族凝聚的缩影,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家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壮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台,“三月三”也成为五龙乡村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靓点。

20_年8月8日在全省旅游集镇规划建设会上五龙被列为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_年10月经考评验收被继续列为全省的重点旅游小镇。一是明确旅游发展思路。制定了“转变观念建新村、打牢基础兴旅游、依托优势强产业、改善环境引外资、明确责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优质烟菜米,远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础水电路,稳抓三产游玩乐,达到农业稳乡、林业强乡、旅游富乡、人才兴乡的目标。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创造特色田园风光,巩固提升农业观光品位和档次。二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快民族文化广场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设集体闲、民族文化表演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广场,并对水寨实行旧村改造,完善五龙集镇功能。三是做好旅游“水”文章。依托五龙丰富的水资源,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开设水上娱乐、漂流项目,创造名副其实的高原水乡。四是成立五龙文工团。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为主的民族文化,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壮家独特的民居、民俗文化,营造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氛围。五是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结合旅游业开发,走建管并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盖率。六是品牌营销、以节促旅不断提升五龙旅游知名度。自20__年以来,持续成功举办了九届“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在壮族传统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节日里,开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情歌对唱,泼水狂欢,竹筏漂流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节庆活动之一。七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抓好旅游文化产业“六个一”的开发利用,即开发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肴、一本画册、一个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纪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艺品、壮族服饰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二)特色农家乐

随着_旅游的不断升温,采取政府扶持发展、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一批传承了壮族杆栏式建筑风格,兼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型“农家乐”和家庭式“农家乐”迅速发展。由于独特的壮家风味和优质的服务,生意异常火爆,深受游客欢迎,五龙水寨、菌子山小法块80余家具有“农家乐”特色餐饮企业,成为_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三、存在困难

一是_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严重紧缺,以旅游开发公司等为业主单位开发建设的项目欠债3000余万元,欠债压力过大。

二是对乡村旅游投入不足。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财政十分困难。在对主要景区投入的同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投入不足,不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三是对乡村旅游发展引导不够,农户投入自觉性较差。

四是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还未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

四、请求事项

(一)请省市旅游主管部门把_乡村旅游列为全省重点地区给予项目资金扶持。

(二)请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加强指导,特别是市场拓展方面的扶持帮助。

旅游调研报告 篇7

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轨,是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们襄樊旅游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只有自觉顺应当前旅游经济发展趋势,牢固树立大旅游观念,不断强化整合意识,坚持把襄樊旅游放在湖北乃至华中地区进行审视定位,全力整合襄樊内部及其同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要素,襄樊旅游经济才有可能在新一轮旅游大发展中有所作为。

一、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必然趋势

第一,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旅游经济是一种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的复合性经济,具体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属性,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其六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否则,就会因为某一个环节的“瓶颈”制约,引发起一种连锁效应,制约整个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旅游消费者(游客)层次不同,对同一要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住宿为例,有的游客要求豪华,有的游客要求经济,还有的要求方便,等等。游客的这种多样性、个性化需要,客观上要求不仅要对旅游各要素之间进行整合,而且要求对同一要素也要不断进行整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实际上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

第二,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实现旅游经济向集约方向发展的根本途径。

旅游经济是一种开放式经济,在发展初期,普遍带有粗放经营的特点,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粗放式的旅游经营已很难给经营者带来效益。因此,实行集约式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大力整合旅游要素,既可以促进提供不同服务的旅游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又有利于提供相同和不同服务的各个旅游企业共同组成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增加整体旅游吸引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一个地区水、电、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节约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等等,这些正是实行集约式经营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因此,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究其实质就是在旅游领域实行集约经营。

第三,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创新产品、提高招徕游客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充分发育之后,产品创新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其他产品一样,旅游产品也必须依靠不断创新才能招徕、吸引游客,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创新旅游产品主要就是对不同景区景点进行挖掘、进行整合。如古隆中,根据编排组合不同,可以成为“三国旅游”产品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诸葛亮”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还可以作为“中华名人”旅游中的一部分,甚至还可以作为“中华智慧之星”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等等。

因此,创新旅游产品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对旅游发展最基本的要素

――旅游景区进行不断整合的过程。

换句话说,不断整合重组旅游景区景点,本身就是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因此,离开了对景区景点的整合,旅游产品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旅游经济发展也势必会走入死胡同。

二、襄樊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大力整合旅游要素来解决

近几年来,襄樊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使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20__年底,全市共发展起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29处,旅行社26家,涉外星级宾馆52家,各类旅游团队接待推荐单位1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3000余人。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是旅游业的发展要素及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等要素行业十分薄弱,全市100多家各类旅游企业中,甚至没有1家合乎规范的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商店和旅游娱乐场所,与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存在着严重不对称性。这种结构失衡的状况不仅在“游、购、娱、食、住、行”旅游六大要素明显存在,而且在同一要素行业、同一区域布局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如酒店、景区分别以二星、三星和1A、2A居多,一星、四星和3A、4A属凤毛磷角,又如我们的26家旅行社,八成以上都分布在市区,且只有1家国际社,等等。凡此种种,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

二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

目前,全市虽然开发出了襄樊名城一日游、汉江水上一日游、荆山原始生态三日游、薤山、温泉休闲度假等一批旅游产品,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产品类型看,襄樊旅游产品全部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观光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特种产品等成龙配套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三是襄樊的旅游景区、项目对游客缺乏吸引力。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目前,襄樊虽然已经拥有29家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但是,由于这些景区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又非我有人无的独具创意的特色旅游项目,知名度十分微弱。因此,很难激发200公里以外的中远程游客专程前来旅游观光的兴趣。以襄樊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诸葛亮隐居地古隆中为例。古隆中虽然为襄樊独有,但是诸葛亮遗迹全国比比皆是,如南阳卧龙岗、成都武候祠等,论规模、论名气都比古隆中要大,游客要了解诸葛亮来古隆中的可能性自然会小之又小。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了我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进行解决。因此,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襄樊快速发展旅游经济的唯一选择。

三、大力整合襄樊旅游发展要素应采取的对策

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既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要素及其内部之间的整合,又涉及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之间的整合。

无疑,这就必须依靠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双“有形的手”加以控制和引导:

一是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实现旅游要素及其内部之间的合理配置。要从襄樊的实际出发,突出对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等薄弱环节的支持、扶持力度。一方面,要针对性地制订出台收费、信贷等优惠政策,引导调控、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各种人才进入这些领域“开店办厂”、投资兴业,谋求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规范”与“发展”并重的思路,结合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的旅游企业,扶持壮大一批实力强、管理好的旅游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填补行业真空地带的旅游企业,推动旅游六要素之间以及同要素的不同结构的合理配置,实现整体结构的优化。

二是坚持有分有合的原则,开发创新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特色鲜明、内容多样、结构合理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襄樊具有人文、山水和环境资源相得益彰的整体优势,尤其是群山、汉水、原野与古城和谐搭配,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山水城古风公园”。因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牢固树立襄樊旅游一盘棋的整体思路,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分阶段、分步骤地整合创新市域内旅游产品。

其一,抓好现有观光旅游产品的'巩固提高。依托米公祠、古隆中、古城墙、绿影壁、古邓城、水镜庄、承恩寺等历史文化遗存,南、保、谷等县的自然山水生态,以及诸葛亮广场、滨江大道、沿江大道等现代城市建设成果,按照不同主题、不同思路进行不断整合,推陈出新,使襄樊名城一日游、荆楚生态二日游、三日游等一批观光产品永葆青春活力。

其二,大力培育完善旅游度假产品。网络鱼梁洲分时度假村、汉江娱乐城、保康温泉、谷城薤山等重点度假景区,加强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避免非度假区域内的度假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意引导资金、企业进入城市现有度假区,强化景区内度假设施的配套建设,完善其度假功能,逐步培育出在鄂西北一代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度假旅游产品。

其三,深度开发特种和专项旅游产品。牢固确立“大旅游,大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把发展旅游与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和发展宗教事业等结合起来,加大对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老河口梨花湖、二汽试车场等工农业旅游专项产品,以及广德寺、真武山等宗教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包装、促销力度,大力培育具有襄樊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特种及专项旅游线路,逐步建立起能够满足适应不同层次游客需要的多元化产品结构体系。

三是按照有扬有弃的原则,整合周边资源发展区域旅游。区域旅游的形成主要是以空间结构为基础,以交通联系、产品联系为纽带。襄樊作为鄂渝川陕渝毗邻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在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建设上具有较强的区域空间优势:从交通区位看,襄樊位居华中腹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中心之一;从城市区位看,襄樊又是武汉、西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最佳结合点;从旅游区位看,襄樊又是神农架、武当山、大三峡、明显陵、西安、四川等全国风景名胜地的重要连接点。特别是与襄樊相距不到2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一大批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具有一定垄断优势的自然、文化遗产,如神农架、武当山、大三峡、明显陵等。这些,构成了整合景区资源,发展襄樊、神农架、武当山、三峡旅游区域的外部基础。因此,只要我们能够遵循区域旅游的经济规律,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人精我奇”的开发建设理念,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一批与神农架、武当山、明显陵、大三峡等周边著名景区景点风格相异、结构互补的旅游项目,合作开发一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难分”的旅游产品,创新一批包括襄樊知名景点在内的“五日游”、“七日游”等旅游精品、极品和绝品旅游线路,与他们共同创造一种“集体吸引力”,满足游客希望多游几地、旅游企业希望多地经营的愿望,形成合作各方双赢、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借此推动襄樊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旅游调研报告 篇8

一、调查概要

(一)调查目的

本报告着重就大学生假期旅游目的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和基本特征,为我国旅游业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总体界定为在校大学生。

主要调查内容为:在校期间的旅游次数、在校期间的旅游形式、在校期间的出游范围、旅游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素。

(三)调查方法

由于本次调查时间有限,且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组对临近的几所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于20xx年12月24-25日,分别到临近几所高校及对网上的一部分大学在校生进行了随机抽取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收回问卷100份,经我们认真审核以及与被调查者的沟通保证了收回调查问卷的质量。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1.性别结构特征

本次调查选择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发放100份问卷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如图2-1所示)。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图2-1性别结构

2.年级分布特征

本次调研小组对各大高校随机问卷调查的.样本中(如图2-2所示),大一学生所占比例为8%,大二学生占29%,大三学生占52%,大四学生占11%。结果显示大三学生居多。

图2-2年级结构分布

(二)大学生旅游基本特征分析

1.旅游喜好

据统计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7%选择喜欢旅游,其中更有35%的大学生非常喜欢旅游(如图2-3所示)。说明在大学生群中旅游市场或说其潜在市场巨大。

图2-3旅游喜好

2.旅游次数

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至少出游1次的学生人数比例高达88%,2次以上的人数比例为39%(如图2-4所示)。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旅游需求,出游频率较高。

图2-4每年旅游次数

3.旅游时间

在对于旅游时间的安排上(如图2-5所示)选择寒暑假这个时间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2%。选择在法定假日出游的人数比例为35%。最后选择在周末出游的人数最少,只占到总人数的23%。综上可知,寒暑假的假期长,有利于长途旅行。而在普通节假日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游后的休整。另外,五一、十一黄金周长假亦是旅游高峰,故选择法定假日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图2-5旅游时间

旅游调研报告 篇9

为了加快xx区旅游村建设进度,我们围绕xx区建设旅游村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整体推进全区旅游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旅游村建设的现状

(一)农家乐迅速发展成为旅游村建设“重要支撑”。xx区“农家乐”自20__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在瀛湖镇湖心村兴起以来,先后辐射到玉岚乡、南溪乡、流水镇、吉河镇、新城办、江北办、迎风乡、县河乡、五里镇、恒口镇等乡镇、办事处,基本形成了瀛湖周边“湖畔农家乐”,黄洋河、吉河沿岸“田园农家乐”,香溪洞周边“近郊农家乐”,月河川道“庭院式农家乐”等发展模式,为旅游村建设创造了基础。旅游村建设也为整合和提升农家乐发展开辟了新路子。(各地对农家乐的定义不尽统一,但基本意思相近: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优势,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等服务的经营实体。简单来说,农家乐就是为周边地区市民提供吃、住、玩服务的休闲场所……)

(二)景区周边环境日趋优化为旅游村建设创造发展空间。随着瀛湖、香溪洞、毛坝田园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主要景区的道路、绿化、景点建设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有效地拓展了以景区自然景观为依托的农家乐的发展空间,为提升农家乐档次、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村,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旅游村建设。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加快了旅游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7.18洪灾后,各涉旅乡镇、办事处结合灾后重建工作,采取建设旅游社区、打造农家乐集群等措施,将旅游村建设纳入乡镇统筹发展规划,着力改变村容村貌,使建设旅游村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变。

(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为旅游村开辟新的客源市场。自西康高速公路通车后,旅游交通大格局优势凸显。随着西康、襄渝、阳安三条铁路复线,十堰至天水(陕西安康段)、包头至茂名(陕西安康段)、北京至昆明(陕西安康段)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安康机场迁建,构建快捷高效的安康交通枢纽,西安、武汉、重庆、成都等大中型城市进入安康三小时生态旅游经济圈。届时,以陕南风情特色为主体的xx乡村旅游独具魅力,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xx乡村旅游客源仅以城区居民为一线消费群体的局面。

二、旅游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三个认识误区”。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乡镇认为旅游村就是以一个行政村为单位;认为旅游村建设就是农家乐经营户的档次提升;认为旅游村规划就是“建成一条路、房子两边盖”的发展模式。产生这“三个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全面地理解旅游村建设“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餐饮风味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五化)标准,对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规模发展效应认识不足,尚未系统的、全方位的考虑旅游村建设中的具体事宜。

(二)缺乏观赏性景观和参与性旅游消费支撑。当前,全区旅游村建设仅以农家乐为主体。由于农家乐自身发展缺乏观赏性景观和参与性旅游消费项目支撑,导致旅游村以“吃”(农家饭)、“麻”(打麻将)为主要消费内容,表现出旅游档次低、消费单一性、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

(三)人力资源不足。突出表现在,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有的旅游办撤销,乡镇现有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均为兼职人员,旅游村建设工作人力明显不足。此外,缺少懂旅游、爱旅游、有见解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村建设工作中缺乏创意性的建设思路。

(四)资金缺乏依然是“瓶颈”。当前,仅仅依靠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建设旅游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单一,投资额度有限,投入资金明显不足。

(五)工作考核机制尚未建立。旅游村建设工作未纳入年度专项考核,旅游工作质量竞争机制还没有建立。

三、几点建议

(一)政府主导、打造景观

借鉴成都“五朵金花”等外地旅游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政府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对旅游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绿化、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力求达到城市化、现代化、集约化。按照“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办法,实施民居景观化,突出规模发展的整体形象。特别是要依托自然资源,实施景观打造,建设观赏性和参与性较强的环境元素,营造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入驻经营,走“政府搭台、业主唱戏”的路子。(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调整规划、打造主题

按照“规模发展”、“不同区域打造不同主题”和“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适当调整旅游村布点规划。具体地说,以黄洋河为纽带,整合迎风乡、县河乡乡村旅游资源,融合已建成的毛坝田园、牛蹄岭解放战争遗址、迎风袁台清代古建筑等基本元素,以“走进田园·品位乡村”为主题,建设新“毛坝田园”;以新城办木竹桥村为核心,沿袭首届东药王殿寿文化节的影响力,将东药王殿旅游开发纳入其中,着力打造“乡村长寿文化”;整合瀛湖镇湖心村、洞桥村和玉岚乡桥兴村、清泉村等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行政村,打造“湖畔渔家”主题;流水镇窑头村以打造“古镇人家”为主题,展现陕南古镇特色。四个板块打造的四大主题,均以“亲近自然·放飞心情”为主线,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统一。

(三)产业联动、健全要素

以旅游村为核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挥建设区域内,运输业、种植业、产品零售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馆业等相关产业优势,完善服务,丰富产品,最大限度的延长游客消费链条。比如,瀛湖周边有果树、有茶叶、有渔业资源,除了推出摘果子、看采茶、垂钓等参与性旅游活动外,可以深加工果品、茶叶、鱼产品等,满足游客购物需求。还可利用瀛湖山青水美的资源优势,开辟农家写生基地,增添地域性文化氛围;黄洋河沿岸群众擅长制作盆景和根雕,可以将其发展壮大成为传统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赋予其艺术内涵,为游客增强旅游文化气息,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实现以旅富农。

(四)创新模式、科学发展

鼓励成立蔬菜种植协会、林果种植协会、畜禽养殖协会、农家乐旅游协会等与旅游行业密切相关的群众性协作组织,村委会以专业协会为载体,协会带动经营户,经营户相互协作,建立经营户+专业协会+村委会的管理模式,汇集专业协会优势因素服务于旅游,实现行业准入、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方面自我规范,共同促进乡村旅游良性发展。

(五)储备土地、规模开发

用活土地流转配套政策,储备一批乡村旅游规模开发用地;采用适度土地补偿或土地入股方式,将土地资源集约化经营,专门用于大型旅游项目建设;避免农家乐小规模、低档次、零星式经营。一方面要从旅游村建设规划入手,严格限定土地用途。另一方面要把好入口关,对于投资额度小、规模小、缺少特色的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予以限制。

(六)企业运作、联手促销

采用股份制形式,整合旅游村经营优势,适时组建旅游公司;围绕主题特色,准确定位客源,创新宣传渠道,统一对旅游村进行整体形象策划和包装;积极参与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评选,打造对外整体形象“名片”;着力构建旅游公司与旅行社利益共同体,健全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旅行社主动宣传推介旅游村的能动性,建立稳定的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逐步走出一条乡村旅游品牌化的路子。

旅游调研报告 篇10

为学习兄弟城市发展旅游集团公司的先进经验,理清我市旅游集团公司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旅游集团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我市旅游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20__年元月2日至7日,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王国龙率市国资委副主任李来平、市旅游集团公司总经理熊伟、副总经理章磊及市政府办公厅、市委政研室、市旅游集团公司有关人员组成的学习考察组,专程赴广西桂林和贵州黄果树学习考察旅游集团公司发展工作。认真听取了两地的经验介绍,与两地集团公司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实地参观了有典型经验的景点、饭店。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既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又开阔了视野,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深感受益匪浅。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桂林、黄果树两地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围绕市场整合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一是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桂林市委、市政府在组建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一个鲜明的指导思想就是,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不是为了救某一个企业,更不是甩包袱,而是为了集约利用旅游资源以推动桂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确定清晰的工作思路。坚持从市场出发,找准桂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卖点,依托规模经济优势开展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改变桂林旅游散、小、弱的状况。在充分挖掘桂林市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打造能代表中国旅游精品的“桂林三山两洞一条江”旅游产品为核心,把桂林市当作一个大工厂,相关行业相当于不同的生产车间,企业形成一个个班组,将所有依附于这个产品的企业,组建成一个集团公司。

三是抓好每一个工作环节。第一步,是对全部资产分类,一类为优良资产,一类为不良资产,一类为垃圾资产。第二步,是对这三类资产进行科学界定,明确一个原则,优良资产必须是有效资产,收益最少要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第三步,是对资产进行剥离,优良资产,合并做大,组建旅游股份公司,实现上市融资发展;不良资产,积极盘活;垃圾资产,坚决去掉。对于一时界定不下来的资产、一些枝节问题,从整个集团战略出发,进行有原则的取舍,政策不明的先搁置下来,同时不纠缠于员工身份置换问题。

(二)强化宣传营销,强力开拓客源市场

无论是桂林,还是黄果树,都高度重视宣传营销工作,对拓展市场不惜花血本宣传。如黄果树就通过通过狠抓宣传营销,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就实现了游客人数从20__年的57万人次到20__年137万人次的历史性跨越。

一是集团公司按照华东、华南、华北、西南、西北等6大板块划分市场,实行专人负责,组建国内各个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销售网点,在巩固老市场的同时,开拓了新市场。一支由集团公司领导挂帅的专门队伍常年在全国各地宣传促销,召开客户见面会,与旅行社签协议,在当地媒体做广告,上街散发宣传品,招徕游客。

二是做好节季旅游大文章,让每个节假日都出彩。除国家规定的节庆、纪念日外,一些民间传统节庆、甚至国外泊来的节日,黄果树人都以新的运作模式和优惠办法吸引旅客。诸如情人节优惠结伴而行的青年男女,建军节、警察节当天军警在景区享受最优惠待遇,金婚、银婚伴侣游黄果树门票五折,父亲节、母亲节、老人节专为老年人降低价格门槛等。

三是开展“手拉手同闯市场,心连心共生繁荣”的活动,加强全国各地旅行社的合作,与上百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山南海北的旅游团队接踵而至。

四是借助媒体推介彰显品牌,引导游客。瀑布节期间100多家海内外媒体记者云集黄果树,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对瀑布节组委会高层专访联线直播60分钟,重庆、广西、贵州三家电视台联合进行100分钟卫星现场直播等等,就一个企业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可说前所未有。坚持务实宣传,不盲目贪大求洋,不在《求是》杂志做广告,而在游客读者较多的一般媒体做广告。

(三)突出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黄果树一度体制不顺,市场在徘徊中有所下降。20__年,安顺市对黄果树管委会和集团公司班子进行调整,实行管委会和集团公司双重管理模式,管委会主任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管委会新班子到任后,搁置体制机制争议,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完备旅游要素,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打牢景区发展基础,为景区游客人数扩张提供有力保证。

一是大力加强硬环境建设。结合国家建设部部署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把景区绿化美化、基础建设和容量扩张有机结合,投入数千万元,扎扎实实开展了景区及两镇政府所在地环境综合整治并取得明显成效,被建设部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投资730万元,完成景区周边5480亩大树大苗绿化,是黄果树旅游集团提升品牌形象的大手笔之一。接着,三岔河至天星桥景区、大洋溪至石头寨公路提级改造,大瀑布至天星桥景区内厕所三星级改造,亚洲最大扶梯建成投用,整治开放中国蜡染之乡——石头寨和陡坡塘瀑布,建设西南第一家汽车短程赛跑道,启动黄果树新城建设。景区停车场、新游道、游客服务中心及宾馆、餐厅的提级改造工作也同步进行。

(四)不断更新观念,提高市场运作能力

坚持把企业当作市场来经营,把景区作为一个资本平台来运作,娴熟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是桂林、黄果树发展旅游集团公司的共同之处。黄果树首届瀑布节就做到了“两个创新”:

一是活动方式创新。不是花重金请当红演艺名星登台献艺,而是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以对山歌、民族舞蹈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节目为主,“唱山祭水”,既弘扬了民族文化,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节省了大笔聘请费用。

二是投入机制创新。活动经费完全依靠市场运作,通过利用市场,向一些市场占有份额大的旅行社和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企业发出利益共享信号,吸引移动公司倾和国内20家旅行社斥资400万元争抢大瀑布周边20个山头冠名权,甚至出现“两个空飘气球卖10万元”的美事。整个瀑布节融资700多万元,支出600万元,完全实现了安顺市委、市政府“企业承办、市场运作、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预期目标。

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组建时,在职职工2500多人,大部分年纪在40岁以上,企业改制难度较大,公司领导班子更新观念,不纠缠于枝节问题,先不转换职工身份,而是集中精力抓发展,通过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实行竞争上岗,优先聘用本公司职工,在发展中逐步消化职工问题,达到了既盘活了人员,又减少了工作难度、加快事业发展的目的。同时,公司在收购、兼并相关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坚持以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为标准,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唯上,只唯实,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事,公司就积极去做,不利于公司发展的事,即使政府或领导有要求,也拖着不办,使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五)政府大力支持,帮促集团公司做大做强

桂林在资源整合中涉及到多个部门的既得利益,许多部门对整合持有不同看法,但桂林市委、市政府还是坚定资源整合的决心,通过强有力的行政划拨手段,将交通、园林、旅游、市政公用、文化等部门的相关旅游资产整合到一块,组建了由13家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实践证明,桂林市委、市政府的这个“决心”是正确的,如桂林市的园林旅游资源,划拨前由市园林局管理,每年仅向政府上交500万元收益,但同时,市政府要向园林局下拨500多万元的绿化款,桂旅总公司接管后,不仅没要政府划拨的绿化款,还在当年就上交了400万元财政收入。桂林市荔浦县采取对旅游车辆不收过路费,规定对旅游企业收费需经县委常委会讨论,政府每年拿出30万元对旅行社进行奖励等措施,大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短短两年时间便由一个旅游弱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强县。安顺市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对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这个龙头企业更是厚爱三分,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条件下,黄果树旅游公路建设仍由政府全部负责,集团公司只负责景区内基础设施的配套工程,使集团公司能轻装上阵,迅速做大做强。

二、桂林、黄果树两地主要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认真思考桂林、黄果树两地旅游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是加快集团公司发展,必须把市场理念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旅游业已进入了充分市场竞争的.发展时期,必须摒弃计划经济的模式,集团公司的一切经营和管理活动都要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开展,否则,必然难有作为。在资源整合的方式上,要以市场为主,立足通过搞好滕王阁自身的发展,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吸引周边景区景点等旅游资源主动与集团公司对接、联合。在资源整合的阶段上,首先要是进行旅游功能的整合,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其次再考虑旅游资产的整合。

二是加快集团公司发展,必须坚持走投资多元化道路。旅游产业区域化、集团化、规模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那种关起门来做“老大”,实行封闭运行,仅依靠自身积滚动发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难以实现迅速做大做强集团公司目标。必须要按照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的原则,坚持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实行靓女先嫁,剥离不良资产,对集团公司所属的显化优良资产或潜在优势资源进行项目策划包装,对外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各种资本参与集团公司的整体扩张,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三是加快集团公司发展,必须突出宣传营销这个重中之重。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旅游业更是一个通过宣传旅游资源吸引和“卖点”来招生游客的特殊行业,宣传营销始终是其工作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黄果树短时间实现游客人数的历史性跨越,主要得益于狠抓了宣传营销。旅游观赏价值和文化品味都堪称一流的滕王阁,游客人数在几十万人次徘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宣传不够,至今“养在深闺人难识”。为此,集团公司必须在旅游景点和线路宣传上狠下功夫,舍得投入,采取上门宣传、借助电视、网络媒体宣传等各种措施,大力宣传和促销,不断拓展客源市场。

四是加快集团公司发展,必须紧紧抓住龙头景区发展这个关键。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的发展得益于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力支撑,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龙头景点黄果树的龙头带动。南昌旅游集团公司各项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均衡摆布力量,势必错失发展良机。必须抓住主要矛盾,集中精力,做足做精做透滕王阁的文章,以核心企业的做大做强促进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桂林黄果树旅游考察调研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旅游调研报告 篇11

(一)大连优越的地理置

大连优位于渤海之滨的大连,凭借绵长的海岸线和整洁优美的城市形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旅游观光者或者前来居住的目的地。而且,大连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越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处于环渤海地区的圈首,是京津的门户,北依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广大腹地,南与中国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城市西北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在黄海和渤海的相拥之下,有着著名的特殊景观——“黄渤海分界线”。整座城市依山沿海而建,海岸线绵长,占到辽宁省的73%,全国的8%,每年有着2500~2800小时的稳定日照时间,阳光、沙滩、海浪在这里完美结合,并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可以说,大连是国内极佳海岸线资源的坐北朝南的阳光海滨之城,在东北、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极佳的休闲度假胜地。首先,空间上看,大连近京津、临韩日,处于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从时间看,大连和北京、首尔、东京几乎在地理空间的一条直线上,直飞北京、首尔不到一小时,直飞日本也不到两个小时,所以大连可以说是极具发展后劲的“幸运之城”。而从夏季达沃斯会议选择在大连召开这一事实来看,大连的城市地位已经可见斑。

(二)促进大连旅游发展因素

不经意之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休闲让城市更具魅力”,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时尚和潮流。就其内涵而言,物质生活的逐步丰富,促使市民渴望更加充实地精神生活。

首先,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城市内涵。简单的山林湖泊、历史遗迹等资源不能代表休闲,而是要将休闲资源与地域文化结合形成城市自己的文化特色。有了文化才有内涵,城市才具有久远的吸引力。如大连有自己的清新,自己的风情,自己的新鲜

其次,休闲产业的创意性较强。创意可以给城市带来活力。像大连的发现王国,大连的女骑士,大连的星海公园,大连的极地世界着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更增加了活力。现代人的个性越来越突出,休闲需求也更多元化。国际休闲城市摒弃了千篇一律的休闲模式,更加推崇创意性的休闲,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多元化休闲需求。

再次,有良好的旅游环境。大连“长高了,变绿了,变亮了,变美了”,这不仅是近几年来每个大连人切身感受到的巨变,而且对于城市环境变化带来城市价值的升值,带来对全国乃至全世界吸引力的增强,也是一个最直观的注解。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大连一幅最大、最亮丽、最有效的“名片”。现在都注重健康,所以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发展很重要。

大连还有好多这样促进旅游发展的因素:如交通的发展(如地铁),建筑的大量兴起,旅游景点的大量开发这些无不是促进大连旅游发展的因素,所以大连值得关注。

(三)大连的发展前景很可观

大连旅游业发展前景璀璨,关键是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全面提高产品档次,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新思路,掀起新一轮建设文化品位高、参与性强、四季皆宜的旅游大项目的高潮。在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水上人间、森林动物园二期、贝壳博物馆、现代博物馆、林海滑雪场、安波滑雪场、世界和平公园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后,大连市今年又开工续建一批项目———金石主题公园、星海湾顺迈新天地、白银山温泉城、小平岛度假区、大连玉雕展览馆等。目前,龙门地中海温泉俱乐部工程已近竣工。投资4亿元建设的龙门温泉山庄项目首期2亿元资金已经到位,工程已经按计划开工建设。另外,金石马术俱乐部、步云山温泉山庄、黑石礁公园、旅顺横山寺、长兴酒文化博物馆等先后陆续开门纳客。鸿缘温泉山庄、龙门汤温泉二期、老铁山温泉三期、安波滑雪场二期也将如期开业。预计,今年将有几十个项目开业纳客。

旅游调研报告 篇12

为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县委、乡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学习调研段的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针,为了解华光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结合自身工作需要对华光村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华光村位于众兴乡西北,辖12个村民组,总人口2224人,人口年均增长率‰。农户488户。全村在校学生总数460人,中学学生24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华光村20xx年农业总产值110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0xx年)4400元。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华光村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优质、无公害种植业和生态农业,华光村农业产值每年以30%递增,超过全县平均增长水平。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华光村现有耕地2200亩,人均耕地面积亩,全村主要是以农业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50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440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460万元,人均20xx元,在全乡12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

1、从业人同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xx人,其中:男性1120人,女性947人,18岁以下人数为556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140人,60岁以上人数为371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620人。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620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710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43%;从事二、三产业的农为910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57%,其中:65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810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在农为产业结构中主要以一稻一油生产为主。以20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5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358亩,总产量130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水稻、油菜、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花生、大豆、棉花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现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公里,田间道路46条,约40公里,道路大多为砂石路或土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水库共45个,小水窖100多口,水池200个,沼气池35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华光村委会建设有一所卫生所,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0户1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20xx人,参合率100%;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3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0人,其中:男性党员35人,女性党员5人;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华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众兴乡华光新农村分两片:义合片、胡大郢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有几十户农户安置房协议未签,义合片房屋偏少;华光村胡大郢片旧房拆迁进度不快,新房入驻率不高,义合片更慢;且时间紧、任务重、建新房、拆旧房、土地复垦还需进一步加快进度。

2、水、电、路、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进度慢,更影响了农户的入住率,村容村貌存在脏,乱,差现象,道路两旁和入村路口,垃圾随意乱扔,怪味难闻,没有固定入池,影响村容,更影响新农村形象。

3、农民增收渠道窄,除农业收入外,农民大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工,二、三产业增收效果不明显,劳动力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大多数还是靠卖苦力,家庭收入增长缓慢。少数特困户、低保户老房结构差,家庭困难,虽然安置房价格便宜,但仍无力承受新安置资金缺口。

四、对策及建议

1、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长期考虑,在农村面貌改善上要有长期努力,在农民培养上要有长效机制,在民主管理上要有长期探索,不断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到各户加强选传,务必将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宣传到位,工作过程中既要注重质量也要注重效率。

2、要本着居住集中、长远计划与近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做好村庄规划,结合马政庙旅游景点总体规划进行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多方筹资筹劳,将村内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并结合新农村能源建设,从三清三改入手,实施一推六改工程。结合马政庙和众兴水库配套建设工程,推进四化工作,即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将华光村建成一个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村。不断加大乡风文明建设力度,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成立由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组成的理事会等形式,充分发动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3、依托马政庙和众兴水库,发展农家乐旅游和生态观光游,带动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如土鸡、土猪和水产品等。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型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优化品种品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管理。

旅游调研报告 篇13

时下,旅游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难看到,各大搜索引擎的搜索关键词排行榜上,尤其在节假日期间,旅游已经占据了相当前列的位置。随着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等有丰富教育意义的旅游新模式的开发,旅游,早已破除了被强加的"浪费时间金钱的无聊消遣"的陈旧定义,而成为了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旅游热的形势下,针对人们对国内旅游业的了解并不十分清晰系统的情况,现对其进行初级的调研。

主要公司概况

随着旅游活动的渐渐升温,形形色色的旅行社应运而生。以下旅行社是国家旅游局近期公布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排名前5强。现根据各旅行社官方网站上的公司介绍内容,对5个旅行社的概况和最主要特点作简要介绍——

1.中国国际旅行社

它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历史最悠久,并在国内外有良好的信誉。国旅是新中国第一家接待海外游客的旅行社,历年来,共招徕、接待海外旅游者1000多万人次,创汇30多亿美元。创社44年来,以年均40%快速业务增长速度,已积累总资产50亿元,品牌价值103.64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旅游业的龙头企业。

2.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青旅秉承"以资本运营为核心,以高科技为动力,构建以旅游为支柱的控股型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积极拓宽经营范围扩大经营规模,现已形成从事旅游、高科技、风险投资、证券行业的投资;经营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业务,承办国内会议及商品展览,以及高科技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旅游资源配套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业务的宽口径,广收益的大规模上市公司。

3.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84年,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大型旅行社集团企业之一,是北京“首旅集团”旗下专业化旅行社集团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康辉旅游集团以振兴和发展中国民族旅游业为理念,实施“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国内成网”的营销、接待体系建设,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设有100多家子公司,目前是我国全国性旅游集团中具有资产纽带和垂直管理关系的子公司数量最多的旅行社集团。

4.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主营旅行社业务的上市公司,整合了原上海中国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锦江旅游有限公司、上海华亭海外旅游公司、上海旅行社等上海最大、最知名的国际、国内旅行社,并依托锦江国际集团的综合资源和优势,成为中国旅行社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 锦江国际集团以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为企业发展方向,以酒店、餐饮服务、旅游客运业为核心产业,设有酒店、客运、旅游、地产、食品、金融、商贸、教育八个事业部,注册资本20亿元,总资产165亿元。合资经营“麦德龙”、“肯德基”、“新亚大家乐”、“吉野家”等著名品牌,并投资了参与美国环球影城集团在浦东兴建大型著名主题乐园。新组建的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33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规模达8亿元,现有员工1100人,上海地区营业网点30余家,并将在今后3到5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一个拥有全国性网络和全球性品牌的“中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旅游企业。

5.中国旅行社总社

中国旅行社总社前身为华侨旅行服务社,1974年经周总理正式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中旅的吉祥物由人的眼睛、耳朵、双脚组成一个旅行者的形象,寓意为"耳闻、目睹、走天下",极具亲和力。中旅建社以来以首创精神为其发展思路的精髓,曾首家接待台湾同胞,首家经营国内公民"港澳游",首家试点开展中国公民赴东南亚游,首家将旅游与文化、体育、探险、企业奖励、国际会议相结合,也因此首家荣获TravelWeekly旅讯评选的最佳出境旅行社奖,是一个年轻有活力而富有潜质的企业。

旅游业总体行业现状分析

从日常生活中的现状及可得到的一些官方数据资料中,可分析知当下旅游业的现状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1.发展迅速

首先,从小处着眼,不难发现,街道上的林林总总的营业上铺中间,忽然多了许多旅行社办事处的门面;同时,大幅诱人的旅游海报也接二连三出现在商业中心租金昂贵的摊位上;甚至大一新生见面之后的最主要话题之一也都是彼此的旅行经历。这都昭示着,旅游,已不是一个奢侈的新潮活动,而已经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同时,浏览旅行社的项目广告可发现,人们可参观景点的数量、分布范围都在大幅度扩大。一些原本不为人知的小地方,凭着其或秀丽的风景,或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已逐渐发展成初具规模,内容较为成熟的旅游景点。更加吸引人的是,近年来出现的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自助游、夕阳游、自由人等旅游新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吸引着消费者去探索新的,更加有内涵的旅行方式。

2.问题显著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其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不可小觑。

3.消费者投诉环境与生态的破坏

旅游业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商业化对当地人文气息的破坏。很多古香古色的镇子,诸如周庄、丽江古城等,都是由于旅游业的侵入,破坏了当地浓厚的乡土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沿街密集的旅游商铺和及其具有厚重现代感的酒吧。第二,对当地生态的破坏。由于旅游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无休止的垃圾和以及噪声烟尘等的污染,许多自然景观已经失去本来的面貌。譬如曾经四季山顶积雪的玉龙雪山,如今已经鲜少能看见山顶的积雪了。令人神往的玉龙雪山,完全已经名不副实了。

行业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若是想要使旅游业健康顺利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及时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

旅行社须加强自身管理。每个旅行社都需要自上而下贯彻统一的发展理念,保证分社执行的服务过程符合上级的要求标准。这样才能使旅游市场有组织,有规划的规范起来。

消费者需增强法制维权意识。消费者增强法制观念,培养维权意识,才不会对自己接受的违规服务忍气吞声,这样多投诉,多报告问题,才能帮助国家惩治和治理不法经营者,并督促旅行社按规运作。

政府须加强诚信与法制建设。在旅行法规还不是很健全,旅行市场秩序仍需要整顿的环境下,政府就尤其需要发挥其导向和管理作用。将德治与法制相结合,更加有效的引导旅游业向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并加强对其的监管,保证旅游业的市场秩序,才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2.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需求标准已经从基本需求型转为享受型。也就是说人们将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精神层面的享受。这都不可避免的指向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因此旅游业的继续快速发展,是人们力求丰富生活内容的必然结果。

同时,近年来国家对第三产业的大力扶持也显而易见,在这种良好的政策导向下,旅游业的振兴也符合当今的国情发展趋势。

因此,只要解决好旅游市场中种种问题和出现的弊端,解决好人民的问题,旅游业保持如今的良好发展势头是可以预见的。更重要的是,这种良好的发展也是具有多方面深远意义的。

旅游调研报告 篇14

随着人们出游频率的增加和出游经验的积累以及信息化的普及,自驾游、自助游、房车游等各种新兴的、休闲性质的出游方式层出不穷,这为我区发展休闲旅游,加快旅游休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加快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区作为我市旅游发展的排头兵,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如何先行先试赢得先机,为全省乃至全国海洋旅游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积累经验,作好示范,实现新一轮跨越,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略。

旅游新时期发展的积极现状

1.旅游经济实力稳健提升。旅游因佛而生,以海而兴,渔·港·景一体,人·佛·侠一脉,自然与人文、海洋与陆地相得益彰,我区围绕建设“一流的群岛型海洋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目标,按照“标准化、精品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创新突破,全区旅游产业总体保持着高位运行的增长态势。期间,全区游客接待量年均增幅超18%,旅游收入年均增幅超20%。XX年全区接待游客达1378.11万人次,创旅游收入89.5亿元。近年来,旅游亮点频出,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旅游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立足资源特色,近年来我区委托国内外著名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完成了《区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岛旅游总体规划》、《风景旅游区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海钓旅游产业规划》、《区块开发定位概念性规划》、《夜排档概念性设计方案》、《定位分析和概念性规划》、《海度假区规划》、《概念性规划》等大量各类各层次规划。在规划指导下,按照区委确定的一个定位:坚持“标准化、精品化、国际化”的旅游发展战略,按照工业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来推进我区旅游业的升级和硬软环境建设,旅游布局均衡发展局面逐步形成。XX年我区旅游项目投资达11亿元。

3.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我区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全区目前共拥有国家4a级、2a级旅游区各2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4个,“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5个,全国环境优美镇/乡3个,旅行社已发展至39家,星级饭店23家,同时配有大批社会饭店、接待中心、家庭宾馆,接待总床位2万余张,导游800余人,直接从业人员1.8万人。公益服务机构旅游服务中心实现网络、窗口、电话三维发展,服务中心在区内主要交通集散地及、等主要景区累计布点13个。同时,积极贯彻地区首个地方标准《主要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设立了一批旅游交通指示牌、旅游标志。通过广泛征集设计完成了旅游形象logo。此外,我区致力于酒店设施的提升。目前,在建五星级酒店共有5家,其中按五星标准建设的有6家,海中洲国际广场大酒店XX年底预计可对外营业,东港丽笙大酒店、东方大港国际广场、鲁家峙阿鲁亚大酒店、绿城威斯汀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预计在XX年均可建成对外营业。

4.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依托资源优势和多年来促进产品转型、升级的积极举措,我区已初步实现了由单一观光型产品向观光型、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相结合的多元化产品结构体系转型,休闲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发打造了“沙雕故乡”、“金庸笔下”、“世界第一渔港”、“东海极地”、“中国主题钓岛”等特色岛屿,培育推出了中国国际沙雕节、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金庸武侠文化节、佛茶文化节等大型节庆产品。旅游发展领域不断拓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乡村旅游发展到了现在的22个渔俗接待村(新型社区),432户渔家客栈(家庭旅馆),2500多张总床位的规模。我市第一家围绕海洋产品精深加工推出的工业游项目旅游食品工业游已运营两年,累计游客接待30万人次。根据XX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休闲度假旅游的比重已经提高到了24.6%,购物、娱乐分别提高至12.8%、6.7%,旅游产业结构在发展中均有积极向好的调整。

旅游调研报告 篇15

我是灵山之子,我深深地挚爱着灵山,多次深入灵山的山山水水,每一个角落,与灵山亲密接触,对灵山十分了解。我以一个灵山儿女的眼光来看待灵山的景点开发,并结合当地民众,其他专家的观点正视灵山开发。觉得目前已开发的灵山景点有一些美中不足之处,即将开发的灵山景点应当有什么措施与思路,现一一说来,也许是班门弄斧,但这是我一个灵山之子对灵山开发的参与热情。

一 当前灵山开发的景点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之处

灵山开发已有几个年头了,完善了灵山旅游的基础实施,成立了灵山管委会管理机构,交通更便利了,加大了灵山旅游的宣传,让灵山的旅游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可以说灵山开发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与成就。但是灵山开发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期待解决。

1.灵山景区的保护力度有待于加强。

自从灵山作为风景旅游区开发以来,关闭了100多家花岗石厂,对景区内的一些自然景观实施了保护,灵山的岩石与植被得到了保护与恢复。但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让人痛心的是,破坏灵山景点的事还在不停地发生,没有引起官方与民众的重视。

最典型的是,在上饶县湖村乡与横峰县葛源镇交界的灵山主峰之一——百合峰,被横峰县葛源镇开采花岗石,几十台挖掘机在肆意破坏着百合峰面朝葛源镇方向的山体,如此下去,亿万年才形成的百合峰有倒塌的危险。这就要上饶市政府出面与横峰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交涉,以取得保护灵山的一致行动。

另外,景区内的一些古树、古桥、古祠等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破坏了不少,完好的越来越少了。这就会导致灵山的旅游资源的枯渴,失去灵山的一份应有的魅力。

2.灵山已开发的景点缺少科学的论证。

灵山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利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灵山开发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灵山开发当然不能放慢进度,但也不能一味地图快;灵山开发需要一定的资金,投资金额大,但也不能为了节省资金就盲目开发。

灵山里游客的游步栈道建设,是为了方便游人来灵山旅游,欣赏灵山的自然景观,近观灵山的栈道建设似乎挺好的,但是远观灵山的栈道就会发现,其实灵山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之美被栈道破坏了,那一条栈道就好像是把美丽灵山的脖子切了一刀,破坏了灵山的整体美感,不能不说让人遗憾!

所以灵山开发,宁愿放缓进度,也要对每一处开发的景点进行科学的论证,专家与民众的论证,才能开发出科学的而不破坏整体美的景点来。

3.灵山旅游缺少强有力的.宣传。

灵山的旅游开发时间不长,才几年时间,虽说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引来了一些省内外的游客。但与三清山比起来,无论是旅游景点的丰富性,还是知名度,差得远了。在国内有影响的新闻媒体与网络、电视中宣传的还是太少,还是处在闺中未人识的阶段,还需要各级政府与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调整宣传方法,调换宣传平台,让灵山的旅游“响”起来,以达到让省内外以致国内外游客了解灵山,吸引他们前来游览观光,拉动地方旅游经济的目的。

二.灵山开发的几点新措施新方法

灵山开发工程巨大,需要巨额资金,耗用时间长,也不是光靠政府部门、管理部门、投资商就能搞好的。这需要集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全体民众齐心协力才能开发好灵山的旅游资源。

1.一手抓开发,一手抓保护,两手都要硬。

灵山旅游既然已经开发了,就要开发好,开发出样子,开发出效益,让灵山的丰富旅游资源造福一方百姓,带动一地百姓致富。灵山开发要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开发。绝对不能让灵山原有的有价值的景物受到伤害与破坏,保护好灵山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一草一木、一祠一桥,让灵山的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开发利用之路。

2.全方位强化灵山的旅游宣传。

灵山旅游宣传的阵地与方式不能过于单一。灵山的宣传可以通过国家、省、市、县重要媒体平台来宣传,宣传也要有长期性,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造势。

A摄影绘画。广泛开展以灵山为主题的山水画创作与摄影作品大赛,吸引省内外的名家来参与创作,将其中作品收集成册,进行书籍发行宣传,以达到持久与高效宣传的目的。

B文学宣传。请全国有影响力的诗人、散文作家参观游览灵山景区,并请他们留下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集编成册;将灵山原有的诗词、散文、故事、传说等进行搜集与整理,编成书籍,厚重灵山的文化底蕴,诗意灵山的美感。

C歌曲宣传。请名家来创作宣传灵山的歌词,制作传唱灵山的歌曲,让灵山的颂歌在每一个灵山女儿、灵山游客的心中久久回响,激发对灵山的热爱之情。

D景点命名。灵山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对一些重要的景点要统一进行命名,完善相关的景点介绍、导游词、图片宣传、相关数据等,让游客更加了解灵山的美,产生游览灵山的欲望,回游灵山的愿望。

3.打造人文景观,丰富灵山的文化内涵

灵山的自然景观十分诱人,但人文景观还比较缺少,可以有意识地建造一些人文景观进行衬托与补充。

A建造道教佛教祠庙、修善明清古街等。灵山的景物是丰富的,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尚需要人们去发掘与认识,焕发它们的无限魅力。人文景观要与之相得益彰,建议把灵山景区范围内的民房外形统一进行徽派建筑的改造,新建的民房外形要统一规划与设计。同时,在灵山的重要景区,建造以道教、佛教文化主题的祠庙,江南水乡风情的主题公园,让灵山的的景物与美无处不在,让来灵山旅游的客人亲密接触灵山的风俗人情,得到心灵的陶冶。

B恢复民间传统的磨坊、手工作坊等。现代化的景物各地都不少,难以打造出特色,缺少传统的古朴与灵性,难以留住游客留恋的目光,难以给人心灵的静化。可以有意识地在灵山景区内,恢复民间传统的碾米磨坊、榨油作坊、家族祠堂、农家大院等,让灵山游客接触到灵山的风俗文化。

C挖掘传承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灵山方园百里,民风淳朴,村民依山而居,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与文化。灵山的串堂、龙灯、灵山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等,对这些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注重挖掘与传承。

D收集制作灵山民间的传统饮食小吃。另外,灵山村民的一些独特的传统的小吃,也别有一番风味,如:手工磨豆腐、石杵打的麻籽果、农家的酸菜、灯盏果等,培训民间传统饮食小吃的制作者,能让外地游客品味灵山风味的饮食,让游客胃动心动,产生对灵山的依恋与热爱。

E把灵山发展为摄影基地、生态种养基地。灵山山奇水秀,梯田层层,云雾飘渺,独天得地的造化。可以在灵山原有景观的基础上,在灵山的农田中每年秋季种植油菜,来年油菜花开了,景色美上加美,其景色之美不逊色于婺源的油菜花,完全可以吸引游客前来摄影旅游,把灵山打造成摄影基地。同时,根据灵山所在的自然状况,可以把灵山设为水资源保护区、农业蔬菜种植基地、动物保护区。这样,即保护了灵山,又发展了灵山的地方经济,为灵山旅游资源造景,一举多得。

旅游调研报告 篇16

发展全域旅游是推动和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实现“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的必然选择;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但是,全域旅游这一概念自20xx年正式提出,到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仍有很多概念和路径还需结合安康实际进一步明确。为此,根据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安排,由市政协社会法制和资源环境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委员和有关部门责任人,采取外出学习、市内调研、县区联动的形式,围绕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意见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准确把握安康发展全域旅游的方向

(一)正确认识全域旅游概念的内涵外延。发展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要素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养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配置,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因此,不能将全域旅游理解为遍地开花、全民运动,也不能搞齐头并进,否则将产生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的问题。要正确的理解全域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全域旅游不是简单的空间扩张,不是单纯的产业扩大,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变革、发展路径的转变。要正确认识景点旅游与全域旅游的关系,景点旅游是基础,全域旅游是景点旅游的升级和突破。要看到全域旅游是长期系统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必须坚持长期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才能正确把握、科学谋划、稳步推进安康全域旅游发展。

(二)客观分析安康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安康作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既能保护安康的生态环境,又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还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能统筹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这些都刚好与国家对安康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安康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发展战略,而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正是将安康加快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助于安康实现循环发展、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并且,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紧紧围绕把安康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形成了“一心两廊三区”的旅游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旅游发展,人民逐渐富裕、生态更加美丽的“安康样板”,探索出了以旅游+产业+农户、旅游+企业+农户、旅游+党支部+扶贫、旅游+企业+合作社等旅游发展模式,安康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良好基础。只有正确认识我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成绩,才能更加增强我市发展全域旅游的信心,才能找准安康发展全域旅游的路径和重点。

(三)着力引领我市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供给品质化”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四大目标之一。因此,我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必须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创新安康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解决旅游产业的有效供给问题。具体来讲,就是要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来引领旅游产业全面提升品质、转型升级。这既是国务院指导思想的'应有之义,也是安康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现实选择。

(四)全面统筹推进各项产业科学发展。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促进我市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全域旅游,“全”字不仅意味着旅游发展要全面合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而且要充分有效的和其他产业融合,要以全域旅游直接刺激我市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经济快速增长,同时推动农业、林业、水利、制造、建筑等多行业快速转型和发展。这是对配套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安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契机。发挥全域旅游最大效应,要统筹多产业发展,主抓旅游,强化配套,让旅游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实施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发展。安康发展全域旅游不可能十个县区齐头并进,必须按照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的方式进行推进。根据安康市旅游发展现状,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建议宁陕、石泉、岚皋、镇坪、瀛湖示范区实现全域旅游率先突破发展。这是基于县区产业现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作出的合理化考虑。为此建议市级层面加大对五个县区的支持力度,全力引导、合理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特别是宁陕、镇坪两县要做出样板,形成旅游+发展对社会经济各类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的融合应用,使全域旅游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对两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当然,建议五个县区率先突破发展,并不意味着其他县区不发展全域旅游,而是在全市统筹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

二、推进安康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一)完善机制,构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调研组认为:从市级层面来讲,重在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思路推动旅游产业提升。这方面,既要有全域旅游的理念和视角,也要有全域旅游的思路和行动:一是加强统筹。进一步强化全域旅游发展的领导保障、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考核保障,构建统筹联动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是提升品质。品质的关键是环境,环境的核心是服务。一方面是硬环境,就是优化精品旅游线路,提升道路交通网络化、景观化水平,支持核心景区提等升级,加强景区景观、引导标识、集散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软环境,以服务标准化提升品质,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引进和转化国际先进和国内一流标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三是推进融合。以推进全域景观化的思路实施环境整治,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做足“旅游+”文章,围绕旅游来统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把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和载体,通过旅游+农业、林业、生态、文化等产业融合,推动全域旅游与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四是倾斜支持。出台政策措施,重点支持、重点建设、重点突破有全域旅游发展条件和优势的县区,指导重点县区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特别是建议对宁陕、镇坪、瀛湖旅游示范区实行全域旅游重点考核,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典型,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树立全域旅游发展新标杆。

从县区的层面来讲,应以全域旅游的目标和要求来引领实施重点突破。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活动为抓手,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抓规划。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引领机制,树立旅游规划上位规划意识,解决思想认识和目标问题,强调部门建设规划要服从和服务于旅游规划,坚决破除“发展旅游是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的事”的陈旧观念,形成“一盘棋”的思想,共同抓旅游的强大合力。二是抓方案。实施方案是确保发展规划实施的路径和桥梁,建议宁陕、石泉、岚皋、镇坪、瀛湖示范区突出目标导向,在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同时,要从组织机构、产业融合、政策措施、产业体系等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建立实施方案,确保发展规划实施。三是抓考核。制定科学的考核考评机制,建议市上将全域旅游率先发展县区单列考核。建立率先发展县区主要领导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第一责任人的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分工责任,分解责任到人,量化管理,通过考核,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干部干事的精气神,为实现率先发展目标聚集强大正能量。四是抓教育。全域旅游首先是全民旅游,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必须要强化全民旅游意识。加强干部教育,多组织领导“走”出去开阔眼界、体验先进,多邀请专家学者“请”进来传授经验、提升境界。加强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健全行业指导机制,持续深入推动旅游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教育引导干部群众,都能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找准定位、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当前我市旅游局已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了安康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实施了《安康市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安康市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极大地推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但也存在市县(区)旅游局只是更名为市县(区)旅发委,其他并无变化;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发展规划等规划与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和要求也有较大差距;全域旅游考核评价机制也不够健全等问题。为此建议:一是完善相关机构配置。完善市(县区)旅发委的机构配置,成立由市(县区)长任主任,分管旅游的副市(县区)长任副主任,旅游、公安、工商、食药监、规划、住建、城管、交通、国土、环保、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为成员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形成党政统筹的旅游发展格局,统揽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部署决策、政策制定、考核评价等。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全域旅游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全域旅游综合性规划、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三是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出台《安康市贯彻落实陕西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指导意见》,制定优先保障旅游重点项目和乡村旅游建设用地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农村集体组织可依法使用建设用地开办旅游企业的政策文件。出台推进产业融合、服务管理、酒店民宿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二)以提升旅游供给品质为重点,引领我市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调研组建议:一是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推动安康旅游布局由“散点式、景区型旅游”向“景区、城市、乡村”三位一体的“全域式、全景型旅游”转变,构建多层次、特色化、高品质旅游产品体系。二是提升服务品质。加强旅游服务,提升游客满意指数。完善服务标准,加强涉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服务礼仪与服务流程,增强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要素和环境质量。三是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认真落实指导意见中关于“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在我市景区、城市、农村统筹推进“厕所革命”。高标准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实现旅游信息服务全覆盖。构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提升旅游交通网络规划建设水平,形成高效、便捷、通达的现代交通体系。依托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发展旅游集散中心,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通达的综合服务。四是培育提升核心景区。景区在旅游产业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发展全域旅游离不开核心景区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快A级景点景区的提档升级,全力支持瀛湖生态旅游区和南宫山5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南宫山和瀛湖知名度,加大我市其他A级景区景点的提级力度和非A级景区景点的创建力度。加大宁陕悠然山、石泉云雾山、镇坪飞渡峡、汉阴古梯田等建设、运营较为成熟和对外知名度较高的景区的开发建设力度,大力提升核心景区的竞争力。五是精心打造精品线路。打通市内外旅游环线,打破县区旅游各自为政的局面。市旅发委牵头联合各县区旅发委、主要景区景点运营机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衔接,将全市主要景区景点串联起来,组建旅游环线、旅游精品路线、自驾旅游线路等线路,并推出旅游套票;与西安、重庆、十堰等周边地区联合起来,推出跨地区、跨省份的旅游线路和旅游套票。

(三)以推进融合发展为重点,大力促进相关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旅游+”战略,实施旅游业跨界融合发展,促使更多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旅游高质量供给提供新动能。结合安康发展实际,调研组建议:一是做强乡村旅游,共建“旅游+”乡村新生活。用好国家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发展全域旅游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好各类优惠项目资金,让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新的增长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现广大农村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体现乡土风情,保留田园风貌,注重挖掘民俗文化内涵,讲好独特故事,精心打造一批集“吃、住、行、游、购、娱”、乡村生活体验、田园风情小镇为的乡村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品质和旅游发展效益。二是开发旅游产品,构建“旅游+”工业新模式。以安康鎏金铜蚕、富硒食品为底蕴,积极培育安康丝绸工业制造产品和富硒食品链。三是推进文旅融合,构筑“旅游+”文化新高地。通过国家级非遗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平利弦子腔等特色民俗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与旅游市场对接的旅游文化演艺项目;通过安康汉江龙舟节、汉阴油菜花节等节会,进一步树立安康旅游的对外美好形象;依托安康深厚的茶文化积淀,利用安康富硒茶知名度,通过建设观光茶园、硒茶小镇、茶文化主题休闲街区来开发推介茶文化系列旅游项目;通过汉滨牛蹄岭、旬阳红军纪念馆、宁陕江口红色风情小镇、白河三苦精神体验园等红色旅游精品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大力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紫阳蒸盆子、镇坪腊肉、岚皋摔碗酒、汉阴白火石汆汤等独特的饮食文化,大力推进饮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四是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彰显“旅游+”城镇新形象。依托蜀河古镇、石泉老街、恒口明清古街、流水古镇的开发建设,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推进旅游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

(四)以整合资金资源为重点,切实加大发展全域旅游投入力度。调研组认为,安康发展全域旅游主要存在资金项目不足,各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为此建议: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地方旅游产业促进基金并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分依托市发展投资集团促进旅游资源资产交易,加快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促进旅游资源市场化配置。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像陕文投、云南城投等强势企业来安康参与全域旅游产业开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外地企业、私营业主来安康开发全域旅游新产品。积极向中省有关部门争取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增强发展全域旅游后劲。三是整合资金资源。整合扶贫、林业、水利、交通、住建、文广、体育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向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旅游景点、旅游村倾斜,集中财力,拉动全域旅游大景区建设。四是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通过宣传引导,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当地的私营企业主将闲散资金投入到全域旅游产业开发中来,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方投资、共同开发的格局。

(五)以强化保障措施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和水平。调研组建议:一是加大智慧 旅游建设力度。搭建智慧 旅游管理平台、营销平台、服务平台,推进无线WiFi覆盖工程,旅游指挥中心建设。建设全市旅游数据中心,科学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游客构成、游客行为、产品关注度和兴趣点,实现旅游与公安、交通、商务等数据信息共享,为精准服务、营销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加强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旅游发展人才库,聘请国内外旅游专家把脉,解决旅游人才短缺问题。充分发挥安康现有大学、学院等高校的资源优势,加强旅游新业态领域的人才培训,加大对导游、讲解员和星级服务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的整体水平。三是完善自驾旅游服务体系。在全市交通主干线、主要旅游交通环线和旅游景区建设和改造一批旅游休憩站;完善旅游标识系统的统一规划和使用,在主干道、主要景区景点、重要交通节点等位置设置旅游标识,为游客提供规范、高效的导引,有效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信息与服务。四是加快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的建设。在机构、编制、人员上给予倾斜,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执法需求;在主要景区景点所在地设置旅游法庭、旅游派出所和旅游工商所,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权益保障;建立完善的投诉机制,及时受理、办结、反馈游客投诉。五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理念,面向居民开展旅游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居民旅游参与意识、形象意识和责任意识。

旅游调研报告 篇17

xx镇是我县典型的山区边远小镇,离县城52公里,道路弯曲狭窄,交通十分不便利,信息不灵通。而且是县城食水源,省级高坪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不能发展养殖业和工业,耕地也不多,除了茶叶产业、竹木产业外,没有什么成规模的产业项目。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的屏颈。

下面我就xx镇的实际情况,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提出几点看法:

首先,我觉得这条路要搞通,要加快106国道马岭至高坪村改道工程,拓宽改直通往主干道。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很多老板想到发展种植产业,进去一趟后都打退樘鼓,没有了下文,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曾经我带了一个老板去考察青迳反季节萝卜种植项目,后面他说:照现在这个交通状况,连辆大货车都难进,就算你不用成本,送几十吨萝卜给我,我拉到珠三角去卖都会亏本,何况我还要投入一笔资金。这个生意做不了。

还有就是至乐昌、至城口的主要道路如果能够改造成为7米宽道路,对发展来说,都是很大帮助的,也是群众盼望实现的目标。

其次,不能搞养殖业和工业,那我们就要发展特色种植业。目前主要种植产业是茶叶,但茶叶主要分布在鱼皇、烟竹、小楣水村等几个村,并不是每个村都适合种植茶叶。有几个海拨较高的如青迳、中山、前洞、新白等村种植茶叶产量不高,也有人偿试过,鱼皇这边已经摘了一趟茶叶了,上面才开始摘,海拨高,天气冷,发芽慢。

为了寻找适合这几个村的.产业,我们也不断寻求更多产业项目,如目前在中山试种了40亩弥猴桃,在前洞种植了77亩何首乌,在青迳试种了60亩山楂,在新白试种了50亩蕃薯等,这些都是为了寻找更适合气候的种植产业项目。

目前,我们也正在与佛山商会旗下的一个农业公司合作,准备创建一个农业种植示范基地,计划在建设一个农产品深加工厂,把生态环保的农产品通过商会直接销往香港、珠三角等地。带动当地种植产业发展。

第三是可以结合城口红色小镇,打造红色旅游项目。当年红军经过三天三夜,还在新白村一个村小组住了一晚,目前拥有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墓、红军桥等红色文物。我们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打造更多旅游景观,吸引更多游客到来,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总之,我觉得产业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现在正进行新农村建设才有意义,否则,只见新村新面貌,不见实惠好生活也是达不到乡村振兴的目标的。

旅游调研报告 篇18

1.义缘景区的旅游环境

1.1自然环境

义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距市区32公里(321国道临桂五通镇段),是一个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规划,景区于__年9月开工,规划面积300公顷,建筑面积56689平方米,同年11月28日竣工,__年元月开业。义缘景区是一个以临桂文化为背景,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大型景区,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建筑景观。景区内雄浑的大山中原始森林、高山瀑布、峡谷激流、梯田壮景,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

1.2社会环境

桂林—义—龙胜—融水是桂林旅游西线的重要黄金通道,其中有进50公里的路程在临桂县的义区域。义缘旅游项目借鉴国际旅游度假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经营理念,全面构建自然景观、民族文化、历史遗存、桂北风情“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义缘景区位于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上,以清澈的义为依托,整个古朴的村庄为基调,配上苗、瑶、侗、壮等多个少数民族特有风情的完美演绎,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走廊,还有美味的“风情百家宴”,游览面积达一千余亩的大型民族风情主题景区,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被誉为“桂林风情第一村”。

1.3经济环境

旅游业是临桂县又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县内的红溪景区、刘三姐茶园、十二滩漂流等景点已初具规模,义缘景区的打造,使这个县旅游业的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临桂县旅游局局长李福乐:“通过a级景区的建设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条线路上来,同时通过游客的消费,将会拉动我们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老百姓的收入。”景区自20__年9月开业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万多人,成为桂林西线游新亮点。20__年,义缘景区接待游客19.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万元。

1.4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的自然资源的总汇,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是景区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反映,体现了景区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存环境差异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义缘景区的生态环境调查过程中从以下方面的考虑:

(1)制止景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是必须的;

(2)景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旅游活动一定会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需要将生态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由于旅游活动的动态性,景区环境变化应得到动态的监控,在环境变化超过可接受范围时,对旅游活动应及时进行干预。

义缘景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各个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景区的生存质量,而且对景区文化的建设与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义缘景区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理性地处理好面对生态环境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持和延续景区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态环境对景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1)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总是要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展开,离不开特定的生态环境。但是,生态环境并非人类历史发展与倒退的决定因素,人类也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生态环境,在新创造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

(2)人类在利用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获得对生态环境的新认识,呈现出了理性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恩格斯一方面批评自然主义历史观的片面性,指出:“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又反对无限制地强调这种反作用,提醒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1.5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容量是用于表示旅游区所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它是作为衡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一个分量指标,一般用数值表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以旅游环境容量为基础,旅游环境对旅游活动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须是建立在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即旅游环境容量基础之上,它是一种稀缺性非实物资源,作为一种纲量,用于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对人类旅游活动的最大承载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随着生态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在环境科学的承载力理论和旅游学科的旅游环境容量以及旅游环境承载力两者的理论基础上强调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即旅游活动强度不仅仅不损害当代人及未来人的利益,更强调旅游活动强度在人类代际间的持续性和公平性,且在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的同时,生态环境能够维持自身系统内部的运转。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如下:

图2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

2.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和现状

桂林义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聚集了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整个景区依而建,清澈的水与秀丽的畔风景、美丽的田园风光,少数民族建筑融为一体,使整个景区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并可乘船游览自然景观与风俗风情为一体的义风情。

桂林义地理位置在临桂县二机场国道公路旁边,是一个古老而保留原有古民族文化的村镇。临桂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紧邻桂林市,距桂林市区仅有5公里。全县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47.3万人,共有11个乡镇167个村(居)委会。县内聚居着壮、瑶、回、侗、苗等少数民族。

临桂县历史悠久,建县于汉代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今已有__多年的历史。从三国到清末,始安(临桂)县城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故有“桂郡首邑”之称。

临桂与桂林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较多,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9.1℃,年均降雨量1889毫米,无霜期302天。

临桂县物产丰富,年种植罗汉果达3万多亩,是“中国罗汉果之乡”;水稻复种面积64.9万亩,是全国商品粮种植基地;年产毛竹130万根,是国家毛竹基地之一。此外,还盛产甘蔗、马蹄、茶叶、香菇、木耳、灵香草等。

县城内的水、电供应充足,邮电、通讯、金融、医疗、卫生保健、教育、宾馆、娱乐等服务机构齐全。

临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有名的“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在封建科举时代,广西共出过9名状元,其中有5个出在临桂,曾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之说,科举时代最后一个“三元及第”者的陈继昌,就是清代名臣陈宏谋的玄孙。从民国至今,共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上将、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小诸葛”白崇禧等50多位将军。在1996年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上,临桂健儿唐灵生和肖建刚分获59公斤和64公斤级举重金牌和铜牌,在__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上,临桂运动员李婷与队友夺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体育健儿共在各种国际比赛中获金牌57枚。

临桂是紧邻桂林市中心的一个城市副中心,为加快实施“保护漓,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决定,临桂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54.1平方公里,10年基本建成后要聚集40万人口,形成山水文化、历史传承、生态环保和国际化元素突出,产业发达、文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实现老城与新区的共同发展。

义是中国极富传奇的一条河流,短短数十公里的河流,不仅风光秀丽,水质清澈,有临桂八景之首的美誉,义被称为(20_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研报告)风水旺地,福寿之地,五行相合之地。

义缘景区于20__年9月18日正式对外开发。

在义缘我们可以近距离领略桂西北特有的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也可以领略到临桂八景之首的“义风光”;义风情演艺水道,可以和我们的壮族歌仙对歌,聆听“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感受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又可游览义两岸少数民族的各种风情、建筑景区。除此,义缘包含民艺长廊、长街宴等等。

目前义缘景区开发为一期工程,由于自身开发状况以及地理位置,目前的游客接待量以团队形式为主。义缘景区二期规划:景区将通过两岸大量的木楼群、风雨桥、水车群、谷仓群等等与义呼应,营造出浓郁的桂西北少数民族水乡风情景观。白裤瑶寨门、博物馆、瑶王殿、盘王殿、白裤瑶山寨构成一个完整的白裤瑶原生态生活、文化、宗教崇拜,风情风俗展示区。高空溜索将是一个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改造后的景区接待量设计从__人每天提升为8000-10000人每天,适合接待大量团队游客。

3.旅游资源基本分类

4.旅游资源定性和定量评价

4.1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4.1.1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集中。

义缘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了旅游资源规范中的多种基本类型。从格局上看,旅游资源呈较集中分布,主要集中在沿一带,既有利于开发,同时有利于人们观赏。

(2)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紧密结合。

义缘旅游区不仅有秀丽的自然资源,清澈宁静的义和边起伏的山体相结合;同时义缘也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有各种各样的历史传说和深厚的苗、瑶、侗、壮文化。如旅游景点表演的壮家山歌和“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和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文化。这些文化和工艺承载着地方民间文化的魅力,融入到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和参与活动中,增加了游览的情趣和文化含量。

(3)自然水体众多,水域风光资源丰富。

义缘旅游区水域风光资源丰富,宽阔的义水流尽收眼底.她同样有漓的秀丽,水域壮美,在早晨雾气的渲染中,亲临其境,如置身于仙境,水质纯美,清澈,纯净,无污染。一年四季湖水总是那么恬静,安分。水色秀美,湖水颜色碧绿,景色奇美。

(4)资源开发程度低,环境质量高,且容量大。

义缘宽阔的面积中,开发的资游景点仅占小部分,大多数旅游资源均处于原始状态,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山青水秀,林木密布,湖水碧绿,空气清新,让人进入此境,有回归自然之感.因而其旅游环境条件很好,开发利用很少,所以游客量还有很大范围的增加空间,旅游资源有质优,量大,承载力高的特点。

4.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

义缘景区位于桂林市西北方向30公里处。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交通网络将义缘与龙胜旅游区客源地连为一体,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前往景区的途中可通往桂林两国际机场。优越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景物景类的地载组合条件。

义缘旅游资源品种齐全,既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自然资源和歌舞表演,客家文化等人文活动紧密结合。观光活动和体验活动相结合,组合程度好,有利于通过旅游线路将各点串联起来。义缘开发程度目前比较低,大部分资源都处于原始状态,环境条件好,游客承载力高.良好的资源组合和较高的游客承载力为义缘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创造了条件。

(3)景区游客量交通条件。

因此,义缘投资者将景区地址选在位于龙胜到桂林的必经之路上有得天独厚的客源优势。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知名度的提高,义缘的客源会不断增加,市场会不断扩大。

4.2.3民俗风情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民俗传统文化是除血缘和地缘之外,自古至今维系民族共同体的纽带,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重要因素之一。义缘景区传承的民族文化,从白裤瑶的铜鼓舞,到苗家芦笙迎宾表演,再到壮族的对歌,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民族文化是否正在退也历史舞台?答案是不会。义缘景区把这些民族文化发扬并展示给游客,对民族文化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发掘得深入具体,充实和丰富中华文化研究的内容,证明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的产物。而更为重要的是缘景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使之多样性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先导作用。然而欲使民族文化具有先导作用,应首先使民族文化心理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而超前意识的取得则在于学习和供鉴先进的文化。而义缘景区就是提供了这么一个依据。

4.3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4.3.1总体旅游资源评价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__)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主要集中于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评价上。结合旅游区资源特色、资源的空间组合以及定性评价结果,采取打分评价方法来对旅游区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本小组通过对现场工作人员和部分游客进行访谈,并结合小组成员的实际打分情况得出,取其平均值,得出旅游区整体旅游资源环境总打分为78分。根据国家标准规定,资源评价分值在75-89分值段时,资源等级为三级,所以旅游区旅游资源总体评价等级为四级,属于优质旅游资源,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附:义缘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赋分值(分)项目因子评价依据赋值资源要素价值85观赏游憩使用

30全部或其中一项有极高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5全部或其中一项有很高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全部或其中一项有较高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全部或其中一项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

艺术价值25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珍稀奇特程度15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规模、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__)的评价系统,本小组成员对旅游区主要单体旅游资源的综合因子评价。

评价因子资源单体评价项目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赋值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总分值旅游区主要单体风雨桥白裤瑶服饰侗族大歌盘王殿1820__5265369水车群义长街宴-375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__)的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在我们小组主要调查研究的单体中,7个旅游单体内四级资源单体或景点5个,三级资源单体或景点2个。旅游资源游览观赏价值高,开发价值很大。

5.义缘景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保护与开发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保护与开发是一对同时存在的矛盾双方,稍微不注意,开发就成了破坏,在对旅游景区进行规划时,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市场导向的原则,在深层次正确的把握它,在具体操作中合理的应用它,这就必须做到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5.1旅游形象的构建。

21世纪旅游市场的竞争已不是质量、价格、服务的竞争,而是形象的竞争,谁拥有良好的旅游形象谁就是赢家,旅游形象定位与构建:向潜在旅游者推销旅游目的地,帮助旅游者更清晰更方便的了解当地的特点和特异之处,促使其产生旅游动机,由潜在的游客变成现在的游客。旅游形象的构建主要是对旅游资源、文脉及客源市场的把握,对资源的把握包括定基础,资源的特色,资源的类型,质量,分布等。文脉是指旅游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背景及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积淀,经济水平发展的四维时空组合。对客源市场的把握包括客源市场的定位,客源市场的偏好度。要构建并保护好义缘的旅游形象,就不能脱离景区的主题,大力宣传原汁原味的民俗旅游,但千万不可盲目开发,民族风情园的建造要绝对按照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及风俗习惯,建筑物尽可能的保持传统的,旧式的,古董的,原貌,切忌造过多的人文景观,使环境和设施人工化和商业化,这样不利于景区长期发展。还有民族风情表演最好也是原生态的,最忌讳找艺术团体或艺术学校的学生演出,这种经过艺术加工和包装的演出已经远离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更重要的是它抹杀了民族个性特点,将民俗表演模式化,商业化,导致一个民族沦为一种表演形式,时其变质,变味,市区生气和活力。

5.2加强产品力的建设。

5.3提高销售力。

提高旅游销售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目标市场上游客资料库,进行分类分析,决定如何及何时与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接触,决定与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沟通什么诉求主题。2、根据传播目标,制订整合营销计划,决定用什么营销工具来完成,达到营销目的。重视市场调查,以科学决策为依据。3、以政府为龙头的公关营销,是促使销售力提高的有效措施。比如临桂政府可以和义缘联手打造一场民俗文化盛宴,大肆宣传,广邀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媒体参与,将义缘的名气打出去,而不仅仅就是去龙脊的路上的一个可去可不去的景点。

旅游调研报告 篇19

全域旅游是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内涵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按照“谋全局、图重点、强基础、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抓统筹、促全域”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要求,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秦巴山区连片开发机遇,加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在旅游要素完善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旅游扶贫培训,注重乡村旅游建设,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我市石泉、岚皋两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17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9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18.5%。

交通条件的空前改善,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不动产投资热点的转移,以及政府顺应时势而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使旅游活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的政策等都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助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根据市政协年度安排,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就安康全域旅游进行专题调研。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对我市旅游优势资源的认识问题

离开资源,旅游无从发展,对资源特质把握不准,旅游就不能顺利发展。调研组认为,安康资源的真正优势不在历史人文,而在以山水为载体的自然禀赋。而自然资源相较于外地,安康基本没有引人入胜的、能使人在一地流连忘返的名山名水。而连绵起伏的群山,蜿蜒清澈的河流,四季气候的色彩变换,清洁明静的时空环境,构成以广地域、大分散为特征,以步换景、赏心宜人为卖点的旅游资源禀赋,这就是安康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质。因此,安康旅游消费,必然是以大范围流动、全方位涉猎、多形式体验为主场,以涉足局部、观赏细处为补充;安康旅游建设,应当以自然资源利用为主攻,以人文历史挖掘打造为策应。安康旅游布局,应该是放眼全域规划先行,着眼线路先抓节点起步。

二、发展旅游业的统筹协调问题

我市很早就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但全市统筹谋划不足,发展旅游的意识不强,氛围不浓,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硬措施不够配套,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旅游产品的推介等没有形成合力,效果不明显。

建议:组建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上牵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严格按照安康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打破区域分割,冲破行业壁垒,不搞各自为政,尽量避免盲目投资,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形成有特色的旅游拳头产品,在特色互补中提升旅游产品,实现互利多赢。发挥好基层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保护好旅游产业投资者的热情。坚持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都市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村、旅游风情小镇、美丽宜居乡村。各县区要准确把握资源特质,找准开发主攻方向,不能简单复制、粗造克隆,以免出现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的不利局面。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问题

我市目前业已形成规模的一城一湖一山,形成了安康旅游的核心景点景区,且仍有深度开发的潜力。但面临周边旅游同质产品的强势竞争,成为我市旅游产业顶梁柱的任务并不轻松,旅游作为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上的贡献率在较长时期内,可能低位徘徊。

建议:打破县际区划限制,突破一景一地的局限,统筹全市拉大骨架,着眼连珠成串互补增效。开发的重点概括为“两线、三环、三中心。”“两线”即汉江从石泉至白河一线,可上接汉中,下连湖北,以舟船为载具,水上观光旅游为核心,将沿江已开发景点景区连成一线,拓展其旅游市场;从马池经江口到沣峪口一线,以步行探幽和自驾观景为核心,以子午古道的人文内涵和层恋叠嶂的自然风貌,吸引关中城市群人众质高的旅游群体;“三环”即从平利、镇坪、岚皋到安康的环线,从石泉、宁陕、汉滨北部山地到恒口的环线,从旬阳县城、小河、双河到蜀河的环线。上述环线以农家田园风情和秦巴自然景观为核心内容,以自驾观景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三中心”即以安康城区为支撑点,以宁陕龙王和平利八仙为游客集散地的三个中心,这些地域旅游资源富集,旅游开发相对集中,服务半径比较合理,且本身就是旅游景区,应当增强旅游服务和保障功能,打造成旅游人群的目的地和集散地。

四、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问题。

发展旅游的目的,无非是发展旅游产业壮大经济实力,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然而,离开投资这些都是空话一句。投资行为取决于投资者的目的和利益。民间投资必然是市场化行为,以投资回报决定投资行为;政府投资因其公共资源的属性,必然是以社会公共产品为投资对象。基于安康旅游资源禀赋特质,投资的经济回报总体上短期内难以达到预期,有效的市场化的投资不易形成大气候,这就是安康旅游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

建议:用活搬迁移民、城镇化、水土保持等民生性投资政策,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引领下,把旅游元素融合在民居建设、生态工程建设之中,使民居及其民生工程兼具旅游产品的价值;使政府投资具有富民公益性与旅游产业性的双重属性。民众在分享公共资源的同时,社会也蓄集了旅游发展的潜力。

抓住国省县村户道交通建设及生态建设等投资机遇,优先优化旅游资源富集地带的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凸显具有旅游深度开发潜力的资源的投资价值,增强市场化旅游投资的吸引力,助推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利用乡村文明建设、植树造林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等政策机遇,增强民众保护和美化环境、文明待人接物的意识,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的人文环境;增强农业产业园主参与和服务旅游活动的自觉,让农业产业园具有提供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双重功能。

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安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安康秀美山水展示,旅游发展成果宣传,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展望,旅游产品营销,旅游开发项目推介等全方位文宣活动,增强安康旅游投资的吸引力。

五、旅游宣传推介问题

当前,旅游宣传推介总体上氛围不浓,缺乏官民以及市县乡之间的互动,缺乏吸引国内外关注的宣传手段和推介措施,宣传推介引起的关注度、影响力还不够大,效果不够理想。

建议:在重点路段关键部位树立大型广告牌位,制作一部以自驾、休闲、度假为核心内容的宣传片,拍摄一部以安康奇险秀美的自然风光、历史风云和独特民情风俗为内容的电视连续剧,并在主流媒体播放。以汉江龙舟节和汉阴油菜花节等节庆活动为契机,不断扩大安康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新旅游宣传营销,建立广播、电视、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体系。加强旅游商品建设,继续打造和创新以富硒产品为主打的特色旅游商品。

六、旅游业所需人才问题

旅游产业需要大量综合性和专业性人才。我市十分短缺的是熟悉旅游产业各个环节且善于整合各专业,能够有序开展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等一揽子工程的战略型人才,以及营销、广告、民俗、心理、文学、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的专业性人才。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建议:实施“旅游人才工程”,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旅游发展资金,专项用于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围绕全域旅游建设,采取岗位聘任、项目聘任、短期兼职、项目合作等灵活方式,柔性引进急需的旅游人才。每个县市区要培养几名金牌导游,加强与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坚持市内与市外相结合、业务培训与交流学习相结合,建立分层分级培训机制,加强乡土特色旅游人才培养。

七、关于旅游环境建设问题

“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意识有待强化,宾馆饭店和出租车宰客行为时有发生,服务接待水平不尽人意,这些问题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负面影响都不可低估。

建议:结合创卫、创文等活动的开展,教育引导公民提高礼貌待人、文明行事的自觉性,强化我为家乡增辉添彩的责任感,让游客在安康处处感到友善和温情;努力提升服务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服务素质教育;加强监管和服务,及时回应和处理旅游投诉,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让受损者感到满意,使责任者受到教育。维护好公平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构建充满活力的旅游发展环境。

旅游调研报告 篇20

调研背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己由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型,古镇单一的观光产品格局很难实现持续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本是享受,然而传统旅游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千篇一律的线路,成为游客集中抱怨的焦点;因此,自助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随着自助游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关于旅游的APP方兴未艾,但针对旅游景点开发的APP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自助游游客来说,没有导游指引时,如何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如何不迷路?更重要的是,如何享受到与跟团游游客一样的导游服务?这些问题对自助游游客来说至关重要。基于这些事实,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对朱家角旅游APP的设计进行景区资源整合,让游客消除自己心中的疑惑,使其在奔赴朱家角之前,对其有充分的了解,让他们体验到与跟团游游客一样的导游服务,最终,使其在朱家角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享受这浓浓的江南古镇特有的韵味。

调研目的:

通过古镇旅游开发对比研究,全面剖析朱家角古镇旅游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找出古镇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捕捉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朱家角的旅游资源分布、现状、服务设施等,营造江南古镇特色文化的新品牌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形象,为后期的APP设计开发做准备。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实现朱家角的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

调研资料收集过程:

1、出发前,做调研准备,在网上收集资料,通过二手资料的收集,对朱家角有初步的了解;

2、在调研的过程中,拍摄照片,获取素材;并观察朱家角的各个景点的旅游服务设施,从中找出其优点和缺点,为自己对西湖旅游APP的设计找灵感,避免与其同样的缺陷;

3、实地的走访调查询问游客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4、结合二手资料,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筛选。

调研内容及方法:

本次调研以朱家角为调研地点,以朱家角的旅游资源以及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系统为调研对象,深入地了解朱家角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服务系统的现状,及消费者对旅游资源的需求和设施的满意程度。

1、二手资料收集法

主要用于前期的资料准备,在网络上收集朱家角旅游资源类型以及服务系统的相关信息及与旅游相关APP,对景区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有初步的了解。

2、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朱家角各个旅游景点的实地考察,观察并了解朱家角的各个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服务设施、及景区的线路和朱家角的旅游服务的现状,寻找景点服务设施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在对西湖旅游APP进行设计时,扬长避短。

3、观察法

观察使用旅游类APP的人群,发现朱家角的旅游APP的消费对象,并观察他们使用旅游APP的行为;通过观察,掌握景区的一手资料,为后期旅游APP的设计开发做充足的准备。

4、询问法

通过设计一系列与朱家角旅游APP的设计相关的问题,在景区内寻找游客,来了解自助游的游客们希望旅游APP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功能和服务,以及他们对朱家角旅游APP的建议及想法。

调研成果思路分析:

游客在朱家角游玩时难免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其一他们会选择寻找景区的相关管理员和报案寻求帮助,其二选择旅游或者导航类APP,但是相关志愿者和管理员在一些特定的位置并不能保证覆盖景区全部范围;查询旅游导航类的APP,得不到景区的全面信息,而且导航路线的准确度也令人怀疑。

由以上两表可知:近年来,由于游客选择自助或自驾出游的方式越来越多,且选择该方式出游的游客以年轻人居多,致使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旅行人群也在逐步增长。

从以上两点因素出发,为完善朱家角的旅游服务系统,采取设计朱家角景区旅游APP的措施,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使游客在朱家角景区有一个愉快的旅途。

旅游调研报告 篇21

1.义江缘景区的旅游环境

1.1自然环境

义江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距市区32公里(321国道临桂五通镇段),是一个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规划,景区于XX年9月开工,规划面积300公顷,建筑面积56689平方米,同年11月28日竣工,XX年元月开业。义江缘景区是一个以临桂文化为背景,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大型景区,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建筑景观。景区内雄浑的大山中原始森林、高山瀑布、峡谷激流、梯田壮景,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

1.2社会环境

桂林—义江—龙胜—融水是桂林旅游西线的重要黄金通道,其中有进50公里的路程在临桂县的义江区域。义江缘旅游项目借鉴国际旅游度假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经营理念,全面构建自然景观、民族文化、历史遗存、桂北风情“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义江缘景区位于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上,以清澈的义江为依托,整个古朴的村庄为基调,配上苗、瑶、侗、壮等多个少数民族特有风情的完美演绎,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走廊,还有美味的“风情百家宴”,游览面积达一千余亩的大型民族风情主题景区,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被誉为“桂林风情第一村”。

1.3经济环境

旅游业是临桂县又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县内的红溪景区、刘三姐茶园、十二滩漂流等景点已初具规模,义江缘景区的打造,使这个县旅游业的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临桂县旅游局局长李福乐:“通过a级景区的建设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条线路上来,同时通过游客的消费,将会拉动我们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老百姓的收入。”景区自20xx年9月开业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万多人,成为桂林西线游新亮点。20xx年,义江缘景区接待游客19.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万元。

1.4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的自然资源的总汇,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是景区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反映,体现了景区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存环境差异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义江缘景区的生态环境调查过程中从以下方面的考虑:

(1)制止景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是必须的;

(2)景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旅游活动一定会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需要将生态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由于旅游活动的动态性,景区环境变化应得到动态的监控,在环境变化超过可接受范围时,对旅游活动应及时进行干预。

义江缘景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各个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景区的生存质量,而且对景区文化的建设与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义江缘景区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理性地处理好面对生态环境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持和延续景区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态环境对景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1)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总是要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展开,离不开特定的生态环境。但是,生态环境并非人类历史发展与倒退的决定因素,人类也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生态环境,在新创造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

(2)人类在利用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获得对生态环境的新认识,呈现出了理性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恩格斯一方面批评自然主义历史观的片面性,指出:“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又反对无限制地强调这种反作用,提醒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1.5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容量是用于表示旅游区所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它是作为衡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一个分量指标,一般用数值表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以旅游环境容量为基础,旅游环境对旅游活动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须是建立在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即旅游环境容量基础之上,它是一种稀缺性非实物资源,作为一种纲量,用于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对人类旅游活动的最大承载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随着生态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在环境科学的承载力理论和旅游学科的旅游环境容量以及旅游环境承载力两者的理论基础上强调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即旅游活动强度不仅仅不损害当代人及未来人的利益,更强调旅游活动强度在人类代际间的持续性和公平性,且在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的同时,生态环境能够维持自身系统内部的运转。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如下:

图2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

2.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和现状

桂林义江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聚集了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整个景区依江而建,清澈的江水与秀丽的江畔风景、美丽的田园风光,少数民族建筑融为一体,使整个景区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并可乘船游览自然景观与风俗风情为一体的义江风情。桂林义江地理位置在临桂县二江机场国道公路旁边,是一个古老而保留原有古民族文化的村镇。临桂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紧邻桂林市,距桂林市区仅有5公里。全县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47.3万人,共有11个乡镇167个村(居)委会。县内聚居着壮、瑶、回、侗、苗等少数民族。

临桂县历史悠久,建县于汉代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从三国到清末,始安(临桂)县城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故有“桂郡首邑”之称。临桂与桂林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较多,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9.1℃,年均降雨量1889毫米,无霜期302天。

临桂县物产丰富,年种植罗汉果达3万多亩,是“中国罗汉果之乡”;水稻复种面积64.9万亩,是全国商品粮种植基地;年产毛竹130万根,是国家毛竹基地之一。此外,还盛产甘蔗、马蹄、茶叶、香菇、木耳、灵香草等。

临桂区位优势明显,是广西少有的集航空、铁路、公路运输网络于一体的县份。境内有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湘桂铁路、桂(桂林)海(北海)高速公路、机场专用公路、广州至成都321国道、桂林至浮石20171省道和筹建中的桂(桂林)梧(梧州)高速公路,形成东通广东,北上湖南,西达四川,南至北海、湛江的交通网络,是桂林市的西大门。县城内有27路、86路、88路、89路公交车直达市中。穿越境内的湘桂铁路在县城内设有货运站,货物可运往全国各地。

县城内的水、电供应充足,邮电、通讯、金融、医疗、卫生保健、教育、宾馆、娱乐等服务机构齐全。

临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有名的“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在封建科举时代,广西共出过9名状元,其中有5个出在临桂,曾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之说,科举时代最后一个“三元及第”者的陈继昌,就是清代名臣陈宏谋的玄孙。从民国至今,共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上将、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小诸葛”白崇禧等50多位将军。在1996年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上,临桂健儿唐灵生和肖建刚分获59公斤和64公斤级举重金牌和铜牌,在XX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上,临桂运动员李婷与队友夺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体育健儿共在各种国际比赛中获金牌57枚。

临桂是紧邻桂林市中心的一个城市副中心,为加快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决定,临桂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54.1平方公里,10年基本建成后要聚集40万人口,形成山水文化、历史传承、生态环保和国际化元素突出,产业发达、文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实现老城与新区的共同发展。义江是中国极富传奇的一条河流,短短数十公里的河流,不仅风光秀丽,水质清澈,有临桂八景之首的美誉,义江被称为风水旺地,福寿之地,五行相合之地。

义江缘景区于20xx年9月18日正式对外开发。

在义江缘我们可以近距离领略桂西北特有的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也可以领略到临桂八景之首的“义江风光”;义江风情演艺水道,可以和我们的壮族歌仙对歌,聆听“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感受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又可游览义江两岸少数民族的各种风情、建筑景区。除此,义江缘包含民艺长廊、长街宴等等。

目前义江缘景区开发为一期工程,由于自身开发状况以及地理位置,目前的游客接待量以团队形式为主。义江缘景区二期规划:景区将通过两岸大量的木楼群、风雨桥、水车群、谷仓群等等与义江呼应,营造出浓郁的桂西北少数民族水乡风情景观。白裤瑶寨门、博物馆、瑶王殿、盘王殿、白裤瑶山寨构成一个完整的白裤瑶原生态生活、文化、宗教崇拜,风情风俗展示区。高空溜索将是一个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改造后的景区接待量设计从XX人每天提升为8000-10000人每天,适合接待大量团队游客。

3.旅游资源基本分类

表1义江缘旅游资源单体汇总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景点或项目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aad滩地型旅游地义江两边的游览地b水域风光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义江风光c生物景观ca树木cab丛树桂花林e遗址遗迹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d原始聚落白裤瑶部落f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k景物观赏点征联亭fb单体活动场馆fba聚会接待厅堂(室)长街宴fbb祭拜场馆盘王殿fbe歌舞游乐场馆义江风情演艺水道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i广场盘王广场fd居住地与社区fda传统与乡土建筑少数民族的吊脚楼、白裤瑶的谷仓群fdb特色街巷民间娱乐长廊fdc特色社区白裤瑶生活展示区ff交通建筑ffa桥瑶山吊桥、风雨桥ffc港口渡口与码头景区码头、三合码头fg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义江人造水库fgf提水设施水车群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a菜品饮食风情火麻宴、侗族百家宴、瑶家糯米酒、侗家米酒,品油茶文化。gab农林畜产品与制品临桂三花酒、豆腐乳和辣椒酱、临桂蜂蜜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瑶族刺绣、壮家竹器/草编制作、苗族银器/服饰/芦笙制作、侗家微型木制建筑/蜡染艺术、临桂三皮画/草编艺术hb艺术hbb文学艺术作品白裤瑶的生活剪影照片hc民间习俗hcb民间节庆盘王节hcc民间演艺苗家芦笙迎宾表演、壮族歌仙山歌表演/对歌、土家族花鼓表演、龙胜长发瑶表演、侗族大歌表演、白裤瑶大型表演hgh特色服饰苗族、壮族、土家、瑶族、侗族服饰数量统计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系统,对义江缘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该旅游区旅游资源主要有7个主类,13个亚类,24个基本类型,详见表1按照新国际标准的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义江缘风景名胜涵盖了新国标的7个主类,占87.5%、13个亚类,占41.9%、24个基本类型,占其16%。从表1中可以看出的义江缘风景区旅游资源排列f建筑与设施第一位,h人文活动占第二位,而水域风光排第三位,由此看出义江缘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

4.旅游资源定性和定量评价

4.1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4.1.1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集中。

义江缘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了旅游资源规范中的多种基本类型。从格局上看,旅游资源呈较集中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江一带,既有利于开发,同时有利于人们观赏。

(2)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紧密结合。

义江缘旅游区不仅有秀丽的自然资源,清澈宁静的义江和江边起伏的山体相结合;同时义江缘也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有各种各样的历史传说和深厚的苗、瑶、侗、壮文化。如旅游景点表演的壮家山歌和“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和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文化。这些文化和工艺承载着地方民间文化的魅力,融入到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和参与活动中,增加了游览的情趣和文化含量。

(3)自然水体众多,水域风光资源丰富。

义江缘旅游区水域风光资源丰富,宽阔的义江水流尽收眼底.她同样有漓江的秀丽,水域壮美,在早晨雾气的渲染中,亲临其境,如置身于仙境,水质纯美,清澈,纯净,无污染。一年四季湖水总是那么恬静,安分。水色秀美,湖水颜色碧绿,景色奇美。

(4)资源开发程度低,环境质量高,且容量大。

旅游调研报告 篇22

今年暑假我以一种全新的角度,一种别样的心情,一种特殊的身份,和我的好朋友们来到了我们熟悉而又觉得陌生的地方-----北镇医巫闾山和青岩寺两大生态自然保护区。当我时隔3年之久,再次登上山顶的时候,回想从前和刚刚一路上山走来所看到的风景,似乎就在这么短短的几小时里,我了解了一个成语“沧海桑田”的真正涵义。3年的时间,这里竟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如果形容三年前的这里,那她还仅仅是一个青涩的少女,虽然很美,但是却有很多的不足而且不懂得如何去自我保护;而如今的她却已经成了一个成熟而又稳重,端庄而又大方的女强人,她早已在时间的摸爬滚打中学会如何的防御外界的伤害。

是时间成就了她的美丽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那?

通过调查得知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生态旅游,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产业,生态旅游业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旅游业的热点,并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领域内有着得天独厚的可开发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什么是生态旅游?怎样开展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如何开展生态旅游并使之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健康长久的发展,是人们特别是自然和环境保护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同样这次调查我也循着人们对生态对环保的关注,对北镇市的生态旅游区进行了实际调查,通过对生态旅游真正内涵的把握和特点的分析,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我采取查阅历年资料,和当地的相关人员交流讨论,初步了解情况,又通过当地实际调研和路线考查,网上问卷,随机访问游客的方法,对北镇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进行生态旅游的现状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随着对北镇自然保护景区的逐步了解,我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北镇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和相关部门为此

现状制定出的生态环保措施,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北镇自然保护区正在走这样一条道路-----凭借着当地的特色历史文化,民间习俗,特色小吃,日趋完善的服务,以及不可或缺的优美风光,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同时,根据北镇市自然保护区两大景点开展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的不断推进,不难看出正是这样的一种全新的生态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才使得北镇的各方面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珍惜此次调查的机会,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活动,一方面让不了解这里的人们了解这里,让来到这里的人们爱上这里,让具有满族自治县之称的北镇,用这里最最淳朴的民风习俗,特色小吃,优美风光,给你留下人生最最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我也在这次调查活动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能力,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同时使我能够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相结合进行更好地分析与思考。

一、北镇医巫闾山,青岩寺的自然概况及悠久历史

(一)四千年的文化积淀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北镇医巫闾山古称徽闾,无虑山,属阳山山系,松岭山脉,总面积630平方公里,主峰大望海峰,海拔866.8米为闾山的最高峰。岩石主要为花岗石所组成。蒙语:“医巫闾”也是“大”的意思,所以医闾山意为“大山”。

北镇医巫闾山历史悠久,舜即位分全国十二州,并各封一山为镇山,闾山即为幽州之镇山。《全辽志》则以“医巫闾山为灵秀最”来赞美它。因此被称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历代的封建王对医巫闾山皆有封爵,唐玄宗封其为广宁公:金世宗大定年间封其为广宁王;元成宗封其为贞德广宁王;明太祖洪武二年封其为“医术巫闾之神”,可见历代帝王对闾山的重视程度。据史料记载,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起,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历代朝廷凡遇大典或“天时不顺”“地道欠宁”,皇帝亲自或派遣官员来闾山告祭。清代帝王对闾山更是推崇备至,康熙、雍王、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都曾亲自到过闾山,焚香祭祀,遍历胜迹,至今仍有很多碑刻仍完好地保留在山中。

关天闾山在娄地还有一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西行东游,游览了不少名山大川,后又听说医巫闾山形秀,风景优美,很想一游,可遗憾的是闾山远在幽州北部,道路难行,便想出一个办法责令方士用“赶山鞭”将闾山跨海赶来,这个方士昼夜兼程来到闾山脚下,举起赶山鞭,对准闾山,左一鞭,右一鞭,连打了三天三夜,从山头打到山尾,直打得闾山鲜血淋漓,遍体鳞伤,但仍丝毫未动,

为了向秦始皇交差,方士又气极败坏来打山尾,又连打了三天三夜,找得山尾十三个山峰向西南一跳,跳出十二华里,再也赶不动了,赶山鞭打断了,方士也累死了。从此闾山每到深秋季节,满山红叶夹在苍松翠柏之中,真如条条鞭痕,令人回味。

闾山,四千年的文化积淀,证明了历史上它所拥有的崇高地位。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星罗棋布的碑刻摩崖;烟云缭绕的古刹殿堂,无一不映照着它曾有过的辉煌。它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闾山,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姿态万千,像一幅恢弘博大的泼墨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想。目不暇接的奇峰怪石;千资百态的苍松翠柏;水丝如帘的石棚飞瀑;梨花巧构的“香雪海”,真可谓人间仙境,壮美瑰丽。

正是这样的医巫闾山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客人来此游览观光、度假、娱乐。闾山,正以它绚丽多彩的雄姿和灿烂的文化赋予它的神韵,迎接国内外宾朋的光临。

(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青岩寺位于北宁市医巫闾山南部风景最佳处。是北宁市寺院中香火最盛的寺院,也是辽西乃至东北的佛教胜地。青岩寺有上、下两院。进了由赵朴初亲笔题“青岩寺”的山门,踏上石铺甬道,来到群峰环抱的山脚下,就是青岩寺下院。下院寺门上书“天开静域”,寺院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配殿、禅堂等。

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南海大士等佛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整个寺院富丽堂皇,气势壮观。出下院,踏上百曲云阶,经读山轩曲廊,进香殿,过抱曲关,走九道弯栈道,再拾级而上,使可到达上院。上院筑于陡崖绝壁之畔,势若凌空飞悬,风景绝佳。穿越上书“青岩古刹”四的山门,沿石阶而下,一片神奇的天地便展现在眼前。数百米壁间退出一条天然阶台,阶台背靠绝壁,面临深渊。台上古寺庄严松荫蔽日,院内清泉垂瀑,雾绕云封。

上院坐落在北部山峰中间的一个横断裂石缝中。石缝长 50余米,最宽处9米,最窄处不到半米,离山底_年,这尊石雕观世音佛像雕刻完毕,众僧人选择吉日,率山民抬着佛像进佛殿。可是,由于佛像高,洞口低,无法将佛像抬入洞中。正当众人急的没有办法时,有人戏言,“如果老母把头歪一下,就能进去了。”话音刚落,人们见石佛果真把头歪向一边,众僧人与山民便顺利的将石佛抬入洞中,稳稳的安放在莲花宝座上。众人吃惊,老母显圣了,跪拜之后,便匆忙退了出来。忙乱之中,忘了请老母正过头来,所以至今石佛仍然歪着脖子。此说虽不足为凭,然而人们出于对佛教中观世音这位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化身的敬仰,多少年来香火不断、热闹非凡。过上院,继续向顶峰攀登,在文殊院,殿中供奉大智文殊菩萨。

青岩寺景区内自然风光优美,罗汉山峰峦叠障,恋人松丽影婆娑,双人石倩影相依,龙饮涧雾索天泉,一线天劈石见日,丁瀑飞云如烟。登上山的最顶峰——障鹰台,举目环视,风景格外迷。

古往今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每天到此观光旅游,降香拜佛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庙会,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每月的初一、十五上香日以及青岩寺诸佛节令,更是香客如云,纷至沓来。

二、北宁市两大景区的现状与危机

(一)空气污染:北镇市两大景区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周边有没有什么化工工厂,应该不会有太严重的空气污染才对!但是空气污染确已成为北镇市两大景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危害性,在以后的发展过程它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也就会越来越难的治理了。所以早发现早预防和治理,防止环境恶化的意识是不可少的。空气污染:北镇市两大景区的空气污染的具体根源在哪里呢?

(1)景区内的烧烤。景区的消费项目会给景区带来一定的收入和客源,但是,这种烧烤的餐饮项目会给景区的环境带来极大破坏(大气污染)。

(2)由于景区内有汽车道,汽车尾气的排放是一个最大的污染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严重的污染了空气。

(3)景区内餐饮繁荣(特别是燃煤)也给大气带来了污染。

(4)动物园的污染。北镇森林动物园的污染也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根源,园动物园常发出难以言说的臭味,以至于没有多少游客再去光顾动物园了,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及时清理动物粪便,还容易造成更严重的水体污染。

(5)北镇青岩寺的客流量大,很多人来到这里一方面是为了休闲度假观光美景,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祈求神灵的保佑,因此烧香拜佛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大量的香炉里弥漫着薰烟,这也同样不得不让我们为这担心。

(二)水污染:水污染是北宁市生态环境破环污染之一,主要根源有以下几方面:

(1)旅游景区周围尤其是上游的居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2)旅客将所使用过的物体液体直接倾倒。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从山下一直往上走,一路你会发现满地的垃圾,这无疑是景区的一大败笔。这与景区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还有游人的素质差、环保意识差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在景区食品包装袋垃圾污染、居民生活垃圾污染两个方面。

(四)噪音污染:北宁市两大景区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和人的污染。因为两大景区内有汽车道,上游汽车可以自由出入,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景区的噪音污染。还有就是景区内做各项活动的人都有,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噪音污染。

(五)植被的破坏:有人随便践踏草坪,随意攀枝摘花,这些现象随处可见,但却没有人加以管理和保护,给景区制备造成了很大的破环。还更有只为自己着想,不考虑任何其他的人把景区内的制备当成了自己家的,大肆的搬回家“精心呵护”。这种太随意太自以为是的游人只会给景区带来更大的伤害。

三、了解真正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让旅游区变得更美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演变与其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从其定义来看,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

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不论生态旅游者,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当地居民,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也就是说:只有在旅游和保护均有表征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意义。

1988年,专家学者再次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观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愿意到大自然中游览而不是去现代的城市和海滨度假,强调发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 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否则,将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同时,生态旅游应该把环境教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核心内容,真正使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学习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大学校。

四、有效的措施,别样的美丽,生态旅游的开始

(一)针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现实所存在的问题,北宁市两大景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加大了环境的监管治理力度,使得我们的旅游资源更具吸引力。

1.针对空气污染

①禁止烧烤等污染空气的活动在景区内进行;加大对景区餐饮店的管理,对油烟的排放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案,建议使用先进的油烟净化器;或则把景区内有可能产生油烟污染的餐饮店实施关闭;

② 建议禁止机动车辆通行,如确实需要车辆通行,可改用环保无污染的电瓶车。

2.针对水体污染

①实施截污沟工程,把污染堵截在上游综合治理;

②对上游的居民点和杀猪厂、小作坊实施移民或者关闭,也可以引进污水净化设备使用,修建垃圾处理站;

③加大对游客和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宣传。

3.针对固体废弃物污染

① 在步行隧道内安放垃圾箱,贴“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标语,起警示作用,对故意破坏环境的要进行严格处罚和批评;

② 在景区内宣传喂食猴子后自行清捡残剩垃圾的公告,对景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给游客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针对噪音污染

建议政府部门,把大型的机动车辆通行路线迁出景区内。

5.针对植被破坏

景区招聘多一点的景区管理人员加大巡山的力度;修警示牌,告戒游客不要乱挖乱砍。

总之,北宁市两大景区要想在省内外扩大它的知名度,必须打响生态城市旅游这个牌子,只有在生态旅游这个方面做出成绩,做好对外的宣传、广告,才能打响自己的指名度,向省外的游客递出自己的名片。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提升自己的实力,把自身做大做强。

(二)推广民俗文化,发展生态旅游

北宁市两大生态景区的发展不断的促进特色民俗文化的推广与发展,而这种对民俗文化的推广也会反过来促进生态景区的发展,成为一种无形的广告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参观游览,从而进一步全方位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作为满族自治县的北宁市,沿袭着满族祖先们留下的许多生活习俗,有着很多满族人自己的特色文化……那香喷喷的白肉血肠和那让人直流口水的八大碗,不知引来了多少远道而来的游客,让游客们大快朵颐;那地道的满族服饰和发式,不知满足了多少游客的好奇心;还有那热乎乎的火炕,不知温暖了多少游客疲惫的身体……

就是在这里,就是这样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给北宁市的旅游业增添了又一大特色,使人们在吃喝玩乐放松身心的同时,还接受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游客在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上同时得到了满足,可以说,民俗文化推动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也推广发扬了民俗文化的精髓!

五、生态旅游带动多元化经济的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北宁市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党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

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是第三产业,是无烟工业,但无论你对它有多少称谓,我想说的是旅游是一种带动性的产业,它对当地的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商品业,以至于工业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北宁市两大景区以其独特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特定的人文,民风民俗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这样就在很大的成度上带动了当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交通运输业更加的繁荣,有更多的消费群体涌向这里,促进经济的发展。

2.对餐饮业的影响

来到这里的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享受这这里独具一格的民风习俗,享受这这里的风味小吃,享受着这里别样的风情。体味最具特色的乡村生活,品尝独具特色的农家饭菜。

3.对商业的影响

每次旅游时人们都不忘带上些当地的土特产,风味小吃(沟帮子熏鸡,北镇猪蹄,沟帮子水鲜包子,满族火锅,萨其玛,酸汤子,粘豆包)等,这同时也带动了土特产的商品化生产,同时来到青岩寺的人们为了祈求平安还会带回一些沾有佛光佛气的饰品,这都进一步的繁荣了商品市场。

4.对工业的影响

旅游业在宣传自己的同时也是在向外面的世界做推销,推销整个地区,对于招商引资,扩大工业建设,开发当地的资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5.对农产品的影响

旅游业带动着当地的农产品的发展,通过旅游的宣传,

大芦花的梨子

常兴镇的葡萄 都成了远销各地的精品。

六、启示和结语

漫步在果园里,阵阵的果香不免让人沉醉,头脑里满是这些天旅游所看到的听到的。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一些具体调查情况,看似好像是对北宁市两大景区的宣传。可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8级学生中开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一下此次在北宁市两大景区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达到实践目的——北宁市地方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对经济的影响。

其实,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真是多的不胜枚举,但是要想在众多的景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很不容易的。以北宁市两大景区为例,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依托本地资源,借助旅游业,开发多元化特色产业。每个村落所处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交通气候等条件都不尽相同,那么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一条适合北镇发展的道路。这就做到了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分析。

其次,由于北镇有能力也有条件办一些乡镇企业,那就要求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勇于创新,凭借着生态旅游这一平台,引进外来的资金技术人才,不断的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例如我们农民自己办起的农家院,如果大规模的开发,规模化经营,一定也会像“龙泉山庄”那样火起来的。又比如,尹家熏鸡厂,葡萄酒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厂,针织厂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受惠于生态旅游业,并带动其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大大的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地的农民生活富足。

第三,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由于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样造成剩余劳动力过多,浪费了人力资源,同时也为农民的日常开销增加了负担,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对当地的过剩劳动力采取就地解决,他们兴办了一些农产品加工厂或是纪念品制作加工厂等,使他们白天到旅游景点做买卖或是到厂里进行农产品加工制作。

第四,大搞山区综合开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观光旅游。做到荒山上做文章,兴建果园、经济林等项目。产业结构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争取低投入高产出。北宁市两大景区的周边就根据本区山地特点,修建了万亩果园、水果保鲜库等,有效地利用本地资源,也做到了保护水土流失,为生态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也为游客旅游观光增加了新的亮点。正是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组合旅游产品,以引起旅游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以及参与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活动----------从而深切的感受大自然情趣。观光农园以其山清水秀,花果满山,鱼跃禽鸣,凉亭竹棚,蕉林蔗林成片的农耕景观,从另一方面圆了许多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以农业生态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

虽然北宁市的两大旅游景点已有显著业绩,但这里我根据调研情况仍为这两大景点今后的发展总结了几条不成熟的建议以供参考。我认为北宁市的两大景区应继续坚持科学生态观的主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更为完善的结构调整,实施生态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和各行业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生态标准。首先,开展观光生态农业的新项目,一方面可以提高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在变相的完善生态旅游。其次,抓好旅游区环境的建设,从管理上加大力度,从思想上提高觉悟,从宣传上扩大宣传面和强度。第三,旅游区在景点宣传和建设上再有新突破,以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为旅游区再添一道亮景,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北宁市的繁荣;第四,加强当地以及周边的绿化工作,让环保与各项事业的发展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特别是要解决农民烧柴问题,可进行集中供暖等方式,以利于所有山木植被的保护,同时也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最后,对当地人民大力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个人素养与觉悟,用崭新的思维方式创造生活,用全新的精神风貌建设北宁市。希望北宁市的明天会更好!

旅游调研报告 篇23

一、概要

(一)目的

本报告着重就大学生假期旅游目的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和基本特征,为我国旅游业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二)对象

本次调研的总体界定为在校大学生。

主要调查内容为:在校期间的旅游次数、在校期间的旅游形式、在校期间的出游范围、旅游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素。

(三)方法

由于本次调查时间有限,且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

本组对临近的几所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并于20_年_月_-_日,分别到临近几所高校及对网上的一部分大学在校生进行了随机抽取发放调查问卷。

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收回问卷100份,经我们认真审核以及与被调查者的沟通保证了收回调查问卷的质量。

二、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1.性别结构特征

本次调查选择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发放100份问卷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

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2.年级分布特征

本次调研小组对各大高校随机问卷调查的样本中,大一学生所占比例为8%,大二学生占29%,大三学生占52%,大四学生占11%。

结果显示大三学生居多。

(二)大学生旅游基本特征分析

1.旅游喜好

据统计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7%选择喜欢旅游,其中更有35%的大学生非常喜欢旅游。

说明在大学生群中旅游市场或说其潜在市场巨大。

2.旅游次数

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至少出游1次的学生人数比例高达88%,2次以上的人数比例为39%。

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旅游需求,出游频率较高。

3.旅游时间

在对于旅游时间的安排上选择寒暑假这个时间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2%。

选择在法定假日出游的人数比例为35%。

最后选择在周末出游的人数最少,只占到总人数的23%。

综上可知,寒暑假的假期长,有利于长途旅行。

而在普通节假日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游后的休整。

另外,五一、十一黄金周长假亦是旅游高峰,故选择法定假日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三)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问题研究

1.旅游目的地

调查显示,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占总人数45%的人偏向于在国内,而选择省内的有38%,最后选择在学校周边和国外的比例分别为11%、6%。

这说明大学生旅游已经不再局限于室内,而延伸至省内、国内甚至是国外。

2.旅游景观类型

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偏好于名山大川等自然文化景观,其人数占到总数的48%。

其次是繁华的现代都市人文景观,人数比例占总数的32%。

而对于其他景观例如历史文化景观只占到20%。

以上说明自然旅游资源在对在校大学生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当中应该占据重要位置。

3.旅游目的地信息获取

大学生旅游信息的来源:大学生信息来源比较广泛,各种媒体方式都有涉及,如电视、报纸、旅游杂志、互联网、旅行社,另外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信息来源是朋友及熟人的介绍。

和其他的群体一样,朋友及熟人的介绍对大学生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大学生的群体意识比较强烈,同时独立判断能力也在增强。

目前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传统方式依旧占主要地位,通过同学熟人介绍(44%)和广告宣传(14%)了解旅游信息的占到了总体的58%;另外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可取,调查得知有31%的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是通过网络,说明网络对大学生出游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只有5%的大学生则通过咨询旅行社了解旅游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旅行社对大学生的旅游宣传力度还尚待提高。

4.旅游目的

在本次调查中,我组发现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主要为娱乐身心为主,选择此项的人数为64人。

同时,出于增长知识目的人数为21人。

通过跟被调查对象的交谈中,以探访亲友和人际交往需要为目的的旅游并没有我们最初预想的多,仅有15人和12人。

三、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一个现阶段还处于低谷期的潜力股,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样本结构分析

本次调查对周边高校及在网上对部分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发放的100份问卷中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并且以闲暇时间较多的大三、大二学生居多。

从性别特征和每年旅游频率的交叉分析我组得出,大学生旅游市场中男女差别不是很大,但从我们调查统计所得的数据中可得到男生每年旅游的频率比女生要多出一些。

从年级分布与旅游消费支出的交叉分析中可得出大二、大三的学生每年的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大部分在1000-_元。

大一和大四的学生每年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平均为1000元以下。

2.大学生旅游基本特征分析

从调查和整理出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出游态度都很好,高达87%的学生表示喜欢旅游。

这跟他们出游意向完全相符。

从选择出游时间和出游方式交叉分析中我们得出: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寒暑假及法定假日自助游或与朋友、同学结伴到省内或国内景点进行游玩。

寒暑假大学生没有了学业压力,到省外旅游可以扩展知识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充足的时间促使大学生们都做出这样一致的选择。

而选择周末在学校周边和市内出游的学生,多为大一新生或远离家乡异地求学的大二学生。

3.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问题研究

从对旅游支出、出游形式和范围的三者交叉分析中我们得出:在支出1000-_范围内,选择省内或国内自助游的学生较多,而选择旅行社跟团的人数较少;在支出1000元以下,选择市内、省内集体组织形式出游的较多,同时在同等条件下选择旅行社跟团的略少;在支出_-3000元甚至3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则更倾向于跟家人选择国内或国外的出游形式。

综上,在所有的旅游支出情况下,自助游的形式最受欢迎,其次是与同学朋友集体组织的旅游。

旅游范围的选择受旅游支出的影响很大,经费充足则范围扩大,反之仅在省内或市内。

从调查数据和与大学生的交流中,结合对大学生选择目的地及最吸引大学生因素问题的分析可得:48%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自然文化景观,同时大学生选择最吸引的旅游目的地类型最高的为自然地域风景,其比例为60%;在其后的为现代都市人文景观及目的地的繁华程度,其比例为32%。

在获取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上,44%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在网上查询其景点、食宿餐饮、交通等。

朋友同学的介绍推荐也是大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他方式如电视报纸、旅行社传单的宣传则很少,可见大学生并不缺少信息获取来源。

在学习之余大学生已经把旅游作为娱乐身心的一个主要选择,在放松的同时并不忘记增长知识和见闻。

少部分的大学生也把旅游作为探访亲友和人际交往的途径之一。

(二)、建议

1.提升传统旅游的附加值,结合网络技术形成大学生旅游新模式 目前在大学生旅游消费群中,自助或结伴游,班级集体组织这几种形式占了绝大部分比例。

大学生喜欢动用身边的资源,从调查表明,上网查找资料和好友同学介绍为主要信息来源。

而报刊广告、旅行社传单等宣传对大学生影响不大。

同时调查表明,只有24%的大学生表示有班级或集体组织的旅游活动,由此可见学校对大学生旅游这方面并没有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旅游市场仍然有很大市场空间。

需要针对学生群体,提升服务的附加值。

在目前传统的旅游模式外,提出“大学生特色旅游”概念,例如:大学生社团主体旅游活动、校际交流游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游活动。

对大学生热点旅游目的地考察,并以此为切入点推出新颖的模式,以吸引大学生群体。

并给体验过的大学生留下较好的影响,以便在校园内大学生群中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旅游消费。

2.针对大学生需求推出相应的旅游产品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出游都抱有乐意和喜欢的态度。

在对大学生的旅游消费中,食宿是所有大学生都重视的一项,其比重为35%。

在门票、交通、娱乐和购物上,男生和女生的选择有些许的差异。

男生偏重门票和交通,而女生偏重娱乐和购物。

对于这些特征,相关开发商可以设计多项套餐以供选择,如包含食宿餐饮。

也可开发团体旅游活动,主要以多种优惠方式拓展市场。

在大学生较喜欢的自然地域景观建立经济、专业化的青年旅馆。

主要面向于自助外出旅游或其他社会青年。

为他们提供经济、卫生、安全的住宿环境,装修设施等以简洁实用为主,但服务一定要完善到位。

同时旅游企业可以推出面向在校大学生的经济型套餐,在特定时期(如寒暑假,或法定的长假)制定特殊的优惠价格。

在旅游淡季,可以与学生社团接触推出短期小范围的户外活动以吸引大学生。

旅游目的地也可参与旅游企业的配合,共同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优惠及特色的服务。

大学生旅游消费中的经济问题不是单一方面所能解决的,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努力将加快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4.营销走进校园

针对大学生对目的地信息的获取来源的特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应树立新的营销理念。

首先在大学生内部建立起固定的旅游品牌,以传播旅游文化,培养长期且固定的市场。

在其传播性强的特征上,只要企业初步获得多数大学生认同,就能以此为基础扩大影响和获得更大的市场。

其次通过网络技术的帮助加深校园内营销的效果和广度。

网络上关于大学生旅游网较多,但多为非盈利自发性组织,稳定性尚有所欠缺,且未能与传统旅游接轨。

因此较大的旅游企业可以在各高校内部网设立分区或友情链接,组成一个专业、便捷、高效的只面向在校大学生的旅游网络。

旅游企业之间也可合作共同完成旅游网络的建设,在网上发布企业的旅游信息,同时还可以为有出游计划的大学生提供丰富、专业的参考。

旅游调研报告 篇24

一、明确发展定位,做好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产业发展得好不好,首先要看发展规划做得好不好。对于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秀美怡人的山水风光,保持生态风貌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抓好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编制,是确保资源有序开发,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结合全区旅游发展趋势和发展定位,正加快推进《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德天瀑布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雷平—恩城—堪圩—硕龙—下雷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全县旅游绿道总体规划》修编,强化规划意识,提高规划水平,坚持做到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主导作用和统筹作用,指导全域旅游发展,提升旅游开发水平。

二、抓好提档升级,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服务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品质和发展水平。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创造环境、增加后劲。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必须注重抓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整体服务功能。

一要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景区景点建设和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加强宾馆饭店、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对各旅游景区公共厕所进行改造提升,逐步完善明仕田园景区、德天瀑布景区、恩城山水等旅游沿线旅游公共厕所建设;完善宾馆饭店等接待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档次,新建一批星级酒店,开展创“星”活动,满足游客需求。

二要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抓住

列入广西首批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工作,以项目建设带动旅游大发展。重点推进安平旅游景区、恩城山水度假区、恩城水上古镇、老木棉-紫园景区、冠林及展鹏两家五星级酒店及摄影基地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德天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德天瀑布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工作,尽快完成德天游客集散中心、服务中心和中越购物一条街建设。

三要加速构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围绕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切实改善和优化旅游交通条件。重点推进县城—那岭—硕龙、县城—恩城—堪圩—宝圩等2条旅游线路主干道建设,建设明仕—板价、恩城—格强、硕龙—德天、雷平—安平、全茗—乔苗等5条旅游公路连接线,建设硕龙—德天(沿归春界河)沿河游览步行绿道,提高县城区域内旅游通行能力。扎实推进崇靖高速公路(x段)、隆安—硕龙高速公路、崇左——靖西铁路等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不断强化与周边县(市、区)交通网络连接,构建联通内外旅游大通道。

三、挖掘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

近年来,民俗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要素,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依托丰富的山水、历史、民族文化资源,扎实做好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与传承,促进旅游文化融合,进一步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一要着力拓展“文化节庆”活动平台。着力在特色民俗文化包装上做文章,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思路,继续打造“边关国际文化旅游节”节庆平台,深入挖掘、包装下雷双降节、硕龙建街节、雷平观音出巡等节庆活动,扎实推进“边境大舞台·天天演”文化工程等,不断探索节庆活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营造“以节造势、以势聚客、以客促发展”氛围,以资源换市场,加快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化进程。

二要加大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强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挖掘开发,培育民俗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点。以举行“三月三”侬垌文化旅游月为载体,通过举办文艺表演、摄影绘画、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山歌赛、民俗风情体验及木棉花、油菜花观赏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边关文化、侬垌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依托富有地域民族风情特色的“短衣壮”,在宝圩板价村和堪圩明仕村建设集观光、娱乐、美食、养生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村。结合安平旅游区等项目的落地挖掘土司文化,通过建设壮族博物馆等形式保存和开发土司文化,把保护民族文化与促进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组织实施“养利古城文化保护开发项目”和“壮族土司民俗文化村”建设,打造壮族社会历史文化展示基地。

四、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都有各自的特点,开发旅游资源要充分考虑各地方的特色,因地制宜开发,才能形成特色品牌,才能吸引游客,才能实现旅游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一要打造文化旅游名片。要依托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和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及雷平镇“百镇建设”、硕龙镇创建全国景观旅游名镇,结合《花千骨》、《农民篮球队》等多个剧组到取景拍摄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整合全县生态、红色、边关、民俗等资源,打造中越边关特色旅游品牌、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品牌、主题度假旅游品牌和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二要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对于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必须紧紧围绕山水风光和民俗文化两大要素,科学设计,精心包装。重点加大旅游与文化、体育、边贸、农业及

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快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设计和包装“短衣壮”民族服饰等壮文化特色产品;依托地方旅游产品产销渠道,加大龙眼、苦丁茶、大米、珍珠鸭蛋、八角、蛤蚧、蔗糖等本土特色农副产品包装推广,逐步形成具有浓厚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为游客奉献精美可口的旅游大餐。

五、发挥沿边优势,推动旅游经济与口岸经济共同发展x县作为中国连接越南和东盟各国的重要节点,开发跨国旅游、边境旅游、边关风情游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要积极推进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推动中越两国政府尽快签订《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地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协定》,尽快开通中越边境“一日游”线路和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进一步融入北部湾大旅游圈。结合硕龙镇打造成民族边关风情小镇和硕龙口岸升格为国际口岸的需要,把硕龙、德天、岩应三个互市点和硕龙口岸一并纳入硕龙镇区总体规划,建设硕龙口岸经济区,形成大口岸就是大旅游格局,进一步推动旅游口岸协调发展。

旅游调研报告 篇25

全域旅游是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内涵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按照“谋全局、图重点、强基础、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抓统筹、促全域”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要求,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秦巴山区连片开发机遇,加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在旅游要素完善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旅游扶贫培训,注重乡村旅游建设,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我市石泉、岚皋两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17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9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18.5% 。

交通条件的空前改善,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不动产投资热点的转移,以及政府顺应时势而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使旅游活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的政策等都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助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根据市政协年度安排,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就安康全域旅游进行专题调研。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对我市旅游优势资源的认识问题

离开资源,旅游无从发展,对资源特质把握不准,旅游就不能顺利发展。调研组认为,安康资源的真正优势不在历史人文,而在以山水为载体的自然禀赋。而自然资源相较于外地,安康基本没有引人入胜的、能使人在一地流连忘返的名山名水。而连绵起伏的群山,蜿蜒清澈的河流,四季气候的色彩变换,清洁明静的时空环境,构成以广地域、大分散为特征,以步换景、赏心宜人为卖点的旅游资源禀赋,这就是安康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质。因此,安康旅游消费,必然是以大范围流动、全方位涉猎、多形式体验为主场,以涉足局部、观赏细处为补充;安康旅游建设,应当以自然资源利用为主攻,以人文历史挖掘打造为策应。安康旅游布局,应该是放眼全域规划先行,着眼线路先抓节点起步。

二、发展旅游业的统筹协调问题

我市很早就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但全市统筹谋划不足,发展旅游的意识不强,氛围不浓,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硬措施不够配套,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旅游产品的推介等没有形成合力,效果不明显。

建议:组建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上牵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严格按照安康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打破区域分割,冲破行业壁垒,不搞各自为政,尽量避免盲目投资,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形成有特色的旅游拳头产品,在特色互补中提升旅游产品,实现互利多赢。发挥好基层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保护好旅游产业投资者的热情。坚持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都市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村、旅游风情小镇、美丽宜居乡村。各县区要准确把握资源特质,找准开发主攻方向,不能简单复制、粗造克隆,以免出现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的不利局面。

百范文网-您的专属秘书!<”旅游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总之,这种“农游合一”的“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对调整我区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规范,我区“农家乐”旅游势必成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先锋,使我区文物古迹游与生态农业观光游有机结合,进而推动凉州旅游走向繁荣。

旅游调研报告 篇26

20xx年1月4日,自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市的相关部门在旅游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旅游环境的整治工作力度也不断的加大,使我市的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取得的成效

(一)建章立制,提高旅游市场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根据旅游管理条例和旅游市场管理规定,制定具体的配套管理办法。旅游主管部门先后制定了《旅行社等级标准与评定》、《旅行社考核百分制》等行业标准;编制了《三亚海滨浴场等级划分与评定》、《三亚沙滩等级划分与评定》、《三亚市旅游投诉服务规范》、《三亚社会旅馆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三亚市特色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地方标准。市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先后制定了《三亚市道路旅客运输行业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亚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规定》、《三亚市出租汽车企业经营管理考核办法》和《三亚市公交企业经营管理承诺书》等7项长效管理机制。市工商部门对全市海鲜排挡进行“五统一、三公布”、“9分倒扣退市制度”的做法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经营行为。二是加大了对旅行社导游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近两年,共举办四期1300多人次在职导游人员培训,七期1800多人次导游资格考试培训。三是通过常年不定期举办“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与策略体系----三亚高端论坛”、“三亚旅游大讲坛”等讲座活动开展旅游系统系列培训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业内权威人士,到三亚进行授课、交流。四是开展服务技能大赛,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旅游系统服务技能大赛,共有四十多家企业20xx多人参加了比赛。

(二)加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旅游服务环境。

一是大力推进三亚游客到访服务体系建设。市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已完成了三亚(田独)游客到访中心的前期审批工作,完成了10个游客到访服务站(即游客旅游咨询点)的选址和建筑设计工作。二是推进“天涯通”旅游信息化服务新体系。以“天涯通”为品牌,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为旅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目前已开发完成会说话的旅游地图投放市场,四十台旅游信息查询触摸屏已安放在我市各大酒店、景区和机场,满足了国内外游客对旅游信息的需求。三是遵循“以游客为本”的服务理念,推动亚龙湾急救站的建设。市政府投资100万元,在亚龙湾建成了医疗急救站,已于20xx年春节前投入使用。四是启动“刷卡无障碍”旅游城市创建工作。主动协调中国银联海南分公司新增拓展银行卡特约商户约300家,安装POS机具近400台,至20xx年底刷卡总量比20xx年同期增长近50%。

(三)加大执法力度,整顿旅游市场。

1、加强旅游市场的整治力度。一是重点打击冒用、盗用正规旅行社名义招揽游客的“黑导”、“黑社”,整治“一日游”旅游市场;二是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重点打击旅行社虚假宣传、降低标准、改变行程、不履行合同、“填坑”经营等现象,如对海南中职国旅、金沃德观光旅行社、海南通达假日旅行社降低服务标准行为,进行处罚,共开出罚款20万元;三是依法对旅行社接待不足额支付团款的旅游团队,违规转让、出租、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行为进行处罚。如年初对海南旅总国际旅行社非法转让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案,市旅游委作出责令改正并处罚款5万元,并没收其违法所得9600元的处理决定;四是查处力度明显加强,共出动执法车辆82辆次,人员321人次,查处违规企业24家(其中责令整改企业5家),查封“黑社”5家,违规从业人员8人,罚款152万元。

2、整顿旅游餐饮市场和水果店违法经营、欺客宰客的行为。针对海鲜排档和水果店投诉较多的情况,市物价部门标识牌,为全市166家海鲜拍档发了价格标识牌3553块,今年又重新为我市的14家景点8家潜水等特种项目经营企业的价格进行了规范。今年春节期间,工商局以高压态势进行严厉的整治和规范,共查处海鲜排档违法案件38宗,罚没款67.8万元,责令停业整顿3家,吊销营业执照2家,并按照海鲜排档管理办法对全市经营不规范的32家海鲜排档进行了扣分。查处短斤缺两等违法经营案件5宗,罚没款36500元,责令停业整顿1家,取缔2家有效遏制了海鲜排档和旅游水果店违法经营和欺客宰客行为。

3、规范和整顿道路运输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近两年来市交通局加大打击非法营运力度,共查扣涉嫌非法营运“黑车”665辆,上缴市财政“黑车”非法营运罚没款585.485万元。为了规范处理非法营运车辆行为,交通局制定了《处理涉嫌非法营运车辆意见》。增设运输服务稽查队和出租车规范管理稽查队,整治客运车辆行车停车中的不文明现象和加强对车容车貌的管理,共查扣违规车辆156车辆、暂扣证件752本。

4、部门联合,专项整治。由旅游委、工商、物价、公安、消防、交通、质监、安监等部门联合,就游客反映强烈的欺客宰客、虚假广告、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不按约定提供服务等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尤其是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出现了难得的旅游“零投诉”情况,从侧面反映了三亚市旅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

(四)重视投诉处理,切实维护游客及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

20xx年,市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受理旅游质量的投诉计240宗(其中处理旅游突发投诉案件35宗,信访投诉72宗),同比下降36%,结案率为100%;查处违规企业19家;查处违规从业人员223人次(其中“黑导”32人次);处罚及罚没款共计11.3万元,经调解,受侵害游客得到相关旅游企业赔偿、补偿款总计67.16万元。

今年初,三亚市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暨环境综合整治,市政府主动出击,针对投诉较多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整治市场工作和积极依法处理投诉案件,截止5月底,共受理旅游投诉案件198宗,其中属旅游质量案件51宗;查处违规企业22家次,违规从业人员10人次;开出行政处罚罚单总额152万元,同时对6家违规企业分别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

二、存在问题

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我市旅游市场的整治及管理方面力度是比较大的,成绩也是明显的,对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在成绩面前,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困扰旅游市场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黑社”、“黑车”以及无证从业人员干扰旅游市场秩序的问题依然存在。旅游企业零负团费、虚假广告、超范围经营,变相承包经营,不签订旅游合同或违反合同约定,降低服务标准,以高额回扣等商业贿赂方式招揽游客用餐、购物、游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较为突出;导游、旅游车司机索取回扣、擅自增加旅游购物次数、改变行程、甩团、私自承揽团队业务等行为时有发生;如今年年初,市潜水协会投诉西岛祥云公司不按物价管理的规定,擅自降低票价标准,给司导人员巨额回扣来招揽游客,引起潜水行业不良竞争一案,后经物价部门出面干涉后得到纠正;旅游餐饮点、购物点短斤缺两、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方法诱骗游客购买假冒、伪劣、违禁商品或敲诈勒索游客的投诉仍有发生。

(二)对星级酒店的评定工作力度有待提高。我市现有待评五星级酒店17家,待评四星级酒店14家,待评三星级酒店11家,其它待评星级酒店72家。在这些待评星级酒店中,有些营业已多年,至今还没有评定星级,以非星级冒用星级、低星级冒用高星级、以准星级等手段进行宣传。如三亚胜意海景国际酒店属待评四星级,对外打着准五星级的牌子进行营销。从餐饮到客房、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条件与准五星级不相符。有些旅行社在与游客签订合同是住进三星级酒店,许多游客住进酒店后发现是没有星级的酒店。游客意见较大,加剧了游客与旅行社和酒店之间矛盾,这方面的投诉比重较大,影响极坏。

(三)旅游车管理存在问题较多。

1、旅游车方面,我省现行的旅游车统一调配管理模式,不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旅行社用车要经过省管理中心统一调用,用车难也是造成某些旅行社用“黑车”接待游客的原因之一。“一日游”虽在满足部分短线游客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丰富了我市旅游产品,但目前而言,还存在管理不规范、欺客宰客等诸多问题。

2、由于“黑车”冲击市场,形成不平等竞争。这些“黑车”往往不办理正常手续,不缴纳有关税费,营运成本低,可以随意压价,对正规旅游车经营者造成很大冲击,使他们不堪重负。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扰乱了旅游市场的秩序。

3、司机挂靠管理。除个别规模大的旅行社有专职司机外,大多数旅游车司机挂靠一些旅游车管理公司,而这些公司往往只收管理费而不提供服务,司机还要自付旅游车的燃油附加费、修理费等各种费用,司机在接团时都要想尽方法的在游客身上打主意,导致了服务质量不高甚至出现投诉。

(四)“打的难”的问题较为严重。

1、根据交通部门统计20xx年我市的出租车仅有1082辆,按我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总体要求,至20xx年出租车运力应发展至1800辆,现实际拥有量与规划存在较大距离,随着我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我市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旅游旺季,包出租车到各景区景点游览游客大幅度增加,出租车司机收入也比较可观,而市区交通车多路狭,收入下降,部分出租车司机便有意识的避开主城区营运,加剧了市区“打的难”的矛盾。

2、在亚龙湾等一些酒店游客“打的难”问题更为突出。主要是酒店保安和某些出租车司机相互勾结,保安只准许有回扣的出租车司机从酒店拉客,没有回扣的出租车司机只准拉进酒店不准拉出,造成了游客从酒店外出“打的难”的问题。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要加强领导,强化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的联动。旅游市场管理涉及方方面面,仅靠一个部门或短期的集中整顿是无法取得长久效果的。因此必须建立起常设机构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提高旅游市场管理成效。

(二)要整顿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第一,要对执法人员进行全面清理。不具备法规要求执法资格的一律不能参与执法。第二,要制订措施,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执法。要建立和巩固执法工作程序,公开办事制度,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制止不按程序执法的行为,防止权力被滥用。第三,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整顿工作作风,切实树立服务意识,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

(三)要制定综合措施,抓紧解决恶性竞争和收取回扣的问题。淡季削价竞销、旺季“炒房”“炒车”、导游和司机收取高额回扣。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季节性供求矛盾的原因,有管理上的原因,还有分配体制上的原因,涉及面广,牵扯到各方面的矛盾,而且对旅游市场发展非常不利。市政府要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尽快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管理,努力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四)要抓紧规范旅游车辆及司机的管理。不该收取的费用坚决不收,能简化的手续尽量简化。对不符合条件经营旅游营运业务的要严加查禁,该处罚的要坚决处罚。应改变现行的旅游车统一调配管理模式,应赋予各旅游经营企业以自主权,允许各旅游经营企业使用取得运营许可证的车辆接待游客,以解决长期困扰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车调配不便,旅游车档次单一无法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的难题。

(五)要加大力度做好待评星级酒店的评定工作。市政府及旅游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待评星级酒店的评定挂牌工作,进一步规范酒店管理,使其按星级标准进行经营。物价部门要在做好星级酒店价格监管的同时,抓好非星级酒店的价格监管工作。

(六)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打的难”问题。建议市政府在旅游旺季春运期间投放部分出租车储备运力在市城区参加营运,以缓解春运期间市城区“打的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出租车运力的季节性供需矛盾。同时,有关部门要深入亚龙湾酒店与酒店沟通,从制度上管住酒店保安与某些出租车司机勾结拿回扣,造成游客出行“打的难”问题。

(七)要继续加强旅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我市前段时间通过打击“两抢一盗”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没牌没证抢夺游客和市民的财物时有发生,影响极大。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打击力度,努力构建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管理规范,服务周到的旅游治安管理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治安环境。要加强对各类车辆驾驶员的卫生意识宣传教育,不要从车内外乱丢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我市良好的卫生环境。要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公交车辆停靠等需求,解决公交车占道停车上下客问题,维护我市交通秩序。要继续加强打击“黑车”的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