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三峡翻译【最新3篇】正文

《三峡翻译【最新3篇】》

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三峡翻译【最新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郦道元历史故事 篇1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郦道元出生于一个世代士官家族,其父郦范是北魏的显要官员,曾任青州刺史、尚书右丞等职,爵位从男爵、子爵直到公爵。道元幼年随父赴任。父去世后他继任其爵位,被封为永伯侯,历任太尉掾、侍御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颍州太守、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黄门侍郎、侍中兼行台尚书、御史中尉等职,在任关右大使时为雍州刺史萧宝寅所害。

郦道元晚年时撰有《水经注》40卷,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由于史载简略,对郦道元的生平事迹资料疏缺。《魏书》、《北史》郦道元传中,均不载其生卒年代,因而对郦道元一生中的重要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明清以来,研究《水经注》不乏其人,唯独对其作者缺少系统的探索,以致他的生年至今还是个谜。其实搞清郦道元生年对研究他的经历、思想、学术等方面都有着密切关系。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的人还不多。目前各种辞书、专着、人物传记和报刊中,凡述及郦氏生年时都打上问号,当然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种说法是清末民国初杨守敬认为道元卒于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年42,上推生于太和九年(485年)(见《水经注疏。巨洋水》),另一种说法认为郦道元的父亲郦范约生于北魏神麔初(428年),男子30而娶,10年而字,从而推测道元生于皇兴元年(467年)()(丁山《郦学考序目》,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2年)。还有一说认为史载郦范太和中任青州刺史时道元为总角之年,假定郦范任职于太和二年(478年)至太和十二年(488年),则总角之年如在三四年,推断道元生于和平六年或皇兴元年(466——467年),如在十年左右,则生于延兴初年(472年左右)(赵贞信《郦道元之生卒年考》,载《禹贡》七卷一二三合期,1937年)。也有以道元生年为北魏皇兴三年(469年)说(日本1955年出版《世界历史事典》23卷)等。

上述几种说法,以赵贞信之说在学术界几成定论,在我国的公开出版物中有关郦道元的。生年均采用此说,如《辞海》:“郦道元(466或472)”;侯仁之、黄盛章在《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水经注”选释的说明中:“至于道元生在何年,史无明文,据推求或在北魏和平六年(465年),或在延兴二年(472年),享年五十六岁或六十二岁。”直至1980年赵永复发表了《郦道元生年考》(载《复旦学报》历史地理专辑)一文,提出不同看法。

认为杨守敬谓道元卒年42岁,上推其生年为太和九年有误。据《水经。河水注》道元自叙太和十八年(494年)任尚书郎,曾随高祖北巡,依杨说道元生于太和九年,时年仅10岁,显然是不正确的。丁山之说原系推测之词,论据较薄弱。赵贞信之说主要的根据是郦范任青州刺史的时间,但他所考据郦范可能任青州刺史前后达10多年,考虑到对道元总角估计也会有出入,因此,郦道元的生年前后就要相差更多,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够精确。文章对太和共二十三年历任青州刺史的人逐加考证,从而确定郦范任青州刺史的时间为太和八年(484年)至太和十二年(488年)间,比赵贞信之说前后缩短七八年,另对郦道元总角之年(古人在未成年前儿童之称谓)加以论证,据《水经。巨洋水注》:“先公以太和中,作镇海岱,余以总角之年,侍节东州,至若炎夏火流,闲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桂笋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亦畅……。”这时道元正是少年时期,杨守敬以道元总角之年为15岁,赵信假定为十四五岁,与实际情况相差不远,但哪范任青州刺史约4年,因而要确定道元15岁时是在郦范任职之初或任职之末。据《水经。灅水注》、《魏书。穆罴传》等,道元任尚书祠部时与宜都王穆罴同拜北郊,其时间约在太和十四五年,郦道元15岁时似在郦范任职青州之初。如在任职青州之末,太和十五年时道元尚未成年,不可能任尚书祠部之职。据上得出郦范在太和八年至十二年间任青州刺史,如太和八年时道元为15岁,由此上推,当生于皇兴四年(470年)左右。这一说法提出了郦道元生年的确切年代,是以前所不曾有的,但能否推翻赵贞信几十年来的传统说法,尚需经学术界的认可。有人就不同意用总角之年用以推定郦道元的生年。陈桥驿在《郦道元》(载《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一文中指出:郦道元生于何年,历史上没有记载,由于“总角”一词泛指童年,并无确切的数量概念,所以无法由此推算他的出生年代。历来不少撰述,都曾引过这一段文字(按指上文所引《水经。巨洋水注》载郦道元“总角之年”的材料)

推测郦道元的生年,其实都并不可靠。虽然作者没有提出郦道元当生于何年,但显然他是不同意以上诸说中推断的观点的。由此,在没有发现新的材料之前,用确凿的证据,提出一个比较符合郦氏生年的实际情况,真正揭开1500多年前的谜底,恐怕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峡注释 篇2

【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飞漱(shù)】:飞泻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原文 篇3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