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优秀11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1篇中小学音乐教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篇1
【关键词】 美育 教育 学生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为音乐作品的情感所感动、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充分满足和愉悦,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
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采取以美助德的主张。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一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
二、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配以“××××―×――”为主的节奏,自然、流畅,以代价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配以电教片介绍祖国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傣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傣族特色的优美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一定会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也会表达出他们想学、想唱、想跳的欲望。
三、用读、拍、打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读、拍、打结合的方法,如在学唱《母鸡叫格格》这首歌曲时,先出示曲谱节奏,我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小组进行视读练习,等到读熟练流畅后进行视拍节奏,最后教师弹旋律学生边读边拍节奏进行合奏练习,加入歌词进行朗读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练习中的节奏规律发打击乐器让学生自己创作、编排、自打节奏、随琴用la模唱旋律。这不但为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让学生明白了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育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四、在歌曲的演唱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表情的歌唱应该是演唱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对任何歌曲,老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歌词内容、音乐特征等。而后,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我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下列问题:歌曲的情感表现如何?表现歌曲的技能技巧掌握得如何?在歌曲的音乐风格问题上表现如何?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比较、鉴别,以便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表演中的优缺点。这其中,尤其要明确认识:自己在表演技能方面有哪些地方影响了音乐情感的表达,影响了表演的艺术质量,从而在技术上有针对性地予以突破,以保证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感情,保证表演的艺术质量。这个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表演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过程。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重视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怎样做能达到这个目标呢?音乐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特别是对音乐学习能力比较低、甚至音乐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辅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要防止发生歧视、甚至剥夺音乐能力有缺陷的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现象。队友音乐特长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帮助他人的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中小学音乐教育 篇2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这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比如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长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因此,努力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再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教师可在练习时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生活需要通过器乐合奏,音乐童话剧,音乐小品,歌词改编,旋律创作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体验音乐带给他们内心的欢悦感和成就感,学会用美的眼光对待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丽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
激发唱歌兴趣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和举动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有导向作用。教师的用词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语气,语速,语调要有对比变化,以充分展现音乐的美感,生动形象的表达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色彩和表现力。一首好的歌曲蕴含着深厚的感情,教师要启发学生能够体会歌曲的题材,风格,情感三者的关系,运用学过的演唱技巧,通过力度及速度的变化,旋律与歌词的结合以及高潮与结尾的处理等,启发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优美的姿式。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坐姿,站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 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三、运用美育的实际意义
1、让音乐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情感桥梁
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学生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学生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应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中小学音乐教育 篇3
我们就是光辉
全面参与,有效体验——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参与体验”音乐作品
赏乐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谈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聆听音乐的有效性
如何让小学高段音乐课堂更精彩
注重音乐实践活动,深化素质教育——从“小舞台”到“大舞台”
浅谈中学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
音乐课堂中如何进行参与式教学
打开“心灵剧场”——高中音乐鉴赏中“课堂音乐会”教学模式探究
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三大问题
稿源采珠
谈钢琴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识谱教学“顺带着”不等于“不带着”
如何利用地方音乐资源进行教学
课堂内外巧用暗示教育法
游戏化唱歌教学三部曲——怎样教低幼儿童学唱歌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合唱教学
融情于曲,琴音合一——浅谈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漫谈小学歌曲教学的“精唱”与“泛唱”
舞蹈及各种艺术教育资料
《乘雪橇》教学设计
我们美丽的校园
朴实未必无华——对当前一些音乐教学现象的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和思考
以音乐为本,打造“本色”课堂
主动唱歌彰显美感
音乐课的创造性拓展
新音乐课程视野中的“优质课”
这一次,老师想看到你们自信的表达
生命的遇见
稿源采珠
让“错误”生成美丽——初中音乐课堂“纠错”策略初探
我的学生,飞翔的小鸟
偶尔“偏离”教材,让音乐课堂更加精彩
以情景剧表演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走近芭蕾——《婆娑舞姿》教后的思考
关于在歌唱教学中加强范唱的必要性
听,那森林的歌声
《摇船调》教学设计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谈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对儿童多声思维的培养作用
校园的夜晚
“春晚”——音乐教师手心里的一块“宝”
奖励,是否都有效?
教育公平,音乐教师该做些什么
2007香港(亚太区)巴赫与李斯特钢琴大赛海南(国内)赛区选拔赛通知
让民族精神在音乐教育中开出美的花朵
谈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学
儿童音乐哪里去了?
老师,请不要忽略我的存在
由一次借班上课所想到的……
稿源采珠
我教DOREMI
设计环节要注意音乐本体
学具乐队的训练不宜过于追求成果的体现
谈小学生音乐潜能的挖掘与实践
学生欣赏随笔有感
简简单单教音乐
儿童钢琴学习中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培养
民族声乐教学经验点滴
相适相宜勿弄巧成拙
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篇4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将音乐旋律当成调动听众的工具,进而使其进入一种新的情绪状态。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用演唱以及美妙的音乐来感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所以要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自身情绪的管理。目前,在音乐教育的方法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手段单一。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大多比较死板,教师教学过于看重书本教学。在调查中我们常常发现,有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也有音乐特长,但当问起他们的音乐课堂学习时就会摇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音乐教师没有把音乐课所特有的轻松活跃氛围带到课堂上,从而使很多学生根本不喜欢上音乐课,提不起积极性。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彩的,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不能只以教师为中心,要看重学生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思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创新和思索空间,进而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发现并培养音乐人才。二是共同参与不够,双向互动匮乏。为什么学生普遍喜欢音乐但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总是不愿意上音乐课呢?可见我们的音乐课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青少年学生简单、天真,他们对课堂的要求其实也很简单,尤其是音乐课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那就是期待被老师提问和重视,期待在课堂上有所表现,期待参与到音乐课堂互动中。事实上,也只有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音乐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学生的潜能才能开发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接触状态,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环境,同时也要为学生参与沟通提供合适的、有自由发挥空间的课堂氛围。总之,“教学”包括了教与学两个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自己在讲台上讲,还要与学生互动,重视学生的反应状态,看学生是否接受。如引导学生讨论一些音乐问题,应尽可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释放与开发;还可让学生简单评赏一首乐曲或对某一位歌唱家的艺术特点进行简单点评等等。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教师不能时时处处包办,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始终应该是主体,主动性也始终属于他们,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则是抛砖引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效,这样的教育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建议
1.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一是教师要有分工。一般城镇中小学设有音乐教师三人左右,这对于只在低年级开设音乐课,且每个教学班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的中小学来说,师资也不算紧张。重要的是现有的音乐教师一定要分工明确、合理负担,这样才有利于中小学的整体音乐教育质量提升。据笔者调查,不少中小学音乐特长班的教学几乎全由老资格的音乐教师承担,而其他几位较年轻的音乐教师则闲置一边,这样一来,不仅他们的音乐才能得不到发挥,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等于是资源浪费。如果让仅有的几位教师联手合作,把试唱、乐理、声乐、钢琴、加试等项目加以分工,这样中小学特长班的成绩肯定会更加辉煌,资格较老的教师压力也会缓解很多。另外,在负责组织学生课外娱乐活动的时候,这几位音乐教师也能各负其职,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二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如乐器、教室等)。对于提高整体音乐教学质量来说,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作保障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但由于不少地区经济条件有限,音乐教学设施普遍不足,所以笔者建议在资源利用上多做文章。如不少乡镇学校还没有舞蹈房和排练房,每到有大型文艺活动,学生一般在露天场所排练,如遇刮风下雨天气就无法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种不便,我们可以把学校的闲置房简单布置成舞蹈房和排练房,供学生平时学习或排练时使用。三是合理利用课外活动。调查发现,很多爱好音乐的学生都盼望着过十一、过元旦,这样就可以有文艺晚会之类的音乐活动。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们多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学生也许对音乐教育的感触会有另一番反应和见解。笔者建议平时可以组织业余的合唱团、舞蹈队之类的团体,以提升整个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氛围。对这一方面,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做得非常好,他们利用周六下午组织爱好音乐的学生排练合唱、学习乐器,还组建了合唱团、小乐队,经常演出,在江西省中小学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名气。四是适当添置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尽力改善音乐学科的教学条件,筹备音乐教学用具专项资金,对教室环境、教师用具、音响设备、多媒体等方面逐渐进行补充、配套,使之适应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学。此外,学校还可发动一些有条件的教师和学生提供自己多余的音乐器材,如手风琴、电子琴等常用乐器及教学挂图、教学光盘等教学用具;还可自制一些道具、教学挂图等,以填补音乐课教具的不足。
2.对教学系统的建议一是课程方面的建议。中小学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和目前社会、家长双方面的升学压力,在音乐教育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对此,建议教育当局一定要转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方能使这一现状得到改观。首先,要把音乐课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做到既不抬高,也不压制。其次,保证每周的音乐课有足够的课时。在课时上努力做到既不能取缔,也不能虚位。最后,让音乐课成为活跃和拓展师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阵地。二是教师方面的建议。教育当局应当给音乐教师提供进步的时机,如进修、培训、交流等,经过一些专业院校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业务精、素质高的骨干音乐教师。目前,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全国上下掀起了教师继续教育、学历培训等热潮。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双休日、寒暑假、节假日等课余时间来给音乐教师队伍充电,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另外,如能给音乐教师一定量的工作压力(申报课题、写学术论文),也可使之有一种责任感,容易发挥主人翁的精神。
3.对改变教学观念的建议“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要以学习为本,克服对学生音乐学习所带来的各种束缚,要创新学习方式[。一是积极引导,尊重学生天性。教师虽然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不能完全按照他们的喜好,由着性子发展,但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学习天性,更不能抹杀他们的个性。这让人想起流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由徐楠、尚纪元作词,谷建芬作曲,苏红演唱的《我多想唱》,在当时唱出了那个时代中小学生的心声,成为他们挣脱束缚在身上那根无形链条的呐喊。转眼已经过去20多年了,当年正值中小学生时代且备受压抑的少男少女们,如今已经为人母、为人父或为人师了,他们的孩子也多半都处于高中即将毕业或已经迈入大学门槛的青春期,如何处理当年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是再次跳入自己父母当年的思想旧巢里、压抑孩子的个性发展,还是思想解放地任由他们发展,值得我们深思。看来压制打击、回避无视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尊重学生活泼爱唱的天性、积极引导才是最佳的出路和归宿。按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所有目标了,但新课标实施后,我们发现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再只是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发声技能就可以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创新,注重个性的发展。这样的课标也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学会听懂还应该做一些调研,深入到学生中去,看看他们是否感觉到了音乐课堂的轻松和愉悦,以及唱好了的那种成功的喜悦感,或者听到美妙音乐的那种憧憬和朦胧的幸福感。二是开放办学,实践多练。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中小学生较多的尝试机会,让学生自身感觉不到老师先入为主,而是尝试自己试一试。所谓开放办学,就是在充分发挥学校师资资源的基础上,邀请社会知名音乐人及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奏家、歌唱家、戏曲家参与学校教学,如开演奏会、演唱会、办讲座等,藉以丰富学校音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弥补课堂教学单一化产生的疲软效应。还可邀请兄弟学校的音乐老师来交流学习,并给同学们介绍他们是如何上课、培养学生的,这种新鲜感会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让本校一些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现身说法,谈谈自己是如何利用业余时间达到现有水平的,并通过他们的表演,使具有同样爱好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有了以上眼见为实的成功范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平台,老师精心辅导,学生多实践练习,在学校的各种文娱活动舞台上给予展示,同时也走出去,到社区、工厂、企业、部队等单位慰问演出,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给特长学生更多锻炼机会,把音乐课堂无限延伸扩大到社会上……这样,才能让老师赢得学生的尊重,而学生也喜欢上老师和音乐这门课程。
三、结语
中小学音乐教育 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素养审美体验simplytalkingaboutmusiceducationofhighandprimaryschoolshizhifen
【abstract】〖wtbz〗musicdiathesisincludesmusicknowledge,psychologyandability.inmakingmusicdiathesiseducation,interestculitivationshouldbeonthefirstposition,andspecialityandcultureshouldbecombinedtogether.andweshouldunderstandmusicinnovativeeducation,andrealizethevaluefunctionoftastingexperience.
【keywords】musiceducationmusicculturetasting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1-105x(2005)03-0135-02
谈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诸如音乐素质、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音乐创新教育、音乐学习兴趣、音乐审美等都是高频词。然而,在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教师对这些高频词及内涵熟视无睹、睹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无获,在工作中无的放矢、盲目施教也就不足为怪了。本文仅就音乐素质内涵等亟待明晰的几个热点问题,做如下的浅释粗议。
[本文转载自1.音乐素质的内涵学生音乐素质的内涵可概括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1音乐知识素质:即有关读谱及音乐表现要素(音高、音色、建度、力度、节奏、节拍、放律、调式、调性、曲式、和声、体截、题材等),为保证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及音乐实践活动所必须掌握的简单的基础知识。1.2音乐心理素质:即以音乐感受能力为核心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运动觉能力、音乐联想能力、音乐想象能力。1.3音乐能力素质:即学生参与听、唱、视、记、奏、创、动等具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1.4音乐文化素质:即音乐史、音乐常识、音乐作品的涉猎范围,音乐与其它艺术的关系,音乐与艺术以外其它学科的关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综合音乐文化知识结构。音乐同其它基础课程一样,以其特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才成为_种需要传函、研究与发展的学科。音乐教育如不突出它自身的特有属性也就不是音乐教育本身了。音乐教育所有价值,都必须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发展与提高为载体、为过程、为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囚此,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音乐教育的本位价值。
2.“会”是兴趣的根本古人云:“乐其道,善其事”,其含义不讲自明。迁移到学生学习上来,那就是要先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及具体知识的兴趣,首先实现乐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学得事半功倍,以便达到善其事。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再来思考这句古话,我认为反之亦然,即善其事,更能乐其道。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对自己善长的专业和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往往是对学得好的学科再投入的更多。一个不懂球规的人不会成为球迷,一个不懂象棋的人,不会在一盘残局前观棋不语两小时。学习的“知难而退”,不正是学不懂、学不会而使兴趣丧失,弃“事”而逃吗?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不懂、学不会而没办法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兴趣逐渐降低的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所以,学生就是在“乐其道,善其事,更乐其道”的隐性而多次的反复中,其好强、好胜、自尊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并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化、巩固、升华。因此,“会”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不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音乐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都要始终注意并做到让学生有一个我想学,我会学,我能学会,我能行,我已经学会的良好的学习心理感受,优化学生学习的“心境”。
3.走出域属的误区音乐教育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域属于国民音乐教育。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这种隶属关系却偏偏走进误区,其表现就是忽左忽右,走向极端,要么是正规专业化,听“效果”谁高谁低;要么是谈虎色变,敬而远之避开“专业化”之嫌。凡此种种,都会使中小学音乐教育误入岐途,与真正的音乐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就是没能科学地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专业音乐教育也好,中小学音乐教育也罢,所教所学的知识与能力本来就同出一脉,又都属于教育的范畴。因此,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但这种亲缘关系是客观的,这就是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两者的区别首先在于培养的对象和目标上,专业音乐教育是面向挑选出来了少数人,培养音乐专业人,中小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素质。其次是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的诸多要素上,就教学内容而言,专业音乐教育追求全面系统、高难深刻、熟练清湛、身怀绝技等。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更注重的是全体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实现美育功能的艺术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等等。相对专业音乐教育要浅显、容易、简单得多,但绝不是没有必须掌握的内容,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上,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相比,就不是那么机械、严格、枯燥、求精,而是激发兴趣,轻松愉快,自由解决,学乐交融。基于这种认识,将专业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同视之,或将两者泾渭分明地对立起来都是不科学的。
中小学音乐教育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富有创新氛围的环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活力,小学音乐课堂作为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是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更是对小学生创新思考以及发散性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指的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上,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充分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平台,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融入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
伴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对小学音乐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传统的填鸭式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下音乐教学目的的需要,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规律性的美感学科,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在音乐知识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能力。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将创新意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要尊重学生对于音乐认知的创新性思考,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独立思考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自信心,要以包容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名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维护他们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权利。
(二)大胆运用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是小学生接受创新音乐教学的直接性载体,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教学课堂的教学经验,例如发现法教学方式是一种有利于增强学生记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小学生通过音乐教师呈现出来的教学材料,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进行“再发现”,不仅能够牢固的掌握课堂知识还能够提升发现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在音乐教学课堂上,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音乐器具进行各种声音的呈现,让学生去辨别哪些是音乐,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还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会角色扮演,语言表达内容音乐情感等,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与此同时,也能够提升音乐学习的水平。
(三)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享受,更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感受美的空间和平台。在音乐感受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音乐创造。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应该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接受音乐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享受音乐的魅力,另一方面运用音乐的知识以及音乐的感受去进行新的音乐创造。小学音乐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提升学生的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性就可以立足于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来不断挖掘内在的创新潜能,小学教师应该多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创造,不断丰富音乐创新素养水平。
二、总结
创新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是提升学生创造力的良好平台,小学音乐教育者要维护学生热爱音乐,创新思维,创造活力的权利,为学生的创新性能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音乐教学课堂的创新氛围有利于小学生从小就在一个有利于激发创造力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小学音乐教育者应该着重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回归,让学生通过多种感知和认知去提升自己的音乐能力和综合素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是一个关键载体,更是通往音乐教学目标的重要渠道,不仅仅是音乐知识的教授,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许闹和培养。相信我国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可以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邹迎春 孙亚娟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A] 探索 创新 发展 [C] 2009年。
[2]王盛春 在小学数学教学汇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A] 小学教育周刊 [C] 2010年11期。
中小学音乐教育 篇7
英文名称:The Education of Music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联
主办单位:浙江省音乐家协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7580
国内刊号:33-1044/J
邮发代号:32-4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中小学音乐教育 篇8
摘 要
审美教育是中小学音乐的核心部分,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然而,我国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这就严重背离了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1基本理念。针对当前现状,笔者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改革问题做了1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教育;地位;作用;改革
ABSTRACT
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篇9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是最能表达感情的艺术,《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然也”。而道德教育的关键则在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没有感情因素,就不可能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因此,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去,不仅会使得教学效果深刻而有力,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许多音乐教师把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上,这偏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有悖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初衷。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让学生从音乐课学习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学会如何做人,这才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音乐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
首先,对全册教材进行德育渗透的分析,力求吃透教材,明确渗透德育的着力点,达到音乐学科德育渗透的预期目的。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九年级)》教材内容为研究对象,确定渗透德育重点主要包括:爱祖国、爱家乡、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等。然后,做好德育渗透的单元备课:依据大纲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设计每一个单元德育渗透的侧重点。最后,在课时备课中体现德育渗透点:每节课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课时备课过程中确定德育渗透点及渗透方法等都要体现出来。如在教唱《江河万古流》(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话说长江》的音乐画面,再欣赏《长江之歌》、《黄河船夫曲》、《塔里木河》,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祖国秀美壮阔的山河之中。此时,教师再用优美的伴奏、抒情的范唱向学生介绍作品,那么学生对《江河万古流》的美的感受就不言而喻了,同时,在学唱过程中,更加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德育的渗透点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接纳,并化为自醒自悟。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因素
德育的实施,应该在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中体现,喜欢参与的活动是学生愉悦身心的乐园、学习本领的课堂、施展才能的舞台、塑造心灵的基地。因此,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1、在唱歌教学中净化学生的心灵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歌唱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歌曲以它独特的美———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达的情感美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扎根,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
《青春舞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歌曲中以“太阳”“花儿”
“鸟儿”等大自然生态的变化为借喻和依托,抒发了维吾尔族青年赞美青春、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这首歌曲活泼明快,富于民族特色,歌词具有教育意义,教育人们要珍惜青春,不要虚度年华。中学生正值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首歌曲引导学生于欢乐、健康中步入青春期。《小鸟,小鸟》(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电影《苗苗》的主题歌。歌曲描写了小鸟在蓝天阳光下,自由自在地飞翔,抒发了对小鸟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们渴望自由的心情。在这个单元里选材都与动物有关,其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教唱这首歌时,要把亲切深情的感情教进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美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现在必须努力学习。
2、在音乐欣赏课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音乐欣赏教学是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或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或组织学生举行不同形式的演唱会,或组织学生出版专题音乐墙报、手抄报,或组织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讨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怒吼吧,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终曲,在欣赏之前,教师先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过程,以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在欣赏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使学生感受作品的宏大气势、黄河的汹涌澎湃,体会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斗争的伟大形象,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乐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乐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
三、在教师自身形象中渗透德育因素
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篇10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现状;必要性;方式建议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因此小学音乐教育者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教育发掘学生的潜能,利用音乐的特殊性,把德育教育结合音乐教育愉悦的音乐感受与表现中,轻松学习,学有所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性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达到德、智、体、美等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现状
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小学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了音乐鉴赏课,从小就让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不仅如此,知识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也和音乐相结合,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比如许多古诗词改成音乐,如《明月几时有》,从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形式多样化,不再疲劳而又死板的进行接收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音乐中爱国题材,宣扬道德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歌曲数量增多,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了音乐技能,陶冶了情操,更让学生在自我熏陶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历史和地域特色的了解,这是音乐教育的进步。但是如今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是肤浅地传达,并未真正做到“教益”的程度。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不全面而系统地讲授音乐背景和涉及的文化内容,这不仅不能让学生在音乐审美上有所缺失,更不能达到国家和学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真正的目的。除此之外,小学教师本身音乐素养的程度普遍比较低,不免就会落入只会欣赏名家名曲而不能全面而大范围地系统对音乐教育分类,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就落于之后,从而造成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差,鉴赏能力缺乏,在音乐美育上陷入误区。
二、小学音乐教育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古至今,中外许多音乐教育家都对音乐的教育功能有着高度的评价。“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音乐得以修身养性,这是圣人孔子的看法。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善美的。”在这一层面上,柏拉图不仅认为音乐具有教化,而且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在这些大家看来,音乐的作用难以言说,所以重视德育教育对音乐来说也是必不可少。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精神的追求。孩子教育要从小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很多的家长送孩子学音乐。但现在他们更多学习的只是一种技能,音乐教师在培训的时候往往忽略音乐史知识系统的授课,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达到音乐所能带来的真正的效果。这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造成音乐审美上的缺失,在完成音乐教益的同时忽略了音乐的益智和哲思,在世界大范围倡导德育教育的大背景下,终将会阻碍中国音乐教育的建设,从而阻碍中国教育的发展。
三、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建议
(1)学校提高引用师资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跟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教师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和教授者,对学生的音乐思想影响特别大。所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学校应注重开展音乐活动,创设音乐教育的情景,比如提高音乐硬件设施的齐备,这对学生音乐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2)教师改善音乐教育传统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传统的音乐教育是上课放一些名家经典,让学生欣赏,并不能因材施教,以德育人。学生的积极性不免陷入消极状态。学生音乐学习面比较狭隘,只是增加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而不能发挥音乐的教益作用。音乐德育教育上的缺失,将音乐功能大打折扣。
(3)学生发挥音乐学习主动性,减少音乐学习的功利性
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中国教育模式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音乐学习的热情,并且学生在没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了迎合学校教育而被迫学习音乐,这些观念都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小学生必须改变这一学习态度,方可有所建树。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然成为当下新课标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求教师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培养起学生高尚的德育情操。
参考文献:
[1]韦丽。“润物无声”―初探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J].音乐时空,2014(10):123-124.
[2]孟庆海。 寓德育于小学音乐教育之中[J].内蒙古教育,2011(04):13.
中小学音乐教育 篇11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因此小学教育音乐者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教育发掘学生的潜能,利用音乐的特殊性,把德育教育结合音乐教育愉悦的音乐感受与表现中,轻松学习,学有所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性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达到德、智、体、美等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现状
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小学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了音乐鉴赏课,从小就让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不仅如此,知识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也和音乐相结合,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比如许多古诗词改成音乐,如《明月几时有》,从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形式多样化,不再疲劳而又死板的进行接收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音乐中爱国题材,宣扬道德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歌曲数量增多,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了音乐技能,陶冶了情操,更让学生在自我熏陶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历史和地域特色的了解,这是音乐教育的进步。但是如今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是肤浅地传达,并未真正做到“教益”的程度。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不全面而系统地讲授音乐背景和涉及的文化内容,这不仅不能让学生在音乐审美上有所缺失,更不能达到国家和学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真正的目的。除此之外,小学教师本身音乐素养的程度普遍比较低,不免就会落入只会欣赏名家名曲而不能全面而大范围地系统对音乐教育分类,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就落于之后,从而造成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差,鉴赏能力缺乏,在音乐美育上陷入误区。
二、小学音乐教育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古至今,中外许多音乐教育家都对音乐的教育功能有着高度的评价。“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音乐得以修身养性,这是圣人孔子的看法。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善美的。”在这一层面上,柏拉图不仅认为音乐具有教化,而且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在这些大家看来,音乐的作用难以言说,所以重视德育教育对音乐来说也是必不可少。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精神的追求。孩子教育要从小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很多的家长送孩子学音乐。但现在他们更多学习的只是一种技能,音乐教师在培训的时候往往忽略音乐史知识系统的授课,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达到音乐所能带来的真正的效果。这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造成音乐审美上的缺失,在完成音乐教益的同时忽略了音乐的益智和哲思,在世界大范围倡导德育教育的大背景下,终将会阻碍中国音乐教育的建设,从而阻碍中国教育的发展。
三、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建议
(1)学校提高引用师资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跟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教师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和教授者,对学生的音乐思想影响特别大。所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学校应注重开展音乐活动,创设音乐教育的情景,比如提高音乐硬件设施的齐备,这对学生音乐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2)教师改善音乐教育传统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传统的音乐教育是上课放一些名家经典,让学生欣赏,并不能因材施教,以德育人。学生的积极性不免陷入消极状态。学生音乐学习面比较狭隘,只是增加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而不能发挥音乐的教益作用。音乐德育教育上的缺失,将音乐功能大打折扣。
(3)学生发挥音乐学习主动性,减少音乐学习的功利性
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中国教育模式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音乐学习的热情,并且学生在没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了迎合学校教育而被迫学习音乐,这些观念都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小学生必须改变这一学习态度,方可有所建树。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然成为当下新课标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求教师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培养起学生高尚的德育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